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及改善分析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及改善分析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及改善分析摘要: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教育财政投入的总量不足和投入结构失衡两方面,因此造成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受阻,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了居民素质差异比较大,教育又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对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进行研究,寻求高效的支出结构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和国民素质的发展。

本文就以此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对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相关政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教育财政支出结构改善一、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现状(一)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不足1.教育财政投入的GDP占比过低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出口,我国教育也得到了非常显眼的进步,各级学校入学率的攀升就是最好的证明,比如1990—2002 年我国小学升学率从74.6%上升到97.0%,上升了22.4 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40.6%上升到58.3%,上升了17.7 个百分点;高中升学率从27.3%上升到83.5%,上升了56.2 个百分点,这样的上升速度促使我国教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这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但我国教育的飞速发展是不成正比的,甚至距离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确定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占当年GDP 总值的4%的目标也相差甚远。

2.教育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据统计,自2005年开始,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就不断下降,这是一个政策性的失衡,即使在我国普九的关键时期,教育财政支出也依然处于下降的趋势,但是各级学校的入学率却持续上涨,这种错位的政策对于我国普九的愿景是极其不符的,导致了我国教育办学质量失去了提升的资金支持。

(二)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失衡1.教育财政投入地区不均衡,中、西部教育财政投入偏少。

首先,以各级地区政府对于教育财政支出的总额来看,对于东部地区的投入远远超过了中部和西部的10倍之多;其次,就支出总数而言,东部的教育财政预算内支出占全国教育财政预算内支出总数的比重也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远远超过了以往,纷纷加大了在教育方面的投入。

我们知道:衡量一国的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主要有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两个指标。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结构也不太合理。

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和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

现在已经是2006年,分析我国1993-2002十年的财政教育支出相关指标可以看出实际情况离目标相距甚远。

虽然从96年开始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开始缓慢上升,但是如果从计划应投资金与实际所投资金方面分析,2000-2002年全国计划投入的教育资金为11662.938亿元,实际投入的教育资金为9192.98亿元。

这就意味着三年间政府欠下的短缺额达到了2469.958亿元,无形中使我国几亿贫困儿童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

根据对40个国家90年代初的情况分析,当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在15%以下、20%、30-40%、40-50%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应达到2%、3%、4-5%、5-6%。

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还严重偏低。

1995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5.2%,发达国家为5.5%,发展中国家为4.6%,最不发达国家达到3.6%,而我国仅为2.41%,比较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水平,甚至还低于最不发达国家水平。

从人均教育支出角度来看,我国的人均教育支出非常低。

以1993年数据为例,世界人均教育支出为22.9美元,发达国家为108.9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3美元,不发达国家为8美元,我国为10.77美元,仅略高于不发达国家,是发达国家的1/10。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宏观分析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宏观分析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宏观分析近年来,中国国家在教育事业方面投资的力度持续加大,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也逐渐得到了提高,但是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我们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同时,由于基础教育生均经费的支出结构不合理,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影响了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

目前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的支出水平约在每生每年4000元左右,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起来,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18年印度的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超过了我们,达到了每生每年5000元左右。

而发达国家的生均经费支出更是达到了每生每年1万到2万元不等。

这种差距说明了我们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能够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教育水平。

此外,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结构也需要得到优化。

目前的情况是,教师工资、教学用具和校舍建设是三大开支方面。

然而,在不同地区中,这些方面的资金分配情况却有很大的差异,导致了地区之间基础教育质量的差距。

例如,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可能会把更多的经费用于校舍建设,而对于教师工资的投入却比较低。

这些都会对教育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除了加大投入和优化支出结构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着手,提升我们的基础教育水平。

例如,可以增加一些特殊教育投资,去支持一些需要特殊支持的学生群体;又或者增加公共教育资源建设,推广教学新理念,让更多的人受益于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总之,提高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水平和优化支出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加大基础教育投资和提高教育资源质量,是提高我国整个教育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摘要】教育乃国之大计,政府教育支出十分必要,但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在教育上还不合理,存在教育支出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的问题,本文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字】财政支出、教育支出、建议【正文】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学中按亚当斯密的理论,政府的基本的几项职能为国防和社会治安,教育和重大疾病防控,教育便位列其中。

教育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它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

教育的投入水平也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和尺度。

尤其是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才素质的高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越来越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教育也一直是政府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采取各项措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在财政方面也是大力支持。

