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b6e176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1.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本文将探讨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以及推动其发展的动力因素。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模式之一。
它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是线性关系,科学研究的成果直接应用于技术领域,推动社会发展。
这种模式在工业革命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2. 纺锤模式纺锤模式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相互促进,不断循环发展。
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应用于技术领域,而技术领域的需求也会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
这种模式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更为常见,例如信息技术的发展。
3. 网络模式网络模式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是一个多元化的网络。
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
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专家通过合作和交流,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种模式在跨学科研究和创新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因素1. 经济需求经济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2. 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善医疗卫生、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满足社会需求。
3.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实验和观察,探索自然规律,发现新的科学知识。
这些科学知识可以应用于技术领域,推动科技的进步。
4.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工程师和技术专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开发出新的技术和产品。
技术创新可以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科技的发展。
5. 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有高素质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才。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3274ec8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c.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一、引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其动力,以期深入了解科技发展的规律和推动力。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期模式,也是最简单的模式。
它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是线性关系,科学研究的成果直接应用于技术领域,推动社会发展。
然而,这种模式忽视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无法完全解释科技发展的复杂性。
2. 线性-交互模式线性-交互模式是对线性模式的修正和扩展。
它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反馈,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促进技术应用的发展,而技术应用的需求也可以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这种模式更符合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但仍然无法完全解释科技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网络模式网络模式是对科技发展的更为全面和复杂的描述。
它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
在这个网络中,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推动科技发展。
这种模式更符合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能够更好地解释科技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三、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1. 科学研究的动力科学研究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研究的推动:基础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2)应用需求的推动:应用需求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动力之一。
社会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3)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需要具备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人才的培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动力之一。
2. 技术应用的动力技术应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需求的推动:市场需求是技术应用的主要动力之一。
市场对于新技术的需求,推动了技术应用的发展。
(2)政策支持的推动: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技术应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和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eb75773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9.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指推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方式和动力源泉。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各个领域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和动力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期模式,也是最简单的模式之一。
它的基本思想是科学研究的成果直接转化为技术应用,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这种模式在工业革命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蒸汽机、电力等技术的发展。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线性模式逐渐暴露出无法解决复杂问题的局限性。
2. 推进模式推进模式是在线性模式基础上的一种改进和延伸。
它强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通过技术应用的实践来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这种模式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的需求,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医药领域中,推进模式的应用可以促进新药的研发和推广。
3. 交互模式交互模式是在推进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一种模式。
它强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渗透,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相互促进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种模式更加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的互动和协同,能够更好地实现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交互模式的应用可以促进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1. 经济动力经济动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例如,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2. 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紧密关注社会的需求,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科学家和工程师不断寻找解决方案。
3. 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创新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突破和进步,为社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0a311be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b.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指科学技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中的发展模式和推动力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涉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技术创新的路径和途径,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则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模式,认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会直接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成果,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之间的直接联系,忽略了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和非线性关系。
2. 线性-交互模式:线性-交互模式是对线性模式的修正和扩展,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相互作用的过程。
