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游泳
九年级语文下册 水调歌头 游泳原文素材 鄂教版
word
《水调歌头·游泳》——才饮某某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
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宠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56年6月《水调歌头·游泳》译文刚饮过某某的水,现又吃了武昌鱼。
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
哪管得风吹浪涌,这一切犹如信步闲庭,今天我终可以尽情流连。
孔子在岸边叹道:光阴如流水般远去了!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
大桥飞跨沟通南北,长江天堑将会畅行无阻。
我还要在长某某边竖起大坝,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
神女想必很健
康,但她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1 / 1。
《水调歌头·游泳》全文创作背景及解读
《水调歌头·游泳》全文创作背景及解读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作品鉴赏文字赏析词的上阙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畅游长江的豪情逸兴。
起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诗人将两句古童谣信手拈来,改造用之,手法高超,对仗工稳,含义深刻,一方面表明了诗人的行踪,也说明了游泳的地点。
这里“才”和“又”,不仅是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转换,也传达出作者风尘仆仆巡视各地的兴奋而又轻快的心情。
毛泽东稍加改动,抒发了对社会主义祖国无限深厚的感情。
接着便以雄健的笔势,转入写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既是对游泳的特定环境,空前壮举和豪迈意志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灵的呈。
两句词,万里江天,上下映衬,横渡纵目,情景交融。
显示出词人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
再三句,直抒游泳时的强烈感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补写一笔大江景象,引出一个新奇的比喻,在动静两种环境的强烈对比中,用三层递进式的议论,酣畅地表达了在中流击浪前进的壮志豪情。
前两句写游泳时的镇定和从容,后一句则写获得“自由”后的欣喜。
“今日得宽馀”是上阕的感情基调,是对这次游泳的总括。
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出了上阕的结束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上二句是毛泽东游泳之际见长江逝水,联想而及孔子的话,然后一字不差地截取了《论语·子罕》篇中的成句,直接把中流搏击风浪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联系起来。
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又有对峥嵘岁月的怀念;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既有对生命的感悟,又有对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是只争朝夕、催人奋进的号角。
词的下阕展描写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江的伟大变革。
23_水调歌头·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雨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乎! 风樯动,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10)应:料想。
(11)当:准会。
(12)殊:改变、不同。
[注释]
(1)极目:纵目、放眼。
(2)舒:舒展、宽阔。
(3)宽余:空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逝者如斯乎:时光如这滔滔东去的江水。
(5)樯:桅杆。
(6)西江:西部的长江。
(7)石壁:在三峡修筑一道拦水大坝。
(8)巫山云雨:出自《文选》卷十九宋玉《高唐赋》。
(9)神女:巫山之神。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题解]
1956年5月,毛泽东视察湖南后,又到武昌视察,在武汉江面游泳三次;这首词是第一次游过长江之后所写,热情歌颂了武汉长江大桥与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水调歌头·游泳》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游泳》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赏析词的上阙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畅游长江的豪情逸兴。
起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诗人将两句古童谣信手拈来,改造用之,手法高超,对仗工稳,含义深刻,一方面表明了诗人的行踪,也说明了游泳的地点。
这里“才”和“又”,不仅是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转换,也传达出作者风尘仆仆巡视各地的兴奋而又轻快的心情。
毛泽东稍加改动,抒发了对社会主义祖国无限深厚的感情。
接着便以雄健的笔势,转入写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既是对游泳的特定环境,空前壮举和豪迈意志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灵的呈。
两句词,万里江天,上下映衬,横渡纵目,情景交融。
显示出词人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
再三句,直抒游泳时的强烈感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补写一笔大江景象,引出一个新奇的比喻,在动静两种环境的'强烈对比中,用三层递进式的议论,酣畅地表达了在中流击浪前进的壮志豪情。
前两句写游泳时的镇定和从容,后一句则写获得“自由”后的欣喜。
“今日得宽馀”是上阕的感情基调,是对这次游泳的总括。
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出了上阕的结束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上二句是毛泽东游泳之际见长江逝水,联想而及孔子的话,然后一字不差地截取了《论语·子罕》篇中的成句,直接把中流搏击风浪同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联系起来。
