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于数学教学

合集下载

德育与数学的完美结合

德育与数学的完美结合

寓德于教努力使数学教学与德育完美结合数学学习是枯燥的,但学好了又是有趣的,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可以使数学教学变得极其现实、形象、生动,对青少年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形成,现代社会思想意识的培养,消除厌恶学习的情绪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努力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章节。

(一)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现行高中数学教材很多内容和数学成就对帮助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是大有裨益的。

比如,《数列》中刘徽的极限思想、《几何》中祖冲之的圆周率、祖暅原理以及《算术》中的秦九韶算法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二项式定理》中的系数排列的杨辉三角的发现,至少要比欧州人的帕斯卡三角早四百年。

他们付出的劳动为民族争得光荣,为国家争得荣誉,而且为世界数学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数学教学进度和内容,适当补充这些数学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这些资料作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二)寓唯物辩证法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哲学思维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

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

如:代数中的加和减、乘和除都是一对矛盾,引进了负数和分数之后,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反映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

又如用三角知识让学生设计测量河对岸两建筑物的距离,底部不能到达的电视发射天线的高度;用数列求和知识让学生设计分期付款的方案。

从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基本观点。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中,根据离心率的变化可以得到三种不同的圆锥曲线,渗透了“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观点。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重视教材中唯物辩证思想的揭示,便于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优化数学素养的同时,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活动中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活动中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活动中摘要:德育是五育之首,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

本文对如何寓德育于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了探讨,主要从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规范;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数学教学中;利用前辈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受教学内容的制约,途径和方法受教学过程的制约这五个方面说明在数学学科中也能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以身作则师爱爱国主义教育崇高理想德育渗透制约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是五育之首,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遵循的教书育人准则。

那么,如何寓德育于数学教学活动中呢?现在就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规范。

一个处处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成为学生表率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和仿效的楷模,而且会引起学生内心由衷的崇敬和向往的心里。

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

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师爱就是师魂,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试想,一名有着“爱心、诚心、耐心、信心、真心”的教师,用博爱去关怀学生,用真诚打动学生,用毅力感染学生,用自信鼓舞学生,自然会换得一颗颗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

学生只有感受的教师的爱,才能主动地、愉快地接受教育。

陶行知还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

让学生在爱的熏陶下思想品德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古往今来,中国数学有着灿烂的历史、伟大的成就。

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数学课程标准》在情感与态度目标方面的明确要求。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寻找德育的渗透契机,以实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出现了刘徽、祖冲之、秦九韶、朱世杰、徐光启等卓越的数学家,对人类文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数学教学中讲解负数时,通过教材“读一读”——《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告诉学生:我国对负数的认识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讲解圆周率时,介绍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比17世纪的荷兰人安托尼兹早了一千一百多年;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通过教材“我国古代用来解一次方程组的象牙算筹”介绍我国《九章算术》中“方程”一章给出的一次方程组的一般解法,比欧洲早二百多年。

在介绍现代我国的数学成就时,通过教材插图中的华罗庚教授工作像,介绍他解决了一些古代数学史上久未攻破的数学难题,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通过活动课介绍本世纪末在数理统计占有重要地位的数学家许宝禄,摘取数学桂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走在最前列的数学家陈景润等。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信心,而且可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民族自尊的丰碑,培养起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的责任感。

二、阐述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教材“读一读”——《谈谈储蓄的利息》、《实际中的正负数》、《求平均数》、《巧用材料》等篇目,告诉学生数学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方面。

通过活动课向学生讲解数学在科技、经济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借助数学才建立的;前苏联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因地面检查忽略了一个小数点,使得飞船爆炸。

活动课上,还可联系现实社会实践,选择和编排一些与现实有关的数学题。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工具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国德育大纲》指出:“德育应存在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寓德育于教学中,是各科教师的重要任务,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肩上担的重任理所应当。