科学研究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而技术创新又反过来促进了科学研究的进展。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3. 网络模式:网络模式是对线性-交互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是一个多中心、多路径的网络化过程。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再局限于特定领域或特定机构,而是通过各种网络和合作关系进行知识交流和技术创新。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技术发展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4. 创新生态模式:创新生态模式是对网络模式的进一步拓展,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需要在社会、市场、政策等多个层面上形成有机的互动关系,共同推动创新的发展。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技术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1.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是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
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拓展市场,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国家和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以及市场需求的引导和激励,都是经济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2. 社会因素:社会需求和社会变革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学技术可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人们的需求,改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
社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以及社会变革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和推动,都是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c748ab5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1.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指科学技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方式和推动力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包括线性模式、螺旋模式和网络模式,而动力则包括经济发展、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一、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模式,也是最简单的模式。
它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线性的,即科学研究的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种模式在工业革命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增长。
二、螺旋模式螺旋模式是对线性模式的一种修正和发展。
它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科学研究的成果不仅应用于生产实践,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这种模式强调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相互促进关系。
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不仅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也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三、网络模式网络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它强调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开放性和合作性。
在网络模式下,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通过互联网和国际合作等方式进行知识共享和技术交流,从而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
例如,开源软件运动和共享经济模式的兴起,推动了软件开发和创新的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经济的繁荣和增长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支持。
例如,发达国家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从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2. 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例如,中国政府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双一流”建设等政策,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培养高素质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才,对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57440ed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5.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指科学技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地区的发展方式和推动力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和动力的研究对于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和动力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1.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模式之一,也是最简单的模式。
线性模式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单向的过程,科学研究的成果直接转化为技术应用,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种模式在工业革命时期比较典型,例如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2.扩散模式扩散模式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通过技术的扩散和传播来实现的。
在这种模式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再是线性的,而是通过技术的扩散和传播在不同领域产生影响。
例如,互联网的发展就是一个典型的扩散模式,它不仅在信息技术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还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3.交互模式交互模式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科学和技术相互作用的结果。
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撑,而技术的发展又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问题和挑战。
这种模式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
例如,基因工程的发展既需要科学家的基础研究成果,也需要工程师的技术应用能力。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力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经济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和推动,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能够带动经济发展。
例如,新的技术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经济增长。
2.社会需求社会需求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例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技术的发展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
3.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在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科技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建立科技创新平台等方式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4.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1b5ef74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f.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以及推动其发展的动力因素。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模式之一,它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线性关系,即科学研究的成果直接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成果。
这种模式强调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密切联系,但忽视了其他因素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2. 管道模式:管道模式是对线性模式的一种改进,它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一个“管道”,科学研究的成果需要经过技术开辟和市场应用等环节才干最终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成果。
这种模式强调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但仍然忽视了其他因素。
3. 互动模式:互动模式是对线性模式和管道模式的一种综合,它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相互作用的过程。
