美国超人文化研究
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研究——神话、旅程和文化变迁
![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研究——神话、旅程和文化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9ab306e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7.png)
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研究——神话、旅程和文化变迁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研究——神话、旅程和文化变迁美国超级英雄电影一直是当代电影产业中备受瞩目的一部分。
自从20世纪30年代首个漫画出版以来,超级英雄已成为美国流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
这些超级英雄的故事吸引了无数观众,而电影则成为了将这些故事以视觉和声音形式展现的绝佳媒介。
本文将探讨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的背后故事,从神话、旅程以及文化变迁的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超级英雄电影在美国文化中如此受欢迎。
超级英雄形象和神话传说紧密相关,一些超级英雄的故事受到了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传统神话故事的影响。
这些故事通常包含关于个人成长、英雄救美等经典元素,人们对这些元素有着根深蒂固的热爱。
超级英雄电影在呈现故事的同时,也在传达一种文化观念,即每个人都有内在的英雄潜力,可以通过挑战和困难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其次,超级英雄电影中旅程的概念也是一个与文化变迁相关的重要主题。
许多超级英雄的故事都包含主人公从平凡生活中被召唤出来,接受任务并完成使命的旅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和挑战,最终变得更加强大和成熟。
这种旅程的主题反映出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个人成长的必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境,超级英雄电影给予观众希望和勇气,激励他们克服困难。
最后,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的兴起和演变也反映了美国文化的变迁。
在20世纪初,如超人、蝙蝠侠等角色的出现标志着美国社会对于英雄主义的崇拜和对抗罪恶的渴望。
这种文化观念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之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超级英雄电影则成为反映和探索这种文化变迁的重要窗口。
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超人》系列电影展现了反对核战争和和平主义的强烈倡导。
而近年来的超级英雄电影则更注重多元文化的呈现和社会问题的探讨,如《黑豹》中的种族问题,《蚁人》系列中的家庭理念等等。
总结起来,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具有神话、旅程和文化变迁等多重方面的意义。
浅谈超级英雄作品中体现的美国社会文化和价值观
![浅谈超级英雄作品中体现的美国社会文化和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67c371d2a1c7aa00b52acbdc.png)
文化学研究浅谈超级英雄作品中体现的美国社会文化和价值观蔡正妍陈雪锦胡永辉(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本世纪以来美国超级英雄题材的影视作品愈发流行。
本文着眼于本世纪出品的一系列角色版权属于“漫威”、“DC”两大漫画公司的主流超级英雄影视作品,通过对影视作品的调研和相关数据的分析,从人物言行、剧情设定等方面着手,辅以相关改编原作的漫画.从对超级英雄的刻画所体现的个人主义.公民人权与国家安全间的矛盾.美国女权主义发展四个方面分析其中体现的美国文化和价值观。
关键词:超级英雄影视作品美国社会文化价值观本世纪以来美国超级英雄题材的影视作品愈发流行,且受众群体遍布世界多个国家,累计已有三十余部电影和 十余部电视剧上映。
“超级英雄(Superheroes)冶作品往往有 着造型醒目且性格各异的英雄与反派、令人眼花缭乱的非 凡能力和让人血脉贲张的战斗,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爱好者,可谓是美国流行文化不可或缺的代表之一,也是美国 特有的一种文化。
自1938年第一位超级英雄“超人”首次亮 相于漫画杂志《动作漫画(AclionComics)》起,迄今大半个世纪的发展中超级英雄作品与美国一起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作品中也不可避免地展现着美国的诸多社会文化和价 值观。
本文着眼于本世纪出品的一系列角色版权属于“漫 威(Marvel)”、“DC(DCComics)”两大漫画公司的主流超级英雄影视作品,通过对影视作品的调研和相关数据分析从人物言行、剧情设定等方面着手,辅以相关改编原作的漫画,从对超级英雄的刻画所体现的个人主义,公民人权与国家安全间的矛盾,美国女权主义发展在影视及漫画前作 的体现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和研究其中体现的美国文化 和价值观。
一、凸显美国形象的个人主义超级英雄题材的影视作品强调角色们独一无二、不可 复制的个人形象,注重刻画角色作为个体的意愿和举止,这 样的内容呈现与在美国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个人主义”密切 相关。
_拜伦式英雄_与_超人_原型_拜伦文化价值论_蒋承勇
![_拜伦式英雄_与_超人_原型_拜伦文化价值论_蒋承勇](https://img.taocdn.com/s3/m/bc6b1227bd64783e09122bd2.png)
/拜伦式英雄0与/超人0原型)))拜伦文化价值论蒋承勇内容摘要:拜伦具有激情、放纵、狂暴、自尊、自卑、仇恨、反抗的心理秉性,这种心理秉性影响着他的文化人格的构成。
他以/自然人0的率真狂暴地撞击有坚硬外壳的现代文明,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为了人性的解放对现代文明做出如此全面、深广、彻底的否定。
他在文化人格上的非道德化倾向,实则是一种浪漫主义式的反文明倾向。
拜伦通过/拜伦式英雄0形象表达了对西方传统文明之价值体系的整体性怀疑与反叛,把个性自由与解放的个人主义思潮推向了新阶段。
拜伦倡导了一种新文化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与尼采的/超人哲学0有精神联系。
关键词:拜伦拜伦式英雄尼采超人文化价值作者简介:蒋承勇,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文学、比较文学研究。
T itle:The Byronic H ero and the Archetype o f Super m an:On Byron.s CulturalV aluesAbst ract:Lord Byron w as in nature passi o nate,se l-f i n dulgen,t frenzied,se l-f respecting,sel-f conte m ptuous,f u ll of hatred and de fian,t w hich infl u enced the constitution of his cu ltura l person-ality.I n v irtue of the i n nocence o f nat u ra l m an,he str uck v i o lently agai n st m odern c i v ilizati o n w hich had a b ig hard shell to the po i n t t h at no other ro m antic poets had ever revolted aga i n st it so co m prehensively,deeply and tota ll y.The a m ora l tendency o f h i s cult u ral personality,ho w ever, w as a ro m antic ant-i c i v iliza ti o n attitude.Byron expressed his doub t about and rebellion aga i n s,t t h rough/Byron