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之个性心理倾向性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PPT课件

个性与个性倾向性PPT课件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追求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表现为个人特有 潜能的极度发挥,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
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进一步解释
测测你的人格自我实现
对下面的陈述,按以下标准选择与你最符合的分数: 1=不同意 2=比较不同意 3=比较同意 4=同意 1、我不为自己的情绪特征感到丢脸。 2、我觉得我必须做别人期望我做的事情。 3、我相信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可信的。 4、我觉得可以对所爱的人发脾气。 5、别人应该赞赏我做的事情。 6、我不能接受自己的弱点。 7、我能够赞许、喜欢他人。 8、我害怕失败。 9、我不愿意分析那些复杂问题并把它们简化
实验:猴子的好奇心 在人类幼儿身上,好奇探究行为非常明显。
交往需要:人类是群集动物,无论种系发展还 是个体生存,都依存于群体生活。 斯坦利沙赫特假设:高度恐惧者比低度恐惧者 更愿意合群。 补充:合群动机是学习的结果。排行与合群倾 向有关。 阿尔诺夫和津巴德:合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 个体内部状态的反应,人们在感到害怕时在他 人那里寻求帮助,在焦虑时则避开人群,高度 焦虑者倾向于孤独。
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力。
任何需要都有明确的对象。
一般的需要有周期性,周而复始。
需要随社会历史的进步不断发展。
人的需要的特征:对象性、阶段性、社会制约性、
独特性。
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它在人的活动、心理过程和个性中起重 要作用:
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需要是个体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
交际性
15.24
14.60
性格的概念 性格的结构
性格(character)一词,来源于希腊语 “charakter”, 原意是特征、标志、属 性。
心理学中,性格指由人对现实的稳定的 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程正方《心理学》第9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程正方《心理学》第9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根据需要的对象,可分为 精神需要:如爱的需要、交往需要、审美需要、求知
需要、娱乐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需要 物质需要:如住房要求干净、舒适,衣着要求漂亮、
时髦等。
我饿!!
想让人陪!!
一、需要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1.理论提出: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 学派的主要创始人。1943年他提出了 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类主要有五种 基本需要,这五种基本需要是由低层 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并彼此联系形成 一个系统。
• 主要观点:
–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到U 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 性质的不同而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 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 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二、西方心理学中关于个性结构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学说 (二)卢特卡尔的人格层次说(阅读) (三)艾森克的人格层次说(阅读)
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学说
本我是由一切与身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例如,我们有性欲的 冲动、有贪生怕死的冲动、有贪图享受的冲动等。本我的活动 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一味地追求无条件、一时的满足。
需要
动机
行为
诱因
结论:人缺乏什么就会追求什么
一、需要
(二)需要的种类
根据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自然需要:与维持个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和延续种族有 关的需要。如饮食需要、运动需要、休息需要、睡眠 需要、排泄需要、配偶需要、生育需要等
社会需要: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为维护社会的 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如劳动需要、交往需要、 成就需要、社会赞许需要、求知需要等

心理学课件(课件全套)

心理学课件(课件全套)
其它:前意识、潜意识
三、心理的实质
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内容的源泉 社会生活条件是人的心理基础
3.人的心理是积极、能动的观念性反映 观念性
人对外部现实的反映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
主观性
人对外部现实的反映具有目的性与选择性
积极能动的反映
人能调节自己的反映活动
4.心理是行为的调节与控制系统
(1)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 (2)心理对行为的调控作用 (3)*个体行为产生模式




动 机




新 需 要
三、心理学的源流
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标志: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
组块(chunk)指将若干较小信息单位联合成 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 也指这一加工所组成的单位或结果。
组块的大小随个人的经验组织而有所不同。 组块化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
(三)长时记忆 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它可
以是数年甚至终生难忘。
功能:信息储存库,长久储存信息。
容量: 一般认为没有限制。
(三)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人类独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 般被定义为对外部和内部刺激的觉知。
A.外部事物 B.内部刺激 C.客体“我” (自我意识) D.心理活动
无意识(潜意识):人在正常情况下难以觉察, 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对个体起 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阈下知觉、内隐记忆、压抑、暗示、分离现象
心理学
徐 华春 教师教育学院 Email:seanxu1981@

