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理常识

合集下载

航拍中国甘肃地理知识点笔记

航拍中国甘肃地理知识点笔记

航拍中国甘肃地理知识点笔记一、地理位置与地貌特征1.地理位置甘肃位于中国西北部,介于东经102°13"—108°46"、北纬34°54"—42°01"之间。

甘肃地理位置独特,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

省内东西横跨1600公里,南北纵贯1000公里。

2.地貌特征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陇南山地、甘南高原、河西走廊和祁连山地。

陇南山地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势较高,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山峰叠翠,森林资源丰富。

甘南高原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势较低,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草原辽阔,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部,地势平坦,气候干旱,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通道。

祁连山地位于甘肃省北部,海拔较高,山地草原景色壮观。

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1.水资源甘肃省水资源总量为174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黄河穿境而过,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

此外,甘肃还有众多的湖泊和水库,如青海湖、尕海等。

2.土地资源甘肃土地资源丰富,包括耕地、草原、山地、沙漠等多种类型。

耕地主要分布在陇南、天水等地,草原主要集中在甘南、河西走廊等地。

3.生物资源甘肃生物资源丰富,拥有大熊猫、金丝猴、雪豹等珍稀动物。

植物资源方面,甘肃有世界著名的祁连山雪莲等高山植物。

4.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甘肃生态环境脆弱,面临水土流失、沙漠化、草原退化等问题。

近年来,甘肃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等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甘肃地理主要知识点

甘肃地理主要知识点

甘肃地理主要知识点甘肃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

它是一个多山、高原、河流和戈壁的地方,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以下是关于甘肃地理主要知识点的一些介绍。

一、地理位置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东临陕西省,南接四川省和青海省,西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连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它的地理坐标大约是东经92°13’到108°46’,北纬32°12’到42°57’。

二、地形地貌甘肃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主要由高原、山地、河流和戈壁组成。

甘肃的四大地形是黄土高原、内陆盆地、北部山地和南部山地。

黄土高原主要分布在甘肃的东部和中部,是中国最大的黄土高原之一。

内陆盆地主要是兰州盆地和天水盆地。

北部山地包括祁连山和毛儿盖山,南部山地则有秦岭和陇山。

甘肃还有一些著名的戈壁地带,如酒泉、敦煌和嘉峪关。

三、气候甘肃的气候类型多样,包括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和戈壁气候等。

由于地势高低差异大,气候变化也很显著。

甘肃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而西部地区干旱寒冷,降水较少。

甘肃的气候条件对该地的农业、畜牧业和能源开发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河流甘肃是中国重要的黄河流域省份之一,黄河在甘肃境内形成了许多壮丽的河套地貌。

此外,甘肃还有其他重要的河流,如长江的支流嘉陵江和黑龙江的支流额济纳河。

五、自然资源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油田、天然气、铁矿石、铜矿石、铝土矿、硼矿、稀土等。

此外,甘肃还有大量的水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适宜发展水电和太阳能发电。

六、旅游资源甘肃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

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兰州白塔山、甘南拉卜楞寺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为甘肃的旅游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七、少数民族甘肃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有多个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生活。

其中,回族、藏族、土族、苗族、蒙古族等是甘肃的主要少数民族。

甘肃地理 复习要点

甘肃地理 复习要点

甘肃地理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甘肃的地理位置:概述:甘肃,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而得名。

甘肃深居大陆内部、地处黄河上游,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历史跨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

1.甘肃全省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2。

31、---42。

57、、东经92。

13、---108。

46、之间,居全国第7位,轮廓似哑铃,整体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东西延伸达1655千米。

2.甘肃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汇聚区域,相传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皇帝都诞生在陕甘交界的黄土高原地区。

3.是我国唯一跨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和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的交汇部位。

甘肃的地形地貌:1.甘肃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多样。

2.甘肃地形根据各地地形和地势特点划分为:陇南山地、陇东和陇西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河西走廊以北地带等六大地形区域。

3.陇南山地地势西高东低,起伏较大,大小山头相连,该区由北向南分为:北秦岭、徽成盆地和南秦岭。

徽成盆地气候温和、河流众多、雨水充足、耕地广布,是甘肃省主要的暖温带作物产区。

南秦岭河流水量丰沛,水资源丰富,可种植茶树、油橄榄等,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有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物种。

4.陇东黄土高原地面平坦,黄土塬保存较好,土壤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庆阳市的董志塬是目前黄土高原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黄土塬,黄土塬以窑洞为主。

陇西黄土高原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未能形成广阔的黄土塬,最大的塬为会宁的白草原,但其广袤平坦程度较小。

5.甘南高原,全省地势最高的高山、高原交错区,分为:西部的西倾山、阿尼玛卿山(洮(tao)河、大夏河及白龙江的发源地);中部是多草滩和沼泽的玛曲、碌曲高原盆地;东部是高山峡谷区。