ic heroes0,the va l u e syste m ofW estern traditi o na l c i v ilization;there fore,he de-ve loped t h e thought of i n d ividual freedo m and liberati o n.Byron advocated a ne w cu ltural va l u e w hich can be assoc iated w ith/Super m an Philosophy0of Friedrich N ietzsche in its spiri.tK ey w ords:Lo r d Byron Byronic hero Friedrich N ietzsche Super m an cu ltural valuesAut hor:Jiang Chengyong is pr o fessor and Ph.D.super v isor at Zhe ji a 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 angzhou310035,Ch i n a).H is fi e l d s o f i n terests are W estern literature and co m parati v e litera-ture.E m ai:l jcy@从社会政治的角度上看,启蒙运动引发了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塑造了拿破仑。
复杂视角下的文化身份——跨文化传播学诠释学派文化身份理论
![复杂视角下的文化身份——跨文化传播学诠释学派文化身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a2b0d0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7c.png)
复杂视角下的文化身份——跨文化传播学诠释学派文化身份理论董海滨【摘要】Inspired by social identity theory in social psycholog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cholars have embraced and developed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identity into a basic theoretical concept.Donal Carbaugh, Mary Jane Collier, and Michael Hecht are the three prominent interpret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cholars, whose theories stress the centrality of identity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the dynamic interactivity between self and society in the enactment of identification, and identity complexity of multiplicity, multidimensionality, and fluidity.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key assumptions and insights offered by their research and highlights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their theories for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受社会心理学社会身份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启发,跨文化传播学将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发展为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唐纳尔·卡鲍尔(Donal Carbaugh),玛丽·简·考利尔(Mary Jane Collier)以及麦克尔·海克特(Michael Hecht)是三位研究文化身份的跨文化传播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诠释学派学者(interpretive scholars),其理论主要强调了身份认同过程中传播的中心性,身份演绎中自我和社会环境的动态互动性,以及由多重性、多维度、多变性组成的身份复杂性.总结梳理了这三位主要学者关于文化身份的理论,并进一步反思文化身份的复杂性.【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46)006【总页数】7页(P156-162)【关键词】文化身份;跨文化传播学;诠释学派;复杂性【作者】董海滨【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06身份(identity)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人对自我的遐想和思辨,如老子《道德经》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孔子《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苏格拉底把自我抽象虚拟为灵魂的意义;柏拉图进而将灵魂整体分成三层:思维(logos)、情绪(thymos)、欲望(eros);亚里士多德强调灵魂乃自我的第一现实性,是自我的一种常规活动;释迦牟尼曾告诉其弟子自我就像夜色中一把不断环绕旋转的火炬,映衬着黑暗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熠熠生辉的光环。
从漫威英雄电影 看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doc
![从漫威英雄电影 看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doc](https://img.taocdn.com/s3/m/2a5f98e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7.png)
从漫威英雄电影看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漫威电影作为典型的美国式英雄电影,表面上是让中国观众享受科技大国制作的视觉盛宴,但实际上电影中无处不在宣传着美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这也让它沦为美国向中国推行文化霸权的工具。
纵观XX年漫威在中国上映的电影,主要是通过漫威的金字招牌和本身的高质量,最大限度的吸引观众,扩大影响范围;再以其他英雄系列影片轮翻轰炸,使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最大限度的影响中国观众,以实现“文化同化”的目的。
一、文化帝国主义概述1、文化帝国主义的来源和发展文化帝国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分支。
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通过反帝反殖民斗争,纷纷获得了独立,但长时间的压迫使这些国家在经济和文化上大大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迫使它们不得不依附于以前的殖民统治者,这就孕育了文化帝国主义的诞生。
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利用发达的传播手段向不发达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包括宣传意识形态和倾销文化产品,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受众国民众的思想和行为,逐渐接受并被同化,西方国家也从中获得政治和经济利益①。
而“全球化”这股东风则带来了频繁的文化产品贸易,加速了这一进程。
文化帝国主义作为一种全新侵略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2、文化帝国主义的特征霸权性。
同军事和政治霸权一样,文化也具有霸权性的特征。
发达国家凭借更多的资源筹码在国际机制中能够制订出更多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条款,通过各种霸王条款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隐蔽性。