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又有对峥嵘岁月的怀念;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自然规律的探究;既有对生命的感悟,又有对世事人生的思索;既有感情的憧憬,又是只争朝夕、催人奋进的号角。
水调歌头游泳
第二层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 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在对长江大桥展望的基础上, 在对长江大桥展望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 了在长江上游修建拦河大坝伟大工程的畅想
这三句纯属想象,这一想象比前者更大胆、更绚 丽。这样写可以进一步展示宏伟的远景建设,表 现中国人民治理长江的伟大气魄,同时,也为下 文的描写作了铺垫。
这首词,通过畅游长江所见、 这首词,通过畅游长江所见、所感 的描写和层层联想, 的描写和层层联想,热情赞颂了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示 了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 了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抒发了迎 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 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巫山云雨
“截断”坚决有力,表现 截断”坚决有力, 截断 出改造自然的豪迈气魄。 出改造自然的豪迈气魄。
“更”字,把作者雄 更 心壮志提到一个新的 高度, 高度,展示宏伟的远 景建设
三峡工程
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 三峡 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 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 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 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 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组成全长192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 公里。 组成全长 公里 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 的瑰宝,古往今来,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的瑰宝,古往今来,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三峡工程。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 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 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 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 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 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水调歌头游泳
第三层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神女:据宋玉《高唐赋》所说,赤帝 的女儿瑶姬,葬于巫山之阳,故称 “巫山神女”。北宋李等编的《太平 广记》、南宋陆游的《入蜀记》和范 成大的《吴船录》等记载:神女瑶姬, 曾在巫山助大禹治水。疏凿三峡成功 后,即化为神女石(即巫山十二峰之 一的神女峰),伫立峰顶,守望三峡 。
第三层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孔子这句名言常被人用来勉励人们珍 惜时间,自强不息。诗人在这里赋予新 的含义,不仅包含对历史变迁的无限感 慨,也包含对社会主义建设只争朝夕、 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即勉励人民:建设 社会主义也要珍惜时间,只争朝夕 。 有了这两句诗的铺垫,就很自然地 转入下阕,描写治理长江的宏图。结构
第一层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写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想 象建成后的壮观景象。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这三句,紧承上阕,表明全国 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抓紧时间, 开始实施全面改造长江的宏伟规划。 “起宏图”三字便是这一思想的形 象表述。这三字还领起下面五句, 把现实和理想紧密地结合起来。 帆船乘风疾驰,龟蛇二山隔江 静立,一动一静,动静结合。
上承上启下。
上阕小结
本词上阕写游泳,写了游泳时的所见、所感, 抒发了作者迎风战浪,急流勇进的革命豪情。 并激励人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发图强, 加速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下
阕
下阕 译文
帆船在江中乘风破浪,龟蛇二山隔江静 立,就在这江面上,即将出现一幅社会主 义建设的宏伟图景。一座大桥就要凌空横 架在长江南北,长江天险将变成畅通无阻 的大道。还要在西江建立一道拦江大坝, 拦住巫山山脉的雨水,让高峡出现一个波 平浪静的人工湖。那巫山女神大概还健在吧, 她一定会惊异这世界起了多么大的变化啊!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的一首佳作。
毛泽东对长江也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把浩瀚的长江比作天然的最好的游泳池,多次畅游长江。
本词便是毛泽东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
词的上阙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畅游长江的豪情逸兴。
起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诗人将两句古童谣信手拈来,改造用之,手法高超,对仗工稳,含义深刻,一方面表明了诗人的行踪,也说明了游泳的地点。
词的下阕展示了一幅社会主义建设的瑰丽图景,描写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江的伟大变革。
6.水调歌头游泳
“才”、“又”两个副词说明了什么?
