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教版选修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word教案

合集下载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新知识传授 一、民族危机的加深:(20 分钟) 1、 记者问日本代表 : 听说 1894 年甲午年和清政府打一仗, 你们把北洋舰队打的全军覆没,你们得到什么好处啊 答:签订《马关条约》 割地-台湾及附属岛屿 赔款-两亿两白银 开放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 免收内地税 记者问西方列强:请问日本获得如此多的好处,你们有何 感想? 答:清政府给日本如此多的好处,列强不甘示弱 记者问列强:纷纷侵略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狂潮,那么你 们采取什么方式侵略清政府的呢? 答:资本输出 再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你们主要从中国掠夺原材料运回 国后加工在向中国输出商品,甲午战争以后你们为什么采取资 本输出为主呢 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高, 再问:资本输出的方式有哪些?列强如何投资资本的呢? 借款: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 的政治势力。 问清政府官员及百姓:列强借款给你们帮你们解决问题 在你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你么?难道你们没有一颗感恩的心 么? 答:借款利息高并附带政治条件,如海关税内地税作为 设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修路和开矿: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和资源;直接掠夺中 国资源。 开银行: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工具,控制了中国的 财政、金融。 过渡: 记者总结: 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 政治的控制,此外列强还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
势力范围: 国名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俄国 美国 在华主要势力范围 长江流域 广东、广西、云南 山东 福建 东北地区 门户开放政策
通过表格在黑板 上的展示调动学 生积极性
记者问美国:你们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清政府的国门打 开么 答:不是,实际是列强在中国的权益对美国开放,实 质: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记者总结:门户开放使美国在华势力大增,一定程度上形成 了与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过渡:日本一个《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中国面临亡国危机,而此时的清政府祸不单行,民族危 机如此程度,还遇到洪涝灾害数十万饥民颠沛流离,清政府 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内忧外患(7 分钟) 1 措施:一加一减一降一增 (1)增额度:增加地丁银等旧税的征收额度; (2)降薪俸:降低官员薪俸; (3)裁军节支: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 (4)增税收: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商税;扩大纳官等。 2、结果: ①遭到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 ②封建官僚转嫁负担,使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进一步激 化。

学案10: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学案10: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知识梳理】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1)《》签订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趁机扩大对华政治侵略与。

2.表现3.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财政危机(1)原因①从1896年起,偿还借款。

②各地连续发生严重的。

(2)应变措施:。

①增加等旧税的征收额度。

②降低官员薪俸。

③裁减,节省军费开支。

④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以及扩大纳官等。

(3)结果①遭到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

②转嫁负担,激化了矛盾,加剧了。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进一步激化。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爱国工商人士发出“”的呼声,提出自办铁路,自设工厂,抵制洋商洋厂的主张。

(3)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允许设厂。

2.表现: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

3.困难(1)无力与外国在华资本及其竞争。

(2)面临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

4.影响(1)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

(2)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运动。

【综合探究】探究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与危害史料一1895—1898年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的借款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

——1898年12月美国总统威廉·麦金莱国会咨文(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大借外债的危害。

(2)“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是指什么?美国为促进自身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提出了怎样的对华政策?探究二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史料一《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1898年在香港发表,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史料二《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数额之大是空前的,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必须在三年内还上,于是清政府大借外债,甲午战争后一年内就借了3.7亿两白银。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近代企业P126
材料二据统计,19世纪末,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三 19世纪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办有一家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官府衙门的勒索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不同时期中国近代企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⑶从材料二、三中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4.学思之窗:太原师范学院的谭宗明说,从1872年首批幼童赴美到1912年清朝灭亡的40年间,清帝国向西方派遣了数万留学生,尤以美日两国留学生人数最多而且最具有代表性。

去日本留学的学生一次次发动起义,最终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且反日;去美国的留学生归国后大多服务于专制的清王朝,无一人参加反清斗争,且亲美。

