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功能布局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功能布局城市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种社会活动的舞台。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功能布局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互动。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功能布局和实际案例等方面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功能布局的重要性。
一、设计原则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人性化、开放性、多样化和可持续性。
首先,人性化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核心原则。
一个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应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和期望,如惬意休闲、社交交流、文化体验等。
设计应注重人们的行为和心理特征,为居民提供宜人的环境,促进社会互动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其次,开放性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应该是对所有市民开放的,不分年龄、性别、种族和经济状况。
开放性的设计能够促进社会平等,提高城市的包容性和凝聚力。
第三,多样化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应该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青少年、儿童、残障人士等。
设计师应考虑到人们的不同兴趣、文化和活动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最后,可持续性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必要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注重使用可再生和环保材料,强调节能减排和废物处理等环境友好的设计方法。
二、功能布局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布局应根据城市定位、人口密度和社会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一般来说,城市公共空间可以包括市政府广场、公园、广场、步行街、体育场馆等多种形式。
市政府广场是城市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中心,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标志性地标。
市政府广场应具备开放性和多功能性,既是政府公务处理的场所,也是民众活动和文化表演的场所。
公园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的场所。
公园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人们的需要,提供花坛、儿童游乐场、户外健身器材等设施,创造一个与自然环境互动的空间。
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多功能区域,可以用于集会、展览、文化表演和商业活动等。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
城市设计到底是设计什么内容的,个人认为,城市设计的核心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当然城市设计的涉及领域不仅止于城市的公共空间而已。
城市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时要弄清楚自己的任务,在规划原理的教材上有很多关于城市规划任务的叙述,有关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很多的范畴。
事实上,城市设计师所能发挥作用是有限的,这些具有抽象意义、外延性的、非物质实体的东西必须考虑,但很难单凭规划专业的一己之力来把握,规划师应该做也只能做好的还是在物质空间形态领域。
落脚点只能放在空间形态之上,从物质空间中来,最后再回到物质空间之中去。
城市设计师应该把重点精力放在对空间的设计之上,而建筑的处理则是属于建筑师的业务领域。
空间,应该成为城市设计师永远放在首位的问题。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而言,城市设计在我国还是属于很新的一个学科。
个人认为,城市设计既从属于城市规划学科,但是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又可以是介于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之外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又或者可以将城市规划分为两个大类,总规之类的归于宏观层面的规划,而城市设计等则属于微观层面的规划。
我国在城市设计领域的理论研究相对来说起步很晚,现阶段还处于对西方等国家的研究思想的引进与消化阶段,鲜有结合我国国情的,比较成熟的本土化的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在城市设计的理论向实践转化中也有很严重的脱节现象,在很多所谓体现着"新思想"、"新理念"的城市设计方案,其实有许多是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就已提出的观点。
现代中国在规划或城市设计领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大师,即使是有些所谓的海归"牛人",也只是在对人家国外的一些思想消化基础之上,进行了本土化的包装。
然后四处出书,大肆宣传,......行大师之名,少有自己的观点。
国外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思想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四个大类:1).关于景观与意象的理论研究景观与意象的理论是对城市空间多种形式要素在认知层面上的剖析和应用的理论。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管理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管理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交流和休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管理不仅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管理,旨在提供相关建议和思路。
一、功能性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首要考虑应该是实现其基本的功能性。
这包括但不限于交通便利、绿化环境、公共设施等方面。
首先,交通便利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中应考虑各种交通方式的便捷性,例如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的接驳。
此外,充足的停车位和无障碍设施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其次,城市公共空间的绿化环境应该得到重视。
合理的绿化设计不仅能美化城市面貌,也能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并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最后,公共设施的设置也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一个核心方面。
警察局、医院、学校和图书馆等公共设施的合理布局将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社交交流空间的创造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交交流机会。
在城市公园、广场、咖啡馆等公共场所设置一些休闲、娱乐设施,如休息椅、游乐设备等,以鼓励人们聚集和交流。
此外,适当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和社区活动,如音乐会、展览、才艺表演等,也能为居民提供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在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时,需考虑人们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创造出一个多元、包容的交流环境。