甘南高原草滩宽广、腐殖层厚,土地肥沃是本省重要的牧区,优良畜种河曲马、欧拉羊产地。

航拍中国第二季甘肃地理知识点

航拍中国第二季甘肃地理知识点

航拍中国第二季甘肃地理知识点
甘肃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省份,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地理特点而闻名。

以下是有关甘肃地理的一些知识点:
1. 地理位置: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东临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北接陕西省,南濒青海省和四川省,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

甘肃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的重要战略门户。

2. 地势:甘肃的地势高低起伏,主要由高山、高原和盆地组成。

甘肃的大部分地区都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

甘肃最高峰是祁连山,海拔达到5500多米。

3. 气候:甘肃的气候多样,包括高原气候、温带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干旱气候。

甘肃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干旱,气温和降水量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

4. 地貌:甘肃地区的地貌景观多样,包括丹霞地貌、高山峡谷、戈壁沙漠、草原、湖泊和河流等。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和鸣沙山月牙泉是甘肃著名的自然景观。

5. 河流:甘肃境内有多条重要河流,包括黄河、长江支流嘉陵江和渭河。

黄河在甘肃的流域地区是河套平原,是中国黄河的主要水源地。

6. 自然资源: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风能资源等。

甘肃是中国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拥有大量
的煤炭、油气和风能资源。

7. 旅游景点:甘肃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敦煌莫高窟、兰州白塔、嘉峪关长城和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等。

这些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些是航拍中国第二季甘肃地理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甘肃地理新高考知识点归纳

甘肃地理新高考知识点归纳

甘肃地理新高考知识点归纳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丰富的自然景观。

在新高考中,甘肃地理知识点的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位置:甘肃位于中国西北边陲,东邻陕西,南接四川,西与青海、新疆接壤,北靠内蒙古和宁夏。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得甘肃成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2. 地形地貌:甘肃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盆地、山地、河流等。

其中,祁连山脉是甘肃的主要山脉之一,河西走廊是甘肃的重要地理特征。

3. 气候类型:甘肃气候类型多样,总体上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

河西走廊地区气候较为温和,适宜农业发展;而东部地区则气候干燥,降水较少。

4. 自然资源:甘肃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此外,甘肃的水资源也相对丰富,黄河、洮河等河流为甘肃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

5. 生态环境:甘肃的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

由于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特点,甘肃的植被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脆弱。

近年来,甘肃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

6. 经济发展:甘肃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基础,同时,工业和旅游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特别是旅游业,甘肃拥有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张掖丹霞地貌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7. 文化特色:甘肃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

甘肃的敦煌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等都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8. 区域发展:甘肃在区域发展上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

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甘肃正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

结束语:甘肃地理知识点的归纳不仅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多个方面,也体现了甘肃在新高考中的教育价值。

通过对甘肃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和文化特色,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甘肃的地理特征

甘肃的地理特征

甘肃的地理特征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

它的地理特征独特而多样,包括高山脉、广阔的河谷、沙漠和草原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甘肃的地理特征,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而神秘的省份。

一、地理位置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东邻宁夏、陕西,南邻四川、青海,西邻新疆,北濒内蒙古。

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地理特征的多样性,既有高山峻岭,又有广袤的平原,同时还有沙漠和草原等不同的地貌类型。

二、高山脉甘肃境内分布有众多的高山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祁连山和秦岭。

祁连山是中国的重要山脉之一,它横贯甘肃西部,被誉为“天然的屏障”。

祁连山脉是亚洲大陆上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大山脉之一,其主峰海拔超过5500米,气候寒冷,植被稀疏。

秦岭是中国的主要山脉之一,跨越陕甘两省,其北麓即为甘肃的一部分。

秦岭地势险峻,山峰连绵起伏,被誉为“华夏屏障”,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三、黄土高原甘肃的东南部地区属于黄土高原,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土地肥沃,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黄土高原的土壤富含有机质,适宜耕作,农民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种植谷物、水果和蔬菜等作物。

此外,黄土高原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铝土矿等,为甘肃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河谷地带甘肃境内有多条重要的河流经过,包括黄河、长江和黑河等。

其中,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它从甘肃的青海境内源头发源,并穿越甘肃的中部地区。

黄河冲积物的淤积形成了广袤的黄土高原,同时也为甘肃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长江和黑河虽然只是经过甘肃的一小部分,但它们的河谷地带在农业和工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戈壁荒漠甘肃的西北部地区是戈壁荒漠的分布区域。

戈壁荒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之一,其地表主要由砾石和沙子组成。

由于干旱、缺水和高温的气候条件,这里的植被相对贫瘠,人迹罕至。

然而,戈壁荒漠也有其独特之处,其风景壮丽,吸引了许多旅游者前来探索。

总结甘肃的地理特征多样而独特,包括高山脉、广阔的平原、沙漠和草原等。

甘肃省会考知识点高二地理

甘肃省会考知识点高二地理

甘肃省会考知识点高二地理一、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之间。

总面积约为45.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800万人。

甘肃省地势复杂多样,包括河谷、高原、丘陵、草原、戈壁沙漠等地貌类型。

二、甘肃省的自然地理特点1. 地形特点:甘肃省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主要由黄土高原和河谷构成,中部为黄土丘陵地带,西部则是高原和山区。

