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合导线测量统计表格

合集下载

导线测量—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课件)

导线测量—附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课件)
603644
CD 603644 603801 1 17
f CD
60 6 147
f 容 60 n
12560627
坐标方位角
5
2364428
2110753
1002711
二、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点号
1
A
B
1
2
3
4
C
D
坐标
方位角
5
距离
m
6
2110753
1002711
125.36
107.31
64.81
107.27
64.83
98.76
144.63
17.92
30.88
97.12
97.10
141.29
17.89
30.92

= 4 + 180° −


= +6 × 180°
− ෍ 测
二、附合导线坐标计算
写成一般公式为:
式中


= 始 + × 180° − ෍ 测
始 ——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


——终边的推算坐标方位角
若观测左角,则


= 始 + × 180° + ෍ 测
坐标值

m ∆x/m ∆y/m ∆x/m ∆y/m x/m y/m 号
6
7
8
9
10
11
12 13
125.36
98.76
144.63
116.44
156.25
603801
A
1536.86 837.54 B

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平差计算表

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平差计算表

附合导线平差计算表(左角用)
计算:检查:
注意事项:
1、使用时,先根据实际点数的多少插入或删除行数。

但第五行和第六行不得删除,夹角个数行及上6行不要删除,目的是为了保
持公式的正确性,行数确定后,从第六行F列到W列选中,把公式拉到您需要的行数
2、“蓝色”字体表示计算时,需要输入的项目,根据实际数据情况进行填写。

3、要根据使用的等级导线,来修改“角度闭合差限差”计算公式(N20数据)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Q22数据)
4、如果“N21”和“Q22”显示超限则数据不可用,要重新进行测量
5、计算好后可以把不需要显示的列隐藏起来,如“M”列
)。

测量,闭合导线等计算及表格

测量,闭合导线等计算及表格

一.坐标计算以下为基本计算公式:直线上计算公式:已知该条直线的方位角à,已知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坐标,顺线路方向时,计算点的里程知道,直线的起点或终点的里程知道,可推算出计算点与直线的起点的直线距离d,(即计算点的里程减去起点的里程,逆线路方向时,为直线终点的里程减去计算点的里程),计算坐标增量:∆x=d×cosà∆y=d×cosà计算点的坐标为,直线的起点或终点坐标加上坐标增量,式中方位角à从直线起点算时,为已知即给定的方位角,而从终点算时,à为该段直线的起始方位角加上180度。

à+180à起点计算点终点第一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加一圆曲线,指仅存在圆曲线,如下第1点。

1.圆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ZY或YZ 点的弦长和偏角D=2 RSinδδ=90×L/(πR)δ---------圆曲线偏角D ---------弦长L --------为弧长α=α(z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α(yz)-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逆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α(zy)、α(yz)---------为圆曲线的起始方位角。

一般为已知。

计算点相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x=D*COSα△y=D*SINα坐标增量计算完毕后,要算某一点的坐标,用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加上计算点与直圆点或圆直点的坐标增量,即为计算点的坐标。

缓和曲线同理。

第二种曲线为两段直线中始端加一缓和曲线,末端加一缓和曲线,两段缓和曲线中加一圆曲线,如下第2点。

2.缓和曲线上计算点相对于HY或YH点的弦长和偏角δ=L²/6RL0X1=L-(L^5/40R²L0²)Y1=L³/6RL0D=√(X1²+Y1²)α=α(hy)+δα------------为计算点的方位角,此α为顺着线路方向计算时。

