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第三章病毒

微生物学第三章病毒
转化
某些病毒可以将自己的核酸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导致宿主细胞基因型 的改变。
05
CATALOGUE
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病毒的致病性
宿主范围
病毒具有特定的宿主范围, 通常只感染一种或几种特定 的生物。
侵入机制
病毒通过吸附、穿入、脱壳 等过程侵入宿主细胞,利用 宿主细胞内的物质复制自身 。
复制周期
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等,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疾 病。
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接触污染物或动物媒介等方式传播, 也可通过性接触或母婴传播。
预防病毒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疫苗接种、个人卫生和社交距离 等,控制疫情则需要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
病毒的免疫性
天然免疫
部分人群感染病毒后可获得天 然免疫,即产生针对该病毒的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抑制病毒复制
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 的关键酶或阻断病毒基因 组的复制,降低病毒在体 内的繁殖速度。
破坏病毒结构
针对病毒特有的结构或功 能,破坏其完整性或稳定 性,从而抑制病毒的感染 和传播。
调节免疫反应
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 ,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清除 能力,减少病毒在体内的 存活和扩散。
02
CATALOGUE
病毒的分类与形态
病毒的分类
根据遗传物质分类
DNA病毒、RNA病毒、DNA-RNA逆转录病毒等 。
根据宿主范围分类
烈性病毒、温和病毒、条件性致死病毒等。
根据形态分类
球状病毒、杆状病毒、砖状病毒、冠状病毒等。
病毒的形态
球形病毒
呈圆形或近似圆形,如 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

杆形病毒
微生物学第三章病 毒
contents

第3章 微生物学(周德庆)真核生物PPT课件

第3章 微生物学(周德庆)真核生物PPT课件
➢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 ➢细胞壁多含有几丁质
➢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 ➢以产大量无性和(或)有性孢子的形式进行繁殖 ➢陆生性较强
.
第二节 酵母菌(yeast)
单细胞真菌的总称。
特点: 1.一般以单细胞个体存在
2.多为出芽生殖 3.能发酵糖类产能 4.细胞壁含甘露聚糖和葡聚糖 5.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 分布:偏酸性境的中含糖环境。水果、蔬菜、蜜 饯的表面,果园土壤中与环境有关。
酵母出芽繁殖时,在母细胞的 细胞壁上出芽并与子细胞分
开的位点称芽痕(bud scar, 多个),子细胞细胞壁上的 位点称蒂痕(birth scar,一 个)。由于多重出芽,致使
酵母细胞表面有多个小突起。
.
假菌丝:
有的酵母菌进行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立 即分离,并继续出芽,细胞成串排列,这种菌丝状的
种类:酵母菌是人类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
据1982年的资料,已知的酵母有56属,
500多种。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
切。
.
一、形态与大小
1.个体形态
• 单细胞,不能运动,圆形、椭 圆形、柠檬形、卵圆形、腊肠 形以及菌丝状。
• 大小根据不同的种差别很大: 1-5×5-10um
假菌丝
.
酵 母 形 态
• 低等真菌:纤维素 • 酵母菌:葡聚糖 • 陆生真菌:几丁质
.
(二)鞭毛— (9+2型)
中央微管 微管二联体
三、类群
单细胞藻类 原生动物
单细胞真菌 —— 酵母菌(Yeast)
真菌 丝状真菌 —— 霉菌(Mold,Mould)
大型子实体真菌 —— 蕈菌(Mushroom)

微生物学第三章消毒与灭菌(共60张PPT)

微生物学第三章消毒与灭菌(共60张PPT)

