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洞水库工程地质勘察

合集下载

水库大坝勘察要点综述

水库大坝勘察要点综述

水库大坝勘察要点综述
水库大坝的勘察要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地质条件:重点研究坝址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程度
等,评估其对大坝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2.水文气象:收集坝址区的降雨、蒸发、水位、流量等水文气象资料,
预测其对大坝运行的影响。

3.建筑材料:调查坝址区的砂石骨料、粘土等建筑材料,评估其储量、
质量及开采条件,确保满足大坝建设的需要。

4.施工条件:评估坝址区的交通、电力、供水等施工条件,分析其对
大坝施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5.环境影响:评价坝址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预测大坝建设对环
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6.结构安全:根据大坝的结构形式和规模,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应力、
变形等结构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结构设计方案。

7.渗流安全:研究坝址区的地下水分布和渗流场,分析其对大坝渗流
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渗措施。

8.抗震能力:评估坝址区的地震活动性和大坝的抗震能力,提出相应
的抗震设计方案。

9.运行管理:根据大坝的规模和运行要求,研究大坝的运行管理方案,
确保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以上方面的勘察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坝址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状况,为大坝的建设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和安全保障。

浅谈水库加固工程的地质勘察要点及设计应用分析

浅谈水库加固工程的地质勘察要点及设计应用分析

浅谈水库加固工程的地质勘察要点及设计应用分析水库加固工程设计需要加强地质勘察,才能比较全面准确的掌握水库的整体情况,进而分析病险成因,确定合理有效的加固方案,从而保障水库加固施工的顺利进行。

本文简述了水库加固及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对水库加固工程的地质勘察要点及其加固设计应用进行了论述分析。

标签:水库加固;地质勘察;重要性;勘察要点;设计应用一、水库加固及地质勘察的重要性1、水库加固的重要性。

水库加固目的是为了在洪水来临时确保水库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抗灾功能,满足周边居民养殖、灌溉等基本需求,为水库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良好保障。

水库加固工程的工程量虽然不大,但水库的安全运行关系到众多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绝对不能因为工程量小而轻视加固工程的质量,不管是政府主管部门、业主、监理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要有明确认识。

良好的工程质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及争取,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各方要加强沟通、交流,采取有效的措施杜绝质量问题的出现,确保水库加固工程质量。

2、水库加固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水库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是对已建工程进行的工程地质调查研究,因已建工程的地质环境已经改变,原有地形、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已有所变化,坝体经长期运行和不断防护加固处理,坝体土的性状已有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工程上存在的问题亦日趋显露。

为此水库加固工程中的地质勘察就不同于一般的水库坝基工程勘察,其特点是针对性更强,目的更明确,研究深度更大,精度要求更高,所以水库加固工程中的地质勘察非常重要。

3、水库加固工程的地质勘察要点分析水库加固工程的地质勘察要点主要有:(1)了解水库加固过程中地质勘察工作依据和范围。

水库加固工程中地质勘察工作的依据是水库加固工程的安全鉴定报告中与地质有关的评价意见。

安全鉴定报告中没有提及到的工程地质问题,说明没有问题就不一定去布置地质勘察工作,不必面面俱到地质勘察一个新建工程一样将所有枢纽工程的地质条件都勘察一遍。

关于中小型病险水库地质勘察问题分析

关于中小型病险水库地质勘察问题分析

关于中小型病险水库地质勘察问题分析中小型病险水库在地质勘察中,由于其有很强的隐蔽性,这给实际的地质勘察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而且,与其他地质勘察相比,还需要对水库构筑物的质量和位置进行勘测,并且依据相关的规定,进行分析和评价。

本文主要对病险水库的具体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病险水库勘察方法。

标签:中小型病险水库地质勘察问题0引言我国在上个世纪50到70年代修建了大量地中小型水库,但是这些中小型水库,这些水库的施工材料和施工质量很难符合现代水利水库工程需求的标准,并且经过长期的运行,这些水库普遍存在病险情况。

因此,为保障中小型水库的安全,必须要对这些中小型病险水库地质进行勘察,了解病险水库所存在的问题,并做好相应的预防加固措施。

1中小型水库病险情况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中小型水库在修建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并且这些水库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受到气候、地理环境、地质条件以及人为不合理的利用等因素的影响,这给水库带来严重的病险情况,给水库运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着水库下游的农田灌溉。

在中小型病险水库中,主要存在水库库岸不稳定,水库在蓄水的时候发生位移;土石坝施工的材料质量较差,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产生沉降和裂缝,土石坝防渗体空隙过大产生渗漏缝隙,坝基的渗透稳定等问题。

因此,这就积极加强对病险水库的地质进行勘察,确保中小型病险水库的安全,保障农业的生产灌溉稳定,积极加强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建设。

随着我国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力度的加大,这就需要积极对这些病险水库进行安全评价,确定水库的危险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除险加工措施[1]。

然而,由于这些中小型水库的修建时间较早,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施工设备落后等问题,并没有对修建的水库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而且一些水库修建的记录资料也很不全,这就需要加强对病险水库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确保除险加固施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云南山区坝基勘察及工程地质条件探讨 田新锋