其实,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数学老师都意识到要在素质教育的核心---德育教育上狠下功夫,但是因为数学理性思维较重,而德育又偏感性,所以数学教学与德育融合中会有一些偏差,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全力挖掘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德育条件,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教育,本人在做数学教师的同时担任了十年高中班主任,这期间积极将德育贯穿于数学教学中,也一直在不断摸索,现通过几个实例就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做一论述。

一、指数运算中教会我们的关于努力和进步进入高中一个月我们开始学习指数函数,这个时候,很多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不适应已彻底经暴漏出来,上课时,我没有讲指数函数的正题而是先告诉学生,文科类的学习,走的是阳光大道;数学的学习,则是攀登陡峭的山壁或穿越迷雾的森林。

高一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就超过了初中三年的学习内容。

内容多,而用于消化、练习的时间较少,任务艰巨如果我们不主动去学,去领悟,去挤时间练习、复习,那么,到时期末结束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学习就象走马观花,或乘车看景点,所学过的知识,根本没有留下多少印象。

那么怎么办?看看这几个指数运算的式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一年365天,1的365次方还是1,原地不前,一年以后你还是原地踏步,还是那个最初的“1”。

而1.01=1+0.01,只是比1大一点点,但是如果你每天多努力一点点,1.01的365次方也就是说你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以后,你将进步很大,远远大于“1”。

0.99=1-0.01,只比1小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但是如果你每天退步一点点,你将在一年以后,会远远小于“1”,远远被人抛在后面,将会是“1”事无成。

积少成多才会有巨大飞跃,就像古人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在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来培养其坚韧性和良好的品格。

德育教育与数学教育的互补性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出自律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加强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只有通过将德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中,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综合发展目标。

【关键词】数学教育、德育教育、目标、策略、意义、具体实践、互补性、加强意识、全面发展、未来铺垫。

1. 引言1.1 概述数统计等。

谢谢!数学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积极情感态度、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数学教育中,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本文将就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探究在数学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目标、策略和意义。

将具体介绍德育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实践方式,以及德育教育与数学教育的互补性。

我们将总结加强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意识的重要性,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为学生未来做好铺垫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起教育者和社会的重视,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建立更好的教育体系。

2. 正文2.1 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目标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品质的全面发展。