三、安全性的保障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管理应该注重保障居民的安全。
在设计阶段,要考虑到各种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例如,在公园和游乐场等场所设置适当的警示标志和安全设施,确保人们的人身安全。
另外,要加强公共空间的巡逻和管理,及时处置各类安全事件和突发情况,以维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管理应该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公共空间时,应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的原则。
例如,在公共设施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节能环保型产品。
城市公共空间的多功能性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的多功能性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社会交往、文化交流和城市经济活动的载体。
因此,如何设计和规划城市公共空间,使其具备多功能性,是城市设计师和规划师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多功能性设计的重要性1.增强社区凝聚力城市中的公共空间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相对开放和包容的环境,使得不同背景的人能够聚集在一起。
通过多功能性设计,公共空间不仅能容纳各种活动,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2.提升空间利用率传统的公共空间往往是单一功能,比如只用作休闲公园或者活动广场。
然而,通过多功能性设计,空间可以根据时段和活动类型的不同进行灵活转换,例如白天是儿童游乐场,晚上又可以变为露天电影放映场所。
3.促进经济发展功能多样的公共空间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从而带动周边商业的发展。
例如,在一个既可以举办市集又能进行文化活动的广场,商家将会受益于人流的增加。
二、多功能性设计的核心原则为了实现公共空间的多功能性,设计师们普遍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空间灵活性在设计公共空间时,要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多种使用方式。
灵活的空间布局和可移动的家具能够使得空间轻易地适应不同的活动需求。
2.综合性设施多功能公共空间应当配备齐全的设施,如座椅、厨具、洗手间、停车场等,以满足多种使用需求。
此外,增设开放的艺术装置和绿化景观也是提升空间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3.访问便利性设计公共空间时,要考虑人们的访问便利性,包括交通接驳、无障碍通道、步行和骑行的便利等,使得所有人都能够方便地到达和使用该空间。
三、成功案例分析1. 城市公园一些成功的城市公园,如纽约的高线公园,便以其多功能性而著称。
高线公园不仅是市民散步和放松的好去处,它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市场,吸引了大量游客。
2. 市集广场如巴塞罗那的拉姆布拉大街,这条步行街常年组织各种市集活动,将商业、文化和艺术紧密联系。
这里的人流密集,促进了沿街商家的繁荣。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供市民共同使用和享受的开放场所,它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良好的公共空间设计不仅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促进社会交流、加强社区凝聚力。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公共空间的规划原则1. 多样性原则:公共空间应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儿童、老年人、残障人士等。
在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各个群体的特殊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设施和服务。
2. 可达性原则:公共空间的规划应考虑到市民的出行便利性,要与公共交通网络相连,方便市民到达。
此外,公共空间的布局也应该便于步行和骑行,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3. 可持续性原则:在设计公共空间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用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素1. 功能性设计:公共空间应具备满足市民需求的功能。
例如,在公园中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休闲座椅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美学设计: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注重美感,通过合理的景观布局和艺术装饰,增加空间的宜人性。
例如,在花坛周围设置雕塑,或在公园内设置景观湖泊,给人们带来视觉和心灵上的愉悦。
3. 可持续设计: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例如,在公园中设置排水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4. 交互设计:公共空间应提供多样化的互动方式,鼓励市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例如,在广场上设置音乐喷泉,吸引人们驻足欣赏和交流。
三、公共空间改进建议1. 加强市民参与:在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市民参与的机会。
可以通过征集意见、举办公开研讨会等方式,听取市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和意见。
2. 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公共空间应提供多样化的功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例如,在公园中设置运动场、瑜伽区、儿童乐园等,吸引更多的市民使用。
3. 增加绿化覆盖率:公共空间应增加植被覆盖,提高绿化率。
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
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在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提供人们交流、休闲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规划原则以及设计要素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设计建议。
概念和意义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社交活动的重要载体,它包括街道、广场、公园、步行街等各种场所。
良好的公共空间设计可以促进社会交流、增强城市活力、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对城市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在规划和设计公共空间时,应注重以下几个原则。
规划原则1.人性化原则:公共空间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和活动。
从人们的行为和习惯出发,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便利的环境。
2.多样性原则:公共空间应具备多样化的功能和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提供休闲区、绿化带、文化设施等。
同时,要注重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考虑环保和资源利用。
3.连通性原则:公共空间应与城市其他部分连接紧密,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
合理规划交通线路,确保人们能够便捷地到达公共空间。
4.开放性原则:公共空间应开放给所有人,并具备一定的包容性。
不同社会群体都应该被尊重和包容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之中。
5.活力原则:公共空间应创造活力、活跃的氛围。
通过充满活力的设计元素和文化活动,吸引人们在这里聚集、交流,增强公共空间的活跃度。
设计要素1.空间布局:合理的布局是公共空间设计的基础。