请从历史背景的角度思考分析他的观点。

课件1: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件1: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马关条约的危害 承认日本控制朝鲜 :便利日本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 割地: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
的野心。 赔款: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列强通过附有苛刻政治
条件的借款,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增开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开设工厂: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力动,严重阻
4、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产生的影响 民族工业的发展,使资产阶级队伍壮大,维新变 法运动奠定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
课堂小结
一、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政治经济 二、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三、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因
材料一: 甲午战后日本棉纱在华中、华北一带大量倾销, 英美德等国纱厂也在上海设立。由于外资纱厂的竞争, 上海及苏杭一带的纱厂从1898年就开始发生亏损,其他 各地纱厂到1899年也都难以支持,此后三四年里再没有 添设一家新厂。
材料二: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厂,…… 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 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 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 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第一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 危害;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3、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请大家参考教材《学思之窗》并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思考: 结合马关条约的内容,谈谈为什么说《马关条约》
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方式: 强占租借地 划分“势力范围” 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影响: 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进一步破坏中华民族

《甲午战 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教学设计

《甲午战 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教学设计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的表现,如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

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分析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表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的表现。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之间的关系。

分析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系统的认识。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甲午战争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提问学生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2、讲授新课(1)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资本输出讲解资本输出的概念和主要形式,如政治性贷款、抢夺铁路修筑权、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等。

结合具体案例,如俄法借款、《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等,分析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危害。

瓜分狂潮展示列强瓜分中国的地图,讲解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的情况。

介绍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及其影响。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原因分析《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等因素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安排:幻灯片显示剪贴画,让学生从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自然过渡到下一知识点的教学.4、困难的原因:(1)商办企业无力与外商企业竞争;(2)民族工业面临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5、影响:(1)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3)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辛亥革命;(4)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中的一些人,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论。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是戊戌变法的背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戊戌变法的政治基础、阶级基础、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

政治基础:(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民族危机。

(2)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思想基础:改良思想的出现。

七、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甲午战后,清政府向帝国主义国家举借的外债有:( D )A、英俄贷款B、德俄贷款C、英法贷款D、英德贷款2、将长江流域划归自己国家势力范围的国家是:( B )A、法国B、英国C、德国D、日本3、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C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开辟苏、杭等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4、19世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 D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赔款数额不断扩大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5、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其直接目的是:( A )A、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自由竞争B、阻扰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C、保持中国领土完整,促进它走向近代化D、步他国后尘摄取本国势力范围6、下列关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B、民间资本大量投资铁路C、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D、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促进7、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向列强三次大借款的危害是:( B )A、帝国主义完全控制了清政府B、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C、帝国主义完全控制了中国财政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8、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A )A、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D、投资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们采取什么方式侵略清政府的呢?
答:资本输出
再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你们主要从中国掠夺原材料运回
国后加工在向中国输出商品,甲午战争以后你们为什么采取资
本输出为主呢
势力范围: 国名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俄国 美国
在华主要势力范围 长江流域
广东、广西、云南 山东 福建
东北地区 门户开放政策
通过表格在黑板 上的展示调动学 生积极性
感的想渊?源。 答:清政府给日本如此多的好处,列强不甘示弱
激趣点设计 紧紧围绕教材内 创设情境,穿越 容以问题的形式 时空,以 19 世纪 展开,让学生在愉 末的一次记者会 快中动脑动口,达 形式展开,激发 到获取知识,完成 学生兴趣 教学任务的目的
记者问列强:纷纷侵略中国,掀起瓜分中国狂潮,那么你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激砺”式课堂教学模式教案
书写时间:2011 年 4 月 18 日
序号:8
课 题: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识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大量借款,争夺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权利,开设工
厂、银行;强租港口,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政策。 2、了解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影响 3、识记: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
原因、特点、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设计引领学生思考 通过层层问题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难的探索, 来挽救民族危亡,从而激发学生高尚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中国民族资本
学习品质砺炼方法与措施: 1 通过情境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层层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表扬与鼓励是激发学生热情的方法之一