通过数学教育,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质。

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和全面成长。

通过数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目标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学业成功和个人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
寓德 育于数 学教 学 中
浙 江 省 温 州市 永嘉 县 城 西 中学 陈招 东
什 么是 德育 ?德 育 简而言 之 就是 世界 观 与人 生观 的教 育 。 学校 的德 育就 是对 学 生进 行 以共 产主 义理 想 为核 心 的政 治 、思 想 和 道德 教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 求学 生 形成 正 确 的人生 观 、树立 科 学 的世界 观 、具有 共 产 主 义 道德 品 质 。世 界 观 的教 育 是 德 育 的基 本构 成 ,而 爱 圜主义教 育是德 育 的基 本 内容 。 在数 学教 育 中渗透 德 育是 教学大 纲 明确 规定 的 任务 ,也是 数学 教师 应尽 的 责任 。但 是有 些 数学 教 师却错 误 地认 为 德育 工 作 是 学校 领 导 、政 教 处 、 团委 、班 主 任的 事 ,与 数 学 教 师 无 关 。也 有些 教师 虽 然也 曾尝 试结 合课 堂 教学 对学 生 进行 思想 教 育,但 由于 缺乏 研 究 ,又 急于求 成 往往 稿 成政 治 口号 加数 学 概念 或 公式 ,牵 强 附会 生拉 硬 扯 ,不 但 没有 收到 应有 的效果 , 反而 使 学生 产生 反 感 。所 以 ,研 究 寓德 育 于数 学教 学之 中首先 要 弄 清楚 数 学 与 德育 的关 系 ,挖 掘 数 学 中 的蕴 含 着 的 德 育 内 容 ,为 “ 寓 ” 提 供 理论 上 的依 据 。 我 们应 结合 数 学 本 身 的特 点 ,采用适 于 中学 生 的 内容 、施教 方 式 ,深 入挖 掘 数学 本 质及 其 内 蕴 ,寓思 想教 育 于智 育之 中。数学 教学 是对 学 生进 行辩 证 唯 物 主义 、爱 国主 义教育 的不可 多得 的 阵地 。 寓 唯物辩 证教 育 于数 学 教学 之中 1 、培养 实践 第一 的观点 数学 的发 展和 产生 是 由于 生产 实践 、技 术的 需要 而 直接或 间接 刺激 起 来 的 。所 有 的 数 学 概念 和 公式 都 是 客 观 现 实 的反 映 ,都有 其 实际 的模 型 。 因此在讲 授 新 知时 ,要列 举 学生 熟悉 的事 物来 引 入概 念 和公 式 ,或让 学生 动 手操 作 以丰 富他 们 的感 性知 识 ,而 用学 到 的知 识解 决实 际 问题 ,这将 大大 地 调 动学生 学 习的 积极 性 ,使学 生 从理论 上懂得 实 践第 一观 点 及数 学 与实 践 的关 系 。如数 的 概念 是 随着 人类 生活 、生 产 的需要 逐 渐形 成 和发 展 的 :整数 来 源于 具体 实 物一 个一 个地 数 ;分 数来 源 于把 实物 平 均分 成若 干 份… …而数 的概 念 的每一 次 扩展 ,都 给数 学 解决 实 际 问题开 辟 了新 的领域 。这一 切 都使 学生 认识 到 数学 概 念 的产 生 、发展 都 不是 纯 思维 创造 的产 物 ,而是 有 其生 活实 践 基 础的 。 2 、培养对 讧统一观点 ① 一般 与 特 殊 。如 在工程 问题 中 ,可 以把 全部 工作 量 看作 1 ,这 种解 决 问题 是 数学 上 经过 推导 得 出的 结论 , 足 数 学研 究实 际问 题时 的一 种思 想方 法 。这 种思 想 方法 具有 “ 不 失一 般 性” 的优 点 ,是 “ 特殊 中含 有 一般 ” , “ 一 般 可 以转化 为特 殊 ”等 辩 证思 想 的生动体 现 。 ② 数与 形 的结 合。 数形 结合 思想 是数 学 中的 重要 思想 方法 ,从 数形结 合 的角 度 出发 ,可 以有 助 于学 生加 深对 有关 概念 性 质 的理解 。如 在数 轴一 节 的教 学 中 ,应 注 意结合 数 轴复 习有 理 数 的概念 ,加 深学 生对 正数 、 0 、负数 的相 互关 系的认 识 。引导学 生在 后面 的学 习

把德育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

把德育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

把德育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曾把教育活动全面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教师不仅要向他的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的工作就是要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培养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的同时,学会怎样“为人”。

一说到德育教育,不少人认为这是学校领导、党团组织、政教处和班主任的事,在学科教学中那也是政治老师的事,与其他老师无关。

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错误的观念。

我认为,德育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也是教师的职责;每一学科本身都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备课时应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注意教学时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注意课内外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育,“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颇多,有的可以直接加以利用,有的虽呈隐性,但被挖掘后也可得以利用。

另外,还可把有关德育教育的素材编写进资料与习题中引入教学。

数学教学中体现的德育教育是多方面的,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也有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的,有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也有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教育的,也有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与理想教育的。

教学中应该把思想教育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把德育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我们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就必须言之有物,不能华而不实,应让学生心服口服,从内心深处真正喷发出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可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介绍我国古代和现代的数学家在数学上的卓越成就和对数学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通过观察我国古代人设计的精美几何图案及促成我国数学兴起和发展的重要人物、有关史迹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伟大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利用现实社会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帮助灾区重建家园这一事实,把有关数据编入数学应用题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天灾无情人有情,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加深学生对祖国、对党和政府、对人民的爱戴之情。

