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创新性论文写作的学理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5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M ay2012 第9期总第259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9T o tal N o.259图书馆学创新性论文写作的学理解析

杜凤民

(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金华 321004)

摘 要:文章指出:创新是论文的灵魂,而图书馆学创新性论文的写作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廓清论文的语境要素,点出论文的创新之点; 锁定研究问题这个不动点,阐述论文的创新之处; 用中心论点统领全文,彰显论文的创新所在。

关键词:图书馆学;论文创新;论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9—0143—02

创新是论文的生命,也是一篇论文能否发表的首要标准。自然,图书馆学的论文也不例外。但现实中,有些人尽管对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有新观点、新见解,却苦于不知如何表达,最终使这些新观点、新见解烂死于腹中,类似于“茶壶煮饺子有嘴说不出”。那么,图书馆学创新性论文该如何写作?

1 廓清论文的语境要素,指出论文的创新之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时常遇到这种情况,在演讲或私下交流时,一些人就某个图书馆的理论或实践问题通常讲得头头是道,也不乏新见解、新观点,但写起论文来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是语言晦涩、佶屈聱牙,就是词不达意、论述不清。他们为什么说得比写得好,说得明白而写不清楚,难道是口语表达与书面论述的差异造成的?如果真是口语表达与书面论述的差异造成的,那么就用口语表达的方式进行阐述不行吗?像费孝通先生写的《乡土中国》,不是用通俗易懂的口语表达了深刻的道理吗?其实,之所以说的不如写的、说得明白而论述不清,其根源在于论者没有廓清论文的语境要素。

实际上,写作即表达,撰写论文就是把自己就某一问题的观点和看法表达出来。因此,论文的写作就包含着一个由论文作者、写作目的、表达内容和向谁表达所组成的语境。从逻辑框架来看,学术论文的写作有3个层次: 表层结构——语言层,表现为论文的开头、正文、结语。开头一般交代动因、亮出观点、点明价值;正文组织论证、展示因果、逐次深入;结语则强调核心、总括全文、画龙点睛。 中层结构——逻辑层,表现为论文的论题、论据与论证方式[1]。 深层结构——语境要素,表现为角色(w ho,我是谁)、目的(w hy,为什么写)、话题(w hat,写什么)与读者(w hom,写给谁)[1]。由此看来,人们阅读论文时,首先进入的是表层结构,其次再深入到中层结构,最后才能廓清深层结构,但写论文时,人们要想流畅地表达,其构思顺序却恰恰相反,即首先要廓清论文的深层结构,把握论文的语境要素,然后明确论文的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最后才能写好论文。

例如,阅读《发展图书馆学的中层理论》这一论文,我们会看到论文是由开头(“回顾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尽管拥有了为数不少的学术论文、专著,但仍有一些问题悬而未决,……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图书馆学理论在当下的发展思路,希望能有益于未来的理论研究”。——交代动因、亮出观点、点明价值)、正文( “以机构为中心的经验研究”; “理论研究的转向——全面的学科理论体系研究”; “理论研究应再次转向——重视发展中层理论”。——论题、论据与论证)和结语(“当今,图书馆学理论中存在着许多争论,一些理论似是而非,我们需要的不是‘理论对理论’式的争辩,而是要更进一步,从理论形成的事实与逻辑基础上去澄清理论正确与否。因此,发展图书馆学的中层理论成了当务之急,否则,理论问题的解决将会因为失去有力的工具和应有的基础而变得遥遥无期”。——强调论点、总括全文、画龙点睛)所组成。但要写出此论文,作者显然要明确自己是一个图书馆学的研究者,是从图书馆学理论发展的角度,针对当下图书馆学理论发展的现状,向图书馆学的研究者表达图书馆学应展开一种中层理论研究范式,以弥补“以机构为中心的经验研究和全面的学科理论体系研究”这两种范式的不足[2]。倘若作者没有廓清该论文的这些语境要素,就不会撰写出该论文。2 锁定研究问题这个不动点,阐述论文的创新之处如果说研究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话,那么论文的写作就是一个围绕着问题确定论点、寻找论据与展开论证的过程。可以说,问题既是研究的起点,也是贯穿整个论文的主线。无论是借鉴相关的理论,还是搜集相关的经验材料,都要紧紧围绕着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组织与安排。比如,论文《发展图书馆学的中层理论》,紧扣研究问题——为什么要发展图书馆学的中层理论,阐述了“以机构为中心的经验研究”和“全面的学科理论体系研究”的各自弊端,从而映衬、凸显出“发展图书馆学的中层理论”的必要性,继而论述了“中层理论”及其特

143

收稿日期:2012-03-12

作者简介:杜凤民(1969-),女,已发表论文1篇。

 总第259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点,以及“发展中层理论对于图书馆学的现实意义”。正如汤一介所说:“照我的想法,‘哲学’应该是从思考某个(或几个)‘哲学问题’出发,而形成的一套概念体系,并据概念之间的联系而形成若干‘哲学命题’,并在方法上有着相当的自觉,进而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综合而形成的关于宇宙人生的哲学体系”[3]。哲学的知识体系是这样形成的,其实,作为一种知识表达,任何论文的写作何尝不是如此?

