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心理辅导手册

合集下载

地震后心理反应及团体心理辅导

地震后心理反应及团体心理辅导

2.参加一些消闲的康乐活动,令自己愉快。
3.暂时变换生活安排,休息一下。
4.若无法做到以上各项,下列的松弛练习会对你有帮助: (1)舒适地靠在椅背上或躺下来;
(2)慢慢地吸气和呼气; (3)每次呼气时对自己说:“我很放松”、“我很平静”、“我可以应付”; (4)慢慢呼气时,放松下唇和下颚(因为许多人沮丧不快会咬牙切齿); (5)接着放松肩膀和双手; (6)渐渐放松时,试试细想一些快乐的事情; (7)尽量享受这种松弛状态; 在练习中,若感到紧张,立刻停下来,回想过去比较轻松的情景。
第二十二页,共57页。
三、个体如何应对危机
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创伤事件,会使人对生命 有更丰富的经验,而且对自己有更深入的认 识。以下介绍几种克服创伤事件的途径:
第二十三页,共57页。
第二十四页,共57页。
第二十五页,共57页。
第二十六页,共57页。
第二十七页,共57页。
第二十八页,共57页。
第二十九页,共57页。
第三十页,共57页。
第三十一页,共57页。
您也可以找一些柔软的物体怀抱,如抱枕、 布娃娃等。
近期少安排些事物给自己,一次只安排一件 事情
第三十二页,共57页。
(一)自动方式
1.找一个安静合适的地方,令自己松弛下来;回顾整个创伤事件,重新感受 当时的情绪和生理反应,并依下列各项,逐一体会自己的感受:
接受自己的感觉并将这些感觉与经验表达给其它人 听
※公共卫生事件(非典、禽流感、疯牛病、食物中毒、流行病 发作等)
※其他意外事件(自杀、他杀等)
第四页,共57页。
人生无常,灾害或危机在人生中不可避免。 这次教育不仅仅限于地震本身,而应当是 危机应对心理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性教育。

华夏心理援助小组震后心理自助手册(之五)

华夏心理援助小组震后心理自助手册(之五)

华夏心理援助小组震后心理自助手册前言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灾情严重,伤亡人数不断增加,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面临此次重大的地震灾害,不仅是儿童,连成人都遭受了相当大的震撼。

在这样的灾难事件中,灾区人民面临亲人的死亡、伤害及财物的损失,心理上必定也会产生相当大的震荡与影响,如无助、强烈的害怕、悲伤等情绪。

可能会一再地经历地震灾害时的场景、逃避与灾难事件有关的刺激,此种经历可能形成个人的创伤经验,造成某些灾民出现“创伤应激障碍”。

同时,可以想象,儿童所承受的压力与伤害远比大人更深刻与无助。

这本《灾后心理自助手册》是我们汇集了灾后心理干预专家、专业心理咨询师和众多心理学工作者的心血智慧编撰而成,希望帮助你了解每个人灾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并介绍合理实用的方法用于疏导和化解。

希望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能帮助灾难后的你,学会照顾好自己的心灵,学会寻求帮助,学会照顾自己身边的人!灾难已经过去,我们并不孤单,让我们携手走出悲伤,用坚定的微笑重建心灵家园!面对如此重大的灾难,你可能出现这样的反应在这场灾难中,也许你的亲人或认识的朋友不幸受伤或罹难,甚至你自己也受到了伤害;也许你失去了自己所爱的人、家园、财产,希望、梦想……人生受到了打击;也许你的经历只有你自己最了解,但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你知道每一个人在地震灾害后可能会出现的反应,我们希望你能够了解,这些反应都是对非常态环境的正常反应,而不是病态的。

有研究表明,70%的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自身的努力,慢慢恢复内心的平衡状态。

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原始的韧力,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复原力!让我们启动内心深处那份原始动力,走出灾难的阴影,更平和的面对未来的生活。

·担心自己会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觉得无助,没有人可以帮助我·觉得人很脆弱、人生无常·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此时容易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例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头痛、无法放松等·对于接受帮助觉得尴尬、难堪·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思念过世的亲人,觉得很空虚·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渺茫·期待赶快重建家园面对家人或亲友的死伤,你也许会有以下的想法:·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觉得对不起家人·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又一再失望你也会对于救灾行动有许多的愤怒,你会觉得:·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生气救灾人员没有尽力抢救·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及感受·救灾人员的处理方式让我很生气我们将你的这些心情和感觉总结一下,它们主要反应在情绪和身体两个方面:遭遇大地震如此严重的灾难事件,我们的身心都经历了超出一般生活状态的危机,因此产生以上的反应,都是特殊状态下的正常反应……如果你也有相类似的感觉,请不必太担心,这些反应很正常,并非是“不好”的,有很多同伴都经历着和你一样的身体、情绪反应,这些反应其实都是我们身体的保护系统在起作用,就好比被火烧了一下,虽然略有疼痛,但疼痛的反应使我们迅速避开火源,保护身体避免更大的损伤。

6 地震后的心理辅导

6 地震后的心理辅导

井店联中地震知识培训材料(一)培训对象:全体教师时间:2013年5月13日内容:地震后的心理辅导许金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地震后的心理辅导地震后,灾民当然首先需要的是物质上的援助,物质上的援助本身就可以产生极大的积极的心理效应。