明确:两个副词相互呼应,既表明时间短 暂,行程紧促,又体现作者欢快愉悦心情
万 里 长 江
极 江宽、水急、 浪险,体现 目 毛泽东不畏 楚 艰险的豪迈 气概。 天 横 舒 渡, “舒”,从侧面写出心 。
中之舒畅开朗
不管风吹浪打, 从容,胜似闲庭信步, 豪迈 今日得宽余。
“得宽余”, 则从正面写 出心中的舒 展与自在。
巧用典故以抒写诗人之志。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作者在这里进一步表明,正因为时 间宝贵,所以应该抓紧大好时机进 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是无可奈何 的叹息,而是只争朝夕的激励。同时,这 个典故亦为过渡到下阙做了准备。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写帆船乘风疾驰,龟蛇二山 隔江静立,动静结合,构成一幅 社会主义宏伟蓝图。
艺术特色
——丰富奇特的联想和想象 词篇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情景和触景而 生的豪情,联想到孔子的名言,并赋以新意, 突出了诗人伟大的胸襟和气魄。由大江东去, 日夜奔流,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 事业的突飞猛进。由眼前的龟蛇二山相对, 万舟争渡而联想到大桥凌空飞架,并由当前 的建设进而联想想象中的三峡水利工程。从 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联想到神话故事中的神 女,借神女的惊叹来反映人间社会主义建设 的巨大变化,从而突出了全词的中心思想。
水调歌头· 游泳
毛泽东
水调歌头 游泳 1956.06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 游泳(释义)
《水调歌头游泳》课件
水调歌头 游泳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
• 这首词作于1956年6月初。当时国内农业、 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已经胜利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在快速发展。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形势 十分喜人。毛泽东同志豪情满怀地巡视 南方,5月29视察了广州,30日视察了长 沙,31日来到武汉。在武汉期间3次畅游 长江。这首词是畅游长江之后所写并把 自己的感受寄寓于这首词中。
巧妙地交代自己的行踪
《水调歌头游泳》
第二层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水调歌头游泳》
1、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横渡波涛汹涌的万里长江,放眼远 望,觉得楚地天空十分开阔。
“横”字写出了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气魄。 “舒”既写所见又写所感。景情交融
《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
上
阕
《水调歌头游泳》
上阕 译文
刚刚离开了长沙,又来到了武昌。 横渡波涛汹涌的万里长江,放眼远望, 楚地的天空十分开阔。任凭风吹浪打, 胜过在清净的庭院里随意散步,今天 真正有一种十分舒畅的感觉。孔子说: “一切事物的流逝就像这流水一样 啊!”
《水调歌头游泳》
第一层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上阕小结
▪本词上阕写游泳,写了游泳时的所见、所感, 抒发了作者迎风战浪,急流勇进的革命豪情。 并激励人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发图强, 加速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水调歌头游泳朗诵背景
水调歌头游泳朗诵背景水调歌头游泳朗诵背景《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诗是在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毛泽东从武昌游过长江到达汉口。
六月三日,第二次游过长江,从汉阳穿过长江大桥桥洞到武昌。
四日,第三次游过长江,也是从汉阳到武昌。
《水调歌头·游泳》年代: 现代作者: 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创作背景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
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
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
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
赏析词的上阙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畅游长江的豪情逸兴。
起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诗人将两句古童谣信手拈来,改造用之,手法高超,对仗工稳,含义深刻,一方面表明了诗人的行踪,也说明了游泳的`地点。
这里“才”和“又”,不仅是时间的连贯和空间的转换,也传达出作者风尘仆仆巡视各地的兴奋而又轻快的心情。
毛泽东稍加改动,抒发了对社会主义祖国无限深厚的感情。
接着便以雄健的笔势,转入写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既是对游泳的特定环境,空前壮举和豪迈意志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灵的呈。
两句词,万里江天,上下映衬,横渡纵目,情景交融。
显示出词人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
再三句,直抒游泳时的强烈感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补写一笔大江景象,引出一个新奇的比喻,在动静两种环境的强烈对比中,用三层递进式的议论,酣畅地表达了在中流击浪前进的壮志豪情。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doc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注释】①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
②长沙水:1958年12月21日作者自注:“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
”③武昌鱼: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这里化用。
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
④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
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
舒,舒展,开阔。
柳永词《雨霖铃》:“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给黄炎培的信中说:“游长江二小时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
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
