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随堂基础巩固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件-杂化轨道理论和配合物简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件-杂化轨道理论和配合物简介

【提示】 形成配合物后,物质的性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影响:(1)一些难溶于水的金属化合物形成配合 物后,易溶解;(2)当简单离子形成配合物时颜色可能发生改变, 利用此性质可检验离子的存在;(3)形成配合物后,稳定性增强。
(1)不是所有的配合物都具有颜色。如[Ag(NH3)2]OH 溶液无 色,而 Fe(SCN)3 溶液呈红色。(2)过渡金属原子或离子都有接受 孤电子对的空轨道,对多种配体具有较强的结合力,因而过渡 金属配合物远比主族金属配合物多。
1.在四水合铜离子中,铜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 化学键是如何形成的?该化学键如何表示?
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可用 sp2 杂化轨道来解释的是( A )
①BF3 ②CH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H2 ③
④CH≡CH ⑤NH3
⑥CH4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解析:①BF3 是平面三角形分子,且 B—F 键夹角为 120°; ②CH2===CH2 是平面形分子,其中碳原子以 sp2 杂化,未杂化的
代表物 CO2 CH2O CH4 SO2 NH3 H2O
杂化轨道数 0+2=2 0+3=3 0+4=4 1+2=3 1+3=4 2+2=4
杂化轨道类型
sp sp2 sp3 sp2 sp3 sp3
2.共价键全部为 σ 键的分子构型与杂化类型
3.含 σ 键和 π 键的分子构型和杂化类型
4.s-p 杂化轨道和简单分子几何构型的关系
(2)在 HCHO 分子的形成过程中,中心 C 原子的 1 个 2s 电 子激发到 2p 空轨道,其中含 1 个未成对电子的 2s 轨道与 2 个 2p 轨道进行 sp2 杂化,形成 3 个完全等同的 sp2 杂化轨道。然后, 中心 C 原子以夹角均为 120°的 2 个完全等同的 sp2 杂化轨道,分 别与 2 个 H 原子的 1s 轨道重叠,形成 2 个 sp2-s 型的 σ 键;C 原 子的另一个 sp2 杂化轨道与 O 原子的 2p 轨道“头碰头”重叠形 成 1 个 sp2-p 型的 σ 键,然后再用未参与杂化的一个 2p 与 O 原 子的一个 2p 肩并肩形成 π 键,从而形成 HCHO 分子。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3-2-2 苯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3-2-2 苯

⑥反应方程式:
如何设计一简单的实验证明苯与液溴发生的 是取代反应而非加成反应?
提示:苯与液溴若发生取代反应,则生成物中有 HBr;若发 生加成反应,则不会生成 HBr。可通过验证反应后的生成物中含 有 HBr,证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步骤:(1)将苯和液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 CCl4(除去挥发出 来的溴蒸气);(2)再将气体通入 AgNO3 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 则说明有 HBr 生成,即证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而非加成 反应。
(2)实验探究苯的结构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先向试管中加入少量 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振荡试管,观 察现象
液体分层,上 苯与酸性高 层为无色,下 锰酸钾溶液 层为紫色 不反应
先向试管中加入少量 苯,再加入溴水,振荡 试管,观察现象
液体分层,上 苯与溴水不
层为橙色,下 反应
层为无色
是不同的;存在典型的碳碳双键必然 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能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也容易与 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因此②③⑤说明苯分子中不存 在碳碳双键。
下列有关苯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事实,无法用凯库勒
结构式解释的是( B )
①呈六角环状结构 ②能发生加成反应 ③不能使酸性高
锰酸钾溶液褪色 ④不能与溴水反应 ⑤分子中碳碳键的键长
证明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4)苯和溴的沸点都较低,易挥发, 使用冷凝装置,可使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气冷凝回流到装置Ⅱ中 的广口瓶内,减少苯和溴的损失,提高原料利用率。(5)装置Ⅲ 中小试管中苯可除去 HBr 中的 Br2,防止干扰 HBr 的检验。(6) 实验室中若无液溴,可先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后,取苯 层即可。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1)

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 (1)

第三章第二节《气体摩尔体积》第一课时——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在认识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

2、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

3、通过气体摩尔体积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气体的摩尔体积。

难点:阿伏加德罗定律。

第一课时
探究问题框架:
1、我们已经知道1mol物质含有6.02×1023个构成它的基本微粒,那么1mol不同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都相同,它们的体积是否也相同呢?(自主探究)
2、决定物质大小的因素有那些?(阅读自主探究)
3、如何计算在标准状况一定量气体的体积(引导探究)
【随堂练习】
1、在标准状况下,4gH2的体积是L
2、求下列各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将数值填在方框内。

(1)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1.25g/L。

(2)常温常压下0.05mol某气体的质量为
3.2g。

3、相同条件下,下列气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A、NH
3 B、HCl C、CO D、SO
2
4、在标准状况下,aL某容器中充满SO
2气体,计算此气体所含的原子总数。

