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波导与微波超视距雷达

合集下载

微波超视距雷达原理

微波超视距雷达原理

微波超视距雷达原理一、引言微波超视距雷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的雷达系统,它利用微波信号进行目标探测和跟踪。

本文将介绍微波超视距雷达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二、微波超视距雷达的原理微波超视距雷达是一种利用微波信号进行目标探测和跟踪的雷达系统。

其原理基于微波信号的传播特性和目标散射信号的特征。

1. 微波信号的传播特性微波信号具有较高的频率和较短的波长,能够在大气中传播较远的距离。

微波信号的传播损耗较小,能够穿透一定厚度的云层和大气层,适合用于远距离目标探测。

2. 目标散射信号的特征目标散射信号是目标表面反射回来的微波信号。

目标散射信号的强度和目标的形状、大小、材料特性等因素有关。

微波超视距雷达通过接收和分析目标散射信号,可以获取目标的位置、速度、距离等信息。

三、微波超视距雷达的工作过程微波超视距雷达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发射、接收和信号处理三个步骤。

1. 发射微波超视距雷达通过发射天线向目标发送微波信号。

发射天线通常会采用定向天线,以集中发射信号的能量,增加信号的强度和距离。

2. 接收微波超视距雷达通过接收天线接收目标散射回来的微波信号。

接收天线通常会采用定向天线,以增强对目标散射信号的接收能力。

3. 信号处理微波超视距雷达通过对接收到的目标散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目标的特征信息。

信号处理的方法包括滤波、放大、频谱分析等。

四、微波超视距雷达的应用微波超视距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 军事侦察微波超视距雷达可以用于军事侦察,实时监测敌方目标的位置、速度和距离等信息。

通过微波超视距雷达的应用,可以提供军事指挥部门的战场态势判断,为军事行动提供依据。

2. 空中交通管理微波超视距雷达可以用于空中交通管理,实时监测飞机的位置和速度等信息。

通过微波超视距雷达的应用,可以提供飞行控制中心的空中交通监控,确保飞机的安全飞行。

3. 气象预警微波超视距雷达可以用于气象预警,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和气象灾害等情况。

大气波导条件下舰载超视距雷达探测概率模型

大气波导条件下舰载超视距雷达探测概率模型
第3 2卷 第 6期
21 0 0年 6月






Vo . 132,No 6 .
S I CI H P S ENCE AND TECHNOL OGY
J n.,2 0 u 01
大 气 波 导条 件 下舰 载超 视 距 雷 达 探 测 概 率 模 型
王 慕 鸿 吴 晓锋 郑春 弟 刘 平 , , ,
0 引 言
雷达 在对海 面 目标探 测时 , 可能 出现雷 达 的实际 探 测距 离大 于雷达视 距 的情况 , 这是 由大气 波导 现象 造成 的 。所 谓 的大气 波导 现象 , 指在 一定 的气 象条 是
距探 测 。
目前 , 已有 文献 研究 了大气 波 导环境 中电波传播 特性及 大气 波导 对雷 达探测 距 离 的影 响 。但 是 ,
件下 , 大气 边 界 层 尤 其 是 在 近 地 层 中传 播 的 电磁 在 波 , 大气 折射 的影响 , 受 其传 播轨 迹弯 向地 面 , 当曲率
W ANG u— o g W U a —e g ZHENG u d , I Pi g M h n , Xio f n , Ch n- i L U n
( . aa A m o a dIstt, u nz o 14 0 C ia 1 N vl r sC mm n ntue G a gh u 5 0 3 , hn ; i
A o e fd t c i n p o b lt o he s i bo na iiy f r t h p r e ho i o o e
r d r u de he a m o p e e du t a a n rt t s h r c
( .海 军兵 种指 挥 学院 , 东 广 州 5 0 3 ; .海 军装备研 究院 , 1 广 14 0 2 北京 1 0 6 ) 0 1 1 摘 要 : 在分析大气波导条件下雷达波传播特性的基础上 , 利用舰载超视距雷达的战术技术性能和抛物方程

大气波导效应对雷达探测的影响分析

大气波导效应对雷达探测的影响分析
M =n 1+ / ) ( h a 一n+(/ ) h a
M =N+h a×1 / 0 ( 4)
() 3
式中 , h为距地面的高度 , a为地球半径。取 a为 6 7 k 则有 3 1m, M =N+ .5 h ( ) 0 17 5 对上式求导 , 则有
d M
3 2大气波导使电磁 波能量衰减 .
大 2 3 。伴随着超视距 的出现 , — 倍 雷达杂波也会增强 , 增加 雷达测量 的 误差 , 对雷达的探测产生很 大影 响。因此 , 开展大气 波导情况下对 雷达 探测性能影响 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 。
2大 气 波 导效 应
2 1大气波导成 因 . 对流层 的底层大气 , 尤其是海面上低空 大气的温度 、 湿度 的急 剧变 化, 经常会使某一 高度范 围内大气折射 率随高度 的变化梯度显著超过 正 常值 , 导致在其间传播 的雷达 电磁 波信号脱离 正常的视线 传播轨道 , 在
【 关键词】 大气波导
雷达探 测
影响
中图分类号 :N 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9—4 6 2 1 )3一 l3一 2 T9 A 10 07(0 0 0 O l O
1引言
海面环境异常 的复杂 , 载雷达在对海 面 目标 进行探测时 , 舰 地物 杂 波、 海浪杂波、 气象杂波以及在在大气传播过程 中会存在的折射 、 多路径 效应等 , 都会对探测造 成一定 的影 响。尤 其是 在大气 层 出现波导 现象 时, 电磁波发生超折射 , 使舰 载雷达 出现超视距探测 , 雷达探 测范围能增
间对舰船 目标进行了超视距探测 。 最大跟踪至 lO r Ok a以上 。
j }: ^
N= l + l , 2 、 P I()