介质的性质
细菌在非水介质中,比水作介质时对热 的抵抗力大
水分、2~4℃石炭酸、油类、干焦空气
不同介质对微生物抗热力的影响
2、低温抑菌法
低温可降低微生物代谢的速度。 大多数微生物对低温有很强的抵抗力 一般的:4-10℃ 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流行感冒杆菌敏感,
伤寒杆菌、白喉杆菌耐低温 冷冻干燥:采用迅速冷冻和抽真空除水。
消毒(Disinfection):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叫消毒。消毒只要求达到消灭传染性的目的,而对非病原微 生物及其芽孢、孢子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
防腐(Antisepsis)或抑菌:指阻止或抑制物品上微生物 生长繁殖的方法,微生物不一定死亡。
无菌(asepsis):指没有活的微生物的状态。
夜培养,残余的芽孢发芽为繁殖体;
第三天:100℃-30分钟,杀死所有微生物。
巴氏消毒法
常用于牛乳及一些饮料
最大限度地消灭病原体,尽可 能少地损害食品的营养物质
•低温维持巴氏消毒法(LTH): •63~65℃-30分钟; •高温短时间巴氏消毒法(HTST):
•71~72℃-15秒, •超高温巴氏消毒法(UHT): •132℃-1~2秒
•巴氏消毒法
•高压蒸气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火焰灭菌法
以火焰直接灼烧杀死物 体中的全部微生物的方 法。
灼烧 焚烧
酒精灯
热空气灭菌法
适用于高温下不损坏、 不变质的物品,需在 160℃维持1-2小时,才
能达到杀死所有微生物 及其芽孢、孢子的目的。
干烤箱
湿热灭菌法
煮沸灭菌
100℃,煮沸10~20分钟,可杀死所有细 菌繁殖体,芽孢常需煮沸1-2h才能杀死。
噬菌体(phage):是指寄生于微生物 (细菌、霉形体、螺旋体、放线菌以及 蓝细菌等)中的病毒。

(完整版)微生物学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完整版)微生物学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第七授课单元一、教学目的通过该授课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真核微生物和真菌所包括的主要类群,熟悉真核生物的细胞构造,掌握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差别;熟悉单细胞真菌——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和大小、细胞结构、繁殖方式、生活史、菌落特征,并了解工业上常见的有益和有害的酵母菌。

二、教学内容第三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一节真核微生物的概述第二节酵母菌一、分布及与人类关系二、细胞形态与构造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四、酵母菌的菌落五、工业生产上常见的有益和有害的酵母菌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处理重点:1.真核生物的定义、细胞构造和生物学特性(1)定义:是一大类进化程度较高,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生物。

(2)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放在介绍酵母菌和霉菌相关章节中介绍。

(3)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真核生物在一系列生物学特性上均与原核生物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差别如细胞核是真核或是原核;具膜细胞器的有无;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几丁质还是肽聚糖、假肽聚糖;鞭毛的构造是复杂还是简单;以及细胞体积的大小等。

真核生物的细胞器都有完整的膜包围,如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微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而其细胞核更是发展到有膜包裹、具精巧染色体构造,其中的双链DNA长链还与组蛋白密切结合,成为结构十分精巧的遗传功能单位(通过列表的方式比较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主要差别)。

2.真核微生物和真菌所包括的主要类群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属于植物界的微藻、属于动物界的原生动物和属于菌物界的真菌等微小生物。

真菌主要包括酵母菌(单细胞真菌)、霉菌(小型丝状真菌)和蕈菌(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

本章重点讨论酵母菌和霉菌。

“菌物界”的概念由我国学者裘维蕃1990年提出,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体、依靠细胞表面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

一般包括真菌、粘菌和假菌三类。

沈萍微生物学第三章

沈萍微生物学第三章

3.核区: 3.核区 核区:
原核---无核膜 原核---无核膜,一个闭合环状的双链 无核膜, DNA分子 其长度可达0.25~3.0mm, DNA分子,其长度可达0.25~3.0mm, 分子, 裸露它分散于细胞质中, 裸露它分散于细胞质中,在细胞内是高度 折叠缠绕, 折叠缠绕, 核区一般呈球状、棒状、哑铃状 , 生长迅速时可在一个细胞内找到几个(2 生长迅速时可在一个细胞内找到几个(2— 4个)(一般1-2个) 个)(一般1
第三章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续) 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本节重点:
细菌的特殊结构,特点,功能在实践中 的意义 其他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特征 芽孢的耐热机制
1. 芽孢
①概念-----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在细 概念-----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的后期, 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 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 抗逆性强的休眠结构,称为芽孢, 抗逆性强的休眠结构,称为芽孢,又称内生孢子 。 芽孢不是繁殖体 产芽孢的种类: ②产芽孢的种类: 杆菌: G+有两属 有两属: 杆菌: G+有两属: 好气性的芽孢杆菌属( 好气性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 厌气性梭状芽孢杆菌属( 厌气性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 球菌: 生孢八叠球菌属( 球菌: 生孢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 螺旋菌: 螺旋菌:无
概念:是一种细胞质膜内皱而形成 概念: 的囊状构造。 的囊状构造。 功能: 功能:与一些酶分泌有关 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有关 与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有关 2.细胞质和内含物 2.细胞质和内含的除核区以外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为无色半透明、粘稠的胶状物。 为无色半透明、粘稠的胶状物。 主要成分为水(80%)、蛋白质、核酸、 )、蛋白质 主要成分为水(80%)、蛋白质、核酸、脂 并含有少量糖、无机盐及颗粒状内含物。 类、并含有少量糖、无机盐及颗粒状内含物。 细胞质富含核酸,因而嗜碱性强, 细胞质富含核酸,因而嗜碱性强,幼龄着色 均匀。 均匀。