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历史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历史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左宝贵与平壤战役;邓世昌与黄海战役;旅顺陷落;丁汝昌与威海卫战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在战争中,以左宝贵、邓世昌等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进一步认清政治制度的腐败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学难点: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教学方法:讲述法。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一】教材分析《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的第一课,主要学习《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课在该单元中主要介绍的是戊戌变法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对理解戊戌变法运动产生的必然性有重要作用,并有利于增强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联系性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马关条约》的签订和民族危机的加深的表现及影响;②清政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措施和结果;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及发展举步艰难的原因;④比较分析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运动出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再现、问题探究、比较分析的方式完成本节课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艰难的探索,来挽救民族危亡,从而激发学生高尚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及危害;〔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艰难的原因2、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四】学情分析学生的现有知识对本课的基本史实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对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存在困难,讲解时应注意联系性,帮助学生深化认识,形成联系性的历史观。

【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

2、学案导学法。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复习必修课中的相关知识〔2〕预习课本完成学案中的预习部分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将全班座位摆放成6个小组,方便讨论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的预习任务是否完成,了解学生的疑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学设计2: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教学设计2: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资本输出2.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财政危机2.社会矛盾激化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初步发展的原因2.主要特点及影响重点: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初步发展的原因和影响难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初步发展的主要特点【教学方法】本节课内容多是学生以前已经接触的内容,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主要采用谈话讲述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注重增强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导入新课】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一方面更加暴露清政府的软弱腐朽;另一方面刺激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甲午战后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救亡图存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资本输出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方式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以什么事件为标志?学生思考概括指出:侵略方式的变化体现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

甲午战争以前,经济上,由商品输出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政治上,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以甲午中日战争为标志。

商品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资本输出是指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这是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之一。

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资本输出有哪些方式?学生思考概括指出:争做中国债主、争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权利、开设银行等。

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有哪些方式?提问: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争做中国债主?学生思考概括指出: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借款,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中国的政治势力。

学案6: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学案6: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1)《》签订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华政治侵略与。

2.表现3.影响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深化认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输出和瓜分方式的改变,更加适应和便利了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扩张的需要。

1.财政危机(1)原因:①从1896年起,偿还借款。

②各地的。

(2)应变措施:。

①增加等旧税的征收额度。

②降低官员薪俸。

③裁减,节省军费开支。

④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以及扩大纳官等。

(3)结果:①遭到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

②转嫁负担,激化矛盾,加剧。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进一步激化。

[深化认知]政治统治腐败、偿付战争赔款和自然灾害频繁,是清政府财政危机空前严重的三大原因。

其中,偿付战争赔款是最为主要和直接的因素。

1.原因(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主义的发展。

(2)爱国工商人士发出“”的呼声与主张。

(3)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允许设厂。

2.表现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

3.困难(1)无力与外国在华资本及其竞争。

(2)面临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

4.影响(1)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

(2)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拯救民族危亡的运动。

[深化认知]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注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发展民族工业的过程中,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存在一定的依赖性,注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具有软弱、妥协的一面,这些均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课堂练习1.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实质是( )A.列强掠夺中国高峰时的产物B.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内容C.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D.中国已成为殖民地的具体表现2.下表为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表格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有所发展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3.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产品内销时免纳内地税的要求,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的现行税率纳税。

人教版选修1 历史: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学案

人教版选修1 历史: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学案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目标】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

【学习重难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学习过程】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1)《①》签订后,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2)欧美帝国主义列强扩大对华政治侵略与②。

2.表现(1)经济侵略——以③为主A.奴役性借款: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等国举借附有④条件的大借款。

B.争夺在中国⑤和开采矿山的权利。

C.开设⑥。

D.开设⑦。

(2)政治侵略——瓜分中国A.强占租借地和划分“⑧”。

B.美国提出“⑨”政策。

3.影响: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⑩。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财政危机(1)原因A.从1896年起,偿还借款。

B.各地的①。

(2)应变措施:增加②等旧税的征收额度;降低官员薪俸;裁减③,节省军费开支;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④以及扩大纳官等。