大气波导对舰载及岸基雷达的影响

大气波导对舰载及岸基雷达的影响
N ni 10 3 2 N v o m n oe eN ni 1 8 0 aj g2 0 0 ;. a C m a d C lg , aj g2 1 0 ) n y l n
Absr c :T t s h rc d ti o t a t he amo p e i uc sa c mmo he o n n i h t s he c e v r n n ft e O n p n me o n t e amo p r n io me to h — i
进行 了阐述 , 的结论 是 海 洋 上 空 存 在 大气 波导 的气 总
气波 导 的结 构和特 征 如 图 2所 示 。图 中 , 为 修 正 折 射率 ( =N+ / h R×1 N为折 射率 , 地球 半径 ) 0, 尺为 ; h为离 地 高 度 ; 为 陷获 层 厚 度 ; 为 波 导 厚 度 ; h
蒸 发波 导是 特殊 的表 面 波 导 , 海 面 蒸 发水 分形 是
如 果雷 达发 射 和接 收 共用 一 个 天 线 , G =G = 则 G ; 目标 位于 发 射 和 接 收 天线 波 瓣 图 的最 大 值 方 向 i当 时 , , 式 ( ) 以简 化为 F =F =1则 1可
作者简介 : 王明明 , , 6 年 生 , 男 1 3 9 工程 师 , 主要从事军 品质量监督工作 。

6一
王 明明
大 气波 导对 舰 载及 岸基 雷达 的影 响
然而, 当出现异 常 天气 时 , 电磁波 的传 播不 完 全是 直线 , 因此 出现 了超 视 距 现象 。很 多 文 献对 大气 波 导
雷 达视 距 为
在晴天尤其雨过天 晴时 , 显示器上却满屏杂波 。而对
于 这 种 杂 波 , 用 各 种 反 杂 波 手 段 均 得 不 到 较 好 的 采

雷达测距方法

雷达测距方法

RT 发射天线Tx
对双基地雷达,计算RT+RR有两种方法:
直接法:
间接法:
单基地:R=cT/2
2017/12/30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
3
对双基地雷达,具体计算RT或RR需要目标角度信息,如利用 目标的接收视线角,则计算公式为:
还有其他多种目标定位方法,具体可参考:
M.I. Skolnik, Radar Handbook: Ch25 Bistatic Radar, 2nd edition, McGraw-Hill, 1990
22
对简单脉冲雷达而言,脉冲越窄,距离分辨力越好。而从信号检测角度讲,希望 发射脉冲宽度越宽越好,这样辐射出去的能量越大,目标回波信号越强,越有利 于信号检测。显然这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可以采用脉冲压缩信号加以解决。
2017/12/30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 23
测距范围:包括最小可测距离和最大单值测距范围。
2、大气介质分布的不均匀将造成电磁波非直线传播(大气折射)。 折射系数n=c/vp
折射率N=(n-1)x10
h↑—n↓—vp↑ dn/dh<0
分层大气(层内均 匀,越高越稀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射线通过径向分层大气时的途径 [美]杰里L. 伊伏斯等编,现代雷达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1991.3
2017/12/30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 7
1、大气密度、温度、湿度等参数随时间、 地点而变化,导致大气传播介质的导磁 系数和介电常数发生相应改变,引起电 波传播速度c变化。
昼夜间大气中温度、气压及湿度的起伏 变化所引起的传播速度变化为:
c c 105
丁鹭飞,雷达原理,西电出版社,1995

天波超视距雷达原理

天波超视距雷达原理

天波超视距雷达原理
天波超视距雷达(Over-the-Horizon Radar,简称OTHR)利用天波信号可以沿大气层的天顶反射和散射传播,实现对地面目标的侦测和跟踪。

天波超视距雷达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发射:雷达系统发送较高频率的连续波信号,一般在3MHz 到30MHz这个频率范围内。

这些天波信号可以经由天顶传播并沿大气层进行多次反射和散射。

2. 天顶反射和散射:天波信号到达电离层上限时,部分信号会被大气层顶部反射,从而向下发送。

此外,部分信号会因为电离层的扰动和不均匀性而发生散射,沿不同方向传播。

这两种传播方式可以使得雷达信号超过地平线,实现对地面目标的探测。

3. 接收与处理:雷达系统接收回波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和分析。

回波信号中的目标信息被提取出来,包括目标位置、速度和其他特征。

这些信息可以被用于实现对地面目标的跟踪和定位。

需要注意的是,天波超视距雷达的性能和距离分辨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频率选择、信号处理技术和电离层的变化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详尽的实验和数据分析,以优化雷达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海洋大气波导效应雷达的超视距作用分析

海洋大气波导效应雷达的超视距作用分析
d M

2 大气 波导对 雷达 的影响
大气 波 导使 电磁 波弯 向地球 表面 ,形成 电磁 波 : 来自+0 . 1 5 7
( 3 )
d h
d h
当 d N> 0
d h