2. 气候特点:甘肃省主要呈干旱气候,东部平原气候较为温和,中部丘陵地带冬寒夏热,西部高原和山区气候寒冷。

3. 水文特点:甘肃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和内陆湖泊等地区。

黄河是甘肃省的主要河流,是我国年径流量最大的一条河流。

4. 土地利用:甘肃省以耕地和牧草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同时也包括林地、城镇建设用地和水域。

三、甘肃省的资源优势与保护措施1. 矿产资源:甘肃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黄金、铀矿等。

为了保护矿产资源,甘肃省采取了限制开采和科学开发的措施。

2. 水资源:甘肃省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气候干旱,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成为重要问题。

甘肃省加强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水土保持工作,提高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甘肃省拥有众多珍稀濒危的物种和生态系统,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甘肃省制定了保护计划,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等保护措施。

四、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差异1. 农业发展:甘肃省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导,在黄河流域和丹霞地区开展粮食种植和果蔬种植。

畜牧业也是甘肃省的重要支柱产业。

2. 工业发展:甘肃省工业以能源、化工、有色金属和冶金为主要产业,其中煤炭、电力、铝业和钢铁等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 旅游资源:甘肃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如敦煌莫高窟、兰州白塔、甘南藏区等。

这对于促进甘肃省的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地理新高考知识点

甘肃地理新高考知识点

甘肃地理新高考知识点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省份之一。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条件,甘肃地理知识在新高考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甘肃地理新高考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东临宁夏回族自治区,南接青海省,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

地处我国的内陆,是连接西北和西南的重要通道。

二、地形地貌甘肃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主要地形包括高山、高原、丘陵和盆地等。

其中,祁连山、兰州盆地、黄土高原是甘肃地理的重要特征。

1. 祁连山祁连山位于甘肃省西部,是我国的重要山脉之一。

山脉呈东西走向,是中国河西走廊的北界。

祁连山以雪山和原始森林著称,同时也是重要的水源地。

2. 兰州盆地兰州盆地位于甘肃省中部,是黄河沿途的重要城市兰州的所在地。

兰州盆地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是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3. 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南部,是我国最大的黄土高原。

这片地区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同时也被认为是土地沙化的严重地区之一。

三、气候条件由于甘肃地域辽阔,气候条件也各异。

主要气候类型有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半湿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

1. 温带大陆性气候甘肃的平原地区多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特点。

兰州市位于该气候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2. 温带半湿润气候甘肃的山地地区多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短暂凉爽,冬季寒冷。

临夏、庆阳等地就属于该气候带,夏季相对凉爽,冬季较冷。

3. 高原山地气候甘肃的高原山地地区气候特点明显,夏季温凉多雨,冬季严寒干燥。

甘南藏族自治州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全年降水较多,气温较低。

四、自然资源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生态资源等。

1. 矿产资源甘肃的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铜、锌、金、银等。

其中,金昌市是甘肃重要的金属矿产基地。

2. 水资源甘肃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于黄河和内陆湖泊。

甘肃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

甘肃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

甘肃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内陆省份,其地理特点和资源优势对于甘肃高考地理考试的命题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将介绍甘肃高考地理必考的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作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省份,甘肃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高考考查甘肃地理位置时,需要掌握甘肃省的地理位置、东西跨度、南北纵深等基本信息。

同时,还需要了解甘肃省的自然环境,包括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举例来说,甘肃位于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区域,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地貌特征和地理资源甘肃地貌复杂多样,高考中常考查的重要地貌类型有六盘山、祁连山、黄土高原等。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地貌的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例如,六盘山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山脉,对于区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甘肃还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考试中,会考查考生对于甘肃地理资源的全面了解和应用能力。

三、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甘肃是中国的农牧交错带和农牧业大省,农牧业在甘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甘肃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区域差异明显。

高考通常考查考生对于甘肃经济发展的认识,包括牧区与农区的差异、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甘肃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交通与通信甘肃地势复杂,地域辽阔,地形地貌的多样性给交通和通信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高考地理中,会考查甘肃的交通与通信网络建设,如铁路、公路、航空等。

重要的考点包括甘肃的交通要道、交通枢纽等,以及甘肃的通信发展,如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情况等。

五、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也面临着特殊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高考中会考查考生对于甘肃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可持续发展措施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此外,还需要掌握甘肃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等。

综上所述,甘肃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涉及甘肃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理资源、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交通与通信、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甘肃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

甘肃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

甘肃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甘肃高一地理会考知识点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方面主要内容为甘肃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文地理以及生态环境等;人文地理方面主要内容包括甘肃的人口、民族分布、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和旅游资源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东临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南接四川省和青海省,西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濒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