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而技术创新的需求也可以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这种模式强调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更符合实际情况。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因素1. 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政策支持可以激励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 科研投入:科研投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重要的动力因素之一。
科研机构和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科研投入可以提升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的产出。
3. 人材培养:人材培养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动力因素之一。
培养高素质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对科学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吸引和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材。
4. 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国界,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7424a6d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6.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指推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方式和动力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是指科学技术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一种模式或路径,动力则是指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力量。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模式,也是最简单的模式。
这种模式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线性的,即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和应用。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明确的顺序和关系。
2. 级联模式:级联模式是在线性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过程。
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可以实现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3. 网络模式:网络模式是在级联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网络化的过程,不同领域、不同机构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合作,形成一个复杂的科学技术创新网络。
通过网络化的合作,可以实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创新。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1. 经济驱动力:经济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经济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经济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2. 社会需求驱动力:社会需求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3. 政策支持驱动力:政策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科技政策和法规,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政策的支持可以激发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4. 人才驱动力: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优秀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cf2e63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2.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引言概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将从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和动力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探讨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和推动因素。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1.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最早被接受的模式之一。
该模式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线性推进的过程,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辟→产品应用。
这种模式强调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连续性和逐步积累的特点。
1.2 网络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的网络模式逐渐兴起。
这种模式强调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交叉和互动性。
科学家、工程师和创新者通过共享知识和合作研究,形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科技网络,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1.3 开放创新模式开放创新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科学技术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了开放合作和跨界创新的重要性。
通过与外部合作火伴共享资源和知识,科学技术可以更快速地实现突破和创新。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2.1 经济驱动经济驱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经济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科技创新能够提高生产力和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2.2 社会需求社会需求也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社会对于解决现实问题和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促使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研究和创新。
例如,环境保护、医疗健康和智能科技等领域的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
2.3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科学家和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
政策的支持可以提供资金、人材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3.1 伦理道德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伦理道德问题。
例如,基因编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涉及到人类生命和社会价值的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伦理和道德评估。
3.2 资源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包括资金、人材和设备等。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ec87ab9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19.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指推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方式和动力源泉。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是指科学技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路径和趋势,而动力则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动力源。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期模式,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是线性关系,即科学研究的成果直接应用于技术领域。
这种模式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单向的,从科学到技术的单一路径。
2. 线性加速模式:线性加速模式是线性模式的延伸,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新的科学成果会促进技术的发展,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新的科学研究,形成一个循环加速的过程。
3. 非线性模式:非线性模式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反馈。
科学研究的成果不仅仅应用于技术领域,而且会反过来影响科学研究的方向和方法。
4. 网络模式:网络模式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网络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存在广泛的合作和交流。
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和政府等各种利益相关方通过网络互动,共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1. 经济动力:经济动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经济利益和市场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源。
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和盈利,会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2.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各种政策措施,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3. 人材驱动:人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
