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 30页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管理,统一和规范工作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成果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18709—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和GB/T 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制定《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规划建设的大型风电场项目,其它风电场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风能资源测量第三条测风塔位置和数量1 测风塔安装位置应具有代表性1)测风塔安装点应在风电场中有代表性,并且周围开阔;2)测风塔安装点靠近障碍物如树林或建筑物等对分析风况有负面影响,选择安装点时应尽量远离障碍物。
如果没法避开,则要求测风点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0倍障碍物的高度。
2 测风塔数量应满足风能资源评估要求测风塔数量应满足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价的要求,并依据风场地形复杂程度而定。
对地形比较平坦的大型风电场,一般在场址中央选择有代表性的点安装1 个70m高测风塔。
在测风塔70m和40m高度分别安装风向标测量风向,在10m、25m、40m、50m、60m和70m分别安装风速仪测量风速,在 3m高度附近安装气压计和温度计测量气压和温度。
另外,在70m塔周围应再安装3~4个40m高测风塔,在40m测风塔的40m和25m高度分别安装风向标测量风向,在10m、25m和40m 高度分别安装风速仪测量风速。
对地形复杂的风电场,测风塔的数量应适当增加。
第四条测量参数1 风速参数采样时间间隔应不大于3秒,并自动计算和记录每10分钟的平均风速,每10分钟的风速标准偏差,每10分钟内极大风速及其对应的时间和方向。
单位为m/s。
2 风向参数采样时间间隔应不大于3秒,并自动计算和记录每10分钟的风向值。
风向采用度来表示;也可以采用区域表示,区域共分为16等分,每个扇形区域含22.5°。
3 温度参数应每10分钟采样一次并记录,单位为℃。
《风电场风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要求,结合当前主
根据国家规范(GB/T18709-2002)和国家发改委下发的《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要求,结合当前主要风电机机型、轮毂高度以及未来风机发展趋势,并考虑各地气候特征和风能资源评估技术发展需要,确定各类测风塔仪器观测层次和设置:
1)70m测风塔
——风速传感器安装在10、30、50、70m高度;
——风向传感器安装在10、50、70m高度;
——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10m和70m高度;
——气压传感器安装在8.5m高度;
2)100m测风塔
——风速传感器安装在10、30、50、70、100m高度;
——风向传感器安装在10、50、70、100m高度;
——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10m和70m高度;
——气压传感器安装在8.5m高度;
3)超声测风仪设置
——在需要安装超声风仪的测风塔上,超声风仪安装在70m高度。
贵州省各测风塔设置情况见表1。
表1 贵州省测风塔设置一览表
观测仪器性能
根据相关国家规范提出的要求,确定风能观测仪器技术性能指标见表2。
表2 传感器技术性能表
按照中国气象局的统一部署,贵州省测风塔采用华云公司生产CAWS1000—GSW型风能观测系统。
观测仪器性能见表3~6。
表3 VAISALA公司的HMP45D型温湿度传感器性能一览表
0.2m聚四氟乙烯膜
表4 PTB220型数字气压传感器性能一览表
表5 风向(EL15-2D型)风速(EL15-1型)传感器性能一览表
表6 GILL公司的WindMasterPro型三维超声传感器性能一览表。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电力技术标准汇编水电水利与新能源部分第13册12GB/T 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目次前言1范围2引用标准3定义4测风数据要求5测风数据处理6风能资源评估的参考判据附录A(提示的附录)数据订正的方法附录B(标准的附录)风况参数的计算方法附录C(提示的附录)订正后的风况数据报告格式(示例)附录D(提示的附录)风况图格式(示例)前言本标准是在总结我国风电场项目选址过程中评估风能资源的经验基础上,参考力争国外有关标准和规范编制的。
主要有美国风能协会标准AWEA8.2—1993《推荐的风能转换系统选址方法(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THE SITING OF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S)》,以及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规范NREL/SR-440-22223《风能资源评估手册(WIND RESOURCE ASSESSMENT HANDBOOK)》。
本标准的附录B是标准的附录,附录A、附录C和附录D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科学技术部、国家电力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鹏飞、朱瑞兆、娄慧英、易跃春、刘文峰、谢宏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Methodlogy of wind energy resourceassessment for wind farm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评估风能资源应收集的气象数据、测风数据的处理及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风功率密度的分级、评估风能资源的参考判据、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风能选址、观测和评价相关技术规定和要求
二、风能观测和评价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目前风能资源观测和评价所依据的技术规定和方法有: 目前风能资源观测和评价所依据的技术规定和方法有: 国标: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T18709—2002) 国标:《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GB /T18709—2002) 国标: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 国标: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 行标:风电场气象观测及资料审核、订正技术规范(QX/T74行标:风电场气象观测及资料审核、订正技术规范(QX/T742007,广东省气象局负责起草,2007年发布 年发布) 2007,广东省气象局负责起草,2007年发布) 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 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 主要的技术规定和要求包括: 主要的技术规定和要求包括: 测量参数和测风数据处理 风能参数计算和分析 测风资料的延长订正 风能资源综合分析
完整性检验 数据数量应等于预期记录的数据数量。 数量 :数据数量应等于预期记录的数据数量。 数据数量应等于预期记录的数据数量 时间顺序:数据的时间顺序应符合预期的开始、结束时间, 时间顺序 数据的时间顺序应符合预期的开始、结束时间,中间应连 数据的时间顺序应符合预期的开始 续。 合理性检验 范围检验:小时平均风速范围为 范围检验:小时平均风速范围为0m/s~40m/s,小时风向范围为 °~ ~ ,小时风向范围为0° 360°。 ° 相关性检验: 高度小时平均风速差值〈 相关性检验:50m/30m高度小时平均风速差值〈2.0m/s, 50m/10m高 高度小时平均风速差值 高 度小时平均风速差值〈 高度风向差值〈 度小时平均风速差值〈4.0m/s, 50m/30m高度风向差值〈22.5゜ 高度风向差值 ゜ 趋势检验: 小时平均风速变化小于 小时平均风速变化小于6.0m/s,1小时平均温度变化<5℃, 小时平均温度变化< ℃ 趋势检验:1小时平均风速变化小于 , 小时平均温度变化 3小时平均气压变化<1kPa。 小时平均气压变化< 小时平均气压变化 。 对不合理数据或缺测数据可采用同塔或邻塔的同期记录数据经分析处理 后进行插补,进行风能资源评估的有效数据完整率应达到 以上。 后进行插补,进行风能资源评估的有效数据完整率应达到90%以上。 以上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发改能源[2003]1403号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正文:----------------------------------------------------------------------------------------------------------------------------------------------------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2003年9月30日发布发改能源[2003]140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管理,统一和规范工作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成果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18709-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和GB/T 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制定《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规划建设的大型风电场项目,其它风电场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风能资源测量第三条测风塔位置和数量1、测风塔安装位置应具有代表性1)测风塔安装点应在风电场中有代表性,并且周围开阔;2)测风塔安装点靠近障碍物如树林或建筑物等对分析风况有负面影响,选择安装点时应尽量远离障碍物。
