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工况分析

合集下载

工况分析知识

工况分析知识

抽油机井供液不足区入区原因:地层能量差,注采对应率低,油井泵效低。

1、采油9队新投井(永8x80、8x84、8x83、8cx1、8x85),由于没有对应注水井,地层能量不足,新立村老区(永101-1、102c21)油稠,地层能量不足,永8断块永8p5、8p13采沙二51层,该层原油物性较差,对应注水井合采合注,永8x22于8月份转注后注水不见效,测试发现卡封未卡住,下步检管换封,永8p12采沙二6处于断层边缘,能量较差。

2、采油31队、35队主要处于盐家砂砾岩油藏区块,地层能量不足,泵挂深度较深,油层渗透性较差,注采对应关系不明显,连通关系复杂,注水效果不明显,下步准备扶停注水井注水,补充地层能量。

对处于供液不足区的油井根据现有的条件无法通过注水井的调配或加深泵挂改善供液情况。

我们通过地面管理利用合理的工作参数来提高油井产能,减少供液不足井的间歇出油,延长油井免修期。

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来改善供液不足井的泵效。

(1)、装减速器降低冲次:这是我们对供液不足井最常用的一种降低冲次的方式,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效果较好。

(2)、使用长冲程慢冲次高原机:对泵挂较深,偏磨严重,载荷大的井,保证泵的充满程度,常采用的地面设备。

(3)、装变频控制柜降低冲次:电机或减速器自身的多重限制,无法降到合理的冲次。

通过装变频控制柜进行调速,效果很好。

(4)、降低地面回压:由于低液、低含水、间歇出油等因素导致管线回压高。

采用上加热炉、管线合走、掺水等措施降低地面回压,提高油井产能。

潜力区主要是由于1、能量充足,但油井工作参数偏小,供排关系不合理,生产潜力未完全发挥出来,2、水井调配导致对应油井液面回升,3、新投井、措施井对地层能量认识不足,设计泵挂较深,例如以下这几口井由于新投、补孔、水转抽等措施作业后沉没度太大,目前生产参数较合理至今未倒井,待下次作业酌情调整沉没度。

同时部分抽油机井中受偏磨、出砂的影响,生产参数不能盲目调大,同时生产参数的调整,治理力度有限,不仅不能有效改善工况,还有可能影响这些井的正常生产,甚至造成倒井。

八面河油田螺杆泵抽油井工况分析

八面河油田螺杆泵抽油井工况分析

八面河油田螺杆泵抽油井工况分析摘要】八面河油田油井地处渤海滩涂,目前有各类螺杆泵抽油井36口,螺杆泵抽油井的日常管理成为采油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

如何更好的对该类举升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提高管理水平。

为此,我们对油田螺杆泵躺井、低效的原因进行了诸多方面的分析。

力图建立起适合我油田螺杆泵井生产的工况分类标准,便于系统分析、分类治理,以求满足我油田的螺杆泵管理水平的需要。

【主题词】螺杆泵定子故障断脱目前全厂有地面驱动螺杆泵抽油井29口,占总井数的16.02%,占全厂螺杆泵总井数的36.71%,开井22口,占全厂螺杆泵开井数的34.92%。

螺杆泵举升工艺在厂里主要应用于高粘稠油、供液相对较差的油井,日液279吨、日油75吨、平均含水73%。

目前螺杆泵井的生产工况诊断主要依靠产量、动液面和电流等参数进行经验分析,一些专用的光杆扭矩、轴向力载荷测量装置的应用还未普及,系统诊断的理论研究比较缺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缺少对系统工况的明确定义;二、缺少对系统工况的定量描述;三、缺乏对举升系统的整体评价;因此急需建立螺杆泵井系统诊断模型,运用系统诊断软件对螺杆泵井运行工况进行分析。

1 螺杆泵井生产工况分析常用数据和资料螺杆泵抽油井生产工况分析同抽油机生产分析类似,也需要一些必须的数据资料。

常用的分析资料如下:日常生产数据资料: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气油比、回压、套压、井口温度等;产出液物性资料:含砂量、含蜡量、凝固点;管柱等资料:管柱图、工作制度、泵效、泵挂深度、动液面、沉没度(流压)、静液面(静压);日常管理资料:电流、转速、(扭矩)、(轴向力)、作业监督描述资料;井组相关资料:对应的注水井配注量、实际注水量、调配动态变化等数据资料。

2 螺杆泵井生产工况分类目前,螺杆泵井日常生产工况分析最直接的常用参数有6个,即:产液量、动液面、工作电流、转速、扭矩和轴向力。

其中:产液量代表了生产参数;动液面则是表征产液量和地层供液关系的参数;电流、转速、扭矩和轴向力则是抽油设备的工作参数。

油井工况分析思路和方法

油井工况分析思路和方法

汇报提纲
第一部分 简述油井工况 第二部分 油井工况分析的基本思路 第三部分 工况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部分 工况分析工作如何开展
井眼、油层近井地段
泵及尾管
管、杆、液
抽油机设备、井口、地面流程
油井工况,即油井工作状况,关乎油井生产的各个方面的工作状况都是属于油井的工况。
1.3 系统效率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节点系统分析
抽油机、电动机、配电箱和井口装置组成地面部分,抽油杆、油管、泵组成井下部分。 抽油机井系统能耗主要是抽油井正常生产时井下杆柱和液柱重量加载给电动机的负荷引起的能耗,其它系统能耗则是由于抽油机传动磨损,电动机自损耗以及井下管、杆、泵、液体间的摩擦阻力造成的能量消耗。 影响机采系统效率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设备因素 ——井况因素 ——技术管理水平。
结垢、腐蚀
结垢造成泵卡、凡尔垫、筛管堵;SRB造成的腐蚀加快;腐蚀导致抽油杆、油管损伤加快
功图、产液物性分析、作业描述
基本思路同上
气蚀、出砂
砂埋油层、砂卡等
功图、作业描述
功图上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气蚀、砂卡的现象,砂埋则需要依据作业描述推算砂埋周期
井筒状况中的工况问题及分析思路见下表:
1.3 系统效率
化验分析报告
井下资料
作业台账、井下描述、管杆组合、井下工具类型等
健康档案
测试资料
功图、液面、系统效率
测试记录、系统效率测试
生产管理资料
井组连通图、注水对应等
健康档案
二次处理资料
宏观控制图、生产曲线、憋压曲线、(参数表)、等
自行绘制、制作
3.分析思路探讨
尽管将工况分析分为三个体系,但是由于三个方面有一定的联系,又相对很独立,所以要选择合适的分析角度才能开展好系统分析的关键。 开展工况分析从形式上来分可分为:日常分析和总结性分析。不管是开展日常分析还是进行分析总结,均需要掌握很较丰富的工况分析技术,和清晰、完整的分析思路。 尽管确定了工况分析的三大体系,但针对三个方面开展的分析却很困难。 供排关系:定量分析油藏潜力和供液能力是难点,定性分析相对较为简单,但缺乏比较性; 井筒状况:对偏磨、结蜡、结垢、腐蚀等问题的定量或定性分析均较难,对漏失的判断相对较容易; 系统效率:测试资料的缺乏导致对系统效率分析难以系统开展。 本着“确保正常生产井能够持续高效生产;及时发现异常井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加以治理,使之转为正常、高效生产;对潜力井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整和挖潜措施,充分发挥油井的生产能力” 的工作目标,工况分析应针对突出问题,快捷、准确地发现,并制定对策。所以需要总结一套较成熟的分析思路非常必要。

