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美版初中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学年人美版初中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学年人美版初中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学年人美版初中八年级

美术上册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八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计划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为培养全面加特长的合格中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兼顾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和学生个别的发展,根据初二学生的特点,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尽显艺术才能,体现个性发展,努力提高学生审美素质,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水平。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养成学习美术的良好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利于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并积累一定的绘画能力和创作能力。认识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创作习惯。

四、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所带八年级现有6个教学班,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部分学生的美术特长有所发展。但每个班的学生的美术知识与能力都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是关键。

五、提高质量的措施:

1、认真备课,分析教材,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2、注重联系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地开展教学。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动手、动脑的锻炼、培养。

4、组织有意义的美术活动,让学生从中体会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活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培养集体荣誉感。

5、适时开展比赛,在比中学,学中比,促进提高。

6、采取美育与德育想渗透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做到教书更育人,使他们成为思想素质高尚的人才。

六、教学进度:

《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笔记

第一部分前言

《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课程性质与价值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三、设计思路

(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

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盛唐女性的生活——捣练图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张萱及其作品《捣练图》。

2、了解唐代人物画的审美特征。提高学生欣赏、分析、评述作品的能力。

3、通过作品使学生认识劳动的美。

教学重点: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更深层次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捣练图》是盛唐时期张萱的作品,真迹已经失传,现我们所见的是宋徽宗的摹本。

谈到唐朝我们能想到什么?

618年唐高祖李渊推翻隋朝,建立唐朝。政治上有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和武周政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唐代的文学艺术更是灿烂辉煌,博大清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作品,谈一谈这是一幅什么画?

二、欣赏评述

1、什么是仕女图?

“仕女”原指中国古代宫女,后引申为美女。中国古代绘画中以宫女或美女为题材的人物画,称为“仕女画”。

《捣练图》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它以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劳动生活的场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

2、作者:张萱: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盛唐时着名画家。开元、天宝年间任“使馆画直”。擅长画人物,尤其善于画贵族、妇女和儿童。他突破了汉、魏以来人物画主要表现孝子、烈女的传统,转向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妇女,使仕女画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3、作品分析

①、练是什么?

丝织品的一种

②、《捣练图》是长卷形式作品,还有哪幅作品是长卷形式?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③、《捣练图》整幅画的内容?

捣练、缝纫、和熨烫的劳动场面

④、此图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问有哪些细节

四个捣练的妇女,左侧挽袖的细节;淘气的小女孩在练下面玩耍;左侧的妇女扯练时身体稍稍后仰;这些细节使作品富有生活情趣,又使构图不至于呆板。

⑤、此图反映出唐代妇女的发型、着装以及体态方面有什么特征?

高耸的发髻、华丽的服饰、丰满的体态

⑥、唐代人物画造型的主要特点?

人物丰颊肥体,表情微妙,神态从容,线条匀细,色彩艳丽,丰腴华贵。

三、课堂小结

《捣练图》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它以中国传统长卷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图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第1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2幅作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清明上河图〉〉提问(仔细观察上述作品后,你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教师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由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二、新授:

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

提问:

1.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内容?

2.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3.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解释:

1.从作品描绘的几个贵妇在庭院中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的情节,让人感到上流社会贵妇虽然物质富足,但却精神空虚、百无聊赖。

2.从画中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是相当的高超。

3.反映出当时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是丰腴,而非我们当代苗条。

与同学讨论,共同探讨几件作品的文化意义。

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从〈〈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的面目特征来看,他们是哪里的人?