根据功能需求和场地特点,合理划分不同的区域,并确定交通流线,使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便捷。
2.景观设计:景观元素是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合理的绿化设计和景观布置能够增强空间的美感与舒适度,同时也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3.交通设计:公共空间的交通设计要符合人的行为规律,合理规划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宽度,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确保人们能够舒适地通行。
4.设施设备:公共空间的设施设备是为人们提供便利和舒适体验的重要保障。
公共空间设计 第4章
(二)方案构思
空间的风格、设计理念确定后,就可以设计方案了。在这个阶段,设计师可以进一步分析 与总结,找到表现空间风格、设计特色的最佳切入点,如利用哪些元素,通过什么方式,从哪 些角度,采用什么场景表现空间的风格或主题等。例如,日本洞爷湖We精品酒店空间设计中, 为了体现自然、质朴的空间风格,设计师将“木”与“布”作为空间的主要装饰元素。不同褶皱的布 料和当地生产的雪松原木被应用在空间界面中,营造出自然、素雅、亲切的空间氛围,大面积 的落地窗将室外的自然景色引入室内,与室内环境融为一体(见图4-23)。
(三)图解表现 1.手绘草图 手绘草图属于比较个性化的设计语言,它能够快速地将设计师的抽象思维表达出来,其特 点在于高度概括地表达设计理念,无须涉及太多细节。在公共空间设计中,手绘草图主要包括 平面功能分析图(见图4-24)、空间的渗透关系图(见图4-25)、交通流线图(见图4-26),以 及根据计划和其他调研资料制作的信息图表等。
四、尊重文化原则
文化背景是影响公共空间设计的精神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共空间设计的个性与内 涵。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所创造出的公共空间既要与现代新生活相适应,也要能够融入城市 空间、汇入城市和民族历史。因此在设计中,设计师应对公共空间背后的民族、地域、企业背 景等有深入地了解,并将这些文化内涵提炼成设计符号、元素,融入设计方案(见图4-11)。
五、满足技术和工艺要求原则 设计方案最终要通过工程施工来实现,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方案时,不仅要分析材料品种、 材料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结合成本预算选用合适的材料,还要具备一定的施工技术知识, 如了解公共空间的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和消防系统等,以满足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确保 方案能够顺利实施。对于设计师而言,能否因地制宜地开展设计与施工活动也是其优秀与否的 重要标准。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探析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探析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指对城市中的公共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和社交活动,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公园、广场、街道等,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交流互动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探析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一、人性化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以人为本,从人们的需求出发,为居民提供舒适宜居的环境。
首先,要注重绿化和景观的设计,为居民提供自然的环境和绿色的空间。
公园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植被的选择和布局,给人们提供休闲和户外活动的场所。
其次,要提供舒适的座椅、休息区和遮阳设施,让人们可以休息、放松和欣赏周围的环境。
此外,还应注重道路和停车场的布局,方便居民出行和停车。
人性化的设计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活力与创新:城市公共空间应注重活力和创新,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和文化体验。
首先,要注重公共空间的多功能性设计,使其适用于各类活动,如公园可以设置活动场地、运动设施和儿童游乐区,广场可以设置演出舞台和摆放艺术品的区域。
其次,要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如在公众区域设置艺术展览、标志性建筑和雕塑等。
此外,可以创新设计一些特色的公共空间,如露天剧场、夜市和街头艺术区,吸引人们的兴趣和参与。
活力与创新的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三、可持续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即在设计中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首先,要注重节能与环保的设计,如通过绿植的布局和建筑材料的选择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要注重公共交通与非机动交通的便利性,如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街,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和骑行出行,减少汽车的使用。
此外,还要注重社会公平和包容性,为不同群体的人们提供适宜的空间,如无障碍设施和儿童游乐区。
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旨在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点与应用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点与应用分析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补充,也是城市人文环境的重要体现。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好坏关系到城市形象与居住品质,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点与应用分析。
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目标和原则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宜居、舒适、人性化、多样化、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1、功能性原则。
方便、安全、易用、实用是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素,公共空间必须满足其功能要求。
2、美学原则。
设计要考虑美学需求,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融合使空间感觉更加自然、舒适。
3、适应性原则。
在满足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公共空间要考虑不同人群、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季节等要素,以适应不同的使用者。
4、可持续性原则。
公共空间设计要考虑环保,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空间要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空间要素包括:1、交通组织:包括人、车道、公交区域的划分和组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是考虑的关键要素。
2、绿化与景观:公共空间中引入植被、水体等自然景观,提高空间品质,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3、功能区域的分隔:根据区域功能的不同,必须分隔不同的区域,以充分利用空间。
4、户外活动设施: 提供多样的户外活动设施,丰富公共空间的功能与活力。
三、城市公共空间的应用实例A、中国大陆1、上海中心广场上海中心广场位于浦东新区的中心位置,是上海中央商务区(CBD)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场特别重视与周边建筑的衔接,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到周边建筑的高度及其夜景的美感,空间布局合理,绿化率高。