如何提高油井工况分析水平

如何提高油井工况分析水平

日产液量、进站温度与油井工作制度有密切的关系,根据统计, 日产液量、进站温度与油井工作制度有密切的关系,根据统计,得到的经验数 以上提供的数据的正负3m3就是实际日产液量的范围,照此数据表可以初步对 就是实际日产液量的范围, 据。以上提供的数据的正负 就是实际日产液量的范围 计量数据进行判断。 计量数据进行判断。

步骤五: 步骤五:憋压诊断
憋压以关井油管压力与关井时间的关系为理论基础。 憋压以关井油管压力与关井时间的关系为理论基础。 根据在开机憋压、关机憋压(即当抽憋压力达到一定 根据在开机憋压、关机憋压 即当抽憋压力达到一定 值后停止抽油机运转憋压)、停机憋压(即在将正常 值后停止抽油机运转憋压 、停机憋压 即在将正常 生产的抽油机停止运转的同时关闭生产闸门憋压)三 生产的抽油机停止运转的同时关闭生产闸门憋压 三 种状态下取得的关井油管压力与关井时间的关系曲 对井下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定性诊断的方法。 线,对井下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定性诊断的方法。 对井下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定性诊断的方法

LOGO
LOGO
异常井诊断和工况分析方法
中原油田分公司采油五厂油藏经营管理三区
异常井的范围和影响因素
序号 症 状 地面 1 油井产液量增减幅度大 于30% 井筒 地层 地面 2 油井含水波动大于20% 油井含水波动大于 化验 地层 地面 3 生产电流或者负荷突变 井筒 地层 4 5 6 7 回套压上升 出砂 油稠 结蜡 可能原因 计量误差,流程(进站管线、分离器、计量设备) 计量误差,流程(进站管线、分离器、计量设备) 泵况变化、套管变化、管柱问题,出砂、结蜡、 泵况变化、套管变化、管柱问题,出砂、结蜡、油稠 注水见效、 注水见效、供液能力 取样不标准、 取样不标准、未在规定地点取样 未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可能套损、边低水突进、注水见效、 可能套损、边低水突进、注水见效、工作制度不合理 设备故障、电路故障(电压波动、缺相)、管线堵塞 设备故障、电路故障(电压波动、缺相)、管线堵塞 )、 出砂、结蜡、油稠、杆断脱、油管漏失、泵漏失、 出砂、结蜡、油稠、杆断脱、油管漏失、泵漏失、防 砂管堵塞 供液能力变化、 供液能力变化、注水见效 管线堵塞、 管线堵塞、气体影响 少量砂:磨损抽油泵、增大生产负荷; 少量砂:磨损抽油泵、增大生产负荷; 大量砂: 大量砂:部分或者全部掩埋油层 无降粘措施,或者措施不合理; 无降粘措施,或者措施不合理;停井时间过长 清防蜡措施周期不合理, 清防蜡措施周期不合理,或者单次效果差

工况分析方法

工况分析方法
升方式等,但都应以控水稳油为评价标准;
(2)产液量升高——加密量化,核实产量,确定产液量是否发生变化:
——井组内是否有工艺措施施工井,如果受工艺施工 井的干扰则要及时将情况逐级反应,确保该井正常生 产和工艺施工井的措施质量; ——井组内或边邻井是否有停产井,尤其要注意非井 组内的边邻井的干扰与影响,为井组对应关系的确定 或井组重新划分,以及下一步措施治理提供依据。 ——对于出砂井,液量突然增加,要在上述分析基础 上及时查找原因,并合理调整产液量,以防造成油井 出砂导致躺井。
发区块抽油机 (2)参数偏大(供液不足)区:流压 低、泵效低、地层条件差,应当压 断脱漏失(D)区 井供液与排液 裂、酸化或调整配注及调小参数, (5)待落实区:流压、泵效 协调关系的宏 协调供排关系 不协调,可能是计量和资 参数偏小(E)区 料不准确,应当重新计量 观动态分析图。 并核对资料
2、抽油井动态控制图的应用
三、抽油机井工况分析方法
(一)工况分析常用生产数据和资料
1、日常生产数据资料: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气油比、
套压、回压、井口温度等; 2、产出液物性资料:含砂量、含蜡量、凝固点、矿化度; 3、管柱等资料:管柱图、工作制度、泵效、泵挂深度、动液 面、沉没度(流压)、静液面(静压); 4、日常管理资料:上下行电流、示功图、热洗周期、作业监 督描述资料; 5、井组相关资料:对应的注水井配注量、实际注水量、调配 动态变化等数据资料。
油井工况分析是一项综合分析、判断油井生产 状况好坏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在取全取准油水井各 类生产(包括地质、工程)资料基础上,为了保证 油井在良好工况条件下正常、高效生产,必须随时
或定期开展油井工况分析工作。
通过油井工况分析要达到以下三个工作目标:

油井现场常规工况管理方式分析

油井现场常规工况管理方式分析

油井现场常规工况管理方式分析张㊀晓摘㊀要:通过对油井现场实施工况管理的方法,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油井的实际生产情况,为今后生产的有效开展提出符合实际的管理措施,提高油井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的生产效果㊂本文分析了常用的工况图版,进一步探讨了现场常用的油井现场分区治理方法㊂关键词:油井工况;管理;现场常规;方式一㊁引言通过实施工况管理方法,可以更加准确的了解生产工况的实际情况,为今后生产的有效开展和进行提供指导性意见,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得整个油井实现连续的生产和运行,针对在生产中所存在的异常问题总结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提高产能和效率,为我国油井的高效运行提供基础条件,在实践中必须要注重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从而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㊂二㊁常用工况图版(一)工况图版分类①流压 泵效工况图版㊂油层内的供液能力数据参数以及压差是整个生产的具体状况㊂②流/饱压力比 泵效工况图版㊂在实际生产中会随之产生气体,因为数据不全面,所以导致实践操作性不强㊂(二)常用图版的差异此处一般指的是流压 泵效工况图版㊁泵入口压力 泵效工况图版两种基本的形式,其二者相似度较高,主要体现的是泵效影响的关系,但是却没有说明单井液量大小的实际关系㊂流压 泵效图版主要可以体现出油井的具体情况,通过流压可以了解到生产压差与油井供液能力所存在的直接联系,同时还要满足施工与渗流的要求㊂三㊁关于边界条件线的认识边界线在实践中并不需要经过更加严格与复杂的数据验算,从而可以将实践经验分析所取得的数据直接与工况与图版实际工况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㊂(一)由于理论数据的计算并不能适应所有的情况,但是边界线在确定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区块与单元的油井数据㊁开采状况来最终的确定㊂(二)工况图并不能将其作为解决和处理油井中一切问题的方法,不能完全解决,也不能够进行有效的量化以及单井工况确定的合理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来反映油井工况的变化态势,其只是作为一个可以分析整体变化趋势或者是了解油井生产状态的一种手段㊂(三)不列的区块与单元都不能在同一条边界线内的图版中显示,此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生产特性与实际情况来分析㊂(四)工况图确定中,只要是边界线确定之后就不能随意的更改㊂四㊁现场常用分区治理方法(一)供液不足区①在实践中,如果是由于供液差而导致作业效率比较低的油井,此时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变频柜㊁低冲次电机来改善其实际情况㊂适当的调整技术参数以提高泵的工作效率,如果由于设备因素而无法进行冲次下调的时候,可以通过下调本机冲程㊁调换游梁的方式来提升泵入口位置压力以及充满程度㊂②对于设计参数中泵径不合理的情况,可以通过下泵深抽的方式来提升其内部压力和工作效率㊂③地层发育度高且发育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因为堵塞㊁含蜡等因素造成的不良油井,此时可以采取酸化㊁试挤的方式来调节,可以更好的促进效率的提升㊂④因为防砂失效㊁防砂工具不合理所造成的堵塞油井情况,可以采用再次防砂或者是优化处理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㊂(二)断脱漏失区①因为出砂等因素而导致的出液量无法满足实际情况的油井部分,非常容易出现的就是开关不严而存在漏失问题,此时可以结合施工的具体状况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处理,可以进行定期洗井的措施来解决㊂②深入的分析示功图的变化趋势,从而可以有效的了解泵㊁管部分的轻微漏失问题,对于产液量大幅下降的油井,采取洗井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适当的改变技术参数,进而可以更好的防止漏失严重的情况发生㊂③出液量急剧下降或者是计量不准确的情况,通过深入分析之后可以确定是抽杆浅部断脱的情况存在㊂在实践中可以根据需要来采取打捞㊁对扣等措施来处理㊂④因为油粘稠度高或者是含水量下降而造成的产液量低,生产效率不足的情况,适当的采取掺水㊁加入降粘剂的方法来解决㊂⑤对泵㊁管漏失严重的井,可以采取有效的作业方式来处理,解决生产状况来适当的调节技术参数㊂(三)潜力区①冲次比较低的油井,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适当的调节冲次参数,以满足生产的需要㊂②由于冲程太小并且冲次较高的油井部分,可以选择使用本次来进行冲程调节,也可以应用调换长冲程抽油机的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使得生产技术参数达到规定的要求㊂③泵径小㊁冲次高的油井,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适当的进行泵径尺寸参数的增大㊂④泵径比较合理但是泵挂太深的油井,可以根据需要来适当的提升泵挂,从而可以防止冲程损失量太大,进而能够提升效率和产液量㊂(四)待落实区①逐一的将压力㊁液面㊁技术参数以及产液量等生产参数来进行确定,以保证各项措施都能够有效的实施㊂②检查流程是否存在有任何问题㊂③确定数据资料的计算是否科学与合理,特别是掺水井的生产状况,及时的确定技术参数,以了解计算液量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㊂(五)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基层生产管理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也比较复杂,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这就需要引进信息化管理技术,从而确保生产管理更加的有效㊂第一,将生产中的所有资料都要进行记录㊁统计㊁分析和归纳,还要保证资料可以真实反映生产实际情况㊂严格管理各种资料,将各项生产中的流程都要落实到位,保证油水井的基础资料的真实和有效㊂对于生产中所存在的异常情况,要及时的进行总结和归纳管理,同时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和处理㊂第二,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综合比较分析,在实践中要以数据作为重要的基础㊂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来调整各种设备以及生产技术参数,可以取得更好的实践价值和效果,而工况的有效调整可以来㊁提供可靠的依据㊂总之,工况分析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方式,但是其不能完全的取代人工的方式,本文主要针对工况分析的一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和分析,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情况㊂工况分析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注重人员的培养和提升㊂在实践中需要充分的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加强管理,结合实践充分的保证油井开采的有效进行㊂参考文献:[1]寻长征.油井工况管理中现场常规方法探讨[J].内江科技,2011,32(2):18.[2]李珍,马建军,穆谦益,吴宝祥,王东.功图计量与工况智能分析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J].自动化博览,2012,29(11):87-91.作者简介:张晓,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㊂491。

油井工作状况的判断方法及应用

油井工作状况的判断方法及应用

油井工况控制技术是一种用图表管理油井生产的技术。

它能直观地反映出油井生产过程中的供排协调关系,是一种检验与评价油井工况是否合理、正常的有效手段。

抽油机井生产系统主要是由油层、井筒和机-杆-泵系统组成,如何通过调整地面与地下相关参数使油田开发减少投入,高效合理的开采石油是们研究的课题。

一、工况管理低泵效、低沉没度、低液量油井是改善油井工况面临的主要阵地。

从地层潜力、井筒管柱状况、地面参数配套三方面对油井工况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

针对四类“衰竭”油井分别制定的“抢救措施”迅速在全管理区铺开,且效果显著。

对沉没度低、无潜力挖潜油井,实施参数优化后平均日耗电量下降19千瓦时。

对无优化潜力且无挖潜潜力的油井,依据“三线四区”经济运行模型,实施间关4井次。

实施后辖区油井泵效增加4.2%,工况合格率提升13.8%。

分级优化治理,促使问题油井向健康油井转变。

工作中,首先建立单井优化预设计,保障油井措施工作的及时性。

根据每口井的作业情况,从横向上通过查找与之相类似的井进行总结归类,从纵向上健全完善作业数据的分析整理,提前为每口井拿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预设计方案,为每口油井建立了优化设计跟踪台帐。