如果无法避开,则要求测风点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0倍障碍物的高度。
2、测风塔数量应满足风能资源评估要求测风塔数量应满足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价的要求,并依据风场地形复杂程度而定。
对地形比较平坦的大型风电场,一般在场址中央选择有代表性的点安装1个70m高测风塔。
在测风塔70m和40m高度分别安装风向标测量风向,在10m、25m、40m、50m、60m和70m分别安装风速仪测量风速,在3m高度附近安装气压计和温度计测量气压和温度。
另外,在70m塔周围应再安装3-4个40m高测风塔,在40m测风塔的40m和25m高度分别安装风向标测量风向,在10m、25m和40m高度分别安装风速仪测量风速。
对地形复杂的风电场,测风塔的数量应适当增加。
风能资源综合分析评价技术规定
《风能资源综合评价技术要求》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目次前言 (I)1 范围 (2)2 编制依据 (2)3 观测数据检验 (2)3.1完整性检验 (2)3.2极值范围检查(QX/74-2007) (3)3.3一致性检验(QX/74-2007) (3)3.4趋势性检验(GB/T 18710-2002) (3)3.5相关性检验(QX/74-2007) (3)3.6有效数据完整率(GB/T 18710-2002) (3)4 参证气象台(站)资料收集、整理(QX/74-2007) (3)4.1参证气象台(站)的选定 (3)4.2参证气象台(站)资料收集 (4)4.3参证站资料处理 (4)5 测风数据订正技术 (4)5.1短时段缺测或不真实数据的插补订正 (4)5.2长年代序列延长 (5)6 气温、气压订正 (5)6.1订正项目 (5)6.2缺测插补和长期订正 (5)7 订正后数据的合理性检验 (6)8 风能参数计算方法 (6)8.1空气密度计算方法 (6)8.2风速频率分布统计方法 (6)8.3风向频率分布统计方法 (6)8.4平均风功率密度计算方法 (7)8.5湍流强度计算方法 (7)8.6风切变指数计算方法 (7)9 各类气象风险参数计算和评估 (7)9.1 50年一遇最大风速的估算 (8)9.2极端温度等级及统计方法 (9)10 风能资源综合评估 (9)10.1风能资源等级划分标准 (9)10.2风电场可装机面积 (9)10.3风电场可装机容量 (9)10.4气象风险分析 (10)前言为了满足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风能资源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要求,规范风能资源综合分析和评价的技术方法和要求,在现行的(国家、行业和国外)相关规范为基础,根据项目的需求和我国天气气候特征,细化、补充、修改和完善与风电开发密切相关的内容,编制《风能资源综合评价技术要求》,其补充、修改和完善的内容和方法具备充分的理论依据,具有工程可操作性。
中国风能资源的详查和评估
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风能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20世纪70年代至2006年期间,先后组织开展了3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为我国的风能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依据;为更好地满足我国风能资源持续、有序、合理地规划和开发利用需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国家相关部门决定在之前全国风中国风能资源的详查和评估■文︱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能资源普查结果的基础上,实施“全国风能详查和评价”项目,该项目针对中国大陆风能资源丰富、适宜建设大型风电场、具备风能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条件的地区,通过现场观测、数值模拟、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摸清我国陆上风能资源特点及其分布,为促进我国风电又好又快发展做好前期工作。
该项目于2008年正式启动,由中国气象局具体牵头组织实施。
一、中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估技术发展和项目主要成果1. 初步建立全国陆上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依托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中国气象局针对风能资源规划和风电场选址需要,采用规范、统一的标准,在中国大陆风能资源可利用区域设立了400座70~120米高的测风塔,初步建成了全国陆上风能资源专图1 全国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测风塔分布示意图业观测网(图1),该专业观测网于2009年5月正式全网观测运行,已获取的实地观测数据为全国(陆上)风能详查和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为规范风能资源观测的专业化运行和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该专业观测网的持续运行,可为开展风能预报业务和风电场后评估提供基础支持。
2. 研发了适用于中国的风能资源评估系统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在引进和吸收加拿大、丹麦和美国等风能数值模拟评估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根据中国地理、气候特点进行改进和优化,采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技术,开发了适于中国气候和地理特点的风能资源评估系统(W E R A S/C M A),数值模拟的水平分辨率达到1千米以下,风能参数模拟精度能够满足各级风电规划和风电场选址需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5.05.09•【文号】发改办能源[2005]899号•【施行日期】2005.05.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电力及电力工业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13年12月16日,实施日期:2013年12月16日)修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5〕89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电监会、中国气象局:为了建立和完善风电前期工作管理制度,提高风电前期工作质量,促进我国风电的健康发展,特制定《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一、《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二、《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略)三、《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略)四、《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二○○五年五月九日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管理机制,加强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管理,实现风电场工程统筹规划、有序开发、分步实施、持续发展的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管理包括对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工程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的行政组织管理和技术质量管理。
第三条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实行行政分级管理和技术归口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是国家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是各省(区、市)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为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的技术归口管理单位。
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
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风能资源评价主要是以现有气象台站的测风数据为基础,通过整理、分析,对全国风能资源的大小和分布进行评价。
第二条为了统一全国风能资源评价的原则、内容、深度和技术要求,在总结风能资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和规范,制定《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用于指导开展风能资源评价工作。
第二章基础资料收集第四条气象台站资料一、收集国家基准气象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和一般气象站基本信息,包括气象台站所属省名、站名、区站号、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建站时间、台站周围环境变化情况(包括台站变迁情况)、观测仪器(包括仪器变更)情况。
二、收集各气象台站1971~2000年历年年最大风速、年极大风速、年极端最高温度、年极端最低温度、年沙尘暴日数、年雷暴日数。
三、收集各气象台站1971~2000年历年逐月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平均水汽压。
四、收集各气象台站1991~1995年逐日日平均风速、气温、气压、水汽压。
五、收集各气象台站“代表年”逐时风速、风向观测记录。