但他们不仅需要物质的援助,也需要直接的心理的援助。

震后的心理辅导就是一种直接的心理援助。

适当的心理援助应该可以帮助其减轻压力,尽快地进入灾后重建。

这个时候的心理辅导,关键还是与灾民通心。

而与他们通心,首先是理解他们的情绪。

地震后灾民的情绪应该至少有:1、恐惧;2、哀伤;3、焦虑;………………台湾经历过921大地震,对这方面有不少研究。

郑石岩先生的《教师如何辅导震灾后的儿童》写得不错,尽管说的是儿童,成人也适用。

此文关于“恐惧”的处理讲得尤其好,特向大家推荐:《教师如何辅导震灾后的儿童》郑石岩(前教育部训委会常委)儿童经过强烈地震或灾难之后,心灵上会留下恐惧,大人也不例外。

正因如此,大人会在不经意中,表现出不安、沮丧和不当情绪,而强增孩子的创伤和惧怕。

学校一恢复上课,就要对孩子作心理辅导。

当然,防震防灾的教育,灾后的安全与卫生,乃至赈灾救助的工作都需要作适当的教学,但心理辅导的工作则应把握时机,刻不容缓。

震后惧怕是什么教师作这项辅导工作,必须对强震或意外灾害的恐惧有所了解。

恐惧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灾害来袭时的强烈震撼与冲击,它直接威胁安全,伤及生命,身心同时受到创痛;致命的重创,恐惧的声音,就像要把人吞蚀一样。

其二是周边的人在受灾时的恐惧,尖叫和呼喊,特别是平时被认为能保护全家安全的父母或家人,顿时变得惊恐、哀号和脆弱,给孩子的惧怕更甚,其安全感因而受到破坏。

人类遇到大灾难,无论大人或小孩,都会在这两个因素下,产生强烈的惧怕和惊恐,这是生命的自然现象,也是人承受的压力极限的表露。

所以教师在作辅导时要认识:把恐惧视为身心自然的反应,要设法缓解而不是压抑。

地震后心理救援完全手册

地震后心理救援完全手册

要说:·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感到很难过。

·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

·这不是你的错。

·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你有这样的感觉是是很正常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的很好的反应。

·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痛苦。

·你是不会发疯的。

·事情可能不会一直是这样的,它会好起来的,而你也会好起来的。

·你现在不应该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愤怒、憎恨、想报复等都可以,你要表达出来。

不要说:·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

·你是幸运的,你还有别的孩子/亲属等等。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能够再找到另一个人。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

·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

·你会走出来的。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

·你应该要回到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

对于你自己-帮助者的自我保护保护你的感觉地震和其他重大灾难的救援者,常常会出现由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心理崩溃。

灾场如战场,因此在下到现场,请你务必注意及时进行自我调适,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出现心理崩溃感的征兆和表现:身体反应:易疲劳·体能下降·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易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例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等心理反应:创伤反应和人际冲突·与他人交流不畅·情感迟钝·失去对公平、善恶的信念,愤世嫉俗·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因心力交瘁、精疲力尽而觉得生气,例如对周围人、政府官员、媒体感到愤怒·感到不够安全·睡眠出现问题,噩梦·集中注意和决策困难·缺乏自制力,愤怒,缺乏耐心,与他人关系紧张·失去信任感职业困扰:耗竭感·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绝望·感到软弱、内疚和羞耻,感到自己的问题与受灾者相比微不足道·觉得自己本可以做的更好、做得更多而产生罪恶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对于自己也需要接受帮助觉得尴尬、难堪·过份的为受害者悲伤、忧郁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缺乏休息制度·工作量过大·缺乏他人的指导救援者有自己的个人创伤问题·对自己过高期望为了更好地帮助地震灾难的受害者,你应该怎样应对确保获得:休息,饮食,支持,表达。

(完整版)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完整版)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2015-12-18 心理画第一章心理危机干预总论一、灾难事件及其分类1.灾难事件对于那些突然发生、无法预料、不可控制,对财产、人的生命安全、心理安全以及肢体的完整性构成威胁并且产生强烈恐惧、无助、超出个体或整个社区应对能力的、大规模的天灾和人祸,我们称作为灾难事件。

地震、海啸和洪水是常见的自然灾难,自然灾难对人的生活环境和财产的破坏力及其强大,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灾难中,幸存者不得不面对灾难带给身体和心灵靠自身能力无法抵御的极大创伤和危机。

2.灾发灾难事件分类灾发灾难事件可以分为公共危机事件和个人危机事件两大类。

(1)公共危机事件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台风等。

事故灾害,如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火灾、核辐射、环境污染等。

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物安全、职业危害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如危机公共安全的刑事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等。

(2)个人危机事件个人危机事件包括自杀、抢劫、性侵害、创业失败而破产、突然死亡、重大疾病等。

3.群体受害者分级灾难的心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五级人群。

第一、二级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一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或死难者家属;二级受害者:指现场目击者或幸存者;三级受害者:指参与营救与救护的间接受害人员,主要是医生、护士、战士、警察等;四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区域的其他人员,如居民、记者、二级受害者家属等(也包括参加心理援助的心理咨询师、政府官员、其他学校的学生);五级受害者:指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人(主要是那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人);举例:汶川地震灾区心理受害人群分级第一级人群:地震灾难的直接幸存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