其次建立参数优化三级流程机制。

第一优化方案设计,由工程与地质结合共同完成,提高设计结果的合理性;第二优化设计结果与作业监督和现场相结合,保证设计结果的可执行性;第三优化设计结果由相关负责人审核把关,保障设计结果准确性。

二、合理区转优良区典型井分析A井4月泵效为56.2%,沉泵比为0.498,经工况动态控制图软件分析位于合理区。

1.调查分析。

在日常量油中发现该井产液量4月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由正常时的20吨/天在一个月下降到15.5吨/天。

发现产量下降后,对该井进行了憋压,憋压资料为憋压6分5秒压力由0.6-3.0MPa,稳压5分钟压力由3.0-2.5MPa。

在资料室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该井液面由1月份的1883米上升到4月份的1201米,液面上升682米,该井虽然泵漏,但液面回升主要原因为注水见效,具有进一步优化的潜力。

深化油井工况分析工作 培养高效采油井

深化油井工况分析工作 培养高效采油井

深化油井工况分析工作培养高效采油井【摘要】油井工况分析工作是采油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对提高油井经济运行效益和管理水平,降低油井维护工作量和躺井率,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工况分析为切入点,对举升系统进行相应的评价、优化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工况分析;参数优化油井工况分析工作是采油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对提高油井经济运行效益和管理水平,降低油井维护工作量和躺井率,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孤岛采油厂认真落实分公司年度部署,以“比学赶帮超暨精细管理年”活动为契机,以工况分析为切入点,对举升系统进行相应的评价、优化,在老油田增效挖潜中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1.开展的主要工作1.1系统完善工况图版优化工况分区边界条件,满足油井工况评价需要。

根据各种参数对泵效的影响趋势以及合理沉没度的控制,结合原油物性和生产状况,确定适合于孤岛油井的边界条件;建立完善分油藏图版,满足不同油藏要求。

常规油藏:边界条件的确定,流体物性一般取全厂的平均值,杆管组合、生产参数按全厂的数据进行确定,潜力线定为4MPa。

稠油油藏、高油气比油藏以及低渗油藏工况图边界条件的确定,流体物性、杆管组合、生产参数取该油田或区块的平均值,潜力线的确定主要根据沉没压力对泵充满程度影响的计算结果调整;形成工况图版系列。

在原有工况控制图版的基础上改进完善形成了抽油机图版、电泵图版和水井图版,满足不用生产井的要求。

1.2网络化、动态化、常态化完善工况分析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四级管理体系:制定油井工况考核办法,深化“一井一策”注采管理年活动,使油水井工况分析制度化、规范化。

强化动态分析,实时监控:依托源头数据库,实现工况管理的网络化,随时上图、随时发现油井工况变化情况。

旬计划、月检查,确保工况分析常态化:技术员人员旬、月对不同区域井进行分析与评价,寻找对策;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单井管理措施,明确措施实施方式、时间、责任人,列出运行大表;采油矿每月检查措施实施情况,采油厂不定期抽查,推广典型经验。

油井工况分析思路和方法1(精)

油井工况分析思路和方法1(精)
这是常见的分析思路,就是将可以用来分析工况的资料拿来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再 将结论汇总。资料有:生产变化情况、测试资料、现场资料、井下作业资料等。
第一步:用泵效、液面、产量等关键指标来反映整体工况的变化情况;
第二步:从汇总过的资料上进行分析: (1)电流分析; (2)功图负荷变化分析; (3)功图图形分析; (4)液面变化分析; (5)憋压曲线分析; 第三步:通过以上的分类分析,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工况进行汇总:(1)结蜡加重;(2) 泵漏失;(3)管漏失;(4)注水受效… 不足之处:(1)以井筒状况分析为主;(2)分析的深度与分析技术的掌握程度有直接的 关系,分析的角度不同分析的结论差异很大;(3)需要注重资料的准备和收集,单一的 功图、液面资料很难较全面分析问题。 建议:(1)注重资料的收集;(2)与产量变化结合起来。
1、泵漏失; 2、供液不足; 3、液性影响; 4、垫阀、卡泵; 1、加蜡、油稠; 2、结垢、腐蚀; 3、磨损、管漏; 1、沉没度不合理; 2、井底流压不合理; 3、泵效偏低; 4、冲次过快… 1、泵刺漏、间隙过大; 2、泵进液量不够; 3、气蚀、稠油; 4、砂、垢、腐蚀落物等影响。 1、产液中蜡质和胶质、沥青质含量多,容易析 出; 2、产液水体结垢倾向突出,SRB突出; 3、偏磨;管磨穿或丝扣腐蚀。 1、泵排量偏大或偏小; 2、泵挂偏深或浅; 3、供液能力不足、泵漏失、管漏失、憋泵、抽 油杆形变大; 4、会导致偏磨加快。
1.3 系统效率
机采系统效率测试参数表:
开展机采系统效率分析的前提是测试工作的开展。
1.3 系统效率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节点系统分析 抽油机采油系统中 的能量损失
电动机损 失
皮带传动 损失
减速箱损 失

工况分析思路和方法探讨

工况分析思路和方法探讨

工况分析思路和方法浅谈油水井工况是指油井或水井工作状态和生产情况,良好的油水井工况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平稳的生产情况以及可控的生产趋势。

油井工作状态良好一般指油井供液正常,即供液能力较足、液性稳定;井筒状态良好,即套管、完井工艺及现状、泵况(堵、卡、阻、漏、乏)及管杆况(漏、磨、振、卡)等;地面设备、设施工作状态等。

油井工况研究的对象:近井地段至计量间(储油罐)的各种设备、设施、介质,包括地层、产液、井筒、地面流程、抽油机等;油井工况分析的目的:目的1: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解决问题。

(以生产管理为宗旨)目的2:挖掘潜力,改善泵况,提高泵效,提升产量;(以产能建设为宗旨)目的3:合理开发,改善泵况,降低载荷,提升效能;(以节能降耗为宗旨)以目的2进行展开。

