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之时,雪三日而不霁》阅读练习及答案
景公之时的阅读及答案
![景公之时的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361e1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4.png)
景公之时的阅读及答案景公之时的阅读及答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景公之时的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景公之时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②之裘,坐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怪哉!寡人闻命④矣。
”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今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⑤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
②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
狐白之裘,集狐腋下的白毛制成的裘(皮衣)。
③陛:宫殿的台阶。
④闻命,闻教,受教。
这是尊敬对方,得其教诲。
表示接受对方意见的敬辞。
⑤循,巡,巡查。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⑴雨雪三日而不霁()⑵公被狐白之裘()⑶立有间()⑷今所睹于途者()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后,“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晏子的话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⑴下雨雪;⑵同“披”,穿;⑶一会;⑷所看到的。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75d35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a.png)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课外文言文阅读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③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陛:宫殿台阶。
③雨(yù):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④闻命: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饱而知人之饥 /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B.雨雪三日而不霁 / 切问而近思C.婴闻之古之贤君 / 有闻而传之者D.温而知人之寒 / 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3)这则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鶱,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②意暇甚________③屠自后断其股 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许几何哉?(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与之作斗争。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11c52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f.png)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闻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闻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者兼月⑤,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②陛:宫殿的台阶。
③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立有间/飞漱其间B.乃令出裘发粟/征于色,发于声C.令所睹于途者/道听途说D.无言其名/名扬四海(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结合原文,根据你的理解,晏子是如何劝说景公的?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②,好贾谊、陆贽书。
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①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
②属文:写文章。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________②比冠,博通经史 ________(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也许会否定吗?B.如果我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会允许呢”C.我如果替范滂做事情,母亲是否也会允许呢?D.我如果替范滂做事情,母亲是否允许我去他那里?(3)从文中的“________”四字可以看出,苏轼极其喜爱《庄子》这部经典。
初一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
![初一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41ac1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c.png)
初一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课外文言文阅读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③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陛:宫殿台阶。
③雨(yù):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④闻命: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饱而知人之饥 /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B.雨雪三日而不霁 / 切问而近思C.婴闻之古之贤君 / 有闻而传之者D.温而知人之寒 / 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3)这则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2.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文)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选自《狼三则》其三)(注释)①行室:临时搭盖的住所。
(1)(甲)(乙)两文都选自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
2019年五年级课外文言文古文阅读(部编版,带答案)
![2019年五年级课外文言文古文阅读(部编版,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b48196c8d376eeaeaa31e9.png)
2019年部编版五年级古文课外阅读文言文练习(带答案)一、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3)立有间..()(4)寡人闻命..矣。
()2、翻译句子:(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二、永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1.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2)乘小船绝.湘水()(3)吾腰.千钱()(4)有顷,益.怠()2.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译文:(2)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译文:(3)汝愚之甚!蔽之甚!译文:3.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三、田登作郡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名。
上元:元宵节)1.解释加点词:(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
()(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2.翻译下列句子。
景公之时阅读答案
![景公之时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6d6256ff00bed5b8f31d07.png)
景公之时阅读答案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2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2分)①公被狐白之裘被:②饱而知人之饥饱:2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学而时习之 B.坐于堂侧陛莫不有求于王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D.贤能为之用不足为外人道也22.用现代汉语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2分)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23.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来揭示故事蕴含的道理。