或者. > 0 . 1 5 7时 , 电磁波 将 背离
d h
的异 常传 播 ,其对 雷达 探测 的主 要影 响 一般有 : ( 1 )大 气波 导可 使雷 达实 现超 视距探 测 ; ( 2 )使 雷达 形成 大气 波 导盲 区;
Ⅳ :7 7 . 6 +3 . 7 3 ×1 0 ( 1 )
当 电磁波传 播距 离很 短 时 ,可近 似认为 地球 表
种 比较 异 常的现 象 ,也 就是 说 ,这 是要 有一 定 的
面为平面,但若 电磁波传播距离较长时,就必须考
虑地 球 曲率 的影响 。此时 ,为 了将 地 球表 面处 理成 平面 ,通 常使 用进 行 了地 球 曲率订 正 大气修 正折 射 指数 其 表达 式如 下 :

1海洋大气波导 的环 境特 性
1 . 1海 洋 大气波 导形成 条件 影 响 海 洋 环 境 中的 电磁 波 传 播 特 性 的主 要 因
子 是大气 折射 率 。 对频 率在 1 G Hz  ̄1 0 0 G Hz 范 围内
的 电磁波 , 大 气折射 指数 Ⅳ 可表 示为 大气 温度 单 位: K) 、 大 气压 力 尸和 水汽 压 e的 函数 , 其 关 系为 :
在现 代 高技术 条件 下 的战争 中 ,电磁 对抗 异 常 激 烈 ,先敌 发现 、先 发制 人 ,实现远 程超 视距 打击 , 是 取得 战争 胜利 的前 提和保 证 。电磁 波 在大气 中传 播 时 ,会受 大气 环境 中气体 分 子和气 溶胶 粒子 的 吸 收、 散 射所造 成 的衰减 影 响 ; 还 会受 大气 折射影 响, 出现诸 如超 折射 、负折射 等异 常传 播现 象 ,尤 其在 极 端超折 射 条件 下 出现大气 波 导时 ,电磁 波会 在大 气 波导 内形成 波 导传 播 ,使 电磁波 能够传 播到 在正 常 折射条 件 下无法 到达 的 区域 。利用 地磁 波在 大气 波 导 内的这种 传输 特性 ,使 超视 距雷 达可 以获 得超 视 距 探 测 目标 的 能 力 , 为舰 船 预 警 提 供 足 够 的时 间 ,为导 弹进 行远程 攻击 提供 信 息支援 。正常 的条 件 下 ,电磁 波 只能是 视距 内传 播 ,能形成超 视距 是

超视距雷达侦察装备试验条件分析

超视距雷达侦察装备试验条件分析
( Un i t 9 1 3 3 6 o f PL A, Qi n h u a n g d a o 0 6 6 3 2 6,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Ra d a r r e c o n n a i s s a n c e e q u i p me n t s c a n r e c e i v e t h e we a k e l e c t r o ma g n e t i c s i g n a l s b y me a n s
2 0 1 5年 6月
舰 船 电 子 对 抗
SH I PBO ARD ELECT RON I C C0U NTERM EASU RE
J u n . 2 O 1 5
Vo 1 . 3 8 No . 3
第3 8卷第 3期
超 视 距 雷达 侦 察 装 备 试 验 条 件分 析
刘丽 明, 姚 啸 , 樊 鸿
t r o p o s c a t t e r a n d a t mo s p h e r i c wa v e g u i d e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me c h a n i s m r e a l i z i n g o v e r - t h e — — h o r i z o n r e — —
c on na i s s a nc e, di s c u s s e s t he t e s t c o nd i t i ons of o v e r — t he — ho r i z o n r a d a r r e c o nn a i s s a n c e i n o ut e r f i e l d . 1 【 e y wo r d s: o ve r — t h e — h o r i z on; r a d a r r e c o nn a i s s a nc e ; t e s t c o nd i t i o n

超视距传播

超视距传播
湍流非相干散射认为对流层散射源于对流层中的湍流运动。
在对流层中经常出现不同高度的云层,在云层的边际和冷暖空气的交界面上,由于温度、湿度以及压力的急 剧变化,折射指数的变化比较剧烈,从而形成一种锐变层。非相干反射理论认为,这类不规则层对电波的非相干 部分反射,就是电波超视距对流层传播的起因。
稳定层相干理论认为,电波超视距传播起因于介电常数随高度变化而呈较稳定的非线性分布。
超视距雷达按电磁波传播方式不同,可分为天波超视距雷达和地波超视距雷达两类。前者利用电离层折射, 后者利用地球表面绕射。
谢谢观看
超微波超视距传播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对流层散射,适用频率 100MHz ~10GHz,传输损耗大,可以连续 稳定地进行超视距传播;二是大气波导,主要影响大约 1GHz以上频率的信号,与大气折射率梯度分布有关,只 有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才会出现。超微波的超视距传播拓展了信号探测的范围,可以及早发现雷达、通信等电子 设备活动状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两点间的直达距离
目录
01 系统介绍
03 超视距雷达
02 超微波
超视距传播是指电磁波实际的传播距离超过两点间的直达距离。电波通过发射天线向空中辐射,受到空中传播 媒质的反射或散射会造成电波的超视距传播。电波的超视距传播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的,具有随机性强、衰落 现象严重、传播距离远等特点,但其发生与否是可以预测的。
系统介绍
电波(电磁波)按波长从大到小的顺序分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
电子对抗系统,特别是各类侦察、干扰设备的性能和所处的电波传播环境具有密切的。由于各种媒质的电性 能差异很大,其收发通道传输机制涉及到电波的吸收、折射、反射、散射、绕射、导引、谐振、多径干涉和多普 勒频移等一系列物理过程。这些过程造成了对电波传播的衰减、衰落、极化偏移和时频畸变等对通信不利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使电波实现超视距传播的条件,使我们能够在这种情况下远距离的侦察敌方地面和空中的雷 达、通信电磁信号。