(3)结果:A.遭到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

B.转嫁负担,激化矛盾,加剧⑤。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⑥更加激化。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①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②的发展。

(2)爱国工商人士发出“③”的呼声与主张。

(3)清政府允许2.表现:出现了一些颇具规模的④。

3.存在问题(1)民族工业无力与实力雄厚的外国在华资本及其⑤竞争。

(2)民族工业面临国内⑥的压迫。

4.影响(1)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⑦,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⑧运动奠定了基础。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说课-PPT精选文档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说课-PPT精选文档

教学方法
自主 预习
合作 探究 教师 引导
构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
学情及学法指导
高二一班,是学习主动性比较强的班级, 学习基础也比较扎实,但是课堂上不太爱发 言。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 新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得学生在 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本 节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方式的变化及影响;清政 府统治危机的原因、措施及结果,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 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理解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导致 上层建筑的变革 。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课前下发提纲,学生结合教 材以及所学知识自主学习,课上师生互动,分小组合作探 究,在教师的引导下突破重难点。从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说 课
教 学 设 计 说 明
说教材 说课程标准 说教研专题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说教法 说学情与学法 说教学程序
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
法的第1课,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近代史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教材分三个子母,主要从政治和经 济两个大方面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学习本 课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因此至关重要。
教学程序
环节一:组织教学 环节二:导入新课 环节三:新课讲授 环节四:课堂小结
环节五:布置作业
单元概览:
从宏观上介绍本单元的总体内容, 使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在这一单元中所 占的地位,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法指导:
通过以往对选修一中变法改革背景
的讲解,引导学生归纳出分析背景时是
从哪几个方面着手,使学生对本节课内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
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识记: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措施;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表现及举步维艰的原因。

比较分析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戊戌变法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学生在高一阶段已经有所涉及,但是缺乏深入的了解。

第一目与第三目学生比较熟悉,同时也是本课的重点,因此会着重学习,第二目则适当的略讲。

3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的原因。

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4教学过程
甲午风云后的中国
展示:单元线索
教学活动
1【导入】甲午风云后的中国
课件展示:19世纪中叶世界形势图(局部)
介绍19世纪中叶,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世界范围内不同类型的社会转型。

进而对比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分析一成一败的原因,导入新课。

2【讲授】学习新课。

9.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件1 (人教版选修1)共17页

9.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课件1 (人教版选修1)共17页
4.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谢谢你的阅读自然灾害严重,增加经费兴修水利和赈灾。
2、措施 增收:增加旧税征收额度;加强鸦片税的征收;
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 节支: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节省军费开支。
3、结果 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 进一步加剧。
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初步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时间
类别
甲午中日 商办 战争前 官督商办、官办
熊—— 俄国 (东北)
虎—— 英国 (长江流域)
蛤蟆——法国 (两广 、云南)
肠—— 德国 (山东)
太阳—— 日本 (福建)
鹰—— 美国
1.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 经济: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② 政治:直接割地 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②2.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内容: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
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 借去使用,借去的地区称租借地,租借期长短不 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
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 ,作为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独 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都享有绝对 的行政、司法、立法权。
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原因: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 的压迫。
3、影响
使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开始壮大并在19世纪末作为 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戊戌变法的背景:
1.政治因素: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清政府的黑暗腐朽统治
2.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甲午战争后国家面临的民族危机加深的原因,如帝国主义侵略、封建思想、政治腐败等。

2.掌握甲午战争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变化。

3.掌握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尝试和它们的失败原因。

教学重难点1.甲午战争后国家面临的民族危机的加深原因2.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尝试及失败原因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内容为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重点关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尝试和它们的失败原因。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甲午战争的背景和结果,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2.导入:通过前置知识的温习,帮助学生切实了解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

3.讲解:通过PPT或白板进行详细的讲解,介绍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危机,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帝国主义侵略、封建思想、政治腐败等,并指出这些原因是相互关联的。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深入探讨危机原因、尝试和失败的相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5.汇报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同步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和观点,点评和总结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6.总结回顾:在掌握相关知识和思想的情况下,逐一总结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进行综合领悟和加深理解。