但现实中财政支出对教育的支持还是明显乏力,尽管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量不断上升,但相对数量涨幅却较小,4%的目标迟迟不能达到,这反映了我国目前的教育支出结构确实有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必要性1.教育的正外部性首先,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的各方面素质,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从而能提高劳动生产能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教育能够提高一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降低犯罪率,能为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教育是一种不完全市场下的准公共物品从经济性质来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

然而,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

所谓初等教育是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权利,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义务,它是带有强制性的。

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这种服务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障,从这个角度看初等教育应该是纯公共物品,而作为一种纯公共物品,它就具备了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就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合提供纯公共物品,因为:一方面,从公共物品的提供的角度来看,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的编辑成本等于零;而另一个方面,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使用。

中国教育支出结构的演变与变化趋势分析

中国教育支出结构的演变与变化趋势分析

中国教育支出结构的演变与变化趋势分析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教育支出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演变与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教育支出结构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变化趋势。

一、教育支出总体情况中国教育支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增长,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教育支出总额达到了4.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4.1%。

与此同时,教育支出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与优化。

二、教育支出结构演变情况1. 基础教育支出占比回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以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基础教育支出占比逐渐提高。

根据统计数据,2000年至2019年,基础教育支出占比从34.7%上升到了37.4%。

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增加投入以及公办学校的发展。

2. 高等教育支出占比稳定增长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领域,因此高等教育支出占比也有所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2000年至2019年,高等教育支出占比从15.9%增加到了22.3%。

这反映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以及大学数量和规模的扩大。

3.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支出不断增加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相应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普及。

根据统计数据,2000年至2019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支出占比从2.3%增加到了5.1%。

三、教育支出结构变化趋势分析1. 继续加大基础教育支出力度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基础教育的发展将成为呼声日益高涨的重点。

未来,国家应继续加大基础教育支出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农村教育、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教育公平性。

2. 加大高等教育资金投入随着全国高考录取率的逐年攀升,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成为制约国民教育发展的瓶颈。

未来,国家需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率,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2023年家庭教育支出数据

2023年家庭教育支出数据

2023年家庭教育支出数据摘要:一、家庭教育支出概述二、2023年家庭教育支出数据解析1.总体支出情况2.支出结构分析3.家庭收入与教育支出的关系4.城乡、地区差异分析三、2023年家庭教育政策影响四、未来家庭教育支出趋势与建议正文:家庭教育支出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2023年,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和政策调整,家庭教育支出呈现出新的特点。

本文将对2023年家庭教育支出数据进行详细解析,以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家庭教育支出概述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家庭教育支出总体呈上升趋势。

随着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支出在家庭消费中的占比也逐渐增加。

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家长不仅关注学校教育,还积极为孩子报名各类课外辅导班、兴趣班,以全面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二、2023年家庭教育支出数据解析1.总体支出情况2023年家庭教育支出总额较往年有所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家庭教育支出总额已达到数千亿元。

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力度,也显示出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2.支出结构分析在家庭教育支出中,学费、课外辅导费用、兴趣班费用等为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课外辅导费用和兴趣班费用增长较快,表明家长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视。

此外,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成为家庭教育支出的一大亮点。

3.家庭收入与教育支出的关系2023年家庭教育支出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收入水平与教育支出密切相关。

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教育支出占比呈上升趋势。

然而,在家庭收入较低的群体中,家庭教育支出占比依然较高,说明家庭经济状况并非是制约教育支出的唯一因素。

4.城乡、地区差异分析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家庭教育支出存在显著差异。

城市地区家庭教育支出普遍较高,尤其是发达城市,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投入更大。

而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支出相对较低,但随着政策扶持和经济发展,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支出也逐渐增长。

我国教育支出的结构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的结构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的结构分析【摘要】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不断扩大,表明了财政对公共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但在支出结构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分析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存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财政教育支出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教育支出结构分析教育支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财政分配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公共教育投入不断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不断上升,表明了财政支出对公共教育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但教育经费短缺的呼声仍然强烈,其原因之一就是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结构在不同层次教育之间存在不合理因素。

因此,在继续增加教育支出的同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教育支出效益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对教育的战略地位的认识已经提高到了相当的高度。

