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教学案设计:地壳运动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3.4 地壳运动规律

【思维导图】

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貌

【考例导悟】

例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1~2题。

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

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

2.该区域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主干精讲】

1.地质剖面图判读的五大技巧

(1) 建立正常地层的特点模型

①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说明地壳下沉,没有受到挤压力或拉张力作用。

②岩层弯曲,说明岩层受到挤压力作用。

③岩层平直但有断层出现,说明受到强大张力作用。

(2) 判断地质剖面图中的特点

①有弯曲→背斜或向斜的地质构造。

②有断层线→断层地质构造。

③有岩层上下错位→地垒或地堑的地质构造。

(3) 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①正常状态的岩层→下老上新。

②背斜→两翼新、中间老;向斜→两翼老、中间新。

③侵入岩层的岩体→侵入的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形成时间晚。

(4) 分析岩层缺失原因

若某岩层缺失,一种情况是形成该岩层时,地壳上升,没有形成该岩层;另一种情况是该岩层形成后,由于地壳上升,将该岩层全部侵蚀掉。

(5) 判断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是由于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如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层谷、断层崖、断块山等。

注意: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

【迁移应用】

1.右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回答2~3题。

2. 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

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3. 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

差异是因为

A. 喷发物质差异

B. 冷凝环境差异

C. 外力侵蚀差异

D. 地壳运动差异

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常见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间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下图为某地地层分布俯视图。据此回答4~6题。

4. 图示河流东岸地层接触关系及运动

情况是

A.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

B.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

C.不整合接触,先上升后下降

D.不整合接触,先下降后上升

5. 地层T3、T4、T5年龄大小排序最可能为

A.T3>T4>T5B.T4>T3>T5C.T3>T5>T4D.T5>T4>T3

6. 若地层年龄T3>T2>T1,则该地有可能是

A.向斜谷B.背斜山C.背斜谷D.向斜山

考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貌

【考例导悟】

例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诃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

1. 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

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

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

地貌④两岸岩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主干精讲】

1.地形、地貌成因的基本分析思路

地形、地貌成因常常要从内力和外力两个方面(有时还有人类活动因素)加以分析,切不可遗漏。例如渭河平原的成因一方面是由于内力作用形成地堑,另一方面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对于外力作用,也要综合分析不同的外力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沿海地区,尤其是河口处,当泥沙沉积的速度大于海水侵蚀强度时,海岸线会向海洋方向推进,反之向陆地方向推进。由此可反推,根据海岸线的变动情况,判断某一河口处泥沙沉积和海水侵蚀的强弱关系。

2.外力作用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分析

流水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除此以外在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缺少植被保护且多暴雨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很典型;风力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 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