二次雷达干扰现象的分析与解决

二次雷达干扰现象的分析与解决

二次雷达干扰现象的分析与解决摘要:二次雷达干扰直接威胁着航空安全,增加了航空管制的困难。

因此,文章旨在通过分析二次雷达干扰现象,提出具体解决方法,以期能够为航管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和数据,保障航空安全。

关键词:二次雷达;干扰现象;抗干扰措施二次雷达系统的不断完善和成熟,被广泛应用到航空管制中,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的干扰问题,例如:窜扰现象和绕环现象等,以下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后,能够发挥出二次雷达系统的应用价值。

1 二次雷达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干扰问题1.1窜扰问题二次雷达工作的过程主要是为:询问机和应答机在相互配合工作的过程中在位提供相应的信息。

而当出现特殊需求时,对准空中目标搭设应答机,然后增加询问机的数量,根据布置的各项询问任务等进行询问。

如图1所示:图1二次雷达工作的过程分析地面控制系统主要接收应答机所传达的信息进行目标的判断,这些信息不仅仅包括询问机中传达的信息,还包括应答机中掺杂询问机所回复的信息。

当这些信息传达过程中形成了加大的干扰,询问机也不能接收到相匹配的信息,进而也就不能对目标进行身份的认证和定位。

因此,应答机在多方位的应答产生的信息时就会出现信息干扰的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之为窜扰。

当二次雷达系统出现窜扰现象后,对信息的接收等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1.2绕环(Ringing)现象雷达天线辐射信号能够显示出不同方向上的能量强度,这些具有差异的能量强度在分布各个方向后形成了雷达天线波瓣图。

询问波束能够在主瓣和旁瓣上询问,处在旁瓣时,如果被强功率的询问信息触发应答机则会偏向这一询问信号进行应答,雷达接收过程中可能后被这些假的目标所困扰,并且这些假的目标主要分布在雷达附近和雷达的中心环上,这一现象被称之为“绕环现象”,对雷达的分辨力或者精准的确定方位等具有较大的影响。

例如:方位精准变差或者分辨力模糊的情况下,难以对数据进行处理,特别是当出现不同的目标报告后,因此后续设备过载。

大气波导特征分析及其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气象学报

大气波导特征分析及其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气象学报

duct ) 、表 面波导 ( 也 称接地 波导 ) ( surface duct) 和抬 升波 导 ( 也称 悬空 波导 ) ( elevated
duct ). 后两种大气波导也可能出现在陆地大气环境中
. 图 1 给出了三种类型的大气波导
特征参量示意图 .
2. 3. 1 表面波导 表面波导是下边界与地表相连的大气波导
赵柏林 李万彪 朱元竞 杜金林
(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暴雨监测和预报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 , 100871)
戴福山
( 北京应用气象研究所 , 北京 , 100029)
摘 要
文中在介绍大气折射的基本类型及其存 在条件的基础上 , 阐述了三种类型的大气波导的 形成机制 , 总结并分析 了大气波导的几个 主要特征 , 并用西北太平洋云 辐射实验的 实测资料 和西沙海域的气象资料进行了验证 , 同时试验了蒸发波导高度对大气湿度、 气海温差、水平风 速变化的敏感性 . 在分析大气波导对电磁波传播的影 响时 , 推导了可形成波导传播的电磁波 最大陷获 波长和临界发射仰 角 , 提出了电 磁波形成波导传播 的 4 个必要条 件 , 并讨 论了大气 波导对超短波传播、 雷达探测、短波通信等方面的影响 .
地面 , 当曲率超过地球表面曲率时 , 电磁波会部分地被陷获在一定厚度的大气薄层内
,就
像电磁波在金属波导管中传播一样 , 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波的大气波导 ( duct ) 传播 , 形成波
导传播的大气薄层称为大气波导层 . 大气波导现象使得雷达有可能观测到数倍于雷达正
常探测距离处的目标 , 实现所谓的超视距探测 . 大气波导现象经常发生在海洋大气环境中 . 中国东南领海有 4 个海区 , 南北跨越纬度
4810e