”⑤宽余: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道:“奔流而去的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留。
”)⑦龟蛇:见《菩萨蛮·黄鹤楼》“龟蛇锁大江”注。
⑧一桥飞架南北:指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
一九五八年版《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和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作者曾将此句改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后经作者同意恢复原句。
⑨天堑(qiàn):堑,沟壕。
古人把长江视为“天堑”。
据《南史·孔范传》记载,隋伐陈,孔范向陈后主说:“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⑩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将来还打算在鄂西川东长江三峡一带建立巨型水坝(“西江石壁”)蓄水发电,水坝上游原来高峡间狭窄汹涌的江面将变为平静的大湖。
《水调歌头·游泳》原文及翻译
《水调歌头·游泳》原文及翻译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游泳》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译文:刚喝了长沙的水,又吃着武昌的鱼。
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
哪管得风吹浪涌,这一切犹如信步闲庭,今天我终于可以尽情流连。
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
大桥飞跨沟通南北,长江天堑将会畅行无阻。
我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
神女(神女峰)如果当时还在,必定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注释:⑴游泳:1956年6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
⑵长沙水:1958年12月21日作者自注:“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
”⑶武昌鱼: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这里化用。
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
⑷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
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
舒,舒展,开阔。
柳永词《雨霖铃》:“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给黄炎培的信中说:“游长江二小时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
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
”⑸宽馀(yú):字从食从余,余本意为“剩下的”,“食”和“余”联合起来表示“用餐后剩下的食物”。
水调歌头·游泳 赏析
水调歌头·游泳赏析《水调歌头·游泳》是毛主席在1956年巡视南方,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的词,该词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现象,表达了毛主席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毛主席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词的上阕写作者的行踪、游泳的感受以及对江水奔逝的联想。
起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化用旧时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反其意而用之,表现出风尘仆仆巡视各地的兴奋、轻快心情。
开头两句以工整的对仗交代了作者南巡时从长沙来到武汉的行踪,点明了游泳的地点,为下文做了铺垫。
接着作者从正面点出“游泳”的题意,“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作者横渡万里长江,浮游在江面上,看到的是广阔无垠的天空。
这两句既写事又写景,既突出了长江的浩大气势,又写出了横渡的壮举,显示了作者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这三句写作者游泳时的内心感想,强调风吹浪打的生活要比闲庭信步的生活强得多,在动静两种环境的强烈对比中,鼓励人们要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养成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
上阙的最后,作者由眼前奔流的江水想到古代哲学家孔子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的话是对光阴易逝的感叹,作者在这里赋予其崭新的意义,说明社会主义建设的紧迫感,鼓舞人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词的下阙作者又带我们回到眼前,他用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壮观的社会主义“宏图”。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这三句以“风”字领起,瞩目两岸景色:长江上是风吹千帆齐飞动,两岸是龟蛇二山静相望,描写完这壮美的自然景色后,作者又转写中国人民在风浪滚滚的大江上,开始实施全面改造长江的宏伟计划。
在这里,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一个“起”字则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建设祖国,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
接着作者又由眼前的景象开始对未来展望:“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水调歌头游泳》全文创作背景及解读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作品鉴赏
毛泽东稍加改动,抒发了对社会主义祖国无限深厚的感情。
接着便以雄健的笔势,转入写
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既是对游泳的特定环境,空前壮举和豪迈意志的描写,更是一种心灵的呈。
两句词,万里江天,上下映衬,横渡纵目,情景交融。
显示出词人藐视天
堑的恢宏气度。
再三句,直抒游泳时的强烈感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补写一
笔大江景象,引出一个新奇的比喻,在动静两种环境的强烈对比中,用三层递进式的议论,酣
畅地表达了在中流击浪前进的壮志豪情。
前两句写游泳时的镇定和从容,后一句则写获得“自由”后的欣喜。
水调歌头 游泳
丰富奇特的联想和想象 丰富奇特的联想和想象
写游泳时 的所见所 感,抒发 横渡长江, 与风浪搏 击的豪情。
译文:横渡波涛汹涌的万 里长江,放眼远望,觉得 楚地十分开阔。任凭长江 上风吹浪打,在水里游泳 像在清净的庭院里散步一 样,今天我终可以尽情流 连。孔子在岸边叹道:光 阴如流水般远去了!
