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铁路军事运输
援越抗美[援越抗美第一支运输船大队]
援越抗美[援越抗美第一支运输船大队]1964年8月,美国制造了“麦道克斯”号驱逐舰在北部湾遭到越南袭击“事件”,以此为借口,悍然发动对越南北方的武装侵略。
1965年2月,美国出动大批飞机,对越南北方实施野蛮轰炸,并将第七舰队的航空母舰和驱逐舰开往越南北方海域。
越南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斗争面临异常严峻的局面。
我国政府发表声明,重申侵犯越南就是侵犯中国,中国坚定不移地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支援越南人民把抗美斗争进行到底。
4月中旬,我国应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和越南政府的请求,组建陆军工程兵部队,支援越南东北群岛及沿海的国防工程建设。
海军党委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命南海舰队迅速组建运输船大队,配属工程兵部队承担工程建设的海上运输任务。
组建工作是在南海舰队直接领导下进行的。
舰队第二政委桂绍彬率工作组亲临湛江麻斜军港,负责解决组建中的问题。
舰队决定从某水警区抽调装备技术性能最好的登陆舰艇17艘和优秀的干部、战士355名,又从舰队直属部队抽调了部分专业干部,同时从地方招收3名懂越语的干部入伍,于4月下旬组建了运输船大队。
出征准备5月的湛江已是溽暑季节,指战员们在高温、湿闷的气候环境中进行出国前的准备工作。
除了物资、技术、后勤保障方面的准备和备战备航工作以外,还进行了出国前的政治思想教育,主要是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为“五个伟大”(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中国人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争光的教育。
作战等部门先后派出十几位同志到越南北方沿海察看地形、航道,收集港湾、水文、生活环境等资料,为部队出国进行海上运输作准备。
同时,着眼于美国继续扩大战火,为帮助越南建立海军简易基地作资料准备。
援越运输船大队的同志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政治、军事、身体素质都很好。
他们对于援越抗美认识明确,情绪高涨,纷纷向上级写请战书、保证书,有的还写了血书,坚决要求去执行援越抗美的任务。
6月6日早晨,万里无云,清风送爽,船运大队的船艇载着援助越南所需要的物资和我工程部队部分施工机械起锚出航。
澄清关于年对越作战的诸多不实说法
澄清关于年对越作战的诸多不实说法很多关于1979年对越作战的文章中多次提到我军参战部队为20万人,不知道是从哪本地摊书得看来的。
1979年我军仅陆军就出动4个大军区的9个野战军,共28个步兵师,若干炮兵师、工程团、装甲兵、铁道兵、通信兵,还有未出境作战的空军、海军和二炮防空部队,还有若干后勤分部保障,近百万民兵民工。
我军1979年担负南线作战的陆军部队超过50多万。
即便是1979年魏精生透露给外国记者的数字,中央一开始原定12万人出境作战,后来追加20万人,这还是直接作战部队,也远远高于你屡次提到的20万啊。
一个战时编制的步兵师要多少人,将近30个师,还有大量的炮兵、工兵、装甲兵、通信兵等随行保障,大量后勤部队供应保障,怎么会只有20万人呢?真要是20万人,也不符合我军集中优势兵力的作战原则。
我军1979年的死亡大约在7000人左右。
我军的素质是不如当时的越军的,不管是步兵作战,还是炮兵作战,还是步炮协同,通讯手段,这里面问题相当多。
我军当时的炮兵如果按照队属炮兵计算跟越军相当,质量则不如越军的装备,所谓的我军炮火仅次于苏联云云纯属学生们想象的。
越军拥有大量的苏联、东欧、中国、美国的武器装备,各种火器配系比较完备,在使用上也比较合理。
我军缴获的越军武器很多都是比较先进的,后来我国大量仿制。
我军还缴获过二战德国的一些枪械,比如SG-44自动步枪等,还有美国的武器(M-16、40毫米榴弹发射器等),这些都是越军装备,从这些武器也能看出我军消灭的大都是地方越军。
整个1979年作战,越军出动的最大战术单位是师,而且除了第316A 师外,其他的几个师都是地方师,再就是地方团和公安屯(类似警察或者武警)。
越军的主力当时在柬埔寨围剿红色高棉,只是到了2月底,越军的主力才在河内附近集结(第1军、第2军),准备跟我军进行平原决战。
而且越军当时拥有的坦克自行火炮和重炮数量要多于参战的我军,质量更是好于我军。
事实上我军攻占凉山后,差不多也没有多少攻击能力了,后勤补给又不能支持,所以撤军是很正常的。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在云南的四条“生命线”
或者用军 事 术 语 说,就 是 切 断 中 国 的 ‘交 通 线 ’。 一 旦 失 去 了 外 国 的 援 助,中 国 政 府 就 会 投 降”。[5](P16)日本帝 国 主 义 只 要 封 锁 中 国,就 可 以 达到困死中国的目的。[6](P900)事实上从全球而言, 进入近代 以 后,国 家 自 我 封 闭 的 时 代 难 以 为 继, 国与国之间 的 相 互 依 赖 性 与 日 俱 增,“所 以 战 争 爆发后的首要措施,就是针对敌方采取经济上的 封锁”。[7](P184)经济封锁是战争不可分割 的 组 成 部分,它给 被 困 方 带 来 的 困 境 是 非 常 严 重 的;因 而被困方只有打破封锁,才可能求得生存。于是 一场交通 战,随 之 展 开。 日 本 要 封 锁,中 国 要 突 围,交通战势所必然。
第二条线路,从西安,经兰州、星星峡、霍尔 多依托传 统 的 驿 路 和 少 量 的 水 路,主 要 依 靠 人
