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1-2化学反应的限度 课程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1.2化学反应限度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1.2化学反响限度教案设计课题化学反响的限度班级:姓名:小组:.1.认识可逆反响的观点及特点。
学习2.掌握化学均衡的成立过程、化学均衡状态的观点。
目标3.掌握化学均衡状态的判断标记。
学习化学均衡的成立过程、化学均衡的观点及化学均衡状态的判断要点学习化学均衡状态的判断标记难点导学流程阅读课本 P32-P33 化学反响的限度1.可逆反响:在下,既能向同时又能的反响。
反响物完整转变为生成物,即可逆反响有必定的。
静列举你熟习的可逆反响:。
心。
自2.化学均衡状态:可逆反响在必定条件下进行到必定程度时,相等,学反响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响达到的状态。
化学均衡是一种均衡,在化学均衡状态下化学反响进行,但反响混淆物的构成保持。
当反响条件时,原化学均衡状态被,一段时间后会达到。
阅读课本 32 页沟通与议论: 1.在合成氨中,正逆反响速率及反响物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怎样变化?以N2 + 3H2 2NH 3反响为例 : 在必定条件下,将 0.01 mol N 2和 0.03 mol H 2通入 1 L 密闭容器中,开始反响:激( 1)反响刚开始时:反响物的浓度为,正反响速率。
生成物的浓度为,逆反响速率。
情( 2)反响进行中:反响物的浓度,正反响速率。
生成物的浓度,逆反响速率。
互( 3)必定最后有一时辰,正反响速率与逆反响速率,此时,反响物的浓度,生成物的浓度也,即达到了化学均衡状态,如上图所示。
学小结:1.可逆反响的特点。
2.化学均衡研究的对象:。
3.化学均衡的特点:逆等动定变.4.化学均衡状态的判断依照.化学均衡状态的判断1.速率关系(实质特点)“等”:v 正=v 逆先看方向:.再看数值同种物质:.不一样物质:.练习:在必定条件下,可逆反响2A B + 3C 在以下 4 种状态中,处于均衡状态的是A .正反响速率v =2mol/ ( L·min)逆反响速率 v =2 mol/ ( L·min )A BB.正反响速率v =2mol/ ( L·min)逆反响速率 v =2 mol/ ( L·min )A CC.正反响速率 v A =1mol/ ( L·min)逆反响速率 v B=1.5 mol/ ( L·min )D.正反响速率v =1mol/ ( L·min)逆反响速率( L·min )A C精2.“定”(宏观特点):各成分浓度保持不变,说明达到化学均衡状态。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反应的限度,并能够解释化学反应的极限和反应平衡的概念。
2.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3.能够分析并计算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以及利用化学反应平衡常数进行其他相关计算。
二、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的极限和反应平衡的概念。
2.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3.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三、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限度和影响因素的掌握。
2.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系列图像,包括火焰、爆炸、酸碱反应等,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化学反应有什么了解。
2.介绍化学反应的限度(2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化学反应的极限和反应平衡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解释反应物与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的相互转化过程,以及转化的极限。
3.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30分钟)分别介绍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影响。
通过实验演示和数据对比,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反应限度的。
4.平衡常数的计算(30分钟)介绍平衡常数的概念,并提供计算平衡常数的方法和示例。
通过实验数据的解读和计算实例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用平衡常数进行其他相关计算,如计算反应物浓度和平衡浓度等。
5.练习和讨论(20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讨论。
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思考。
6.总结和归纳(10分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概括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影响因素的要点,并强调平衡常数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图像展示:通过图像展示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反应速率的变化,让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3.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高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2. 理解化学反应中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的概念;3. 掌握化学反应的平衡态和反应物的转化率计算方法。
导入:通过实验演示或图像展示引出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引发学生对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的讨论。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的限度:- 定义:限度反应物是一个反应物中最先用完的反应物;多余反应物是在反应结束后仍有剩余的反应物。
- 计算方法:通过反应方程式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反应物的数量比较。
2. 化学反应的平衡态:- 定义: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达到平衡态。
- 反应物的转化率:反应物的转化率表示反应物被转化为生成物的比例。
- 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数据或平衡式中的系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实例练习:1. 对于反应式2H2 + O2 -> 2H2O,如果有3mol H2和2mol O2参与反应,求限度反应物和多余反应物。
2. 对于反应式N2 + 3H2 -> 2NH3,如果有4mol N2和8mol H2参与反应,求反应的平衡态下N2的转化率。
实践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验证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并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检测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化学反应的限度如何影响反应过程和产物得率。
课堂总结:总结化学反应的限度概念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和实际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化学2.1《化学反应速率及反应限度》教案(苏教版必修2).doc
专题2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限度一、教学内容:专题2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限度二、考点清单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能用于解释说明有关问题;2.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表示方法,从定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学会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用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关系及比较方法;3. 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认识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平衡是相对的;4. 掌握根据平衡概念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理解化学平衡的状态特征;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即用单位时间内物质浓度的改变量来表示。