总面积为45.6万平方公里。

2. 地形地貌甘肃地形复杂多样,主要由群山、高原、盆地和河谷构成。

主要的地貌类型有黄土高原、阿尔金山、祁连山、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等。

3. 气候特点甘肃气候多样,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中部为北温带半湿润气候,北部为寒温带干旱气候。

全年降水分布不均匀,夏季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 石油地理甘肃是我国重要的石油产区之一,主要油田有酒泉油田、大庆油田和敦煌油田。

5. 水文地理甘肃有黄河中游和上游的重要支流,如洮河、砚山河等。

同时,境内还有一些湖泊,如青海湖和祁连山腹地的柴达木盆地等。

6. 生态环境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既有高山草甸、冰川湖泊,也有戈壁滩、沙漠和湿地。

保护生态环境是甘肃地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二、人文地理1. 人口甘肃人口众多,多数是汉族,同时还有回族、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2. 民族分布甘肃的民族分布非常复杂,主要有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各民族共同构成了甘肃多元的文化。

3. 经济发展甘肃是中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主要经济支柱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其中,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工业以煤炭、电力、化工等为主导,服务业以旅游业为重点。

4. 交通运输甘肃的交通发达,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方式均有完善的网络。

主要的交通枢纽有兰州、嘉峪关、酒泉等城市。

5. 旅游资源甘肃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敦煌莫高窟、甘南草原、兰州中山桥以及张掖丹霞地貌等景点。

(完整版)甘肃地理常识分析

(完整版)甘肃地理常识分析

甘肃地理基础知识1.甘肃地理概况:甘肃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内蒙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分属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内陆河流域。

境内地形复杂。

甘肃地形和地势特点,从西向东,全省大致可分为:河西山地、高原、走廊;陇东和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陇南山地等四类地形区。

河西走廊一带地势坦荡,绿洲与沙漠、戈壁断续分布,西南部横亘着高大的祁连山系,为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地势高耸,气候寒冷,从山顶到山脚依次分布着现代冰川、多年积雪、森林、草原,为走廊和北部沙漠戈壁水资源形成区。

北部地面起伏不大,气候干燥,风力剥蚀作用显著,戈壁广布,为内蒙高原的西端。

除陇南部分谷地、疏勒河下游谷地较低外,大部海拔都在1000m以上。

总观全貌,本省地形实为一个山地型的高原。

“甘肃”的名称取自古代的“甘州”(张掖)和“肃州”(酒泉)两地首字,因甘肃大部分地区分布在陇山(六盘山)以西,所以也把甘肃简称为“陇”,如陇原大地就是指甘肃。

2.河西走廊: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

古“丝绸之路”和“第二欧亚大陆桥”都从这里通过。

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

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

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

3.酒泉行政区划分为七个县、市、区:包括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肃北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4.酒泉玉门市:是通往中亚、欧洲的咽喉要地,还是全国第一个石油基地。

5.张掖肃南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下,祁连山北麓,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甘肃公共基础知识

甘肃公共基础知识

甘肃公共基础知识甘肃,简称“陇”,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省份。

作为中国面积第十一大的省份,甘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本文将介绍甘肃省的公共基础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特点等。

一、地理位置甘肃位于黄土高原东北部,西临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北界陕西省,东部与河南省、山西省相邻,南界四川省和青海省。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山、高原、盆地、河谷、沙漠等地貌类型。

甘肃的主要河流有黄河和长江的支流。

二、历史文化甘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甘肃地区就有人类聚居和文明活动。

甘肃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甘肃还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化发源地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甘肃就有独特的文化特点。

甘肃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包括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马蹄寺等众多著名的历史古迹。

三、经济特点甘肃的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为主导。

由于地理位置独特,甘肃的农业资源丰富,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并兼有林业、畜牧业等。

此外,甘肃还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基地,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油气等。

甘肃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鸣沙山月牙泉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旅游业的发展为甘肃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四、民族文化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汉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等众多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各个民族保留了各自的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甘肃的民族文化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音乐、舞蹈、美食、民间艺术等。

例如,丝绸之路上的回族传统音乐和舞蹈、藏传佛教的传统寺庙文化等,都是甘肃独特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

五、自然景观甘肃拥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包括祁连山、天水地貌、黄河石林等。

甘肃还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拥有许多珍稀濒危物种。

航拍中国第二季甘肃地理知识点

航拍中国第二季甘肃地理知识点

航拍中国第二季甘肃地理知识点
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中国面积第六大的省份。

甘肃的地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地势和地貌:甘肃地势逐渐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势高度逐渐提高。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山、河谷、盆地、戈壁等多种地貌类型。

2. 高山:甘肃西部有祁连山和天山两大山脉,其中祁连山是甘肃的主峰,海拔超过5000米。

这些山脉不仅给甘肃带来了壮
丽的自然风光,还起到了屏障的作用,形成了甘肃高寒气候。

3. 河流:甘肃境内有很多重要的河流,其中最重要的是黄河。

黄河从甘肃西部流经中部,对甘肃的水资源和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除了黄河,甘肃还有塔里木河、淮河、黑河等多条河流流经。