2、北京三元桥商务区北京三元桥商务区的公共空间建设突出了“互动性”与“参与性”的设计理念,活动广场、绿化园林、儿童游乐场等多重功能区域,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体现了设计的人性化考虑。
B、国外1、巴黎拉丁区骑士花园这是一个坐落于巴黎著名的拉丁区的公园。
公园采用了自然、和谐、和平的设计风格,充分利用资金与空间进行了适宜环境的打造。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如何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如何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城市公共空间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场所,更是城市文化、社会交流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
然而,要设计出能够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的城市公共空间并非易事,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
首先,了解居民的需求是关键。
不同年龄段、职业、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的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
比如,老年人可能更需要安静舒适的休憩区域,方便他们晒太阳、聊天;年轻人则渴望有充满活力和创意的空间,如滑板公园、涂鸦墙等;儿童则希望有安全、有趣的游乐设施。
因此,在设计之前,通过问卷调查、社区座谈会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他们的期望和需求,是设计出符合大众心意的公共空间的基础。
其次,功能的多样性是满足需求的重要方面。
一个成功的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具备多种功能,以适应不同的活动和使用场景。
例如,公园不应仅仅是散步和观赏植物的地方,还可以设置运动场地、露天剧场、野餐区等。
广场可以既是市民集会的场所,又能举办临时的集市和文化活动。
街道除了交通功能外,还可以有宽敞的人行道,供人们漫步、逛街,设置街边咖啡馆和小型艺术展览。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将不同的功能区域有机融合,使公共空间在不同的时间和场景下都能发挥作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再者,舒适性和便利性也是居民关注的重点。
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使用体验。
良好的绿化可以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视觉感受;合理的座椅布局能让人们随时找到休息的地方;干净整洁的卫生设施能给人带来便利和舒适。
此外,交通的便利性也不容忽视。
公共空间应该易于到达,周边有便捷的公共交通站点,或者配备充足的停车位。
同时,对于行动不便的人群,如残疾人、老年人和推婴儿车的家长,要提供无障碍通道和设施,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公共空间带来的乐趣。
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注重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融入。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风貌,这些元素是城市的灵魂所在。
艺术类课程公共空间设计教案
艺术类课程公共空间设计教案第一章:公共空间设计的概念与意义1.1 公共空间设计的定义1.2 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1.3 公共空间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1.4 公共空间设计的目的是什么第二章:公共空间设计的要素2.1 空间布局与规划2.2 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2.3 公共艺术与装置艺术2.4 照明设计2.5 家具与设施设计第三章: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与方法3.1 设计原则概述3.3 功能性设计原则3.4 美观性设计原则3.5 可持续性设计原则3.6 设计方法与步骤第四章:公共空间设计的案例分析4.1 国外优秀公共空间设计案例4.2 国内优秀公共空间设计案例4.3 案例分析与启示第五章:公共空间设计的实践与创作5.1 设计前的准备与调研5.2 设计草图与方案制定5.3 设计方案的表达与呈现5.4 设计方案的修改与完善5.5 实际操作与实践第六章:公共空间的人行为学分析6.1 人的行为模式与公共空间6.2 公共空间中的行为需求与活动类型6.3 行为学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6.4 设计案例中的行为学考量第七章:公共空间设计的材料与技术7.1 常见公共空间设计材料介绍7.2 材料的选择与搭配7.3 技术与工艺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7.4 材料与技术的可持续性考量第八章:公共空间设计的视觉传达与导视系统8.1 视觉传达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作用8.2 导视系统的设计原则与方法8.3 导视系统案例分析8.4 设计实践中的导视系统应用第九章:公共空间设计与社区参与9.1 社区参与公共空间设计的意义9.2 社区参与设计的方法与步骤9.3 社区参与设计案例分析9.4 社区参与设计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第十章:公共空间设计的评价与维护10.1 公共空间设计评价的标准与方法10.2 评价结果的应用与反馈10.3 公共空间设计的维护与管理10.4 设计案例的长期维护与更新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的公共空间设计的定义与重要性:需要重点关注公共空间设计的概念,以及它对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活化策略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活化策略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活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社会互动、文化交流和公共活动的场所。
因此,如何合理地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并制定有效的活化策略,成为了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和活化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期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1. 多样性和包容性原则: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兼顾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提供多样的功能和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和背景的社会群体的需求。
同时,公共空间应该包容多元文化,营造和谐共生的氛围。
2.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节能、环保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例如,采用可再生材料、引入自然通风和光照等设计手段,减少对能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3. 互动性和参与性原则: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具有促进社会交流和互动的功能,鼓励居民主动参与和共同创造。
例如,可以设置休闲区域、文化展示区和公共艺术品等,引导人们在其中交流、休憩和参与各类公共活动。
4. 安全和舒适性原则: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注重人们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通过合理的照明设计、防护设施、交通规划等措施,确保居民在公共空间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并提供宜人的环境氛围。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化策略1. 增加绿色空间:引入更多的绿化设计,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打造休闲公园、花坛和绿化带等,以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和自然环境,改善居民的休闲体验和生活质量。
