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1

合集下载

当今社会的十大热点问题--最新

当今社会的十大热点问题--最新

——扩大内需,力争“保八”。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由“防过热、防通胀”,迅速调整为扩内需、保增长。

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8%,创下9年来同期最低季度增长速度。

而今年要实现8%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但中国保增长的目标不能动摇。

只有实现保增长目标,才能消化和缓解就业、社保等诸多社会矛盾。

——就业安置,任务艰巨。

2000万失业农民工,600万新增大学毕业生,此外还有城镇新增失业者以及非应届待岗大学生。

事实上,国内的城镇失业率在进一步攀升。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国家正全力主导经济增长模式向内需型转变,但无法保障稳定的就业也就无以促进内需的有效增长。

对于我们而言,保增长、促就业已变得日益迫切。

——医疗改革,稳步推进。

3年各级政府将投入8500亿,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医改新方案将在“两会”之后公布。

一系列措施,给广大百姓透露出了积极的信号,“看病难、看病贵”终将成为历史。

对于深化医疗改革而言,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仍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社会保障,加速前行。

在历经十多年反复酝酿之后,涉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的社会保险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半个多月收到意见超过7万件。

一时间,“老有所养”谁来养?这个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公民老有所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消除百姓后顾之忧,提升信心、增强消费,促进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此时,稳步推进各项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食品安全,立法护航。

从未被置于如此之高的关注度。

从三聚氰胺“结石宝宝”到《食品安全法》跨越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历时三年、经历四审的艰难通过。

中国的食品安全到底怎么了?各行各业如何进一步加强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如何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以及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等等问题依然摆在大家面前。

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

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

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一、当前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显示,我市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按程度的比重由高到低排序可概括为十个方面:一是如何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占比21.98%。

如何实现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之所以成为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其他发达城市的快速发展更为了解,更清醒地认识到了竞争的激烈性和我市仍处于相对落后发展状态的严峻现实,另一方面也希望我市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面临的大好发展机遇,加快创业创新,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奋力崛起。

二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占比16.48%。

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包括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社会稳定等则是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且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相关制度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所以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也较突出。

其中,外来民工的权益保障和福利待遇长效管理机制是近年来发达地区民工短缺引发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

阳光工资的落实以及维护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等问题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

三是物价特别是房价问题,占比15.38%。

物价问题的产生是因为自去年以来,我国食品、住房等消费品的价格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在普通群众特别是低收入阶层中引发了一些恐慌和怨言。

而且物价问题也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四是新农村建设问题,占比12.09%。

新农村建设问题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宅基地流转等问题,主要是一直从事基层工作的乡镇干部在长期与农民接触的基础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一些经济薄弱村因为自身资金的缺乏,所以村庄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难以实施,而经济发展较好村的建设项目相对来说更多一些,自然也能获取更多的财政拨款,造成贫困村和富裕村的差距不断拉大。

当前我国社会民生热点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民生热点问题

• 2、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 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人也能象城里人一 样享受低保,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普 照。 • 3、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 围要扩大到80%以上的县市区,15种传 染病被列入国家免疫规划;
• 今年,要平抑房价过快上涨,所有城市 和县城镇将全部建立廉租房制度……而 更多的民生问题仍待破题,食品药品安 全、医疗服务、教育收费、收入分配、 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普遍的民 怨仍待纾解,土地征收、城市拆迁、企 业改制、环境保护等方面,损伤的民间 利益还未平复,激起的民间情绪亟需安 抚。
四、要补足“发展之短”
• 长期以来,我们在发展中重经济、轻社 会事业,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经济社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坚持教育优化发展,加快义务教育普及、优质 和均衡发展,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 高农村教师待遇和水平,实现义务教育城乡一 体化发展。全面落实对经济困难和智障、残疾 学生的教育资助,保障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 完善助学和奖学体系,规范招生和教育收费。 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形成 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良好氛围和 条件。
• 应该指出,当前民生福祉所系,与政府自身的 改革成败攸关。今日社会转型的诸多世态,民 情怨叹的种种问题,虽一时难以尽述,总理亦 不讳言,却不能不正视,问题之中,更有政府 自身改革不力,公权不彰,丧失监督,不尽善 治而造成的诸多方面。坦率而论,总理报告所 指陈的部门职责不清、效率低下、奢侈浪费、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滥用权力,无不尽出于 分权制衡的不完善,以及政府自身改革的滞后 停顿。
•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卫 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保障 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责任,加强食品、 药品、餐饮卫生监管,确保人民群众健 康安全。大力建设面向基层、服务大众 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城乡社区体 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丰富群众生活。