(完整版)微生物学第三章酵母菌

(完整版)微生物学第三章酵母菌
细胞串。
假菌丝:藕节状的细胞串 真菌丝:竹节状的细胞串
任何细胞上的蒂痕仅一个, 而芽痕有一至数十个, 根据它的多少还可测定 该细胞年龄。
(single-cell protein,SCP)。 ➢在医药方面-生产酵母片、核黄素、乳糖酶、脂肪酶、
氨基酸、细胞色素c、B族维生素等。

假 丝
生 素
酵 母
B2 产 生

3.重要的科研模式微生物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1996年,第一个 完成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真 核生物。
液泡:是单层膜包围的一种细胞器 线粒体:是两层单位膜包围的一种细胞器 微体:由单层膜包裹的小球形细胞器
线粒体电镜图
微 体 电 镜 图
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无性繁殖
酵母菌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芽殖:各属酵母菌都存在
裂殖:Schizosaccharomyces(裂殖酵母菌)
酵 无性 母
节孢子:Geotricum(地霉属)等
等疾病。
二、酵母菌细胞的形态和构造
酵母菌细胞直径一般约是细菌 的10倍,是典型的真核微生物。
细胞大小:(2.5~10) m×(4.5~21) m
酵母菌细胞形态
圆形、椭圆形 球形、卵形、梨形 圆柱形、腊肠形
酵母菌的细胞形态
酵 母 菌 的 细 胞 形 态
酵母菌细胞构造的模式图
(一)细胞壁
假酵母(拟酵母):只有无性繁殖过程。 真酵母:无性繁殖+有性繁殖。
(一) 无性繁殖
1. 芽殖(budding)
最常见的一种繁殖方式,成熟 细胞长出一个小芽,母细胞的细胞 核分裂成两个子核,一个随母细胞 的细胞质进入芽体内,当芽体接近 母细胞大小时,自母细胞脱落成为 新个体,如此继续出芽。

最新微生物学第三章真核微生物PPT课件

最新微生物学第三章真核微生物PPT课件

无性子实体-高等真菌
无性子实体- 低等真菌 孢子囊
(三)有性子实体
1、担子果:产生担子的子实体。担子由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膨 大后形成的。其内进行核的融合和减数分裂,最终在表面外生 担孢子。有裸果型,被果型和半被果型三类。 2、子囊果:产生和含有子囊的子实体。 (1)闭囊壳:是一个球形的,闭合无孔口的结构。 (2)子囊壳:是一个具有孔口的球形或瓶状的结构。 (3)子囊盘:是一个盘状,杯状或碗状的结构。 (4)子囊座:含有子囊的子座,子囊生于子座内部的溶腔中。
在地球上,几乎到处都有丝状真菌的踪迹,种类多、数 量大。
一、营养体 (vegetative body) (一)菌丝(hyphae):是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 为分枝管状,有或无隔膜。它的直径一般为3~ 10μm,与酵母细胞类似,比细菌或放线菌的细胞约 粗10倍。
1、真菌菌丝细胞的构造:其外由厚实、坚韧的 细胞壁所包裹,其内有细胞膜,再内就是充满着细 胞质的细胞腔。细胞核也由双层的核膜包裹,其上 有许多膜孔,核内有一核仁。在细胞质中存在着液 泡、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泡囊和膜边体 (lomasome)等。膜边体是一种特殊的膜结构,位 于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由单层膜包围而成,形状 变化很大,有管状、囊状、球状、卵圆状或为多层 折叠状等存在于细胞周围,有点类似于细菌中的间 体。其功能还不够清楚,可能与壁形成有关。
酵母细胞表面,细如发丝,蛋白质。 与酵母凝聚性有关
(7)线粒体
酵母:一般紧靠细胞四周,红酵母除外 厌氧条件下,回分解形成嵴很差的前线粒体
霉菌:低等管状嵴;高等板状嵴
第一节 丝状真菌(filamentous fungi)——霉菌
绝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是菌丝体,因此,丝状真菌是真 菌的最主要成员。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通俗名称,这是因 为这类真菌通常会在生长基质表面呈现为发霉的特征。它们 往往在潮湿的气候下大量生长繁殖,长出肉眼可见的丝状、 绒状或蛛网状的菌丝体(霉状物),有较强的陆生性,在自 然条件下,常引起食物、工农业产品的霉变和植物的真菌病 害。