同以前通本过直接传教或推行奴化教育相比,在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则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依附在自己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当中,通过正当合法的国际贸易推销到目标受众国家,由赤裸裸地强制性侵略变成了隐秘性地传播。
渗透性。
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攫取更大的经济利润,通过大批量的生产文化产品并销往海外,受众频繁的接触这些产品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其价值观念甚至被同化。
可以说这种渗透作用是由内至外的,它以看似友好平和的姿态,将帝国主义的触角伸得更远更深。
从电影《超人》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
![从电影《超人》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1b635c4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6.png)
从电影《超人》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摘要】电影《超人》是美国文化中一部经典的作品,其主人公超人形象被塑造成一个充满正义与力量的英雄。
超人具有超人的特质,如无敌的力量、无畏的勇气和正直的品德,这些特质体现了美国人对英雄的理想化追求。
超人的行为和价值观,如保护弱者、维护公平正义等,与传统的美国人个人英雄主义相契合。
超人不仅是一个超级英雄,更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象征,代表着美国人对自由、正义和民主的向往。
通过与其他传统英雄形象的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超人在美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个人英雄主义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超人形象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深远,激励着人们追求正义、勇敢面对困难。
超人形象的存在不仅丰富了美国文化,也给人们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关键词】电影《超人》、个人英雄主义、美国、形象塑造、特质体现、行为、价值观、象征意义、传统英雄形象比较、重要性、社会影响、当代社会意义.1. 引言1.1 导语在电影《超人》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正义、勇气和力量的超级英雄形象。
他拯救世界、保护弱小,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典型代表。
超人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漫画角色,更是美国文化中的一种象征。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超人形象在电影中的塑造、其特质的体现、行为和价值观,在美国个人英雄主义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与其他传统英雄形象的比较。
通过对超人形象的全面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人英雄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以及超人形象对于美国社会的影响和当代社会中个人英雄主义的意义。
超人不仅是一位超级英雄,更是一个不朽的传奇,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勇敢面对困难,追求正义与真理。
2. 正文2.1 超人形象的塑造《超人》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美国超级英雄电影,而超人这一角色的形象塑造更是对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典型体现。
从上世纪30年代首次出现在漫画书中的超人开始,他的形象一直是那个时代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典范。
超人的形象通常是一个身穿蓝色紧身衣、戴着红色外衣和斗篷、戴着红蓝色披风、头上戴着带有大S标志的红色面具的年轻帅气男人。
超人超人口号
![超人超人口号](https://img.taocdn.com/s3/m/16c3312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8.png)
超人超人口号1. 介绍超人是一个经典的超级英雄角色,他拥有超人类的力量和能力。
超人口号是他的标志性口号,也是他形象的一部分。
本文将围绕任务名称:超人超人口号展开讨论,探索超人口号的起源、历史意义和影响力。
2. 超人口号的起源超人口号“真理、正义和美国方式”最早出现在1939年的《超人》漫画中。
这个口号成为超人形象的核心要素,代表着他的价值观和信念。
口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漫画作者杰里·西格尔和乔·舒斯特的初衷,他们希望超人成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英雄形象,代表美国的理念和优秀品质。
3. 口号的意义和象征超人口号“真理、正义和美国方式”蕴含着深远的意义和象征。
3.1 真理真理是超人追求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超人始终坚持真理,他的行为和决策都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上。
这个价值观传递了一种追求事实、公正和透明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真实、诚实和坚定。
3.2 正义正义是超人生活的动力和目标。
超人坚信正义是至高无上的,他秉持着法律和道义伸张正义,为弱者发声,惩治邪恶。
超人的行动代表了公正的原则,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坚守正义,为社会的进步和公平而努力。
3.3 美国方式超人作为一个美国超级英雄,他的口号中提到美国方式,代表了美国的价值观和民主原则。
这个口号反映了美国作为一个国家的核心信念和自由民主的精神。
超人的形象和口号代表了美国的崇高理想和国际影响力。
4. 口号的影响力超人口号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漫画界。
它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和标志,影响了无数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4.1 漫画文化超人口号在漫画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帮助建立了超人作为超级英雄的形象,激发了读者对正义和英雄主义的向往。
口号的来源和含义成为人们讨论和追捧的对象,凸显了它在漫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2 社会认同超人口号在美国社会中被广泛接受和认同。
口号中所代表的价值观符合了许多美国人的信念和理念,因此它成为了一种社会认同的象征。
口号的存在激励着许多人为真理、正义和美国的价值而努力,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中美电影中不同的英雄主义对比研究
![中美电影中不同的英雄主义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dbcb49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c.png)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超人型、拯救世界型和民 间英雄。
超人型英雄主义在电影中十分常见,如超人、蜘蛛侠、钢铁侠等。这些角色 通常具有超能力、高智商和卓越的技能,能够拯救世界于危难之中。在影片中, 这些角色往往承担着双重责任,一方面要面对自己的个人问题,另一方
基本内容
此外,中国的英雄主义电影还注重道德教化和传承。很多中国电影中的英雄 角色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信念,他们的行为和决定都是为了传承中华 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价值观念。而在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中,虽然也有很多正 能量的元素,但是往往更注重的是娱乐性和商业性。