4. 盆地:甘肃境内有多个盆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兰州盆地和甘肃中部的河西走廊。

这些盆地地势较为平坦,气候相对温暖,适宜农业的发展。

5. 气候:甘肃地处西北干旱地区,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

甘肃境内由于地势高低不同,气候也存在明显的区别,主要有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高寒气候。

以上是甘肃的一些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甘肃地理知识大全

甘肃地理知识大全

甘肃地理知识1.甘肃地理概况:甘肃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内蒙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分属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内陆河流域。

境内地形复杂。

甘肃地形和地势特点,从西向东,全省大致可分为:河西山地、高原、走廊;陇东和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陇南山地等四类地形区。

河西走廊一带地势坦荡,绿洲与沙漠、戈壁断续分布,西南部横亘着高大的祁连山系,为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地势高耸,气候寒冷,从山顶到山脚依次分布着现代冰川、多年积雪、森林、草原,为走廊和北部沙漠戈壁水资源形成区。

北部地面起伏不大,气候干燥,风力剥蚀作用显著,戈壁广布,为内蒙高原的西端。

除陇南部分谷地、疏勒河下游谷地较低外,大部海拔都在1000m以上。

总观全貌,本省地形实为一个山地型的高原。

“甘肃”的名称取自古代的“甘州”(张掖)和“肃州”(酒泉)两地首字,因甘肃大部分地区分布在陇山(六盘山)以西,所以也把甘肃简称为“陇”,如陇原大地就是指甘肃。

2.河西走廊: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

古“丝绸之路”和“第二欧亚大陆桥”都从这里通过。

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

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

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

3.酒泉行政区划分为七个县、市、区:包括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肃北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4.酒泉玉门市:是通往中亚、欧洲的咽喉要地,还是全国第一个石油基地。

5.张掖肃南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下,祁连山北麓,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甘肃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甘肃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甘肃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甘肃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内陆地区,东临黄河,西靠祁连山脉,北界阿尔金山脉,南抵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

它是一个地理环境多样、地貌多样、气候多样的省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甘肃高一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

一、甘肃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介于东经92°13′-108°46′,北纬32°58′-42°55′之间。

它东邻宁夏、陕西,南接四川、青海,西连新疆,北界内蒙古。

甘肃境内地貌多样,包括高山、高原、丘陵、河谷等地形。

甘肃的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包括气候、水文、地震等要素。

由于受到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等山脉的阻挡,甘肃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带变化,从寒温带气候到中温带气候再到温带半干旱气候。

二、甘肃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甘肃地理特点明显,首先是地理位置处于中国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北方草原的过渡地带,因此甘肃既有高寒山地也有干旱草原。

其次,在甘肃的地貌中,黄土高原、祁连山、河谷、戈壁等地形特征十分突出。

甘肃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生态资源。

甘肃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铅锌矿等,其中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

水资源方面,甘肃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拥有丰富的河流、湖泊和积雪融水资源。

生态资源包括草原、湿地、森林等,拥有世界自然遗产甘南夏河草原和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三、甘肃的地理问题和发展对策甘肃地理问题主要是水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由于大气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甘肃的水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南部和东部地区更加突出。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甘肃的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草原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甘肃的地理问题,可采取以下发展对策。

首先,加强水资源管理,采取节水措施,合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

其次,加强土地保护,推行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

甘肃高一合格考地理知识点

甘肃高一合格考地理知识点

甘肃高一合格考地理知识点甘肃高一地理学科的合格考试题目形式多样,以下将根据考试要求,针对甘肃高一合格考地理知识点进行论述,以便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复习相关内容。

一、自然地理环境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

其中,黄河流经甘肃北部,形成了以黄土高原为主的地貌,这是甘肃最显著的地理特征之一。

另外,位于甘肃的祁连山脉和陇山脉是我国四大山脉之一,其特有的山地地貌给甘肃的气候和水资源分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1. 地貌类型甘肃地形多样,主要包括黄土高原、山地地貌、河谷地貌等。

甘肃北部以黄土高原为主,这里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

山地地貌主要分布在甘肃的南部和西部,祁连山脉和陇山脉是甘肃最重要的山脉。

此外,甘肃还有一些河谷地貌,如河西走廊和狭长的峡谷等。

2. 气候特点甘肃气候多样,主要特点是干旱和寒冷。

甘肃位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区,降水量较少,年均降水量在200-300毫米左右。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较大。

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差异较大,例如,甘南地区气候寒凉多雨,而甘东地区气候干燥。

3. 水资源分布甘肃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以河流和湖泊为主。

甘肃被誉为“黄河之母”,黄河是甘肃最重要的河流,对当地的农业灌溉和水资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甘肃还有一些湖泊,如青海湖、天水湖等,这些湖泊不仅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保护,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文地理环境甘肃地区人文地理环境多元,涵盖了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将对甘肃高一合格考地理知识点进行具体论述。

1. 历史文化遗产甘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莫高窟。

莫高窟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真正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遗产。