微生物学第三章

微生物学第三章

第三章: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概述原核微生物分为: 细菌和古生菌. 真核微生物分为:真菌,原生动物,微藻类三域系统:细菌,古生菌,真核生物.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1.基因组由无核膜包裹的双链环状DNA组成。

2.缺乏由单位膜分割,包围的细胞器。

3.核糖体为70S型。

2.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的构造可分为一般构造(一般都具有的)和特殊构造(部分种类或特定环境下才形成的)。

A.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有固定细胞外型和保护细胞等多种生理功能。

通过染色,质壁分离,电子显微镜观察超薄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原生质体等方法可证实细胞壁的存在。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1。

固定细胞外型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

2。

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

3。

阻拦酶蛋白和抗生素等大分子进入细胞,保护免受溶菌酶,消化酶和青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损伤。

4。

赋予细胞具有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由于其细胞壁化学成分不同而引起的脱色能力不同。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交联致密,染色后进行脱色处理,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其不含脂类,故乙醇处理不会溶出缝隙,能把结晶紫和碘复合物留在壁能成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薄,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交联差,遇脱色剂后外膜溶解,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格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 (金黄色葡萄球菌)特点: 厚度大,化学组成简单,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成分与作用:1.肽聚糖: 是真细菌特有成分,典型的肽聚糖层厚约20~80nm,由25~40层左右的网格状分子交织成的网套覆盖在整个细胞上。

肽聚糖分子是由肽和聚糖2部分组成,其中的肽有四肽尾和肽桥2种,聚糖则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相互间隔连接而成(β-1,4-糖苷键)。

作用:构成骨架,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微生物学-第三章2霉菌

微生物学-第三章2霉菌

子囊
伪侧丝
子囊孢子
(4)担孢子:菌丝经过特殊的分化和有性结合形
成担子,在担子上形成的有性孢子即为担孢子。
a~d.双核细胞;
e.核融合; f~g.核分裂;
h.担孢子形成;
i.担孢子成熟并释放 a b c d e f g h i
霉菌有性孢子繁殖的特点:
a)霉菌的有性繁殖不如无性繁殖那么经常与普 遍,多发生在特定条件下,往往在自然条件下较 多,在一般培养基上不常见。 b)有性繁殖方式因菌种不同而异,有的两条营 养菌丝就可以直接结合,有的则由特殊的性细胞 (性器官)--------配子囊或由配子囊产生的配子 来相互交配,形成有性孢子。
乳 头 状 突 起 式
喙 状 分生孢子梗 子座 刚 毛 状
分生孢子器
B. 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复杂的子实体,
称为子囊果(ascocarp)。
在子囊和子囊孢子发育过程中,从原 来的雌器和雄器下面的细胞上生出许多菌 丝,它们有规律地将产囊菌丝包围,形成
了有一定结构的子囊果。
子囊果按其外形可分3类
体转变为假菌核,当孢子萌
发,虫体死亡,菌自虫体内 生长出子实体。含有虫草酸
,是名贵中药。
(8)菌索:一般由伞菌等产生,为白色根状菌丝
组织,功能为促进菌体蔓延和抵御不良环境。
2)气生菌丝体的特化形态
气生菌丝体主要特 化成各种形态的子实体
(fruiting body),
即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 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 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 丝体组织。
萌发
营养菌丝
3. 菌丝的特化
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 长发育的需要,许多霉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 形态和组织,这种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的变态。

第三章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第三章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1、解释名词:二元培养法,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感染单位,病毒效价,毒粒,五邻体和六邻体,多组分基因组和分段基因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包涵体,病毒种,病毒吸附蛋白和病毒受体,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溶原性转变,多角体。

二元培养法:病毒是活细胞内严格寄生的,不能再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只能采取连同寄主一块培养的方法,称为二元培养法。

细胞病变效应:大多数病毒感染敏感细胞培养物都能引起显微变现的改变。

病毒感染单位: 与寄主产生特异性反应所用最小的病毒数量IU。

病毒效价: 每单位体积中所含感染单位的数量称病毒的效价或滴度IU/ML表示。

毒粒: 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的一种完整的成熟的病毒颗粒,有固定的形态和大小,而且一般都有侵染性。