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现场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其它救护人员)。

汶川地震心理辅导方案

汶川地震心理辅导方案

汶川地震心理辅导方案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 80 级特大地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在这场灾难中,许多人不仅身体受到了伤害,心理也承受了极大的创伤。

为了帮助灾区人民尽快走出地震的阴影,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心理辅导的目标1、帮助受灾群众缓解焦虑、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2、增强受灾群众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帮助他们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

3、促进受灾群众的心理康复,预防和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心理辅导的对象1、直接受灾群众:包括在地震中失去亲人、身体受伤、房屋倒塌的人员。

2、救援人员:参与抗震救灾的军人、武警、消防队员、医护人员等,他们在救援过程中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3、灾区儿童和青少年:他们的心理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

三、心理辅导的团队1、专业心理咨询师:具有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受灾群众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2、志愿者:经过一定的心理培训,能够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心理支持和陪伴。

3、当地社区工作者:熟悉当地情况,能够更好地与受灾群众沟通和交流。

四、心理辅导的方法1、个体心理咨询为受灾群众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倾听他们的内心感受和困惑,给予情感支持和心理指导。

咨询过程中,要尊重受灾群众的隐私,创造一个安全、信任的环境。

2、团体心理辅导组织受灾群众参加团体活动,通过互动、分享和支持,帮助他们减轻孤独感和无助感,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支持。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采用主题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

3、心理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培训,向受灾群众普及心理应激反应、情绪调节、心理康复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应对能力。

4、艺术治疗利用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帮助受灾群众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释放压力,促进心理的康复。

地震常识与自救之震后心理辅导手册

地震常识与自救之震后心理辅导手册

地震常识与自救之震后心理辅导手册一、灾后的身心反应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

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够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处还能适时鼓励别的受灾人群,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1、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

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所有这些在灾难后出现的反应都是正常的,是人对于非正常的灾难的正常反应,大多数人在灾难过去数月之内这些反应都会自己缓解,这些心理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1)心理反应恐惧和担心∙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无助感∙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悲伤、罪恶感∙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愤怒∙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重复回忆∙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望∙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希望∙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2)身体症状‧疲倦‧发抖或抽筋‧失眠‧呼吸困难‧做恶梦‧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心神不宁‧恶心‧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注意力不集中‧子宫痉挛‧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二、面对地震专家教你消解心理恐慌遭受震感的人,可能会产生两种心理:一是抱怨,地震了,为何事先没预报;二是恐慌,担心在下楼或乘电梯时发生意外,尤其对高层建筑避险心有余悸。

灾后的早期心理辅导

灾后的早期心理辅导

灾后的早期心理辅导(Early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 after disasters, By David A. Alexander) 来源: 美国PTSD 中心譯: 汤烽岩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郭葆荣, University of Missouri-St. Louis目的: 为灾民提供人道的,适当的,富有同情心的照顾目标:预防灾难对身心的不良影响,提升个体和群体健康。

尤其针对慢性病和其他使人丧失能力的疾病的发展,如受创后心理紧张,抑郁症,酒精滥用,和人际关系障碍。

推动健康心理和预防的因素1.认识到人的力量和痛苦经历是十分重要的。

必须认识到幸存者的痛苦,向他们表示同情,同时照顾者相信并支持受害者有能力战胜他们的痛苦经历。

2.信息和教育能提高人们的理解,因而是支持和照顾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帮助人们战胜并从痛苦中康复的办法包括: 灾前准备,提供关于灾难的信息,教育如何正确应付灾难,训练如何恢复心理健康,建立信息中心,为受灾地区提供即时的信息反馈。

3.分享经历。

许多人可能有讲述经历、提供见证的需要,这会使他们的内心经历获得表达,也可以释放情感,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这个过程那能千差万别。

它有可能自发地发生在一群灾民中间。

但是有一些人可能并没有准备好和别人分享经历,或者选择不讲述他们的经历。

那些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的人必须认识到这些不同的需求并支持幸存者的不同需要。

4.支持网络十分重要,应尽量保留,加强,并重建这些网络。

这些网络通过资源交流、切实帮助和情感支持来推动即时的灾后重建,帮助人们应对灾难和面对灾后生活。

应鼓励在社区群体中发展这种支持系统。

寻求帮助中可能遇到的障碍1.一些人可能觉得自己受到灾难相比其他人较小,因此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难过。