2. 引入文化元素: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融入当地的传统艺术、民俗活动等文化元素,通过公共雕塑、艺术装置和文化主题广场等手段,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3. 鼓励社交互动:设立社区活动中心、多功能广场、户外座椅和公共健身设施等,提供便利的社交场所和设施,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4. 丰富功能服务:提供丰富多样的功能服务,如儿童游乐设施、运动场地、图书馆、咖啡馆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增加公共空间的使用率和吸引力。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管理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管理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公共空间的设计与管理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中向公众开放使用和活动的场所,包括街道、广场、公园、滨水区等。
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与管理能够促进社会交往、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城市形象,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应对城市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在设计方面,首先要考虑的是功能性。
不同的公共空间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例如街道主要承担交通和行人通行的功能,而广场则更多地用于集会、休闲和文化活动。
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这些功能需求,并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施配置来满足它们。
比如,在街道设计中,要确保人行道的宽度足够,以方便行人行走和停留;设置合理的交通标识和信号灯,保障交通安全和流畅。
对于广场,要提供足够的休息座椅、遮阳设施和活动空间,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人性化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城市公共空间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考虑到人们的行为习惯、心理需求和生理特点。
比如,在公园的设计中,要设置不同年龄段的游乐设施和活动区域,满足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的需求;步道的坡度和材质要适宜,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使用。
此外,公共空间的照明设计也不容忽视,要保证足够的亮度和均匀度,为人们在夜间的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文化特色的融入能够赋予城市公共空间独特的魅力。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这些元素可以通过建筑风格、景观小品、艺术装置等形式在公共空间中展现出来。
比如,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可以保留和修复传统的建筑和街巷,使其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在具有特定地域特色的城市,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和植物来营造独特的景观氛围。
可持续性是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
这包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和雨水等,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采用环保材料和绿色技术,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同时,也要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生物多样性。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城市规划和社会互动的融合
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城市规划和社会互动的融合引言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是城市居民进行社交活动、放松身心和展示城市面貌的地方。
然而,许多城市面临着公共空间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导致这些空间无法满足居民和游客的需要。
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面临着如何融合城市规划和社会互动的挑战,以创造一个更加有活力和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
本文将讨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将城市规划和社会互动相结合,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城市公共空间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交需求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应该能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以人为本的环境,以促进社会互动和创造活力的城市氛围。
1. 丰富的文化活动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居民社交的场所,也是展示城市文化和艺术活动的平台。
例如,在公园、广场和街头艺术装置上举办音乐会、展览和文化节等活动,可以丰富城市的文化氛围,增强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
2. 促进社会互动和减少社会隔离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鼓励人们之间的社交互动,减少社会隔离的现象。
例如,设计一个开放的公园或广场,提供舒适的座位和休息区,可以吸引人们在这里聚集、交流和放松。
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建立社交网络,增进社区的凝聚力。
3. 增加城市的吸引力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经济的发展。
例如,一个美丽的公园或历史街区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点,吸引大量游客,并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和商业发展。
城市规划与社会互动的挑战城市规划和社会互动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两个重要因素。
城市规划考虑的是城市的功能和布局,而社会互动关注的是人们的需求和行为。
将这两者相结合需要解决一些具体的挑战。
1. 解决居民需求城市规划师和设计师需要了解居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包括休闲、娱乐、锻炼等方面。
例如,对于喜欢户外运动的居民,设计一个配备运动器材和跑步道的公园将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2. 考虑人口密度和流动性不同城市的人口密度和流动性不同,这会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造成影响。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空间的一部分,主要是指以公共交往活动为核心功能的室外场所,也可以称之为“城市客厅”。
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城市公园、城市绿地、街心广场、休闲步行街道、体验式场所等,属于休闲空间。
它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息息相关,是人们日常生活空间的户外延续,是储存城市发展史的容器,更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与户外空间关系的特殊载体。