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材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关键。
培养和吸引人材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举措。
4. 教育与培训: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有良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
教育和培训可以提供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人材支持。
5. 科研投入:科研投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7b983c3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1.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指科学技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地区的发展路径和推动力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和动力涉及到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模式,也是最简单的模式。
它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即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和应用。
这种模式认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会直接转化为技术创新的动力,推动社会的发展。
2. 纺锤模式:纺锤模式是在线性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发展模式。
它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即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而技术创新的需求也会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
3. 网络模式:网络模式是在纺锤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发展模式。
它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一个多元化、复杂化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多个主体的合作。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发展需要建立起一个相互连接的网络,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的合作。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1. 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社会对于经济、环境、医疗、教育等领域的需求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例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对于医疗技术和健康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医学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2. 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需要不断地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政府、企业和高等教育机构等各方都在积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3.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力量。
各国都在加大对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培训资源,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的科技人才。
4.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经费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a3dcb99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5.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以及推动其发展的动力因素。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和最简单的模式。
它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是单向线性关系,科学研究的成果直接转化为技术应用。
这种模式在早期的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2. 线性-扩散模式线性-扩散模式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由科学研究到技术应用再到社会扩散的过程。
科学研究的成果通过技术应用传播到社会,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
这种模式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但仍然忽略了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
3. 互动模式互动模式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和反馈的过程。
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这种模式下,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形成为了良性循环,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因素1. 经济需求经济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创新和进步。
例如,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人们对高效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
2. 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惟独通过创新才干取得新的突破和进步。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重视创新,提供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鼓励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创新研究和技术应用。
3. 科学研究的支持科学研究的支持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研究设施,吸引优秀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从事科学研究。
同时,科研机构和高校也应该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4. 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因素之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2951384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0.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指科学技术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地区的发展模式以及推动其发展的动力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和动力是多方面的,包括政府支持、产业需求、人材培养、科研投入等。
一、科学技术发展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最早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认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会直接转化为技术创新,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密切联系,但忽视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
2. 线性扩散模式线性扩散模式认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会通过技术创新的扩散,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广泛应用,但忽视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3. 互动模式互动模式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相互作用的,相互促进的。
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而技术创新的需求也可以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促进性。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1. 政府支持政府在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科研项目、制定科技政策、建立科技创新基地等方式,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2. 产业需求产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产业对于新技术的需求推动了科学研究的深入,同时科学研究的成果也可以满足产业的需求,促进产业的发展。
3. 人材培养人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需要具备高水平的科研人材和技术人材。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供科研经费和奖励机制等方式,培养和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材和技术人材,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4. 科研投入科研投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科研机构和企业通过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5. 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通过与国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可以共享科研资源和经验,提高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水平,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73e6d81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3.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指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方式和动力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和动力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传统模式,即科学研究->技术开辟->产品应用。