心理学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概述

心理学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概述

8
• (4)尊重的需要
• 马斯洛把尊重的需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来自自身的对 于实力、成就、胜任感、自信、独立等的期望,这是自尊 的需要;第二是对于地位、声誉、名望、赞赏等的愿望, 这是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
• (5)自我实现的需要 •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充分发挥自己
的潜能,成为所期望的人物的倾向。
– ①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效果越好。 – ②具体活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到U形曲线关系。中
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③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它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
变化。较容易的任务中,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 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1 6
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 生理性需要:指个体维持生存和繁衍种族的需要。 – 社会性需要: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为维护社会的
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
• (二)按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4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马斯洛的生平
亚伯拉罕·马斯洛(Maslow,1908—1970)是人本主义 心理学最主要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父母是从俄国移居美国 的犹太人。 1951年马斯洛应邀担任布兰迪斯大学心理学系 教授兼系主任。在此期间,他开始对健康人或自我实现者 的心理进行研究,出版了《动机与人格》(1954)和《存在 心理学探索》(1962)。这两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奠定了人 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1967年,马斯洛被推选为美国 心理学协会主席。1970年,因心脏病去世。
2 5
(五)认知理论
• 1、期待价值理论
– 这是早期的一种动机认知理论,这种理论将达到目标 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个性及其倾向性课件

个性及其倾向性课件

(二)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
•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没有无学习动机的 学习目的,也没有无学习目的的学习动机 。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原因 和出发点,学习目的是学习活动所追求的 结果、归宿。也就是说,学习动机回答的 是“为什么”学习的问题,而学习目的是 回答“为了什么”而学习的问题。比如,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学习动机。“为 争取全班总分第一名而得到父母的奖赏” 则是学习目的。
• 生物性需要是与维持个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和种族延续有关的需要。 • 社会性需要是起源于社会生活的、人所特 有的高级需要。 • 2、按照需要对象的性质,可分为:物质需 要和精神需要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Abraham.H.Maslow , 1908—1970)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 人之一。
需要的层次理论
人类需要的层次关系
马斯洛所描绘的五种主要需要渐进变化图
达到自我实现的个性特征(马斯洛 )
1、有积极肯定自我的观念,有接纳一切人和全 世界的能力; 2、能和其他人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 3、能够有效的感知并客观的对待现实,保持与 现实和谐的关系; 4、对现实永保新鲜感,不断地从生活中寻找乐 趣;
达到自我实现的个性特征(马斯洛 )
二、动机的种类
• 1、根据动机引起的原因: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
• 2、根据动机的起源:生理性动机来自社会性动机 ; • 3、根据动机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主导动机 与非主导动机 ; • 4、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的远近关系: 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三、 学习动机与学习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需要的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A· H· 马
斯洛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 层次,而且这些需要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的。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人们优先满足 较低层次的需要,再依次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 。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 我实现的需要。

心理学PPT课件第九章 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PPT课件第九章  个性倾向性

心理测试



对下面的陈述,按以下标准选择与你最 符合的分数 不同意=1 比较不同意=2 比较同意=3 同意=4

1、我不为自己的情绪特征感到丢脸。 2、我觉得我必须做别人期望我做的事情。 3、我相信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可信赖的。 4、我觉得可以对所爱的人发脾气。 5、别人应该赞赏我做的事情。 6、我不能接受自己的弱点。 7、我能够赞许、喜欢他人。 8、我害怕失败。 9、我不愿意分析那些复杂问题并把它们简 化。