自然,论文的研究问题通常包含着多个子问题,而子问题又包含着若干个子子问题。但只要这些子子问题与子问题之间、子问题与母问题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并紧紧围绕着研究问题进行写作,不仅不会不知如何下笔,相反,子问题与子子问题的解决也就意味着母问题的解决,反而使论述清晰、明白,整个论文写起来就会浑然一体。尤其重要的是,始终把握研究问题这个不动点,清晰、明白地解答这些问题,也就意味着清楚地表达、阐述了自己的发现,把自己论文的创新之处告诉了别人。因此,问题导向是论文之所以不同于教科书的关键点。教科书往往是按照某种框架把既有的共识知识编织起来,用于知识传授,而论文则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用来创新知识。倘若论文的写作不能紧紧围绕所选的问题组织、运用材料,那么就有可能写成教科书式的知识呈现。

总之,在论文的撰写中,要时刻把握研究问题这个不动点,把研究问题作为借鉴相关理论、搜集有关材料的准绳。如此方能使论文表述集中,避免枝节蔓延,清楚地阐述论文的创新之处。再如,《引导读者直接抱怨》这篇论文,紧紧围绕着为什么要引导读者直接抱怨这一核心问题,分别回答了读者抱怨有哪些类型,读者选择不同抱怨行为的原因,读者直接抱怨的价值以及如何引导读者直接抱怨等问题,从而清晰、完整地阐述了为什么要引导读者直接抱怨这一核心问题[4]。

3 用中心论点统领全文,彰显论文的创新所在论文的写作无非是把自己发现的新事实、新方法或新观点表达出来,让他人信服,但这种看似简单的事情却着实困惑着许多人。这一困惑不仅与写作语境不清晰、研究问题不明确有关,而且与论文的谋篇布局相连。现代传播学理论认为,无论是口头说话,还是书面表达,都要有一个“宏观结构”,都需要围绕着主题形成密切相关、连贯一致的信息,否则,各种语言信息就会杂乱陈列在一起,让人感到如坠雾里、不知所云。严格来说,好的论文能够用一句话概括主旨,能用二百字说请思路。开头要“树靶子”,论述要“戴帽子”(每一层论述都有立论或内容概括。全文有总论,各部分有小立论)[5]。可以说,前面列举的两篇论文《发展图书馆学的中层理论》和《引导读者直接抱怨》就很好地体现了以上论文写作的要求。比如,《发展图书馆学的中层理论》紧扣论文的主旨——要发展图书馆学的中层理论,详细地阐述了以机构为中心的经验研究的理论抽象不够,而学科理论体系研究则理论抽象有余的弊端,继而顺理成章地论述了为什么要提倡把经验事实与理论抽象融为一体的理论发展模式——即中层理论的原因,阐明了中层理论研究对于图书馆理论发展的现实意义。从一定程度上说,论文的撰写就是要构造一个由论文主旨统领的各分论点所组成的逻辑体系。而要想撰写出这种逻辑严密、论证清楚、彰显创新的论文,则需要用中心论点统领全文结构,讲究布局谋篇。那么,什么样的论文结构才易于读者把握、理解?

美国学者巴巴拉・明托说:“对读者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因为主要思想总是从次要思想中概括出来的,文章中所有思想的理想组织结构也就必定是一个金字塔结构——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在这种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即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上的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即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同一个逻辑推断式,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这样,“首先表达的主要思想将使读者对作者这样表述产生某种疑问,而主要思想的(金字塔结构中的)下一个层次上的思想将对此问题作出回答。通过不断地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读者就可以了解文章中的所有思想”。而“对文章所述思想作出的疑问/回答式反应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反应,没有国籍和民族的差别”[6]。无独有偶,巴赫金也认为,“思想(根据艺术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它的观察)并非是一种主观和个人心理的产物,而‘固定居住’在人脑中;不是这样,思想是超个人超主观的,它的生存领域不是个人的意识,而是不同意识之间的对话交际。思想是在两个或几个意识相遇的对话点上演出的生动的事件”[7]。的确,当研究者就某一(些)问题给出新的回答时,读者会自然而然地会发生如下疑问:“你为什么这样说?”、“事情为什么会这样?”等,接着你在下一个层次对该问题进行回答,由此使读者产生新的疑问,于是你又在下一个层次对新的疑问作出回答,由此就自然形成了由论文中心论点所统领的各分论点构成的金字塔式的逻辑结构,从而彰显出论文的创新所在。

[参考文献]

[1] 韦世林.校园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6.

[2] 周佳贵.发展图书馆学的中层理论[J].图书馆

理论与实践,2011,(7):33~37.

[3] 王岳川,汤一介.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东

渐史:20世纪西方哲学[M].北京:首都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2.

[4] 叶允中.引导读者直接抱怨[J].国家图书馆学

刊,2011,(1):50~52.

[5] 王志耕.论文选题及做法要诀[J].中国研究

生,2011,(2):23~24.

[6] 巴巴拉·明托.金字塔原理[M].王德忠,张

王旬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

[7] 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白春

仁,顾亚铃,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1988.

1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