总结年度民生热点(3篇)

总结年度民生热点(3篇)

第1篇2021年,我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推动经济复苏、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这一年里,民生领域涌现出许多热点话题,涉及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围绕2021年度民生热点进行总结,以期全面了解我国民生事业的发展状况。

一、抗击新冠疫情,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21年,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肆虐,我国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民生热点:1. 疫苗接种:我国积极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为全民免费提供疫苗,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防疫措施:各地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加强社区管理,减少人员流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3. 医疗救治:我国医疗系统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4. 国际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抗疫合作,向其他国家提供疫苗和医疗物资援助。

二、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2021年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 “双减”政策: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国实施“双减”政策,严格控制校外培训机构,减少学生课外辅导时间。

2. 高考改革:各地持续推进高考改革,逐步实现“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模式。

3. 职业教育:我国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4. 教育公平:我国持续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

三、医疗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疗健康是民生之要,2021年我国医疗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 分级诊疗:我国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2. 医联体建设:各地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3. 药品供应保障:我国加强药品供应保障,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4.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我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四、养老保障,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十大民生热点问题

十大民生热点问题

十大民生热点问题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家和政府已经致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为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民生问题的重视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希望通过这样的关注,从根本上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让全国人民真正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处,品尝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一、反腐倡廉也许有人会说“反腐倡廉”怎么会是民生问题呢?“反腐倡廉”不仅是民生问题,而且是最根本的民生问题。

因为只有政府及其官员廉洁奉公,才可能有清明的政治环境,国家的科学发展观才有可能实现,民生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改善与解决。

实事上,很多民生问题只所以得不到解决,并不是地方政府的无能为力;相反,恰恰是因为一些官员不作为所至。

应该看到党和政府对“反腐倡廉”的态度,也应该看到党和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希望能通过合理的干部选拔机制,通过长抓不懈的努力,做好“反腐倡廉”的工作,从根本上为改善民生问题做出保障。

二、安居工程提起住房,就会想起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一个社会的和谐,最根本的是要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即有家可居,有业可乐。

而住房问题就是和谐社会的根本之一。

诚然,就目前的社会现状而言,如果说让每一个人都有家可居,是有点奢望。

但是最起码也应该保证普通百姓、工薪阶层能买得起房,能住得起房吧?目前虚高的房价,恰恰是因为没有遵从市场经济的结果。

虚高房价的背后,是房地产开发商的超高利润。

房价居高不下,恰恰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片面强调政绩所致。

如果每一级政府和领导,能有杜甫那样的胸怀,人民何愁无家可居?不论是经济学家,还是什么文化人士,必须记住的是“安居”是根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三、就业问题我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人人都有稳定的工作,人人都有稳定的收入,谁还会干偷鸡摸狗的事呢?这话虽然不全面,却非常的有道理。

社会热点与民生问题解读

社会热点与民生问题解读

社会热点与民生问题解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热点和民生问题不断涌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如何正确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广大民众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阐述社会热点与民生问题的解读。

一、教育热点问题教育热点问题指的是社会上普遍关注的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高考制度改革、普及高等教育、义务教育发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等等。

教育问题直接涉及到每个人的成长和未来,因此广受人们关注。

在解决教育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教育具有很高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好坏决定了社会的未来。

其次,我们需要重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政府需要提供足够的投入,保证贫困家庭孩子教育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

二、社会公平问题社会公平问题指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的财产、职业差异等不公平问题。

中国社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然而所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均使“三高”问题更加突出,也导致社会的贫富差距更加明显,社会公平问题也更加突出。

从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重视中低收入群众的生存和发展,要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政策,加强住房、教育、医疗等方向的投入,提高社会福利的覆盖面和质量,促进社会多样性和整体长期稳定的发展。

三、环保问题环保问题是当代社会非常重要的热点话题,全球变暖、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垃圾围城等问题不断引发人们的关注。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愈加突出,给人们的生存带来巨大挑战。

针对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要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促进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绿色生产等方向的发展,全社会齐心协力,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健康问题健康问题始终是人类关注的话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善,促进全民健康是十分迫切的。

针对健康问题,我们需要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健康保障的推进。

通过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运动、饮食和日常起居等方面的调整,同时也要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推广保健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