它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一个由735个洞窟和492个石窟壁画组成的综合艺术殿堂,也是世界上现存艺术瑰宝之一。

2. 民族风情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

高一地理合格考知识点甘肃

高一地理合格考知识点甘肃

高一地理合格考知识点甘肃甘肃是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的一个重要省份,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地区。

它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景观。

下面是关于甘肃地理的一些合格考知识点。

甘肃的位置和地势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边陲,毗邻蒙古国,与青海、宁夏、陕西、四川、新疆等省份和自治区接壤。

全省总面积约为45.7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

甘肃地势起伏较大,主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构成。

位于甘肃东部的黄土高原是中国三大黄土高原之一,地势较为平坦。

而甘肃的西部则是大部分位于高原和山地上。

甘肃的最高峰是祁连山的主峰祁连山,海拔达到5600多米。

甘肃的气候和水文甘肃的气候类型多样,主要有寒温带干旱气候、温带干旱气候和高寒山地气候。

甘肃内陆地处蒙古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处,地理位置独特,受到了大陆性气候的影响。

甘肃的降水量分布不均,西部干旱,东部湿润。

东部的甘南和陇南地区平均年降水量较多,而河西走廊地区则非常干燥,是中国的沙漠区域之一。

甘肃的水文特点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甘肃有丰富的河流资源,主要有黄河、长江上游的支流等。

另一方面,甘肃也有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许多地区常年缺水。

这对甘肃的农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甘肃的地貌和资源甘肃的地貌多样,主要包括黄土高原、河谷地貌、山地和戈壁沙漠。

黄土高原是甘肃最主要的地貌类型之一,这里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河谷地貌主要分布在甘肃的东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黄河的流经段。

甘肃的山地主要有祁连山、兰州七里河山、黄河三峡等。

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动植物资源。

甘肃是中国重要的矿藏分布区之一,主要有煤炭、油气、铁矿、金矿、铜矿等矿藏资源。

此外,甘肃的水资源也十分丰富,尤其是黄河作为中国第二大河流横贯甘肃。

甘肃还是中国西部的重要农业产区,拥有大量的农业资源。

甘肃的经济与发展甘肃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茶叶、大豆、果树等。

此外,甘肃也有畜牧业和渔业发展。

甘肃地貌知识大全

甘肃地貌知识大全

甘肃地貌知识大全
甘肃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的西北部。

它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因此拥有丰富多彩的地形和地貌。

主要地貌
在甘肃省,主要的地形和地貌包括以下几种:
- 高原:甘肃省东部的黄土高原是中国三大黄土高原之一。

- 平原:河西走廊是甘肃省西部的一个重要平原地带,位于祁连山和五台山之间。

- 山地:甘肃省的山地包括祁连山、六盘山、泰山、华山、骊山等。

- 盆地:酒泉盆地、天水盆地、武威盆地、张掖盆地等。

著名景点
在甘肃省,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 敦煌莫高窟:莫高窟是一个由善男信女雕刻的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

- 青海湖: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一个被誉为“眼中的明珠”、“世界天然氧吧”的旅游胜地。

- 张掖丹霞地貌:张掖丹霞地貌是甘肃省张掖市的一个自然奇观,是中国西北地区典型的丹霞地貌,被誉为“丹霞第一景”。

以上是甘肃省的一些地貌知识和著名景点介绍。

甘肃省考研地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甘肃省考研地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甘肃省考研地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特点。

对于考研地理学的学生来说,了解甘肃省地理的重点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甘肃省考研地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甘肃省的地理位置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北邻内蒙古自治区,东邻宁夏回族自治区,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连,南接青海省,东南与陕西省相连。

甘肃省总面积约为45.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第七大的省份。

该省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包含了高山、高原、盆地、丘陵等多种地貌类型。

甘肃省的自然地理特点甘肃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特点,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地貌多样。

甘肃省南部是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北部则是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和交通区域。

甘肃省的地形可划分为祁连山地区、临夏盆地、陇东丘陵、河西走廊、祁连山前山地和柴达木盆地等。

甘肃省的气候特点甘肃省的气候类型多样,包括高原气候、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寒温带季风气候。

甘肃省东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变化较为明显,有四季分明;而西北部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短暂而炎热,冬季则寒冷干燥。

甘肃省的地质资源甘肃省是一个地质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其中煤、铁、铜、石油、天然气等是甘肃省的主要矿产资源。

此外,该省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

甘肃省的人文景观甘肃省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

甘肃省的莫高窟被誉为中国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以其壁画艺术而闻名于世。

此外,该省还有黄河石林、嘉峪关长城等著名景点。

总结甘肃省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特点。

了解甘肃省地理的重点知识对于考研地理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对甘肃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点、气候特点、地质资源和人文景观进行了总结,希望对于考研地理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地理基础知识1.甘肃地理概况:甘肃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内蒙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分属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内陆河流域。