云南山区坝基勘察及工程地质条件探讨 田新锋

云南山区坝基勘察及工程地质条件探讨田新锋发表时间:2018-04-02T15:24:01.1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作者:田新锋[导读] 摘要:坝基是水库体系工程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一个水库和防洪设施的安全系数,不能出现半点差错。

玉溪市水利建设大队云南玉溪653100摘要:坝基是水库体系工程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一个水库和防洪设施的安全系数,不能出现半点差错。

传统的勘察方法没有统一标准,局限性很大,并且勘察结果不尽人意。

为此,本文以通海干水沟水库工程勘察为例,通过研究区域地质,对河段坝型和坝体综合比选,探讨出适合的坝址、坝轴和坝型,最后,通过天然建筑材料节约成本,实现云南山区坝基勘察及工程。

关键词:云南山区;坝基;勘察;工程引言云南山区水利工程大部分是公益性的工程,并且投资比较巨大。

云南山区各地财政资金都比较紧张,因此对水库坝基工程重视程度不高,经常出现问题。

为此,本文以通海干水沟水库工程勘察为例为例,提出一种云南山区坝基勘察及工程地质条件探讨方法,通过研究区域地质,对河段坝型和坝体综合比选,探讨出适合的坝址、坝轴和坝型,最后,通过天然建筑材料节约成本,实现云南山区坝基勘察及工程,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1区域地质1.1地质概述工程区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处于云南“山”字型构造和通海地震带的交接部位,主要的断裂分布有峨山~通海曲江断裂,断裂属区域性断裂,延伸规模数十至一、二百公里,为活动性断裂。

水库库坝区主要分布侏罗系中统蛇甸组(J2s)中-细粒砂岩,库坝区下游主要分布震旦系陡山沱组(Zbd)石英岩、白云岩。

此外,零星分布第四系,工程区外围分布侏罗系中统张河组(J2z)泥岩、泥灰岩,泥盆系中统海口组(D2h)砾岩、砂岩、白云岩,石炭系(C2+3)上、中统鲕状灰岩灰岩等。

该断裂在地史中的强烈活动是发生在中生代和新生代,沿断裂发育有宽几十~200余米的挤压破碎带,主要由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和断层泥组成,附近岩层褶曲和扰动强烈,并可见大量的的破劈理,新生代以来表现出强烈活动,沿断裂发育有峨山第四纪盆地和曲江上新世—第四纪盆地,附近尚存通海盆地,断裂切穿了中生代及新生代的沉积,无疑生于燕山期而于喜山期复活,直至现在仍在活动。

水库3工程地质勘察

水库3工程地质勘察

3 地质3.1 库区地质概况3.1.1 地形地貌勘察场区位于xxx郑家堡支流上,属中~低山区,附近最高山峰为三块石,海拔1131米。

该河两侧为陡峭山峰,河道狭窄。

地势为东高西低,勘察场区流域南低北高,河水流入xxx。

坝址处河床高程316.79米左右,河谷宽约130~140米,两侧山峰海拔高程均在500米以上,坝址区(含库区)河谷呈“U”字型。

3.1.2 地层岩性库区(含坝址区)岩性均一,为晚白垩世侵入岩——三块石花岗岩(γ53(2)1c)):为第一期花岗岩内部带,岩性为中粗粒花岗岩。

岩性特征:肉红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和角闪石。

区域上在花岗岩体边缘郑家堡子一带发育有北西走向的花岗斑岩脉。

在库区东岸山脊上有北西走向花岗斑岩形成的陡崖。

在坝址上游30米处,河床底部发育两条花岗斑岩脉,宽13~15米,走向105°,北东倾向,倾角45°。

冲积层主要分布在河床及漫滩上,岩性为砂、砾、卵石,粒径:5~12cm为主,最大可达2m,分选差,亚圆形,母岩为弱风化的火山岩类,层厚1.7~4.8米。

3.1.3地质构造库区大地构造位于中朝准地台(Ⅰ)胶辽台隆(Ⅰ1)铁岭-靖宇台拱(Ⅰ11)抚顺凸起(Ⅰ11-4)内的3.1.4水文地质库区地下水分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潜水。

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底部基岩为隔水底板。

库区地下水类型为Cc aⅡ型(注:按阿列金分类),对各种砼均无侵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3.2库区工程地质评价3.2.1库区渗漏在1:20万地质图上(注:营盘幅),库区及其周围为晚白垩世侵入岩,岩性为花岗岩,没有发现可溶性岩体,又无单薄分水岭,也没有较大断层,整个库区不存在渗漏问题。

3.2.2库区稳定性踏勘结果表明:整个库岸周围岩性比较单一,不具有软弱结构面和断层,节理也均未发现构成崩塌、滑坡的组合机制。

库区周围基岩山区,残积层较薄,植被茂盛,覆盖率极高,水土保持良好,流砂等固体径流来源极少,不会形成泥石流。

水库工程地质勘察可研性报告(CAD图13张)crh

水库工程地质勘察可研性报告(CAD图13张)crh

1 前言XX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位于XX南部与XX北部接壤地带,流域内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粗泥沙来量多,是XX下游河道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