舰载微波大气波导雷达作用距离计算模型

舰载微波大气波导雷达作用距离计算模型
d c ihta d rdi r p g to o s r s e tv l u theg n a o p o a ain l s e p ciey.
Ke r s amop ei u t v rteh rzn OT ;rd re u t n y wo d : t s h r d c;o e-h — oio ( H) a a q ai c o
Absr c : h ee to c a im f o e —h — o z n d tci n o co v a r i n lz d.A ta t T e d t cin me h n s o v rt e h r o e e t fmir wa e rda s a ay e i o
负折射 、 界折 射和 超折射 , 图 1 示 。 临 如 所
高频 天波 雷达 、 波雷 达高 很多 , 地 其定 位精 度与 分 辨能 力接 近 同频率 的视距 雷 达 。对微 波 大气波 导
雷 达 主 要 优 势 则 体 现 在 对 低 空 目 标 的 作 用 距 离
上, 因而 对 其 作 用 距 离 进 行 研 究 有 较 好 的价 值 。
素 。本文 主要 是结 合大 气波 导传 播条 件 和 电波 在
大 气 波 导 中 的传 播 特 性 , 用 P 模 型 和 抛 物 方 利 —J
造 成 电磁 波在垂 直方 向的传播 被此 层状 结构 约束
算。
2 微 波 雷 达 超 视 距 探 测 机 理 【 3 J
2 1 超 折 射 现 象 .
电磁 波 在
匀性 , 其传 播 路 径将 发 生 折 射 。大 气 介 质 的不 均 匀性通 常用 大 气折 射 指 数 描 述 , 气 折 射指 数 与 大 大气 的气压 、 汽压 及大 气温 度等气 象参 数有 关 。 水 根 据 电磁波 传播 路 径 的折 射 情 况 , 常将 电波 在 通 大气 中的折 射 现 象 分 为 五类 ]正 折 射 、 折 射 、 4: 无

微波超视距雷达大气波导环境

微波超视距雷达大气波导环境

微波超视距雷达大气波导环境
康士峰;张玉生;王红光
【期刊名称】《装备环境工程》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针对岸基/舰载微波超视距雷达远距离海上低空或海面目标探测的实际需求,首先对大气波导的直接测量和遥感反演等探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基于对大气波导形成机制和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分析,指出了有效预报大气波导需要解决的3个基本问题,最后对微波超视距雷达电波传播模型和评估方法进行了讨论。

【总页数】5页(P85-89)
【作者】康士峰;张玉生;王红光
【作者单位】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7;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7;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6.4
【相关文献】
1.复杂地形对微波超视距雷达传播的影响 [J], 许庆芬;李洪科;周东瑜
2.大气波导条件下舰载超视距雷达探测概率模型 [J], 王慕鸿;吴晓锋;郑春弟;刘平
3.海上大气波导环境下舰载超视距雷达盲区研究 [J], 左雷;涂拥军;姚灿;陈冰
4.舰载微波大气波导雷达作用距离计算模型 [J], 周国辉;卢业华;王虎
5.基于目标函数的微波超视距雷达天线高度优化方法 [J], 康士峰;曹仲晴;王红光;郭相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上大气波导环境下舰载超视距雷达盲区研究

海上大气波导环境下舰载超视距雷达盲区研究
t e c n ii n o t s h rc d c n e a o a i n o u f c s a a y e e p c i e y Th n,a me t h o d to f a mo p e i u t i v p r to r s r a e wa n l z d r s e t l . v e i d a e a o a i n d c n e a o a i n,v re y o a a l d i  ̄ fe e t a mo p e i a s d e l e e r h d, v p r to u ti v p r to a it fr d r b i n l f r n t s h rc l y wa e p y r s a c e n i
海上 大气 波导 环 境 下 舰 载超 视 距 雷 达 盲 区研 究
左 雷 涂 拥 军 。姚 , ,
(. 军工程大学海洋 电磁环境研究所 , 汉 1海 武
灿 。 陈 冰 ,
蚌埠 231, 3 0 2
406) 30 4
4 0 3 ,.海军蚌 埠士官学校 , 30 3 2 安徽
3 海 装 驻 武汉 地 区 军 事 代 表 局 , 汉 . 武
a f is wa r s e t d,i r e o p o i i g t e t e r a i i a e a a l d r s a c. f ar s p o p c e n o d rt r v d n h h o y b ss n l t rr d r b i e e r h n Ke o d : t o p e i u ti v p r t n, y w r s a m s h rc d c n e a o a i OTH a a , l d z n a mo p e i l y o r d r b i o e, t s h rc a n

微波超视距雷达大气波导环境

微波超视距雷达大气波导环境
we r e di s c us s ed.
Ke y wo r ds :mi c r o wa v e o v e r — t h e —h o r i z o n; r a d a r ; r a d i o wa v e p r o p a g a t i o n; a t mo s p h e r i c wa v e - g u i d e ;f o r e c a s t
弋 试 3
关键词 : 微 波超视 距 ; 雷 达 ;电波传播 ; 大 气波 导 ; 预报
D 0I: 1 0. 7 6 43 / i s s n. 1 6 7 2-9 24 2 . 2 0 1 3. 0 5. 0 1 8
中 图分类 号 : T N9 2 6 . 4
文 献标 识码 : A
a n a l y z e d a n d c o mp a r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p r a c t i c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o f s h o r e o r s h i p - b o r n e mi c r o wa v e o v e r - t h e - h o i r z o n r a d a r f o r l o n g d i s t a n c e l o w a l t i t u d e a n d s u r f a c e t a r g e t s d e t e c t i o n o v e r s e a .B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a t mo s p h e r i c wa v e - g u i d e me c h a n i s m a n d me s o s c a l e n u me r i c a l we a t h e r f o r e c a s t mo d e l , t h r e e f u n d a me n t a l p r o b l e ms we r e p r e s e n t e d , wh i c h s h o u l d b e s o l v e d e f f e c t i v e l y or f a t mo s p h e ic r wa v e - g u i d e f o r e c a s t . Ra d i o wa v e p r o p a g a t i o n mo d e l s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me t h o d s f o r mi c r o wa v e o v e r — — t h e - h o iz r o n r a d a r