果斯到达苏联土耳斯坦的萨奥捷克,全长 3750公 力、畜力运 输,因 而 马 帮 扮 演 了 重 要 角 色,故 有
里,其中 3520公里在中国境内。这条线路距离 “驮在马背上的云南”之称,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马
1938年,日本封锁中国东部沿海交通线。国 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当时中国的海外交通主要是 四条。第一条,以香港为中心,经过华中、华南各 地通向内地 的 路 线 (香 港 路 线 );第 二 条,沿 古 丝 绸之路,经 甘 肃、新 疆 进 入 苏 联 哈 萨 克 斯 坦 共 和 国的陆上运 输 线 (西 北 路 线 );第 三 条,连 接 越 南 海防、昆明的路线(法属印度支那路线,主要是滇 越铁路线);第四条连接缅甸仰光、腊戍至昆明的 线路(滇缅路线)。[7](P16)
从经典战例得失探析我军运输保障能力建设
从经典战例得失探析我军运输保障能力建设【摘要】本文通过对经典战例的探析,从历史背景、战争中运输保障能力的重要性、经典战例中我军的得失以及对未来的启示等方面,探讨了我军运输保障能力建设的关键问题。
文章结合历史经验总结了现阶段我军运输保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运输保障能力的措施和建议,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通过分析和总结,为我军运输保障能力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参考,有助于提升我军在现代战争中的综合作战能力和战斗力。
【关键词】关键词:经典战例、我军、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历史背景、战争、得失探析、重要性、历史经验、教训、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军运输保障能力建设一直是我军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战争方式的多样化,军队的运输保障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关键。
在各种战争条件下,运输保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军队的作战效果和战争胜利。
随着新形势下我军改革发展的步伐加快,我军对运输保障能力的要求也愈发严格。
在这个背景下,回顾历史经验、总结得失,探讨运输保障能力建设的关键问题,对于提升我军运输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经典战例出发,对我军运输保障能力建设进行探析,旨在为我军提升运输保障能力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研究战争中的运输保障能力对我军的重要性,以及经典战例中我军运输保障的得失,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军现阶段运输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设措施。
1.2 研究意义我军运输保障能力建设是军事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我军作战能力、保障军事行动的成功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经典战例中我军运输保障的得失进行探析,可以深刻理解历史经验教训,总结成功经验和问题教训,为今后我军的运输保障能力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对我军运输保障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帮助我军更好地应对现代化战争的挑战,提升我军的综合实战能力。
通过研究经典战例中的运输保障问题,可以为我军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推动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的进步。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全记录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全记录1979年2月17日中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
中国通过这次战争,恢复了南疆边境的安宁,同时也将边境争议区收回,获得了一个满意的陆上边界。
同时通过后来的两山轮战和对战争经验的总结,锻炼了中国军队也为未来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指引了方向。
战争背景越南,是中国南方的邻国。
历史上,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置交趾郡,越南这片土地就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历史上,越南地区一直作为中国的郡县归属在中国行政区划中。
随着五代十国末年越南丁朝从中国南汉独立,以及宋朝收复安南失败后,越南正式成为被中国政府承认的独立藩属国。
近代以来,越南沦为法国殖民者的殖民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两国命运相关,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唇齿相依情同手足。