各级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也在逐年递增,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94年以来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但我国教育仍然存在着支出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1、政府教育资源相对短缺,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亦偏低。

从表1中看出,近段时期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在1991年617.8亿的基础上翻了两番多,到2001年,达到了3000个亿以上。

但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较低,与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未能达到1995年发展中国家4.1%的平均水平,更低于4.9%的世界平均水平。

预算内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也偏低,如果把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税费、企业办学校教育经费和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计算在内,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也仅仅能提升近4个百分点,低于韩国(1997年)20.5%、泰国(2000年)22.44%和墨西哥(1999年)25.54%的水平。

我国教育支出案例分析(3篇)

我国教育支出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支出逐年增加。

本文以某城市为例,分析我国教育支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进一步优化教育支出提供参考。

二、某城市教育支出现状1. 教育支出规模逐年扩大近年来,某城市教育支出规模逐年扩大,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

据数据显示,2010年,某城市教育支出为XX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XX%;到2019年,教育支出增至XX亿元,占比提高至XX%。

2. 教育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某城市教育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1)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

近年来,某城市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保障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

(2)高等教育投入持续增加。

某城市高等教育投入持续增加,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投入逐步提高。

某城市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投入逐步提高,促进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

3. 教育支出效益不断提高某城市教育支出效益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某城市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教育公平得到有效保障。

某城市教育公平得到有效保障,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3)教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某城市教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某城市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1. 教育支出结构仍需优化尽管某城市教育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1)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2)高等教育投入比例相对较低,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3)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投入仍需加大。

2. 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某城市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2)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部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

(3)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3. 教育支出监管不到位某城市教育支出监管不到位,导致一些问题出现,如:(1)教育经费使用不规范,存在浪费现象。

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

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

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
20世纪0年代以来,教育支出逐年稳定增长,直到2012年终于有了质的飞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4%,达4.12%,而且此后连续4年保持在4%以上。

教育投入的显著增长,意味着中国正从简单粗放的增长模式转向由知识和教育支撑的高附加值的发展阶段。

中国目前教育支出中仍然存在着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三级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高等教育急剧扩张,初等教育却相对萎缩;随着收入差距的加大,不同地区之间教育投入上的差距日益明显;投入经费多侧重于教学设施等硬件的建设和规模扩张,对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等软件的投入远远不足等。

教育投入的显著增长,意味着中国正从简单粗放的提供方式转向由知识和教育支撑的高附加值的发展阶段。

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人才、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关键环节。

然而,我国教育支出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一些严峻的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教育支出的现状,并剖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育支出的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达3.0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7%。

这一数据虽然较为庞大,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2. 基础教育支出不足尽管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经费用于教育领域,但基础教育阶段却一直饱受资金不足之困。

由于基础教育涉及到广大学生和家庭利益,其落后必然导致未来人才供给不足、科技创新发展受限等诸多问题。

3. 高等教育投入不均衡高等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支出的重中之重。

然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仍然较低,并且在各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一些地区的高校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短板,难以实现高质量的教育。

4. 教师待遇不合理教师是教育事业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和启发学生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目前我国教师待遇普遍较低,在薪资、职称评定以及职业发展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这导致了很多优秀人才流失或转行,最终影响了教育质量。

5. 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有待优化目前,在我国教育经费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方面,对于财政预算的使用监督还不够完善,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滥用。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于教育经费管理权力过大,导致支出分配不均衡、资金管理不规范。

6. 教育支出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在一些地区,教育支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和功利性。

有些地方追求师生比例指标而忽视了教育质量的提升,甚至存在学校为了迎合评级考核而刻意铺张浪费。

7. 办学成本过高除了教师待遇的问题外,办学成本也是困扰我国教育系统的一个难题。

高昂的招生宣传费用、硬件设施投入以及考试培训等成本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也影响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宏观分析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宏观分析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宏观分析基础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而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则是评价一个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对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影响和发展建议。

我们来看一下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的现状。

在我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相较于过去有了显著提高。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全国平均基础教育学校生均经费支出为10771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生均经费支出为5488元,普通高中阶段生均经费支出为16889元。

而且从长期来看,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表明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

我们也不能忽视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均经费支出占比仍然偏低,高中阶段的生均经费支出相对较高。

这反映出我国基础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和不充分利用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水平的不同,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基础设施、教材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障。