第三章 第一节 随堂基础巩固.pptx

第三章 第一节 随堂基础巩固.pptx

圈四个圈层中,通过各
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图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各环节分别是:A
;B
;C
;D

(3)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来看,图中甲处(由 A→B→C→D→A 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
水循环;该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是给
补充水资源。
解析:第(1)题,考查水循环所经过的四个圈层。第(2)题,图中 A 表示从海洋到海洋上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 1~3 题。
学无 止 境
[随堂基础巩固]
1.甲代表的水体是(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海水
2.箭头 a 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A.1~2 月
B.3~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 )
A.a 变大
B.b 变稳定
学无止 境
A.海洋蒸发 C.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D.凝结降水
解析:第 4 题,从图中可知,①为蒸发,②为水汽输送,③为降水,④为地表径流。第
5 题,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 答案:4.D 5.B 二、综合题 6.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
圈、水圈、岩石圈、
C.a 在丰水期变小
D.b 在枯水期变大
解析:第 1 题,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段河流为长江中下游河段,地势低平,常与地下水
形成互补关系,故甲为地下水。第 2 题,从长江与鄱阳湖的水源补给关系上看,长江与鄱阳
湖形成互补关系,夏季的 6~7 月,雨带停留在长江流域,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长江
水补给鄱阳湖水。第 3 题,图中 a 表示长江水补给鄱阳湖水。围湖造田往往会导致湖泊的蓄
空,应为海水蒸发;B 从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应为水汽输送;C 从陆地上空到陆地,应为

苏教版二年级认识线段课件

苏教版二年级认识线段课件
三、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
详细说明:例题讲解应注重启发性和互动性,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例如,在讲解识别线段的例题时,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找出图形中的线段,并解释为什么这些图形部分是线段。随堂练习则应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既巩固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等方式,探索线段的性质和特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线段的定义,线段的识别和描述。
难点:理解线段的无限延伸性,学会运用线段构造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PPT课件,直尺,教学挂图。
重点:线段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详细说明:线段的定义是教学的核心,需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生动的例子、形象的比喻和反复的强调,帮助学生记忆线段的两个关键特征——有限长和两个端点。此外,识别方法的教授应结合实际操作,如用直尺在纸上指出线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难点:线段的无限延伸性理解
3.课后可以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如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拓展延伸:
1.收集生活中的线段例子,与同学分享。
2.研究线段的性质,如线段的延长、平分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3.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
4.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线段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并对学生表现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
1.标题:认识线段
2.内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__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巩固强化复习训练课件晋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__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巩固强化复习训练课件晋教版

【中考•菏泽】图3是我们所熟悉的微信启动画面,
读图完成2题。
2.图中P处的海洋是( C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点拨】从题图中看,P位于非洲 以东,是印度洋。
【中考•安徽】读图4,完成3~4题。 3.下列河流属于亚洲和欧洲分界线的是( )
A.叶尼塞河 B.亚马孙河 C.伏尔加河 D.乌拉尔河
(2)大洋的分布 ①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它位于亚洲、大 洋洲和非洲之间。 ②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北冰洋。它位于 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 ③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的大洋:太平洋、大 西洋。
2.海陆变迁
(1)板块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板块的相互碰撞挤压形 成高大的山脉,如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亚 欧大陆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板块的相互张裂 断陷形成裂谷或海洋,如红海和东非大裂谷。
【点拨】海沟是板块相向运动形成的,大洋板块相对于 大陆板块的水平位置要低一些,相向运动时,大洋板块 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就形成了海沟,东非大裂谷、红 海和大西洋都是板块相互断陷张裂形成的。 【答案】C
9.【中考•龙东】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回答下列 问题。
(1)B是南、北美洲分界线____巴__拿__马____运河。 (2)A是______欧______洲。 (3)山脉C是由亚欧板块与____印__度__洋____板块碰撞挤压形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
第三章 巩固强化复习训练
1.大洲、大洋的分布
(1)大洲的分布 南北美洲位于西半球,其中北美洲位置靠北,南美 洲位置靠南。东半球上面积最大的是亚洲,大洋洲 孤独存在于海洋中。欧洲位于亚洲大陆的西侧,非 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部,仅以苏伊士运河与亚洲相邻。 南极洲位于南极周围。

第三章 第一节 随堂基础巩固

第三章 第一节 随堂基础巩固

[随堂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C.德国著名病理学家魏尔肖指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D.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解析:细胞的发现者是英国科学家虎克;细胞学说是针对动植物体而言的,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结构基础,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答案:C2.下列人体细胞中,细胞的表面积最大的是() A.红细胞B.神经细胞C.表皮细胞D.骨骼肌细胞解析:神经细胞的结构是比较特殊的,有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

大量的突起增大了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完成兴奋的传导。

答案:B3.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换成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则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A.物镜上B.目镜上C.实验材料中D.反光镜上解析:移动装片异物不动,说明异物在物镜或目镜上,转动转换器换上另一个物镜,若异物仍在,说明异物在目镜上。