附合导线测量成果表 自动计算

附合导线测量成果表 自动计算

坐标值
改正数
X
-0.00114
66534.238
-0.00405
66347.538
-0.00552
66088.960
-0.00503
65854.042
-0.00494
65622.270
-0.00581
65346.896
Y 70249.831 70205.582 70164.154 70121.607 70086.892 70080.554
-53.31
0.002753 0.006743 0.005202 0.00285 0.005507 0.007843 0.008279 0.001418 0.002235 0.004321 0.001331
-20.324 -118.795 -10.672
5.698 -30.733 -18.581 -24.053 -9.816 -25.834 -32.368 -9.906
D
(原始)
E
坐标方位角 °′″ 190 31 34.5
193 19 54.5
189 6
3
190 15 51.5
188 31 1.5
181 19 2
193 4 35.5
193 4 47.5
边长 (m) 54.222
191.876
261.882
238.744
234.363
275.454
年月日
Δx
(m) -53.31
坐标方位角 °′″ 190 31 46.5
边长 (m)
54.222
193 20 8.5 191.876
189 6 15.5 261.882
190 15 59.5 238.744

导线测量平差记录表

导线测量平差记录表

导线测量平差最近更新导线测量平差最近发布4.2版,主要增加或更新了以下功能:(如表格显示不正常,请刷新)一、表格输出。

表格输出到WORD,支持表格中的列向下错开半行(如方位角、边长),所有表格输出到WORD后与软件中显示的样式一样。

如下表:导线严密平差计算表工程名称:附合及水准示例等级:城市二级计算者:杨运英校核者:日期:2003.08.28二、导线采用近似平差且方位角边长不进行反算时的表格样式。

原表格中显示的是坐标增量改正数,现增加了一个选项,可以选择显示改正后的坐标增量,以满足一些工程要求格式统一的要求。

导线平差计算表工程名称:附合及水准示例等级:城市二级计算者:杨运英校核者:日期:2003.08.28、坐标导线平差。

指使用全站仪直接观测坐标、高程的闭、附合导线,其中平面坐标完全差的分配方式可以选用“按边长”、“按坐标增量”、“坐标转换”等方式。

坐标导线平差计算表工程名级:城市二级:杨运英校核者:日期:200四、单面单程水准记录计算已知点较密时线路中间也可以穿过已知点。

当含有中视时可以用于中平测量等,表格形式如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测线:仪器:观测:天气:地点:记录:计算者:校核者:日期:不含有中视时可用于五等、等外水准等的记录、计算。

表格形式如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表测线:仪器:观测:天气:地点:记录:计算:校核:日期:部测量知点设站,后视另一已知点,观测各碎部点,计算其坐标、高程,绘制图形并可输出到CAD。

方式可以选用“斜距+天顶距”、“平距+高差”或“视距+天顶距”。

距+高差”方式表格如下:碎部测量记录后视:B 测站高程:仪高:气:复核:距”(或“斜距+天顶距”)表格如下:碎部测量记录后视:B 测站高程:指标差:0" 天气:记录:日期:坐标转换于同椭球的不同坐标系间进行转换。

比如同椭球的国家坐标系与工程独立坐标系的转换。

坐标转换计算表工程名第页计算:复核:日期:支导线计算里指输入方位角与边长计算坐标的支导线,如需输入水平角、边长计算各点坐标,请使用“平差计算”模块中的支导线进行计算。

导线测量计算及计算表格

导线测量计算及计算表格

f 测 理
其中, 理的计算公式如下:
左角:终 始 理(左) n 180 理(左) 终 始 n 180
右角:终 始 理(右) n 180 理(右) 始 终 n 180
பைடு நூலகம்
增量。
1
Vxi
f
x
D
Di
Vyi
f
y
D
Di
xˆi x Vxi yˆi x Vyi
1
970300
484318 A1
A
XA=536.27m
A
1122224
2
1051706
2
YA=328.74m
1233006
4 1014624
4
3
3
6、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
48 43 18
539 59 00 540 00 00
理=5400000 = 测理=60 容=405 =89
485.47 +0.09 -0.08 0
xy
= +0.09 =0.08
= x²+ y²=0.120
K = D
0
=
1 4000
<1
2000
例题:
用EXCEL程序进行闭合导线计算
(四)附合导线平差计算
四.导线的内业计算——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一)几个基本公式 1、坐标方位角(grid bearing)的推算
前 后 左 180
或:
前 后 右 180
注意:若计算出的方位角>360°,则减去360°; 若为负值,则加上360°。
例题:方位角的推算
2
2
已知:α12=300,各观测角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