江面风帆飘荡, 龟蛇二山 静静伫立, 胸中宏图升起。 大桥飞跨沟通南北,长江 天堑将会畅行无阻。 我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 坝, 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 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 神女想必很健康,但她会 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江面风帆飘荡, 龟蛇二山静静伫立, 胸中宏图升起。 大桥飞跨沟通南北, 长江天堑将会畅行无阻。 我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 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 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 神女想必很健康, 但她会惊愕世界变了模样。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才、又”两字明确时 间短暂,行程紧促,兴致 很高。 化用两句民间歌谣:常德德山山 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以两个 带地方特色的事物来指代长沙和 武汉,并点明游泳的地点。
写治理长江的宏图: 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更立西江石壁三句:修建长江上 游拦河大坝伟大工程的畅想。
“动”“静”“起”“飞”“变”一连串的富有 表现力的词语,不但写出游于长江之所见,而且 展现了祖国建设的巨大变化与建设的迅速。这正 是建国伊始,整个经济建设大好形势的缩影。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 词篇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情景和触景而生的 豪情,联想到孔子的名言,并赋以新意,突 词篇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情景和触景而生的豪情,联 出了诗人伟大的胸襟和气魄。由大江东去, 想到孔子的名言,并赋以新意,突出了诗人伟大的胸 日夜奔流,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 襟和气魄。由大江东去,日夜奔流,自然地联想到祖 事业的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由眼前的龟蛇 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由眼前 二山相对,万舟争渡而联想到大桥凌空飞架, 的龟蛇二山相对,万舟争渡而联想到大桥凌空飞架, 并由当前的建设进而想象出未来的三峡水利 并由当前的建设进而想象出未来的三峡水利工程。从 工程。从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联想到神话故 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联想到神话故事中的神女,借神 事中的神女,借神女的惊叹来反映人间社会 女的惊叹来反映人间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变化,从而 主义建设的巨大变化,从而突出了全词的中 突出了全词的中心思想。 心思想。
《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作者为当代文学家毛泽东。
其古诗全文如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前言】《水调歌头游泳》该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
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理论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他的《水调歌头游泳》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注释】⑴游泳:1956年6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
⑵长沙水:1958年12月21日作者自注:“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所谓无沙水,地在长沙城东,有一个有名的…白沙井‟。
”⑶武昌鱼: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故城在今南京市南)迁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这里化用。
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称团头鳊或团头鲂。
⑷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
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
舒,舒展,开阔。
柳永词《雨霖铃》:“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者在一九五七年二月十一日给黄炎培的信中说:“游长江二小时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
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
”⑸宽余: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
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意思是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惜。