农工党员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看法分析

农工党员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看法分析

展 ,社 会经 济 成分 、组织 成 分 、就业 方 式 、利 益关 系 和分 配方 式 日益 多样 化 ,必然 涉及 一 些人 的切身 利 益 ,加之 人 们 的活 动 方式 、 思维 方式 和价 值 取 向
发 生 了很大 的变化 ,思想 活 动 的独立 性 、选 择 性 、 多 边性 、差 异 性不 断增 强 ,不可 避 免地 出现 一 些社 会 热 点和难 点 问题 。农 工党 作 为 以医药 卫 生界 高 中 级 知识 分子 为 主 的参政 党 ,及 时了解 党 员对 社会 热 点 和焦 点 问题 的看 法 , 正确 分析 党 员 的思想 状 况 , 引 导党 员政 治 参与 意识 ,可 以起 到参 考 作用 。
的关心 其 它 。
受 访党 员 认为 是腐 败 ,列 第 一位 。从 中我们 可 以看
出 ,广 大 党 员爱憎 分 明,最 反感 的是 腐败 。 同时也 说 明 目前腐 败 的严 重 性 ,它 像一 个毒 瘤 侵蚀 社会 健 康 的肌 体 ,我 们 必须 下大 力气 把 它铲 除 。 3 .对 中共 中 央提 出 “ 学 发 展 观 ” 的指 导 思 科 想 。有 5 . % 1 5 的受 访 党 员认 为这 是 对2 多年 的发 展 0 中片面 追 求G P 长倾 向的纠 正 ,有 3 . % D增 3 1 的认 为是 注 意 吸 取 资 本 主 义 国家 发 展 初 期 的经 验 教 训 , 有

问题 及 分析
和 促进 社 会和 谐 的 紧迫任 务 。三 是党 员普遍 关注 贴 近 人 民群 众 生产 生活 的社会 问题 。从 中我们 可 以看 到 ,广 大 党 员关 心 国家 的发 展 ,关 心群众 的 民生 , 了解社 情 民意 ,反 映群众 意 愿 ,具有 一 定 的社会 责 任 感 ,关 键 是我 们如 何 正确 引 导 ,发挥 广大 党 员政 治 参与 的作用 。

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分析

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分析

2009年厅县级领导干部备考辅导课——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关于“三农”问题关于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问题关于贫富差距问题关于社会浮躁问题关于新医改问题关于构建和谐社会问题关于就业难与失业问题关于社会保障问题关于金融危机问题关于非传统安全问题一、关于“三农”问题主要对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行解读。

(一)“三农”问题的地位定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三农”发展的当前阶段定位—四个进入1、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2、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阶段;3、进入了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4、进入了农民生活总体达到了小康、正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跨越时期。

【学习链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67.7%下降到45.5%;农村贫困人口由2.49亿人减少到2365万人。

但总体来看,农村面貌依然落后。

2003年,我国人均生产总值首次超过了1000美元,进入了工业化中期,跨入了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

为此,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基本趋向”的论断。

并依据“两个基本趋向”,提出了当代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话”的基本方针。

两个基本趋向论断: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生活消费总支出×100%。

恩格尔系数60%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40—49%为小康,30—39%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社会民生时事热点》课件

《社会民生时事热点》课件

教育方面的变化
1 网络教育流行
疫情导致线上学习和培训成为常态。
2 学生远程学习
全国高校学生停课转为远程学习,电子阅读 成为主流。
就业难和房价问题
1
失业人数增加
部分行业失业率高,年轻人就业难题依旧。
2
大城市房价高企
在大城市,房价攀升,政策调控加强。
医疗问题和社会场景
疫情医疗资源短缺
随着疫情发展,医疗资源紧张,医护人员面临压力。
社会民生时事热点
本期时事热点主要关注了疫情影响、社会问题和环保问题。在疫情方面,继 续保持防控措施是重中之重;在社会问题方面,就业和房价问题是需要重点 关注的;在环保方面,PM2.5和垃圾问题济影响
国内GDP下降
疫情导致国内外贸下降,产业链受损。
失业人数增加
部分行业裁员,失业人数增加。
医疗体系待完善
疫情暴露出我国医疗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环保方面的课题
1
PM2 .5污染
空气质量低下,霾天频现。
2
垃圾问题
垃圾分类及垃圾处理是当前环保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3
空气质量监管加强
政府加强空气质量监管和治理措施,推动环境保护。
总结
疫情方面
• 继续保持防控措施 • 做好疫苗接种
社会问题方面
• 重点关注就业和房价问题 • 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保制度
环保方面
• PM2.5污染和垃圾问题 需要关注和解决
• 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生活
带头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 源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每一个 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解决民生工作的问题和措施