越共老一批革命者都有在中国战斗的经历,中越两国共产党在各自的民族独立解放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越南领袖胡志明主席曾在广东参加过中国的大革命。
1951年印度支那共产党召开二大改名为越南劳动党时,将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而两军历史上更产生了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越南人民军双料少将洪水(阮山)。
在越南抗法斗争中,刚建国的新中国派出了军事顾问团指导越军对法作战,取得了奠边府战役的胜利。
越南战争爆发后,中国又无私地发起了抗美援越运动,派遣防空部队和工程部队进入越南,作战三年,击落击伤三千余架美机,牺牲千余人,还源源不断地向越南提供大量物资。
在越南抗美抗法救国的三十年间,中国约提供给越南折合二百亿美元的援助,大力支持了越南的解放斗争。
然而,随着中国与美国恢复外交接触,中越两国的关系则开始变得严峻了。
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苏联老大哥一直是中越两国所仰仗的对象。
而在越南抗法抗美期间,中国则也是越南仰仗的对象。
随着中苏交恶,越南在对华对苏关系上逐渐开始棘手。
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触也让尚未结束抗美斗争的越南感到不安。
对于奉行实用主义的越南,在国家尚未统一之时,和中国、苏联的关系面子上都要维持。
11军32师一汽车兵在79年的回忆
11军32师一汽车兵在79年的回忆1979年2 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在中越数千公里的边界线上全面展开。
我所在的陆军第三十二师参加了云南金平对面的越南莱州方向的西罗楼战斗,后因敌三一六A 师东移我部绕道转移战场,于越南老街方向,参加友军的柑塘攻坚战(阻截三一六A 师东援)。
当时我是该师后勤部军械和汽车修理所三排排长兼技师。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我在这场战争中的亲身经历。
一、战前准备1978年11月,我带广西新兵于贵州凯里火车站接到上级通知,该新兵不再运往滇西,我部所在地要经昆明运往滇南中越边境。
这时,我们在火车上已见大批部队和军用物资南运,新兵们情绪波动,非常难管理。
当我在中越边境的一片树林里,将新兵交给陆军第十四军某部的时候,许多新兵掉泪了,有的还非要跟我走不可。
军令如山,我必须立刻赶回我的部队。
赶到部队疲惫不堪的我,未经休息,就开始参战准备。
我们不同于步兵单位,我所管辖的那辆工程车,平时根本不用,仓促转入战时,而且马上由我驾驶到前线参战,可把我难为坏了。
不仅车带发电设备(野战给其它设备发电用)不发电,就连汽车发动机也运转不畅通。
我一面修这辆工程车,一面组织我所管辖的各工种战前准备。
虽然我昼夜不停地干,可大部队出发了,我还没有准备完。
准备不好也得跟进。
这行军的第一天我就吃尽了苦头。
那辆表面很新的、数年未曾跑过的大工程车,没跑出1 公里就开了锅,我就像开坦克一样驾驶着这辆让我吃尽苦头的车。
越累越急它越不听使唤,突然间,前轮开始摆头,方向盘抖得厉害。
我下车认真查看前车桥和方向连动装置,没有问题。
我就大着胆子继续开,想追赶大部队。
由于我掉队,大部队吃完晚饭休息了,我所驾驶的工程车还没跟上来,我的老领导运输科长马振洲(在朝鲜战场上曾给军长开过小车)步行两公里多才看见我疲惫地赶上来。
我看见他一个人在黑暗的路边等我,我感动得就像见到父亲一样,停车跑到他跟前哽咽地说:“科长,我这辆破工程车多年不开了,让我吃尽了苦头。
我亲历的援越抗美片段
我亲历的援越抗美片段(原创)赴越南前的准备我们部队(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空字一0八部队,内部番号是“空军工程兵第二总队”属北京军区空军,我所在的连队是机械运输大队采石中队,我是一排一班)在接受援越抗美战斗任务之前,我们在遵化修建一座军用机场。
那时候,真是任务重,时间紧,要在短短的四十天完成整个机场的砼浇筑,其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
我们是夜以继日的忘我奋战,除了部队外,还从唐山地区各县抽调了不少民兵团和我们一起干,他们为机场修建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们连队的任务是碾压和砼搅拌。
一般是一个老兵和一个新兵配合上一台机器,我们这台搅拌机却都是两个新兵,另一个是潘洪波,江苏盐城人,1970年退伍。
我记得我们一次上夜班,在维护搅拌机时丢失了一把钳子,我们就在砂石里翻腾了半天也没找到。
我俩心里都在想,这回肯定要挨班长的熊了。
情绪很低落的往回走。
一边走我一边想,是不是再去找一下?我把想法告诉潘时,他马上答应返回机台继续寻找,没想到一会就找到了,那高兴劲就没法提了。
经过四十天的大战苦战,任务终于如期完成,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实际上,这是我们部队在援越抗美前的一次演练,是对部队战斗力的一次锻炼和提升。
所以,刚刚结束四十天大战的部队还没来得及休整。
毛主席、党中央、中央军委就向我们部队下达了援越抗美的战斗任务。
原来,中央军委已于1965年4月17日下达命令,组建中国援越部队一、二、三支队(我部被编为三支队),待命南下。
当我们听到这一消息,全体干部战士十分兴奋,士气高涨,决心完成好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交给的这一神圣任务。
决心书、保证书像雪片似的飞向中队长、指导员的手中。
同时,我还向党支部递交了我的第一份也是唯一一次入党申请书,请党组织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看我的行动吧!在机场竣工,援越任务下达后,空军、北京空军、唐山市等军地文工团先后到我部来演出,慰问我们。