受XX上中游管理局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我院对XX粗泥沙集中来源区XX工程部分骨干坝进行可研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

XX沟骨干坝为XX支流窟野河一级支流XX沟上的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拟定坝高30m,总库容144.72万m3,控制流域面积2.36km2,淤积年限15年。

坝址位于XX北部XX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XX县XX镇XX河右岸,XX村公路与省道相连,交通便利。

本次工作的重点是对库区基本地质条件、坝址区基本地质条件以及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勘察,对有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评价。

为了达到本阶段深度要求,本次勘察主要通过收集分析相关区域地质资料,采用地质测绘、钻探、开挖竖井、坑槽探和岩土试验等勘察手段和方法,并充分利用天然地质剖面,以便取得较详实的地质资料,满足设计上要求。

本次工作所使用的地形图为甲方提供的1∶10000库区扫描地形图和实测1∶1000坝址地形图,1∶1000坝址地形图采用独立坐标系和高程。

2 库区地质条件与主要工程地质问题2.1库区地质条件2.1.1 地形地貌XX沟骨干坝位于XX河下游右岸支沟XX沟沟口,XX镇下游约1km处。

库区为侵蚀剥蚀型低山区地貌,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

库区流域分水岭高程900~1076m,沟底高程810~950m,相对高差100m左右。

XX沟为XX河一级支沟,总体流向NWW-SEE,为常年性山间河流,水系呈羽状,主沟全长约3.1km,河床纵比降5.4%。

库区为“U”形河谷,沟谷底宽30~50m。

沟底一般沉积有较薄的砂砾石层,上游基岩裸露。

两岸山坡坡度20~50°,局部为陡崖,边坡大部分基岩裸露,少部分缓坡处有少量坡积物覆盖,下游山顶为黄土覆盖,上游山顶基岩大部分裸露。

2.1.2 地层岩性库坝区出露的地层从下至上依次为三叠系中统纸坊组及第四系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水库工程地质补勘方案(3篇)

水库工程地质补勘方案(3篇)

第1篇一、前言水库工程地质补勘是水库工程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确保水库工程安全、合理、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针对水库工程地质条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补勘方案,为水库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依据。

二、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XX水库工程(2)工程规模:中型水库(3)工程任务:防洪、供水、发电、灌溉等(4)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前期勘察成果,水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存在以下问题:1)库区地层岩性复杂,岩体风化严重,节理裂隙发育;2)水库大坝基础岩体破碎,稳定性较差;3)库岸稳定性较差,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4)地下水位较高,存在岩溶发育现象。

三、补勘目的1.查明水库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依据;2.评估水库工程地质风险,确保工程安全;3.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投资;4.为水库工程运营和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四、补勘内容1.库区地质调查:对库区地层岩性、构造、岩体风化、节理裂隙发育等情况进行调查。

2.大坝基础地质勘察:查明大坝基础岩体结构、岩体质量、稳定性等。

3.库岸稳定性勘察:查明库岸岩体结构、岩体质量、稳定性等,评估库岸稳定性。

4.地下水勘察:查明地下水位、水质、岩溶发育等情况。

5.地质灾害勘察:查明水库工程地质环境中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成因等。

6.工程地质参数测试:对岩体力学性质、渗透性、稳定性等参数进行测试。

五、补勘方法1.现场踏勘:对库区、大坝基础、库岸、地下水位等地质情况进行现场踏勘。

2.钻探勘察:在关键地段进行钻探,查明地层岩性、构造、岩体质量等。

3.物探勘察:采用地震、电法、磁法等物探方法,查明地下地质结构。

4.坑探勘察:对库岸、地下水位等关键地段进行坑探,查明地质条件。

5.试验测试:对岩体力学性质、渗透性、稳定性等参数进行室内试验。

6.遥感勘察:利用遥感技术,对库区、大坝基础、库岸等地质情况进行遥感解译。

六、补勘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现场踏勘(1个月)2.第二阶段:钻探、物探、坑探勘察(3个月)3.第三阶段:试验测试、遥感勘察(2个月)4.第四阶段:成果整理、报告编制(1个月)七、质量保证措施1.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和规定,确保勘察质量。