寓德育于数学

寓德育于数学

寓德育于数学数学教育应引导学生注重学习态度和道德品质。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重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不怕困难,勇于面对困难。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追求的品质,使其在数学学习中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重诚信和求知精神,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抄袭作业和考试,应当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教师应当教育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善于思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既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又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数学教育应引导学生注重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借助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

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意见,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并让学生明白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存在的。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数学教育应引导学生注重自我管理和人生规划。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精力。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掌握自己的学习节奏,不要被外界干扰牵制。

数学教育也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为未来做好规划和准备。

通过数学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行业对数学的需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感悟,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追求。

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学习态度和道德品质,注重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注重自我管理和人生规划,寓德育于数学,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更全面地成长和发展。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一、充分发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一般说来,具有一定人格魅力的教师,其形象一定高大而感人,他们总会以其巨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去影响他的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师性,并以教师为榜样和楷模,来进行自我人格塑造。

这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讲:“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

”教师的思想、信念、品质、作风、行为等,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耳濡目染地感染和熏陶着学生,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美好的痕迹,从而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品质得到陶冶。

这种身教比任何言教和规章制度的作用都大。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课堂上,老师那优美的板书设计、流畅的语言表达、自然的教学仪态,不仅让学生学得愉快,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陶冶他们的情操,而且还会使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榜样感召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

二、充分开放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根据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用实例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逐步认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意义,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学好数学。

例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上课铃响,老师提着大包小包(有青菜、苹果、味精、玩具)走进教室,孩子们见到老师这副模样,都睁大了眼睛看着。

老师把东西放在讲台桌上。

师:孩子们,你们猜猜我刚从哪里回来?生:“菜场”、“超市”。

师:对,我刚去超市购物,你们去过超市吗?生:去过。

师:你知道超市里是根据什么付款的?生甲:根据每件东西的价格和数量付款的。

师:刚才我忘了买水果糖,谁愿意帮我去买五包水果糖?(生抢着去)师:要是你能告诉我买五包水果糖一共要付多少钱,就让你去。

浅谈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浅谈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浅谈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中,约占五分之一的教学时间,如何使德育在数学学科这主渠道中畅通,使德育有机地寓于数学教学中,值得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重视并研究。

笔者就数学如何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之中谈一点个人的见解。

一、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

在教学中,教师可用一定的时间向学生简介数学史上的价值,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讲授正负数时,可介绍是三国时的刘徽在《九章算术》中最早提出正负数的概念及其相应的运算法则,而欧洲到1 6世纪还不承认有比零更小的数。

讲授方程时,介绍11世纪我国的贾宪最早发现了数学方程的解法,而西方人直到17世纪才由霍纳获得相同的方法。

在讲无理数时,可给学生介绍《九章算术》在“少广”章中,已给出了详细的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

在讲“平面几何”入门一课时,可着重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几何方面的悠久历史,即在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在殷商的钟鼎上就已有精美的几何图形。

在讲尺规作图时,向学生介绍在我国公元前15世纪的甲骨文中已有“规”和“矩”两字,“规”用来画圆,“矩”用来画方,足见“规”和“矩”是我国古代发明,并已广泛用于作图中。

在讲勾股定理时,介绍公元前11世纪我国商高与周公问答中的“勾三、股四、弦五”,是勾股定理的特例,故勾股定理又称商高定理,比西方提出勾股定理要早550年。

在讲完“正多边形和圆”一节后,结合教材中的“读一读”,可向学生简介∏值计算的历史: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里,已谈到“周三径一”,这称之为古率;西汉末年,刘歆定圆周率为3?1547,后人称之歆率;三国时的大数学家刘徽始创“割圆求周”的方法,从圆内接正六边形算起,算到正192边形,取3.14或157 50作为圆周率,后人称3.14为徽率;到了南北朝,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最先发现了被世人称为密率的表示∏的最佳分数近似值,即被后人称之为的祖率,这一发现比16世纪欧洲人得到相同结果领先了一千多年。