雷达种类

雷达种类

••雷达英文缩略语“RADAR”的音译,全称为“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原意是“无线电探测和定位”。

利用电磁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速度和其他特征的电子信息设备。

典型的雷达主要由同步器、激励器、发射机、收发开关、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终端显示控制设备和电源等组成。

它向空间定向发射电磁波并接收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来探测目标。

通过测定电磁波从雷达到目标,又经目标反射回雷达的传播时间来确定目标的距离;利用雷达天线的定向辐射和定向接收特性,测定目标的方位角和仰角,根据目标的距离和仰角计算目标的高度。

雷达通常能够测定目标的方位、距离或方位、距离、高度;有的雷达还能测量目标速度和运动轨迹,判断目标类型、数量等。

按发射的信号形式,可分为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按接收信号的性质,分为一次雷达、二次雷达和无源雷达;按架设位置,分为地面雷达、舰艇雷达、机载雷达、系留气球载雷达、飞艇载雷达、弹载雷达和航天雷达等;按技术体制,可分为单脉冲雷达、动目标显示雷达、脉冲压缩雷达、脉冲多普勒雷达、频率捷变雷达、相控阵雷达、三坐标雷达、合成孔径雷达、逆合成孔径雷达、超视距雷达和多基地雷达等;按军事用途,主要有对空情报雷达、导弹制导雷达、炮瞄雷达、弹道导弹预警雷达、战场侦察雷达、地形测绘雷达、航行雷达、防撞雷达、探地雷达、气象雷达、多功能雷达和雷达敌我识别系统等。

雷达具有发现目标距离远、测定目标参数速度快、能全天候工作等特点,是现代战争中一种重要的电子信息设备。

•综合脉冲孔径雷达亦称“稀布阵雷达”。

应用数字技术综合形成天线波束与测距脉冲的雷达。

可形成多个波束搜索和探测空中多个目标,并能同时对目标进行跟踪。

综合脉冲孔径雷达角分辨力高,反电子侦察反干扰能力强,反隐身性能较好,对架设场地要求不高,天线单元构造简单、易于伪装,具有较好的抗轰炸性能;但信号处理技术较复杂。

•超宽带雷达探测信号的相对频带宽度(信号的瞬时带宽与其中心频率之比)大于25%的雷达。

大气波导与微波超视距雷达

大气波导与微波超视距雷达

以大气电离层为“反射镜”,工作于高频(High Frequency, HF) 波段的OTH-B 天波超视距雷达的典型探测半径可达1800 海里(e.g. MD 空军的AN/FPS-118),但天线阵体型过于庞大,尺度以千米计,无法安装于机动式武器-传感器平台(如水面战舰) 之上。

MD 海军AN/TPS-71 ROTHR (Relocatable Over-the-Horizon Radar) “可再部署型” 天波超视距雷达。

地波超视距雷达的典型探测半径为180 海里(绿色),庞大的HF 天线阵同样无法应用于水面战舰等空间紧X的机动平台。

由于工作波长达数十米,高频超视距雷达的分辨率相当糟糕,且很难捕捉到小尺寸目标(如反舰导弹)。

高频超视距雷达的性能缺陷十分明显,空中预警平台成本则高昂,数量有限,且要伴随舰队长时间远洋活动须获得大型CATOBAR 航母的支持,舰载微波超视距雷达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无线电波在大气中传播的速度接近,但不等于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随着大气温度,湿度,压强的变化,无线电波传播速度相应改变,大气对无线电波的折射率也就发生变化。

接近地球表面的大气折射率为1.000250 至1.000400,变化幅度看似微小,却足以引起无线电传播路径的弯曲。

通常情况下大气折射率随着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造成无线电传播路径向下方弯曲(见上图)。

理想大气条件下这一折射作用的效果是使雷达地平线/水天线的距离比光学地平线/水天线高出约1/6,但如果某一高度区间内大气的温度和/或湿度迅速变化,则可导致其内无线电传播路径的弯曲度超过地球曲率,令雷达波束折向地面/水面方向,从而实现超视距探索。

n = 大气折射率,数值为光速/大气中的无线电传播速度p = 干燥空气压强T = 大气绝对温度es = 大气中的水蒸气分压通常所谓利用大气散射实现微波雷达超视距探测的说法实际上是错误的。

由大气构成不均一导致的对流散射(下) 虽能够有效地扩展微波通讯的覆盖半径,却因反射信号强度大幅度下降且传播路径无法确定而难以用于雷达探测(被动电子侦察手段却可利用散射信号推算发射源方位,不过这也是十分耗时费力的工作)。

大气波导条件下雷达对抗侦察作战效能影响分析

大气波导条件下雷达对抗侦察作战效能影响分析

200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8·3(下)前言对于近地层传播的电磁波而言,大气折射会对其传播造成影响,导致电磁波的传播轨迹出现弯曲现象。

在正常的折射条件下,电磁波的传播轨迹为弯曲的,但是如果其曲率大于地球的曲率,则会有一部分电磁波继续传播在一定高度的大气层内,这就是大气波导。

大气波导的出现对电磁波的衰减程度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到雷达探测的结果,还会形成雷达盲区。