这种模式强调基础科学研究对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技术是基于科学原理的应用。
2. 纺锤模式:纺锤模式是在线性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辟的相互作用。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辟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3. 网络模式:网络模式是指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
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通过合作和交流,形成创新网络,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4. 开放创新模式:开放创新模式强调与外部合作火伴进行创新合作,通过共享知识和资源,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
开放创新模式注重跨界合作和共同创新,可以更快地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1. 经济动力:经济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经济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投资、市场需求、产业政策等都是经济动力的表现。
2. 政策动力:政府的科技政策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科技计划、提供资金支持、优惠政策等方式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3. 人材动力:人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激励机制,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4. 制度动力: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健全的制度保障。
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科研评价体系、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都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制度动力。
5. 文化动力: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鼓励创新、尊重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文化等都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文化动力。
总结起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fb9c328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6.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指科学技术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模式和所依赖的动力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和动力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指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单向度的过程,即科学研究的成果直接转化为技术应用。
这种模式主要强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的直接联系,科学研究的成果直接应用于技术领域,推动技术的发展。
然而,这种模式忽视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可能导致技术的盲目发展和无序应用。
2. 循环模式循环模式是指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反馈的过程。
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科学研究的成果促进技术的发展,而技术的应用又为科学研究提供反馈和支持。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的相互促进,有利于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3. 网络模式网络模式是指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多维度、多方位的过程。
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包括科研机构、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的参预和合作。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技术的开放性和合作性,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创新的加速。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1. 经济驱动力经济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和推动,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创新。
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2. 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密切结合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科技创新应该从社会需求出发,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3.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政府在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支持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政策的支持可以提供资源和环境的保障,激发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eff9b0c2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6c.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以及驱动其发展的动力因素。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模式,也是最简单的模式。
它认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会直接转化为技术应用,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的直接关系,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2. 线性加模式线性加模式在线性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因素的考虑。
它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受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影响,还受到社会需求、政策支持、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这种模式强调了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3. 网络模式网络模式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其中包括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政府等各种参预者。
这些参预者之间通过合作、竞争等方式相互影响,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网络模式强调了多方参预和合作创新的重要性。
4. 创新链模式创新链模式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由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化的过程,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这种模式强调了科学研究、技术开辟和产业化之间的衔接,注重整个创新链条的协同作用。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因素1. 科学研究的推动科学研究是科技发展的基础,通过不断的科学探索和理论突破,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科学家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技术的提升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动力因素。
2. 技术需求的引导社会对于新技术的需求是科技发展的驱动力之一。
技术需求可以来自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科技创新可以满足这些需求并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政策的支持政府的政策支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科技创新政策、提供资金支持、优化科研环境等方式,激励科学家和企业家进行科技创新。
4. 产业化的需求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产业化,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产业化的需求可以推动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5. 国际竞争的压力国际竞争是科技发展的一种重要动力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cde68ae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3.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指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方式和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技创新的本质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期模式,它认为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技术应用。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