城市公共空间是设计内容丰富、集多学科分析和艺术灵感创作于一体的综合创作体,是用来解决人们一切户外空间活动的问题,为人们提供满意的户外活动的场所。
在提供居民的生活交往空间的同时,城市公共空间还包含着社会信息,赋予人们最直接的日常经验与社会文化观念,是相互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重要平台,对塑造城市的精神特征与文化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者,其在城市公共空间进行的所有活动皆是基于人类的各项行为,因为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人性化设计和改善的最终目的便是满足和提高在其空间中进行的各类行为。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全体市民共同享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在对其进行人性化设计时除考虑正常行为人的使用需求外,针对部分残疾人士更应进行无障碍设施的布置。
此外,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也应当凸显地域性特色,将城市文化融入到空间设计之中,将历史人文融入到空间设施之中,将民风民俗融入到景观营造之中,使得每一座城市中都能拥有功能布局和空间分割上有所差异的公共空间,能够为更多不同年龄阶段和活动需求的民众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
设计作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创造性行为,是人类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本能。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浪潮,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概念应运而生,并且在构建人类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工业革命以来,设计都是以满足私人需求为主要出发点,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及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对于精神需求的满足上升到了新的层次。
为适应社会需求的转变,设计从最初满足个人的利益开始转向满足公众的利益,其服务对象从个人上升到集体,开始追求大众的利益、寻找社会的价值、保证环境的可持续等,公共设计开始成为重要的设计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第四章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范文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清楚地将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区别于其它。
公共空间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和秩序,不论是设计或管理,公共空间这一系统如同城市的脊梁一般,有“纲举目张”之效。
第一节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一、公共空间的概念公共空间即规划区为公众开放的空间,按所有权可分为:政府所有和其他开发商所有。
政府所有部分包括公园、广场和绿地、区内的步行道系统用地和其他公众可使用的设施(如公交车站,公共停车场等);开发商所有部分包括建筑退后红线及底层墙面退后红线外的部分及建筑室内的公众通道或空间。
二、公共空间设计原则为了将购物、居住、休闲、观景等城市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特制定如下原则:1、利用预留的绿化广场用地,创造大型的开放空间,强调地标性,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
2、组织空间,形成视觉景观轴线。
3、创造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街道空间,并提供文化表演的活动空间。
4、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联系区内外各街坊和功能区,并以此系统组织展示环境品质的空间序列。
5、运用绿化种植或建筑的使用功能,塑造街道的个性。
第二节城市街道空间设计1、综述1)基本要求:满足交通需要,恢复街道的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夜景。
2)街道空间类型: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中城市轴线、活动路径、视线走廊的主要载体,性质明确的街道空间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基本骨架。
根据交通特征,城市的街道空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车行为主导、人车都是主导、人行为主导的线性街道空间。
每一种街道空间对应不同的景观界面,他的建筑尺度、街道断面、种植设计、街道设施,两侧建筑的用地性质上都存在着不同。
3)街道围合:对街道空间的围合的控制主要考虑街廓(或者称为街道的轮廓,指建筑外壳对于街道空间的围合)高宽比的影响,其中“一次街廓”指以道路侧石线为起点和按特定的角度所确定的斜面、以及相应的高度限制所构成的建筑外壳。
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
公共空间设计理论与实践第一章: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概念公共空间是指被社会公众共同使用的场所或设施,主要包括城市公园、广场、大街小巷、购物中心等。
公共空间的设计理论是指在公共空间中,针对人群的需求、行为、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一系列的设计策略和原则,为公共空间的实践提供支持。
公共空间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优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文化氛围,促进人们的交往和互动。
因此,在设计公共空间时需要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感受,并且合理利用城市资源,将设计方案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
第二章:公共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1.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它主要研究人们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可以为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人们的行为、需求及互动模式等方面的参考。
2. 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公共空间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主要研究人们与环境的情感和认知关系。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可以为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及情感需求等方面的参考。
3. 城市规划学城市规划学是公共空间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主要研究城市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实践。
城市规划学的理论可以为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城市规划、土地使用、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参考。
第三章:公共空间设计的实践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实践因素之一。
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的影响,利用地形地貌的优势,丰富公共空间的设计。
2. 植物景观植物景观是公共空间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实践因素之一。
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植物景观的影响,利用植物景观的优势,增强公共空间的美观性和人文气息。
3. 空间分区空间分区是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实践因素之一。