工况分析可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工作:(1)潜力分析。

作用:挖掘提液潜能。

主要分析的对象为地层,评价地层供液潜力,估算其理想情况下的供液能力。

通过对地层物性、地层流体的静压、井底流压、产液物性、产液量等关系进行计算评价;(2)井下环境分析。

作用:了解井下情况,摸索管理方法,延长免修期。

主要对象:套管、固井工艺、管杆工艺、各种倾向(地层出砂、脱气、析蜡、偏磨、腐蚀、结垢)等。

(3)泵况分析。

作用:发现影响泵况原因,设法排除。

包括泵况:各种漏失、砂垢蜡卡、碰泵、脱泵、气体影响、凡尔打不开等;管况:管漏等。

(4)参数的设定。

作用:合理设定参数,以适应产能提升或降本增效的要求。

包括合理沉没度的确定、合理参数设定及依据、调整办法。

油井可能出现的若干表面问题:(1)产量变化;(2)含水变化;(3)液面变化;(4)功图变化;(5)负荷变化;(6)电流变化;油井可能的潜在典型问题:(1)产量上升、含水上升、液面上升、功图正常化:供液能力改善、物性变化较大,可能注水受效显著或边水推进过快;(2)产量下降、含水不变、液面上升、功图变差:供液能力不变,泵况变差导致泵效变差。

工况分析管理在油井高效生产中的应用

工况分析管理在油井高效生产中的应用

工况分析管理在油井高效生产中的应用摘要:为做好油井工况管理工作,采油一矿编制了《油井工况管理系统》,分为注聚单元、水驱单元和断块单元,并和数据库进行了挂接。

在管理运行a上,严格做到每旬做重点分析、每月一普遍分析,针对性地开展工况管理工作,持续进行工况实时评价和诊断,深化措施优选,指导群扶挖潜和工艺技术的应用,提高单井管理和措施整体效果,增加原油产量、延长油井免修期。

关键词:工况图油井水井群扶挖潜0 引言工况分析是制定单井管理措施的切入点,是提高单井管理和措施整体效果的基础。

近年来,围绕增加原油产量、延长油井免修期,以不断优化油井地层供液能力和井筒举升能力的配置合理性为出发点,持续进行工况实时评价和诊断,深化措施优选,指导群扶挖潜和工艺技术的应用,强化技术管理工作。

1 概况采油14队油井116口,开井90口,其中抽油机井85口,平均单井日产液54.5 m3,日产油4.7t,综合含水91.4%,平均泵径64mm,平均泵深986m,平均冲程3.2m,平均冲次5.7r/min,泵效63.9%,平均动液面716m,平均沉没度270m,检泵周期540d。

注水井总井36口,开井11口,水井平均单井实注117m3,注聚井总井22口,开井19口,平均单井实注112m3。

采油14队在用抽油机85台,其中存在漏油问题28台,窜轴严重5台。

2 工况管理工作开展情况2.1供液不足区治理造成供液不足主要原因为生产参数偏大,地层、井筒堵塞,地层能量不足等。

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主要从“油井、水井”两方面开展工作油井:采取解堵、防砂、小泵深抽、优化地面参数、加降粘剂治理低效井。

水井:采取侧钻、换管柱、增压泵注水、除垢、换管线等措施提高注入量。

2.1.1油井方面的工作采取解堵、防砂、小泵深抽、优化地面参数、加降粘剂措施治理低效井。

试挤解堵:部分油井由于开采周期长、出砂严重等因素导致近井地带及绕丝堵塞,渗透性下降,液量下降,对此类油井我们采取试挤解堵措施,提高油井供液能力。

油井工况分析

油井工况分析
DA线—活塞下行程线,也是最小载荷线;
10
S
四、示功图分析
1、理论示功图的解释 P
B'
λ SP
B
C
W'l W'r
A D D'
o
S
S
ABC线—驴头上冲程线; CDA线—驴头下冲程线; S—光杆冲程; Sp —活塞冲程; λ— 冲程损失。
11
四、示功图分析
2、理论示功图的绘制
(1)建立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表示冲程,纵坐标表 示光杆负荷。
4、漏失影响的示功图
(1)排出部分漏失 P B C
上冲程时,泵内压力降低, 柱塞两端产生压差,使柱塞 上面的液体经过排出部分的 不严密处(阀及柱塞与衬套 的间隙)漏到柱塞下部的工 作筒内,漏失速度随柱塞下 面压力的减小而增大。由于 漏失到柱塞下面的液体有向 上的“顶托”作用,悬点载 荷不能及时上升到最大值, 使加载缓慢。相当于增载线 A 的工作过程是活塞边上行, 液体边漏失的过程。 o
D D’
37
S
四、示功图分析 六、示功图测试及分析
4、漏失影响的示功图
(1)排出部分漏失
当漏失量很大时,由于漏 失液对柱塞的“顶托”作用 很大,上冲程载荷远低于最 大载荷,如图中AC'"所示,吸 入阀始终是关闭的,泵的排 量等于零。
P B B’ C’ C" C
D
35
S
四、示功图分析 六、示功图测试及分析
4、漏失影响的示功图
(1)排出部分漏失
随着悬点运动的加快, “顶托”作用相对减小,直 到柱塞上行速度大于漏失速 度的瞬间,悬点载荷达到最 大载荷(如图中B'点)
P
B
B

油井工况管理图诊断分析与提效措施探究

油井工况管理图诊断分析与提效措施探究

油井工况管理图诊断分析与提效措施探究本文根据油田油藏类型多样性的实际情况,以区块单元为单位改进工况管理图,提高工况分析的准确度。

油田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能十分清晰、完整、直观地区分不同工况特点的油井,为油井措施和维护方案的制定,特别是为低产低效油井管理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

同时,该项技术能使采油工程技术人员及时发现、分析、处理油井故障,使抽油井的工况更加趋于合理,实现了油井长期稳定生产,提高了油田的经济效益。

标签:抽油机井;流压;工况管理图;供液能力;泵效;油藏类型抽油机井工况管理图以泵效和流压相关曲线为基础,反映了油层生产能力和抽油装置工况的协调关系,即“供液能力”与“采液能力”是否匹配。

根据目前工况分析实现的手段和途径,工况管理图主要分为流动压力/饱和压力与泵效关系、沉没度/下泵深度与泵效关系、深井泵吸入口压力与泵效关系3种类型。

目前,油田使用工况管理图时,通常将同一区块上多口油井绘制在同一张图上,但油田油藏类型多样,各单元开发状态有较大差异,很难将不同工况区块集中一张统计图上。

1工况分析工况管理图反映了抽油机供液能力与抽油设备排液能力的匹配情况、抽油泵的泵效及油田区块的管理水平,是油田生产管理中必备的图件之一。

抽油机井工况管理图以泵效和流压相关曲线为基础,反映了油层生产能力和抽油装置工况的协调关系,即“供液能力”与“采液能力”是否匹配。

该技术将抽油机井的工况分为5个区:合格区、供液不足区、潜力区(参数偏小区)、待落实区、断脱漏失区(见图1)。

根据每口井在宏观控制图上的位置,可以直观地了解各井工况状态,为决策提供参考;也可以图为依据,结合计算机诊断技术,采取工艺措施,改善油井工况指标,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1.1合格区。