这些慰问其实包含了既有庆功又有壮行之意。
广州军区参加援越抗美斗争史略
%&’#年’月至%&()年*月,中国政府应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请求,陆续派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铁道兵、高炮、通信、后勤保障等部队共)!+)!万人,奔赴越南北方,帮助越南军民取得了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
整个援越抗美斗争,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由毗邻越南的广州军区、昆明军区组织实施的。
其中由广州军区负责组织指挥和后勤保障的有%#个师,另’个高炮团、(个探照灯营等,共%*+*万余人。
本文仅对广州军区参加援越抗美斗争的主要史实作一简要的记述,以求教于亲历这一历史事件的前辈和有关专家。
一、坚决执行中央军委命令,积极投入援越抗美斗争中国和越南是两个山水相连的邻邦。
%&世纪中叶和下半叶,两国先后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或殖民地。
在长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两国人民互相支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世纪!"年代以后,以胡志明为代表的越南革命者,先后来到中国的广州、昆明、柳州、桂林以及广西、云南边境等地,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大力帮助下,进行秘密的抗法革命活动。
胡志明等不少越南革命者还参加了中国的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取代法国对越南实行殖民统治。
%&,#年*月,在日本即将宣布投降时,以胡志明为领袖的越南共产党领导越南人民举行全国总起义,并于&月!日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
但是不久,法国殖民主义者又卷土重来,占领了越南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
越南人民从此又开始了抗法民族解放斗争。
新中国一成立,中国政府就把支援越南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作为自己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决定向越提供全面无私的援助。
%&#"年,越南抗法战争处于艰难之际,中国先后应邀派出以陈赓、韦国清为首的军事顾问团和以罗贵波为首的政治顾问团,协助越南指导抗法战争。
陈赓、韦国清及军事顾问团先后帮助组织指挥的边界战役、奠边府战役等,取得了重大军事胜利,使侵越法军全线崩溃。
对越自卫反击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越南北部边境爆发的战争。
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
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
战争过程战争分别由中国的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作战方向,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云南省作战由临时调任的熟悉越军战法的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指挥;广西壮族自治区作战由当时的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
总共动用了9个军29个步兵师(分别为:11军、13军、14军、41军、42军、43军、50军、54军、55军及20军第58师、广西军区独立师、云南省军区独立师、广西军区2个边防团、云南省军区5个边防团)、2个炮兵师(炮1师、炮4师)、两个高炮师(高炮65师、高炮70师),以及铁道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兵种部队近56万兵力的解放军部队(例如,战前准备中各个甲种步兵师、乙种步兵师都扩编为12000人以上的临战编制),在约500公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突袭,越军以6个步兵师(第三、三一六A、三三七、三三八、三四五、三四六师),16个地方团及4个炮兵团,总兵力约100,000人应战。
越军刚经过越战洗礼,全民皆兵,使中国军队损失惨重。
越军用以退为攻的战术、当中国部队撤退时越军进行小规模反击战、这使中国部队伤亡人数增加。
第一阶段: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1 97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公开下达了准备开始自卫还击作战的通知。
这既不同于宣战又不同于突然袭击的做法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这也是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的对越战争是自卫还击作战。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日报》(越南的党政官方报纸也叫《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正式宣告将与越南方面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规模“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的战斗”。