六、“代表年”确定方法:根据全国地面气象资料1971~2000年整编成果,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V 30的年份,定义为平均风速年;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最大值V max 的年份,定义为最大值年;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最小值V min 的年份,定义为最小值年。
若存在多个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V 30(或V max 、V min )的年份,则选择最靠近2000年的年份,下同。
上述三个年份统称为“代表年”,即年平均风速分别等于或接近V 30、V max 、V min 的3个年份,下同。
第五条其它观测资料一、收集已建自动气象站资料,内容参照本规定第四条。
二、收集已建、待建风电场基本信息及前期工作中的测风资料。
三、收集海洋站、船舶、浮标等的测风资料。
风电场所在地风能资源评估
风电场所在地风能资源评估风能资源评估有时又称风能潜力评估,是指估计分布于某个区域内大量风电机组的潜在能量输出。
通过评估,可以得到详尽的、高分辨率和精确的风能资源地图,其中包含年或季风能资源状况、风能资源的不确定性以及湍流加强的区域等信息。
在风电场的设计和建设中,风能资源评估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风能资源评估将会直接影响到风电场的建设成本,以及未来的运营成本等。
对风能资源的正确评估是风电场建设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
如果在选址设计风电场时没有做好风能资源评估,很可能在风电场建成投产以后达不到预期的发电量。
一、风能资源评估的目的和技术标准1.风能资源评估的目的(1)分析现场测风数据的风能资源状况。
(2)分析现场测风数据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代表性,涉及对测风资料进行三性分析,包括代表性、一致性、完整性;测风时间应保证至少一周年,测风资料有效数据完整率应满足大于90%,资料缺失的时段应尽量小(小于一周)。
2.风能资源评估的主要技术标准(1)《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发改委能源[2005]899号)。
(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GB/T18709—2002)。
(3)《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
(4)《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发改委能源[2003]1403号)。
(5)《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气象局联合下发)。
二、风能资源评估的步骤对某一拟建风电场进行风能资源评估,为风电场建设项目前期所必须进行的重要工作。
风能资源评估分如下几个阶段:1、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从地方各级气象台、气象站及有关部门收集有关气象、地理及地质数据资料,对其进行分类和归类,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完整资料。
能反映某地风的多年(10年以上,最好30年以上)平均值和极值,如平均风速和极端风速,平均和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平均气压,雷暴日数以及地形地貌等。
风力发电评价实施细则
东北区域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实施细则(修订版)二〇一一年八月三十日编制说明为满足东北区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促进风电企业涉网设备、装置、设施及安全、运行、技术管理水平提高的需要,依据国家电监会办公厅《关于<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试行)>的通知》(办安全【2009】72号)、《关于切实加强风电场安全监督管理遏制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事故的通知》(办安全〔2011〕26号),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0〕433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77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82号)以及目前最新发布的《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NB/T 31003-2011)等技术标准的要求,结合东北区域风电场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实际,在国家电监会《风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待发布版)的基础上,国家电监会东北监管局组织部分区域电力专家、安全评价机构评价师编写了《东北区域风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本次修编将部分条文进行了适当的调整、细化、删减和补充,使《细则》评价项目内容更加具体、系统、规范,更加便于评价。
本次修编后,《细则》仍难免存在不妥,不当之处。
在试行过程中恳请从事电力生产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安全评价机构的评价师提出宝贵意见,东北电监局将适时组织修订、补充完善,使东北区域风电场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系统、规范。
本《细则》主要包含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必备项目和评价项目内容等。
用于规范和指导风电场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具有相应的约束效力,各评价对象、评价单位及其人员、评审人员均须依据《细则》开展评价工作。
本《细则》由国家电监会东北监管局提出并发布。
本《细则》由国家电监会东北监管局安全处组织修编。
一种新型的风电场50年一遇安全风速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一种新型的风电场50年一遇安全风速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摘要:采用极值I型函数和EWM模型,结合气象站与风电场测风塔的数据,推算风电场轮毂高度处50年一遇的最大风速,并将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对于山地风电场,采用极值I型推算得到50年一遇最大风速与通过EWM 模型测试得到的50年一遇最大风速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而对于地势平坦的风电场,这两种测算50年一遇的最大风速的结果比较接近。
关键词:50年一遇最大风速; 极值I型函数、EWM模型ABSTRACT:With the data of meteorological station and meteorology mast on the wind farm, The extreme wind speed of 50 years at hub height is calculated using extreme value type I function and EWM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for mountain wind farm between extreme wind speed of 50 years using extreme value type I function and extreme wind speed of 50 years using EWM model, but there is a close result for flat wind farm between extreme wind speed of 50 years using extreme value type I function and extreme wind speed of 50 years using EWM model.KEY WORDS: The 50-year Extreme Wind Speed ;Extreme Value type I Function.EWM model前言:风电场建设的最基本要求是风能资源丰富,风向较稳定的区域。
风能资源参数计算方法
µ =v=
1 ∑v n
n i =1
i
பைடு நூலகம்
σ =S =
v
1 ∑ (v − µ ) n
n i =1 i
2
其中,
v 为风速观测序列,n 为计算时段内风速序列样本数。
i
Weibull 两参数 k、c 按下式估计:
σ k = µ
c =
−1.086
µ
Γ (1 + 1 / k )
其中 Γ(1 + 1 / k ) 为伽马函数,可查表求得。 (8)测站 50 年一遇最大风速(V50-max): 风速的年最大值ⅹ采用极值Ⅰ型的概率分布,其函数为:
C2
0.55208 0.55477 0.55688 0.55860 0.56002 0.56878 0.57240 0.57450 0.57722
测站 50 年一遇最大风速 V50-max 按下式计算:
V50−max = u −
1 50 ln ln α 50 − 1
ρ=
1.276 p − 0.378e 1 + 0.00366t 1000
式中:
ρ 为空气密度(kg/m ); p 为平均大气压(hPa); e 为平均水汽压(hPa); t
3
为平均气温(℃)。 (7)威布尔(Weibull)分布参数k、c的估算:
以平均风速估计
µ ,以标准差S 估计σ :
F东
m 1 ρ ∑ Vi3 2 i =1 = n 1 ρ ∑ Vj3 2 j=1
式中:i=1,…,m;m 为风向为东风的小时数;
j=1,…,n;n=8760 或 8784(平年为 8760,闰年为 8784); 空气密度,kg/m 。 (4)风速频率: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几个关键问题分析
Words:wind
resource;assessment;mean
中图分类号:TK81;TK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59—9342(2012)02—0081—02
0引言