高中阶段的生均经费支出较高,也表明了对高等教育的过度重视,而忽略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问题,对未来的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将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不能合理配置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将导致不公平现象日益严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将加大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不利于国家的长期发展。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结构的问题,也会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现。

如果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结构存在严重失衡,将影响基础教育教育的公平、普及和质量。

针对当前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应进一步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生均经费支出。

通过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可以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提高教育的公平性。

应该合理调整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结构,提高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国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与分析张瑞琰,王峥艳(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四川成都610074) [摘要] 目的: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不断扩大,表明了财政对公共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

但在支出结构方面,仍存在人员经费过高,教育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三级教育投入中高等教育比重偏高,义务教育相对不足;不同地区间教育投入差距日益扩大等问题,业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关键词] 教育;支出结构;分析[中图分类号] F810.4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32403X(2004)0320207202 教育支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财政分配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公共教育投入不断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不断上升,表明了财政支出对公共教育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但在同时,教育经费短缺的呼声仍然强烈,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结构在不同层次教育之间存在不合理因素。

因此,在继续增加教育支出的同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教育支出效益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教育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育支出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大致可作如下三种划分:①教育支出内部结构:教育基本建设支出和教育事业费;②教育支出层次结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支出;③教育支出区域结构: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教育支出等。

1.1 教育支出内部结构 教育支出内部结构,按照支出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两部分: (1)教育基本建设支出,指用于购买房地产、校舍建筑、大型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支出。

这部分支出是发展教育的基础,属于教育资本支出。

(2)教育事业费,指用于学校的日常运行所需的教职工薪金、学校图书设备、福利服务、校舍维修、校园绿化等方面的支出。

这部分支出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改善,属于教育现期支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费支出占预算内教育支出的比例一直较为稳定,基本保持在80%左右。

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分析

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分析内容提示:首先,从相对数指标方面分析,我国每年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是逐渐增加。

但是,从每年递增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背后,必须看到虽然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逐年增加,我国的教育成本增长迅速,使得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国家政府工作的重点工程之一。

受教育人数、教育的发达程度、教育的投入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居民文化素质,文明程度的主要硬性指标。

政府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教育支出的现状一般从规模与结构两方面考察。

(一)教育支出的规模分析反应财政支出规模有两个指标,一个是相对数指标,另一个是绝对数指标,也就是财政支持占GDP 的比重。

首先,从相对数指标方面分析,我国每年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是逐渐增加。

但是,从每年递增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背后,必须看到虽然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逐年增加,我国的教育成本增长迅速,使得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其次,从绝对数指标方面分析。

虽然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不断提高,但是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仍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我国教育水平基础薄弱,教育的投入总量仍是偏低的。

第二,从教育支出增长率分析,虽然每年对于教育的投入是逐年增加,但是其增长十分不稳定,受到影响的因素较多。

具体用教育支出增长弹性分析,即教育支出的增长率与GDP 的增长率之比。

(二)教育支出的结构分析反映教育支出结构是否合理的分析方面有很多,一般包含:财政性教育支出在中西部地区之间是否合理的区域结构分析;衡量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是否合理的内部结构分析。

一方面,就预算内教育财政支出数量而言,东部地区分别是中部地区的2.1 倍、是西部地区的2.29 倍。

东部教育财政预算内支出总数远远大于中部和西部。

另一方面,东中西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加大,与2004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结果相比(东部48.5%中部28.1%西部占23.4%)东部的预算支出与中西部地区的预算支出差距逐渐加大,西部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在增加,中部地区的财政性预算支出明显减少。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宏观分析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宏观分析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宏观分析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基础教育的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与质量密切相关,对于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进行宏观分析,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需要明确的是基础教育的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的计算方法。

生均经费支出水平是指每名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所需的全部费用,包括学杂费、教材费、教学设备费、教师工资等各项支出的总和。

而生均经费支出结构则是指这些费用在教育经费中的比例和分配情况。

对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宏观分析,需要从国家层面、地区层面和学校层面进行研究。

在国家层面,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受国家教育政策、财政预算安排和教育法律法规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育经费支出水平。

2019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教育经费支出水平逐年上升。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标准和管理办法,保障了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和公平分配。

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的生均经费支出水平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

在地区层面,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较高,而西部和中部地区的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偏低。

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经济水平和财政收入的不平衡,导致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均衡。