解决民生工作的问题和措施

解决民生工作的问题和措施近年来,我国的民生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政府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广大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

然而,在民生工作中,我们也不断发现了各种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民生服务水平,是当前民生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问题分析1. 教育问题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同时,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不够均衡,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依然存在。

这些问题导致了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甚至出现了辍学现象。

2. 医疗问题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医疗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不高等。

这导致了许多民众就医困难,有的患者甚至因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而无法得到及时救治,严重危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 就业问题我国的就业形势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新生代劳动力的大量涌入,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一些产业不景气、企业倒闭、经济转型等因素,也让就业形式更加复杂。

4. 社会保障问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民众在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保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有一部分民众没有参加社会保障,或者参保程度不高,面临生活困难的局面。

二、解决措施1. 教育问题解决措施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质量,让更多城市和农村的孩子都能享有公平的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能更好地承担起教育重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2. 医疗问题解决措施加大卫生健康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距。

发展医疗保险制度,增加医疗保障范围和报销比例,提高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减轻民众的医疗负担。

3. 就业问题解决措施扶持创业,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市场活力,增加就业机会,让更多失业人员有工作机会。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在用人单位中的竞争力。

当前经济社会的几个热点问题

当前经济社会的几个热点问题

当前经济社会的几个热点问题一、当前社会矛盾(一)当前社会矛盾的特征1、民生需求甚于政治需求要权利而不是要权力现阶段,我国民众对于基础民生问题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视。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以及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扩散,导致了社会成员个体意识、财产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觉醒,同时又使人们十分看重自身的经济利益问题,于是造就了一种普遍的现实感,使社会成员注重现实的日常生活,注重现实生活的质量问题,而摈弃以往“禁欲主义”以及过于理想化的乌托邦式的行为取向。

但是,由于民生问题在改革开放以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于出现严重欠账的情形。

大量社会调查几乎都一致地显示出这样一种情况:民众关注的主要问题多集中在同民众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的部位,如就业难问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社会保障滞后、教育问题、住房问题等。

一方面是对于基础民生问题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视,另一方面却是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情形下,源自民生方面的社会矛盾必然会大量出现。

相比之下,政治方面的诉求尚未引起民众的足够重视,相应的由政治诉求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不可能成为数量居多的社会矛盾。

2、官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从社会矛盾对应群体的角度来看,官民(干群)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这是由中国特定的社会转型背景条件所决定的。

一方面,民众对于政府有着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惯性依赖。

应当承认,中国现阶段的法律制度的建设还比较滞后,民众的法治意识比较淡漠,而且社会组织的发展也比较滞后。

在这样的情形下,作为民众传统心理的一种延续或者是一种路径依赖,民众自然就会向政府表达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

实际上,这是民众对政府的一种错位行为,即:该找的事情去找政府,不该找的事情也去找政府。

另一方面,政府对于民众承担了大量的、几乎可以说是难以胜任的无限责任。

本来,现代社会当中政府的合理定位应当是公共服务型政府,但是由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政府推动型的,政府对于整个现代化进程起着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没有的巨大作用,对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力度较大的干预力。

当前存在的民生问题

当前存在的民生问题

当前存在的民生问题: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由低到高、呈现出一种递进状态第一个层面的内容.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第二个层面的内容。

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第三个层面的内容。

主要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

“生活质量”,平抑物价:从食品支出来看,尽管低收入群体人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是仍与高收入群体人均支出有差距。

事实上是由于物价上涨,低收入群体上半年用于购买食品而增加的支出部分占其同期收入增加部分的比例是15.3%,而高收入群体这一比例只有7.5%。

如果更进一步分析,中低收入群体用于购买肉、蛋、奶、鲜菜(鲜果)等主要副食品的数量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支出却有所增多,表明中低收入群体今年上半年购买与去年同期等量的主要副食品就要多花钱了,换言之,中低收入群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上半年所增加的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被物价上涨“吃”掉了。

而高收入群体则在数量和支出上均有所上升,表明高收入群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消费能力远大于中低收入群体。

无论是从调查数据上看,还是从实际生活消费上包括居民的切身感受上来看,中低收入群体受物价上涨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中那些依靠社会最低保障收入生活的较为贫困的家庭,受物价上涨的影响更为明显。

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近年来,国家为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多次大幅度调整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提高了离退休人员及低保标准。