2.由于自尊心或者认为悲痛是软弱的表现,一些人可能不去寻求帮助。

3.一些人可能认为他们受到的服务不是心理治疗,尤其是那些别人主动提供的服务(比如讲座,布道,讨论,社区仪式)。

为汶川地震幸存者心理辅导编写

为汶川地震幸存者心理辅导编写

1

概 核 心 行

3 8 8 10 23 26 32 35
述 ……………………………………………………………… 动 ………………………………………………………………
接 触 和 融 入 ………………………………………………………… 安 全 与 援 助 ………………………………………………………… 保 持 稳 定 …………………………………………………………
8
对青少年/儿童:
这是您女儿吗? (俯身看着小孩的眼睛, 叫他/她的名字, 保持微笑, 轻柔地说话。 ) 你好啊,小敏, 我是 ___________ 我是来帮助你和你 的家人的。 当前你有什么需要的吗?这有些水和果汁, 毯子和玩具装 在那边的盒子里。
保密性
对灾难之后你和儿童、成人以及家庭的互动情况进行保密,这一点是富有挑战性的,尤 其是灾后隐私。然而,对你和幸存者以及灾难应对者的对话完全保密是及其重要的。如果你 的职业是属于强制性通报员一类,你应当遵守相关法律。如果你对发布信息存有疑问,可以 同主管或行政人员讨论。 和同事谈论灾后环境下的工作会遇到的挑战是有帮助的, 但是为了 这一目的进行的任何讨论都要严格保密。
4

社会层次。让公众参与地方社区规划,向其提供相关信息,吸引其参与,使计划更 加高效可行,可使整个社会更加团结一致。尤为重要的是,会使人们对社会目标和 价值更具信心。

个人层次。塑造人们的素质和特性,使之生存下来(在压力环境下,达观的人可能 会百折不挠,灾难过后会重新恢复原有的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 。 强化亲密关系 向他人提供支持帮助 参加市民组织、以信仰为基础的组织或其他组织以获取社会支持 营造乐观前景 强化信念,是人民坚信自己足够坚强能够应对灾难。

灾后心理疏导教案模板范文

灾后心理疏导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灾后心理疏导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灾后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和成因。

2.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灾后心理问题的能力,学会心理疏导的方法。

3.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适用于中小学、高校及社会各界受灾群体。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内容1. 灾后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2. 灾后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3. 心理疏导的方法与技巧4. 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观看灾后心理问题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灾后心理问题。

2. 引出本节课主题:灾后心理疏导。

二、讲授1. 灾后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 生理方面:失眠、噩梦、易疲倦、头疼、肌肉紧张、背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食欲不良等。

- 情绪方面:恐惧、内疚、自责、易激惹、无助、易紧张、焦虑等。

- 认知方面:否认、自责、罪恶感、自怜自艾、无能为力感、高度紧张、不信任他人等。

- 行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逃避、打架斗殴、喜欢独处、时常回想起灾难场景、过度依赖他人等。

2. 灾后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自然灾害的破坏性- 个人心理承受能力有限- 社会支持系统不足三、互动环节1. 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历或身边案例,分析灾后心理问题的成因。

2. 交流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灾后心理问题。

二、讲授1. 心理疏导的方法与技巧- 心理放松训练:腹式呼吸、肌肉放松等。

- 情绪宣泄:倾诉、写日记、绘画等。

- 自我激励:设定小目标、回顾幸福时刻等。

- 寻求社会支持:与亲友沟通、参加心理援助活动等。

2. 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 及时了解受灾群体的心理需求。

- 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服务。

- 组织心理援助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辅导等。

三、互动环节1. 分组讨论:针对灾后心理问题,制定心理疏导方案。

2. 交流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强调灾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地震后的心理疏导内容

地震后的心理疏导内容

地震后的心理疏导内容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冲击。

地震后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心理压力,重建生活信心。

以下是一些地震后心理疏导的内容:
1. 情绪支持:地震后,许多人可能会感到恐惧、无助、悲伤、内疚等负面情绪。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释放这些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2. 认知调整:地震后,一些人可能会出现消极的思维模式,比如灾难化思维、无助感等。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调整认知,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

3. 生活重建:地震后,一些人可能会失去家园、工作等生活必需品,导致生活陷入困境。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重建生活信心,寻找新的生活方向。

