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三羧酸循环等呼吸代谢过程中脱下的氢被NAD+或FAD所接受。细胞内的辅酶或辅基数量是有限的,它们必须将氢交给其它受体之后,才能再次接受氢。在需氧生物中,氧气便是这些氢的最终受体。这种有机物在生物活细胞中所进行的一系列传递氢和电子的氧化还原过程,称为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生物氧化与非生物氧化的化学本质是相同的,都是脱氢、失去电子或与氧直接化合,并产生能量。然而生物氧化与非生物氧化不同,它是在生活细胞内,在常温、常压、接近中性的pH和有水的环境下,在一系列的酶以及中间传递体的共同作用下逐步地完成的,而且能量是逐步释放的。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可被偶联的磷酸化反应所利用,贮存在高能磷酸化合物(如ATP、GTP等)中,以满足需能生理过程的需要。

线粒体中氧化磷酸化反应的一般机理

一、呼吸链的概念和组成

所谓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即呼吸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是线粒体内膜上由呼吸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总轨道。呼吸链传递体能把代谢物脱下的电子有序地传递给氧,呼吸传递体有两大类:氢传递体与电子传递体。氢传递体包括一些脱氢酶的辅助因子,主要有NAD+、FMN、FAD、UQ等。它们既传递电子,也传递质子;电子传递体包括细胞色素系统和某些黄素蛋白、铁硫蛋白。呼吸

链传递体传递电子的顺序是:代谢物→NAD+→FAD→UQ→细胞色素系统→O2。

呼吸链中五种酶复合体(enzyme complex)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简要介绍如下(图5-11,5-12)。

图 5-11 植物线粒体内膜上的复合体及其电子传递

Ⅰ、Ⅱ、Ⅲ、Ⅳ、Ⅴ分别代表复合体Ⅰ、Ⅱ、Ⅲ、Ⅳ、Ⅴ; UQ库代表存在于线粒体中的泛醌库

1.复合体Ⅰ 又称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NADH∶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分子量700X103~900X103,含有25种不同的蛋白质,包括以黄素单核苷酸(flav in mononucleotide,FMN)为辅基的黄素蛋白和多种铁硫蛋白,如水溶性的铁硫蛋白(iron sulfur protein,IP)、铁硫黄素蛋白(iron sulfur flavoprotein,FP)、泛醌(ubiquinone,UQ)、磷脂(phospholipid)。复合体Ⅰ的功能在于催化位于线粒体基质中由TCA循环产生的NADH+H+中的2个H+经FMN转运到膜间空间,同时再经过Fe-S将2个电子传递到UQ(又称辅酶Q,CoQ);UQ再与基质中的H+结合,生成还原型泛醌(ubiquinol,UQH2)。该酶的作用可为鱼藤酮(rotenone)、杀粉蝶菌素A(piericidin A)、巴比妥酸(barbital acid)所抑制。它们都作用于同一区域,都能抑制Fe-S簇的氧化和泛醌的还原。

线粒体复合物I(NADH︰UQ氧化还原酶)的假想结构与膜局部结构

2.复合体Ⅱ又称琥珀酸泛醌氧化还原酶(succinate∶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分子量约140×103,含有4~5种不同的蛋白质,主要成分是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 genase,SDH)、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 FAD)、细胞色素

b(cytochrome b)和3个Fe-S蛋白。复合体Ⅱ的功能是催化琥珀酸氧化为延胡索酸,并将H转移到FAD生成FADH2,然后再把H转移到UQ 生成UQH2。该酶活性可被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henoyltrifluoroacetone,TTFA)所抑制。

线粒体复合物Ⅱ(琥珀酸︰泛醌)的假想结构与膜局部结构

3.复合体Ⅲ 又称UQH2∶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ubiquinone∶cytochrome c oxidoreductase),分子量250×103,含有9~10种不同蛋白质,一般都含有2个Cyt b,1个Fe-S蛋白和1个Cyt c1。复合体Ⅲ的功能是催化电子从UQH2经Cyt b→FeS→Cytc1传递到Cyt c,这一反应与跨膜质子转移相偶联,即将2个H+释放到膜间空间。也有人认为在电子从Fe-S传到Cyt c1之前,先传递给UQ,同时UQ与基质中的H+结合生成UQH2。UQH2再将电子传给Cytc1,同时将2个H+释放到膜间空间。

线粒体复合物Ⅲ(泛醌︰细胞色素c 氧化还原酶)的假想构成和膜局部构造

4.复合体Ⅳ 又称Cyt c∶细胞色素氧化酶(Cyt c∶cytochrome oxidase)分子量约160~170×103,含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主要成分是Cyta和Cyta3及2个铜原子,组成两个氧化还原中心即Cyta CuA和Cyta3 CuB,第一个中心是接受来自Cyt c 的电子受体,第二个中心是氧还原的位置。它们通过Cu+Cu2+的变化,在Cyta和Cyta3间传递电子。其功能是将 Cyt c中的电子传递给分子氧,氧分子被Cyta3、CuB 还原至过氧化物水平;然后接受第三个电子,O-O键断裂,其中一个氧原子还原成H2O;在另一步中接受第四个电子,第二个氧原子进一步还原。也可能在这一电子传递过程中将线粒体基质中的 2个H+转运到膜间空间。CO、氰化物(cyanide,CN-)、叠氮化物(azide,N3-)同O2竞争与Cytaa3中Fe的结合,可抑制从Cytaa3到O2的电子传递。

线粒体复合物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假想结构和膜局部结构

5.复合体Ⅴ 又称ATP合成酶(adenosine triphosphate synthase)或H+-ATP酶复合物。由8种不同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别是8.2×103~55.2×103,它们又分别组成两个蛋白质复合体(F1-F0)。F1从内膜伸入基质中,突出于膜表面,具有亲水性,酶的催化部位就位于其中。F0疏水,嵌入内膜磷脂之中,内有质子通道(图5-12),它利用呼吸链上复合体Ⅰ、Ⅲ、Ⅳ运行产生的质子能,将ADP和Pi合成ATP,也能催化与质子从内膜基质侧向内膜外侧转移相联的ATP水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