(2)表达式:v =△c/△t式中各符号的表示意义:v:化学反应速率;△c: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单位:mol·L-1;△t:时间,单位:秒(s)、分(min)、小时(h)。
(3)单位:mol/(L·s)、mol/(L·min)、mol/(L·h)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尺度。
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的改变量成正比,与时间的改变量成反比,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的改变量逐渐减小,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实际上是某一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当△t→0时,化学反应速率就是化学反应的瞬时速率。
(4)化学反应速率与物质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同,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但其意义相同。
例如:对于反应:mA+nB=pD+qE,v(A):v(B):v(D):v(E)=m:n:p:q,利用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可以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大小比较和化学计量数的求解。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判断的主要题型:①计算用某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②同一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间的相互转化;③根据反应速率,计算反应进行的时间或确定某物质的变化量;④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⑤比较同一个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
高中化学 2.1.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 苏教版必修2
化学:2.1.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苏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认识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限度的涵义,初步学会根据反应速率判断化学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初步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2、通过对“提高煤的燃烧效率”的讨论,认识控制外界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涵义和影响因素。
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影响。
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是按照方程式中的系数比进行反应的,那么,在实际反应中,反应物能否按相应的计量关系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呢?在化学的发展史上,有一件与之有关的事曾经引起了化学家极大的兴趣。
(炼铁高炉尾气之谜)。
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反应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
[交流讨论][教师小结]上述实验说明反应并不完全。
科学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许多反应都是可逆的,如氯气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氮气与氢气的反应等。
[教师提问]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不能完全消耗,存在着一个反应程度的问题,请分析当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化学反应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从速率、物质的浓度两方面来分析)[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归纳]可逆反应有两个方向,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将保持不变,反应达到最大的限度。
[教师讲解]当反应的条件改变后,若正、逆反应速率不能保持相等,反应原有的限度改变,浓度、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的改变都可能改变反应原有的化学限度。
在工业生产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规律,选择和控制反应的条件,使化学反应能更好地符合人们的预期效果。
[问题解决Ⅰ]为什么增加高炉的高度不能减少CO的浓度?(1) 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减少CO的浓度?[问题解决Ⅱ]因为改变条件要改变反应进行的快慢,改变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还可能改变反应进行的程度,试分析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总结]化学反应限度的涵义、影响因素及研究化学反应限度的实际意义。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 2.1.2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苏教版必修
化学反应的限度一、教学目标:1、认识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限度的涵义2、初步学会根据反应速率判断化学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3、初步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二、教学内容:1、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通常把从左向右进行的反应称为正反应。
把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为逆反应。
如:N2+3H22NH3+Q(2)不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不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可看成正、逆反应的趋势差别很大,反应“一边倒”。
正、逆反应是相对的。
(3)可逆反应的特点:a.正反应和逆反应之间具有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
即正反应和逆反应是两个方向完全相反的不同的化学反应。
但他们有同时存在,不可分离。
例如:某容器内有SO2和O2合成SO3的化学反应,那么也一定有SO3分解为SO2和O2的化学反应。
b.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发生性质相同。
例如:SO2具有跟O2合成SO3的性质,SO3也有分解生成SO2和O2的性质。
c.正反应和逆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同。
例如:SO2和O2合成SO3和SO3分解为SO2和O2的条件都是催化剂、高温。
如果对反应体系施加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率的措施,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会受到影响。
例如升高或者降低温度,增大或者减小压强,2 SO2+O2 2SO3 和2 SO 2 SO2+O2的反应速率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d.各反应物、生成物同时存在。
方程式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和生成物。
任何一种物质的生成率都小于1。
任何一种物质的存在量都大于0。
但存在量不能无条件的确定。
e.事实上,大部分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只不过有的可逆性较弱,有的可逆性很强。
2、化学平衡状态: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
注意:1、化学反应中,只有可逆反应才能形成化学平衡。
非可逆反应不能形成化学平衡。
2、可逆反应需要在有关条件(如物质的温度,气体的压强、物质的浓度等)确定的前提下才能够形成化学平衡。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2.1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主要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特点及相关计算。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本节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初步学会化学反应速率的常见计算。