3.你知道教堂和道观用途分别是什么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

分组讨论书中作品,教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服装组的图片讨论。北京街道的图片讨论。

建筑图片讨论。岩画的图片讨论。传统工艺品图片讨论。

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三、小结: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第2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罗丹语)。

2、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初步了解绘画过程中景物之间的层次关系,指导运用绘画知识表现自己生活的环境。

3、鼓励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引导初步掌握物象空间的描述与表达。

教学难点:景物的三度空间位置在纸上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自制教具、风景画(数张)、课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展示风景画:画中都分远、中、近三种景

二、研究探讨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

1、前后遮挡表现法(大多数写生作品)前后、远近

2、平摆是表现法(一些装饰画)下边近、上边远

3、透视的表现法(《最后的晚餐》)近大远小

4、移动式的表现法(《清明上河图》)视域广阔

三、学生活动

1、选用一种物象空间的表达方式,画出物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如校园,街道,村镇等。

2、组织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四、评析小结

展示优秀作品,自我评析,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对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体会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迅速把握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地表达。能发挥想象以及运用丰富的手法表达事物。

教学方法:探究写生法

一、思考讨论

1、这几种物象空间的表达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他们之间究竟有哪些联系?

二、写生实践中感受美术学习乐趣(校内写生)

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而提出不同的作业内容:

1、能力弱:可以选择一个基本型运用不同的方法创作

2、能力一般:可选择一种合适的空间表达方法巧妙安排在一个画面中。

3、能力强:进行风景创作

三、作业展评

四、教师总结

第3课用装饰色彩来表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全面了解装饰画及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了解装饰色彩在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装饰色彩的美感,欣赏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色彩在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了解装饰画在造型手法和用色方法上的特点,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教学难点:装饰画的造型突出夸张变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辅助音乐,有色卡纸。

学生:铅笔,勾线笔,油画棒、水粉或水彩颜料。

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观察理解法、分析比较法。

教学活动:

一、导入部分:

教师:自然界中的老虎和布老虎主体颜色有什么区别布老虎的色彩有哪些特点(观看课件,讨论举手回答。)

总结:醒目、夸张、美观,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课件)

二、讲新课

(一)装饰色彩的特点

1、观察作品的色彩有哪些特点作品的色彩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

(课件展示,讨论回答)

色彩特点:鲜艳、饱满。

视觉感受:活泼、愉悦。

2、装饰色彩是在自然色彩的基础上,概括、提炼、想象、

夸张后所形成的色彩。它不受物象实际颜色限制,强调对比,充满想象力和浓郁的装饰风格。色彩的对比主要包括:(课件展示相应的图片,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作品运用了哪种对比方式给你的视觉感受是什么

(1)色相对比:质朴、强烈

(2)明度对比:醒目、明快

(3)纯度对比:华丽、鲜明、活泼

(4)冷暖对比:刺激、夺目

(二)装饰色彩的运用

初唐时期莲花飞天藻井,颇有隋代之遗风,花心呈五色转轮,四身持花飞天,在蓝天中乘流动彩云环绕莲花飞旋。边饰卷草、方格、连珠纹样,以深、浅红为主,配以白、赭石、石青、黄、色彩热烈、变化丰富、华丽高雅。

(三)分析讨论:

1、分析莲花飞天藻井的色彩特点为什么说它的色彩对比又和谐

学生:冷暖对比为主,降低纯度协调画面。

2、分析莲花飞天藻井的色彩在色相环的位置颜色有什么变化

3、试一试:用敦煌藻井色彩装饰花瓶

4、试一试:用敦煌藻井色彩装饰花瓶看看你还有哪些装饰方式?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三、布置作业:(创作一幅装饰画装点你的房间)

1、运用装饰色彩创作一幅装饰画。

2、使用本课花卉模板或者老师提供的素材模板,任选一组敦煌藻井色彩做色彩设计练习。

3、运用装饰色彩设计制作一件小摆饰、小挂件或生活用品,美化家居,可任选纸、布、塑料等材料完成。

四、课后小结:

交流展示作品:全班共同交流,师评,自评,互评。

第4课用色彩表达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图片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了解装饰色彩及其在艺术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并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装饰色瓷彩作品实例分析,了解装饰色彩的基本特征。通过应用装饰色彩进行简单的色彩设计联系,来把握这些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色彩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会运用色彩的明度与纯度,表达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画在应色和造型方法上的特点,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各种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色彩内涵,运用装饰色彩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能有创意地运用色彩,表现出装饰色彩的特点及风格。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辅助音乐,有色卡纸。

学生:铅笔,勾线笔,油画棒、水粉或水彩颜料。

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观察理解法、分析比较法。

一、导入部分:

二、新授部分:

(一)色彩与联想(课件展示,学生讨论回答)

色彩刺激往往由于接受者的丰富的心理体验而自然地将其与某种心理感受、情绪甚至概念联系起来,如红色系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和热情、喜庆、积极相联;蓝色系给

人以清冷的感觉,和宁静、理智、高雅相联等。下面就几种常用的颜色分别加以说明。

红色:

具体联想:太阳、红旗、火焰、喜。

抽象联想:热烈、积极、青春、健康、新鲜、温暖、革命、愤怒、危险。

黄色:

具体联想:黄金、沙漠、灯光。

抽象联想:光明、愉快、富贵、快乐、刺激、警惕。绿色:

具体联想:草原、森林、大地。

抽象联想:自然、健康、新鲜、安静、清爽、和平、成长。

蓝色:

具体联想:天空、海洋。

抽象联想:理智、科技、深邃、诚实、寂寞、冷静。

白色:

具体联想:雪、云。

抽象联想:纯洁、神圣、清白、明快、空虚。

黑色:

具体联想:夜晚、黑发。

抽象联想:沉着、厚重、高级、衰老、绝望。

触觉感受:厚硬。

(二)绘画中色彩情感表达

抽象联想抽象联想

(1)课件展示《幽谷清霞》

师:这件作品给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画家要给我们传递哪些信息

生:画家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泼墨泼彩技法,营造出一种苍劲浑厚之美。

生:我明显感受到画家心中强烈的表现欲与激情。

(2)课件展示教材中作品《海道的形态》与《26-4-94》对比分析:

师:观察不同作品中不同的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的对比,谈谈画作蕴含了画家怎样的感情?

生:《海道的形态》与我们印象中的海毫无关系的红色,与笔触单纯的黄、紫、蓝、白等色块形成一种简单和谐的氛围。

《26-4-94》作品中浓重的墨绿色和画面上下的红、黄色产生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的对比。使观者感受到画家洋溢的激情。

(3)课件展示教材中作品《吴家作坊》

师:看到这幅作品,你会联想到什么它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画中的不规则的,大大小小的色块,有一种江南水乡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对家乡的眷恋。

(三)欣赏大师作品(课件展示)

师:看看大师们色彩的运用以及作品所表达的画家情感。

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星月夜》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亚威农少女》马蒂斯的作品:《红色和谐》《剪纸》蒙克的作品:《呐喊》《绝望》(四)学生作品展示

课件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学生欣赏、讨论。

选一件作品,分析她是怎样运用色彩来传达情感的?

三、课堂实践:

1、运用水粉水彩、彩色纸或布等材料创作一幅色彩命题画。

2、可以不表现具体物象,而是用色彩大胆表现情感。

四、课堂小结:

色彩不仅仅带来的是视觉上的感受,人类是情绪化的生物,能感觉到色彩,并且不同色彩带来的情感体验完全不同。愤怒的黑色,初生的绿色,冰冷的蓝色,还有我们的金色回忆。色彩能唤起我们的回忆,例如橙色的日落和清冷的蓝色早晨,绿色象征着生长,红色则充满活力。所以,试着用色彩去表达属于你的世界吧。

第5课中国山水画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本课注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

认知目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能力目标:尝试选用(或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地表达出你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散文。教学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教学难点:山水画的思想、技巧和形式表现;在山水画的树石绘画中体会笔情墨趣。学习材料: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教学过程

一、对比了解、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展示图片:《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搜尽奇峰打草稿》清石涛、张大千《青绿山水画》、《万山红遍》现代李可染

李可染中国现代画家,他的山水画重视意向凝聚。出于对毛主席的崇敬,为了更好地表达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用积墨法画出山的厚重,大面积使用了朱砂来表现秋色,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歌颂了欣欣向荣的时代。

他的画面结构,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划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

认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追求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山水绘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之一。

1、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当时的社会生活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

2、多变的笔墨表现了无限的空间与意境

3、中国画的意境调动了观者的主观感受,观者的文化修养、经历、情绪决定了对山水画审美感受的不同。

二、欣赏分析、用心体会

欣赏中国画作品《平沙落雁》(播放古曲平沙落雁)。

1、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画面:溪流、荒滩(荒漠)、弹琴的老人、大雁......