教学评估根据课堂表现、讨论质量、汇报与展示和小组互动等方面,综合进行教学评估,同时采用客观评分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深入研究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探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前进历程、特点和失败原因,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我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教训:经验1.合理利用引导和导入课程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节课程的研究内容。

2.通过让学生参加小组讨论、交流观点等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人教版选修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word教案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导入:1895年,随着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海军舰队的全军覆没,不仅标志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惨败、战败,而且也标志着19世纪60到90年代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仅局限于器物层面的洋务运动的完全破产。

一个被认为是东亚文明主导的泱泱大国,难道被岛国小日本打败,这种震动是空前的。

使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天朝上国的那种民族自信、自豪、优越感荡然消逝。

国人在备受煎熬、痛楚、屈辱的同时,开始深刻的民族大反思。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像日本“明治维新”那样学习西方,变法维新,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

维新变法由此拉开序幕。

导入: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即第一课第一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知识回忆:(1)割地:使中国失去大量土地;使数百万台湾同胞,长期处于日本殖民统治的繁重灾难之中。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操纵。

(3)通商:使列强深入中国内地,掠夺中国资源和倾销商品。

(4)开设工厂:使列强直截了当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和市场;繁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

阅读课本P124页学思之窗,想一想,什么缘故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答:①日本的入侵势力开始进入中国;②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链接】《马关条约》的签订,充分暴露出清政府腐朽无能,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欧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入侵和经济掠夺。

③总之: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提问:《马关条约》跟往常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内容上最大的不同在哪里?答:开设工厂教师指导:这说明19世纪末列强入侵中国进入一个新时期,即资本输出的新时期。

即入侵中国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商品输出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时期。

2、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①由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链接】这正吻合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时期特点,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掠夺来讲,资本输出比商品输出更加有利。

②由直截了当割地→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畴”【链接】这是中国人民多年抵抗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国家相互矛盾的结果之一。

提问:通过对学思之窗的分析,我们明白《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那么民族危机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呢?3、民族危机加深的具体表现及阻碍(1)经济上:资本输出提问:资本输出要紧有哪几种方式?分别有何阻碍?(先重点讲借款及阻碍,再讲其他资本输出的方式及阻碍,然后小结)▲重点讲述借款:阅读教材P125页《清政府向俄、法、英、德贷款》的表格,提问:(1)要紧贷款的国家有几个?这些贷款有何特点?(2)甲午战后,清政府什么缘故要向帝国主义国家举借外债?(3)帝国主义国家什么缘故要争做中国债主?▲答:(1)俄、法、英、德四个国家。

特点:数额庞大;附有苛刻的政治条件:如①海关税收和内地税作抵押;②外国人参与海关治理和操纵海关。

(注:英国人长期操纵中国海关治理权)(2)《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数目空前庞大(2亿两加三千万赎辽费,合计2点3亿两),清政府当时每年财政收入只有白银8000 万两,而赔款几乎是那个数字的三倍,必须在三年内付清。

为了偿付巨额战争赔款,清政府只有举借外债。

(3)缘故:第一,列强有钱可贷,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殖民掠夺积存了大量过剩资本,帝国主义为猎取高额利润急欲向中国贷款和投资。

第二,这些借款附有苛刻的政治条件,不仅能够操纵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还能够扩张了在中国的政治势力。

因此,为了争做中国债主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纷纷展开了猛烈的争夺。

小结:总之,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政治的操纵,使民族危机加深。

(2)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方式:A、强占租借地;B、划分“势力范畴”;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实质:“利益均沾”,分享其他列强的在华入侵权益)【知识链接】租借地:列强利用武力强占,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借去的地区称租借地,租借期长短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

势力范畴:是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操纵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作为他们自己的“势力范畴”,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益,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畴内都享有绝对的行政、司法、立法权。