2.能力目标:(1) 通过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2)通过练习初步掌握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2)通过同组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常见计算。
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常见计算。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较差,特别是对实验现象的概括叙述不规范,需要老师规范学生的用语,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以及计算。
五、教学方法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布置预习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1.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2.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1)多媒体展示:炸药爆炸、金属锈蚀、溶洞形成、牛奶变质教师首先提问:这些反应的发生所经历的时间一样吗?(2) 你能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判断反应进行得快慢?还有哪些其他方法观察该化学反快慢呢?(在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过程中,观察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的方法都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观察反应快慢的方法:①冒气泡快慢;②固体量的改变;③浑浊程度;④颜色变化;⑤温度变化等。
)教师:物理学中用什么定量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
苏教版必修2《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化学反应限度》的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中对本部分内容提出的教学要求: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高中化学教学参考化学2》28页指出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是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限于学习时间,依据课标规定,不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对化学平衡作简单计算,不要求学习化学平衡移动等内容。
(二)知识内容从学生熟知的氯水成分引入可逆反应的概念,可逆反应的表示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使学生认识物质发生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就是以往认为进行得比较完全的化学反应体系中,仍然有未反应的反应物存在,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可逆反应概念的理解,同时,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到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在不断深化的。
因此,必须要做好这个实验,理解实验的设计原理。
本节内容是对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深化、理解与应用,在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从而建立和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三)苏教版教材的主要特点苏教版必修2教材中将此部分知识分解为必修部分(化学2)和选修部分(化学反应原理)。
在苏教版必修2中知识要求和难度都降低了。
教材内容更简洁、易懂,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科学实验方法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有一定的限度(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初步理解化学平衡,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某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在反应体系中共存,理解反应进行有一定限度,并能解释一些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通过交流与讨论分析氮气与氢气合成氨气的反应原理,结合图表,形成化学平衡的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观察,图表分析,结合数学知识,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可逆反应的限度问题,符合认识论中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1.2化学反应的限度说课讲稿
必修 2 化学反响速率与反响限度化学反响的限度讲课稿一、教材剖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反响限度的观点,是初次在必修课程的学习中出现。
化学反响限度属于化学反响原理范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响特色和进度的入门性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础性知识。
2.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可逆反响、化学反响限度的含义。
2.经过实验认识到化学反响都有必定的限度。
(二)过程与方法:1.重视培育学生实验设计操作能力,提升实验技术。
2.经过图像剖析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参加化学科技活动的热忱,培育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可以对与化学相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3、教课要点、难点教课要点化学反响限度的观点教课难点化学反响限度的实质原由及外面特色二、教课背景剖析1.知识基础: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要素2.知识特色:理论性强,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抽象逻辑推理能力3.学生基础:学生在这以前缺乏近似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经历三、教课方法1.教法:充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按“启迪、指引、实验”的教课模式进行实验教课。
充足利用图像剖析法,将抽象的事物直观化,便于研究反响限度的实质。
2.学法:在实验中查验真谛,由浅入深,一步步发掘事物的实质。
四、设计思想教课中先由“科学史话——炼铁高炉尾气之迷”下手,激发学生求知欲,而后以制备SO3 的实验数据,进一步激发学生认知与事实的矛盾矛盾,经过实验使学生明确大部分的化学反响有必定的限度,再经过数据和设置一些问题,用图像剖析法揭露均衡状态的特色,最后解决“炼铁高炉尾气之迷”五、教课流程(一)创建情境炼铁高炉尾气之谜(二)列举事实,提出疑问某工厂实验室研究在加入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将10molSO2 与 5molO2 混淆进行反响,测得数据列表以下时间(min)物质的量010203040506070浓度 (mol/L)SO21075 3.52111 O25 3.5 2.5 1.7510.50.50.5 SO3035 6.58999从这一表格中,你获得什么启迪?1.在实质反响中,反响物可否按相应的计量关系完整转变为生成物呢?2.反响后的物质构成是什么?结论:化学反响不可以按计量数完全反响,反响有必定的限度。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2.1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课程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本节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2)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3)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学习中渗透辩证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基础较差,特别是对实验现象的概括叙述不规范,需要老师规范学生的用语,本节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以及计算应该没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会有一些困难。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八人一组,多媒体教室内教学。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1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课程教学设计
