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在家上学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在家上学现状分析
一. 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在家上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状况
1.1 国外对"在家上学"的定义
在美国对家庭学校教育或在家上学(homes—chooling)的定义形形色色,但比较简单的定义是
“由父母或监护人在家里而不是学校对学龄儿童进行的教育”。
1.2 国外"在家上学"的研究现状
追溯家庭学校教育的历史,直到19世纪中叶,它一直是美国教育的支柱,而目前占主导地位
的公立学校则是相对较新的现象。随着公立学校的普及,家庭学校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
野中,直到20世纪60年代,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教育形式才伴随着家庭学校运动重新出现,
它的重新兴起既有理论上的背景,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理论起源上来说,一般认为家庭学校运动直接起源于两个思想流派,一是由雷蒙德•
穆尔(ravmondmoore)及其妻子多萝西(dorothv)发起的宗教右翼思潮,另一个是由约翰•
霍尔特(john holt)发起的反文化左翼思潮。这两个流派的不同反映在人们选择在家上学教育
方式的考虑上:前者希望在教育中融入宗教,为公立学校中的犯罪现象和缺乏秩序担忧,后
者反对学校中的顺从与官僚气息,也为日益下降的教育质量担忧。两个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
在20世纪60一70年代发表了大量的作品来宣传他们的教育思想,与此同时他们的追随者将
这些思想付诸实践,并坚持不懈地为家庭学校争取法律上的认可。这些努力逐渐使得家庭学
校在美国各州全面解除法律限制,成为合法的教育形式。另外,20世纪60—70年代,一些
主张建立松散结构的、开放性的课堂与课程的理论、社区教育理论、杜威的“儿童本位”教
育思想、伊万•伊里奇发起的“非学校化”思潮也都促进了家庭学校教育运动在美国的
兴起和快速发展。
此后,盖瑟(milton gaitller)从政治和文化因素的角度对在家上学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
析。他认为,在家上学现象之所以能够愈演愈烈.主要得益于政治领域的反文化思潮、郊区
化的趋势、自然主义教育思潮和进步主义运动以及公立学校的官僚化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等四
个方面的原因推动。利普斯(dan lips)和费
。
之处不大。如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劳凯声指出,义务教育法对九年义务教育有明确规定,一个
是时间限定为九年。同时还规定义务教育实施的主体是各级政府设置或批准的学校,因此从
法律角度而言,现代“私塾”是不符合现行法律规定的。一种认为这种方式照顾到了学生的
个性化发展,也是对现在教育制度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和完善。如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何永军
指出,“在家上学”的孩子个人素质与分析知识的能力普遍都比在校学生高出一些,有着高水
“在家上学”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是对学校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平的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在家上学”也表现了家长对现在学校教育的不满,引起了人们对现在学校教育制度的
反思。所以有很大部分研究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对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随着社会发展,家
长对于教育现状存在越来越多的不满,比如无休止的作业,僵化的学习考试机制,再比如痛
苦的择校大战等等,“在家上学”的现象越来越多,且有的起源于家长互助形式的家庭学习形
式,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有了小规模私塾学堂的性质。
国内对"在家上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学术文章和硕士论文.
学术文章方面:1991年绕丛满的《美国家庭学校教育运动简介》拉开了美国家庭学校教育
在中国研究的序幕,介绍了家庭学校教育的可能性;1998年胡淑芸在《美国"家庭学校"教育引
发争议》中指出美国对家庭学校教育存在的一系列质疑;2001年余强基发表的《家庭教育发
展的新形式--在家上学--"国内外家庭教育新动向的研究"报告》指出家庭教育逐渐被人们认
同;2001年陈志科的《家庭学校;可以尝试的基础教育场所》指出家庭学校教育在实际上的可操作性;2003年杨启光的文章和杨萍的文章分析了家庭学校的利弊;2004年尚超指出家庭教育的社会化问题;2006年李丽锦分析家庭教育兴起的原因和优势,陈志科分析了家庭教育应具备的条件以及社会政府应给与的帮助;2007年李伟信在《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复兴,现状及其启示》中重点分析家庭学校教育复兴的原因和快速发展的现状;2007年周俐玲在《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实践》中提到加入当地家庭学校教育协会组织的重要性;2008年陈颖在《美国各州家庭学校立法情况比较》重举例比较分析了美国各州家庭学校的立法情况以及它们的区别,李东影在《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中谈到4个特点,即个别化教学,家庭主体地位的回归,密切联系及取得优异的教学成果;2009年彭虹斌以案例分析家庭教育的合法化历程.
硕士论文方面: 主要的有2006年姜姗姗的《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研究》,2008年杨佳的《美国家庭学校教育透视--兼谈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以及闫伟荣的《美国家庭学校教育的研究和启示》.
3. 对相关研究的评述
总的来讲,美国对家庭学校的研究已经相当充分,出现了大批家庭学校教育方面的专著和教育协会组织,发表了一系列很有影响力的报告.反之,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但总体而言较之国外还远远不够.例如,至今仍没有出现大量的博士论文或专著,以及对具体问题的研究限于简单的描述,总是借鉴与国外的文章,未能全方位并从实践方面着手来展现家庭学校的未来面貌.
二. 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在家上学的研究意义
1. 研究家庭教育,实际上可以完善孩子.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的基础在于家庭,家庭教育在人的教育生涯中所起到
“在家上学”现象不仅显示人们对家庭教育和家长责任的重视,作用不容忽视,甚至非常重要,
变家长为教育主体,而且也凸显了个性化教育的特点,即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本,挖掘孩子的潜力、扬长避短,重点培养个体孩子特性,完善个体孩子的性格,实现个性化发展。虽然此种教育模式还属于个别现象,却已成为一种教育的新形势,并对传统教育和人们的观念产生了一定冲击,尤以美国为例,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在家上学”已形成一定规模,根据美国教育部下属的美国教育统计中心数据显示,“在家上学”已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教育形式。同样,在中国,这一独特的教育方法在当下已引来众多争议,相关新闻屡见报端。因此,研究这一选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家庭教育”,可以把个性化教育引入学校和课堂
今天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大班额现象,难以顾及学生的不同特点与需求,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也难以实现个性培养目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今天的学校教育在弘扬传统文化、文明礼仪养成等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缺失.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仍然以分数为主要指标来考核学生,因此大量学生在同一个班级中,老师不会一一管理你哪方面欠缺或者他哪一方面擅长.老师更看重那些在班里成绩排名在前10甚至前5学生的一些需求,因此大批学生未能得到老师的帮助而是放任发展.因此研究“家庭教育”这种新模式有利于把个性化教育引入校园、引进课堂,把个性化教育与学校的统一教育工作有机结合。
3. 研究“家庭教育”有利于使家庭教育更规范化
由于义务教育法对“在家上学”这类行为没有明确的约束和追究机制,因此法律层面的应对和处理存在一定的障碍。其实社会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有许多形式,除了法律规范,还有行政规范、组织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等。很多家长鉴于学生在学校里不能足够得到老师的帮助而深感恼怒,因此不管自己是否有足够能力或者资质,就鼓动孩子在家上学,因此一些不具备在家教育孩子条件的家庭,家庭教育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相反让孩子走上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