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讨论教学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小组讨论学习教学法具有形式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控制的特点,很多中学教师因对小组讨论学习的意义把握不准确、理解不深刻,对小组讨论学习教学法的实施技巧运用不恰当、不到位而未能完全发挥小组讨论教学法的作用功效.针对这一情况阐述和分析小组讨论教学法的应用.

关键词:小组讨论;中学数学教学;应用

1小组讨论教学的定义

通常认为,小组讨论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但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实质是一种混合教学方法[1],属于讲授式、合作式、基于问题式教学的结合体.即以教师讲授和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自讲,以讨论为主的一种教法,并根据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能更好地完成传统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小组讨论教学的理论依据、应用意义和有效教学评估

2.1理论依据和应用意义

新课改提出: 要“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说明新课改着重改变我国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法,这样一来,探究式学习法必然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而要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法的优势,必须要大力开展合作形式的教学方法,于是囊括讲授式、合作式、基于问题式教学法的小组讨论教学法在中学得到了教师们的青睐.

我认为小组讨论教学至少建立在以下两个理论基础之上:

(1)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我国的教育教学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方法是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小组讨论教学正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

同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体现在: 首先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肯定多于全班交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这样,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可成为整个群体所共享.

基于以上理论,小组讨论教学改变的班级内学习的竞争关系,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相互竞争的关系,同时将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有助于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同时,还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也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会. 可以避免“少数学生争台面, 多数学生作陪客”的现象, 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机会,更好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并且淡化了教师的权威和促进了教师主导性角色的转变.

2.2小组讨论教学的有效教学评估

实施“小组讨论教学”除了完成教学目标外, 还应该达到一些教学内容外的目的,才能算是一堂有效的小组讨论课堂教学.

小组讨论教学的有效性评测可参考以下几点:

(1)本次课堂教学是否培养的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2)本次课堂教学是否有利于真正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本次课堂教学是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本次课堂教学是否有利于和谐教学人际关系,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

(5)本次课堂教学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6)本次课堂教学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7)本次课堂教学是否能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是否面向了全体学生,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8)本次课堂教学是否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和学生社会技能的进步.

在小组讨论教学中,满足以上八点的并且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我们就称之为有效的.

3有效小组讨论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

提及小组讨论教学,不由自主的想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动不动小组讨论一下,在公开课中,尤其喜欢动用小组讨论,把小组讨论看作是克服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的法宝,教师在一片虚假繁荣的热闹声中自我感觉良好. 殊不知, 很多学生不知从何讨论,更有调皮的个别学生把讨论当成是趁机聊天,滥竽充数的良机. 这样的小组讨论表面看来场面热烈,但实效性并不强. 为了使小组讨论教学真正体现时效性.就此我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3.1 内容的选择

首先要明确一点,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用小组讨论教学法来施教的.

我们可以将学习的结果,即教学内容进行分类,一类是:事实、规则和动作系列.另一类是:概念、模式和抽象概念. 针对这两类教学内容可有两种教学方法,第一类的直接教学方法和第二类的间接教学方法[2]. 小组讨论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自讲, 以讨论为主的一种学习方法, 属于间接教学的范畴,针对的是第二类教学内容,使用在第一类教学内容上只会使是徒劳.因此,在教师确定选择小组讨论教学之前,必须认清教学的内容属于什么类型.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掌握所学内容不仅仅是需要事实、规则、和动作系列,更多的需要概念、过程、意义和理解,那么在教师能够提出一个较好的具有可讨论性的问题时,就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教学法.

例如: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第四章4.3.1节“空间直角坐标系”. 本节内容主要是介绍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相关定义、如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及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意义. 以上内容都属于事实、规则(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相关定义、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点的意义)和动作系列(如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故本节内容的教学不适合使用小组讨论教学法.

再如,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中第二章2.2.1节“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这节的主要内容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定理的运用.与上例内容的形式相近,但与上一例子中的区别在于: 2.2.1节中的“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由人们总结归纳后得出的,不仅仅是事实和规则. 因此,此节内容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具体教法可参考下例简要教案.

例1: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中第二章2.2.1节“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的简要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