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情感教育的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重视情感培养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人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个体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对主客观关系的概括和深入认识与一贯的态度之上,由此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具体形式就是情绪。现代管理心理学认为情绪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情绪的动力作用
在情绪的特性中,呈现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现象,这既是情绪两极性的表现,也是情绪动力性表现。在管理活动中,当人的情绪处于增力表现时,就会促使其积极地思考和成功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活动、工作效率。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适当地加强情绪的增力,是必要的。但当人的情绪处于减力状态,其活动积极性下降,思考问题时思路狭窄,活动不灵活,力度不大,容易使工作出现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情绪的智力开发功能
愉快的情绪,不仅能激活大脑兴奋中心,而且能促进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历史上的大量事实表明:最宝贵的创造性思维,稍纵即逝的灵感,往往是在轻松、愉快的情绪状况下产生的。瓦特发明改进蒸汽机的关键设备冷凝器,是在散步时想出的,凯库勃顿发现苯酚的结构,是在炉子边取火时感悟到的;侯振挺证明“巴尔姆断言”,是在送同学上火车的火车站上完成的,等等。心理学家哈洛克通过实验证明:对学生来说,受到表扬而引起的喜悦、快乐等健康的情绪,能促进智力发展;反之,爱到训斥而引起的害怕、紧张、烦恼等不良情绪,则能阻碍智力的发展。
3、情绪的调节作用
情绪的调节作用:是指情绪对认识和行为具有支配、调节、影响功能。情绪能加强或减弱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进而对人的行为、活动产生影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如果不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不能算是真正正常的社会人。
4、情绪的信号作用
情绪的信号作用,是指个体以体验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意义的认识,并对他人施加一定的影响。换句话说,是指人能把主体的愿望、需求、态度和观点,通过情绪的评价方式传达给周围的人或去影响对方。了解掌握这些信号,有利于管理者通过对人情绪反应了解其心理需要的满足状况。
当代情感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情感对教材的输送和课堂氛围的把握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推行的新课程改革,已认识到情感因素对人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而强调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班主任工作的回顾
隆安中学·梁明东
开始工作自今,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漫长的近20年工作里,我的总体感受是: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越来越难,驾御学生的能力越来越差,班级管理的效果每况愈下。按理说,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工作能力应越来越强才对,但为什么倒是相反呢?
经过几年的反思和对管理工作理论的学习,我逐渐悟出了一些道理。这里边,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因素。
客观原因主要有这么一些:第一,学生的思想一代比一代活跃。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不同的社会存在必然形成不同的社会意识。学生的思想在新的多元化社会社会意识这个大背景下,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最突出的表现是他们接受各种思想和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从而使他们的思想变得更自由、更开放、更民主,或者说更前卫。如果老师仍以绝对服从的传统思想去管理和要求他们,势必造成双方的冲突和对立;第二,随着独生子女一族的数量不断增加,学生自小接受的挫折教育越来越少,而到了高中之后,他们遇到的社会问题日渐增多,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情况也变得更加严重;第三,师生之间的心理“代沟越来越大,思想沟通会变得更困难。当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还是兄弟姐妹的关系时,思想沟通比较容易。但随着老师年龄的增大,而面对的学生则永远年轻时,如果老师不能保持自己的年轻心态,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格格不入。而对人的管理,关键在于互相理解。这些客观原因比较复杂,还有很多,大有文章可挖掘,但由于它不是本人要论述的内容,所以只能简单说明。
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我没有能够将情感教育坚持到底。
关于情感教育,我们首先来看一个故事。
