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 侧 入 路
阔筋膜 阔筋膜张肌 关节囊 股直肌肌腱 关节囊 股直肌
股外侧肌 臀中肌 臀中肌 大转子 股外侧肌 臀中肌 大转子 梨状肌 大转子
股外侧肌
关节囊的暴露方式二-大转子截骨
三、术后因素

1、搬运不当人工髋关节脱位好发于THA 术后的早期,术后3 个月以后发生的晚发性脱位较少。这是因为,一方面,在手术结 束后的麻醉苏醒过程中,患者发生躁动时容易引起脱位;另一方 面,手术后回病房时,患者往往仍处于未清醒状态,下肢肌肉松弛, 加之搬运时未严格将患肢置于外展位,这些均为发生脱位的主 要原因。
一、患者因素

1、年龄和性别
高龄患者由于外展肌力较差、软组织松弛和(或)合并神经系 统疾病,女性患者肌肉力量较男性患者弱,因此有研究认为, 高龄和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脱位。但也有研究认为男性患者活 动量和负荷较大,因而更容易发生脱位。因此,年龄和性别对 于术后并发脱位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2、身高体重
2、假体安放位置不当正常情况下,髋臼外展角度为45°~55°, 股骨假体前倾角度为5°~10°。


3、多余组织或异物存留术中安放髋臼假体后,未清除妨碍人工 关节活动的多余骨赘或增生的髋臼缘;同时,多余的骨水泥可起 到杠杆支点作用,造成关节脱位,同样会妨碍假体的复位。
髋关节解剖
手术概述
入路详解+缝线推荐

常用的入路有:

常 见 入

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很多,主要与患髋局部情况、能否同时作某些附加手术及术者习惯有关。
后外侧入路
外侧入路
前侧(s-p)入路
入路详解
后 外 侧 入 路
臀中肌肌腱 髂筋束 外旋短肌 大转子 股外侧肌
股方肌 髂筋束
阔筋膜 股外侧肌
臀大肌
外旋肌表面脂肪
臀大肌
髋关节解剖
内容 生命体征的监测
体位护理
术 后 护 理
疼痛护理 导管护理 并发症的护理 功能锻炼 出院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正确体位的重要性 1
“三点式”抬臀法: 双肘、肩背部及健侧肢 体三点用力,向上抬高, 使患者臀部离开床面, 达到预防压疮及功能锻 炼的目的
体位护理
2
平卧:功能位 具体:患肢下垫一薄软 枕,双腿间置一软枕, 保持15°一30°中立外 展位,穿“丁字鞋”, 足尖向上,防止髋内收、 内旋
总结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论哪种原因引起脱位,即使复位 成功,都可能影响病人的后期步态及关节假体的寿命, 给病人生存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保持患者患肢正确 体位和术后正确的康复治疗是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脱位的关键


完整,顺利的髋关节置换治疗过程离不开你们 细心的护理
加强医护,医患沟通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2、体位控制不严不同的手术切口对患者术后体位及活动方式 的要求有所不同,如对于行髋关节后外侧切口者,要求3 周内保 持下肢外展中立位,不侧卧、不翻身,屈髋不> 60°。 3 外侧入路患者要求患肢外展中立,不能曲髋>70°,防止内 收外旋患肢。。


源自文库

但由于患者及家属不知道保持体位的重要性而擅自改变了体位, 致使关节脱位。
二、手术相关因素

1、手术入路THA 手术分为侧前方入路、外侧入路和侧后方入 路,采用侧后方入路时,髋部外旋肌群已切断,很容易向后脱位; 而采用侧前方入路时,由于患者仰卧,可以触到两侧的髂前上棘, 可用髂前上棘作定位参照。因此,脱位的发生相对较少。但由 于采用侧后方入路有术野显露方便、出血少等优点,故仍有不 少医生喜欢采用。

2、功能锻炼
术后患肢保持正确体位,术后平卧,两腿间置高密度海绵制成的梯形枕,术 肢远端置于用木材制成的防外旋箱内(注意足跟垫棉圈,防止压疮),使患 肢处于外展中立位,外展15°~30°;禁止患肢内旋、内收。术后2~3 天拔 除引流管后,患者可在床上做坐起活动,但屈髋不能>90°。术后1周可扶 双拐离床,3个月内患肢禁止作内旋、内收、外旋动作,屈髋不能>90°。
术后搬运不当
1. 护士及护送人员缺乏相关知识 2. 过床人力不足 3. 患肢未固定于外展中立位 4. 过床时出现牵拉患肢现象
体位摆放不当

• •
1. 没有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2. 翻身时患肢内收内旋 3. 健康教育不到位
便盆取放方法不当


1. 从患侧取放便盆
2. 放便盆前体位准备不当
上下床方法不当

下地练习方法:
患者双手拉住拉手或用力支撑床面,屈曲健肢,患肢保持伸直位,移动躯体至健 侧床沿。护士在健侧协助,一手托住患肢足跟部,另一手托住患侧腘窝部,随 着患者的移动而转动,使患肢保持轻度外展中立位,直至完成此动作。另一 护士则用力扶住患者,使健侧肢体先着地,然后将患肢轻轻放于地上,递给助 行器。患者用力扶助行器站稳,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 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站立5~10 min 后上床。上床时,患者双手拉住拉 手,健侧肢体先上;护士托住患肢足跟和腘窝处,协助将患肢放于床上。注意 使患肢始终保持外展中立位,患肢足尖向上。