通过空间分区,可以将不同的功能区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加空间层次感、美观性和实用性。
4. 环境照明环境照明是公共空间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实践因素之一。
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照明的影响,利用环境照明的优势,增强公共空间的夜间美观性和安全性。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公共空间,满足不同需求的居民,促进城市的社交活动和文化交流。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设计原则和成功案例。
一、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环境,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以下是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几个重要方面。
1. 促进社交互动: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日常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场所。
一个精心规划和设计的公共空间可以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社交活动场所,如广场、公园、咖啡馆等。
它们可以成为人们聚会、交流和分享的场所,不仅促进社会联系和邻里关系,还可以提高城市的凝聚力。
2. 强调多样性和包容性:城市公共空间应该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兴趣。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无论是居民还是游客,都应该能够在公共空间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和享受。
因此,在规划和设计公共空间时,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创造一个包容性的城市环境。
3. 提供绿色环境:城市公共空间应该注重绿化和环境保护。
绿化可以增加公共空间的美观性和舒适性,提供休憩和休闲的场所。
同时,绿化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营造一个健康和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原则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原则,以满足不同需求和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
1. 多功能性:公共空间应该在容纳不同活动的同时,还要保持灵活性。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置,公共空间可以同时容纳娱乐、运动、文化活动等不同类型的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可达性:公共空间应该方便居民和游客的到达。
要确保公共空间与城市其他区域之间有良好的交通连接,如公交站点、自行车道等。
此外,公共空间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到行动不便人士的需求,提供无障碍通行设施。
3. 安全性: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指对城市中各个公共区域的规划和设计,以提供给市民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环境,满足他们的日常活动需求。
公共空间包括公园、广场、步行街、自行车道等。
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城市规划、人群流动、功能分区等因素,并注重实现美观、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参与等要求。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目标是创建一个互动、活力和鼓励社交的城市环境。
因此,设计师需要密切关注人们的需求和偏好。
首先,公共空间应该是安全的。
这意味着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城市中的犯罪和事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安装监控设施和增加灯光等。
第二,公共空间应该是舒适的。
设计师应该提供舒适的座椅、遮阳取暖设备、喷泉和绿植等。
第三,公共空间应该是多功能的。
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需求,因此空间应该灵活适配各种使用情况,可以支持娱乐活动、展览、表演和运动等。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首先,设计应该尽量减少资源消耗,如使用可再生材料、节能灯具和雨水收集系统等。
其次,设计应该鼓励步行和骑行,并提供充足的自行车停车位和便利的步行街道。
此外,设计还应该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如植物绿化、减少水泥面积、设计雨水花园等。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社区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社区居民是公共空间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对于空间的设计和改善意见应该被充分考虑。
设计师可以通过举办公开讨论会、征集居民意见和参与公共空间维护等方式,让居民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来,让他们对公共空间的归属感增强,并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另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到人群流动和功能分区。
不同的区域居民流动不同,有些地方需要提供较多的座椅和休息区,而有些地方则需要提供更多运动设施和娱乐场所。
因此,设计师需要对城市的人群流动进行仔细研究,设计出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的公共空间。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人群流动、功能分区、美观、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参与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清楚地将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区别于其它。
公共空间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和秩序,不论是设计或管理,公共空间这一系统如同城市的脊梁一般,有“纲举目张”之效。
第一节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一、公共空间的概念公共空间即规划区为公众开放的空间,按所有权可分为:政府所有和其他开发商所有。
政府所有部分包括公园、广场和绿地、区内的步行道系统用地和其他公众可使用的设施(如公交车站,公共停车场等);开发商所有部分包括建筑退后红线及底层墙面退后红线外的部分及建筑室内的公众通道或空间。
二、公共空间设计原则为了将购物、居住、休闲、观景等城市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特制定如下原则:1、利用预留的绿化广场用地,创造大型的开放空间,强调地标性,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
2、组织空间,形成视觉景观轴线。
3、创造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街道空间,并提供文化表演的活动空间。
4、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联系区内外各街坊和功能区,并以此系统组织展示环境品质的空间序列。
5、运用绿化种植或建筑的使用功能,塑造街道的个性。
第二节城市街道空间设计1、综述1)基本要求:满足交通需要,恢复街道的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夜景。
2)街道空间类型: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中城市轴线、活动路径、视线走廊的主要载体,性质明确的街道空间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基本骨架。
根据交通特征,城市的街道空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车行为主导、人车都是主导、人行为主导的线性街道空间。