教学活动安排:联系教材P125页《时局图》和《列强瓜分中国势力范畴简表》,请六位同学分别扮演英(朱晓思)、法(潘粤萍)、德(付家辉)、日(左家辉)、俄(吴迪)、美(程立康)六个帝国主义国家,请说出所扮演国家在《时局图》中的象征动物和在华要紧势力范畴。

提问:美国的势力范畴在哪里呢?没有,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美国能够说是姗姗来迟(因此鹰要舍命地往中国飞呀飞)。

当时美国正忙于美西战争,与西班牙争夺,正忙于对菲律宾、古巴的掠夺。

当美国把西班牙搞掂之后,把入侵的目光投向中国的时候,中国差不多被瓜分殆尽,因此美国提出所谓的“门户开放”政策,强烈要求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租借地和势力范畴向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相互开放,为美国势力进入中国制造条件。

因此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分享其他列强的在华入侵权益,即“机会均等、利益均沾”。

本子目小结:总之,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大肆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民族危机也加剧了清政府统治的危机。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财政危机:缘故:①偿还外债本息;②天赋收入锐减;③财政支出庞大。

举措:举借内债节支增收(1)增加地丁银等旧税的征收税额;(2)降低官员薪俸;(3)裁减军队,节约军费开支;(4)加强鸦片税的征收,增加商税以及扩大纳官等;(5)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结果:遭到官员的抵制,成效甚微。

(2)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知识链接】许多不法官员趁机巧立名目,中饱私囊,将繁重的负担转嫁到人民身上,使得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由财政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清朝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导入;在腐朽的封建制度里,在帝国主义纷纷入侵的间隙里,中国社会内部新的经济因素暗自生长着……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进展(19世纪末)1、进展状况:提问:甲午战后,民族工业进展状况如何?(具体:商办企业在甲午战争前后,厂数、资本额、所占的比重发生了如何样的变化?要紧是什么类型的工业?这说明了什么?▲培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①商办厂矿数量增加;②投资总额迅速增长;③商办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大大超过官督商办、官办;④要紧是轻工业。

说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初步进展。

提问: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进展的缘故有哪些?2、初步进展的缘故:(1)帝国主义入侵的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资本主义进展提供了一些条件(客观缘故);甲午战争以后,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对华进行经济入侵的要紧方式,同时商品输入仍旧在连续扩大,加剧了中国社会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在客观上也使中国城乡商品经济有所进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进展制造了某些条件和可能(提问)(有利于引进技术设备、劳动力、市场等条件)(2)一些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主观缘故);(3)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松限制,承诺民间设厂(最要紧的缘故)。

3、初步进展的特点:①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②要紧投资于轻工业;③进展遇到重重阻力和困难4.进展困难(进展遇到重重阻力和困难)的缘故:①自身“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②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在帝和封的夹缝中生存和进展);【知识链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抵抗,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社会环境,为进展资本主义开创道路。

5、阻碍:(1)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3)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辛亥革命;(4)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中的一些人,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全然问题,倡导“实业救国”。

【本课小结】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加剧,经济上大肆资本输出,政治上掀起瓜分狂潮,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民族危机加深又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这两点为戊戌变法预备了政治条件。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进展,为戊戌变法预备了经济和阶级条件。

外患与内忧,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进展,共同推动着“救亡图存与进展资本主义”相结合的维新变法运动的到来。

第一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板书设计)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政治条件)1、《马关条约》的签订2、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3、民族危机加深的表现及阻碍(1)经济:资本输出(2)政治:瓜分狂潮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政治条件)财政危机→政治危机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进展(经济和阶级条件)1、进展状况2、缘故3、特点4、困难5、阻碍民族危机的加深(政治条件)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政治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进展(经济和阶级条件)1881年8月3日,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曾国藩的长子、中国驻英公使曾纪泽抵达纽卡斯尔,亲手将一面长方形的黄底青龙旗升上桅杆,超、扬(“超勇”和“扬威”)二舰正式交付使用。

这是清朝第一次将龙旗当作国旗使用。

从此,北洋龙旗不但代表着北洋海军也代表着大清帝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