理论上身体高的人,偏心距更长、力臂大,髋关节更稳定、 脱位发生率低,而肥胖患者对髋关节负荷加大,因而容易发生 脱位,但这方面的报道较少。

3、原发疾病
一般认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脱位率较高,但这可能主要 与患者采用假体较小、术中软组织松解较多有关。也有学者认 为,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较大、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因而更 容易发生脱位。不过目前,原发疾病与脱位之间的直接关系并 没有形成共识。
分类

Ⅰ类:体位性脱位:其假体位置正确,软组织平衡,脱位是由 于患肢不恰当的活动引起。
Ⅱ类:软组织失衡性脱位,包括高位臼杯、股骨颈截骨过多、 股骨颈过短等。 Ⅲ类:假体位置不良性脱位。包括臼杯和股骨柄假体位置和方 向的放置错误。 Ⅳ类:同时存在软组织失衡和假体位置不良性脱位。




目前认为,与THA 术后脱位相关的因素包括患者因素、手术 操作以及护理等。
3
翻身:手术当日可向健 侧翻身15°~20° 具体:健腿在下略弯曲, 伸直术侧髋关节,双腿 间夹一软枕,背部垫一 软枕(护士必须在旁予 以指导和协助)
三点支撑抬臀 平卧时两腿间夹梯形枕
健侧卧位,患肢在上
注意
六不要
不下蹲
不盘腿
不侧身弯腰或 过度向前弯腰
注意 “六不要”
不跷二郎腿 不坐矮的凳 子或软沙发 不向患侧侧卧

• •
1. 没有医务人员指导
2. 护士专科知识缺乏 3. 健康教育不到位
患者依从性差

• •
1. 患者有老年痴呆
2. 患者记忆力差,不记得术后体 位要求

3 术后患者烦躁
功能锻炼方法不当


1. 医务人员没有正确指导
2. 患者较心急,没有循序渐进
护理对策

1、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髋关节疾病长期困扰着老年人,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THA 逐 渐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他们对手术后肢体功能的改善抱有极大的期望,因 此,护士要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使 他们重视术后的体位要求,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减轻恐 惧心理。

3、下地练习
术后开始下地行走的时间受假体类型、手术操作和患者体力恢复情况等因素 的影响。如果使用的是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又是初次接受THA,术中也未植 骨、未发生骨折,则术后3天即可下地练习步行;如为髋关节翻修术,下地练习 步行的时间则推迟至术后3周。认为患者第1 次下床就立即行走的弊端较 多,因为大多数患者在起床后都有头晕,严重时会发生晕厥。因此,可先协助 患者做下床站立的练习,每日2 次,待患者适应后再练习行走。下床时,可让 家属在场,使他们掌握协助患者下床的护理技巧,以免回家后束手无策。
切开关节囊
关节囊 臀大肌 外旋短肌
髂筋束 外旋短肌
股骨头和颈 股外侧肌 股方肌
髂筋束
臀大肌
入路详解
外 侧 入 路
入路详解
外 侧 入 路
阔筋膜张肌 臀中肌 臀小肌 关节囊 股外侧肌
关节囊
大转子
大转子
臀中肌
股外侧肌 阔筋膜张肌
臀中肌
关节囊
股骨颈
股外侧肌
髋臼
髂腰肌 股外侧肌
大转子
股骨头
大转子
入路详解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脱位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后 常见的并发症,仅次于无菌性松动,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存在很 大差异,约为0.04%~11%。大多数脱位发生于术后3 个月 内,即多数为早期脱位。脱位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心理 负担,同时也给广大的骨科医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分析 THA 术后脱位的原因,并进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手术概述
入路详解+缝线推荐
后 外 侧 入 路
臀中肌肌腱
臀中肌
股外侧肌 股方肌
大转子 股方肌
离断位置
犁状肌
内旋 髂筋束 臀大肌 犁状肌 闭孔内肌和上下孖肌 闭孔外肌
内旋 上孖肌 闭孔内肌 下孖肌 坐骨神经 坐骨结节
坐骨神经
显露短外旋肌群
入路详解
后 外 侧 入 路
切断短外旋肌群
臀中肌 臀大肌 关节囊 股外侧肌 股方肌

4、合并症
术前长时间卧床的患者,髋关节周围肌群萎缩、张力下降, 术后脱位率增加。术前有意识障碍、癫痫或其它神经系统疾病 的患者术后脱位率也可能增加。


5、髋部手术史
髋部手术史也是引发早期脱位的危险因素,既往手术导致 外展肌力量减弱、关节周围大量瘢痕形成以及局部软组织张力 降低和不平衡、翻修术时需对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广泛松解, 这些均容易引起髋关节不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