境内地形复杂。

甘肃地形和地势特点,从西向东,全省大致可分为:河西山地、高原、走廊;陇东和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陇南山地等四类地形区。

河西走廊一带地势坦荡,绿洲与沙漠、戈壁断续分布,西南部横亘着高大的祁连山系,为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地势高耸,气候寒冷,从山顶到山脚依次分布着现代冰川、多年积雪、森林、草原,为走廊和北部沙漠戈壁水资源形成区。

北部地面起伏不大,气候干燥,风力剥蚀作用显著,戈壁广布,为内蒙高原的西端。

除陇南部分谷地、疏勒河下游谷地较低外,大部海拔都在1000m以上。

总观全貌,本省地形实为一个山地型的高原。

“甘肃”的名称取自古代的“甘州”(张掖)和“肃州”(酒泉)两地首字,因甘肃大部分地区分布在陇山(六盘山)以西,所以也把甘肃简称为“陇”,如陇原大地就是指甘肃。

2.河西走廊: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

古“丝绸之路”和“第二欧亚大陆桥”都从这里通过。

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

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

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15世纪以后,渐次衰落。

目前亦为沟通中国东部和新疆的干道,为西北边防重地。

地域上包括甘肃省的河西五市: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

3.酒泉行政区划分为七个县、市、区:包括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肃北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4.酒泉玉门市:是通往中亚、欧洲的咽喉要地,还是全国第一个石油基地。

5.张掖肃南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下,祁连山北麓,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6.甘南州玛曲县:这里居住的大多数是藏族,大草原;黄河第一弯;海拔高。

7.陇南文县:位于甘肃省最南端,被称为“陇上江南”,盛产小麦、水稻、茶叶等。

8.白银市会宁县:沟壑纵横,严重缺水。

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地(会师楼),有尊师重教的传统。

9.庆阳环县:生产的小米、荞麦、燕麦、红小豆、绿豆、豌豆等杂粮质量好,是远近闻名的“绿色食品”。

10.甘肃省有可能称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地方是民勤县,它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武威市。

11.甘肃省著名的梯田大县是庄浪县,属农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典范。

12.黄河大桥多了,但交通拥堵却非常严重,指的是甘肃省的兰州市。

13.陇南有丰富的铅、锌、锑、金等矿产资源。

14.甘肃省共设14个市、州,黄河以西地区简称河西地区,河西地区包括了“河西五地市”。

14个地州市中,面积最大的是酒泉市,面积最小的是嘉峪关市;人口最多的是天水,人口最少的是嘉峪关市;人口密度最大的是临夏州,人口密度最小的是酒泉市。

15.车牌编码:兰州:甘A;嘉峪关市:甘B;酒泉市:甘F;金昌市:甘C;白银市:甘D;天水市:甘E。

16.甘肃省最北端在肃北(县),与蒙古(国家)交界,最南端在文(县),与四川(省)相接,最西端在阿克塞(县),与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最东端在正宁(县),与陕西(省)相邻。

17.;两河相会(打甘肃一县名)合水)18.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有: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

19.甘肃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名族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哈拉族、哈萨克族。

20.甘肃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有: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

21.裕固族主要分布在肃南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肃州区黄泥堡乡(黄泥堡裕固族乡)。

22.回族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保安族传统手工艺品——保安腰刀;甘肃省藏族主要分布在甘南州和天祝县。

23.庆阳市的董志塬是目前黄土高原保存最为完整、面积最大和最著名的黄土塬。

24.六盘山又称“陇山”,南北走向,位于宁夏、甘肃、陕西三省交界地带,是渭河和泾河的分水岭。

25.;陇南山地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26.甘肃省两大地震带:武都—天水地震带;天水—兰州—河西走廊地震带。

27.甘肃从北向南有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在高海拔地带形成高寒区。

按水分条件从西北向东南分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四个干湿地区。

28.全省大部分地区光照资源丰富(除陇南外),光照强度仅次于西藏和青海柴达木盆地。

29.甘肃气温差异的总体特征是:南热北凉,盆地河谷暖,山地高原冷。

30.酒泉1月平均气温-10℃,7月平均气温20-22℃。

“早穿皮袄午披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就是对河西地区气温日变化的形象写照。

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瓜果生长期糖分的积累,所以河西地区的瓜果格外香甜。

31.甘肃省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不足全国的一半。

全省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兼有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省份。

32.甘肃主要气象灾害:旱灾、冰雹、沙尘暴。

旱灾的重灾区在定西市;冰雹主要在祁连山东段和甘南高原;沙尘暴主要在河西地区。

33.甘肃省的内流区域主要包括河西广大地区,河流主要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

外流区域主要包括黄河流域(主要支流洮河、渭河、大夏河)和长江流域(省内支流白龙江、西汉水、嘉陵江)。

34.酒泉位于北大河流域,发源于祁连山,流入金塔附近的沙漠而消失。

35.河西地区是我省重要的商品粮产区(酒泉、张掖、武威地区);甘南是我省畜牧业基地;陇南市我省亚热带作物主产区;庆阳市董志塬是著名的粮仓。

36.甘肃的土地资源以牧草地为主;酒泉的土地资源以耕地为主。

37.甘肃省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夏秋两季较多,冬春两季较少;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东南有余,西北不足。