常模:
男:45.02+4.95 女:46.07+4.79 分数越高,说明在人生的某一阶段越有 可能达到自我实现。
依 恋
依恋的四种模型
自我的模型(依赖) 积极 他 人 的 模 型 ( 回 避 ) 消极
积极
安全型 全神贯注型 因为亲密和自主性 全神贯注于人际关 而感到舒适 系
消极
规避型 回避亲密关系 反向依赖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 生理需要 2. 安全需要 3. 归属需要(依恋) 4. 尊重需要 5. 自我实现需要 (236页)
二、动机
(一)动机 —— 直接推动人 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239页) (二)动机产生的条件 1. 需要 2. 诱因

(三)学习动机
(251-252页) 1. 能力 2. 年龄 3. 性别 4. 人生观 5. 家庭环境

四、如何激励学生?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 2、选择恰当的激励源 3、恰当地使用外部奖励 4、及时反馈 5、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提高他们的自 我效能感
五、自我意识

大学心理学第九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大学心理学第九章   个性及其倾向性

的问题进行了表决。表决结束后,下课铃响了,
学生们涌向餐厅,此时他们还在继续争论着税
收、代表权、行政部门的权利等问题。
三、兴趣 1、兴趣的定义 对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 种活动的心理趋向。
2、兴趣的分类 按社会意义:高尚的兴趣 低级的兴趣 按内容:物质兴趣 精神兴趣 按起因:直接兴趣 间接兴趣
伯尔海军上将在《孤独》一书中讲述了他在北 极探险期间一个人独居6个月时的生活感受。 这6个月,他是在被冰雪掩埋下的小木屋中孤 独地度过的。伯尔是主动地要过与世隔绝的生 活的,他想真切地体验一下孤独生活的和平与 宁静,但不曾料到,他仅仅在冰雪下的小木屋 里孤独地生活了 3个月,就陷入了极度忧郁的 状态,不得不在6个月后,悻悻地返回人间社 会。
刘易斯先生扮演成华盛顿,他首先对所 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做了一番解释,然后宣布 开始讨论。首先,他让佐治亚州的代表发言, 该州的代表是贝斯.安德鲁斯。贝斯是一个 害羞的女孩,但是她和同伴做了充分准备, 并且她也知道同伴是她的后盾。 ……
在贝斯继续阐述代表团起草的人权法案
的过程中,刘易斯先生对她所阐述的历史的
需要层次理论在我国古代已具雏形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的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2.需要的种类
A 按产生分 生物性需要 (指与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一 种需要。也称为生物学需要,或者自然需要,包 括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等等。) 社会性需要 (是社会的要求在个体中的反映。社会需要是人类 特有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就 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 )

心理学第九章个性倾向性PPT课件

心理学第九章个性倾向性PPT课件

职业规划与招聘
1 2
职业匹配
企业可以通过了解员工的个性倾向性,将员工安 排在与其个性相匹配的职位上,提高员工的工作 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招聘选拔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可以通过考察应聘者的个性 倾向性,选拔出符合企业文化的优秀人才。
3
职业发展
企业可以针对员工的个性倾向性,为其制定个性 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弗洛伊德认为个性倾向性是在童年时期通过与环境和他人互 动而形成的,特别是那些与性有关的经的行为和思想产生深 远的影响。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荣格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次构成,其 中无意识又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 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心理经验,是普遍存在于人类心中的 原始意象。
03 个性倾向性的构成要素
价值观
价值观定义
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对客 观事物(包括人、事、物) 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体评 价和看法。
价值观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价值观 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 道德价值观、个人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等。
价值观的功能
价值观对个体的行为和决 策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 能影响个体的情感和态度。
决定心理健康
个性倾向性还与心理健康 密切相关,不良的个性倾 向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如 焦虑、抑郁等。
个性倾向性的研究历史与发展
早期研究
个性倾向性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 希腊时期,当时哲学家们开始探
讨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现代研究
现代心理学对个性倾向性的研究始 于19世纪末,随着心理测验和人格 理论的不断发展,个性倾向性的研 究逐渐深入。
卡特尔认为个性倾向性可以通过测量和分析表面特质来推断根源特质,从而更深 入地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心理学分析ppt课件