五邻体和六邻体:二十面体对称衣壳的衣壳粒一般由5个或6个蛋白亚基聚集而成,因此称五聚体或六聚体。

位于顶角的五聚体和位于棱和边上的六聚体各与五个和六个其他的衣壳粒相邻,所以又分别称为五邻体和六邻体。

多组分基因组和分段基因组: 多数病毒仅含一个核酸分子,少数病毒含2个或2个以上的核酸分子,而且各分子担负不同的遗传信息,共同构成病毒的基因组,分别包成不同的毒粒。

这些病毒的RNA被称为。

基因组分成多个核酸片段,只是多个核酸片段包在外形大小均一的一种毒粒中称为分段基因组属于多组分基因组。

结构蛋白: 指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的病毒颗粒所必须的蛋白质,包括一颗蛋白,包膜蛋白和毒粒酶等。

非结构蛋白:指病毒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或基因表达调控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于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

包涵体: 某些细胞在感染病毒后,出现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在光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小体。

可以作为病毒快速鉴别和辅助诊断指标。

病毒种: 指构成一个复制谱系、占据一个特定的小生境、具有多个分类特征的病毒。

病毒吸附蛋白和病毒受体: 是病毒表面的结构蛋白,它能特异性识别宿主细胞上的病毒受体与之结合。

病毒的受体:是宿主细胞的表面成分,能够被病毒吸附蛋白特异性识别并与之结合,介导病毒入侵。

微生物学第三章

微生物学第三章

1. 外毒素
特点 ⑴产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及某些革兰阴性菌。 ⑵化学成分均为蛋白质。 ⑶大多数外毒素是在菌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至胞外;少
数存在于菌体内,当菌细胞溶解后才释放至胞外。 ⑷多数不耐热,但葡萄球菌肠毒素是例外。 ⑸毒性作用强。 ⑹对机体的组织器官具有选择作用,引起的病变特殊

⑺抗原性强,可用0.3%~0.4%甲醛液脱毒成类毒素
黏附因子:
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统称为黏附因子 (adhesive factor)或黏附素(adhesin)。
一般革兰阴性菌为菌毛,革兰阳性菌的黏附 因子是菌体表面的毛发祥突出物,例如A群 链球菌的膜磷壁酸。
黏附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
➢ 黏附素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具有高 度特异性,因而决定了病原菌感染的组织 特异性。
新的机会性致病菌不断出现: 临床上长期使用 某种抗生素后,常发生一种菌群失调症。
第二节 细菌的感染
一、感染的来源与传播方式
细菌感染的来源
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称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 若来自患者自身体内或体表,则称为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
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
是指正常菌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 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 组合状态,可引起机会性感染。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影响因素来自微生物群、宿 主与环境三方面。
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
使用抗生素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正常菌群中的敏感 菌被抑制或杀灭,耐药菌大量繁殖而致病。
➢ 细菌分泌侵袭性酶类帮助细菌在组织之间扩散。 ➢ 抵抗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破坏或抑制吞噬作用、阻止细胞内的消化作 用、产生IgA蛋白酶、抗原变异等。

微生物学-第三章3覃菌

微生物学-第三章3覃菌

顶部的菌盖(包括表皮、菌肉和菌褶) 中部的菌柄(常有菌环和菌托) 基部的菌丝体
1.
菌盖
菌盖是子实体最明显的部分,好象一顶帽子。
形状多种多样,一般常见的有钟形、斗笠形、半球形、 平展形、漏斗形等; 菌盖颜色十分复杂; 还有的具有各种附属物:如纤毛、环纹、各种鳞片等。
2.
菌柄
菌柄多数生在菌盖的中央,有的偏生或侧生在一边。
深凹杯伞
榆黄菇
鸡腿菇
羊肚菌
草菇
2. 与人类关系密切
食用菌约有400多种,其中约50种已能进行人工栽培。
Eg. 双孢蘑菇、木耳、银耳、香菇、平菇、草菇、金针菇和
竹荪等。
香菇
双孢蘑菇
金针菇
黑 木 耳
金 耳
焰耳
银耳
各种竹荪
滑子菇 金 针 菇
猴 头
灵芝
新品种有杏鲍菇、珍香
红菇、柳松菇、茶菇、阿魏 菇和真姬菇等。
单倍体核。
有性繁殖
担孢子:菌丝经过特殊的分化和有性结合形成担子
,在担子上形成的有性孢子即为担孢子。
a~d.双核细胞;
e.核融合; f~g.核分裂;
h.担孢子形成;
i.担孢子成熟并释放 a b c d e f g h i
蕈 菌 的 生 活 史
在蕈菌的生活史上,菌丝体可分五个阶段:
① 初生菌丝(一级菌丝) 担孢子萌发,形成由许多单核细胞构成的菌丝, 称为~。 ②次生菌丝(二级菌丝) 不同性别的一级菌丝发生接合后,通过质配形成 了由双核细胞构成的~。
通过“锁状联合”形成喙状突起而连合
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
丝尖端不断向前延伸。
锁 状 联 合
⑤在喙状突起的后部与菌丝细胞交界处形成一个 ①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开始分裂时,在其两个细