1979年2月17日中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二)
1979年2月17日中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二)1979年2月17日中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二)默认分类2009-09-15 22:14 阅读3 评论0东线同登谅山方向战场地形图(图片来源于网络)解放军对同登攻击路线图(图片来源于网络)高平、同登先后被攻克,让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黎笋大惊失色,北部重镇接连失守,谅山孤立无援,一旦谅山被攻克,河内危险。
越军连忙调兵遣将,准备死守谅山。
然而,解放军东线集团的目标就是拿下谅山。
在历史上,越南在边境作乱,中央王朝的军队只要打下谅山,越南国王就会自动投降,可见谅山的重要性。
2月27日,攻打谅山的战斗正式打响。
解放军进攻部队率先清理掉谅山周边的越军据点,到28日,谅山周边越军被消灭殆尽,谅山陷入我军重围。
3月1日,54军集中300余门大口径火炮对谅山市和周边附近越军驻地进行了30分钟的火力突袭,谅山一片硝烟滚滚,主要建筑变成废墟,而越军也使用化学武器进行还击。
解放军步兵在坦克部队提供的直瞄火力的配合下,对谅山奇穷河以北市区进行全面攻击,到2日,北市区被攻陷,随后部队打过奇穷河,彻底占领南市区。
整个谅山战役共歼敌万余人,越军308师大部被歼,整个谅山基本变成一片废墟。
163师进入谅山北市区在谅山提供直瞄火力的62式轻型坦克随着谅山被解放军攻陷,整个谅山以南的一马平川呈现在解放军面前,河内无险可守。
越南发布全国总动员令,撤离河内的人挤满了火车站,河内一片混乱。
至此,东线我军作战全面结束,虽然我军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但是对于越军边境一线部队给予了彻底的歼灭,占领了越南北部重镇,威逼河内。
谅山战役攻击路线图(图片来源于网络)在东线战役打响的同时,西线部队13军率先强渡红河。
2月16日晚13军渡河部队就进入红河北岸准备偷渡,在17日凌晨7点前偷渡过4个团后被越军发现,随后偷渡变成强渡。
到中午,在13军主力全部渡过红河后,杨得志命令13军向谷珊、谷柳、保胜纵深一带发展。
到21日,完全摧毁越军纵深防御,为后续大部队继续进攻打开了道路。
对越自卫反击战
在我军强大的炮火掩护下,各连突击队勇猛出击,其势锐不可挡!各穿插分队相继到位,向敌人迅猛冲击!无后座力炮连指挥排长夏仕荣,右腿负伤,躺在阵地上继续坚持指挥战斗119九团二营3连指战员迅速冲上高地,配合兄弟连队将一个连的敌人大部歼灭为了保证前线作战物资的需求,我运输部队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源源不断把弹药和给养运往前线过激战,我边防战士们一鼓作气拿下扣马山主峰,辟开了凉山的屏障我步兵部队向高平挺进被我缴获的40mm火箭弹在开战初期,我空军也曾派出飞机参战,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火力掩护。
也许是为了避免战争升级,后期基本上都是戒备为主,没有直接参战。
80年代中,我空军曾成功击落了越军一架进入我领空的“米格-21”战机。
图为我机场上的“强-5”型攻击机我边防部队在集结,准备出发执行作战任务正向凉山倾泻火力的我炮兵部队,中国士兵满肚子的怨气借着一发发的炮弹无情地倾泻在凉山上凉山攻坚战中,打红了眼的许和尚亲自下令:“凉山上面不留一个人,一座房屋!”命令被不折不扣的执行了,所有的火力统统倾泻在凉山上,凉山一片火海。
为了满足前线作战的需要,后勤运输部队不停地在仓库-前线间往返。
在一些越军炮火封锁的地方,有很多的官兵连同他们的汽车被瞬间“消失”,但为了作战的胜利,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往返于“生死线”上为了防止被越军的炮火击中,弹药一般都囤积在山洞中。
在自卫战当中,我军的炮群对最前沿的作战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凶猛的火力摧毁了越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是有一点也必须正视:越军的炮火也打得同样凶,我方不少的人员因此而“消失”,连尸体都找不回来!图为我152榴炮群和炮兵一样,装甲部队在战争中的表现同样是可圈可点,其价值绝对不容忽视这是一张很少见到的照片。
不晓得这里是位于坑道里还是条件环境不错的大型猫耳洞曾经朝夕相处并肩战斗的战友转眼间就离去,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出征前的誓师,佩带大红花,喝上一碗壮行的好酒!闲暇时的嬉皮笑脸不见了,剩下的只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严肃;难以忘怀的豪迈气势,当中有好些人再也回不来了在战区,水是很珍贵的,日常水的供应量仅仅能够维持一个人生命的基本需要,在越军炮火封锁的最凶的时候,往往连口水也没有。
抗战时期桂越国际铁路湘桂段修筑资金筹措资料介评
史海纵横抗战时期酬际鶴湘桂段修筑资纖资料介评唐凌(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1)【摘要】抗战时期,在大片国土沦陷、对外通道被截断的情况下,桂越国际铁路被迫修筑。
资金筹措成为铁 路修筑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广西省政府公报》等资料记栽了这一过程。