⑺风樯:樯,桅杆。
风樯,指帆船。
⑻龟蛇:见《菩萨蛮·黄鹤楼》“龟蛇锁大江”注。
实指龟山、蛇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游泳
【教学目标】
1.结合背景材料,深入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并进而理解表现形式,特别是情景交融、联想与想象、使用典故等方法。
2.掌握诗歌中所涉及的语言知识,特别是一些词语的准确含义
【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中相关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理解句意,概括此词的中心。
3.理解本词中的想象,进而引导学生实行合理想象与联想的水平。
【教学难点】
诗词中的联想与想象
【教学方法】
赏析法、诵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上节作业
①背诵《沁园春•长沙》
②朗读《水调歌头游泳》,正音
二、导入
①此词写于1956年,时值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顺利发展这时,武汉长江大桥正加紧施工,全面开发长江的规划正在制定,作者看到大好的发展形势兴致很高,心情欢快,短短几天三次畅游长江。
试与1927年所作《菩萨蛮黄鹤楼》相较,“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一个“锁”字,写出心情的沉重。
此词亦写同一地点,却是“极目楚天舒”,一个“舒”字,写出心情开朗。
这正是知人论世才能懂词。
②此词联想巧妙,想象丰富,但都与题目“游泳”相关涉。
所以要求同学们读诗词时一定要注意题目,所写景物,所联想到的典故神话自然应与江水相关。
三、分析词句理解内容。
①“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写作者的行踪。
提问:为什么不说“才留长沙步,又到武昌行”?为什么不说“才饮长沙酒,又食武昌豆”?(诗要用形象思维,不宜直说,诗又要合乎逻辑的思路,题目是游泳,就要与“水”相关,所以“长沙水”“武昌鱼”均入诗中)
讲解:作者当年视察大江南北,兴致很高,行迹匆匆,这由“才……又……”可知。
这种乐观开朗的心境是全词之主调。
②“万里长江横渡……今日得宽余”正面描绘作者畅游长江时的感受。
提问:作者游于长江时的感受如何?从哪些词语表现出来?(心胸开阔、豪迈自信)
讲解:作者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在开阔的江面上游泳,十分欢快,十分惬意。
一个“楚天舒”的“舒”,从侧面写出心中之舒畅开朗:“得宽余”,则从正面写出心中的舒展与自在。
长江风大浪急,但却“胜似闲庭信步”,多么从容,多么豪迈!从中透露出建国伊始,祖国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
③“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巧用典故以抒写诗人之志。
提问:孔子的语录流传后世很多,为什么作者偏偏想到这句话呢?(题目既是“游泳”,必须与“水”相关才可入诗。
孔子面对江水一去不复返而生感叹,正好与眼下滔滔而而去的长
江之水相贴近)
讲解:作者联想到孔子面对河水而发浩叹是十分自然的,这中间的媒介即是“水”。
但作者的用意却又有新的内容。
孔子在发感慨,时间一去不返,作者在这里进一步表明,正因为时间宝贵,所以应该抓紧大好时机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是无可奈何的叹息,而是只争朝夕的激励。
同时,这个典故亦为过渡到下阙做了准备。
④“风樯动……天堑变通途”写出长江大桥的建设,气势宏伟,速度惊人。
讲解:这是写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大桥图景,“动”“静”“起”“飞”“变”一连串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不但写出游于长江之所见,而且体现了祖国建设的巨大变化与建设的迅速。
这正是建国伊始,整个经济建设大好形势的缩影。
⑤“更立西江石壁……当惊世界殊”展望长江开发建设的美好前景,充满自豪之情。
提问:词中说要进一步开发改造长江之水,那是怎样的一个规划?有什么特点?(大坝十分坚固——石壁,将上游的水蓄积起来——截断巫山云雨,水库的位置很高——高峡出平湖)讲解:这是写设想中的全面建设开发长江资源的蓝图。
开发长江,利用水资源是几代人的梦想,只有江山回到人民手中,这个梦想才有可能实现。
作者对词语颇有推敲,使之富有诗味儿,不说大坝而说“石壁”;不说上游流水,而说“巫山云雨”;不说高山水库,而说“高峡出平湖”。
用语典雅得体,更富有艺术美感。
这里又有一个神话联想——巫山神女的故事,那是因为巫山在长江上游,由武汉沿长江上溯,自然可达巫山,既到得巫山,便自然想到神女峰及其名称来历。
所以,词的最后一句便巧借神女之传说,设想神女如果活到今天,也该惊叹于世间的巨大变化。
能够说是自然贴切,意味深长。
这首词无疑抒发的是改造自然的宏大愿望和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赞美。
四、总结
联想与想象
①提问:诗歌的生命在于联想和想象,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诗了。
请你从学过的诗歌中举一例,说明是怎样实行联想和想象的。
(李白把头发比成“秋霜”)
②讲解:想象要自然合理,要有依据,而不是胡思乱想。
如《天上的街市》,由远远的街灯和天上的星星的相似为依据,便张开想象的翅膀:既然天上星星像街灯,那必然也有街市;既然有街市,必有珍奇的物品出售,那必然也会有顾客光临;那顾客当中也必然有牛郎织女,他们在天上闲游;那颗一闪滑划去的流星,那是他们提着的灯笼。
这样由远及近,由人间到天上,由现实到神话,依次联想,轨迹清晰,自然合理。
五、作业:背诵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