影响风电电价的因素有:风资源、税收、风机 与建设、维修与运行管理,而风资源是影响风电电 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份额达到40%之多。因此,正 确科学地对风资源进行评估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针 对《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法》(以下简称《评估方法》)、 (以下简称《测量 《全国风能资源评 方法》)、GB/T 18710~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 价技术规定》和目前我国的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的现状和对上述规定 的某些条款的理解以及目前的风资源评估问题谈一 些看法及建议。
of Wind Energy Resource Measurement for Wind Farm(GB/F 1 for Wind Farm(GB/T
8709--2002),Methodology
18710—2002)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Wind Energy Resource Assessment,and
(2)更改控制程序。在测头感应到基准磁环后 就立即停止向下运行,减小或避免测尺上行时测头 对其产生的瞬时冲击力。 (3)在保证测尺能够平顺展开的情况下减少测 头重量,以减少测尺所受的外力,并更改测头顶部 形状同时做好防水措施。 (4)测尺与测头连接处采用软胶密封。选用的 密封胶要有一定的耐久性,防止测尺或测头进水造 成短路。 (5)在沉降管口安装测尺刷,以清除粘附在测 尺上的水和淤泥,防止在测尺表面形成污垢,造成 测尺与导向轮打滑,影响测量的精度。
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政策法规目录(1997-2013)
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政策法规目录(1997-2013)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政策法规目录1997年新能源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暂行规定1999年1、关于进一步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2、关于进一步促进风力发电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000年1、关于加快风力发电技术装备国产化的指导意见;2、“国债风电”项目实施方案;2001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03年1、关于开展全国大型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的通知;2、关于印发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及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2004年1、关于风电前期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2、关于印发《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的通知; 2005年1、可再生能源法;2、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通知;3、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4、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5、关于加快风电设备本地化有关意见的通知;6、关于印发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2006年1、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2、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3、财政部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007年1、节约资源法;2、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3、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4、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的通知;2008年1、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定额和造价工作管理办法;3、关于调整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原材料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4、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1、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2、关于印发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工作大纲的通知;3、关于规范风电建设和市场秩序的通知;4、关于落实风电发展政策有关要求的通知;5、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6、于取消风电工程项目采购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通知;7、关于印发《海上风电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8、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9、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0、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11、关于做好金太阳示范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2010年1、关于加强风电开发与电网接入和运行管理协调工作的通知;2、关于印发《风电标准建设工作规则》、《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和《风电标准体系框架》的通知;3、关于印发《能源行业风电标准体系项目表》的通知;4、关于印发风电机组并网检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5、关于印发促进风电装备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6、关于组织申报2010年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通知;7、关于加强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管理的通知;8、关于做好2010年金太阳集中应用示范工作的通知;9、关于组织实施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一体化示范的通知;10、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11、关于加强金太阳示范项目并网管理的通知;12、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3、2010年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指南;2011年1、关于切实加强风电场安全监督管理遏制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事故的通知;2、关于印发风电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3、关于印发风电场功率预测预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4、关于加强风电场并网运行管理的通知;5、关于“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通知6、关于印发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7、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8、关于印发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9、关于加强风电场安全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10、关于印发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11、关于印发启动西北地区风电和水电协调运行机制研究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12、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13、关于做好2011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14、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15、2011年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2012年1、“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2、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3、“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4、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5、关于申报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的通知;6、关于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及调整资金分配管理方式的通知;7、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及调整资金分配管理方式的通知;8、关于印发《风电功率预报与电网协调运行实施细则(实行)》的通知;9、关于规范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10、关于印发“