寓德育于数学

寓德育于数学

寓德育于数学寓德育于数学中文 1000字数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寓德育于其中。

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将德育与数学相结合,使学生不仅仅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品德,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学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和勇气。

数学学习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过程,很多数学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需要通过反复推理和尝试才能得出解答。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会坚持不懈地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需要勇于面对挑战并克服困难。

这样的坚持和勇气不仅对数学学习有益,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大有裨益。

数学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分享精神。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相互协作、交流思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数学教育也需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可以让其他同学从中学习,共同进步。

学生通过合作和分享,不仅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体会到合作和分享的乐趣,培养出品德端正的个性。

数学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和定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样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数学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正直和诚信。

数学学习强调逻辑思维和严谨性,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遵守一定的规则和方法,不得作弊和抄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诚信,教育学生正直待人,诚实守信,不得作弊等不道德行为。

通过数学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正直和诚信意识,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遵守规则,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

高中数学渗透德育思想教案

高中数学渗透德育思想教案

高中数学渗透德育思想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道德观念之间的联系,加强德育意识。

教学内容:
1. 数学问题的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团队合作与沟通:通过分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德育思想与数学: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道德观念之间的联系,加强德育教育。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关于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概念引入:讲解数学问题的应用,并举例说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通过沟通交流完成任务。

4. 总结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思考团队合作中的道德规范。

5. 反思与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体会,并结合数学与德育思想的联系进行
反思。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分组活动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总结,检查他们对数学与德育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与道德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德育之间的联系,加深他们对数学和道德的理解
和认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寓德育于数学

寓德育于数学

寓德育于数学
首先,数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诚信意识。

数学求解是需要遵循一定规则和步骤的,学生在进行求解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责任心,不能懒惰马虎,必须要认真思考,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式。

同时,数学教育也需要强调学生的诚信意识,不能抄袭和作弊,必须要遵守常规规则。

其次,数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数学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思考和试错,当学生克服问题后,会为他们的成功而感到自信,并且还要向他人表达他们所做的努力和成就,进一步激发自信心。

同时,做数学题也需要团队合作,可以通过讨论,借鉴别人的思路和想法,达到互相发挥优势和共同进步的目的。

最后,数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数学在学习和解题的过程中,需要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学生需要耐心地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同时,数学所表现的灵活性和难度,需要学生长时间地投入精力和努力才能掌握。

总之,数学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是一种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领略到其中所寓含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诚信意识,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耐心和毅力。

这些道德教育是学生未来发展和成长的基础,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结合学科特点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

结合学科特点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

结合学科特点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坚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传道”与“授业”的统一。

一、提高渗透的意识性,寓德育于教学中数学教材不同于其他学科教材,它有本身的特殊性,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有一定难度。

在内容上要以本学科的知识、技能为依托,在方法上则主要靠渗透和潜移默化,带有间接的性质。

因此,教师要有渗透的意识,深入钻研教材,选择好德育、智育最佳结合点,科学地渗透,水乳交融,有机联系。

教师不仅要有“寓”的意识,还要有“寓”的艺术,才能科学育人。

二、结合学科特点,灵活地渗透这是关键的一环,也是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

1、结合数学知识的应用,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特点,数学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坚持学习目的性教育是搞好数学教学的动力。

2、结合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活动中,学生要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操作、观察、计算、思考等,培养要结合训练进行。

如教学应用题,要训练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3、结合数与数量的产生、发展,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如利用加与减,乘法与除法进行对立统一观点的渗透。

在第三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及“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都是在同一句乘法口诀下存着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这一对矛盾。

如8×3=24,24÷3=□,想:三()二十四,24÷8=□,想:()八二十四,要抓住“用同一句口诀”这个联系点,去理解这两种对立、又统一的算式,发现这一组数字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存在着微妙的辩证关系。