收入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消费量的增加,拉动了物价上涨。

在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价格上涨应该是利大于弊的。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三个“较弱”:1、居民收入偏低,承受能力较弱。

2、社会保障功能较弱,还有待于加强。

3、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应对市场物价突变能力较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过几次较大的通货膨胀,几乎每次都与粮食有关。

解决热点难点民生问题

解决热点难点民生问题

解决热点难点民生问题解决热点难点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一个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不同层面的民生问题也逐渐涌现,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了重大的考验。

为了确保人民生活的幸福和稳定,解决热点难点民生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要解决热点难点民生问题,必须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热点难点民生问题是指那些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薄弱环节和制度的不完善。

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调研,认真分析问题的根源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其次,要解决热点难点民生问题,需要改进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政府作为民生问题的主要解决者和调度者,必须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加强对民生问题的调度和管理,确保政策的实施和效果。

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行政效能,强化责任落实,加强政策宣传和公开透明,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政府的优质服务。

此外,解决热点难点民生问题还需要加强社会的参与和共治。

民生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单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

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和贡献自己的力量,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发力的良好局面。

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激发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参与热情,通过协商、合作等方式,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

同时,加强社会的监督机制和舆论引导,增加热点难点民生问题的曝光度,让民众更了解和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形成合力,共同解决热点难点民生问题。

另外,建立科学的制度机制也是解决热点难点民生问题的关键。

制度是公共事务管理和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要通过建立科学的制度机制,解决热点难点民生问题。

首先,要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完善政策体系,明确各方的权责和义务。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使相关部门和人员真正履行职责和义务。

此外,还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强化问题整改和问责,确保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解决热点难点民生问题的过程中,各方面利益的协调也是至关重要的。

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1

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1

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框架最初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进入21世纪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把社会建设纳入四大建设之中,而且摆在突出的位置。

社会建设要是从大处着眼来讲,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经济基础、政治保证、文化支撑;要是由小处入手,就是从四位一体的角度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这样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形成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这四大理论。

党的十七大提出六大民生任务: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是针对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文化管理之外的整个社会的管理。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民生建设概念和社会建设概念在进一步扩展,除了前面提到的那六大任务,还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及人口方面的工作也纳入进来。

为什么在新世纪要如此鲜明、如此高调的把社会建设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我认为主要是中国发展出现了阶段性特征的重大变化,这个重大变化还不仅仅是和改革开放前相比。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发现中国发展出现的很多阶段性特征不仅不同于改革开放前,也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可以大体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从短缺经济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改革开放初期什么都短缺,所以对经济实行规模性扩张,迅速生产大量生活必需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到现在为止,国家统计局统计的300多种产品基本上都供求平衡,一部分供大于求,还有一部分生产过剩。

但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新的短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短缺。

我们今天所说的民生问题,已经不是温饱层次上的民生问题了,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等都涉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理论上讲不是完全靠市场机制就能满足供求的,这需要政府建立公共财政,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由于这一重大变化,党和政府才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事件中坚持群众观点。。。

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事件中坚持群众观点。。。

2、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事件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一)答案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

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儿女读书问题、住房问题、就医问题、低保问题,物价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败问题等。

3、在实践中,我党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免除农业税,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推广农村公费医疗,稳定高校学杂费,加大大学生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稳定销房价格,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扩大城乡低保户范围并提高其标准,提高务工工资标准,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平抑物价,解决民生问题,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都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4、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坚持群众观点。