2. 线性模式的扩展线性模式的扩展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反馈关系。
科学研究可以为技术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而技术应用的需求也可以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3. 互动模式互动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现代模式,它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相互渗透、相互依赖,共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紧密结合,强调创新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1. 知识驱动知识驱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动力。
科学研究的进展和新知识的积累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
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实验和研究,探索和发现新的科学原理和规律,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2. 经济驱动经济驱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经济利益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促使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和研发力度。
同时,技术创新也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3. 政策驱动政策驱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4. 社会驱动社会驱动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社会需求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促使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进行研究和创新。
社会对科技创新的认可和支持,激发了科学家的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237cf23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9.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指推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方式和动力因素。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和动力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和最简单的模式之一。
它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即从基础科学的研究开始,然后转化为应用科学,最终产生技术应用。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
2. 纺锤模式纺锤模式是一种相对复杂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
它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再到技术应用,最后又反过来影响基础科学的发展。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3. 网络模式网络模式是一种相对新兴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
它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各个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协同合作的过程,需要各个领域之间的紧密合作和交流。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1. 经济驱动力经济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和利润,会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同时,政府也会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来鼓励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
2. 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
例如,医疗技术的发展是为了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环境技术的发展是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提升,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3. 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之一。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自然规律和发现新知识,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转化为应用科学和技术应用,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26eea6c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b.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指科学技术在不同领域和时期的发展方式和推动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包括线性模式、积累模式和交互模式,而动力则包括经济动力、社会动力和政策动力等。
一、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期模式,也是最简单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是线性关系,科学研究的成果直接转化为技术应用。
这种模式下,科学家和工程师是主要的推动力量,他们通过研究和实验,将科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例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这是线性模式的典型例子。
爱迪生通过实验和研究,发现了电流可以产生光线,从而发明了电灯。
这一科学发现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发展。
二、积累模式积累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中期模式,也是线性模式的延伸和发展。
在这种模式下,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科学研究的成果不仅应用于技术领域,而且反过来也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
例如,20世纪中叶,计算机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科学的研究。
计算机科学家通过研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不断改进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
这些改进又促使了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如数据处理、通信、人工智能等。
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相互促进,形成为了积累模式。
三、交互模式交互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模式,也是最复杂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例如,21世纪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交互模式的典型例子。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源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更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信息处理和传输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交流需求不断增加,这又进一步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动力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动力经济动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经济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的支持,而这些创新技术又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https://img.taocdn.com/s3/m/1f4e08f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a.png)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和动力,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模式,也是最简单的模式。
它认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单向的,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创新,最终形成产品和服务。
这种模式适用于早期的科学技术发展阶段,但在现代科技发展中已经不再适用。
2. 线性-加速模式线性-加速模式是对线性模式的改进,它认为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加速度的特点。
随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不断积累,科技发展的速度会逐渐加快。
这种模式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更为常见,例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就符合线性-加速模式。
3. 网络模式网络模式是指科学技术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各个科学领域和技术领域相互交叉和影响。
科学家和工程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
网络模式强调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合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1. 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通过对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支持。
基础研究的成果可以为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是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过程。