泵效与流压(泵吸入口压力、沉没度)协调,参数合理,泵工况良好,系统效率较高。

对该区内的井应加强日常管理,使其长期保持正常生产。

1.2供液不足区。

流压(泵吸入口压力、沉没度)低,示功图显示供液不足或受气体影响。

采油厂油水井工况分析44页PPT

采油厂油水井工况分析44页PPT

2.5m
150mg/L LC-3或KD24(I)
暂不投加
注水初期冲击式 投加杀菌剂
此表拟出了4个零散注水区块降压增 注预处理工艺和三防药剂投加方案,具体 实施计划和安排还需要根据各区块实际情 况,并需要与工程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从目前关7块注水情况来看,注水初 期注水压力上升明显,目前呈较平稳态势。 目前着手开展投加阻垢剂方案的实施。
一、5月份工作开展情况
与工程院结合(二)汊涧区块频繁作业初步分析
XRF检测垢样组分
报告人:王彪
油井
Al Si P
S
K Ca V Cr Mn Fe Zn Sr
天83-17 1.17 5.04 1,87 28.03 / 0.53 / 0.08 0.47 62.6 / 0.21
天83-3 1.44 2.49 1.38 35.98 0.26 0.18 / 0.07 0.17 58.04 /
一、5月份工作开展情况
调剖准备工作
1、5月12日~14日完成对安1、安47、新安3、安45管线清扫工作,清 扫后注水泵压力由20MPa,下降至12MPa; 2、进行现场勘查,确定合适的施工地点,对场地进行合理布置,形成满 足现场就绪所需要的各种条件的方案; 3、成立调剖工作小组,明确职责; 4、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5、24日设备进场,25日地面流程改造、设备调试,药品进场,26日试 注。
一、5月份工作开展情况
1、进一步加强频繁作业井取样分析,根据不同井的特点,制定有 针对性的加药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实现对症下药。 2、采、注、输、地层构成一个循环系统,因果相连、前后相接, 且SRB生长繁殖能力极强,如果以局部为目标进行治理势必会事倍 功半,需要进行系统考虑,综合治理。 3、暂停部分油井投加阻垢剂,并进行跟踪监测停药前后变化情况。 4、站内安装生物膜取样器,进行现场SRB生物成膜监测及膜下细 菌腐蚀分析。 5、站内挂片,进行腐蚀速率监测。 6、尽快实现清污混注。

井口憋压法在油井工况诊断中的应用

井口憋压法在油井工况诊断中的应用

井口憋压法在油井工况诊断中的应用记录井口憋压过程中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绘制出井口憋压曲线,与理想状态下的理论憋压曲线对比分析,可以定性诊断深井泵和管柱的各种故障,判断油井工况。

多年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结果比较可靠,是采油现场的常用方法。

标签:憋压;压力;深井泵;抽油井一、引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后由于腐蚀、偏磨等原因,深井泵工作环境变差,导致出现各种故障,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

因此必须关注深井泵的运行,在出现故障后及时判断故障原因,制定合理措施,及时回复生产。

在油井生产管理中,通过井口憋压来分析和判断深井泵工况具有易操作、简单快捷的特点,是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

二、理论依据1.深井泵工作原理油田所用有杆深井泵是一种往复泵,地面抽油机悬点的上下往复运动,通过抽油杆传递至深井泵。

抽油杆上行时,活塞随之上行,活塞上的游动阀受上方液柱压力作用而关闭。

此时泵筒内压力降低,固定阀在油套环空的液柱压力与泵筒内压力差的作用下被打开。

此时井口排出液体、泵内吸入液体(图1(a))。

抽油杆下行时,活塞随之向下运动,固定阀受重力作用关闭。

泵筒内压力上升,当泵内压力大于活塞上部液柱压力时,游动阀被顶开。

泵筒内的液体,在压力作用下,通过游动阀进入活塞上部,井口同时排出液体(图1(b))。

2.理论憋压曲线理论憋压曲线,就是假设在地层供液能力充足但没有喷势,产液中不含气体,因此产液是纯液流压缩系数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油管和深井泵没有漏失,井口没有渗漏。

根据抽油泵工作原理,在关闭井口阀门后,通过抽吸可使井口油压从0MPa上升到一定数值,压力值在停抽后保持不变(图2)。

三、井口憋压法诊断深井泵工况1.憋压过程操作井口憋压操作较为简单,憋压前先关闭井口回压阀门,安装压力表,然后启动抽油机,随着抽油机运转井口压力上升。

记录压力和对应的时间点,绘制成曲线,和理论曲线进行对比,可以判断深井泵的工作状况。

2.憋压数据分析根据记录好的憋压数据,绘制出实际憋压曲线后,与理论憋压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深井泵的工作状况。

油井工况分析PPT精选文档

油井工况分析PPT精选文档
25
7、含水分析
对油井的单井分析,要分析含水的变化,通过 分层数据和测试资料,以及油井连通情况和相关水 井的注水情况,找到含水变化的原因,以便采取有 效措施控制含水,把举升设备与能耗有效地用来举 油而不是进行水的注入采出循环。
26
(四三、)抽抽油机机井井生工产况工分况析分析
及在时完准确成地油了井解工有况杆泵控抽制油图系分统区(包宏括观地分面设析备基、础井上下,工具下 和一抽步油就井是本主身要)的围工绕作油情况井,产明液确量油、井含生水产所率存、在泵的效问等题直,接是抽反
20
5、泵况分析
抽油机井的单井分析应首先分析泵况,以下四种井需进行重点泵况分析: (1)属于断脱漏失区的示功图非正常井
分析泵况是否正常,应首先从流压和泵效入手,根据它们的数值大小、 相互关系和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来分析是否可能存在泵况问题。对于目 前数值来说,工况图已把井点进行了大致分类,如果该井处于工况图的 断脱漏失区,多数油井示功图也不是正常图形。
3
通过油井工况分析要达到以下三个工作目标:
1、确保正常生产井能够持续高效生产; 2、及时发现异常井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加以治理,使
之转为正常、高效生产。
3、对潜力井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整和挖潜措施,充分
发挥每口油井的生产能力。
4
二、油井工况分析的基本步骤与要求
▪ (一)准备:收集资料与整理,先易后难理思绪。
① ② ③、、、管计其柱量他上方部面问漏问题失题
如果管计柱量上方部面漏存失在,问而题泵,的比状如态分完离好器,故则障井,液分被离举器升规到格井和口 油附井近产时液有量一水部平分相从差漏太
除失大孔,计道量量处油自流工回的身到操的油作问套有管问题环题外空或,中计去算其。有他对误凡于,泵计是来量与说设井,备其或筒受相举力关液关集系油至没设计有施量质检的修接变估收化产之,偏所差间以等,