基层用水组织浇地服务队浅析

基层用水组织浇地服务队浅析

140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 0 1 2 年 第 1 4 期
百家谭 HENAN
仙人洞水库工程地质勘察
□赵汝刚(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摘 要:文章根据多年工作经历,对仙人洞水库的地形、地貌及水库的渗漏情况进行勘察,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仅供同行 参考。
关键词: 仙人洞;水库;地质勘察;渗漏
百家谭 HENAN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 0 1 2 年 第 1 4 期
基层用水组织— ——浇地服务队浅析
□李继纲(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管理局)
摘 要:引黄灌区群管用水组织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有农民用水户协会、浇地服务队、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并存,为灌 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三种群管组织模式较适应灌区的发展,各有其优点,但浇地服务队以节水、省工等显著优点成为灌区群 管组织中较为成功的基层用水组织。
关键词:浇地服务队;节水;省工
1. 西一灌区概况 河南省人民胜利渠西一灌区设计灌溉面积 0.87 万 hm2,取水 口位于人民胜利渠总干渠二号跌水节制闸上游,为自流灌区;担负 着新乡市获嘉、新乡两县共 11 个乡镇的农业灌溉和新乡市凤泉区 补源任务。西一灌区有干渠 1 条长 16km,分干渠 2 条,长 16km。 管理模式沿革: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管理局获嘉管理处是西 一灌区的专管机构。专管和群管组织相结合是灌区管理的基本 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群管组织是以乡(镇)水利站管理为主 体,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国家对农村、农业政策的 调整,以乡(镇)水利站管理为主体的群管组织模式越来越不适 应灌区发展的需要;灌区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灌区基层群管 组织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从乡(镇)水利站管理到乡(镇)和专 管机构联合成立的引黄灌溉服务中心,到农民用水户协会、浇地 服务队、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并存的群管组织模式;目前,灌区 基层群管组织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浇地服务队、承包经营等 多种形式并存,为灌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三种群管组织模 式比较适应灌区的发展,各有其优点,但浇地服务队的特点尤为 突出,其中,新乡县翟坡镇大宋佛村浇地服务队是群管组织中较 为成功的典型代表。 2. 浇地服务队 2.1 大宋佛村浇地服务队的基本情况 新乡县翟坡镇大宋佛村位于西一干二分干渠下段,共有农 渠 5 条,均从西一干二 分干渠上取水,全村有自流灌溉面积约 233hm2,田间渠道规划合理。全村人口约 2300 人,600 余户。 浇地服务队是一个群众认可,村委支持,专管机构扶持并进

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方案

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方案

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方案1. 项目背景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是水库工程建设前的重要工作,其目的是为水库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管理提供地质资料和技术支撑,确保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经济和环保。

在水库工程地质勘察中,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以了解地质构造、地层条件、地下水情况等,为水库工程的选址、设计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 勘察范围本次水库工程地质勘察范围包括水库填埋区、溢洪道、边坡、库区扩建区等相关工程范围。

在地质勘察中,需要对地质构造、地层情况、地下水位等进行详细调查,以了解其对水库工程的影响。

3. 勘察目标针对水库工程的地质特征和工程要求,确定以下地质勘察目标:1)了解水库工程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特征和地形地貌状况;2)研究地下水情况,包括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等;3)评估水库工程施工地质条件,确定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影响;4)确定水库工程填埋区的地基承载能力及稳定性;5)预测水库工程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及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质灾害;6)提出水库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法。

4. 勘察方法(1)野外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水库区域进行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条件等方面的综合调查,获取地质构造、地层条件和地形地貌的基本资料。

(2)钻孔勘探钻孔勘探是水库工程地质勘察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钻孔勘探获取地下水位、地层情况、地质构造等方面的详细资料。

(3)地质工程勘察对于边坡、填埋区等风险区域,进行地质工程勘察,研究地质灾害可能性,确定工程稳定性。

5. 勘察成果应用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成果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水库工程设计与选择工程地质条件;2)施工方案及施工地质条件的确定;3)水库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措施;4)水库工程运营和管理的地质监测。

6. 勘察报告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地质构造、地层条件和地形地貌调查成果;2)地下水位、水文地质特征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3)可能导致的地质灾害及临安耐灾害评估;4)工程地质条件及填埋区地基承载能力评价;5)工程选址、设计及建设的地质技术方案。

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水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县XX乡杨李村水库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XXXXXXXX2019年12月目录1概述 (4)1.1工程概况 (4)1.2勘察目的、任务 (4)1.3依据的技术标准 (4)1.4勘察工作及完成工作量 (5)2区域地质概况 (6)2.1地形地貌 (6)2.2地层 (6)2.3区域构造 (6)2.4地震及地震效应评价 (1)2.5地震液化和震陷 (1)2.6气象、水文地质 (2)3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2)4坝址工程地质 (3)4.1地形地貌 (3)4.2地层岩性 (3)4.3地质构造 (6)4.4不良地质 (6)4.5特殊岩土 (6)4.6水文地质条件 (6)4.7坝基的岩体结构及岩体工程地质分类 (8)4.8坝基建基面选择 (8)4.9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地质参数建议值 (9)4.10坝址两岸边坡稳定性分析 (9)5天然建筑材料 (13)6结论及建议 (14)6.1结论 (14)6.2建议 (15)附图:1、工程地质平面图共 1 张2、工程地质剖面图共 3 张3、试坑柱状图共 2 张4、钻孔柱状图共 8 张附表:1、勘探点一览表共 1 张2、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共 1 张3、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共 1 张附件:1、岩芯照片共 2 张2、土工试验报告共 1 张3、岩石抗压报告共 1 张4、水质分析报告共 3 张1概述1.1工程概况为解决XX县XX乡杨李村水厂水源问题,拟在杨李村村梨坳岭下修建拦河坝一座,初定坝高15m,正常库容约4.6万m3,采用细石砼砌石坝,坝顶溢流。