微生物学练习题(第三章-病毒)

微生物学练习题(第三章-病毒)

“微生物学”练习题第三章病毒与亚病毒一、选择题1、噬菌体是一种感染()的病毒。

A、酵母菌B、霉菌C、细菌和放线菌D、原生动物2、病毒缺乏()。

A、增殖能力B、独立代谢的酶体系C、核酸D、蛋白质3、溶源菌遇到同一种噬菌体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噬菌体时表现为()。

A、抗性B、免疫性C、再次溶源化D、裂解4、最先发现病毒的是()。

A、巴斯德B、柯赫C、尹万诺夫斯基D、列文虎克5、病毒纯化方法均是根据病毒的基本物化性质建立的,包括()。

A、病毒的核酸是DNA或RNAB、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是蛋白质C、病毒含有脂类和糖类D、病毒体积微小6、温和性噬菌体基因组在溶源性细菌内可以下列状态存在()。

A、复制,表达产生子代病毒B、整合于宿主染色体或质粒形式C、自发或经诱导进入裂解循环D、产生成熟的病毒质粒7、烟草花叶病毒的典型形状为()。

A、杆状B、球状C、砖状D、不规则状8、以二十面体对称的病毒粒是()。

A、烟草花叶病毒B、T4噬菌体C、腺病毒D、流感病毒9、以复合对称的病毒是()。

A、烟草花叶病毒B、T4噬菌体C、腺病毒D、流感病毒10、噬菌体感染宿主后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透明斑称为()。

A、噬菌斑B、植斑C、菌斑D、空斑11、动物病毒在其宿主的单层细胞培养物上所形成的聚集体,称为()。

A、包含体B、噬菌斑C、空斑D、枯斑12、从本质上看,病毒应是一种既可以感染态存在,也可以非感染态方式存在的()。

A、非细胞生物B、分子生物C、遗传因子D、分子病原体13、病毒的增殖方式为()。

A、裂殖B、芽殖C、孢子生殖D、复制14、引起牛、羊搔痒病的病原是()。

A、类病毒B、拟病毒C、朊病毒D、噬菌体15、1971年,T.O.Diener在患仿锤病的马铃薯块茎中,发现了最小的只含有裸露RNA分子的寄生生物()。

A、类病毒B、拟病毒C、核形多菌体病毒D、颗粒体病毒16、病毒壳体的组成成分是()。

A、核酸B、蛋白质C、多糖D、脂类17、组成病毒粒子核髓的化学成分是()。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3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3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A部分习题一、选择题1.病毒的大小以()为单位量度。

A.mmB.nmC.mm2..E.coli T4噬菌体的典型外形是:()人.球形B.蝌蚪形C.杆状D.丝状3.类病毒是一类仅含有侵染性()的病毒。

A.蛋白质B.RNAC.DNAD.DNA 和RNA。

4.病毒壳体的组成成份是:()A.核酸B.蛋白质C.多糖D.脂类5.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A.脂类B.多糖C.蛋白质6.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A.DNA 和RNAB.DNA 或RNAC.DNAD.RNA7.最先发现病毒的是:()A.巴斯德B.柯赫C.伊万诺夫斯基D.吕文虎克8.CPV是()A.颗粒体病毒B.质多角体病毒C.核多角体病毒9.诙丫是()A.核多角体病毒B.质多角体病毒C.颗粒体病毒10.GV 是:()A.无包涵体病毒B.颗粒体病毒C.核多角体病毒11.噬菌体是专性寄生于()的寄生物。

A.细菌B.酵母菌C.霉菌12.病毒的分类目前以()为主。

A.寄主B.形态C.核酸13.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A.烟草花叶病毒B.痘苗病毒C.疱疹病毒D.流感病毒14.在溶源细胞中,原噬菌体以()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A.游离于细胞质中B.缺陷噬菌体0.插入寄主染色体15.溶原性细菌对()具有免疫性。

