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现状及发展趋

摘要:本研究文章通过对宁波这一港口城市历代以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宁波市百年来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特征,具体表现为点状形成阶段、块状城市形态、一城两镇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以及“T”型带状群组形态四个阶段。在历史的演变中,主要提出了港口对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重要影响,基于目前宁波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以提高港口优势为着眼点,对宁波空间形态的发展进行展望,并对其发展方向给予一定的个人建议和指出一定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港口城市空间形态历史演变发展宁波

一、概述

城市的空间形态是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在空间上的表征。对于港口城市而言,河道、水源及港口运输作用对城市的交通、经济、空间形态形成重要影响。港口作为港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中起着主导作用。以宁波这一典型的港口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港口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对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宁波城市(合称宁波六区)空间包括海曙、江东、江北老三区构成的老城区(三江片)、镇海、北仑两区及新并入市区的鄞州区,结合宁波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及遇到的机遇与挑战,探求宁波城市空间发展的合理趋势,进而促进宁波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区概况

宁波,全市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人口760.57万(2010年)。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地处东海之滨,1844年,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中的一员,由近代资本主义港口城市到现代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港口对宁波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宁波港已是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

三、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

基于详实的历史资料,由时间发展为主要脉络,以宁波港口历史作用的变化为主要考虑因素,总结出宁波作为典型的港口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历史演变。随着宁波港口从内河港向河口港、海岸港的迁移,城市空间形态具体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如图2所示)即明清以前的点状形成阶段、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形成的块状城市形态、1985年镇海县的撤销,宁波空间发展成一城两镇(一城——老城区,二镇——镇海区、北仑区)的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以及90年代后逐渐形成的“T”型带状群组形态。

3.1 明清以前的点状形成阶段宁波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但宁波的行政区域在唐代以前屡次更迭,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821年(长庆元年),明州(今宁波)州治从鄞江小溪(今鄞州鄞江)迁至三江(甬江、余姚江、奉化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892年(唐景福元年)建成了宁波之郭——罗城,从此,明州市域范围逐渐形成。明清以前,宁波作为内河港城市,城市规模非常小,形态基本以点状为主,如《管子》所说,倾向于“因填材,就地利”的模式,点状小镇主要位于余姚江、奉化江一隅,城市腹地狭小,以宁绍平原为主。

3.2 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形成的块状城市形态 1844年(鸦片战争),宁波正式开埠,原有城市点状形态逐渐壮大,江北港址逐渐形成。宁波城市规模逐渐跨过奉化江和余姚江,向江东、江北发展,宁波老城被分为海曙、江东、江北3区,形成块状城镇,民国初年,宁波地方政府“堕城垣,兴市政”,拆除了旧城墙,城市空间形态进一步发展,沿三江轴向蔓延,空间

形态由块状向星状演变,此后一直到1970年,宁波仍作为内河港城市,它的城市空间也基本上是民国时期沿袭下来的块状单一集中型。

3.3 80年代的不连续组团状群组形态 1974年,宁波镇海港的开发,标志着宁波河口港的形成,城市形态形成“一城一镇”(老城区,镇海)飞地式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20世纪80年代末,深水良港北仑港的开发,标志着宁波港已演变成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宁波在甬江口形成两块不连续的飞地,形成“一城二镇”飞地式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

3.4 90年代的“T”型带状群组形态 90年代以后,依托港口优势及宁波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内填外展速度加快,甬江新区、大榭岛、小港经济开发区规模的逐渐形成,宁波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空间形态扩展加快,城市各组团处于一个由向心集聚向三者之间互相离心扩散的趋势,形成沿海岸发展和沿甬江发展的“T”型带状群组形态。

四、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

如表1所示,2003年底宁波市市区区域增加1527平方公里,这是因为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鄞县,设立宁波市鄞州区,并于4月19日正式成立。这就意味着宁波的市辖区由5个增加到6个,城市市区规模扩大。其中,划分城市建成区可以反映一定时间阶段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形态和实际使用情况,自2000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宁波市建设区的范围扩大明显,特别是近几年宁波市城市化区域的扩展已将近是21世纪初的4倍。

宁波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及建成区面积的变化,总体反映了宁波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发展速度及趋势,在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中,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区位、自然条件、社会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其中,港口的发展是促进宁波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体现了宁波作为典型的港口城市的基本特征。进行宁波城市空间形态优化机制的探讨,根据宁波发展的现状,主要突出利用深水港优势,实现以港兴市。

4.1 利用区位优势,拓展港口发展空间,加强港口一体化建设

4.1.1 区位优势明显。宁波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三角的出海口,我国东部沿海黄金海道的中心位置,也是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心。自唐宋以来,宁波就是我国对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著名港口城市,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使宁波融入长三角核心区,宁波城市的空间形态将实现从“沿江时代”到“沿海时代的跨越”。宁波港的腹地延生至浙北,这就意味着在城市空间形态上,杭州湾南岸一带将成为宁波市区的新城区,形成北部都市区,沿海地带将成为大型工业布局之地。杭州湾跨海大桥重塑了长三角南北两翼交通大平台,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共同构成长三角未来的菱形城市空间格局,特别对于宁波而言,形成了显著的“同城效应”。 4.1.2 港口和海上交通条件优越。加强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进程,强强联合,甬舟一体将形成南北两大港区,一是北仑-镇海-金塘-舟山北部港区,二是梅山-六横-象山南部港区。因此,宁波沿海的港口功能将发生重组,伴随着宁波港口的转型升级,宁波沿海地区(北仑-梅山)需要建设一座区域性新城,从而带动整个甬舟大都市区的全面整合与空间结构的调整。

4.1.3 现状机遇分析。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浙江省获批的一个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作为浙江省目前唯一的保税港区,在全国全省沿海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宁波空间形态

4.2 良好的商务金融和政策环境,建设长三角南翼最大商务CBD

4.2.1 商务金融环境良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宁波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完善,交通通畅性很好,开展商务活动交通十分便捷;第二,宁波环境优美,商业发达,境内外企业在宁波开展进口贸易享有一流的商务环境;第三,宁波经济运行规模效应好,资金供应充裕,在宁波开展国际贸易享有一流的金融环境。宁波鄞州区南部商务区是政府引导形成,分担主要老城区的经济发展压力而建立起来的副中心。宁波经济发达,但是一直没有一个大的CBD中心,最早的CBD中心在老三区的天一广场附近,鄞州作为宁波城市市辖区最大的一块地域正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