如何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支持,促进地区间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当前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学校层面,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也存在问题。

一方面,学校的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受学生规模、教学水平和教育资源的影响,不同学校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存在差异。

财政学-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问题

财政学-我国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问题

资料: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在薄弱环节,让 民众直接受益
2012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为117210亿元,教育 支出是21165亿元,也就是说,国家拿出了六分之 一的财政收入用在了教育事业上。教育部提出要 “补短板”,而首当其冲的短板就是学前教育— —因为多年“欠债”,学前教育已是教育体系中 最薄弱的环节,“入园难、入园贵”成为社会热 点难点问题。
在实现4%的艰苦征程中,有几个时间节点值得铭记:
——1995年,“三个增长”(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 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 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 经费逐步增保障。
——从1998年起,中央本级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比例连续三 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1998年—2002年的5年中,中央本级 教育事业费因此增加489亿元。从4%到“一个百分点”,显示 了中央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意志和智慧。
财政学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
姓名:王文卿 学号:7092612064
• 教育对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 用,这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教育 支出是一国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 程度越来越高,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 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与问题分析
• 政府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要用体制、机制的创新,用制度的 设计来引导教育投入的增加。为了贯彻中央优先发展教育 的要求,各级政府都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中国有五级 政府、五级财政,设计出一个好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制度,才 是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根本。增加教育投入,要 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制度的先行,这个经费投入肯定会 增长。 • 从提高教育质量和减轻老百姓教育负担出发,我国应切实 提高教育投入水平,保障教育经费。与此同时,加强学校内 的民主管理,建立有权参与决策、评价、监督的教师委员 会、家长委员会和学生自治委员会,是让学校财务管理透 明,避免学校领导乱收费、乱用钱的必然选择。

教育支出

教育支出
Loading…
百年大计 〃 教育为本
—— 教育支出
目 录
一、教育支出的定义和属性
二、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三、我国教育经费的规模、结构
四、教育支出的效率分析
一、教育支出的定义和属性 ❶ 定义:财政教育支出是指财政支出中的教育部分支 出,主要包括教育的基础设置投资、教育的经常费用。 ❷ 属性:当前将教育支出归入非生产范围,因为它不 能对当前的物质财富的生产做出直接贡献。从长远看, 教育的发展将不 断提高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 象的素质,他们 对物质财富生产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O
D
D′
B
C 教 教育 育
对私立学校补助后个人教育消费的变化
OVER
第三小组
对学生本人补助后个人教育消费的变化
⊙对学生本人提供补助一般有两种具 体的做法: 1、拨款兴办学校,提供免费教育; 2、给学生发放免费入学卡。
② 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的经济效应
其他产品 其 他产品
C
A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获 ⊙家庭在获得补助前,预算线AB与无差 得补助的低收入家庭可以 将补助款用于购买其他产 异曲线I相切于E点,用于教育消费的数量 品,因此这种方式无法保 为OD。得到补助后,家庭的预算线由AB向 证家庭增加对教育的消费。 外平移至CF,并且与无差异曲线I’相切于 E’点。可以看出,家庭用于教育消费和其 他产品的消费同时增加,其中教育消费由 OD增加到OD’,增加了DD’。 E′
2006年
1:1.6:10.0
四、教育支出的效率分析
① 对学生本人补助的经济效应 ② 对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助的经济效应
பைடு நூலகம்
③ 对私立学校补助的经济效应
其他产品 其 他产品

科研课题论文: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科研课题论文: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74262 财政研究论文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与对策分析随着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财政教育支出结构这两个指标称为衡量一国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的重要标准。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的现状分析(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

公共教育支出所占GDP的百分比一直以来是各个国家衡量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和重视程度。

通过查阅统计年鉴资料我们可以得知:我国财政教育的支出规模随着GDP的增长也呈现出来连续增加。

通过查阅数据来看,财政教育支出由1993年的8677600万元增加到20xx年的244882200万元。

由此,不仅可以反映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有着较快的增长速度,还从侧面了解到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

但是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略有偏低,到2007年才突破百分之三,,至20xx年,该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只有3.66%,而后20xx年的3.49%则反映出该规模略有下降,尽管占比在20xx年达到了4%,但根OECD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拨款占GDP的统计发现我国远低于其5%的水平。