4. 社会支持:地震后,一些人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缺乏社会支持。

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社会联系,提供情感支持。

5. 创伤治疗:对于地震中受到严重创伤的人,心理疏导需要进行创伤治疗,帮助他们走出阴影,恢复正常生活。

总之,地震后的心理疏导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心理压力,重建生活信心。

对于受到创伤的人,需要进行创伤治疗,帮助他们走出阴影。

应急心理援助指南

应急心理援助指南

应急心理援助指南第一章:总论 (2)1.1 应急心理援助概述 (2)1.2 编制目的与原则 (3)1.2.1 编制目的 (3)1.2.2 编制原则 (3)第二章:应急心理援助理论基础 (3)2.1 心理危机干预理论 (3)2.2 心理援助技术与策略 (4)第三章:组织架构与职责 (4)3.1 应急心理援助组织架构 (4)3.2 各级职责与协作 (5)第四章:应急心理援助准备 (6)4.1 心理援助队伍建设 (6)4.1.1 人员选拔与培训 (6)4.1.2 人员配置与分工 (6)4.1.3 团队建设与协作 (6)4.2 心理援助物资与装备准备 (6)4.2.1 心理援助工具 (6)4.2.2 通讯设备 (7)4.2.3 生活保障物资 (7)4.3 应急心理援助预案制定 (7)4.3.1 预案编制 (7)4.3.2 预案演练 (7)4.3.3 预案修订与更新 (7)第五章:应急心理援助实施 (7)5.1 心理援助现场评估 (7)5.2 心理援助具体措施 (8)5.3 心理援助效果评估 (8)第七章:心理援助技巧与方法 (8)7.1 沟通技巧 (8)7.2 心理疏导方法 (9)7.3 心理干预策略 (9)第八章:心理援助队伍建设与管理 (10)8.1 心理援助队伍选拔与培训 (10)8.2 心理援助队伍激励与保障 (10)8.3 心理援助队伍心理健康维护 (10)第九章:心理援助宣传与教育 (11)9.1 心理援助知识普及 (11)9.2 心理援助宣传策略 (11)9.3 心理援助教育实践 (12)第十章:心理援助法律法规与政策 (12)10.1 心理援助相关法律法规 (12)1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12)1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3)1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3)1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3)10.2 心理援助政策解读 (13)10.2.1 心理援助体系建设 (13)10.2.2 心理援助服务范围 (13)10.2.3 心理援助服务对象 (13)10.3 心理援助法律风险防范 (13)10.3.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4)10.3.2 强化法律意识 (14)10.3.3 规范服务流程 (14)10.3.4 加强人才培养 (14)第十一章:心理援助国际合作与交流 (14)11.1 国际心理援助合作现状 (14)11.2 国际心理援助交流平台 (14)11.3 我国心理援助国际贡献 (15)第十二章:应急心理援助未来发展 (15)12.1 心理援助技术创新与发展 (15)12.2 心理援助体系完善与优化 (16)12.3 心理援助事业可持续发展 (16)第一章:总论1.1 应急心理援助概述应急心理援助是指在突发事件、灾难或危机情况下,为帮助受灾群众、救援人员及相关人员应对心理压力、情绪困扰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的一种专业心理支持和干预服务。

消防员的灾后心理恢复指导

消防员的灾后心理恢复指导

消防员的灾后心理恢复指导灾后心理恢复对于消防员来说尤为重要。

消防员在灾害救援中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往往面临着暴力、伤亡和破坏的场景。

因此,灾后心理指导成为保障消防员身心健康的必要手段。

本文将就消防员的灾后心理恢复指导进行探讨,包括灾后心理反应、灾后心理支持和灾后心理自助方法。

一、消防员的灾后心理反应消防员在救援任务中经历了剧烈的心理冲击,常常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焦虑、愤怒等。

在面对创伤事件后,消防员可能会出现反复回忆、噩梦、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症状。

了解这些心理反应是指导消防员灾后心理恢复的前提。

二、灾后心理支持消防员在灾后需要得到全面的心理支持。

该支持可以来自家人、同事、上级和专业心理辅导师。

家人和同事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减轻消防员的心理负担,帮助他们释放情绪。

上级的关爱和关心是消防员灾后恢复的重要支持,可以通过组织心理辅导、安排适当的休假和康复训练等方式来提供帮助。

专业心理辅导师的介入则可以提供更为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治疗,帮助消防员重建心理平衡。

三、灾后心理自助方法消防员在灾后也可以通过一些自助方法来促进心理恢复。

首先,他们可以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来释放压力,如慢跑、瑜伽等。

其次,他们可以通过参与团队活动来缓解焦虑和孤独感,与同事交流心得和情感。

此外,消防员可以尝试一些压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冥想等。

最重要的是,消防员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及时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压力,避免将负面情绪积累在心里。

四、消防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好地帮助消防员进行灾后心理恢复,心理健康教育也尤为重要。

消防员需要学习一些心理防护知识,了解常见的心理反应和处理方法。

这将有助于消防员更好地应对灾后心理压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

此外,组织方也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培训,邀请专业心理辅导师为消防员提供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增强他们应对灾难的心理能力。

总结消防员的灾后心理恢复指导是保障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消防员的灾后心理辅导

消防员的灾后心理辅导

消防员的灾后心理辅导消防员是一群勇敢无畏的职业人员,他们在面对火灾、事故等各种危难情况时,挺身而出,舍己为人。

然而,救援工作对消防员的心理健康常常造成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为了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灾后心理辅导变得尤为重要。

一、灾后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在紧急救援任务完成后,消防员们常常会遭受心理创伤的影响。

首先,他们可能会陷入恐慌和紧张状态,因为长时间的紧急处置工作会让他们面对生命危险的局面。

此外,目睹生离死别、伤亡惨状等惨痛场景也会导致消防员产生情绪上的困扰,甚至恶心或厌食等身体反应。

此外,他们还可能遭受着家庭关系的压力,因为经常的工作繁忙和调配时刻都有可能带来家庭的不适应或冲突。

二、灾后心理辅导的方法1. 群体支持和倾诉灾后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建立消防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群体支持。

消防员可以通过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受,找到共鸣和理解。

在这个支持环境中,他们可以倾诉内心的压力和焦虑,释放负面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2. 情绪管理技巧的培养灾后心理辅导还可以通过提供情绪管理技巧来帮助消防员处理压力。

这些技巧可以包括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和运动等。

通过这些技巧的学习和使用,消防员可以更好地应对负面情绪,提高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3. 专业心理咨询与干预消防员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可能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干预。

心理咨询师具备心理学、心理辅导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和咨询会话来帮助消防员面对困扰和挑战。