拟建河坝位于XX乡杨李村村梨坳岭沟谷中,杨李村村有村道抵达,坝址处无道路抵达,需新建施工道路,交通较困难。

1.2勘察目的、任务(1)其目的为提供水坝沿线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岩土技术参数,为水坝的建设提供技术依据;(2)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确定地震参数及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进行场地地震效应评价;(3)查明工程区地形地貌单元与地貌类型、特征及分界线;(4)查明工区各土层的分布规律、成因、物质组成、厚度及其性状;(5)查明地下水类型,补给条件、水位及其变化规律等,进行水文地质评价;(6)提出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及渗透系数、允许渗透比降;(7)对坝基的渗透、渗透稳定、边坡稳定,沉降变形,地震液化等问题进行工程地质评价,提出处理措施建议;(8)查明工程所需的天然建材来源、储量、质量和开采运输条件。

唐朝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其影响

唐朝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其影响

唐朝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其影响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其在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而唐朝水利工程的建设,则是当时引人注目的一项工程,对当时的农业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唐朝水利工程建设的背景、建设的主要内容、对当时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唐朝水利工程建设的背景唐朝是一个多河流流域交错的国家,诸如黄河、长江、淮河、汉江等河流在唐朝境内流经十分广泛。

同时,当时辽阔的土地和繁荣的农业经济也需要大量的用水。

因此,唐代政府认识到水利的重要性,对水利工程进行了积极的建设。

与此同时,唐朝还在科技、艺术、文化等领域取得了较为出色的成就,为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唐朝科学技术繁荣时期,也使得水利工程建设更加完善、高效。

二、唐朝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唐朝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水坝、灌溉系统、堤防、渠道等。

1.水坝:在河流上游修建或加固水坝,可以控制河流水位,保证下游地区不遭受洪水,同时也可以提供灌溉、饮水等用水。

唐朝水坝最著名的有黄河故道的仙人洞水库(即芦芽山水库),它又称悬绝栈,距今已有千年历史,被誉为“古代技术巨作”。

仙人洞水库是在悬崖上开凿而成,水库储水量达10亿立方米,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水库之一。

黄河故道上的唐代水坝还包括石洼水库和望仙水库等。

2.灌溉系统:对灌溉系统进行改良,增设水渠,提高水利设施的效率。

这样,农民可以通过灌溉使得干旱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加土地产量,提高农业、经济的水平。

唐代著名的灌溉系统有太原孝义灌县灌,这个灌溉系统是唐朝章怀太守刘老根团结当地百姓修建的一套灌溉水道,被誉为“中国人工水利工程的代表作之一”。

3.堤防:河流两岸的堤防不仅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具有调节水流的作用。

唐代的堤防建设技术先进,不仅堤体宽大,而且堤前垦种林带更是丰富多样。

这样,可以防止河水泛滥和滑坡等灾害,同时也可以为沿河地区的农民提供更多的土地。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贵州某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贵州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美丽的省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

在贵州的山水之间,有着许多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需要进行评价的地方。

水库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对水库坝址区的规划、设计、施工、监测及后期利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地评价一下某贵州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质概况某贵州水库坝址区位于贵州省南部的一个山区地带,地质构成主要以花岗岩、片岩、页岩为主。

地势较为陡峭,山谷纵深较大,土地多为岩石和林地。

水库坝址区所在地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水资源丰富。

二、工程地质条件1. 地质构造某贵州水库坝址区地面上主要为花岗岩和片岩,地下岩层较为复杂,存在断裂、褶皱等构造变形。

需要对地下岩层进行详细的勘探,了解地下构造形态,为水库坝址区的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2. 岩石性质由于地下岩层为花岗岩和片岩,岩石的抗压强度较大,适合作为水库坝址区的地基和坝体材料。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花岗岩和片岩中可能存在裂隙和节理,需对岩石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3. 地下水由于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某贵州水库坝址区地下水资源丰富。

在水库坝址区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地下水的涌流和渗透,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同时加强对地下水的排水和防渗工作。

4. 地质灾害某贵州水库坝址区地质灾害多发,主要包括山体滑坡、塌陷、地面沉降等。

在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严格的评估和防治,避免因地质灾害导致工程事故和安全隐患。

5. 地形地貌某贵州水库坝址区地形地貌较为陡峭,山谷纵深较大。

在水库坝址区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形地貌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稳定。

三、评价结论综合以上所述,某贵州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下水、地质灾害和地形地貌等因素需要在规划、设计、施工中得到充分的考虑和评价。

在水库坝址区的工程建设中,需要加强对地下岩层和地下水的勘探和监测,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病险水库工程地质勘察和试验

病险水库工程地质勘察和试验

对水库施工过程和运行期间进行工程地质 监测与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工程 地质问题。
勘察成果整理
1 2 3
编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将勘察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整理汇 总,编写成完整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制作工程地质图件
根据勘察结果绘制水库区域的地质图、柱状图、 剖面图等图件,以直观地反源自水库区域的工程地 质条件。02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工程 措施和建议,为水库除险加固提 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03
病险水库工程地质评价
评价目的和任务
目的
对病险水库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评估 水库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为水库除险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任务
查明水库区域的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和性质、不良地质现 象等工程地质条件;评估水库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等主要 建筑物的工程地质稳定性;预测水库在正常运用和非常运用 条件下的工程地质效应。
提供工程地质咨询与服务
向水库工程建设单位提供工程地质咨询与服务, 解决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
02
病险水库工程地质试验
试验目的和任务
目的: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和试验,了解病险水库所在区 域的地质构造、岩土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为水库除 险加固提供科学依据。 查明水库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土物理力学性 质等;
通过勘察了解水库所在区域的地质构 造、岩土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为 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资料 。
针对病险水库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通过勘察查明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 有效的加固方案和措施。
评估水库工程安全性
对水库坝体、溢洪道、输水洞等主要 建筑物进行工程地质评价,预测可能 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 处理措施。