(二)教育财政的支出结构现状分析。

各级政府之间教育经费分配的结构,高中初三级教育上的分配结构、和按地理区域划分的分配结构这三点是构成教育支出结构主要表现。

从我国的教育财政支出在各级次政府之间的配置来分析,教育经费的来源有中央和地方两级,其中地方的教育经费投入还可分为省市乡镇四级政府。

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20xx年,全国教育总经费为238692936万元,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51610000万元,中央为4100000万元,占全部比例的7.9%,地方为47510000万元,所占比例92.1%。

从数据上得出,地方政府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占全部经费的绝大部分。

二、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一)财政教育支出虽然不断增长,但其数额仍然偏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不断增长。

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教育支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环节。

因此,教育支出的投入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育水平,更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

然而,我国教育支出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首先,我国教育支出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教育支出在近年来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仅为3.7%,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意味着我国在教育、科技和创新等方面的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

其次,我国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

尽管我国在义务教育的普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高等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高校设施优良、师资力量强大,而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则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这导致了高等教育的资源不均衡分配,制约了国家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发展。

另外,我国教育支出流向不明确,使用效果难以评估。

由于缺乏监管和评估机制,一些教育支出的使用方式不透明,存在浪费和滥用的现象。

比如,有报道称一些地方政府将教育经费用于办公楼和宴会,而忽视了教育基础设施和教师的培训。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经费的有效使用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此外,我国教育支出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教育经费的分配不公、教师待遇低等。

尽管教育经费总体上有增加,但由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教育经费的分配不公现象普遍存在。

一些贫困地区的学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材设备不完善等问题,而发达地区的学校则享受着更多的资源。

同时,我国教师的待遇相对较低,缺乏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导致一些优秀教师流失,并且难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教育支出的现状。

首先,政府应该增加教育支出的投入,并合理调配教育经费,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其次,建立完善的教育经费监管和评估机制,加强财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提高教育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宏观分析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宏观分析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宏观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宏观分析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对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进行宏观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完善教育财政体系,提高教育投入效益。

我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地区差异和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

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类型的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调配资源,推动教育公平。

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深入分析支出中教师工资、教学设施建设等各项费用的比重和变化趋势,有助于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对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宏观分析,可以为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政策意义。

1.2 研究意义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和质量。

通过对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宏观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教育资源配置的情况,揭示教育经费使用的特点和不足,为完善教育经费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从国家层面上看,研究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有助于发现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或者浪费现象,为政府制定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地方政府和学校来说,分析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可以促进经费使用效率的提高,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研究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000字】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调研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进行文献调研,系统地收集和整理相关学术文献,包括国内外关于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水平及结构的研究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摘要】教育乃国之大计,政府教育支出十分必要,但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在教育上还不合理,存在教育支出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的问题,本文进行
了针对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字】财政支出、教育支出、建议
【正文】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学中按亚当斯密的理论,政府的基本的几项职能为国防和社会治安,教育和重大疾病防控,教育便位列其中。

教育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它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潜在劳动能力。

教育的投入水平也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和尺度。

尤其是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人才素质的高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越来越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教育也一直是政府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采取各项措施,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在财政方面也是大力支持。

但现实中财政支出对教育的支持还是明显乏力,尽管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量不断上升,但相对数量涨幅却较小,4%的目标迟迟不能达到,这反映了我国目前的教育支出结构确实有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必要性
1.教育的正外部性
首先,教育能提高劳动者的各方面素质,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从而能提高劳动生产能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教育能够提高一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降低犯罪率,能为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教育是一种不完全市场下的准公共物品
从经济性质来看,教育服务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

然而,教育是分初、中、高几个层次的。

所谓初等教育是保证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权利,更是每一个公民的一种义务,它是带有强制性的。

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别地享受这种教育,那么这种服务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障,从这个角度看初等教育应该是纯公共物品,而作为一种纯公共物品,它就具备了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就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合提供纯公共物品,因为:一方面,从公共物品的提供的角度来看,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的编辑成本等于零;而另一个方面,非排他性意味着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并不排除其他人使用。

二、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
1、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不断增加由1991年的3386.62亿上升到了2009年的10437.54,亿,约为1991年的3倍多。