基本内容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的电影在英雄主义的表现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 中美两国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结构的差异。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英雄主义电 影,它们都反映了人类对勇敢、牺牲和正义的崇敬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在未来 的电影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英雄主义电影的出现,为 观众带来更多的视觉和情感享受。
基本内容
民间英雄不同于超人型和拯救世界型英雄主义,他们通常没有超能力或卓越 的技能,但他们具有人性的荣耀和勇气。这种类型的英雄更加真实、有血有肉, 让观众感到非常亲切。例如在《变形金刚》中,山姆是一个普通人,但他为了保 护地球和自己的朋友而奋斗。虽然他并不强大,但他的勇气和决心让他成为了一 个真正的英雄。民间英雄主义让观众感受到英雄也是普通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 为英雄。
基本内容
总体而言,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超人型、拯救世界 型和民间英雄。这些不同类型的英雄主义表达了美国人民对于勇气、正义和自由 的追求,同时也呈现了美国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价值观的包容性。
从《黑豹》解析美国电影中的超级英雄文化
![从《黑豹》解析美国电影中的超级英雄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25c126e79563c1ec4da7149.png)
46外国电影评论Foreign Film Review电影是集语言、图像、表演等各种因素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
与文学作品一样,电影也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民众的精神诉求,宣传国家或民族的精神文化,并通过电影的上映将其推广到全世界,因此,电影也可以看做是各国的“文化大使”。
好莱坞一直被视为电影梦工厂,它创造了一个个生动的超级英雄人物,美国队长、蜘蛛侠、超人、变形金刚、金刚狼等等。
2018年上映的电影《黑豹》就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更是漫威第一部黑人超级英雄电影,其在北美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已经超过《复仇者联盟2》,成为了紧随《复仇者联盟》的第二受观众欢迎的超级英雄电影。
[1]影片背景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国瓦坎达,在外界看来封闭落后的瓦坎达却拥有用不完的神奇金属振金,瓦坎达的诸多用品皆是振金制作,就连漂亮的民族服饰也是振金制造。
黑豹特查拉于父亲死后成为瓦坎达的国王,振金吸引了多国的掠夺者来抢夺。
特查拉通过吃下民族圣草心形草获得黑豹的力量,而这时的他却无意间知道了多年前父亲为了不让外界知道振金的存在,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并把弟弟的孩子遗弃在了美国。
这时那个孩子出现了,埃里克在幼时亲眼目睹了自己父亲死后身体上的黑豹印记,知道是瓦坎达的人杀死了父亲,从此仇恨的种子在他的心里发芽,长大后他变成了杀人魔头,每杀一个人就在自己身上刻一个点,直至上身全是恐怖的点,这时他回到了瓦坎达向黑豹特查拉发起挑战,不出意料,他把特查拉推下了悬崖,伴随着特查拉母亲、妹妹的哭泣声,埃里克吃下了神圣的心形草,拥有了黑豹的超级力量,成为了瓦坎达的国王。
为防止有人篡位,埃里克命令烧掉所有心形草,幸运的是特查拉妹妹偷偷藏下了一颗草种,并在找到特查拉时使用心形草救下了他。
复活后的特查拉向埃里克发起了挑战,并重新夺回了王位。
电影讲述了一个被命运捉弄的人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长为超级英雄的故事,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式超级英雄的成长模式。
从蜘蛛精和蜘蛛侠中探讨中美文化观念差异
![从蜘蛛精和蜘蛛侠中探讨中美文化观念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c8edfb26edb6f1afe001f58.png)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从蜘蛛精和蜘蛛侠中探讨中美文化观念差异赖雯雯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蜘蛛,在中国的文化形态中形成的是代表邪恶和妖媚的“蜘蛛精”,而在美国的文化形态中,却是充满正义,与犯罪势力做斗争的“蜘蛛侠”形象。
由蜘蛛引发出的两个国家的文化观念的差异,可以窥见这两个国家的精神内涵,而这又可以帮助我们去更好地去重新认识不同,理解差异。
关键词:蜘蛛精;蜘蛛侠;邪恶与正义;文化差异作者简介:赖雯雯,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71-01有人戏谑说,当美国的蜘蛛侠在一部部的电影中打怪升级时,中国的蜘蛛精,不是在洗澡,就是在洗澡的路上,有可能还被八戒偷窥了。
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说到蜘蛛,都会把它和妖怪联系起来,尤其是《西游记》中的七个蜘蛛精妖媚邪恶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可是在美国,蜘蛛就换了一个身份,变成了一个充满正义感,不断与犯罪势力作战的蜘蛛侠。
从一个蜘蛛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国家文化观念的差异。
研究从蜘蛛衍生出的“精”和“侠”的不同,可以让我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共同促进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一、中国的蜘蛛精形象翻阅中国史料,很少有关于蜘蛛成精的记载,从《西游记》原著中,我们似乎还能找到些蛛丝马迹,小说中描写的蜘蛛精个个妖艳美丽,妩媚多情,但她们都是邪恶势力的代表,是唐僧西天取经的绊脚石。
《西游记》之前是没有蜘蛛精这个形象的。
那蜘蛛究竟是怎么妖化的呢?这与古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畏惧有关。
在远古时期,人们的力量不够强大,总和大自然做着斗争,对大自然的畏惧使得他们不自觉地对一些动物或者灾害夸张化,尤其是当遇到一些以他们当时的知识解释不了的事情时,便产生了“妖怪”、“妖精”等说法。
当他们被毒蜘蛛咬伤时,其剧烈疼痛,常使人难以忍受,以他们当时的能力又没有办法医治,因而对这种动物产生了恐惧感,从而出现了“蜘蛛精”,又因为雌蛛的毒性更大些,所以“蜘蛛精”一般认为是女性。
_拜伦式英雄_与_超人_原型_拜伦文化价值论
![_拜伦式英雄_与_超人_原型_拜伦文化价值论](https://img.taocdn.com/s3/m/9160bf0e79563c1ec5da71da.png)
拜伦式英雄 与 超人 原型拜伦文化价值论蒋承勇内容摘要:拜伦具有激情、放纵、狂暴、自尊、自卑、仇恨、反抗的心理秉性,这种心理秉性影响着他的文化人格的构成。
他以 自然人 的率真狂暴地撞击有坚硬外壳的现代文明,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为了人性的解放对现代文明做出如此全面、深广、彻底的否定。
他在文化人格上的非道德化倾向,实则是一种浪漫主义式的反文明倾向。
拜伦通过 拜伦式英雄 形象表达了对西方传统文明之价值体系的整体性怀疑与反叛,把个性自由与解放的个人主义思潮推向了新阶段。
拜伦倡导了一种新文化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与尼采的 超人哲学 有精神联系。
关键词:拜伦!拜伦式英雄!尼采!超人!文化价值作者简介:蒋承勇,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西方文学、比较文学研究。