因此,在大气波导条件下,作战人员需要掌握雷达实际的作战效能,1 对超短地波通信的影响探究大气波导条件下雷达对超短地波通信的影响,首先将通信发射机与通信接收机设定为相同的参数,通常来说,通信系统具备较低的噪声系数,可以将其简化为0,天线的类型选定为OMN1,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天线高度均为二十米,极化方式均为水平,频率均为200MHz ,发射机的峰值功率为0.2KW ,接收机的灵敏度为55dB ,发射机的天线增益为23dB 。

当雷达所处的环境为标准大气环境,也就是大气修正折射指数梯度是118M/km 的时候,在二十米高度处的电磁波传播中,接收机的接收距离最高可达29.3米;当雷达处于表面波导条件下,波导高度是305米,大气修正折射指数梯度是-72.5米M/km ,在二十米高度出的电磁波传播中,接收机的接收距离最高可达340千米,具体的电磁波传播损耗如图1所示:图1 表面波导条件下电磁波的传播损耗由此可知,在表面波导条件下,大气会对电磁波产生折射作用,显著增加了接收机的接收记录,有效促进了抗侦察作战效能。

2 对电子系统战术的影响2.1 表面波导造成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表面波导的高度要小于三百米,会对甚高频以上的电磁波造成严重的影响。

对于海上表面波导来说,对低空飞机的飞舰、海军水面的舰艇以及潜艇以及防空作战等方面的影响较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方力量的生存对电子系统的早期预警和早期预测产生严重的依赖感,想要先机制敌和先敌发现。

表面波导为先机制敌和先敌发现提供了条件,但是很容易使己方的相关电磁信息被敌方截获。

大气波导条件下雷达电磁盲区的预报研究

大气波导条件下雷达电磁盲区的预报研究

犘 狉 犲 犱 犻 犮 狋 犻 狅 狀狅 犳 狋 犺 犲犲 犾 犲 犮 狋 狉 狅 犿 犪 狀 犲 狋 犻 犮 狊 犺 犪 犱 狅 狑狕 狅 狀 犲 犵 狌 狀 犱 犲 狉 狋 犺 犲犪 狋 犿 狅 狊 犺 犲 狉 犻 犮犱 狌 犮 狋 狆
犑 犐 犃 犗犔 犻 狀,犣犎犃犖犌犢 狅 狀 犪 狀 犵 犵 犵
4 3
犣 1
犣 0
为参考高度 , 犣 0 为水动力形成
的 海面粗糙度高度 , 可以 犖犘 为参考高度犣1 与海表面之间的位折射指数差值 , 犔 ′为 M o n i o n O b u k h o v 长度 , Δ 通过 R i c h a r d s o n 与廓线系数之间的经典关系得出 , o n i o n O b u k h o v 对数线性关系取 值 5 . 2, α 依据 M β依据 K E Y P S 关系取值 4 . 5. 1 . 3 抛物线方程数值模型
自然科学版 ) 4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 第 3 9 9 0
以及海表水温作为蒸发波导高度计算模式的背景场 . 1 . 2 蒸发波导模式 目前国内外确定蒸发波导高度的模式有多种 , 但其基 本原理相同 , 都是 基 于 近 地 层 相 似 理 论, 只是用于
( , ) D a l i a nN a v a lA c a d e m D a l i a n 1 6 0 1 8, C h i n a 1 y : ,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 t m o s h e r i cd u c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c h a n e s t h en o r m a l a t ho f e l e c t r o m a n e t i cw a v ep r o a a t i o n A p g p g p g ,w a f f e c t s t h ed e t e c t i o no fr a d a ra n dc a u s e st h ee l e c t r o m a n e t i cs h a d o wz o n eo fr a d a r . I nt h i sp a e r e g p e s t a b l i s ht w oc o u l i n u m e r i c a lf o r e c a s t i n o d e l st os o l v et h ep r o b l e m so nf o r e c a s t i n h er a d a r p gn gm gt , a s e do nt h em e s o s c a l en u m e r i c a lp r e d i c t i o n m o d e la n dt h ee l e c t r o m a n e t i cw a v e s h a d o wz o n e b g r o a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i na t m o s h e r i cd u c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 T h e c o u l i n o d e l 犃i su s e d t op r e d i c t t h e t o p p g p p gm p , t h ec o u l i n o d e l犅i st op r e d i c tt h es k i o n e i nt h es u r f a c ed u c t . I t i s h o l e i nt h ee v a o r a t i o nd u c t p gm pz p c o n c l u d e dt h a t t h ec o u l i n o d e l sa r ee f f e c t i v e t op r e d i c t i n h er a d a rs h a d o wz o n e . p gm gt : ; ; 犓 犲 狅 狉 犱 狊 l e c t r o m a n e t i cs h a d o wz o n e t o o l e s k i o n e e g ph pz 狔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大气电离层为“反射镜”,工作于高频(High Frequency, HF) 波段的OTH-B 天波超视距雷达的典型探测半径可达1800 海里(e.g. MD 空军的AN/FPS-118),但天线阵体型过于庞大,尺度以千米计,无法安装于机动式武器-传感器平台(如水面战舰) 之上。