2.讨论法(读画体会意境):

在一望无垠、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跑、也没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和那一阵阵卷带着黄沙的寒风掠过……。

总结:作者以最简洁的构图和笔法创造出一个无限开阔、空灵而又古雅的境界。琴声、雁声、水声化合成诗一般的意境。作者极其巧妙地利用了皮纸的性能,将沙滩与河水画得若隐若现,使画面满而不闷,简而不空。

三、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分析中国山水画家是如何表现意境的

1、位置经营,构图表现;

2、“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意的追求;

3、水墨韵味,墨彩交融

中国山水画技能掌握之树石基础

四、造型表现

1、用中国画工具画一棵树木的造型;

2、用中国画工具画一组山石,注意体现山石的体积与石头的质感;

3、根据所熟悉的古诗词义,画一幅中国山水画。

五、小结:

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到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理解了意境是营造是画

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第6课中国画的形式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绘画中形式美感与内容的协调统一是构成作品艺术美感的重要的两

2、个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

想情感。

3、认识中国画将绘画、书法、诗歌、篆刻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其独特的

形式美感。

能力目标: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初步尝试体验中国画的

形式美。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

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体验笔墨情趣。

教学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及相互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包括丰富、典型的各种风格的名作),画架、画板、笔墨纸砚等绘

画用品。

学具准备:准备笔、墨、纸、砚、色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意境美是山水画

的灵魂,下面就让我们再一起欣赏几张国画作品,在欣赏时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作品

在哪些方面给你以美的愉悦?

师:同学们的看法很独特,很好,其实同学们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是中国画的形式

美,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去学习《中国画的形式美》。

二、授课

1、演示课件

2、讲解形式美概念

通过刚才同学的剖析,我们知道所谓中国画的形式美就是在大小横竖不同的画幅中通过构图将点、形、色等形式因素按表现需要有规律的组合起来所呈现的多样统一的美感。

中国画的形式美概括起来大致有:形象之美、色彩之美、章法之美、笔墨之美四个因素。

师:在了解了形式美概念的基础上,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国画去感受它的形式美。首先让我们走进白石老人的《虾》

3、演示课件白石老人的《虾》与生活中虾的照片。

提问:白石老人笔下的虾在形象上与现实生活中的虾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分组讨论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正像同学们所说真实的虾与白石老人笔下的虾区别很大,生活中的虾虽然很真实但很复杂呆板,用写真的方法很难表现出来,经过画家的概括、提炼、加工,艺术作品中的虾很简单、灵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总结并演示课件,艺术作品中的虾形象概括、简单、比现实生动。形象是绘画的基础,写神才是目的。

欣赏了白石老人的大作后,接下来再让我们到中国画的色彩海洋中去畅游!

4、演示课件《井冈山》、《樱桃》、何海霞的《青山绿水》。

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欣赏作品时仔细观察一下中国画的色彩美不美如果美又有什么特点(演示课件问题)生:分组讨论

回答:色彩很鲜艳,很好看,与物体本身的颜色接近,(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不会很准确,教师要适时的启发点拨)

刚才同学说出了中国画用色的一些特点,但不够准确。中国画的用色除工笔重彩外基本上用装饰性比较强的固有色。色彩对于中国画的整体来说并不是主要的,而是墨的补充(演示课件显示答案)

以上我们的欣赏学习侧重于中国画的内在形式美。那么中国画的外在形式美不美呢?

5、演示课件:手卷、立轴等

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中国画都有哪些形制呢?

生:立轴、手卷、册页、扇面等。

师补充:立轴易远看可以连续成条屏,手卷易近看表现大型题材。中国画除了外形之美之外,在构图、诗书、画印上也体现了章法之美。

演示马致远的《雪图》,吴冠中的《大漠》,讲解构图特点,马远、“马一角”、空灵美,《大漠》用线、用点及疏密对比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