T itle:The Byronic H ero and the Archetype o f Super m an:On Byron∀s CulturalV aluesAbst ract:Lord Byron w as in nature passi o nate,se lf i n dulgen,t frenzied,se lf respecting,self conte m ptuous,f u ll of hatred and de fian,t w hich infl u enced the constitution of his cu ltura l person ality.I n v irtue of the i n nocence o f nat u ra l m an,he str uck v i o lently agai n st m odern c i v ilizati o n w hich had a b ig hard shell to the po i n t t h at no other ro m antic poets had ever revolted aga i n st it so co m prehensively,deeply and tota ll y.The a m ora l tendency o f h i s cult u ral personality,ho w ever, w as a ro m antic anti c i v iliza ti o n attitude.Byron expressed his doub t about and rebellion aga i n s,t t h rough Byron ic heroes ,the va l u e syste m ofW estern traditi o na l c i v ilization;there fore,he de ve loped t h e thought of i n d ividual freedo m and liberati o n.Byron advocated a ne w cu ltural va l u e w hich can be assoc iated w ith Super m an Philosophy of Friedrich N ietzsche in its spiri.tK ey w ords:Lo r d Byron!Byronic hero!Friedrich N ietzsche!Super m an!cu ltural valuesAut hor:Jiang Chengyong is pr o fessor and Ph.D.super v isor at Zhe ji a 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 angzhou310035,Ch i n a).H is fi e l d s o f i n terests are W estern literature and co m parati v e litera ture.E m ai:l jcy@从社会政治的角度上看,启蒙运动引发了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塑造了拿破仑。
《超人》
![《超人》](https://img.taocdn.com/s3/m/8d6b70ae71fe910ef12df835.png)
《超人》【摘要】超人系列电影七十多年长盛不衰,已经成为现代美国社会的神话。
超人作为一个孤独的超级英雄,满足了观众的白日梦,体现了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美国精神。
超人作为外星人,他在地球上的位置和使命,对应着长期在美国流传的“美国例外”的心态。
因此,超人隐喻着美国,在他与“超级反派”的二元对立的斗争中,传达着特定的价值观,发挥了神话的功能。
【关键词】《超人》白日梦美国精神美国例外神话超人或许是美国大众文化中流传最广、最为深入人心的形象。
1938年6月,杰瑞?辛格尔和乔恩?沙斯特合作的漫画《超人》开始在《Action Comics》杂志上连载。
由于大受欢迎,1941年,漫画被改编为卡通片;1948年,又拍摄了真人版的电影:1954年,超人电视剧也出现在各家各户的荧屏上。
一直到今天,七十多年过去,已经先后有七位演员在电影中扮演过超人,以少年超人为主角的电视剧《超人前传》目前也还在热映中。
2004年,最受欢迎的超人饰演者克里斯托弗?里夫与病魔抗争十数年后去世时,大批影迷自发聚集到好莱坞,含泪向心目中的英雄告别。
“超人”这一形象对美国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随着美国大众文化强劲的向外传播的势头,超人在世界上也是人尽皆知。
在许多国家,超人故事中的某些恒定不变的模式和符号的特定内涵,可以脱离电影单独出现于商品广告、流行歌曲或其他文化产品,无需说明而让受众会心和领悟。
上述现象让人不由好奇:为什么超人电影受到如此长久、如此广泛的欢迎?超人及其敌人的形象为什么一直都如此呈现,体现了设计者怎样的用意?既然每一部超人电影的情节都大同小异,为什么观众对同一个故事乐此不疲,从未感到厌倦?这正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要回答这些问题,当然要详细分析文本的内涵,又不能局限于文本所提供的有限信息,必须深入到超人形象产生和被接受的文化土壤中去,因为这一形象的出现和流传,与它所植根的美国文化精神密不可分。
一、超级英雄的白日梦好莱坞电影风靡于全球,与好莱坞一整套成熟的商业运作机制是不可分离的。
从超人、蝙蝠侠、蜘蛛侠三大系列看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的文化认同
![从超人、蝙蝠侠、蜘蛛侠三大系列看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的文化认同](https://img.taocdn.com/s3/m/a38030bd336c1eb91b375df6.png)
70电影理论Film Theory文化认同是民族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承认、认可和赞同,由此产生归属意识,进而获得文化自觉的过程。
[1]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其积极的一面是极其显著的,它能够使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拥有一种认同,并由此产生一种坚强与稳定的归属感。
在文化认同的视角下,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对“共同空间”的强调,弥补了多元文化体系“去中心化”的先天不足。
因此,超级英雄电影通过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连续不断的弘扬与解构,强化了处于文化变迁时期的文化认同。
这些电影提供的文本不仅有助于对“我们是谁”这一文化认同基本问题的深入思考,同时也深刻反映了美国人在文化变迁时期的自我意象变化。
总之,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对美国受众度过文化转型期提供了有效帮助,而民族感认同在这一过程中的保留,可以使美国受众轻松跨越文化变迁期文化断隔的缝隙。
正如电影社会学提出的“镜子论”的观念,通过对超人、蝙蝠侠、蜘蛛侠三大系列电影在文化认同上的不同表征进行分析,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用于折射美国社会的意识结构、价值观念的继承、变迁与重构。
一、 超人:主流超级英雄的艺术呈现超人电影系列中的超人形象,是美国精神的艺术化呈现。
整体上看,超人电影系列经历的人神转换与轮回的过程,恰好展现了美国的民族文化身份在30多年来的多元文化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连续不断的建构和重构,并在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超人身上深切体现出来。
可以说1978年第一代《超人》电影的问世,开创了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的新时代,而超人形象的代表意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
第一代《超人》电影,塑造了积极向上的超人形象。
从当时美国政治、经济领域全球影响力的迅速提升的背景来看,超人形象无疑与当时美利坚民族整体上扬的精神风貌相契合,这种昂扬的、充满斗志与活力的超人形从超人、蝙蝠侠、蜘蛛侠三大系列看美国超级英雄电影的文化认同何丽娜【作者简介】何丽娜,女,江西南昌人,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美国经典动画角色造型案例的研究
![美国经典动画角色造型案例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9ec804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f.png)
美国经典动画角色造型案例的研究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绘画和动作的表现手段,能够给观众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愉悦的视觉体验。