4、结合数据、统计材料以及一些数学中的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教学中,活用教学史料,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几千年来,我国在数学上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宝贵资源。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多少年来,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些同志有一种偏见,认为数学教学和德育风马牛不相及。

近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实践证明,加强德育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不是没有关系,而上相辅相成的。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将会使数学教学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一、围绕教育学生一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进行社会主义方向、前途和个人远大理想的教育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对社会发民用工业的高度责任感国,不仅是青年应具备的思想品质,也是学好数学的真正保证。

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更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比如经常结合起来教学的具体内容,介绍数学在当前建设和今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并注意启发学生学好数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责任感;或者结合介绍数学理论及其应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美好前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具备智谋的抱负水平,热爱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数学动力。

二、数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促使学生精神品格的发展,要促使学生精神品格的发展,必须促使学生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转变。

这就是说数学教学离不开谁思想。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

中学数学课本从概念到方法无不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充分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解、分析和阐明教材,并使学生能够运用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知识结构为载体,积极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思想,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比如,正数与负灵敏对立统一于实效;直线与曲线对立统一于点的轨迹等,教学中给学生提示出他们相互矛盾、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相互统一的关系,使他们掌握对立统一规律。

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寓德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国的数学教育历经了漫长的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阶段,继而又在强化训练中提倡发展数学能力,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

“双基”、“能力”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然而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渗透德育已经成了学科教学中一项新的重要课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真正体现数学育人价值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1.以史为鉴,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数学成就显著。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1247年就编著《数学九章》,同代数学家杨辉揭示了二项式展开式系数的规律,比法国数学家早四百多年。

祖冲之的儿子祖恒对求几何体积有独特创见,比意大利数学家早一千多年。

近代的徐光启、李善兰及当代的华罗庚、陈景润,在他们所研究的领域中都对数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了解我国数学的发展史,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挖掘数学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十分丰富。

如在教学“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时,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我国解放初工农业生产的数据,以及南海市改革开放前后经济发展的资料,通过对比,自然渗透。

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从小努力学习。

3.利用数学美育素材,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数学具有简单美、和谐美、奇异美的特征。

数学美是一种真实的美,它是美的高级形式,是抽象思想与审美意识交融的产物。

数学究竟美在何处?学生不可能轻易意识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

二、利用数学学科的本身特点,渗透德育教育1.言传身教,从自己做起。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

教师应当充分显示自己的德、识、才、学,表现出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学识。

寓德育于数学

寓德育于数学

寓德育于数学数学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科,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传承和弘扬数学文化传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感情认同和文化自信心。

数学自身所蕴含的数学伦理、数学精神等,也是一种德育。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学史教育、数学名家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尊重数学文化传统,弘扬数学伦理、尊重数学历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当学生了解到古代中国数学的伟大成就、数学名家的不朽精神,他们会对数学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汲取养分,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数学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的学科。

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逻辑思维,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一直到高中数学,体验数学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深层的逻辑思维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素质。

数学教学还通过引导学生逐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实施德育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数学素养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对待。

数学学科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在德育中成就人格。

在日常数学教学管理中,要通过学校课堂文化建设等方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案例、数学问题、数学教材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合作精神。

也可以通过家校合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国家法治意识。

寓德育于数学教育,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非常重要,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任务。

我们要注重弘扬中华民族的数学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感情认同和文化自信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逻辑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注重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数学伦理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
曾几何时,“园丁”这一名词就冠于教师这一职业的头上。

他们辛勤的劳作,孕育着祖国的花朵,世界的未来。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传授学生
知识,更是他们健康心理的缔造者。

因此,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的渴望,他们的不满,引导他们走出自己人生的瓶颈,并为他们注入纯真和善良。