苏教版化学反响速率教课方案一、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苏教版《化学2》专题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时,从学生熟习的化学反应和生活现象引入 , 指引学生知道化学反响有快有慢、认识化学反响速率的含义。
学生经过设计、达成半定量实验, 认识反响的快慢程度能够随外界条件的改变发生变化, 理解生产和生活中经过控制条件调控化学反响速率的实例。
化学反响的快慢是认识化学反响的一个角度 ,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既是学生后续学习反响限度的理论基础, 又是应用化学更好服务于生产、生活的科学依照, 学生在获取悉识的同时学会实验研究的科学方法, 提升应用化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能力。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理解化学反响速率的观点与表达式,学会用化学反响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2.学会研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方法, 并小组合作研究设计方案, 研究影响化学反响速率的要素,并试试应用化学反响速率解说生产和生活中的实质问题。
3.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察看生活、生产中有关化学反响速率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化学反响速率的影响要素 , 领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培育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育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2.经过展开实验研究、小组议论等活动 , 在实验、察看、思虑、沟通与合作中 , 自己得出结论 , 打破难点 , 培育和提升化学学习能力。
3.经过分组设计实验以及组内分工合作达成实验的过程 , 培育合作和分享的精神质量。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有参加化学科技活动的热忱 , 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 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2.经过研究的过程 , 让学生领会研究的价值,经过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响速率要素的探究, 形成踊跃思虑 , 勇于研究 , 发展学习化学兴趣 , 乐于研究 , 感觉化学世界的巧妙与和睦。
三、学情剖析本次教课方案主要针对的是一般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 学生特色剖析以下:(1)知识基础学生对化学反响速率有关知识有必定的感性认识, 但知知趣对照较简单 , 知识脉络也是比较零落 , 不系统 , 还未形成元素化合物的剖析研究方法。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2.1.2 化学反应限度 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化学反应限度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即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的基础上,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
它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影响。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本节教材为三课时,第一课时为化学反应的速率,第二课时为化学反应的限度,第三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本节课重点讨论第二课时。
2.学习目标分析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认识化学平衡的特征;知道当一定的外界条件改变时,有可能发生化学平衡的移动。
3.学情分析初步了解可逆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一定认识,知道影响化学发应速率的因素,能够正确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会对数据进行基本的处理,并能够基本概括出数据所蕴含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认识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平衡是相对的。
2.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新知的学习,通过讨论等方法归纳总结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四、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本质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六、教学过程设计板书:化学反应限度一、可逆反应1、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之为可逆反应。
2、特点:双向性同时性共存性二、化学平衡:1、定义: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2、特征: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等: v(正)=v(逆)(是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
化学:2.1.2《化学反应的限度》学案(苏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化学反应的限度【学习目标】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知识梳理】想一想:1.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对于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来说的?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有哪些?3.影响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填一填:1.在一定条件下,许多反应都是 反应。
可逆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 和 相等,反应物不再减少,生成物不再增加,反应达到 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_________反应里,______和_______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
达到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仍在___________,因此,化学平衡状态是一种__________平衡状态。
3.影响化学平衡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4.(1)氯水呈淡黄绿色,原因是溶液中存在未与H 2O 反应的 分子。
Cl 2与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为: 。
(3)H 2与I 2混合,加热时化合,同时又 ,说明HI 较 稳定。
而H 2与F 2混合,在冷暗处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说明HF 。
一、可逆反应1.实例(1)Cl 2与H 2O 的反应。
①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②溶液中微粒:⎩⎨⎧分子: 、H 2O 、 。
离子: 。
③特点:Cl 2和H 2O 发生反应 (填“不能”或“能”)完全进行到底。
⎩⎨⎧上层下层实验结论 离子方程式: 易溶于CCl 2.概念 在 下,既可以向进行的反应。
渐 ,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v (逆)从 开始逐渐 。
(3)反应达到平衡时:v (正) v (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
2.概念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的状态。
3.重要特征(1)化学平衡是一种 平衡,即平衡时化学反应仍在进行,但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保持 。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
2.2.2 化学反应的限度课型:新授使用人使用时间【知识序列要求的教学内容】:(1)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限度的存在,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产生原因(2)通过分析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认识化学平衡状态。