A.所有噬菌体B.部分噬菌体C.外来同源噬菌体D.其它噬菌体二、是非题1.原噬菌体即插入寄主染色体DNA上的噬菌体DNA°()2. 溶源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

()3. T4噬菌体粒子的形态为杆状。

()4.所有昆虫病毒的核酸都是ssRNA°()5. DNA病毒以双链为多,而RNA病毒以单链为多。

()6.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是DNA,而细菌病毒的核酸主要是RNA°()7.大肠杆菌噬菌体靠尾部的溶菌酶溶解寄主细胞壁后靠尾鞘收缩将DNA注入寄主细胞。

()8. 一种细菌只能被一种噬菌体感染。

绪论、第1章、第3章:《微生物学》复习题

绪论、第1章、第3章:《微生物学》复习题

《微生物学》复习题绪论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一、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化、模式微生物、微生物多样性、细菌、古生菌、L细菌、伴孢晶体、菌落、放线菌、静息孢子、病毒、基本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巴氏消毒法、细菌质粒、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病毒包涵体、噬菌体、阮病毒、周质空间、溶原性细菌、噬菌斑生成单位、一步生长曲线、糖被。

二、填空题1.微生物是一切生物的总称,其特点是、和。

2.微生物主要有三大类群:①类的、、、、、;②类的、、;③类的和。

3.人类对微生物的发现和认识,比对动植物晚得多,其原因是微生物具有、、和四个特点。

4.被誉为微生物学先驱者的是世纪、国的,因为他最早利用见到了。

5.在微生物促进人类医疗保健事业发展过程中,曾发生过“六大战役”,即,,,,,。

6.微生物学为现代生命科学提供的有:,,,,,,,,。

7.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和,其中最主要的共性应是。

8.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表现在:,,,,,,。

9.细菌的形态主要有状、状和三种,此外,还有少数状和状等。

10.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有、、、、、和等,而特殊构造则有、、、和等。

11.磷壁酸是革兰氏性细菌细胞壁上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为或。

12.G+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G-细菌的则是。

13.古生菌细胞壁的成分与真细菌不同,它们无肽聚糖,只含有、或。

14.在自然界和实验室中可以找到四类缺壁细菌,包括、、和。

15.细菌细胞的内含物有、、和四类。

16.在没有显微镜的条件下,通过观察生长在上的形状或生长在上的现象,可推测某细菌可能长有鞭毛。

17.菌毛多见于革兰氏性致病菌中,它具有功能,如引起严重性病的细菌,它的菌毛可粘附于人体的上。

18.芽胞除了可长期休眠外,还是生命世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例如抗、抗和抗等。

19.蓝细菌是一类、、和的大型原核生物。

20.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是。

21.根据进化水平和形态构造等特征上的明显差别,可把微生物分成三大类群,即、和。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第三章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第三章

微生物学习题与答案第三章四、习题填空题1.证明细菌存在细胞壁的主要方法有、和等4种。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为、和等。

3.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和,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是、和。

4.肽聚糖单体是由和以糖苷键结合的,以及和3种成分组成的,其中的糖苷键可被水解。

+5.G细菌细胞壁上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和等几种。

-6.G细菌细胞外膜的构成成分为、和。

7.脂多糖(LPS)是由3种成分组成的,即、和。

8.在LPS的分子中,存在有3种独特糖,它们是、和。

9,用人为方法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未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因在实验室中发生缺壁突变的细菌称为,而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稳定性缺壁细菌则称为。

10.细胞质膜的主要功能有、和。

11.在细胞质贮藏有大量聚声一羟基丁酸(PHB)的细菌有和等。

12.在芽孢核心的外面有4层结构紧紧包裹着,它们是、和。

13,在芽孢皮层中,存在着和2种特有的与芽孢耐热性有关的物质,在芽孢核心中则存在另一种可防护DNA免受损伤的物质,称为。

14.芽孢的形成须经过7个阶段,它们、和。

15.芽孢萌发要经过、和3个阶段。

16.在不同的细菌中存在着许多休眠体构造,如、和等。

17,在细菌中,存在着4种不同的糖被形式,即、和1418.细菌糖被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和等。

19,细菌的糖被可被用于、和等实际工作中。

20.判断细菌是否存在鞭毛,通常可采用、和等方法。

-21.G细菌的鞭毛是由基体以及和3部分构成,在基体上着生、和4个与鞭毛旋转有关的环。

-22.在G细菌鞭毛的基体附近,存在着与鞭毛运动有关的两种蛋白,一种称,位于,功能为;另一种称,位于,功能为。

23.借周生鞭毛进行运动的细菌有和等,借端生鞭毛运动的细菌有和等,而借侧生鞭毛运动的细菌则有等。

24.以下各类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主要成分分别是:酵母菌为,低等真菌为,高等真菌为,藻类为。