当我们回望簇簇鲜花盛开的艳丽场面时,心中油然而生愉悦的满足。

因为花开,一个春天都不寂寞了,一个社会就此更加繁荣了。

稚嫩的花蕾就是我们眼中的莘莘学子。

长期以来,关注学生的热点话题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德育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德育教育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知道,人生就如一只空瓶,但不可随意向里注入任何液体。

它如若装满了卑劣和庸俗,决然装不进伟大和崇高;一但被虚伪和凶残所占据,纯真和善良便无法容身;有了自私和冷酷,便失去博爱和热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良好的品德修养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础,希望我们从根基做起,为花蕾注入健康的养料,输送明媚的阳光。

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作为一名中学数学老师在运用语言及学科优势这两种基本手段上开展道德教育的一点想法。

一、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任务
1.利用中国光辉的数学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中国数学有着光辉的历史、伟大的成就。

从《九章算术》到《陈氏定理》,都是极具说服力的史料,都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勤奋自强的思想教育的好素材。

与初中数学内容相关的内容有:祖冲之的“圆周率”,杨辉的“杨辉三角”,中国古代的“勾股定理”,《九章算术》中有关方程的篇章等。

教学中应针对教学内容引用相关史料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

2.利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数学自身充满着矛盾、运动、发展和变化,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法。

如代数中的加和减、乘和除是一对矛盾,引进了负数和分数之后,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反映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3.利用前辈数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德育的方法之一是榜样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才华横溢,为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有利于造就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数学中的美育
“到处都是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

”数学是美的,这门学科的正确性、简洁性、和谐性就是它的美学特征。

数学的和谐美不仅体现在公式、图形的对称性之中,在其他问题中有其独特魅力。

如一切空间图形都可以简化抽象为点、线、面、体,这充分显示出数学统一与和谐的美的规范。

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使人深刻领悟到理性的美感。

因此,数学教育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1、利用教师在教学中展现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爱屋及乌,从而学生也爱学习数学。

总之,“身教重于言传”教师以自己的言行鼓舞、鞭策学生,起到强化其效果的作用,激励学生以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对待学习。

2、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

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3、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

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

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

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4、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规划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的“点”与代数中的“数”联系起来,通过点与有序实数一一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确定下来。

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

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将来你在这个社会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后天努力。

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规划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另外,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

三、数学教学中德育的原则
1、潜移默化原则
数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数学中的德育应以潜移默化为主,避免口号式的说教,不能将数学课上成思想政治课,会造成学生的反感,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数学中的德育大多是“润物细无声”的。

2、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家庭环境的熏陶不同,素质也不尽相同。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应针对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

此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德育因素,要防止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贴形式主义标签。

3、持之以恒原则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数学中德育的渗透也应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合作原则
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数学中的德育也不能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数学中德育应与其它学科中的德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与学校乃至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使德育无处不在,真正融入生活,融入社会。

四、德育方法的创新
现代学生对新生事物敏感,好奇,应该说和老师之间存在一定的代沟,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方法,侧重于心理咨询、社会实践和网络德育等。

当前受学生欢迎的德育方法主要有:
一是情境熏陶。

学校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力求“润物细无声”。

如升旗礼、校园文化周、校运会、文艺汇演、校庆纪念日、校史教育、教师节等。

二是榜样示范。

通过树立中学生熟悉的,或是身边的先进模范
人物的形象,能使抽象的道德规范形象化、人格化,以培养学生个性。

三是自省重塑。

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如学校的广播、橱窗、壁报、板报、中学生党校、团校,都可以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学生会、文学社、艺术团、联谊会、集邮协会、兴趣小组等社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自理、自主、自辨、自律的能力。

总之,道德的熏陶细微得就像一滴水、一把力、一个苹果、一张网,它确实存在,我们不能悄然无知甚至熟视无睹。

谁不相信有时候一滴水就是一片海,一片树叶就是一个春天,一张网就是一段人生呢?!赋予我们教师的德育使命会开启一个明媚的春天,迎接一份璀璨的曙光。

花开有声,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