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11、关于加强风电安全工作的意见;12、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13、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14、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15、关于增补云南省“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16、关于印发新疆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17、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和风电场项目后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18、关于增补部分省、自治区“十二五”风电核准计划项目的通知;19、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20、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21、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通知;22、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23、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项目审核确认管理暂行办法;24、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5、关于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26、关于预拨2012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的通知;27、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有关会计处理规定;28、2012年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29、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30、关于下达首批国家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的通知;31、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2013年1、关于做好近期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2、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3、关于做好2013奶奶风电并网和消纳相关工作的通知;4、关于印发“十二五”第三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5、关于做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资料共享使用的通知;6、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7、关于加强风电产业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的通知;8、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9、关于印发《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10、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11、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12、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13、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14、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15、2013年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16、关于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17、关于调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与环保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18、关于印发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19、关于光伏发电增值税政策的通知;20、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若干意见的通知;21、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2、光伏发电运营监管办法。
(整理)风电场工程建设标准与成果汇编
风电场工程建设标准与成果汇编第一篇国家政策法规1、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大型风电场建设前期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3]408号)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及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发改能源[2003]1403号)附件一: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5]899号)附件一: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4、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能源[2005]1511号)附件: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09]1906号)附件:全国风力发电标杆上网电价表6、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工程定额和造价管理有关问题的复函(发改办能源[2008]135号)7、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定额和造价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8]649号) 附件:可再生能源发电工程定额和造价工作管理办法8、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办法》的通知(水电规办[2008]0001号)附件:风电场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办法9、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标准建设工作规则》、《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和《风电标准体系框架》的通知(国能科技[2010]162号)10、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136号)11、国家能源局《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1]285号)12、国家能源局《关于规范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47号)13、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和风电场项目后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2]310号)第二篇国家技术标准与技术规定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的通知(发改能源(2004]865号)附件: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2、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有关规定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05]899号)附件二: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附件三: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及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发改能源[2003]1403号)附件二:风电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附件三: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附件四: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附件五: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附件六:风电场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4、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T_5191-2004 )5、关于发布《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2007年版)和《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2007年版)的通知(风电标委[2007]0001号)附件一: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2007年版)附件二: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2007年版)6、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的通知(风电标委(2007]0002号)附件: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试行)7、关于印发《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的通知(水电规水工[2007]0019号)附件: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8、风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 /T 5384-2007)9、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的通知(水电规安办[2007]0006号)附件:风电场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定10、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制规定》的通知(水电规安办[2007]0007号)附件:风电场工程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编制规定11、关于印发《风电场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技术文件编制规定》的通知(水电规安办[2009]6号)附件:风电场工程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技术文件编制规定12、风电场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NB/T 31007-2011 )13、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63-2011)14、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国家电监会办安全[2011]79号)15、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 31011-2011)16、《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风电场)》(国土资源部2012年颁布)17、风电达标投产验收规程(NB T31022-2012)第三篇企业管理标准(一)风电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办法)1、中国三峡新能源公司风电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SXXNY-G3-TZ-03-2012)2、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3、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工程主体施工招标文件范本(2012版)4、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工程主体施工招标文件范本(2012版)工程量清单示例5、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达标验收实施办法6、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风电场工程建设流程管理标准7、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风电达标投产考核办法8、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风电工程开工管理程序(试行)(二)风电工程项目技术标准1、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场设计标准(Q/CDT 103 0404-2009)2、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工程验收标准(Q/CDT 103 0610-2009)3、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机机组施工标准(Q/CDT 103 0608-2009)4、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力发电机组安装标准(Q/CDT 103 0609-2009)5、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陆上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整机调试技术标准(Q/CDT 103 0804-2009)6、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力发电机组微观选址及复核工作标准(Q/CDT 103 0404-2009)7、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力发电机组选型标准(Q/CDT 103 0405-2009)8、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力发电机组性能试验标准(Q/CDT 103 0805-2009)9、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风电场工程设计导则10、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风力发电工程设计导则11、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风电场道路设计标准12、中国国电集团风电场风机基础设计标准13、中国国电集团风电场升压站设计标准14、中国国电集团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调试作业指导书15、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风电机组塔架和基础环法兰技术质量规范(三)风电工程项目工作标准1、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项目公司中层干部(一般管理人员)通用工作标准(Q/CDT 303 3300-2010)2、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主任工作标准(Q/CDT 303 3301-2010)3、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安全岗位工作标准(Q/CDT 303 3302-2010)4、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土建管理岗位工作标准(Q/CDT 303 3303-2010)5、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电气岗位工作标准(Q/CDT 303 3304-2010)6、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风电技术管理岗位工作标准(Q/CDT 303 3305-2010)7、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概预算管理岗位工作标准(Q/CDT 303 3306-2010)8、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信息管理管理岗位工作标准(Q/CDT 303 3307-2010)9、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资料管理岗位工作标准(Q/CDT 303 3308-2010)10、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质量管理岗位工作标准(Q/CDT 303 3309-2010)11、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计划采购管理岗位工作标准(Q/CDT 303 3310-2010)12、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合同管理岗位工作标准(Q/CDT 303 3311-2010)13、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征地管理岗位工作标准(Q/CDT 303 3312-2010)14、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现场项目管理岗位工作标准(Q/CDT 303 3313-2010)第四篇相关资料1、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指导手册(国电电力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2、风电场工程前期工作程序3、风电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流程4、风力发电工程管理图表汇编5、风电场宏观选址资料收集6、能源行业风电标准体系项目表7、《风力发电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培训课件8、风力发电场设计规范(GBxxxxx-201x 征求意见稿)9、风力发电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 T50xxx-2011 征求意见稿)10、风电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水电水利规划总院征求意见稿)11、风电场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分析——风电培训12、风力发电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征求意见稿)13、风力发电场建设工程监理规范(DL T-201x 征求意见稿)。
关于风力资源玫瑰图的制作
3.别人开发的小软件:WindRose
这个软件是用MFC开发的.打开后输入相关的数 据为:(同样采用前面的数据)
最后得到的结果为:
想说的话:通过这个小 软件,可以看出这个软 件的原理并不能,我们 专业的同学完全可以 自己编写这样一个程 序.
二.关于风密度:
关于风密度的计算公式,自己根据物理单位推 算的结果为:
四.关于《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
背景:为了加强风电前期工作管理,提高风电前期工作质量,国家发 改委制定了《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 》。 目的:该《规定》的制定,是为了统一全国风能资源评价的原则、内 容、深度和技术要求,用于指导开展风能资源评价工作。风能 资源评价主要是以现有气象台站的测风数据为基础,通过整
谢谢观赏!!!