每一种街道空间对应不同的景观界面,他的建筑尺度、街道断面、种植设计、街道设施,两侧建筑的用地性质上都存在着不同。
3)街道围合:对街道空间的围合的控制主要考虑街廓(或者称为街道的轮廓,指建筑外壳对于街道空间的围合)高宽比的影响,其中“一次街廓”指以道路侧石线为起点和按特定的角度所确定的斜面、以及相应的高度限制所构成的建筑外壳。
“二次街廓”指以道路中心线为起点和按特点角度所确定的斜面、以及相应的高度限制所构成的建筑外壳。
4)建筑立面:建筑物立面主要由建筑顶部、建筑中部和建筑基座三部分组成,对建筑界面的规划设计应通过对这三部分的控制来实现。
5)街道设施:街道设施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功能性设施包括电话亭、候车廊、垃圾箱、邮筒、路灯等,一般应等距布置,以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信息性设施包括街区图和指示牌等,应设置在街道交叉口等人流集散点附近;休憩性设施包括座椅和凉亭等,应布置在人流较为集中的部位;观赏性设施包括花坛、喷泉、水池、雕塑和钟塔等,设置在空间节点处。
6)街道绿化:街道绿化配置一般包含三种类型,即绿化隔离带、休憩绿化带和建筑退后带。
绿化带的配置结合具体道路设计。
2、车行为主导街道的城市设计车行为主导的街道要求两侧建筑有较多的建筑红线退后距离,两侧有较多的绿化,也并不要求街面连续。
车行为主导的街道承担着城市大量的客运和货运交通。
车行为主导的街道要求街道较为开敞,二次街廓的宽高比规划为2左右。
景观要求考虑街道空间界面的顶部和建筑中部立面,顶部避免奇特的造型,中部界面与相邻建筑保持协调。
要充分考虑功能性和信息性家俱设施。
地面以连续绿化为主,多植乔木和灌木。
1)街道形式的考虑车行为主导的街道的线型设计基本为直线,若采用曲线一般也选择曲线半径较大且变化较平缓的形式,因此在道路线型上不易产生特色。
在街道空间的设计上采取一些措施来体现街道的形象性。
通过道路两侧建筑物或绿化树木的高度与街道宽度之比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
车行为主导的街道空间规划时采用局部空间放大、不等宽的手法,将城市广场、绿地引入街道空间中来,使街道空间丰富多彩,增强街道的形象性。
2)建筑形式的设计车行为主导的街道建筑布局中强调建筑物的体量关系、外轮廊线阴影效果及色彩的可识别性,建筑景观塑造既要代表现代化好形象,又要创造一种整体的环境氛围。
3)街道设施的景观设计车行为主导的街道设施分两部分,一部分主要是为机动车辆服务的,一部分是为自行车和行人服务的。
为机动车行驶服务的设施,主要有路灯及各种交通设施,包括划线、信号灯、指路牌、隔离装置、候车亭等,这些设施的设计要与街道整体环境相协,各个细部要精心推敲。
交通标志的设计形象化,标准化,突出直观性,造型上可根据道路的环境特色,考虑个性化设计,强调整体性。
为自行车和行人服务的设施,除了必要的交通标志外,还包括其他引导性的标牌,如在主要交叉口规划导游图。
这些设施的设计既独具匠心,又与其所处环境相协调,体现环境的整体协调性。
4)街道绿化的设计在街道的城市设计中,绿化不仅仅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街道景观中重要的构成元素。
绿化的形式:绿化的形式多种多样,草坪、绿篱、花坛、行道树等,还可将它们组合。
根据街道环境的特色进行构思,巧妙的改变街道的景观效果。
在道路交叉处规划街头广场。
这些广场强调构图,突出景观,并设置醒目的交通引导标志。
绿化树种的合理选用:每个气候带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植物品种,另外在同一气候带中,不同的植物在不同的季节有其特殊的景观效果,像春天的桃花,秋天的红叶等等。
车行为主导的街道的绿化行道以常青树一至二种为主,花坛等绿化的选择应精心设计,巧妙的组合,使街道在不同的季节里体现出富有特色的绿化景观,烘托城市的环境气氛。
5)街道广告与艺术品的设计车行为主导的街道上的广告作品尺寸不宜过大,避免影响建筑立面,破坏城市固有的风貌,或干扰交通的正常运行。
交叉口可规划雕塑。
雕塑选择色彩、质感与背景对比较强,尺度相对较大,轮廓线变化较明显的艺术形式,以满足快速通过时能产生视觉刺激的要求。
另外,利用一些建筑的实墙,作一些壁画处理。
3、人车主导街道的城市设计所考虑的的是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联系各个组团的景观轴线,它是人流、车流主要的汇集街道,是市民的主要活动路径。
人车主导街道就是既要考虑人步行时的视线,又要考虑车行的视线。
人车主导街道的二次街廓的宽高比约为2.5,一次街廓的宽高比约为1.2。
人车主导街道需要考虑城市立面的所有的三段界面,建筑顶部、建筑中部和基座的规划与设计。
街道家俱要综合考虑所有的四类街道家俱类型:功能性家俱、信息性家俱、休憩性家俱和观赏性家俱。
1)街道形式的设计人车主导街道以城市生活为主,因此它的场所感较强。
街道空间形式的设计首先要满足人的活动内容的需要,并根据街道的功能特点,可以考虑街道空间的适当变化,使街道的空间向外拓宽,形成“收、放”变化的韵律。
在设计中,规划头绿化广场,并将小区规划延伸至街道,丰富城市街道的空间的景观。
2)沿街建筑的设计人车主导街道建筑的设计要有强调建筑的连续性,要突出其体量变化、阴影关系和轮廊线。
新的建筑尺度不宜过大,强调沿街立面的竖向分割,以减小体量,建筑的形式、风格不宜作太多限制。
在位于建筑临街的底层部分,给以精心的设计,既要符合整个街道建筑的风格,又要体现其活跃的气氛,丰富街道的视觉景观。
3)街道设施设计为机动车行驶所提供的设施与车行主导街道基本一样,只是考虑到此类街道的交通特点在交叉处增设一些减整标志和减速设施,隔离设施也有所增加。
还应考虑自动停车设施。
还应考虑无障碍设计,满足残障人的使用要求。
4)街道绿化的设计街道绿化除行道树之外,其他形式的绿化适合选用带花池的花坛、灌木等。
利用建筑后退、围合成街道绿地。
在绿化品种搭配上,应充分考虑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景观效果。
另外,设计中考虑绿化中的灯光效果,使绿化在夜晚不会显得漆黑一片,毫无生机。
5)街道广告及艺术品设计人车主导街道与市民生活最接近,在居住区与办公区,广告的设计要考虑不能影响原有建筑的体量与立面风格,不宜过大,在商业区内适当增加广告的数量,突出街道空间的商业气氛。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使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以适应不同空间的环境,创造不同的视觉效果,活跃商业街的气氛。
雕塑可选择尺度适宜,设计精美,具有丰富内涵的作品,供人们欣赏、品评、合影。
4、滨水道路的城市设计滨水道路临水一侧需要保持足够宽的休憩绿化带,需灵活处理防护堤与水面和道路的关系,可以通过阶梯式、斜坡式等多种形式来缓解防护堤带来的压迫感。
休憩绿化带上以乔木种植为主,铺装以硬地和草坪兼有的形式,同时要加强休憩性街道家俱和观赏性家俱的布置。
充分考虑合适的人的尺度,建议一次街廓的宽高比为1.5左右。
滨水道路空间广阔,水天一色,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景观。
在城市设计中,既要保留河道自然环境本身所具有的许多特点,如烟波浩渺的水面,蜿蜒伸展的岸线,还通过设计营造出更为丰富多样的艺术环境。
1)建筑设计滨水道路的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建筑的群体尺寸首先要适合人体的尺度,其次要考虑旧建筑空间的层次,使之高低跌岩、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动态的视觉效果。
尽量使建筑群体的空间高度形成乐章式的呈示、发展、高潮、再现等一系列的艺术程序,就如一部悦耳的乐章。
2)建筑小品在滨水区域规划一些人们可以集聚的广场。
广场一侧临水或贴近水面。
广场的尺度视水域的环境可定。
广场周围的环境塑以自然原貌为主。
做到布局合理,构图优美。
通往广场的道路也力求似直似曲,配以乱石,给游人造成一种憧憬向往之感。
3)廊道滨水道路规划廊道,这些廊道造型简洁,结构轻盈,虚实相掩,似有若无,它成为公共环境和秘密环境之间的过渡地带,既作为一个无形的隔离,又是一个有形开放的一种建筑形式。
4)步行小道在临近水面,规划若干条步行小道,这些步行小道的特点是以宁静的环境为主体,做到曲径通幽,忽隐忽现,并与流淌河水和平静江面遥相呼应。
它的空间应以密集的绿化树木与喧闹区相隔开或相距一段距离,以造成一种自然、朴实和较为封闭的环境。
滨水步行小道旁还设置了座凳,供游人休憩和赏景,并形成一种休闲的氛围。
5)平台一般而言,人们在精神上往往有与周围自然环境紧密相连的心理趋向,在滨水区域就更是如此。
水是生命之源,在城市中,水是非常珍贵的自然资源。
人们在不忘饮水用水的同时还往往千方百计营造出许多海滩、湖畔和河岸来作为都市的“景观走廊”,而这些特有的空间都是绝对不能用其它任何东西来取代的。
因此,传统滨水区域的人们就更向往亲水的建筑空间,这就出现了平台――水空间和地空间的过渡、衔接。
亲水平台可使建筑空间的边界模糊,是增强建筑空间与环境空间的有机整体感作用的极好的场所。
平台的作用不可小视,它在现代滨水区域休闲空间的营造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位置。
6)绿化滨水道路的绿化布置,在近水一边的树木栽植应以不防碍水上和岸上借景、对景的视线为准则,树木的排列应疏密有致,不宜平均单一,没有重点。
植物的种类切忌千篇一律,宜以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相互塔配,同时要注意使种植的绿化可以起到遮挡建筑物的某些不重要的局部或不需被看见的部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