38.甘肃虽然水资源缺乏,但水能资源却较丰富,黄河上已建成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等水电站。

39.“引大入秦工程”是将大通河水从天祝县引入永登县秦王川盆地。

40.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实施了“121雨水集流”工程(100平方米硬化地面,2口水窖,1亩庭院经济)。

41.甘肃省已发现的各种高等植物有4500多种,连香树、水青树、杜仲是我省特有的古老科属植物。

甘肃省现有药材品种居全国第二位。

42.白水江、兴隆山、祁连山是甘肃省3个知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4.金昌的镍铜矿居全国首位;镜铁山的重晶石铁矿;龙首山的锰铅锌铁矿;陇南铅锌矿;玉门和长庆的石油;华亭、靖远、兰州窑街的煤矿;白银的铜矿。

白银被称为“铜城”。

45.金昌、白银已成为全国瞩目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46.定西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县级马铃薯种植、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是全国马铃薯产业收入最多的县(区)之一。

47.甘肃省棉花主要分布在敦煌、瓜州、金塔;油菜和甜菜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区;胡麻主要分布在定西、会宁等地;玉米主要分布在天水、陇南、平凉、庆阳等地;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静宁——通渭——漳县——舟曲一线东部,而春小麦主要分布在此线以西。

48.被称为“全国梯田化第一县”的是甘肃省的庄浪县。

49.甘肃省农业地域类型分为:陇东黄土高原农林牧区、陇南山地农林区、甘南高原木林区、陇中黄土高原农林牧区、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和祁连山山地畜牧水源林区等。

50.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糜子、谷子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瓜果、甜菜、百合、药材等。

51.实行“工业强省”战略,是振兴甘肃经济的基石。

甘肃主要工业部门有:冶金、石油化工、电力、机械、建材和纺织为主。

52.甘肃工业的特点:(1)在支柱性行业中,重工业占有绝对优势,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强;(2)工业企业大部分为国有大中型企业;(3)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发展水平偏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偏小;(4)原材料、粗加工产品比重大,深加工、精加工和最终产品比重小;(5)工业布局分散,但有相对集中在兰州、白银、天水、金昌、嘉峪关等中心城市和陇海、兰新、包兰、兰青、宝中等铁路沿线。

53.甘肃工业基地:金昌市全国最大的镍生产基地,另外还生产占全国总产量90%以上的铂族贵金属。

白银市我国最大的有色冶金工业基地之一。

嘉峪关市是西北重要的钢铁基地,形成了以冶金、化工、店里、建材、铸造、服装等工业。

兰州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能源、机械、电子、轻纺、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还有高分子合成、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精细化工、工业自动化控制等高新技术产业。

天水已形成以加工工业为主的产业,特别是机械、电器、电子等工业。

54.甘肃铁路网以陇海、兰新线为横轴,包兰、兰青线为纵轴,形成十字网骨架。

55.甘肃公路网以兰州为中心,以京藏高速、青兰高速、连霍高速为国道主干线,以西兰、兰新、包兰、甘兰等国道、省道组成的公路网。

已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高速公路达2000公里以上。

56.甘肃航空运输业主要有兰州中川机场、敦煌机场、庆阳机场、天水机场。

57.坚持“科教兴省”是甘肃经济发展的基础。

58.甘肃的科学技术在近代物理、高原大气物理、石油化学、生物制药、冰川冻土、沙漠治理、航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神舟”系列飞船在酒泉航天城发射成功,称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

59.甘肃旅游资源: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分布于鸣沙山的峭壁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文化和佛教艺术宝库。

60.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

61.七一冰川祁连山中部,为大陆趁机冰川,平均厚度70米。

62.兴隆山位于榆中县,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

63.崆峒山位于平凉市西郊,被称为“全国道教第一山”。

64.红色旅游景点:高台烈士陵园;会宁红军会师遗址。

65.兰州市甘肃省唯一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

兰州古称“金城”。

66.敦煌市位于甘肃河西走廊最西端,是“丝绸之路”旅游线上的热点城市,景点有: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阳关、汉长城、雅丹地貌、渥洼池等。

57.天水市主要景点:伏羲庙、卦台山,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朝宗拜祖的场所。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伏羲诞辰日和农历五月十三(传说中龙的生日),天水都举办盛大的祭祀仪式。

1995年开始举办天水伏羲文化节。

58.甘肃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1)水土流失;(2)土地沙漠化。

59.甘肃形成了“两高一资”工业经济结构,指的是:高耗能、高排放、资源依靠性。

61.泾川县是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省退耕还林示范县”。

62.甘肃治理水土流失和内流区域荒漠化的方针是“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63.酒泉市是全国大型风电基地,对优化我省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将起到极大作用。

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玉门市被称为“风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