心理学分析ppt课件

.
13
❖错觉
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 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 的知觉。
空间错觉 时间错觉 运动错觉
.
14
❖社会知觉
自我知觉: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的所有特征 的认识的集合,他包括个体对自己的 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 的认识。我是怎样的?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他 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自 豪感与羞耻感;成就感与失败、无力 感;自信与自卑。他反映了个体对自 己是否满意。
录取,情商决定你能不能成功。
了解自我:认识并承认自己的 真实情感
WHAT——我现在有什么情绪? WHY——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HOW——如何有效处理情绪?
.
29
情感过程:
❖ 情商的标准:
驾驭情感:
在足以引起恐惧的事物和现
象面前,不做无益的逃避,而是
保持冷静和积极地处理那种事态
的态度。情绪不稳定,很小的刺
激也容易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
轻易回避恐惧事态,或想依靠别
人而避免恐惧的想法和做法,都
是情绪未成熟的.表现。
30
情感过程:
❖ 情商的标准:
驾驭情感:
不要在气头上大发雷霆,先
社会知觉
他人知觉
对行为事件原因的推断
.
4
认识过程: 知觉
知觉按精确度可分为
精确知觉 模糊知觉 错觉
.
5
❖错觉
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 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 的知觉。
空间错觉
.
6
横竖错觉
.
7
缪勒—莱尔错觉
.
8
左氏错觉
.
9

心理学之个性心理倾向性ppt课件

心理学之个性心理倾向性ppt课件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的性质一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 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三)学习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学习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成倒U型曲线关系。
学 习 效 率
学习动机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学习动机强度和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 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四)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
(二) 个性心理特征
❖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 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 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主要包括气质、 性格和能力。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一) 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人的整个心 理面貌。每个人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并 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 个完整的个性。
利用外界诱因强化学习动机1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2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3适当开展竞赛活动第一节个性的描述11什么是个性12个性的基本特征第三节小学生的动机31动机概述32动机理论33小学生动机的发展与培养
第十章 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
目录
第一节 个性概述 第三节 小学生的动机
第一节 个性概述
课堂小结
第一节 个性的描述 1.1 什么是个性 1.2 个性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小学生的动机 3.1 动机概述 3.2 动机理论 3.3 小学生动机的发展与培养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2.通过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认识兴趣
(1)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意义