通过应用研究,可以将科学原理转化为实际可行的技术和产品。
应用研究的成果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3.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技术创新的推动力来自于市场需求、竞争压力和政府支持。
4.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
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
通过加强科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可以培养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推动科技发展。
5.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一)渐进累积观
这种观点看到了科学发展中的量变但忽视了其质变 这与它认为科学是已经证实了的知识是一致的,证实 了的就被保留下来,不可能再被证伪,科学的发展就 是不断证实新知识、增加新知识,但新知识与旧知识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只有量变没有质变,否则旧的 就被新的推翻了 这种观点又称科学发展的中国套箱观,箱子代表理论 或知识,科学的发展好比大箱子套在小箱子外面,逐 渐增大,但原来的箱子并未被抛弃
13
2017/2/12
Hale Waihona Puke 通过计算货币选票的多少来评价技术,其可操作性是建立在现存 的货币制度之上的。通过计算一项科学成果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 科学,其可操作性也需要建立一套制度,否则这种评价方法是不 能实现的。 美国费城科学情报研究所,从1964年起编辑出版了一种检索工具, 科学引文索引 (Science Citation Index),从全球大约10万种自然科 学刊物中,筛选出 5 千多种在各学科中有代表性的刊物,对其中 所刊载的论文进行统计,如论文题目及摘要、所载刊物及出版日 期、引用及被引用情况等,编辑整理并定期出版。这项工作可以 说是实施上述评价方法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基础建设 (institutional infrastructure),它比物质基础设施(physical infrastructure)更重要。 后来,又出现了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现在,中国科学院文 献情报中心也已建立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其索引。 从操作上讲,有了科学引文数据库及其索引,实行上述评价就易 如反掌了。但要真正让大家都放弃传统的评价制度,转而采用这 套新的评价制度,可能还需政府的推动。政府的作用就是搞好制 度基础建设和在必要时推动制度变迁(institutional change)
4
2017/2/12
但仅仅批判是不够的,不论什么样的批判都不能解决问题,要解 决问题必须通过大胆的猜想提出试探性理论( Tentative Theory , TT),犹如生物的突变,理论提出越多,越能通过竞争和检验找 到更好的理论。 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多个理论中,通过一系列前验和后验检验排除 错误(Elimination of Error, EE)、淘汰假的理论,从而选择出真 的理论。阿米巴与爱因斯坦只差一步:前者用自己的行为试错且 不承认错误,结果与错误一起死亡;后者用语言表达的理论来试 错,并具有批判精神,勇于接受错误、淘汰理论,而不淘汰自己 经受住了前、后验检验的理论就得到了确认。但与证实不同,确 认只是对理论迄今为止所经受的检验的评价。而不论理论过去经 受住了多少次检验,将来总有可能被证伪(否则就不是科学), 一旦被证伪就产生了一个新问题(P2),又需要提出新理论加以 解决,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6
2017/2/12
难题可能能够解决,也可能解决不了,后者就是反常。与证伪主义 不同,历史主义认为碰到个别反常科学家并不会马上抛弃一个理论 或整个范式,而是想方设法消除反常以保全范式,如勒维烈就曾通 过引入海王星成功地解释了天王星轨道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际观察值 的偏离。 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甚至置之不理,如勒维烈后来又尝试引入火神 星以解释水星近日点的进动,未成功,这个问题就被搁置了。但如 果反常长期得不到解决并越积越多,达到一定程度,科学家就会对 原范式丧失信心,出现信任危机 解决危机的途径是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是新旧范式之间的斗争,新 范式往往由年轻人或新手提出,也易于被年轻人和新手接受,并随 着新一代的成长和老一代的死亡,最终战胜旧范式(普朗克原理)。 而新范式的出现则标志着新的常规科学的开始。范式的更替是格式 塔转换
16
2017/2/12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专家评议的问题在于,评议者实际上并不需要为 他的错误评价支付成本,相反他是有所得的,即所谓的评审费(不是使 用及其带来的收获,因为评议者常常不是使用者),不论事后他的评价 被证明是对是错,评审费总是事前就给的。 我们不妨比较一下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消费者掏钱去买产品就是在对 该产品做评价,如果事后证明他掏的钱是值的,即他的评价是正确的, 他自然得到了正确评价的奖励(买得值就是奖励);如果他的评价错误, 它是要付出成本或受到惩罚的,这就是他已掏的钱,注意这是事前就要 支付的,不存在赖帐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按照上述专家评议机制,消费者去商店买东西,他非但 无需掏钱,反而是他要什么东西商家或厂家向他倒给钱,这样的市场机 制还能挑选出好产品,还能有效吗?不能。他所挑的很可能是倒给钱最 多的而并非产品本身是最好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竟然真有这样的事, 拿回扣的公款消费就是如此,当然它导致了市场的无效率。就此而言, 专家评议就像拿回扣的公款消费,所以也不会有效率。
15
2017/2/12
但是,我们现在的评价办法是,对论文的评价是看其所刊载的杂 志的档次高低;对人的评价则再加上看其发表论文的数量多少。 这些评价都是有问题的 其问题是论文能否被杂志录用本身,是由少数评审人决定的,实 行的是所谓专家评审,是一种集权的评价,而专家的这种评审特 权难免导致腐败,正如英国历史学家 Acton 勋爵所言:“权力趋 向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 (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而按被引用数来评则是一种分 权的评价,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制度(impersonal institution),不容易 导致腐败 考虑到信息分布的不均匀,真正的专家若能说真话,其评价结果 当然比外行的更可信,理应更受看重。但谁是真正的专家?如何 让他说真话?按引证数评价的机制正好能做到这一点(讨论见后) 若按论文数量评价人,则可能导致逆向选择 (adverse selection)。 但按被引用数评则不会产生逆向选择。原因是论文的数量是不包 含“质”的信息的“量”,而被引用数则是包含了“质”的信息 的“量”,所以评价效果大不一样
3
2017/2/12
(二)不断革命论
这种观点只看到了科学发展中的质变但忽视了量变 这与它强调科学的证伪特征有关,科学必须是可证伪的,但一 旦真的被证伪了就不再是科学了,就应被抛弃(这与逻辑经验 主义是一致的),由新的知识取而代之,新知识不是来自经验 归纳而是来自科学家的猜想,猜想和反驳是科学借以发展的手 段,科学是人为自然界立法,但自然界常常说“不” 具体来说科学发展的模式是:P1→TT→EE→P2…… 科学始于问题(Problem, P1),问题就是理论(猜想)与观察、 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矛盾,即问题来源于既有的科学传统(已有 的理论)而不是凭空产生的。理论也只有当出现了矛盾才会遭 到批判甚至摈弃,所以证伪主义的批判不同于盲目的批判。
14
2017/2/12
这里,政府的作用尤其表现在,只有政府才能把按上述评价机制来 评价,与按这一评价结果来进行资源配置结合起来 如前所述,对商品和技术的评价机制,与对商品和技术生产者的奖 励或资源配置机制,是合二为一的:即生产出好的商品和技术的人, 自然得到高的奖励。但是,在科学评价中得到好的评价的人(其研 究成果被引用的频率高),并不会自然而然得到高的奖励。 在科学中,评价机制与资源配置机制并不是天然地合二为一的,其 一致性特别有赖于相关政策的支持。如果评价与资源配置脱节(如 得到SCI经典引文奖的人,聘不到九级岗位),好的评价机制的激 励效果就会大大下降。 事实上,在学术界多数人也是按上述评价机制来评价成果的好坏的 (即俗话说的老百姓心里自有一杆秤),但这样的评价只是民间的, 而公共的资源则是由官方来配置的,因为科学研究的经费多半来自 国家。如果政府真的想要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让科研人员有积极 性从事研究,那么它就应该尊重这样的评价,以此来配置资源。更 一般地说,政府应该制定适宜的政策,营造一个尊重科学(学术) 自治的政策环境
四、科学的评价
科学是否能像商品和技术一样,用货币选票来评价呢? 不能,因为科学成果不能卖钱。这是科学与技术的本质 区别(对科学技术本质的另一种看法),第三讲会进一 步论述这一点。 换句话说,科学成果(如一篇科学论文)的消费者或使 用者(常常是同行科学家),无需为使用别人的科学成 果而付钱。但他仍需支付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就是使用 者对原作者的引用 (citation to the original author)。否则 就是剽窃 (plagiarism),是不允许的 所以,评价一项科学成果只要计算其被引用的次数,就 像评价一项产品只要数一下其货币选票一样,被引用次 数越多越好。
2017/2/12 D K
R 3 4
研究
知识
I
1 发明和 分析设计
2 细化设计 和试验 再设计 和生产 市场销售 f
f
9
(宏观的)路径模型
技术范式-技术轨道模型:
技术范式就是公认的解决技术问题的模式
技术轨道就是技术从产生到成熟的发展路径(一般为S型曲
线或称生长曲线)
技术经济范式-社会制度框架模型:
5
2017/2/12
(三)科学革命论
这种观点既看到了科学发展中的量变又看到了质变 具体来说科学的发展模式是: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 →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 前科学的特点是研究者对于他们所从事的研究,基本观 点不一致,甚至连观察到的现象都众说纷纭(因为观察 渗透理论),也就是没有形成范式 常规科学的标志是范式的出现,如果说前科学是科学发 展的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时期,那么常规科学就是秦始 皇统一六国建立秦国,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常规科学 活动本质上就是科学共同体在范式支配下的解难题活动
S-型
2017/2/12
波动上升型
10
三、技术的评价
先来看产品的评价。对产品的最好的评价机制,是看消费者是否愿 意掏钱买和买多少或掏多少钱(萨缪尔森所说的“货币选票”), 这种机制也就是市场机制。所以市场机制既是评价机制,又是资源 配置机制,两者是合二为一的。这是市场机制之所以有效率的重要 原因。任何由官方或非官方机构认定“十大名牌”之类的评价,都 必须建立在此基础上,否则将使两者相脱离,扰乱市场并降低其效 率 为了讨论技术的评价问题,我们把技术分两类:商品化的技术(包 括已开发为产品的和尚未开发为产品但已取得专利的);未商品化 的技术(仅有想法但未开发为产品也未取得专利的) 对于商品化技术的最好评价就是上述的市场机制:消费者愿意买的 就是好技术,不愿买的就是劣技术;消费者购买所掏的钱就是对好 技术的奖励,在这里评价和资源配置,也是合二为一的,也只有这 样,结果才会有效率。国家设立“技术进步奖”之类是不必要的、 2017/2/12 11 甚至是有害的,因为它有可能使两者脱离从而扰乱上述机制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