再见哈@@@
2010年4月5日
1.利用Excel做风玫瑰图
利用Excel做玫瑰图时首先要将数据按照一定 的格式输入到Excel表格中。如下图:
然后选定要进行处理的数据。这里我们选择了春季的数据。如右图: 然后在Excel工具栏中直接选择“图表向导”中的“雷达图” 功能即可显示初步图形,这时可根据界面提示一步步做下去, 按需要依次完成图表标题和数据轴的各种选项输入、坐标轴 网格线的取舍、图例的位置以及是否选择每个点的数据标志 等等,这样就可基本完成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曲玫瑰图的制作。
理、分析,对全国风能资源的大小和分布进行评价。
内容:该《规定》包括:总则、基础资料收集、数据处理、风能资源 评价报告编制内容和技术要求、风能资源数据库内容和技术要 求共五章十四条内容。
注:由于该《规定》专业性非常强,很多 的专业词汇即使看了解释也不是很明白。 而且本人认为以后也不会从事和它相关的 工作,没必要掌握这么专业的文章,对它 只要稍做了解即可。同时也是因为本人的 时间有限,阅读完该《规定》后就不去完 成论文的书写了 。但在后面的演示中会写 出读了这篇《规定》的一些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风能资源评价主要是以现有气象台站的测风数据为基础,通过整理、分析,对全国风能资源的大小和分布进行评价。
第二条为了统一全国风能资源评价的原则、内容、深度和技术要求,在总结风能资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和规范,制定《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用于指导开展风能资源评价工作。
第二章基础资料收集第四条气象台站资料一、收集国家基准气象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和一般气象站基本信息,包括气象台站所属省名、站名、区站号、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建站时间、台站周围环境变化情况(包括台站变迁情况)、观测仪器(包括仪器变更)情况。
二、收集各气象台站1971~2000年历年年最大风速、年极大风速、年极端最高温度、年极端最低温度、年沙尘暴日数、年雷暴日数。
三、收集各气象台站1971~2000年历年逐月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平均水汽压。
四、收集各气象台站1991~1995年逐日日平均风速、气温、气压、水汽压。
五、收集各气象台站“代表年”逐时风速、风向观测记录。
六、“代表年”确定方法:根据全国地面气象资料1971~2000年整编成果,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V的年份,定义为平均风速年;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30最大值max V 的年份,定义为最大值年;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最小值min V 的年份,定义为最小值年。
若存在多个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V (或max V 、min V )的年份,则选择最靠近2000年的年份,下同。
上述三个年份统称为“代表年”,即年平均风速分别等于或接近30V 、max V 、min V 的3个年份,下同。
第五条 其它观测资料一、收集已建自动气象站资料,内容参照本规定第四条。
二、收集已建、待建风电场基本信息及前期工作中的测风资料。
三、收集海洋站、船舶、浮标等的测风资料。
四、收集相关科学(考察)试验的测风资料。
第六条 补充资料一、对无测风资料区域,从气候学、农谚、前期气候调查、实地调研等方面出发,收集有关风能资源情况的材料。
重点区域包括山区、存在峡谷效应的山谷、风口、沿海岛屿等。
二、加密观测:根据风能资源评估深度的要求,在地形复杂、站点覆盖率低的地区设点,进行补充观测。
设点密度、观测高度等要求参照《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国家标准GB/T 18709-2002)执行。
第三章 数据处理第七条 风能资源参数计算 一、评估风能资源所需的参数包括:1 各代表年年平均风速、年风向频率、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各月平均风速、各月风向频率、各月平均风功率密度;2 三个代表年整体年平均风速、年风向频率、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各月平均风速、各月风向频率、各月平均风功率密度;3 各代表年年平均风能方向频率、风速频率、有效小时数、威布尔分布参数;4 三个代表年整体年平均风能方向频率、风速频率、有效小时数、威布尔分布参数;5 各测站湍流强度;6 各测站50年一遇最大风速。
二、风能资源参数计算方法如下:1 如果测站有风自记观测,风能资源参数按照以下方法计算 ⑴ 平均风速(E V ):在风能资源评估中,平均风速按下式计算:∑==ni iEVnV 11EV 为平均风速,i V 为风速观测序列,n 为平均风速计算时段内(年、月)风速序列个数。
⑵ 风向频率:根据风向观测资料,按16个方位统计观测时段内(年、月)各风向出现的小时数,除以总的观测小时数即为各风向频率。
⑶ 风能方向频率(F ):根据风速、风向逐时观测资料,按不同方位(16个方位)统计计算各方位具有的能量,其与总能量之比作为该方位的风能频率。
例如,按下式计算年风能方向频率:∑∑===nj j m i i V V F 13132121ρρ东,为一年内东风所具有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值。
其中,i=1,…,m ;m 为风向为东风的小时数;j=1,…n ;n=8760或8784(平年为8760,闰年为8784)。
⑷ 风速频率:以1m/s 为一个风速区间,统计代表年测风序列中每个风速区间内风速出现的频率。
每个风速区间的数字代表中间值,如5m/s 风速区间为4.6m/s 到5.5m/s 。
⑸ 有效小时数:统计出代表年测风序列中风速在3—25m/s 之间的累计小时数。