水库地质勘察报告

水库地质勘察报告

水库地质勘察报告1. 背景介绍本报告是针对某水库地质勘察所做的详细调查和分析报告,旨在评估该地区适合建造水库的地质条件,并为后续施工和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调查方法为了获取准确和全面的地质信息,本次勘察采用了以下方法:2.1 地质钻探在选定的勘察点进行了多次地质钻探工作,获取了地下岩层的垂直剖面信息,包括岩石种类、层位分布、岩性特征等数据。

2.2 地质剖面观测在不同地点进行了地质剖面观测,通过对地表的地貌特征和分布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了目标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层情况。

2.3 岩石采样与室内试验对钻探试样中获取的岩石样品进行了室内试验,包括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渗透性等指标的测定,从而评估岩石的工程性质和力学特性。

3. 勘察结果及分析3.1 地质构造经过调查和分析,目标地区主要以花岗岩、片麻岩和页岩为主要地层,构造基本稳定,无明显的断裂和褶皱。

3.2 地下水情况根据钻探数据和水样分析,目标地区地下水丰富,并呈现出较好的含水层连通性和储水性能,适合充分利用。

3.3 地质灾害风险通过对地形地貌的观察和岩层的分析,该地区具有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和地面沉降等。

在后续的工程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勘察结论4.1 该地区地质地貌相对稳定,适合建设水库。

但需采取一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4.2 目标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对水库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可满足灌溉、人畜饮水等需求。

4.3 根据岩石试验结果,该地区岩石具备较好的工程性质和力学特性,适合承载水库的重量和压力。

5. 勘察建议5.1 建议在水库施工过程中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5.2 建议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方案。

5.3 建议在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岩石的力学特性和物理性质,确保水库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 总结本次水库地质勘察报告通过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为后续的水库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xxx水库渗漏勘察岩溶勘察报告

xxx水库渗漏勘察岩溶勘察报告

xxx水库勘察报告目录第一章概述 (1)第一节勘察依据与目的第二节遵循的规范、规程、标准及参考资料第三节勘察方法及任务完成情况第二章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条件 (2)第一节地质概况第二节地球物理条件第三章野外工作方法及数据质量评述 (2)第一节测线布设第二节高密度电法第四章资料整理、处理、分析与解释 (3)第五章结论与建议……………………………………………………………3 附图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勘察依据与目的受业主的委托,我司承担了xxxx工程第二合同段xxx大桥段的岩溶勘察物探工作,物探勘察包括5个剖面。

物探勘察的目的是:查明扩建桥位与老桥位之间极岩溶极发育桥段各路基段的土洞、溶洞等隐伏岩溶具体发育情况或岩性分界线,为施工图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第二节遵循的规范、规程、标准及参考资料为确保工程物探勘察工作质量,在野外施工和室内资料综合整理过程中,严格执行了如下规程、规范和技术要求:《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TJ064-98);《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G/TC22-2009);《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0072-93)《物化探工程测量规程》(DZ/T0153-95);《地球物理勘查图式图例用色标准》(D2/T0069-93)。

第三节勘察方法及任务完成情况本次勘察于2009年10月7日进场,2009年10月10日完成野外工作。

本次物探勘察工作共完成了5条测线,合计完成测线测量845m(测量时,物探测线两端各需增加供电极距80m),测量放样217个点、高密度电法233点(点距4米)。

各物探测线测线长度和完成工作量详见表1,位置见附图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第二章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条件第一节地质概况测线所处里程K54+675~K55+539西端属台地,中部为大燕河河谷,地面高差较大。

测区近地表主要分布粘性土为主的素填土、冲积的粉质粘土和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的粉质粘土。

下覆基岩岩性主要为微风化灰岩、粉砂岩、炭质泥岩等,灰岩段隐伏岩溶局部较发育。

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

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

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

主要成分为泥质砂岩,岩性软,节理发育明显,抗风化能力弱,受风化作用和地下水的营力作用,不断潜蚀。

加上本身处于构造脆弱处,受到挤压,日积月累侵蚀形成洞穴。

锦绣谷为庐山地质地貌的核心和精华部分,其本是一条冰川U形谷,两侧为冰川刀刃。

由于此地的岩石中普遍有两组近与直立的X形剪切节理裂隙面,在冰后期的流水冲蚀作用下,岩
石易沿垂直节理裂隙崩塌,U形谷被改成了嶂谷,使刀刃变成山脊。

因而整体地势相对陡峻,确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芦林冰窖,冰窖是山岳冰川主要的屯冰基岩洼地,冰窖四周的U形谷、冰斗、冰坡运来的冰流先囤积在芦林冰窖,待冰屯满之后,冰流爬越过冰坎流入黄龙冰窖,而后流向石门涧冰川U谷,再流向平原变成冰泛,最后滚向山前平原地带而成为山麓冰川。