其中,美国的经典动画角色为观众们所熟知,他们的造型设计不仅独特而富有创意,更具有代表性。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美国经典动画角色造型的研究,探讨其设计原则及影响力,并分析其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迪士尼早期的动画形象米老鼠。
米老鼠是米奇老鼠的英文名,他是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代表形象,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动画角色之一。
米老鼠的造型简洁明快,拥有一个圆形的头部和一个小小的身体,耳朵尖尖,像一只可爱的老鼠。
他还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和一个大大的笑容。
这种简单而独特的设计,使得米老鼠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了迪士尼品牌的形象代言人。
这种造型设计的成功,启示我们要善于通过简单而富有特点的形象设计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另一个经典的动画角色——超人。
超人是DC漫画旗下的超级英雄,他拥有非凡的力量和能力,代表着正义和勇气。
超人的造型设计简洁明快,他身着蓝色紧身服,胸前有一个红黄相间的S标志,头戴红色的披风。
这样的造型设计使得超人一眼就能被观众识别,成为美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之一。
超人的形象成功地结合了现代超级英雄的形象风格和传统英雄的符号元素,成为了人们对于正义和英雄的共同认知。
这种设计原则的运用,使超人角色在观众心中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
除了米老鼠和超人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经典动画角色也值得关注。
比如,漫威漫画旗下的蜘蛛侠。
蜘蛛侠的造型设计简洁而富有动感,他穿着蓝色紧身服,胸前有一个红色蜘蛛图案。
蜘蛛侠戴着一只红蓝相间的面具,在观众面前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对比的设计原则,使得蜘蛛侠在观众心中显得魅力十足,成为了漫威漫画中备受喜爱的角色之一。
另外,还有迪士尼经典动画《狮子王》中的辛巴。
辛巴是一只可爱的小狮子,他有着橙色的皮毛和一对大大的眼睛。
辛巴的造型设计充满童趣,他的可爱形象成功地吸引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解析好莱坞电影的美国文化价值
![解析好莱坞电影的美国文化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32dc7820ce2f0066f43322d3.png)
解析好莱坞电影的美国文化价值解析好莱坞电影的美国文化价值目前的电影市场以美国的电影为翘楚,这时有目共睹的事实,其他国家的电影市场总避免不了被好莱坞电影占据,同时奥斯卡的评奖标准也成了其他国家评论本国电影水平的参考标准。
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将其当做美国文化的扩张,甚至勉强称其为文化帝国主义。
无可否认,好莱坞电影依靠强大的技术和制作水平傲视全球,取得了其他国家无法企及的成就。
一、个人英雄主义“英雄梦”几乎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对于这个主题好莱坞从来都是推崇备至,甚至将其无限地夸大,把这种正义演绎到极致。
好莱坞的西部片、灾难片以及警匪片和和黑帮片都离不开英雄的存在,当然这些英雄最终都会战胜邪恶势力取得胜利。
例如《蜘蛛人》《无敌浩克》到《美国队长》等都是表现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但是在表现的层次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正邪对抗模式,而是对英雄人物进行了多层次的刻画与挖掘,从而满足观众的想象空间和接受度。
例如威尔·史密斯的《全民超人》,很清楚地建立了两个有趣的假设:如果超级英雄不按大家的意愿行事该怎么办?还有如果超级英雄想过普通人的正常生活,又该怎么办?这两个假设无意是故事的主轴,威尔·史密斯的讨喜的魅力则让该片在充满了现代感的嘲讽中,对于超级英雄的存在进行了反向的思考。
这些超级英雄的存在究竟是全面理想的结果还是被现实压抑的失去了自我空间的孤独心灵?当威尔·史密斯不顾一切地逃离开洛杉矶的时候,我们就明白了他将来不得不独自面对自己的命运,当然这其中也有全民热爱的情感在里面。
影片的开始部分看似大胆颠覆,但随着情节的发展慢慢地就回归到了大众对于超级英雄的期待之中,这个孤独的英雄变得不再陌生,同时他的责任和身份也真正地确立起来。
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大多是孤独的,他们伸张正义、特立独行,将一场又一场的危机化解掉,最后留下的只能是一个孤独的背影。
《超人》系列的出现体现了人们内心最深层次的渴望,那就是当灾难出现的时候英雄会站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英雄是美国人需要的,也是世界上大部分人都需要的。
文化研究关键词(之一)
![文化研究关键词(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0f641839f8c75fbfc67db24a.png)
《文化研究关键词(之一)》摘要:如果说用一个词可以表示尼采的哲学的话,那么,既不是“上帝之死”,也不是“超人”学说,而是“权力意志”,在尼采遗稿中,最核心的一个词语就是“权力意志”,因此,尼采的八十年代遗稿一度以《权力意志》之名而为人所知,尼采的权力意志学说其实并不那么深奥,因为权力意志归根到底就是生命自身,生命就是权力意志人之死(deathof men)“人之死”是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事物的秩序》中提出的一个关键概念。
他通过对西方人文科学进行的历史考古发现,“人”的概念是在十八世纪末期之后进入知识学科的。
从那时开始,“人”成为语文学、政治经济学和生物学的知识对象。
此前,人文学科虽然发现了人的存在,但并没有将人当做一个特殊的对象来看待,人并不是这些学科的中心,这些学科也“没有关于人本身的认识论意识”。
只是到了十八世纪末期之后的现代思想中,人既是知识的客体,又是认知的主体,既是人文学科捕捉的对象,又是这些学科得以奠定的基础,成为学科和知识的中心。
人文学科正是以人的秘密做基础来展开自身的学科想像。
这个诞生于十八世纪的知识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诞生”的过程。
而无论是“诞生”还是“死亡”,并不是意味着作为一个具体实在的人的诞生或死亡,而是指人文学科中作为知识对象和知识客体的“人”的诞生或死亡。
这样一个学科中的人,就是一个概念的人,或者说就是人文学科所形成的人的观念。
福柯将十八世纪末期以来的现代思想对于人的分析称作人类学,它由康德开创。
正是在人类学中,人成为中心。
它的基本问题是“人是什么?”它贯穿了整个十九世纪。
但是,福柯却宣布这种人类学将要死掉了。
这就是所谓的“人之死”,或者说,就是人的终结或人的消失。
显然,这里的“人之死”,是作为某种知识形态和观念形态的人的死亡,是以人为中心的学科的死亡,是以康德的人类学为基本配置的哲学的死亡,最终,是十八世纪末期以来的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知识型的死亡。
但是,这样一个观念意义上的“人”是如何死亡和消失的呢?福柯借助尼采提出了这个问题。
浅析美国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PPT课件
![浅析美国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71884431126edb6f1a10f5.png)
14
可编辑
LOGO
现实原因
2.现实原因 但是在”9.11”之后,许多美国人这种思想发生了质的转变。他们认为在强大的外表 下,美国始终有许多危机存在,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有一种不安全感:对以基地组织为 首的恐怖主义的不安,对敌对国家的不安,对日益恶化的自然和自然灾害的不安,对 现在科技可能带来危害的不安,这些恐惧时刻提醒着美国人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所 以,在好莱坞电影中出现了《后天》和《2012》等对自然灾害的忧虑,出现了《我是 传奇》以及《变形金刚系列》等对现代高科技带来的危害。但是,美国人的这种危机 意识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基于对人性的审慎思考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探索中产生 的。面对危机的美国人并非悲观的,他们坚信人定胜天,呼唤超级英雄的出现。《超 人》系列的经久不衰就是因为他适应了美国社会状况的需要,满足了美国人缺乏的安 全感。911之后美国人心里更需要一个救世主来拯救美国社会,于是“超人”归来了 ,“阿姆士邦德”归来了,“阿若”归来了,正义战胜了邪恶。