(2分)参考答案:20.①通“披”,穿着(1分)②吃饱(1分) 21.C (2分)22.(2分)(景公)于是就命令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饥饿受寒的老百姓。
2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6题。
(共9分)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
公饮酒,日夜相继。
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粟米尽于氓,任器①存于陌。
公驱及之康②内。
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遂拜于途。
晏子乃返。
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雨。
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
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
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取材于《晏子春秋》)【注】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
②康:大路。
15.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答案:请身而去/遂走而出/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
![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92923d5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0.png)
语文初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课外文言文阅读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③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陛:宫殿台阶。
③雨(yù):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④闻命: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饱而知人之饥 /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B.雨雪三日而不霁 / 切问而近思C.婴闻之古之贤君 / 有闻而传之者D.温而知人之寒 / 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3)这则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2.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汝①人识字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
”书二画,训曰:“二字。
”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
父趣⑦之。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释)①汝: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
②累世:连续几代。
③搦管:拿毛笔。
④辄:就。
⑤具币:准备钱币。
⑥治状:写请柬。
⑦趣:同“促”,催促。
(1)下列句中画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汝有田舍翁/不舍昼夜B.归告其父曰/归心似箭C.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撒盐空中差可拟D.久之不成/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刺骨。
《晏子谏齐景公》阅读理解及其答案
![《晏子谏齐景公》阅读理解及其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e8d7f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3.png)
《晏子谏齐景公》阅读理解及其答案《晏子谏齐景公》阅读理解及其答案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2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刘向《晏子春秋》)【注】○1晏子:名婴,齐国宰相。
景公:齐国国君。
○2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阅读训练】1.选出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项。
(1)A.饱而知人之饥B.饥馑不可久,甘心务经营C.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D.五谷不收谓之饥(2)A.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B.蹇叔之子与师C.与嬴而不助五国D.玉斗一双,欲与亚父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2)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3.品味文章,请思考晏子对景公的这番陈说,是随机而言,还是心中早已有意?为什么?4.晏子的谏言中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
【参考答案】1.(1)BCD(B:指荒年/C:偏义复词,偏义与“饥”,指荒年。
/D:指荒年。
)(2)AD(A/D:给予/B:参与。
/C:交好。
)2.(1)景公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厅堂一侧的台阶上。
(2)真奇怪啊!连续下雪三天,然而天气不冷。
3.晏子早就有意进谏,乘天寒,入见景公才随机而进言。
这从晏子之言严谨而雄辩可看出。
4.排比使谏言语意集中,文气酣畅,加强了说服人的力量。
试题二(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晏子入见,立有间②公被狐白之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景公或晏子的性格特征。
答案10.(1)①晋见或拜见②通“披”,披着(2)奇怪啊!雨雪下了三天(或几天),天气却不寒冷。
(3)景公:虚心纳谏,知错能改。
语文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试题答案
![语文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fa771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6.png)
语文初二上学期文言文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闻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闻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者兼月⑤,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②陛:宫殿的台阶。
③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立有间/飞漱其间B.乃令出裘发粟/征于色,发于声C.令所睹于途者/道听途说D.无言其名/名扬四海(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结合原文,根据你的理解,晏子是如何劝说景公的?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张仪岂不诚大丈夫乎②父命之③以顺为正者(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孟子》语言流畅,善于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富有文采和感染力,对于后代的散文有较大的的影响。
《晏子谏景公》阅读练习及答案 (2)
![《晏子谏景公》阅读练习及答案 (2)](https://img.taocdn.com/s3/m/34598a8f5acfa1c7ab00cc0d.png)
阅读文言文选段《晏子谏景公》,达成 12~15 题。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
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④。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
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 善,寡人闻命矣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
[ 说明 ] 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雨雪停止,天转晴。
③堂侧陛:
朝堂的台阶。
④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思是听您的话。
12. 给下边句子用 ?划出两处停留。
(2 分)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
13.解说下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 分)
(1)公被狐白之裘 ____(2)晏子对曰___
..