2、自1990年至2009年,教育支出GDP的比重始终在3%左右,在低位徘徊。

在2000年甚至出现了大幅下降的情况。

但从2004年开始占GDP 的比重逐年增大,足以体现政府逐渐认识到教育对于一国的重要意义。

我国财政支出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1、教育支出总量不足
由表一,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教育支出近年来大幅上升,但其所占GPD总量的3%左右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9%,当前发达国家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为5.1%,经济欠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也在4.1%,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教育支出仅占人均GDP的0.82%,美国为6..10%约为中国的7.44倍;俄罗斯为1.87%,是中国的2.28倍;巴西为2.29%是中国的2.79倍,日本为4.28%,韩国为3.01%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就算在金砖四国内,中国的教育支出也排在末位
2、教育支出结构失衡
1)三级教育支出结构失衡
由上图的表格可以看出,在初、中、高三级教育支出上,我国严重失衡忽视初等教育,过分注重高等教育。

根据统计我国初中高等教育人均教育经费与人均GDP 的比例分别为0.05,0.15和1.93。

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过高,所占比例不仅高于与我国同档次的低收入国家还高于发达国家。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匮乏,尽管近来民办教育有所发展,但高等教育几乎都有政府提供,能够真正接收到高等教育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并不大,因此在经费上,显得高等教育的投入有些偏高。

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并不在于高等教育,而是取决于初等教育,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在反应出高等教育比例偏高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初等教育投入的不足。

2)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投资不足,支持力度不够,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产业结
构的调整和经济模式的改变。

3)地区性支出不平衡。

我国对中西部的财政教育支出投入较小,东部地区的教
育性经费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远远高于中西部。

4)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明显,所以我国教育投入基本走了一条先城市后农村
的道路,导致城乡教育支出差距显著。

但我国有80%以上的小学、64%以上的初中设置在农村。

从公平原则看,城乡学生的人均政府教育投入应当相等。

但事实并非如此。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资金严重不足,这种地区之间教育投入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各地人口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极大的影响了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三、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一些建议
1.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
加强政府在教育财政投入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稳定教育经费来源。

首先要继续深化对教育事业的性质和战略地位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属于公共事业,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

政府财政投入应优先保证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其次,对教育投入进行法律调控,从法律层次上保证、规范教育投入,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的法治化。

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要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首先,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有限的财力中确保教育支出的优先增长;其次,预算安排时,要确保《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的落实,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财政收入超收部分更多地用于教育投入,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

2.促进教育投入渠道多元化。

一国教育的发展不可能全部依赖单一的政府投入,还需要社会各方的合作努力,因此在加大财政教育性投入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如果说政府的财力有限,并且将多数经费投放于义务教育,那么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办学应该是个可行之法。

如实行股份制学校,由政府牵头,以股份制的融资方式有效的聚集民间资金,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

3.明确中央和省两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上的投入责任。

虽然义务教育新保障机制缓解了农村学校经费短缺,但这是初步、低标准的。

尤其是全国1500个农业县,从农村学校房舍、教育设备设施到教师质量等方面还十分落后,一些县仍保留了义务教育乡级管理体制,至今还有一定数量“新代课教师”,所以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农业县财力十分困难是必然的。


此,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上的投入责任,是保证教育经费持续增长的首要前提。

4.优化三级教育结构
在我国,一方面文盲率还很高,另一方面人均GDP还很低,在这个阶段迫切需要的是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而且初等、中等教育的社会报酬率远远高于高等教育。

在当前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人到收益率低的部分,造成资源配置的无效,并使社会不公平的情况加剧。

因此,政府财政预算内拨款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不尽合理,应把教育经费更多地投入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

为了把有限的教育资金用在刀刃上,政府应明确义务教育在教育经费中的优先地位,将教育经费的增量主要用于义务教育。

而非义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则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全社会参与战略,采取自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办学。

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应该增加对义务教育的公共投入,提高义务教育中公共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

在公共教育经费占各类学校教育经费的比重中,应该使义务教育的比重最大。

5.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
鉴于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财力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为缩小地区间基础教育支出水平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应完善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

一方面,完善分税制,完善一般性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使中央财政加强对西部和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弥补西部和贫困地区财政的教育收支缺口;横向建立省际之间、县际之间的教育转移支付框架,促进各地方政府教育提供能力的均等化。

另一方面,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解决办学、教学条件的改善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斌主编,财政学,2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12
2.陈共编著,财政学,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邓晓兰主编,财政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7(2009.4重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