25.真核微生物所特有的鞭毛称,其构造由,和3部分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机会性感染
机会性致病菌
在一定条件下,机体内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原来不致病 的正常微生物群中的细菌可成为致病菌,这类细菌称为
机会性致病菌 (opportunistic bacterium),或条 件致病菌(conditional bacterium)。 由机会性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称之为机会性感染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疫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营养作用: 如大肠杆菌合成维生素B、K 抗衰老作用: 正常菌群中乳杆菌、双歧杆菌有抗衰
老作用。生理细菌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消除 氧自由基的毒性。SOD已确定为抗衰老的因素之一。
抗肿瘤作用: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消除肠道内过量
代谢产物—如亚硝酸盐类
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
新的机会性致病菌不断出现: 临床上长期使用 某种抗生素后,常发生一种菌群失调症。
第二节 细菌的感染
一、感染的来源与传播方式
细菌感染的来源
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的称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 若来自患者自身体内或体表,则称为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
尿道
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 菌 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理意义
正常菌群对构成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其生理学意义有:
生物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可有多种机制拮抗病原微生
物的入侵与定居。
免疫作用: 促进免疫器官发育、疫苗作用、促进免
概念
感染(infection):
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 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
若来自宿主体外的微生物,通过一定的方式从 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引起的感染通常称 为传染。
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um, pathogen):
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称为病原菌或致病菌。 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为非病原菌或非致病菌
重要的机会性致病菌包括细菌和真菌。
细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 属、假单胞菌属等最常见。
真菌中白念珠菌为最常见,也可见曲霉菌和毛霉菌。
机会性致病菌的主要特点
毒力弱或无明显毒力:机会性致病菌主要是正 常菌群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转变而成 。
常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 引起机会性感染的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主要病原菌均为天然或获得 性耐药菌,且往往多重耐药,常在抗生素的选 择压力下在人群中播散,甚至爆发流行。
医学微生态学(medical microecology)
则是微生态学的重要分支。
问题
1.在正常人体哪些部位有菌,哪些部位无菌? 2.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有菌的部位如果完全抑制细
菌生长,将对人体产生哪些影响?
二、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
(nonpathogen)。
一、正常微生物群
正常人的体表和同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 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 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 生物对宿主无害,是为人体的正常微生物群,通 称正常微生物群,简称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在自然界,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 相互作用又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宏观的生态 环境,形成了一种生态学(ecology)。
肢动物为媒介
医院感染
患者在住院期间又患其他感染性疾病称为,
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
在长期进形成一个能进行 物质、能量等交流的动态平衡的微生态系统。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一门研究微生
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宿主,以及微生物和宿 主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学科; 也是研究微观生态平衡、生态失调和生态调整 的一门新兴学科。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影响因素来自微生物群、宿 主与环境三方面。
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
使用抗生素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正常菌群中的敏感 菌被抑制或杀灭,耐药菌大量繁殖而致病。
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
正常菌群寄居在机体的一定部位即微生态环 境,如果寄居部位改变,就可引起疾病。
免疫功能的降低
免疫抑制剂、激素、化疗药物的使用以及射 线照射等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1. 外源性感染
病人 带菌者 病畜和带菌动物
2. 内源性感染
这类感染致病菌大多为体内正常菌群,少数是以隐伏状态留居 的病原菌。
传播方式与途径 呼吸道:经空气飞沫传播 消化道:粪——口途径
皮肤 :皮肤的机械损伤、烧伤、
咬伤
血液 :输血注射及使用血制品 性传播:人类自身的性行为传

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经节
第三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性
武汉大学 刘先洲
第一节
正常微生物群 与机会性感染
授课内容
概念 正常微生物群与机会性感染
正常微生物群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机会性感染 细菌的感染 感染的来源于传播方式 感染的类型 细菌的致病机制 细菌的毒力 细菌的侵入数量 细菌的侵入部位 影响细菌感染的因素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皮肽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 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正常菌群与宿主间、微生物之间、微生物及宿 主与外环境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种 微观的生态组合。
在不同年龄、不同发育阶段,这种微生态环境 都有着特定的相对平衡与稳定。
微生态平衡是动态平衡。
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
是指正常菌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 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 组合状态,可引起机会性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