这些资料蕴藏着较丰富的历史信息,从 一个侧面展示了强大的民族力量和伟大的抗战精神。
【关键词】抗战时期;桂越铁路;资金筹措;资料【中图分类号】K291/29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4X(2021)01-0027-13桂越国际铁路交通线是指抗战时期连结中越 两国的铁道线,在中国境内,主要由湘桂铁路和黔 桂铁路组成。
这两条铁路,均经镇南关通往越南的 同登、凉山、河内、海防等地。
民国26年(1937)卢沟 桥事变爆发后,仅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的华北、华 中和华南地区迅速沦陷,加上“九一八事变”后沦陷 的东北三省,大半个中国被日本控制。
在这种形势 下,中国被迫修筑桂越铁路,以确保国外的援华物 资能输送到中国的大后方地区。
桂越国际铁路的湘 桂线从民国26年开始修筑,民国27年9月衡阳至桂 林段通车,次年11月,桂林至柳州段通车。
与此同时,柳州至南宁段和南宁至镇南关段的修筑工程也基本 完成,只是因为民国28年底爆发桂南战役,没有实现 真正通车而已。
黔桂铁路民国28年开始修筑,民国 30年修至黔境,次年基本实现了全线贯通[1]。
这种 修筑速度,堪称历史上的一种奇迹。
铁路修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一系列的工作。
其中,资金筹措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事 情。
广西地瘠民贫,商品经济落后,实业不振,筑路 资金的筹措更是不易。
但是,面对日趋严重的民族 危亡形势,社会各界广泛动员起来,积极支持湘桂 铁路这条国际交通线的修筑,在政府的支持下,克 服困难,通过各种渠道,努力筹集资金,为铁路的修 筑创造了条件。
不少文献资料记录了有关的情况。
分析这些资料所蕴藏的历史信息,可以帮助人们深 入了解桂越国际铁路修筑的历程,认识广西的抗战 地位和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
1979对越自卫反击战始末
1979对越自卫反击战始末从1976年起,越方自行中断了位于云南省河口县南溪河上的中越友谊桥,破坏了中越铁路联运被越军开枪打死在位于云南省金平县中越友谊桥上的解放军士兵。
云南边防民兵在被越军打死的烈士墓前宣誓解放军在红河岸边埋伏准备进攻解放军准备进攻解放军进攻前分析反坦克火箭筒手李光辉在战斗前沿准备出击解放军炮兵向越军阵地进行集火射击解放军火箭炮对越军发起轰击1979年2月17日凌晨,中国坦克越过红河攻入越南老街省解放军攻克越南谷柳后,与越军展开巷战解放军攻克红河岸边的老街火车站解放军通过老街火车站继续向前推进解放军击败越军王牌316A师后直扑柑塘解放军攻占柑塘大桥解放军13军主力于1979年2月25日攻克越西北重镇柑塘市解放军11军3月3日攻占封土县城解放军攻占越军254团(黄连山省属)德南团部解放军继续进攻进攻郭参1979年3月3日午,解放军攻占沙巴,歼敌2000多人,重创越316A“王牌”师解放军正在山林间搜索溃散越军跋山涉水,解放军继续向前推进轻伤不下火线是解放军的战斗传统坚持战斗,轻伤不下火线“战地上的九姐妹”电话班,荣立集体一等功解放军将士向山上敌军进攻解放军士兵在欢呼胜利胜利者的笑容在战斗中宣读上级的嘉奖令雨中守卫在战壕里的解放军士兵战斗间隙,疲惫的解放军士兵学越语:我们宽待俘虏解放军车队翻山越岭向前线运送战斗物质支前民兵的骡马队与解放军车队一起运送弹药上前线漂亮的解放军女兵为战斗后的士兵表演节目日夜辛勤工作的解放军战地医院解放军给越南百姓分发粮食解放军士兵帮助越南瑶族妇女背粮食回家解放军帮助越南百姓修补房屋越南主人躲避战火去了,解放军士兵帮忙喂鸡解放军将越南商铺贴上封条解放军医务人员给越军女战俘治伤越军俘虏,他们打跑了美军,却打不过解放军越军俘虏,军容气质明显偏差战俘营中,越军战俘自办黑板报交换俘虏临别前,越军战俘与解放军看守热情告别解放军战斗英雄陶少文的母亲(左)和战斗英雄李成文的母亲(右)苦练杀敌本领,那时候的解放军令人尊敬中越边境线上,解放军时刻注意对岸越军动向搭乘坦克前进的解放军士兵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解放军的功过任由后人评说凯旋回国的解放军战士凯旋回国的解放军有人说中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是最无法理解的,也是最血腥的。
滇越铁路承载的红色记忆
滇越铁路承载的红色记忆――-纪念滇越铁路建成100周年前言今年,纪念滇越铁路建成100周年,这条在上个世纪有着巨大影响的铁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它所承载的丰厚人文精神财富,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其蕴含着的革命精神红色记忆将永久留存于后人心中。
一、大革命时期沿滇越铁路燃起的革命星火早在1925年11月1日出版的革命刊物《革新》第三期《云南革命的前途》一文中就提到滇越铁路,当时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它“是法帝国主义者吸收现金的机关”1926年,北伐战争风起云涌,党又派云南祥云人王复生回云南建党,他从越南海防市乘滇越铁路火车到河口时,因敌人盘查严密而未能入滇,也只好返回广州。
王复生(1896~1936),1916年春入北京大学文科预备班。
1920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36年8月15日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被日军杀害。
1926年3月18日,李鑫在北京参与负责组织参加抗议段祺瑞政府妥协投降日、俄帝国主义的示威游行,亲历了举国震惊的“三·一八”惨案。