所谓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坚持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必须以人为本,这是对党的群众观点的重大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难点、热点问题与应对思路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难点、热点问题与应对思路
口|==盈
当前 我 国社 会 治 理 的难 点 、 热点 问题 与 应 对 思路
● 国务 院发 展 研 究 中心 “我 国社 会 治理 创 新 发 展 研 究 ”课 题 组
[内容 提 要 ] 来 自全 国 31个 省 政 府政 策研 究 咨询 机 构的 人 员反 映 , 当前我 国社 会 治 理 面 临九 大焦 点 问 题 :一是 转 型 期 社会 治理 理 论 欠缺 引致 多重 困惑 ;二 是 亟待 整 合 条 线治 理 力 量 、调 动 地 方 政 府 积 极 性 :三 是 亟 需建 立 健 全社 会 组 织和 公 众充 分 参 与 治 理 的 制 度 和 社会 环境 ;四 是 尽 快 完善 、规 范 多元 共 治 的社 会 治 理 体 制 ;五 是 在 保 障 与改 善 民 生 中推 进 社会 治 理 ;六是 真 正 实现 社 会 治 理 的 重 心 向 基 层 下 移 ;七 是 创 新 社 会 矛 盾 化 解 渠 道 和机 制 ;八 是 合 理 利 用现 代 信 息 与 大数 据技 术服 务社 会 治理 ;九 是 发挥 传统 文化 在 社 会 治 理 中的 积 极 作 用 。法 治 社会 建设 、公 民素 质提 升 、公 共服 务 的 有 效 均 等供 给 、社 会 主 体 的 培 育壮 大是 推 动 社 会 治理 现 代 化 的 关键 要 素 。
伴 随理 论 困惑 的 是 社 会治 理 主体 的 无所 适 从 。不 同 于经 济 发 展 ,社 会 治 理 有 维 持 社 会 秩 序 和 活 力 、再 组 织 社 会 、凝 聚 共 识 、满 足 公 共 服 务 需 求 、引 导 预 期 的 多 重 目 标 ,这 增 加 了 具体 工 作 的 难 度 。比如 .地方 政 府 在 发 展社 会 组 织 的 态 度 上 时 常 存 在 疑 虑 和 摇 摆 .标 准 不 一 .结 果 是 走 向功 利 化 .选 择 性 发 展 在 政 府 看 来 有 用 的或 者 自身

民生问题解决方案针对当前热点问题的具体措施

民生问题解决方案针对当前热点问题的具体措施

民生问题解决方案针对当前热点问题的具体措施在当前社会中,民生问题的解决方案对于促进社会稳定、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当前热点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以期解决民生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就业问题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问题是许多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政府鼓励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和政策优惠,为新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就业岗位。

2. 制定和完善劳动合同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的劳动关系制度,为劳动者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3. 发展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适应市场需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教育问题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解决教育问题是改善民生的关键一环。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1. 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资源,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

2. 建立更公平、透明的教育制度,改革升学制度,减轻学生过重的升学压力。

3. 推动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使其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

三、医疗保障问题医疗保障是与人们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1. 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医疗资源。

2. 改革医保制度,完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3. 发展中医药事业,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需求。

四、住房问题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解决住房问题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1. 加大公共住房建设力度,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2. 完善住房金融体系,开发更多的住房贷款和租赁服务,方便居民购房或租房。

3. 加强土地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控制房地产市场过热,保持房价的稳定。

五、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1. 强化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

对当前形势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形势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形势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问题的思考米建国2009-09-03摘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局部动荡和热点问题仍牵动着世界的神经。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依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特征、发展任务、发展条件以及科技进步趋势,当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制高点有五个。

本文最后对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两个热点问题��房地产市场和股市��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经济格局,社会发展,发展阶段,热点问题,房地产市场,股市一、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与我国的战略机遇、挑战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局部动荡和热点问题仍牵动着世界的神经。

在大国政治中,美国的优势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其推行包括单边主义、先发制人和政权更迭在内的“新帝国主义三原则”,但称霸世界却越来越力不从心。

通过控制能源、资源,经济渗透,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美国在新形势下操控世界的重要手段。

1978~200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8%,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世界的发展,也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世界多极化的要求和呼声日渐强烈,欧盟、中国、俄罗斯和一些国际组织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目前处于一个对中国比较有利的发展时期。

对于国际上的中国机遇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我们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不出头,不扛旗”的基本方针,抓住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

2007年,我国GDP达到24.66万亿元,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社会事业也实现了大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但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时政热点民生问题

时政热点民生问题

时政热点民生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时政热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涉及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大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当前备受关注的时政热点民生问题,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让我们聚焦在经济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基石,而民生问题则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对此,政府应该加大经济调控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创业创新,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贫富差距的缩小。

其次,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国家素质的重要手段。

然而,当前一些地区仍然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不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学校设施条件,推行更加公平的教育政策。

同时,引入多元化评估方法,鼓励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减轻应试教育的负担。

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民生问题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政府应该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排污和浪费行为。

同时,社会公众也应该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医疗服务问题也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

当前,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患矛盾频发。

这使得许多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面临困难和苦恼。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大医疗改革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保制度,加强医患沟通与协商机制。

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提高医疗行业的整体水平。

最后一个问题是社会治安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当前,一些地区和社会群体存在着治安不稳定和犯罪活动频发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该加强公安力量建设,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社会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培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框架最初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进入21世纪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把社会建设纳入四大建设之中,而且摆在突出的位置。