(3)知道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特征。
【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需要教师多引导,学生对于反应限度的理解刚开始肯定是不够透彻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大量的练习中为学生总结方法与规律,让学生逐步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判断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知道可逆反应的特征。
2、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能够判断平衡状态,知道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
3、认识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
一、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状态1.可逆反应(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_______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特点:一定条件下,反应物_______________转化成生成物,反应只能进行到一定限度。
(3)表示:在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号代替“”号。
2.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对于可逆反应2SO2+O2催化剂△2SO3,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SO2(g)和1molO2(g)通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
其化学反应速率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①反应开始时:v(正)最大,v(逆)为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反应过程中:v(正)逐渐________,v(逆)逐渐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反应达到平衡时(t1后):v(正)=v(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____________(2)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____________,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________,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2第一单元 2.1.2 化学反应限度 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课名化学反应的限度课时 1 年级高一学习者分析学生基本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会区分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会分析可逆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能很好的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意义,但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强,应用能力不高,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会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限度的存在,了解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知道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特征。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重要性和方法。
2.能力目标:(1) 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化学平衡与反应限度,并用得到的结论去指导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2)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重点:化学反应限度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
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本质原因及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教案一份学生导学案一份 ppt多媒体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使用及分析【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讨论二:化学反应限度1、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2、化学平衡状态如何建立?3、什么是化学反应的限度?4、化学平衡状态如何判断?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化学反应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浓度为零,逆反应速率为零。
反应进行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3、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达到的一种特殊状态,是在给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转化率,任何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进行程度都有一定的限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限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的限度”一课内容在初中阶段,高一必修1的课程中均没有涉及。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很多化学反应都是有一定限度的,限度是广泛存在的以及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平衡的思想,为高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化学平衡的建立、化学平衡常数、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行知识储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高一必修1中已学过一些可逆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氯气和水反应、工业上合成氨反应等。
而经过高一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很多学生已经具备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路。
这些无疑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教学思路
通过回顾已学过的可逆反应,让学生归纳可逆反应的特征;通过对可逆反应相关实验的探究,让学生聊可逆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通过对可逆反应反应过程中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可逆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能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能根据平衡的简单特征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可逆反应相关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数据和图像的处理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以及成功后的喜悦。
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及平衡状态的特征
六、教学过程:
【情境1】化学史话: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Fe2O3 + 3CO =2Fe + 3CO219世纪后期,炼铁工业成为英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当时人们发现炼铁高炉所排出的高炉气中含有相当量的CO,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学生思考:为什么高炉气中会含有大量的CO,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回答:可能是CO过量,未参加反应的CO排入到大气中;由于铁矿石是固体,也可能是CO气体和Fe2O3接触不充分导致反应不完全造成的……
设问:那么如何使铁矿石和CO气体接触更加充分?这样做真的能解决这一问题吗?