⑹ 年平均风功率密度(WP D ):年平均风功率密度按下式计算:∑∑==∙=121,1,3)(21k nk i i k kWPkv nD ρ式中:n ——为计算时段内风速序列个数;kρ—— 月平均空气密度,k =1,2, (12)n k,,i —— 第k 个月的观测小时数;v k,i —— 第k 个月(k=1,…,12)风速序列。
平均风功率密度的计算应是设定时段内逐小时风功率密度的平均值,不可用年平均风速计算年平均风功率密度。
D WP 中的k ρ必须是测站各月平均空气密度值,取决于当地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压、月平均水汽压:⎪⎭⎫⎝⎛-+=1000378.000366.01276.1e p t ρ式中:ρ —— 空气密度 (kg/m 3)P —— 平均大气压(hPa ); e —— 平均水汽压(hPa ); t —— 平均气温(℃)。
⑺ 威布尔(Weibull )分布参数k 、c 的估算 建议采用以平均风速和标准差估算Weibull 两个参数。
以平均风速v 估计μ,以标准差v S 估计σ:∑===ni iVnv 11μ∑=-==ni iv VnS 12)(1μσ其中,i V 为风速观测序列,n 为计算时段内风速序列个数。
Weibull 两参数k 、 c 按下式估计(保留2位小数):086.1-⎪⎪⎭⎫ ⎝⎛=μσk)11(k c +Γ=μ其中,)11(k +Γ为伽马函数,可查表求得(见附件B ——伽马函数表),下同。
2 如果测站没有风自记观测,只有3次或4次定时观测,风能资源参数按照以下方法计算 ⑴ 平均风速、风向频率按照《全国地面气候资料统计方法》进行计算,或从《全国地面气候资料1971-2000年整编成果》中提取。
⑵ 威布尔(Weibull )分布参数k 、c 的估算采用多年年平均风速及年最大风速估算威布尔(Weibull )分布参数k 、c (保留2位小数)。
1867.0)ln(1407.0)ln(ln max --=V VT k)11(k Vc +Γ=其中,T=365×24×6=52560;V —— 1971~2000年30年年平均风速; max V ——1971~2000年年最大风速。
⑶ 年平均风功率密度(wpD ))13(213+Γ=k c D wp ρ其中,wpD ——年平均风功率密度;ρ——年平均空气密度;k 、c ——Weibull 分布两个参数。
⑷ 其他风能资源参数不进行计算。
3 测站湍流强度(I )有风速脉动观测记录的测点,计算其环境湍流强度。
U u I 2'=,u '为脉动风速值(采样时间间隔≤3s ),U 为平均风速值。
4 测站50年一遇最大风速(max_50V )风速的年最大值x 采用极值I 型的概率分布,其分布函数为:[]{}u x x F ---=(exp exp )(α式中,u —分布的位置参数,即分布的众值;α —分布的尺度参数。
分布的参数与均值μ和标准差σ的关系按下式确定:∑==ni iVn11μ∑=--=ni i V n 12)(11μσσα1c =αμ2c u -=其中,i V 为连续n 个年最大风速样本序列(15≥n),系数1c 和2c 见下表:若记1971~2000年的年最大风速序列为:1V 、2V 、3V 、…30V ,则μ、σ按下式计算:∑==301301i iVμ∑=-=3012)(291i iVμσ则,σα11238.1=αμ53622.0-=u测站50年一遇最大风速max _50V 按下式计算:⎥⎦⎤⎢⎣⎡--=)15050ln(ln 1max _50αu V 第八条 不完整记录的统计处理。
不完整记录处理方法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出版社,2003)执行 第九条 高分辨率风能资源模拟计算(选项)一、使用模式:区域气候动力模式,模式水平分辨率10km ×10km ,垂直方向200m 以下分为5层,即200m 、150m 、100m 、70m 、40m 、10m 。
二、 模拟所需资料:高分辨率地形资料(分辨率100m ×100m )。
1971-2000年的地理信息数据(地表覆盖类型、NDVI 指数、地表反照率、地表粗糙度等)以及1971-2000年的NCEP 格点气候背景资料。
地面站气象资料(日平均值),包括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相对湿度、辐射、降水、总云量、低云量、地温。
探空站气象资料(日平均值),包括标准气压层和特性层风速、风向、气温、位势高度、温度露点差。
三、高分辨率风能资源模拟计算结果:根据模拟得到逐日的平均风速、平均风功率密度等参数,并进行可视化处理,给出评价区域年平均风速、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图。
第十条 风能资源分布图一、年及各月平均风速分布图、色斑图:在本章第七条~第九条所述数据处理的基础上,综合风能资源调研材料,以行政地形图为底图,绘制年及各月平均风速分布图、色斑图;(平均风速等值线间隔为0.5m/s )二、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图、色斑图:在本章第七条~第九条所述数据处理的基础上,综合风能资源调研材料,以行政地形图为底图,绘制年及各月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图、色斑图。
(平均风功率密度等值线间隔为50W/m 2)第十一条 风能资源储量估算 一、风能资源总储量风能资源总储量i ni i P S ∑==11001,其中,n ——风功率密度等级数;S i ——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图中各风功率密度等值线间面积;P i ——为各风功率密度等值线间区域的风功率代表值,其中:2125m W P =(<50 W/m 2区域风功率密度代表值), 2275m W P =(50~100 W/m 2区域风功率密度代表值),23125m W P =(100~150 W/m 2区域风功率密度代表值)。
…(根据需要P i 以50 W/m 2间隔递增)。
二、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150W/m 2及以上的区域风能资源储量值×0.785。
第四章 风能资源评价报告编制内容和技术要求第十二条 风能资源评价报告一、 报告内容包括气候状况综述;整体风能资源评价,即评价区域的整体风能资源状况、局部特征及其气候成因分析;风能资源储量、技术可开发量;风能资源数据库所涉及到的数据项目等内容。
二、报告格式按照统一格式编写,由封面、封底、说明、正文、图表、附件等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