社会建设要是从大处着眼来讲,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经济基础、政治保证、文化支撑;要是由小处入手,就是从四位一体的角度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这样一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形成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这四大理论。

党的十七大提出六大民生任务: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是针对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文化管理之外的整个社会的管理。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民生建设概念和社会建设概念在进一步扩展,除了前面提到的那六大任务,还把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及人口方面的工作也纳入进来。

为什么在新世纪要如此鲜明、如此高调的把社会建设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我认为主要是中国发展出现了阶段性特征的重大变化,这个重大变化还不仅仅是和改革开放前相比。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发现中国发展出现的很多阶段性特征不仅不同于改革开放前,也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可以大体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从短缺经济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改革开放初期什么都短缺,所以对经济实行规模性扩张,迅速生产大量生活必需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到现在为止,国家统计局统计的300多种产品基本上都供求平衡,一部分供大于求,还有一部分生产过剩。

但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新的短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短缺。

我们今天所说的民生问题,已经不是温饱层次上的民生问题了,上学难、就医难、出行难等都涉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理论上讲不是完全靠市场机制就能满足供求的,这需要政府建立公共财政,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由于这一重大变化,党和政府才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

二是从平均主义到收入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十二大、十三大报告都在讲打破平均主义,当时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障碍是大锅饭,所以提出打破大锅饭,拉开收入差距,引进竞争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收入差距的扩大逐步跨越了合理的区间。

最近几年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但到目前为止,这一趋势还在朝着继续扩大的方向发展,所以任务不再是拉开差距,而是控制差距。

三是从低成本劳动到产业结构升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能够快速发展的一个比较优势就是劳动力,我国在资本和技术上并没有多大优势,靠着劳动力的无限低成本供给,我国的产品走向了全世界,我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现在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理论上计算,农村还有2亿剩余劳动力,但能够转移出来的多数在30岁以下,而现在农村里剩下的已经没有多少年轻人了,农业已经成为老年人的产业。

现在南方乃至全国都出现了民工荒的问题,这种趋势会推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这就迫使我们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基本内容就是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

四是经济增长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扩大国内消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的特点是高投入、高出口、高增长,外贸顺差一直被发达国家当作问题来向我国发难。

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也看到,这种模式是很不稳定的,一碰到国际风波的冲击就会出现巨大波动。

在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出口曾连续11个月负增长,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在今后二三十年还能够持续稳定的增长,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必须扩大国内消费。

一个大国不能像东南亚那些小国一样,把增长的筹码押在出口上,像美国、日本这些人口大国的外贸依存度只有30%左右,而我国一直高达将近60%,所以扩大国内消费和解决一系列的民生问题都是密切相关的。

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分配问题、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解决劳动关系问题、扩大国内消费等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公共产品,这些都和当前的民生问题联系在一起,所以民生问题非常重要。

当然,社会管理提出的不只是民生问题,还有一个社会安全稳定问题,大家也知道最近中东和北非出现了新的革命,这对我们是一个警示,社会问题解决不好整个社会稳定都将很难保证。

就业和劳动关系失业率过高往往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我国进行了这么多年的改革,在经济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社会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漏洞,比如对失业人员的管理。

现在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监测市场变化的需要,因为它只统计城镇户籍人员的失业状况,农民工的就业情况这个数据就无法反映。

金融危机以后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就业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没有什么变动,2007年是4.0%,2008年是4.2%,2009年是4.3%,2010年是4.1%,我们的目标是控制在4.6% 以下。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是调查失业率,调查失业率包括了所有的从业人员。

在农民工没进城以前,城镇登记失业率还是比较准确的,失业的第一个高峰在改革开放初期,是由知识青年返城造成的。

失业的第二次高峰是1997年到2003年,当时国有企业改制出现了大规模的职工失业下岗,在5年中全国将近有3000万职工失业下岗,今天垄断国企能够获得发展的优势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国外学者不理解什么叫下岗,后来他们明白了那是中国一种特殊的无工作状态。

有些学者通过自己的调查和研究绘制出我国的调查失业率曲线,用于描绘市场就业的变化,但这些数据不是国家统计局连续调查得来的,只是不同的学者通过不同的调查得出来的,所以也不太准确。

一个大体的趋势是调查失业率始终是高于登记失业率的,而且越是市场就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差距就越大,失业问题不是那么显著的时候这两个指标就比较接近。