云南“革新社”改名为“新滇社”,新滇社总社于1926年7月从北京迁往广州。
这时,李鑫在北京农业大学刚毕业。
新滇社的负责人及大部分社员已纷纷投奔革命中心广州,作为新滇社的负责人之一,李鑫也于8月赶往广州,到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和大沙头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学校政训班听课,广泛与很多云南籍同志接触,并认识了毛泽东,彼此有过短暂交往。
之后,经毛泽东推荐,中共广东区委和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决定委派李鑫回云南开辟党的工作。
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向李鑫交代了三项任务:一、筹建云南地下党组织,领导云南的革命斗争,特别是工农运动;二、帮助建立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三、做好统战工作,联合各界人士,推翻唐继尧在云南的反动统治。
李鑫在广州不到一个月,即担负起回滇建党的重任了。
并由毛泽东圈定人员。
毛泽东当时就圈定由李鑫任主任,干事是周霄、黄丽生。
铁道兵二师在越南
铁道兵二师在越南铁道兵二师在越南l965年4月,美国在越南战场上的战争升级日益加刷.为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和中越两国1965年4月27日《关于修建铁路和提供运输设备器材的议定书》的协议.中央军委,铁道兵决定肚铁二师为主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工程队第一支队(后改为中国后勤部队第一支队.简称一支).参加援越抗美战争,执行铁路工程保障任务.中国人民志愿工程队第一支队由铁二师六七,九团和一师二团,十三师六十三团及铁道部派出的铁路勘察设计队组成,龙桂林任主任,郭延林任政委(1968年10月,肖春先,李清德分别替任支队主任和政治委员;1969年10月,张通达,于坦分别接任支队主任,政治委员).一支队于1965年6月26日起,先后分3批于同年l2月3日全部人越,1967年2月,将一师二团分编组建了十团.1968年8日,调入十二师五十八团(六支队三十二大队),10月问又调入十三师六十一团,至此,全支队共8个建制团,兵员37300人.为不影响成昆铁路建设,二师八团仍留在国内担负既有施工任务.入越前,根据援越抗美出国参战的需要,奉命将团,营,连代号名称改为大队,中队,分队.部队不配戴领章帽徽.着统一便装.支队隶属铁道兵建制,受铁道兵和广州军区领导.主要任务是负责友谊关至越南首都河内,安员北至河门,克夫至太原至安员的铁路改造,新建,抢修等任务.支队部先设在越南谅山省的同模,后移驻越南有陇县祝关村.1965年7月25日,遵照总参的指示,铁道兵二师启用"中国志愿工程队第一支队"代号.二团为一支队第一大队,六团为第二大队,七团为第三大队,九团为第四大队,六十三团为第五大队,高炮六二八团为第六大队.支队部在基本保持原二师师部机关的编制外,根据总政的通知,增设军事检察院和军事法院,执行相当于军级的逮捕起诉和审判权,军事法院分别由广州,昆明军区的军事检察院,军事法院领导.l966年5月10日,经铁道兵同意,一支队各大队均增编1个高射机枪连,主要任务是防空袭和对空作战.1966年l2月28日,根据总参的指示, "中国志愿工程队第一支队"改称为"中国后勤部队第一支队.1967年2月8日,根据铁道兵的批复,从二团分编一半组建铁道兵第十团,代号为中国后勤部队一支队第四十四大队,隶属二师建制与领导,其性质任务与其它各团相同.5月1日,遵照铁道兵的指示,以一支队卫生营为基础组建一支队医院,隶属一支队直属建制领导,主要任务是负责支队的卫生防疫,医疗工作等.1968年3月,越南战争基本结束.1969年2月,根据中越两国协议和中央军委命令,二,十,五十八,六十一,六十三团分批回国归建.十团进驻湖北省谷城县进行整训,1970年5 月移驻陕西省紫阳县参加襄渝线建设.一支队部率六,七,九团继续执行第四期工程抢建和防洪加固任务.1969年l2月,六团奉命回国,在湖北省枣阳整训两个月后,开赴陕西省紫阳县参加襄渝线建设.根据铁道兵1970年1月28日"调整部队编制"的命令,二师于3月10日起,对部队进行整编.组建二师机械营,汽车营,十团四营,师通信连改为特务连|建筑给水营改称建筑给水发电营,原技术连改为发电连,组建变电架线连,储备库改为后勤部仓库,原勤务连改为成品加工连,组建勤务连,修理营组建第二修理连,所属各团组建团司令部直属勤务连,各团的4个营将营属高机连改编为营属机械连.师机关司令部设作训科,通信科,军务科,机要科,管理科,原作战科,军训科,技术科合并为作训科.政治部设秘书科,组织科,干部科,宣传科,保卫科,群工科,直政科,原文化科并入宣传科,青年科并人组织科.后勤部设战勤科,政治处, 供应科,卫生科,装备科,工程物资科,原军需科,财务科合并为供应科,原机械科,军械科,运输科合并为装备科,原物资器材科,营房科合并为工程物资科.整编工作于3月30日结束.1970年5月,中央军委下达中国后勤部队一支队回国命令.6月21日,七团从越南回国进驻陕西省汉阴县整训后移驻紫阳县芭蕉口,6月26日,一支队部离开越南回国,进驻陕西省紫阳县城,7月9日,九团离越回国进驻陕西省石泉县进行整训后,移驻紫阳县高桥,参加襄渝线建设."中国后勤部队一支队"广大指战员在硝烟弥漫的越南战场上,头顶"三角板"(敌机),脚踩"定时弹",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抢修作战,一往无前,用鲜血和生命再创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圆满完成了中越两国政府101项协议项目的铁路新建,改建,抢建等铁路工程保障任务,有力地支援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履行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义务.