进朋友和家人的圈子里;由于这个小圈子和他的
口味,他欣然地置大社会而不顾。”超经验主义
者的爱默生对美国的个人主义做了最好的注释。
他说,有一条永远新鲜而崇高的教义,那就是:
有一个“人”。人不是农民,不是教授,不是工
人,但他是一切。哲人应该是自由的——自由而
勇敢:没有一点阻碍。在美国,他们尊重“依靠
自我”(self reliance) ,信仰个人的尊严和个人的
By Zaybo
1
LOGO
Individual Heroism:
2
LOGO
一.英雄主义的不同类型
1.无所不能型 “超人”(Superman)系列,这可以称作是是
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代表作了。从1983年开始的 漫画,上世纪40年代开始的动画,到百集的电视 剧,和今年2月在美国上映的电影版《超人前传 :绝对正义》,美国人的超人梦做了半个多世纪 。
解读美国文化传播中个人英雄主义范式的类型和发展
![解读美国文化传播中个人英雄主义范式的类型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418f85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3.png)
解读美国文化传播中个人英雄主义范式的类型和发展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解读美国文化传播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范式,探讨其类型和发展历程。
个人英雄主义作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在文学、电影、电视等媒介中,也深深烙印在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中。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美国文化传播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范式进行分析,包括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社会影响以及发展趋势等,以期更全面地理解这一文化现象。
我们将回顾个人英雄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起源和发展,探讨其与美国社会、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
接着,我们将分析个人英雄主义在美国文化传播中的不同类型,如超级英雄、西部牛仔、孤胆英雄等,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和社会反响。
我们还将关注个人英雄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如何影响和塑造美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在解读个人英雄主义范式的我们也将思考其背后的文化逻辑和社会背景,探究个人英雄主义与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的关联。
我们将展望个人英雄主义在未来美国文化中的发展趋势,以及它在全球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美国文化传播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范式,认识其在美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于全球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二、个人英雄主义范式的定义与特点个人英雄主义,作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现象,是美国文化传播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它源于古希腊神话的英雄传说,经过美国文化的洗礼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个人英雄主义范式。
个人英雄主义范式,指的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中,对个人能力和个人成就的崇拜和赞扬。
它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为个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超越社会限制,实现自我价值。
在美国文化传播中,个人英雄主义范式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广泛的影响力。
个人英雄主义范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它崇尚个人主义,认为个人的利益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
这种观念在美国社会中得到了广泛认可,个人在追求自身梦想和目标的过程中,被赋予了极高的社会地位和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超人文化研究姓名:学号:班级:完成日期:2013年5月28日星期二美国超人文化研究超人,英文名:Superman,又名钢铁之人,明日之人,氪星最后之子。
他是一位虚构的超级英雄,美国漫画中的经典代表人物,创作于1932年,直到1938年才在DC漫画的多种刊物连载至今,还被改编成动画、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舞台剧。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母星被毁灭的外星婴儿被送到地球被人类夫妇抚养,成年后化身为超级英雄保护人类。
原作者是Jerry Siegel与Joe Shuster,他们在1938年仅以130美元将版权卖给DC漫画公司,从40年代末期开始了与DC漫画漫长的版权之争。
——百度百科《超人》一、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我对这个系列剧的兴趣来源自对超人和美国卡通文化以及美国FAN文化的兴趣。
美国人自己说他们的卡通文化中充满了各种超级英雄。
而超人肯定是这个家族中古老的一位。
超人的创作者是两位犹太人Jerry Siegel and Joe Shuster,(所以可能超人是犹太人,信犹太教)。
他的Krptonian名字Kal-El来源于希伯来语,意思是"vessel of God". 创作时间是在1932年,早期的作品内容涉及美国大萧条时期。
超人在这些早期漫画中是以社会活动家身份出现,惩治奸商和与之勾结的政客。
用美国漫画研究者Roger Sabin的话来说,反映了弗兰克林·罗斯福自由理想主义的新政。
("the liberal idealism of Franklin Roosevelt's New Deal")。
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超人诞生的时间正是纳粹活动的时间,超人经常被描述为人性的拯救者,新耶稣基督。
超人这个名字是德国哲学家尼采首先使用在自己的著作中。
尼采的著作对这两位犹太创作者的影响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尼采眼中完美的人是超乎于人性的,而Siegel and Shuster眼中的完美的人是人性的捍卫者。
超人虽然被描绘为一个外星人,有超自然的能力,但是他选择遵守人性原则和人类社会道德准则。
就像他经常说的“fighting for justices in an American way"。
摘自:新浪博客—花开时节High&Low二、从“美国超人”看文化自负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人将拯救世界?至少美国电影里的“大侠”是这么回答的。
从最近热映的《超凡蜘蛛侠》、《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到之前的《钢铁侠》系列、《神奇四侠》系列……沿着大侠们解救苍生后的坚毅目光看去,毫无例外,你都能看到战斗后留下的废墟,还有废墟上星条旗永远飘扬着的骄傲。
中国人用“侠”字来翻译这些电影,多少有点善意的文化误读。
美国侠客们准确地说是一群“超人”,他们和中国文化里的“侠客”站在一起,虽说都是传奇,差异其实很大。