最近我国就业市场出现一些变化。

一是大学生就业问题。

在农民工就业形势好转甚至出现民工荒的时候,大学生就业形势在不断变得更加严峻。

这个问题一方面和大学扩招有关,2001年到2010年,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600多万,就业率也从90%下降到68%。

大学生就业严峻主要是因为大学生都想从事白领工作,但现阶段我国的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为主,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大学生不屑于做,农民工做不了,全国短缺几十万人。

国家现在在调整大学的教育政策,把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并重,另外增加职业硕士的培养。

二是劳动关系问题。

比如2010年的富士康连续跳楼自杀事件,对这一事件各种评价都有,有人说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问题,有人说是企业管理问题。

实际上这个事件有一个深刻的背景,就是劳动力成本在逐步提高,这些民工有了新的要求,因为农民的生活也在提高,出来打工起码要比在家乡生活好一点,而我国这些出口企业大都是利润很薄的企业,人民币的升值又抵销了一部分企业利润。

如果中国按照美国的要求把人民币升值50%的话,那我国所有的出口产业几乎都要破产。

所以老板利益和工人利益的冲突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罢工,有的媒体在报道时编了一个新词叫集体停工事件,现在很多省份都要求在这方面应该明确立法,允许工人有这方面的权力,否则这个事情就会出现无序的状态。

广东省总工会正在制订相关的条例,在不伤害他人、不扰乱公共秩序、不堵塞交通、不砸毁机器等条件的前提下可以给工人一定的权力,进行有序罢工,对这方面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快创新和推进。

收入分配和扩大消费我国的改革进行到今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内部讲,收入分配问题是没有解决好的最大的问题,现在群众的很多不满以及造成很多问题的深层原因都是源于这个问题。

收入分配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但我们一定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到人均国民产出倍增的时期,比如从1978年到2000年,人均GDP从300多美元增加到800多美元,但最近几年每两三年人均GDP就增加1000美元,2003年是1000美元,2006年是2000美元,2008年是3000美元,2010年达到将近4000美元,但和此同时人均收入没有出现倍增。

收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政府和企业拿的多,居民拿的少,所以居民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持续下降。

这个问题带来了一个结果,就是农民的收入过低。

按照学者的测量,全国的收入差距中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可以解释整体差距的40%—60%,就是说绝大多数差距是城乡差距,而城乡差距主要是农民的收入太低。

在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的只有2%、3%的人,而且收入一般都能达到中等收入水平,而我国的农民还给大家的是穷人的感觉,这是因为我国农民还是过多。

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农业产出增加值占整个GDP的10%左右,但是从事农业劳动的、主要收入靠农业产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8%。

现在我国城镇化水平是48%,这已经把那些进城打工半年以上的农民工计算在城市人口里了,也就是说这48%并不是完全的城市化水平,里边有一部分人是半城市化的,户籍、生活还没有完全在城市里。

这么多的农村人口分享的GDP蛋糕只有10%左右,所以现在需要大量的反哺。

我们必须发展现代农业,把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到传统农业以外,使人地比进一步提高,才能够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但这需要快速的城镇化能够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

现在,从宏观指标看出现了国内消费不振的现象。

从1985年到2008年,居民消费率从52%下降到了35.4%,这个数字不但低于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也属偏低。

美国的消费率占70%,日本占65%。

为什么我国不敢和美国撕破脸皮,因为我国的出口要依赖美国的市场,中国生产那么多产品自己消费不了,如果没有美国这个大市场的话中国也不可能持续发展。

美国3亿人一年消费10万多亿产品,我国13亿人一年才消费1万多亿。

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即居民消费占其收入的比重也在下降,原因是由于生活预期不稳定,大家越来越倾向于存钱。

在国外看来,中国国内消费水平低是一个悖论,中国不是没有钱,现在是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再者,政府也不是没钱,从1994年到2010年我国税收总量从0.5万亿增加到7.3万亿,年均增长18%以上,而同期我国GDP每年增长10%左右。

不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不一样,有人这样形容:“上边喜气洋洋,下边哭爹喊娘”,基层财政比较弱,现在乡镇特别是农业区域的财政,在取消农业税以后,基本上没有进项,要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

另外,老百姓手里也比较有钱,从1994年到2009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从2万多亿元增加到26万多亿元,年均增长也是18%以上,就是说整个储蓄增长也是远远快于GDP增长的。

对于老百姓手里有钱的说法还得具体分析,这个钱虽然总量在增加,但是不是平均分配呢?储蓄的增长多数还是掌握在富人手里,大概20%的富人掌握了全国60%的储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