他们帮助消防员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反应,并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指导。

4. 应急干预和紧急处理在救援任务结束后,应急干预和紧急处理措施也是重要的一环。

这包括了紧急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恢复培训等。

这些紧急处理措施可以在发生灾难的当天或者第二天进行,以尽早发现和应对消防员的心理问题。

三、消防员灾后心理辅导的意义对于消防员来说,灾后心理辅导的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减轻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重建心灵家园!灾后心理救助手册

重建心灵家园!灾后心理救助手册

重建心灵家园!灾后心理救助手册"活着的人的努力、你们的幸福生活就是对死者的最好安慰。

""有种流泪在眼睛,有种流泪在心里。

这几天我无时无刻的感动着,流泪着。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大灾后,寻帮助;先躯体,后心理;多鼓励,缓压力;对现实,寻生机。

有些人,会焦虑;不安全,扰情绪;多数人,会自愈;过一月,要寻医。

大灾难,有影响;犯糊涂,心慌张;易上火,多噩梦;心里愁,别喝酒。

严重者,景常现;如电影,常回放;胆子小,很害怕;不理人,少说话;求治疗,别耽搁;求医处,心理科。

不信谣,不传话;心平静,少害怕;环境改,多适应;安置处,多说话。

少埋怨,相互帮;有矛盾,化解它。

小朋友,要保护;多解释,可以哭;看电视,要节制;过多看,情绪差;受岗位,干好活;以行动,帮祖国;没组织,不赴川;只帮忙,不添乱;鼓勇气,树信心;中国人,震不跨!在灾难面前,需要心理医生的积极干预,及时地为受灾人群提供心理救援,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化解悲伤、分担忧愁,预防或减轻灾后长久的心灵创伤,以及继发性伤害。

"心理救灾"还能帮助救援者稳定局面,帮助他们进行心理恢复,使其能更有成效地投入救援工作。

及时为受灾人群提供心理救援,已经成为救灾的一项重要内容。

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很多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员到达现场,对幸存者实施心理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恐怖袭击带来的损失;2006年浙江遭遇桑美台风袭击,浙江省组织省卫生厅、科协、心理卫生协会等部门的专家,联合组成"心理援助队"抵达灾区,启动了为期半个月的"心理救灾"行动;此外,在非典、江西九江地震等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过程中,也有许多心理专家参与了心理救援。

这些"心理救灾"大大降低了受灾群众的紧张焦虑情绪,帮助他们早日走出了灾难阴影。

我们欣慰地看到,地震灾害发生后,成都市四医院立即启动重大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对伤员及家属开展心理干预,提供心理支持。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第一章:地震常识及心理反应1.1 地震的成因和类型1.2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措施1.3 地震后的心理反应:恐惧、焦虑、悲伤等1.4 识别和理解自身的心理反应第二章:灾后心理辅导的重要性2.1 心理辅导在灾后的作用2.2 心理辅导与救援物资的关系2.3 心理辅导与重建家园的关系2.4 心理辅导与恢复生活秩序的关系第三章: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3.1 尊重个体差异3.2 倾听和理解3.3 非评判性3.4 安全性与信任性第四章:心理辅导技巧4.1 倾听技巧4.2 表达技巧4.3 情绪调节技巧4.4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识别与干预第五章:灾后心理辅导的实施5.1 灾后心理辅导的流程5.2 心理辅导团队的组织与管理5.3 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5.4 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价与反馈第六章:灾后心理辅导的个性化方法6.1 了解个体背景和需求6.2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辅导策略6.3 特殊群体的心理辅导需求6.4 融合文化因素的心理辅导第七章:小组辅导与团体活动7.1 小组辅导的优势与流程7.2 团体活动的设计与实施7.3 团体动力与团队建设7.4 小组辅导中的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第八章:家庭心理辅导8.1 家庭在灾后心理恢复中的作用8.2 家庭沟通技巧与冲突解决8.3 家庭内部的心理支持与互助8.4 家庭心理辅导的资源与转介第九章:心理危机干预9.1 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9.2 危机干预的步骤与技巧9.3 自杀风险的评估与预防9.4 紧急情况下的心理急救第十章:长期心理辅导与康复10.1 长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10.2 长期辅导的目标与策略10.3 心理康复计划的设计10.4 持续关注与跟踪支持第十一章:心理辅导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11.1 心理辅导过程中的伦理原则11.2 保护受辅导者的隐私权与信息安全11.3 法律框架下的心理辅导实践11.4 应对伦理和法律问题的案例分析第十二章:心理辅导师的自我保健12.1 心理辅导师的职业压力12.2 自我保健策略与技巧12.3 心理辅导团队的相互支持12.4 持续的专业培训与个人成长第十三章:心理辅导与社会支持系统13.1 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与构成13.2 政府、非政府组织与社区的角色13.3 心理辅导与其他援助服务的协作13.4 建立可持续支持系统的策略第十四章:心理辅导的评估与反馈14.1 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估方法14.2 评估工具的选择与使用14.3 辅导过程中的反馈与调整14.4 辅导效果的长期跟踪与研究第十五章:心理辅导的未来趋势15.1 创新心理辅导方法与技术15.2 跨学科合作的可能性15.3 心理辅导在预防灾害中的作用15.4 心理辅导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这些后续章节旨在提供灾后心理辅导的全面指导,包括心理辅导师的个人发展、法律伦理问题、社会支持系统的整合、评估反馈机制的建立,以及未来趋势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后心理辅导手册一、灾后的身心反应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