实用心理学_PP04个性倾向性

实用心理学_PP04个性倾向性

价值观的分类
◆奥尔波特(Allport)和斯普兰格(Spranger)的分类(6种类型): 理论型:以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寻求越真理. 经济型:强调有效和实用. 审美型:重视外观美与和谐匀称. 社会型:强调对人的热爱. 政治型:重视拥有权力和影响力. 宗教型:重视信仰的理解与体验. ◆三种职业者的价值观体系比较: 排序 1 2 3 4 5 6 牧师 宗教 社会 审美 政治 理论 经济 采购代理商 经济 理论 政治 宗教 审美 社会 工业工程师 理论 政治 经济 审美 宗教 社会
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个体(群体,种族等)对周围各种事 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 内容是指什么东西是重要的,包括个体的各种 行为和各种存在状态等. 强度是指内容的重要性程度如何. ◆个体价值观的重要性程度依主次排列,构成了 个体的价值系统.价值观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遗传和环境.遗传说 明价值观相对稳定和持久;环境说明价值观可以 通过学习改变.
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1,实行时间管理法 恰当安排作息时间,使工作井然有序 2,增强体育锻炼 从事非竞技性体育活动 3,进行放松训练 一张一弛,自我解脱 4,扩大社会支持网络 多进行人际交往,聊天解闷
强化及其类型
事 件 是 否 出 现 出 现 不 出 现 行为之后事件的类型
令人愉快或期望的事件(好事) 令人不快或不希望的事件(坏事) 令人愉快或期望的事件(好事) 令人不快或不希望的事件(坏事)
公 平 理 论
◆员工对于不公平的处理方法: ◇改变自己的投入 ◇改变自己的产出 ◇改变自我认知 ◇改变对其他人的看法 ◇选择另一个参照对象 ◇离开工作场所 ◆公平理论的启发: ◇公平与否与个体的主观判断有关;一般人对自己的投入估计过 高,而对其他人的投入估计过低;不是所有的人都对公平敏感, 不适合于雷锋式的人物. ◇公平与否取决于所用的公平标准,此理论用的是贡献率,也要 注意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 ◇公平与绩效的评定方法和由谁来评定有关,如何评定绩效非常 复杂,不同的评定者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和低报酬带来的不公平相比,人们更能容忍高报酬带来的不公 平,并使之合理化. ◇公平理论容易造成按酬付劳的恶性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
目录
第一节 个性概述 第三节 小学生的动机
第一节 个性概述
一、什么是个性
➢ 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 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 它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
(一) 个性倾向性
❖ 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 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一) 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人的整个心 理面貌。每个人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并 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 个完整的个性。
(二) 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 个性具有稳定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比较稳定 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 个性具有可塑性,个性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并 不是一成不变的,个性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 发生变化。
2.指向的功能
➢ 动机能使行为具有稳固和完整的内容,使人趋向一定的志向。
3.维持和调整的功能
➢ 当个体的某种活动产生以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一定
目标,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二、动机理论
(一)强化理论 (二)成就动机理论 (三)归因理论
(一) 强化理论
➢ 行为主义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 行为的冲动力量,强化是引起动机的重要因素。 ➢ 人的某种行为倾向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 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 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的可能性。
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
➢ 内在动机是由。
➢ 外在动机是由活动外部因素引起的,个体追逐的
奖励来自动机活动的外部。
2. 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 主导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起作用较为强烈、稳定、 处于支配地位的动机。
➢ 辅助性动机是指在活动中所起作用较弱、较不稳 定、处于辅助性地位的动机。
从比较短近的、狭隘的学习动机逐步向比较自觉的、 远大的学习动机发展;
从具体的学习动机逐步向富有原则性的、比较抽象的 学习动机发展;
从不稳定的学习动机向稳定的学习动机发展。
(五)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通过多种教育与活动使小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 (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 (2)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巩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3)创设各种条件,满足或增强学习需要
动机的分类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
2.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 所起的作用不同
3.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起源
4.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 远近的关系
(三)动机的功能
1.激活的功能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 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
标的内部动力。
➢ 动机能激活一个人产生某种行为,对行为起着始动作用。
(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 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
❖ 成就动机的强度是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的乘积来 决定的。即: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
➢ 动机水平是一个人稳定的追求成就的个人倾向; ➢ 期望是某人对某一课题是否成功的主观概率; ➢ 诱因是成功时得到的满足感。
(三) 个性的独特性
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面貌每一个人的 个性都由独特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所组成。
个性既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的相同方面, 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的不同方面。
(四) 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 人的个性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社 会因素的制约。
➢ 生物因素只给个性发展提供可能性,社会因素 才能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第三节 小学生的动机
✓ 3.1 动机概述 ✓ 3.2 动机理论 ✓ 3.3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与培养
(一)什么是动机
❖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 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 动机是活动的一种动力或心理倾向,它促使人 产生某种活动、按某种方式行事。
(二)动机的分类
1.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和世界观。
❖ 个体倾向性被认为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 。
(二) 个性心理特征
❖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 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 它是个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成分,主要包括气质、 性格和能力。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环境;另一种是内归因,即将行为的影响归于个人。
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三:
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 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 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三、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与培养
(一)什么是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 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阿特金森又进一步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 ➢ 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
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 ➢ 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
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三)归因理论
❖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以及其他 社会事件的原因做出的解释或推论。
❖ 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 ❖ 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 ❖ 人们对行为的归因:一种是外归因,即将行为归因于
3.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起源
➢ 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具有先 天性,人的生理性动机也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
➢ 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是后 天习得的。人类主要的社会性动机是成就动机和交 往动机
4. 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远近的关系
➢ 近景动机是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 远景动机是指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的性质一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 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三)学习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学习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成倒U型曲线关系。
学 习 效 率
学习动机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学习动机强度和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 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四)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