油井异常工况变化规律分析与治理策略

油井异常工况变化规律分析与治理策略

百家述评•278油井异常工况变化规律分析与治理策略采油井生产数据的采集、传输使生产管理人员在基地监控中心就能够浏览查询油井各项生产数据,而且由于采集数据具有实时性、连续性,能够及时、真实地反映油井生产状况。

抽油机井异常工况包括地面抽油装置和地下泵阀的工作异常。

抽油机井出现异常工况时,各项生产参数会发生变化。

由于参数间的相互关系遵循一定规律,利用参数变化的规律性,基地监测分析人员可以远程诊断油井异常工况,通过合理设置报警门限,对各类异常工况输出报警信息。

1 地面异常工况远程诊断(a).皮带断。

抽油机皮带断裂后,电机无法通过皮带传动使平衡块转动,抽油泵停止工作,电机处于空转状态,做功减少,泵不工作使井口没有液体产出。

(b).皮带打滑。

皮带打滑多为皮带磨损或“断股”,皮带与皮带轮之间摩擦力下降,要使平衡块转动电机需要做更大的功。

(c).毛辫子断。

毛辫子(一般指游梁式抽油机上驴头与抽油杆的悬绳)断裂使抽油机系统与井下杆泵失去联系,杆泵上提、下放过程中与平衡块间的平衡作用消失,电机在举升和阻止平衡块快速下落时要做更大的功。

(d).出油管道堵。

出油管道堵塞使管道内流体流速降低,阻碍井口产出液流出,产液量下降。

2 地下异常工况远程诊断(a).油管漏失。

油管漏失通常是因腐蚀、磨损等造成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因此对各参数的影响也是渐变的。

当油管出现漏失,载荷、电流、压力、温度均逐渐下降,示功图逐渐变窄。

(b).卡泵。

参数特征变化:瞬时载荷变化幅度增加,上下冲程电流增大,井口温度、压力下降,示功图表现为明显的井卡特征。

(c).阀门失灵。

阀门(一种单向阀)失灵是由于油井结蜡、出砂等原因,使游动阀和固定阀不能及时开关,从而引起漏失的一种油井异常工况。

分为固定阀失灵和游动阀失灵。

(d).断脱。

断脱包括抽油杆断脱和泵脱。

断脱发生时,井口不出液,其参数变化特征为:井口温度、压力下降,载荷减小,上冲程电流下降,下冲程电流上升,示功图处于最小载荷线及以下,“窄”且两端“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出现的问题也都将影响产量数据,如地面管线穿孔等。
(4)分析蜡影响情况及热洗周期的合理性
抽油机井结蜡表现在生产测试数据上就是上冲程载荷增大,下冲程 载荷减小。由于上冲程载荷增加,上电流亦增加,而下冲程载荷变小, 举升平衡块作功须增加,下电流也增加。抽油泵结蜡,会使泵阀关闭不 严引起漏失,产液量和泵效降低,而流压相应升高。由于热洗后结蜡将 被解除或缓解,因此通过对几个热洗周期之内的上述生产数据的变化规
b线是最低自喷压力线, 泵入口压力高于该值,
油井会连抽带喷; c线是合理泵效线,泵效低于该值,泵的工况不 正常; d线是漏失线, 泵效低于该值,则存在管柱漏 失; e线为不同压力下理论泵效下限值; f线为不同压力下理论泵效上限值; g、h线为进一步评价油井工况所做的曲线, g
线为在e线基础上泵效增加上限与下限之间泵效
4、抽油井动态控制图的现场应用
(3)对各区间油井生产工况进行判断并提出合理措施:
在工况控制图中,对油井只是宏观的区分,且只是对井数、井号的 区分,而没有对异常井和潜力井进行分析评定。 因此,根据工况控制图,要及时对断脱漏失区和待落实区等油井个 体(即单井)泵况进行认真判断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只有在泵
供液较充足,但泵效达不到相应水平,产 液量较正常时下降,动液面上升,示功图 显示泵或管漏。 原因分析:由于排液管柱存在漏失, 排液量小于地层供液量,井液积存与井筒, 使得动液面较高,相应入口压力下其泵效
则较低。
治理措施:检泵作业优化工况落到合 格区,针对存在的偏磨、出砂等因素导致 的漏失,可通过应用挡砂、治沙、防偏磨 工艺有效改善工况。
发区块抽油机 (2)参数偏大(供液不足)区:流压 低、泵效低、地层条件差,应当压 断脱漏失 (D)区 井供液与排液 裂、酸化或调整配注及调小参数, (5)待落实区:流压、泵效 协调关系的宏 协调供排关系 不协调,可能是计量和资 参数偏小(E)区 料不准确,应当重新计量 观动态分析图。 并核对资料
2、抽油机井工况图制作依据
前数值来说,工况图已把井点进行了大致分类,如果该井处于工况图的
断脱漏失区,多数油井示功图也不是正常图形。
(2)流压上升而产液量下降的井
对于随时间变化关系来说,如果流压上升(沉没度
增加),泵效和产液量下降,则同样意味着可能是泵
况变差,应把泵况诊断清楚。
(3)断脱漏失区中功图正常充满程度良好的井
除前述两种情况外,对于示功图属于正常图形,但若该井落入断脱 漏失区,也应该进行原因分析。示功图图形属于正常,只能说明泵本身 是好的,具有正常的进液特点,这样的井流压高、泵效低的原因可能来 自以下几个方面:
②、计量方面问题 ①、管柱上部漏失
③、其他问题
如果计量方面存在问题,比如分离器故障,分离器规格和油井产液量水平相差太 如果管柱上部漏失,而泵的状态完好,则井液被举升到井口附近时有一部分从漏 失孔道处流回到油套管环空中去。对于泵来说,其受力关系没有质的变化,所以 大,量油工的操作有问题或计算有误,计量设备或相关集油设施检修估产偏差等, 除计量自身的问题外,其他凡是与井筒举液至计量接收之间 示功图仍然是正常抽油的图形。 这些都可能造成产液量数据与实际泵抽情况不符,从而使井点进入断脱漏失区。
调配、酸化、防砂等措施增加地层能量;
如果抽油机有加载空间,可加深泵挂; 如果没有加载空间,也可通过调小地面
参数或间开来改善工况。
3、抽油机井工况特征分析及治理措施
2)漏失区
特征:在相应入口压力下其泵效较低, 压力在2.0-5.5Mpa之间,泵效不足40%,
压力大于5.5Mpa时泵效不足55%,表现为
取调参等措施平衡供排关系,提高油井流压(沉没度)和泵效,同时要
根据油层静压的高低,考虑强化注采平衡和压力平衡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7、含水分析
对油井的单井分析,要分析含水的变化,通过 分层数据和测试资料,以及油井连通情况和相关水 井的注水情况,找到含水变化的原因,以便采取有 效措施控制含水,把举升设备与能耗有效地用来举 油而不是进行水的注入采出循环。
3、抽油机井工况特征分析及治理措施
5、合理区 特征:在相应入口压力下泵
效较高,表现为泵效与流压协调,
参数合理 ,泵况好, 根据泵效 高低细分为合格、优良、优秀区。
该区域是油井工况改善的目
标区域,这部分井应加强单井目 标管理,维持合理工况,确保油 井正常生产。
井例:
某井使用的抽油机型号为CYJ12-4.2-73HB,生产参数为56mm泵,冲程4.2m, 冲次5次/分,泵深1100m,动液面245m,套压0.5MPa,日产液量63.4吨/日,含水 93.5 %,原油密度0.925g/cm3 ,测试抽油机最大载荷81.5KN, 有两口水井为
1)泵效 横坐标为泵效,纵坐标为泵入口压力, 计算方法如下: 泵效:η= Q实/ Q理×100%; 式中:η-某井深井泵泵效,%;
Q实-该井实际日产液量,t/d;
Q理-该井理论日产液量,t/d。 Q理=F×S×N×t×ρ液/1000; 式中:F-活塞截面,m² ; S-光杆冲程,m; N-冲次,次/ min; t-日生产时间,min (连续抽油井24h,
或定期开展油井工况分析工作。
通过油井工况分析要达到以下三个工作目标:
1、确保正常生产井能够持续高效生产;
2、及时发现异常井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加以治理,使 之转为正常、高效生产。 3、对潜力井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整和挖潜措施,充分 发挥每口油井的生产能力。
二、油井工况分析的基本步骤与要求
(一)准备:收集资料与整理,先易后难理思绪。
有杆抽油系统工况分析