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

作为一个帮助者,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适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

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情绪反应害怕•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无助感•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悲伤、罪恶感•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愤怒•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重复回忆•一直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望•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希望•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身体症状‧疲倦‧发抖或抽筋‧失眠‧呼吸困难‧作恶梦‧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心神不宁‧恶心‧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注意力不集中‧子宫痉挛‧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纾解情绪与缓和身体症状的方法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变发生后,尽速的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最重要的。

首先就是要尝试接受现实的状况,抚平情绪的伤痛以及缓和身体上的不适。

以下就是一些简便的方式让我们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与孩子一同分担悲痛●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的机会,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别忘记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单位表达●在伤痛及伤害过去之后,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的压力下,意外(如车祸)更容易发生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面临重大的灾难,压力使人们产生一些短期的症状。

但有时因为创伤过于强烈,例如一个人经验或目击到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及严重的伤害,这些可能会使人们产生更为强烈的反应,如极度的害怕、无助或恐惧感。

这种持续的状态(尤其是超过灾难事件发生后一个月),被称为「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经历这些症状的当事人,极可能需要专业人员进一步的协助。

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包括:1. 灾难的再次经验:指创伤事件不断地被一再经历,例如:•灾难痛苦的回忆反复地侵入,包括影像、想法、或知觉到的事物•事件反复痛苦地在梦中出现•行为表现出像是灾难又再度发生,或是感觉到回到事情发生的当时•从当事人的表现、谈话等线索中显示出心中强烈的痛苦,或出现生理上的反应,与此次灾难有关2. 逃避反应:指持续逃避和此次灾害有关的刺激或情境,例如:•努力逃避与创伤有关的思想、感觉或谈话•努力逃避会勾起创伤回忆的活动、地方或人们•在回忆灾害的重要部分时有困难•对于重要活动明显地降低兴趣或减少参与•产生疏离感或与他人疏远•情感、情绪减少(如没有爱的感受)•对前途悲观(不期待未来的生活、婚姻、小孩、正常的寿命等)3. 高度的警觉性:指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持续的处在高度警戒的状态,例如:•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易怒或爆发愤怒•注意力集中困难•过度警觉•过度的惊吓反应儿童与青少年的身心反应经历过这次大灾难,孩子们不论在生理、心理或行为上,均会产生许多的反应。

一般而言,这些情绪反应并不会持续很久,但目前看起来状况很好的孩子也有可能在灾难发生数周后才逐渐地表现出来。

由于儿童与青少年们对灾变事件(例如死亡)的想法与成人不同,因此表现出来的反应也稍异于成人。

以下的整理是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可能有的各种反应,分述如下:所有年龄层儿童与青少年的共同反应:◆害怕将来的灾难◆对上学失去兴趣◆行为退化◆睡眠失调和畏惧夜晚◆害怕与灾难有关的自然现象不同年龄层儿童与青少年的典型反应:学龄前(1-5岁)˙吸手指头˙尿床˙害怕黑暗或动物˙黏住父母˙畏惧夜晚˙大小便失禁,便秘˙说话困难(例如:口吃)˙食欲减退或增加这个年龄层的儿童对他们以往所处的安全的世界,因灾变而遭受破坏,会特别显得脆弱,因为他们通常缺乏处理紧急压力的语言和思考能力,而期望家人来帮助或安慰他们。

学龄儿童(5-10岁)˙易怒˙哭诉˙黏人˙在家或学校出现攻击行为˙明显地与弟弟妹妹竞争父母的注意力˙畏惧夜晚、做恶梦、害怕黑暗˙逃避上学˙在同伴中退缩˙在学校失去兴趣或不能专心退化行为几乎是这个年龄层的典型反应,失去宠物或有价值的物品对他们而言是特别难处理的。

青春期前(11-14岁)˙睡眠失调˙食欲不振˙在家里造反˙不愿意做家事˙学校问题(例如:打架、退缩、失去兴趣、寻求注意的行为)˙生理问题(例如:头痛、不明原因的痛、皮肤发疹、排泄问题等)˙失去与同侪社交活动的兴趣同侪活动在年龄层特别明显,孩子需要觉得他的恐惧是适当并和别人一样,反应以减低紧张和焦虑及可能的罪恶感为目标。

青春期(14-18岁)˙身心症状(例如:排泄问题、气喘)˙头痛与紧绷˙食欲与睡眠失调˙月经失调与月经困难˙烦躁或减低活动、冷漠˙对异性的兴趣降低˙不负责或犯法的行为˙对父母控制、想要解放的反抗减少˙注意力不集中˙虑病症(不断担心自己有病痛,但无医学上的根据)大部分青春期的青少年活动与兴趣都集中在与他(她)同年龄的同侪,他们特别容易因同侪活动的瓦解,以及共同努力时失去大人的依靠而悲伤、难过。