如琴湖原是一个冰川U形谷兼冰窖,既是屯冰之所又是运冰之驱。

冰窖中的冰屯满之后,通过天桥冰益口,流入锦绣谷冰川U形谷之中,直达山下的学洼盘谷之中,之后再呈冰泛状流向山前平原。

剪刀峡为一大断裂,走向320º,周围有4条次生断裂。

谷地由石英砂岩等构成,是由于冰川时形成的最初的U形谷,经流水冲刷、侵蚀、见两边河床上的岩石打磨、搬运后形成的罕见的第四纪冰川U形套谷。

小天池谷地属于宽谷之一,向东北方向倾斜,由大校场长石英岩组成,偶夹薄层石英砂岩,岩性软,易于侵蚀破坏。

小天池由外动力作用沿纵向断裂和软弱岩性为基础的单斜构造谷地,为次生谷地。

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方案的地质勘探与评估

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方案的地质勘探与评估

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方案的地质勘探与评估随着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水库建设成为解决供水和发电等问题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水库长期运行、自然灾害和地质条件等原因,水库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为了确保水库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对中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设计方案的制定十分重要。

而地质勘探与评估是制定除险加固设计方案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地质勘探的重要性水库的稳定性取决于其基础地质条件的评估和了解。

地质勘探可以获取有关地下岩体、断层、土层、水文地质特征等方面的信息,为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提供有效依据。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确定地下岩体的坚固程度、污染程度,以及土层的稳定性和可承载力等参数,为除险加固设计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地质勘探的方法在地质勘探中,通常采用地面勘探和井孔勘探两种方法。

地面勘探包括地表地质调查、地震勘探和重力测量等技术手段;井孔勘探则是通过钻探井孔,获取地下岩层和地下水的信息。

这两种方法可以相互补充,提高勘探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1.地表地质调查:通过对水库周围地区的地表地质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判断出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和地表沉降等情况。

2.地震勘探:通过记录和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可以得到地下岩层的信息。

可以采用地震地层剖面方法或地震折射波法。

3.重力测量:通过测量不同地点的重力值,可以了解地下岩石的密度分布情况。

重力异常值可以指示出地下断层和岩体变化等特征。

4.钻探井孔:通过钻探井孔,获取地下岩层的样本和数据,包括地下水位、地下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等。

钻探井孔可以采用直接旋转钻探、取样钻探和岩芯钻探等方法。

三、地质评估的方法通过地质勘探所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确定水库的地质条件和存在的潜在问题。