史料展示:当时英国部分工程师认为,这是由于CO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不长所造成的,于是在英国耗费了大量资金建造了一个高大的炼铁高炉,以增加CO和铁矿石的接触时间。
可是,后来发现,用这个高炉炼铁,所排出的高炉气中CO的含量并没有明显减少。
这成了炼铁技术中的科学悬念。
有关人士一直在探究其中的原因,直到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科学家勒夏特列经过深入的研究,才将这一迷底解开。
原来,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反应C+CO22CO 是一个可逆反应,并且至上而下发生在高炉中有焦炭的地方。
后来的研究说明,在高炉中Fe2O3和CO反应也不能全部转化为Fe和CO2。
设问:你所知道的可逆反应有哪些?请回忆以前学习的内容,书写常见的可逆反应。
学生书写:CO2+ H2O H2CO3SO2+ H2O H2SO3NH3+ H2O HClO + HCl
NH3•H2O Cl2 + H2O
N2+3H22NH32SO2+ O22SO3
请总结可逆反应的特征。
学生总结:同一条件,同时进行;包括两个化学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即反应有一定的限度(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情境2】已知FeCl3溶液和KI溶液能发生如下反应:2Fe3++2I-=2Fe2++I2,该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请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
提供的实验药品和仪器有:0.1mol/L KI溶液、FeCl3溶液、四氯化碳、KSCN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汇报并评价。
学生1:将KI溶液滴加到FeCl3溶液中,再加入硫氰化钾溶液。
若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还有Fe3+,即为反应可逆。
学生2:上述方案有问题,因为溶液中Fe3+也可能是过量的FeCl3提供的,应该改为在KI溶液中滴加少量的FeCl3溶液,以确保KI过量
学生3:修改后的方案还有问题,因为Fe3+和I-反应后生成I2在水中溶解形成碘水,碘水是棕褐色溶液,对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后产生的血红色有干扰。
最后总结得到学生普遍接受的方案:在试管中加入5mL左右的KI溶液,再加入5、6滴FeCl3溶液,然后加入2mL左右的CCl4,振荡试管,静置后取上层液体滴加几滴硫氰化钾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演示: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发现用CCl4萃取后,上层溶液颜色还是较深,对血红色的干扰较大,故用一个空白实验进行对比。
具体方案如下: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左右的KSCN 溶液和蒸馏水,用滴管取等量上层溶液分别滴入两支试管。
实验现象:加有KSCN溶液的试管出现了明显的血红色,而加有蒸馏水的试管无明显现象。
记录实验现象并总结(见表1)
【情境3】问题讨论:在一定条件下把2mol/L KI100mL与 1 mol/LFeCl3100mL充分混合(假设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反应数据见表
问题1:请根据表中数据大致画出反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
根据所作坐标图回答:
此条件下该反应进行到什么时候达到了这个反应的限度?此时为何3种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学生回答: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最终反应物、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并保持不变。
说明可逆反应有一定限度,当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此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教师: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速率称为正反应速率,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速率称为逆反应速率。
请根据反应速率和浓度的关系大致画出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
学生展示:(见图) 问题2:t 3时刻反应达到了什么状态?此时正逆反应速率 是什么关系,是否等于零? 学生:t 3时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此时反应达到了化学平
衡状态。
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等于零,说明反应并没有 停止。
【归纳总结】 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 持不变的状态。
2、特征:动(动态平衡)、等(V 正=V 逆≠0)、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 变(改变外界条件时,使V 正=V 逆发生变化且V 正≠V 逆,化学平衡就会被打破,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问题 3 :对反应:2Fe 3+ +2I - 2Fe 2+ +I 2 判断下面状态是否为化学平衡状态: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分数一定
②当某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时
③当溶液颜色深浅不再改变时
④当C(Fe 3+) =C(Fe 2+)时
归纳总结: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从本质上进行判断——
V(正)是否等于V(逆)
从平衡的一些特征上进行判断——
看各组分浓度、质量分数等是否再发生变化
【问题解决】回顾本节课开始阶段的问题:为什么增加高炉的高度后所排出的高炉气中的CO 含量并没有明显减少?请你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上述现象。
【小结】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的原因: ——最终会达到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的原因:——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一般方法 ——看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或看各物质的浓度是否再发生改变
反
应
速率3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