首先,超凡能力从何而来。
美国超人比较简单,网友戏称“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科技”,蜘蛛侠被小虫子叮上一口,就能盖世无敌,真是浪漫主义不用费劲。
相比之下,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完全现实主义,大侠们都得跟着师父下工夫苦练。
太极拳多飘逸、多从容,杨露蝉“偷拳”的时候,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更别提郭靖郭大侠,没日没夜在林子里拍树干练“降龙十八掌”,还被师父骂笨。
当然,被骂没关系,中国人认为,只要勤学苦练,一定会有所成就,弟子也未必不如师。
其次,外形气质大异其趣。
美国超人喜欢紧身衣,神奇四侠里,除了那位实在穿不上的,男的秀肌肉,女的秀身材,力量和性感都摆在台面上给大家看,相当高调。
中国侠客正好相反,习惯把上乘武功藏在宽袍大袖里,就像《卧虎藏龙》电影里的李慕白,一袭粗布长衫,动起手来有礼有节、不失风度。
中国人觉得,越是武功高强的侠客越是低调,一个扫地的无名老僧没准冠绝当世,一个鲜衣怒马的俊俏少年若非跑龙套的,那也尚需锤炼。
最后,意识形态负载迥异。
美国超人与中国侠客,都是英雄传奇,都是现实在想象中的投射,必然承载着两国文化不同的价值观。
看美国大片,超人们飞来飞去都忙些什么?简单说,在维持秩序。
大家日子过得好好的,突然有一个恶魔要毁灭大家美好的生活,这时候超人们站出来捍卫正义,同邪恶力量进行殊死搏斗。
这个故事套路里有两个重要的维度,一是超人有定义邪恶的话语权,二是超人必胜的大团圆结局。
这两个维度十分坚挺地支撑着美国价值观,充满了美国人的自信。
中国人的武侠世界里,侠客们匡扶正义的行为,更多是在于反抗强权。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不是要维护现实秩序,而是表达对弱肉强食社会格局的不满,“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侠客的另一个特点是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
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赵匡胤千里送京娘,言必信,行必果,千金一诺,义薄云天,他们历经千难万险,换取的不是现实功利上的成功,而是精神世界的升华。
中国侠客们站在很高的人生境界上,通过“克己复礼”的自我克制、“反求诸己”的自我反省,完成了对中国式价值观的肯定。
太过自信就会变得自负,美国人手握话语权随意定义邪恶,固然方便拔刀四顾,快意恩仇,却也容易血光四射,伤及无辜。
蜘蛛侠跟科学狂人大战三百回合,满大街摔汽车、砸玻璃,就算救得了心爱的美女,也顾不了四散逃命的路人甲乙丙丁。
这种表现,离中国文化中的“侠之大者”,还远着呢。
(杨凯)三、美国电影中的侠和超人:超人(Superman),蝙蝠侠(Batman),蜘蛛人(Spider Man),钢铁侠(Iron Man),青蜂侠(Green Hornet),绿灯侠(Green Lantern),绿巨人(The Hulk ),猫女(Catwoman), 神奇女郎(Wonder Woman), 夜魔侠/超胆侠(Daredevil), 夜翼(Nightwing),雷神(Thor),美国队长(Capitan America),恶灵骑士(Ghost Rider),刀锋战士(Blade),地狱男爵(Hellboy),惩罚者(The Punisher)多人的X-Men系列,神奇四侠(Fantastic Four)系列,忍者神龟系列(TMNT),还有很多很多是DC和Marvel的动漫人物。
(我认为这些都属于广义的“超人”形象)四、我眼中的美国文化——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电影中的英雄们是最易被现代人感受到和崇拜的偶像。
我选择了从好莱坞电影探究当代美国个人主义英雄文化。
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实质上是在民主、自由、平等、尊严、尊重他人且被他人尊重的社会氛围中鼓励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种表现。
好莱坞的电影有很多关于个人英雄主义的题材,例如《007》系列、《2012》、《超人》……几乎所有关于正邪双方对峙的必定是渲染个人英雄主义的,在这些影片中,主人公们凭借着自己的高智慧,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不断地宣扬着人间的正义所在。
在美国这个崇尚自由、民主的的国度,英雄、个性主义被正大光明地强调和渲染。
美国是一个很年轻的国家,从一片荒原建立起来,在它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不断的开拓疆土、充实国力美国没有传统和旧的政治经济体系,早起的拓荒者往往依靠个人的努力与辛勤劳动获得成功,我觉得这应该是其英雄主义的由来吧。
成为超级大国后,美国所塑造出来的英雄都表达出信仰、使命感还有为正义不畏牺牲的英雄品质。
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的精髓和灵魂之一。
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战无不胜的大英雄,代表人物是施瓦辛格(《终结者》)。
这一类的英雄,肌肉发达,意志坚强,极度自信,有超常的本领,在电影中无所不能。
这种个人理想和英雄品质的完美结合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它们只是美国人民虚构的为了心理上的满足感而创造出来的人物。
另一种是比较贴近现实的、亲民的英雄,代表人物是尼古拉斯凯奇(《国家宝藏》)。
这类英雄身上都带有普通人的小毛病,这给了观众一种亲切感。
他们面对困境十分冷静勇敢,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凶险。
在看多了完美的超级大英雄的电影后,观众逐渐厌倦了那些完美的英雄形象,所以这种能让观众看到自己的样子和生活际遇的英雄便诞生了,近年来以成为美国电影中英雄的主流。
英雄人物之所以是英雄源自其关心与保护民众。
这种以人民为本的思想也影响了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
在《超人》中,其实氪气石不是超人致命伤,其致命伤是其诚心关心民众,超人不想见到别人被伤害。
英雄人物往往忙着保护人民安全,强烈打击罪犯,给有需求的人提供方便,甚至救助小动物,以上全是英雄人物心怀爱心之展现。
爱护关心民众在英雄没有超能力的时候显得特别珍贵。
还有《蜘蛛侠》,有一次,蜘蛛侠见到一名儿童被困在大火中,蜘蛛侠特别想冲入火中,可那时他没了超能力,其犹豫不决以致想离去。
可当有人大喊“上帝保佑蜘蛛侠,快来救我的女儿”时,蜘蛛侠鼓起勇气最终救出了小女孩。
唯有自身有此种高尚品格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无超能力也一样是英雄。
在影片之中,个人英雄主义有浓厚的美国色彩。
当人们问超人为什么来地球的时候,他回答:“我就是为了美国式的人之真理和正义来到地球。
”美国影片之中对其自己国家的认同展现得比较内敛。
美国超人电影第二部结束时,超人挥舞美国国旗跨越白宫是在为美国作政治宣传。
蜘蛛侠在电影结束时和两个恶人决斗时,蜘蛛侠背后有一大面美国国旗,给人们暗示蜘蛛侠之超人能力和美国国家精神紧密相关,以此说明蜘蛛侠获胜乃是美国救世精神之获胜。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超人和蜘蛛侠都有着十分鲜艳独特的服装,而且都是蓝色和红色的组合,和美国国国旗的颜色是一样的。
美国文化与宗教之间紧密关联,重大使命感让美国人来拯救全人类。
电影蜘蛛侠里面就有和这个遥相呼应的内容“强大之能量要担负重大的责任”。
美国是当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人民确信美国需要且必须要拯救人类,人民有难当头乃是英雄人物出来帮忙的时候。
电影在超人总动员里,“自身身份乃是自己最珍贵的财富。
自己该知道如何做,它就深藏自身的血液中”,“力量让我们与众不同”。
美国好多影片中,它们都喜欢将美国自己价值观融入别的国家的价值观。
系列超人电影之中,超人说到,“国家之间平等,要爱整个人类”,“人类仅有一个世界”。
美国挺身而出是由于“恶势力伤害了人类”。
这些美国影片中透出普世主义价值观。
后来一些崭新的元素在影片超人总动员中出现。
坏小孩说“若卖掉发明,每个人都是超人。
若所有人全是超人的时候,超人就不存在了”。
这乃是对英雄人物的挑战。
电影之中超人由于救助了一位不想被救的人而被告到法院。
因此好莱坞也慢慢开始再次给英雄人物的公共职能来下定义。
然而应当看到的事,个人英雄主义的盛行,会造成社会个体之间的隔膜,而缺乏友爱的和平的宽容的心态,而这些对人而言,都是不可缺的。
好莱坞电影热衷于制造完美英雄个体的虚幻假象,尤其是极力渲染英雄个体控制整个矛盾冲突的巨大力量,极力夸大英雄个体力量战胜群体敌对势力的决定性作用,将个体力量无限夸大、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