地质评估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地质构造分析:通过对勘探数据的分析,确定地区的断裂带、断层线和变形特征等地质构造现象,确定其对水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2.地质工程地质评价:综合考虑地下岩石的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特征等因素,评估岩体的稳定性和可承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之大方 - 盘县中山丘原区,地貌类型主要为岩溶峰丛,由北向南
山(峰丛洼地、峰丛峡谷)、溶蚀 - 侵蚀构造中山和岩溶盆地;地 依次为二叠系、三迭系下统。北段和南端地层倾角 10°左右;中
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
段核部 10 ̄15°,两翼 30 ̄60°。南段轴线约呈“S”形。枢纽总体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 0 1 2 年 第 1 4 期
百家谭 HENAN
仙人洞水库工程地质勘察
□赵汝刚(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摘 要:文章根据多年工作经历,对仙人洞水库的地形、地貌及水库的渗漏情况进行勘察,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仅供同行 参考。
关键词: 仙人洞;水库;地质勘察;渗漏
1. 工程概况
玉米
10.16
6.38
37
务队是一个专业的灌溉管理队伍,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群众满意
从表中可以得到结论:节水效果显著,可节水 37%。
度很高,干部也从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精力致力于村子发展。
2.4.2 缩短灌溉周期
3. 结论
传统灌溉模式下组织一次完整的灌溉需要 8d,浇地服务队
浇地服务队是一个专业的基层用水组织,具有显著的节水、
对照见表 1:
2.4.4 农业增收
表 1 传统灌溉方式与浇地服务队灌溉管理模式下
农田得到及时、有序的灌溉,粮食产量逐年稳产、高产。
玉米灌溉水量对照表
2.4.5 为村两委分忧解难
时间 2008.6
灌溉 作物
传统灌溉 用水量(m3/hm2)
浇地服务队 用水量(m3/hm2)
节水(%)
农业灌溉及水费征收工作是一个群众普遍参与的群众性工 作,一般都由村干部负责,村干部管理任务重且不太专业。浇地服
传统灌溉模式下,每家每户都需要投工,灌溉一次有时需要
管理模式是从农渠最下游开始,依次向上游灌溉,灌溉有序,渠 多次到田间查看落实水是否该自己浇地,全村共需投工约 500
道水流量平稳,浇地快,农渠决口现象少,节约水量。
个;而浇地服务队共需投工 66 个工日,节约大量用工;此外,群
传统灌溉方式与浇地服务队灌溉管理模式下玉米灌溉水量 众不用担心农田错过最佳的灌溉时间,也可以安心外出务工。
2.2 地层岩性
向南倾伏,倾角 10°左右。
区内地层自寒武系中上统(∈2-3)至第四系(Q)均有出露,
沙坝向斜:位于库区西面 600m 以外,轴向 13°,长约 3.6km,
□□□□□□□□□□□□□□□□□□□□□□□□□□□□□□□□□□□□□□□□□□□□□□□
水现象,部分农田重复用水,造成水量浪费;浇地服务队的灌溉
2.4 区域构造稳定性 测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 造变形区,所处构造环境为稳定的大陆型地壳环境。据国家地震 局 2001 年 编 制 的 l:400 万 《中 国 地 震 动 参 数 区 划 图 》 (GB18306-2001)所示,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O.05g,地震动反 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 <Ⅵ度,为弱震区, 区内无活动性断裂通过,区域构造稳定性好。 2.5 岩溶水文地质 区内与工程相关的碳酸盐岩地层 T1yn1+3+4、T2g2、T1y、T2sh 广 泛分布,由于构造裂隙切割,地壳间隙抬升以及湿润多雨的气候 条件,区域岩溶强烈发育。各种岩溶形态众多,其中以洼地、落水 洞最甚,溶洞、暗河、溶隙均有发育。 岩溶发育具明显的方向性,洼地长轴方向、落水洞及溶洞走 向与构造裂隙方向、岩层走向向相一致,即 NE、NNE 向。岩溶在 垂直剖面中具分带性。新构造运动上升的间歇期,岩溶的水平作 用力加强,形成了以水平溶洞、岩溶洼地和坡立谷为特征的喀斯 特水平带。 本区出露地层岩性及岩石不同富水性将与工程相关的地下 水分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岩性以灰岩、白云岩为主,富水性 等级为富~中等,为测区主要地下水类型;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 隙溶洞水,岩性以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为主,富水性等级为弱,为 测区次要地下水类型;基岩裂隙水,岩性以碎屑岩为主,富水性 等级为贫乏,松散岩类孔隙水,仅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 分布零星,含水贫乏。 2.6 物理地质现象 库区地形地貌总体较完整,物理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河床 覆盖层堆积体。主要分布在河床、一级堆积阶地及河谷开阔平缓 地段上。由于河床平缓,冲积物的堆积较为均匀,厚度一般在 5~6m。主要成分为冲积粘土、块石等。 3. 水库渗漏 水库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地形封闭良好,两岸分水岭雄厚; 整个库盆位于相对隔水层(T1y3)中,库区为补给型河谷;库首发 育 f1 断层,沟通了强岩溶含水层与相对隔水层之间水力联系, 但据调查,f1 断层破碎带胶结良好,沿断层未见泉水出露,为一 阻水构造。因此,水库左右岸虽然有低矮邻谷,但无渗漏之忧,成 库条件良好。 4.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选定建坝河谷总体为基本对称的“V”型峡谷,地形坡度多 为 23~45°,河谷总体向左岸凸出,河床平缓,无跌坎、深潭发 育,河床高程为 1464~1453m,落差 9m,平均比降为 3.8%。出露 地层有三迭系系下统夜郎组第 3 段 (T1y3)、永宁镇组第 1 段 (T1yn1),以及第四系(Q)覆盖层,建坝河段无区域断裂构造通过, 仅在坝址上游发育 f1 断层,地层总体为单斜构造。f1 断层产状 为 N132°W/SE∠75°,为正断层,具有张扭性特征,垂直断距 40~60m,在坝址上游约 87m 处通过河床,长度约 1.9km。据现 场调查,破碎带宽度 4 ̄5m,断层角砾岩胶结较好。 4.1 岩溶特征
以三叠系分布面积最广,其间缺失奥陶系、泥盆系及石炭系中
仙人洞水库拟建坝址位于仙人洞小溪入伏点上游约 350m 上统地层,其余各地层受构造影响呈条带状、透镜状局部分布。
处,水库正常蓄水位 1486.00m,对应库容 102 万 m3。水库的开发
2.3 地质构造
任务主要是解决黔西县红林乡的供水及沿线灌溉,兼顾下游生
测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
态用水,是解决地区民众生产生活用水的民生工程。
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位于区域性煤洞场背斜宽西翼,总体为
2. 区域地质概况
单斜构造,岩层倾北西,产状平缓。在库区发育主要构造及特征
2.1 地形地貌
如下:
工程区地处黔西高原向黔中丘原盆地过渡区,地貌为黔西
煤洞场背斜:位于库区东面 700m 以外,轴向为 25°,区域
需要 6d。
省工、增产等经济效益,同时也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值得推广。
2.4.3 省工
收稿日期:2012- 06- 04
141
百家谭 HENAN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 0 1 2 年 第 1 4 期
核部及两翼地层均为三迭系下统夜郎组第 3 段,北端出露三迭系 下统永宁镇组第 1 段,岩层倾角核部 10 ̄15°,两翼 20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