14.将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分)
(1)晏子入见,立有间(2)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15.. 晏子奇妙运用什么方法使景公闻命,“出裘发粟与饥寒”的?(2 分)
12. (2 分)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
13. (2 分)(1)通“披”,衣着。
(2)回答
14.(6 分)(注意增补的词语一定翻译出。
)
(1)晏子进去朝见(景公),站立了好一会儿。
(2)(景公)于是命令(部下)取出衣服和粮食赏给受饿受冻的百姓。
15.(2 分)晏子奇妙运用古之贤君的做法来示意景公,使景公顿悟。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ef010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6.png)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课外文言文阅读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③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陛:宫殿台阶。
③雨(yù):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④闻命: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饱而知人之饥 /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B.雨雪三日而不霁 / 切问而近思C.婴闻之古之贤君 / 有闻而传之者D.温而知人之寒 / 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3)这则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戒子书 ________②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B.在书信的前半部,他则以慈父的口吻淳淳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鲜明地突出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D.“悲穷守庐,将复何及”一句是以父亲身份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努力成才,为社会所用。
【精品文档】《景公闻命》阅读答案-范文模板 (1页)
![【精品文档】《景公闻命》阅读答案-范文模板 (1页)](https://img.taocdn.com/s3/m/6f810b190722192e4536f6d0.png)
【精品文档】《景公闻命》阅读答案-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景公闻命》阅读答案
景公闻命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②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
有间④。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日:“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
君不如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注释] ①霁:雨后或雪后初晴。
②被:同“披”。
③陛:宫殿的台阶。
④有间:一会儿。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婴闻古之贤君()
(2)逸而知人之劳()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3、“雨雪三日”,景公为什么认为“天不寒”?
4、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听说(2)辛劳
2、(景公)就命令人发放衣服和粮食给挨饿受冻的人
3、公被狐白之裘。
4、敢于直谏(善于进谏)体恤百姓(爱国忧民)。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48426a2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7.png)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解析1 一、文言文1.课外文言文阅读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③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陛:宫殿台阶。
③雨(yù):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④闻命: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饱而知人之饥 /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B.雨雪三日而不霁 / 切问而近思C.婴闻之古之贤君 / 有闻而传之者D.温而知人之寒 / 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3)这则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③不如狐狸。
曹沫④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⑤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
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⑥首也哉!”孟尝君曰:“ 善。
”乃弗逐之。
【注释】①舍人:门客。
②鲁连:姓鲁名仲连,也称鲁连。
齐人,游侠义士。
③骐骥:千里马。
④曹沫:鲁庄公时的武士。
③铫耨:农具。
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则不若鱼鳖/未若柳絮因风起B.历险乘危/险躁则不能冶性C.故物舍其所长/两狼之并驱如故D.孟尝君曰:“善!”/择其善者而从之(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3)说说本文蕴含了一个怎样的道理?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14294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0.png)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课外文言文阅读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③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陛:宫殿台阶。
③雨(yù):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④闻命: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饱而知人之饥 /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B.雨雪三日而不霁 / 切问而近思C.婴闻之古之贤君 / 有闻而传之者D.温而知人之寒 / 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3)这则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诸葛亮,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B.夫学须静也/非志无以成学C.淫慢则不能励精/励精图治D.意与日去/意暇甚(3)全文的论述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展开的。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5)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放翁家训后生才锐①者,最易坏。
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②,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③,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初二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
![初二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f72bab9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1.png)
初二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景公之时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
寡人闻命③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闻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闻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者兼月⑤,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②陛:宫殿的台阶。
③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立有间/飞漱其间B.乃令出裘发粟/征于色,发于声C.令所睹于途者/道听途说D.无言其名/名扬四海(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结合原文,根据你的理解,晏子是如何劝说景公的?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①之时,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③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名杵臼,灵公子,庄公弟,于鲁襄公二十六年立,在位五十八年。
②霁(jì):雨雪天转晴。
③被:同“披”,穿着,披着。
④闻命,闻教,受教。
表示接受对方意见的敬辞。
128.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划两处)
...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1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130.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晏子身上有哪些可贵品质?【答案】
128.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129.示例:吃饱了而知道他人的饥饿,穿暖了而知道他人的寒冷,安乐了而知道他人的劳苦。
130.示例:关心百姓,善于言辞,敢于劝谏,善良正直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