在援越抗美战争中,一支队对空作战668次,击落美机ll9架,击伤l35架,俘虏飞行员8人,击毙4人.全支队有615个单位受到奖励,其中有2个营和2个连获中央军委通令嘉奖,3个连,4名个人被树为铁道兵标兵,54个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559个单位荣立三等功,l2人荣立一等功(其中烈士8人),46人荣立二等功(其中烈士l7人), 10751人荣立三等功.有297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 长眠在越南的国土上,有1634人光荣负伤,为支援越南人民夺取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一曲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壮歌.1970年7月9日部队凯旋回国.(责任编辑/楚文)。
抗战中的中越交通运输线
抗战中的中越交通运输线从1937年9月到1940年6月,经越南和滇桂两省的铁路公路运入中国的物资约在四十万吨左右,其中除苏联援华的武器外,其余则以设备、原料为主,数量最大的是飞机汽油和其他燃料油料,极大地支持了抗战初期的战争。
战时交通的谋划1937年七七事变当天,家父陈修和正在陕西宝鸡勘查,准备新建兵工厂,忽然收到军政部兵工署长俞大维的急电,要他马上赶回南京。
一年前他从法国军政部高等兵工学校毕业后回国,被任命为兵工署兵工研究专门委员,考察建厂事宜。
那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西部内地新建兵工厂,以加强国防力量,准备抗战。
上世纪六十年代也在三线建了许多工厂,想法如出一辙,但假想敌已完全不同了。
父亲到了南京,俞大维告诉他:“中日战事已起,新建兵工厂缓不救急,我国部分军火和大部分制造兵器的材料都需要从外国进口,而沪、粤等处海口将被敌人封锁,无法输入,惟越南海防有铁道通入云南和广西边境,可以补救这个严重问题。
”当时国民政府已预见到敌人来势汹汹,战事将会出现很不利于我方的情况,必须未雨绸缪。
俞又说:“已同法国驻华武官商谈过,我国军火有权通过越南,希望你偕同法国军火商龙东前往越南视察中越交通情形,期于一个月内返京。
”那时欧洲尚未开战,法国仍与中国站在一个战壕里。
父亲接受了这项任务,当天就与龙东办好了护照签证,然后从上海经香港到广州,再乘西南民航客机飞往河内。
那个年代沪粤不通火车,要乘海船到香港再转至广州。
赴越的交通也不通畅,肩有重任的人可以乘坐飞机。
交通的不发达,对敌人是掣肘,对抗敌也是极大的制约。
在河内,父亲和总领事许念曾、法商龙东到法国印度支那总督府交涉武器过境的问题。
那时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越老柬三国称法属印度支那。
在总督府主管的政治部长同意中国进口的军火物资从越南通过,但是拒绝德国制造的武器假道,他们想不到,不久之后自己会向德国人投降。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父亲对越南北部的交通情况做了详尽的调查,他发现海防港可以停靠万吨轮船,起重和仓库设备也相当完善,很有利于转运军火,而后的陆路运输就要靠铁路和公路。
滇越铁路上的反空袭作战
滇越铁路上的反空袭作战作者:***来源:《红岩春秋》2021年第03期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侵华日军将全面封锁中国、切断中国与海外联系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
1939年12月至1940年5月,侵华日军集中其海军高雄航空队、第14航空队、第15航空队的轰炸机,对云南境内滇越铁路上的桥梁、车站,以及沿线城市进行轰炸,企图炸毁和切断我西南大后方这条重要的国际运输线。
为了保护这条国际运输线的畅通,中国派出空军及高射炮部队,与来袭日机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保卫滇越铁路1939年6月,在相继占领海南岛、汕头、潮州等地后,侵华日军作出如下判断:“中国虽已丧失华南沿海主要港口,但仍能自法属安南及缅甸方面获得补给,而广西公路成为中国之主要补给线,其输入量,每月约达4千吨至6千吨,占输入额的百分之三十。
”因此,侵华日军决定于11月下旬进攻南宁,以达到三个目的:第一,南宁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西接越南,可通往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占领南宁,不仅可以切断西南国际交通的大动脉,还可以威胁中国的大后方;第二,占领南宁后,以此作为航空基地,能缩短空军的攻击距离,以便更有效地轰炸和切断滇越铁路与滇缅公路;第三,为南进建立基地,可以直接威胁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伺机侵入越南。
1939年11月15日,日军在广西钦州湾登陆,于24日攻占南宁。
当时国民政府判断,日军入侵桂南“目的不在广西,而在切断滇缅、滇越及滇黔之交通,已属显然”。
为防止日军继续北上,进攻柳州,威胁贵阳、重庆,蒋介石于27日决定调集26个师,约19万人,以及中国和苏联援华志愿队的100多架飞机,由白崇禧统一指挥,反攻日军。
由于中国军队展开强力反击,日本空军忙于协助其陆军作战,直至当年12月30日,日军才抽调兵力实施对滇越铁路中国段的轰炸计划。
当天,日本海军第15航空队出动27架96式陆上攻击机对中国境内滇越铁路上的桥梁进行轰炸,高雄航空队出动12架96式陆上攻击机对蒙自火车站进行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