MD 海军AN/TPS-71 ROTHR (Relocatable Over-the-Horizon Radar) “可再部署型” 天波超视距雷达。

地波超视距雷达的典型探测半径为180 海里(绿色),庞大的HF 天线阵同样无法应用于水面战舰等空间紧的机动平台。

由于工作波长达数十米,高频超视距雷达的分辨率相当糟糕,且很难捕捉到小尺寸目标(如反舰导弹)。

高频超视距雷达的性能缺陷十分明显,空中预警平台成本则高昂,数量有限,且要伴随舰队长时间远洋活动须获得大型CATOBAR 航母的支持,舰载微波超视距雷达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无线电波在大气中传播的速度接近,但不等于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随着大气温度,湿度,压强的变化,无线电波传播速度相应改变,大气对无线电波的折射率也就发生变化。

接近地球表面的大气折射率为 1.000250 至 1.000400,变化幅度看似微小,却足以引起无线电传播路径的弯曲。

通常情况下大气折射率随着海拔升高而逐渐降低,造成无线电传播路径向下方弯曲(见上图)。

理想大气条件下这一折射作用的效果是使雷达地平线/水天线的距离比光学地平线/水天线高出约1/6,但如果某一高度区间大气的温度和/或湿度迅速变化,则可导致其无线电传播路径的弯曲度超过地球曲率,令雷达波束折向地面/水面方向,从而实现超视距探索。

n = 大气折射率,数值为光速/大气中的无线电传播速度
p = 干燥空气压强
T = 大气绝对温度
es = 大气中的水蒸气分压
通常所谓利用大气散射实现微波雷达超视距探测的说法实际上是错误的。

由大气构成不均一导致的对流散射(下) 虽能够有效地扩展微波通讯的覆盖半径,却因反射信号强度大幅度下降且传播路径无法确定而难以用于雷达探测(被动电子侦察手段却可利用散射信号推算发射源方位,不过这也是十分耗时费力的工作)。

真正的微波超视距雷达所依赖的,是由折射率迅速变化的气层提供的大气波导通道(上)。

以温度/湿度跃变层和地/水面(或另一温度/湿度跃变层) 为边界的大气波导通道能够实现雷达信号的远距传播,二战时美军水面战舰曾因此将远处(水天线之下) 的海岛当成日军舰队,在雷达控制下向空无一物的大海中发射了518 枚356 毫米和487 枚203 毫米炮弹。

尽管如此,微波超视距雷达实用化依然障碍重重。

由于仅以极小角度(通常不超过 1 度) 入射的信号才能在大气温度/湿度跃变层作用下进入波导通道(见上图),依靠波导通道传播的雷达信号之路径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在直射信号的水天线边界和波导信号的第一下触区之间形成了宽达数十海里的盲区(Skip zone)。

而折射率跃变层的存在造成的信号弯折,则在波导信号和非波导信号之间造成了雷达信号无法进入的另一盲区(Radar hole)。

大气波导通道在使超视距微波探测成为可能的同时,也制造了视线Line-of-sight 探测区域的信号“黑洞”。

美军先进折射效应预测系统AREPS (Advanced Refractive Effects Prediction System)显示的探测概率与目标距离的关系,亮区为高探测概率区,横坐标为目标距离(海里),纵坐标为海拔高度(英尺),雷达安装高度为24.4 米/80 英尺,目标为典型反舰导弹,折射率跃变层高度约在200-300 米。

目标掠海飞行时,在不足20 海里的视线探测区和约60 海里的波导信号第一下触区之间,存在宽达40 海里的覆盖空白,且波导信号第一下触区宽度十分有限,不足以为防空拦截提供足够的时间窗口(假定目标在70 海里外被发现,波导信号第一下触区宽10 海里,水面战舰在发现目标后立即发射舰空导弹,且不考虑舰空导弹的加速时间,则对空武器飞行速度仍需达到来袭反舰武器的 6 倍以上,方能在目标进入Skip zone 前实现拦截,如果反舰导弹突防速度为 2.5 马赫,舰空导弹的巡航速度就必须超过15 马赫! 在稠密大气中以15 马赫速度狂飙不论从导弹结构还是传感器工作环境角度考虑,都糟糕至极)。

理论上雷达信号从第一下触区反射向上后,可继续在波导通道向更远处传播,实现更远距离上的威胁预警。

实际上由于波涛翻滚的海面导致的信号散射,多数辐射能将以较大入射角逸出该波导通道,第二下触区的海面杂波累加至第一下触区杂波信号之上,则会导致杂波强度远远高于目标反射信号,再加上远处的大气环境难以确定,故而也就无从预测波导通道的边界和信号传输的路径,目前的微波超视距雷达至多也就能够提供半径60 海里左右的低空预警。

这个能力当然颇具实战价值,却与某些人宣扬的盾舰能依靠大气散射实施超视距探测,攻击水天线下的空中目标完全不是一码事。

第一下触区原则上可用于控制反舰导弹进行超视距打击,但敌舰亦能利用其散射信号,在更远的距离上对辐射源实施被动定位,抢先发射导弹。

由模型推导(非实测数据) 出的大气波导通道出现概率,色调越温暖,折射率跃变层/波导通道发生机率越高。

西太平洋整体而言属于大气波导通道的“沙漠”。

地中海,红海,波斯湾,印尼-袋鼠国海域,南太平洋低纬度海域,北非西侧海域为波导通道活跃区(波斯湾全年1/2 的时间里存在折射率跃变层),然而这些海域大多靠近陆地且充斥着不计其数的民用船舶,雷达工作环境异常复杂,令大气波导通道所提供的超视距探测能力的实战效能大打折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