孩子在灾难中失去亲人,是最常见的压力,也是最急需处理的危机,大多数会出现以下反应:◆˙不相信亲人已经永远离开◆˙身体不适,例如没食欲、呼吸困难◆˙觉得自己被拋弃,对过世亲人生气◆˙对亲人的死亡自责◆˙模仿过世亲人的行为或特征◆˙变的容易紧张◆˙担心以后没人照顾他◆˙出现跟以前很不一样的举动,例如特别乖、特别顽皮二、在帮助别人之际,别忘了照顾您自己各种灾难让学童面临空前重大的压力。

学校复学之后,学童心理复健的责任便直接落在教师的肩上。

然而大多数的教师也是灾难的受害者,承受着丧失亲友、财产的伤痛,同时身兼受灾者与救难者的双重角色。

即便是自己未亲身经历灾害、失落亲友,但经由媒体的报导或亲友间的传述,也真确地感受到灾难的震撼。

因此,在复学之后,这势必成为校园内每一位成员所必须立即面对的,若教师无法先平复自己情绪,将对学童造成相当负面的影响。

故在此我们列出救灾人员在面临如此灾难后,可能出现的反应与自己能做的因应对策,期望能对教师情绪的平复有所帮助。

最后,我们列出教师们在帮助学童时可能面临的挫折与因应方式,希望能对教师辅导学童时有所帮助。

面对如此重大灾难之后,您可能出现以下反应:➢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

➢对幸免于难产生罪恶感。

➢过份的为受害者悲伤、忧郁。

➢因心力交瘁、精疲力尽而觉得生气,例如对周围亲友、政府官员、媒体感到愤怒,甚至出现暴躁易怒的情形。

➢觉得自己可以做的更好、做得更多而产生罪恶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有无充分帮助周围的人。

➢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此时容易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例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等。

➢对于接受帮助觉得尴尬、难堪。

您能为您自己做些什么出现上述反应时,请注意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而您能为自己做的事,是利用以下的方式,试着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与痛苦,早日从哉变的冲击中恢复过来。

➢接受自己的感觉并将这些感觉与经验说给其它人听。

➢多留意自己的身心状况,适时让自己休息。

➢多给予自己及周围其它亲友鼓励,彼此相互打气、加油,尽量避免批评自己或其它救难人员的救援行动。

➢接受他人诚心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然而,当您在学校面对学童,试图帮助学童走过大地震所带来的阴影与伤痛的过程中,很可能遭遇以下这许多的挫折:➢因为觉得自己还可以为学童做的更多而产生挫折感与罪恶感。

➢为学童的遭遇感到十分悲伤,甚至由学童的反应与行为,回想到自己本身的情形,进而严重影响个人情绪。

➢原来怀抱满腔热情想帮助学童,却因为学童拒绝谈论灾后创伤或拒绝关心而感到十分挫折。

当发生上述情形时,您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肯定自己有这些心理反应,如罪恶感、悲伤、忧郁等,都是正常的。

➢可以与其它教师讨论,相互支持、鼓励。

➢对学童多些包容。

学童面临如此重大压力、伤害时,可能出现一些常行为,例如学童会很黏老师、愤怒攻击其它学童、或出现一些幼儿时期才会有的行为。

➢确认孩子的需要,再提供可能的协助。

自助而后助人,期望这本手册提供的方式能帮助教师平复心情,使您更有心力帮助学童安心就学,如此不仅能协助学童度过心理的困顿,也能减轻学童父母的负担,不需花费更多力气安顿孩子的身心,而投注更多的心力于家园的重建。

三、教学场景下的辅导原则在灾后,面对学生所可能出现的身心症状,如何安抚其情绪及进行辅导,便成为教师一项重要的课题。

事实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扮演一心理辅导员的角色,针对学生在重大灾害中所可能造成的任何心理上的伤害,进一步的发现及做出及时的辅导,避免学生在心中留下阴影,有碍其日后的正常发展。

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因应其突如其来的不明情绪,让学生可以经由某些方式或管道,宣泄其情绪,并且导正学生对于某些情绪发生的错误观念。

以下的介绍,将分为一般性通则与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适用的特则来说明。

教师在灾后从事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的一般性通则正如前述,学生在经历过这次灾变之后,普遍出现的身心症状包括焦虑、恐慌、畏惧夜晚、不明原因的生理问题、不爱上学、上课不易专心、情绪及行为的反应不稳定且容易失控等,因此,许多学生在这段期间会有有暂时性的成绩下降的现象。

这时,做为教师的您,应该能了解面临灾变的这些正常反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若能利用每周固定的时间(如班会、或辅导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或进行团体辅导,将可有效的抒解学生在此阶段所正感受的身心压力。

在此,我们推荐目前在美国实施多年且颇具成效的「危机事件压力管理」(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Management, 简称C.I.S.M.)模式,便是提供教师一向具体可行的方法,藉由团体讨论的方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灾后对自己的心里,情绪等方面进行重建。

C.I.S.M.的实施步骤基本上可分为七个阶段,不过考量学生可以理解与实施的情形,我们把它简化成四个步骤:1.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将要求学生叙述他们的名字(可围成小团体进行,若在灾区实施有些孩子彼此之间可能还并不熟识),说明他们在这次地震中发生什么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