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石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经在那里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快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根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快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快糖果说:“你已经认错了,再奖给你一快,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情感教育就是这么一种教育方式,它强调教师热爱学生,师生建立平等的同志式的关系,以情感育人,以人格的魅力折服人。
“文革”期间,有位老师在上课时,忽然有个学生冲到讲台来,挥手朝他的脸庞擅了一个耳光,并叫嚷着:“牛鬼蛇神,耍什么威风。”这位老师气不打一处来,举手回敬了一个巴掌,并用江青的话到:“这叫文攻武卫。”这一耳光把全班镇住了,这节课特别静。“以毒攻毒还真有效!”老师心里特别高兴。
谁知第二天一早,这个学生被当工人的家长带到老师住处,家长了解情况后,当着老师的面把学生狠狠揍了一顿:“下次造反,剥你的皮。”事情至此还没完,这位家长又把孩子带到厂里,在同事面前又抽了一顿,并向大家宣布:“我没有教育好孩子,你们的子女不要学我孩子的样。”闻信后,老师赶往学生的家,看到孩子心灵受伤后可怜巴巴的样子,“以毒攻毒”的思想一下子全部崩溃了。面对学生,他恭恭敬敬地鞠躬:“孩子,老师对不住你!”然后抱着学生,师生俩泪珠夺目而出。
后来,这位学生深受感动,从此努力学习,“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他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
这是一个我听来的故事。由此我深深地感到:教育学生决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现代教育中,情感是教育中的润滑剂,大凡成功的教育都深深根植于教育者丰富而美好的情感沃土之中。教育者中情感的缺失,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对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教师或变着法子严加体罚,或讽刺挖苦恶言相加,或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对一般学生,或过分挑剔动辄训斥,或视若路人不闻不问。当然,有些时候,教师的情感表现得相当偏狭,只对个别学习成绩出众、从不拂逆自己的学生偏爱有加,而大多数学生成了被遗忘的人。至于那些成绩差、爱调皮的学生,自然就属于不受欢迎者,经常遭到教师的惩罚。有时他们不听话,老师为维护自己的尊严,便罚他们到讲台站立,甚至有进一步的体罚,以达到震慑的目的。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杀鸡敬猴是训兽师的方法,学生是人,不是兽,只有适合育人的方法才能用。维护课堂纪律的方法很多,体罚、辱骂甚至责备都是教师无能的表鹿洞书院制订的学规中有一条,叫“己所比欲,勿施于人;行有比得,反求诸已。”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所以,当今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极力呼吁情感教育,并将情感的发展列为评价人的发展的重要指标,细细想来,实在是非常必要的。
这是因为人是一个整体。知、行、意、行四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相互生成的。凭经验我们就能知道,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容易导致疲劳。更由于对事物的理解,远远不只是是一个单纯的理智问题,不单纯是一个观察、分析、推理的问题,它同时与人们的趣味、胸臆和襟怀相联系。一个心胸狭窄、器局很小、情感偏执的人,往往不能冷静、公正、客观地看待问题,特别是当问题与个人利益有一定关联的时候。
一个受过情感教育的人,一定会是一个温顺、谦和、善于沟通且能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的人,而不是一个专横、霸道、粗野、暴戾之人。如果一个人一直处于被人忽视并多少有些自我贬抑,久而久之,被人关注、被人欣赏就成了一种强烈的、缺乏性的需要,其表现就会有一些病态的自恋和自大。
为了造就民主社会的建设者,给学生更多的关注、更多的鼓舞与欣赏,这对于防范和消除病态的自我中心和字膨胀,塑造民主的性格,十分必要。民主的性格就是乐于分享、善于沟通,能与所有人平等交往,坚持自我的尊严和高度尊重他人的性格,这种性格是需要用真诚、关爱和平等的交往去培植的。
所以,对学生的教育不能简单了事,而要用感情去慢慢感化。如果把事情简单化为了欲,把人当作了机器,用冷冰冰的机制或人际关系窒息人的生命激情,那就是管理动物了,而不是管理和教育人了。
在我们的心中潜存着一些人类永恒的情感,诸如感激、同情、敬畏、羞耻、亲情、友谊和爱恋,都是需要教育去开启、唤醒和提升,进而如何在学生的心中培植安全感、责任感、自豪感、神圣感、责任感,这就更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至于如何做到这些,我想,在学校教育中,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与对话、更多的美感陶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注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回想当年我带第一批学生时,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比较多的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所以取得的效果也较为明显。当时,我比较年轻,与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思想上与他们沟通比较容易;加上出为人师,新鲜的岗位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干劲和热情,所以与学生的交往较为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