一、油井工况分析的意义和根本目标
二、油井工况分析的基本步骤与要求
三、抽油机井工况分析方法
(一)工况分析常用生产数据和资料
(二)工况控制图的分析及应用 (三)抽油机井生产工况分析
一、油井工况分析的意义和根本目标
油井工况分析是一项综合分析、判断油井生产 状况好坏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在取全取准油水井各 类生产(包括地质、工程)资料基础上,为了保证 油井在良好工况条件下正常、高效生产,必须随时
3、抽油机井工况特征分ຫໍສະໝຸດ 及治理措施3、潜力区特征:沉没度较大,入口压力大于 5.5Mpa,泵效大于55%,表现为供液能力好,
泵效也较高,部分井可达到抽带喷,泵效超
过100%。 原因分析:虽然排液管柱工作正常,泵 效较高,但地层能量充足,供液情况好,供 大于排。 治理措施:如地面参数有较大余量,设 备有足够的加载能力,可上调地面参数,加
(三)抽油机井生产工况分析 四、抽油机井工况分析
及时准确地了解有杆泵抽油系统 (包括地面设备、井下工具 在完成油井工况控制图分区宏观分析基础上,下 和抽油井本身)的工作情况,明确油井生产所存在的问题,是抽
其双向注水,井组注采比1.25,请评价该井所处的工况区域,并针对问题提出下
步建议。
1、计算泵效η、 P入口 ρ液= ρ水×含水+ ρ油×含油=1 000×0.935+0.925 ×1000 ×(1-0.935) =995kg/m3 ; Q理=F×S×N×t× ρ液/1000=(0.056/2)× (0.056/2) ×3.14 ×4.2
×5 ×24 ×60 ×995/1000= 74.1t/d;
泵效η= Q实/ Q理×100%=63.4/74.1 ×100%=85.6%; P入口=(H泵一H动) ρ液/100+P套
=(1100-245)×0.995/100+0.5=9.01MPa。
井例:
2、油井工矿评价、分析 根据计算的出的泵效和入口压 力,找到在工矿图中如红五角星所 处位置,为潜力区,结合该井为双 向注水,井组注采比1.25,注水能 量充足,生产参数偏小,与地质结 合论证该单元是否可以提液,若允 许提液,从目前使用的地面抽油设 备分析,还有加载空间,冲程已为 最大,冲次也不宜再调大,则下步 改下70泵提液增油,若不允许提液, 则维护作业时上提泵挂,减小沉没 度 。
4、抽油井动态控制图的现场应用
(1)根据统计数据将所有井点入各自的区间,C区和D区井的百分
比数应当小于10%,否则应当采取措施调整。 (2)计算上图率、各区间内井数的比数、(C+D)百分比: 上图率=上图井数/总井数; 区间井比数=各区井数/上图井数; (C+D)百分比=C区比数+D区比数。
间歇抽油井按实际生产时间计算理论排量);
ρ液-井筒混合液密度,kg/m3。
2、抽油机井工况图制作依据
套压
2)泵入口压力
天 然 气 柱 动 液 面
泵入口压力计算公式:
P入口=(H泵一H动)ρ/100+P套;
静液面(Ls或Hs):对应于油藏压力。
泡 沫 段 油 柱
动液面(Lf或Hf):对应于井底压 式中:
大冲程和冲次;或采取改大泵加大提液能力;
如果设备没有足够的加载余量,可考虑更换 大机上调参数或待作业时上提泵挂,降低沉 没度。
3、抽油机井工况特征分析及治理措施
4、待落实区 特征:相应入口压力下泵效
偏高,流压泵效不协调。
原因分析: 理论分析是不应 出现的,主要是液量或动液面资 料不准导致的。 治理措施:进一步核实液量、 液面资料,如液面是否有泡沫段 的影响。
差值的1/3所得到的曲线, h线为在g线基础上 泵效增加上限与下限之间泵效差值的1/3所得到 的曲线。
3、抽油机井工况特征分析及治理措施
1)供液不足区
特征:沉没度偏小,沉没压力小于 2.0Mpa,泵效低于35%,地层能量差, 流压低,功图显示供液不足或气体严重 影响。 原因分析:抽汲量大于地层供给量, 地层条件差(低渗透或注水跟不上)或 抽汲参数偏大引起的 。 治理措施:可通过地层补孔、注采
(二)工况控制图的分析及应用
1、 抽油机井工况动态控制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