答案:B4.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

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A.①→②→③→④B.③→①→②C.⑤→④→③→②D.⑤→④→①→②解析:由题干可知,甲为观察对象,并且图(1)中的甲比图(2)中的甲放大倍数小,因此说明由图(1)转换为图(2)实际上也就是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在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首先要把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即移动玻片,然后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再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第三章第二节金属材料》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第二节金属材料》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金属材料》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金属材料》第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的基本概念、分类及性质,理解金属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金属材料》第一课时内容,了解金属的定义、分类及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知识点梳理:通过课后复习,巩固并掌握金属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以及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等重要知识点。

3. 实验操作: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金属材料实验操作,包括金属样品的取样、观察其外观、用小刀或锉刀处理金属样品以观察其质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实验数据。

4. 实践应用: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的应用,如铁、铜、铝等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5. 作业报告:撰写《金属材料》第一课时学习报告,包括预习内容回顾、实验过程记录、实践应用分析等。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对课堂内容有初步了解。

2. 知识点梳理要求学生做好笔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3.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保证实验安全,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4. 实践应用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金属材料的应用,并形成书面报告。

5. 作业报告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晰、字迹工整,能准确反映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2. 通过课堂小测验和随堂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对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及实验数据记录进行评价。

4. 根据学生实践应用的分析报告,评价其应用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5. 综合考虑以上评价结果,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或指导。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报告,对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馈。

2. 对于学生在知识点梳理、实验操作、实践应用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详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随堂优化训练》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全章知识回顾与提升课件 粤教

《随堂优化训练》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全章知识回顾与提升课件 粤教

(5)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南极洲。 (6)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有:亚洲。 (7)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有:亚洲、北美洲。 (8)跨经度最多且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有:南极洲、北冰 洋。 (9)被赤道、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非洲、大洋洲。 3.大洲的面积大于大陆的面积 【易错易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本知识点主要解析大洲与大陆的区别。 有些同学认为“大洲是大陆和其他周围的岛屿的总称。”因此, 大洲在范围上要大于大陆。但是就世界来说,全球有七个大洲,
1.地理概念、空间位置识记不清 【易错易混分析】本章的地理概念很多,如大陆、岛屿、半 岛、海峡,山地五种基本地形,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等的概念,很 容易混淆。对此,我们可以把同类型的概念列表比较,寻找异同 点,此法不失为识记这些概念的好方法。本章还有的地理名词牵 涉空间位置的识记,如七大洲、四大洋,六大板块,世界上主要 的火山地震带等。对此,我们可把它们搬到同一张地图上,观察 它们之间的联系。如火山地震带一般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 带,而六大板块的划分又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有一定联系。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62022/1/16January 16,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62022/1/162022/1/161/16/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62022/1/16

人教部编版小语(一下)第3单元基础巩固题

人教部编版小语(一下)第3单元基础巩固题

yu è ju é ji àol è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2021-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一年级单 元 基 础 巩 固 题(三)(部编本小语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限时6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徐光华)姓名:_______得分______ ※※※※※※※※※※※※※※※※※※※※※※※※※※※※※※※※※※※※※※※※※※※ 一、基j ī础ch ǔ知zh ī识sh í。

(62分)1.给ɡěi 下xi à列li è加ji ā点di ǎn 的de 字z ì选xu ǎn 择z é正zh èn ɡ确qu è的de 读d ú音y īn。

(4分)(1)音乐.( )课上,我们快乐.( )地唱歌。

(2)上课时,我们自觉.( )地坐好。

(3)妈妈正在睡觉.( ),我悄悄地走出房间。

2.读d ú句j ù子z ǐ,写xi ě生sh ēn ɡ字z ì。

(8分) t īng ji ǎng (1)我在认真 老师 课。

g ē ge zh āo h ū (2) 跟他的小伙伴打 。

h é w án(3)孩子们在小 边 得很高兴。

欢迎走进语文乐园,感受语文学习乐趣!单3.写xi ě出ch ū下xi à列li è字z ì的de 笔b ǐ顺sh ùn。

(9分)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数sh ù一y ì数sh ù,连li án 一y ì连li án。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试题:第三章第一节随堂基础巩固Word版含解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试题:第三章第一节随堂基础巩固Word版含解析

[随堂基础巩固]1.在如图3-1-7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能够说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图3-1-7解析:A中小磁针在运动过程中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并没发生变化,没有感应电流产生,所以A不能证明磁能生电。

B中导体棒在切割磁感线的过程中,闭合回路中将有感应电流产生,说明电能生磁。

C中导体棒受安培力而发生运动,说明电流在磁场中会受力。

D项中只能判断电路的导通与材料的关系。

由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

答案:B2.恒定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圆形闭合导线圈,线圈平面垂直于磁场方向,当线圈在磁场中做下列哪种运动时,线圈中能产生感应电流()A.线圈沿自身所在平面运动B.沿磁场方向运动C.线圈绕任意一直径做匀速转动D.线圈绕任意一直径做变速转动解析:A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始终垂直,磁通量始终不变,所以无感应电流产生,B 项中沿磁场方向运动,磁通量不变,也不产生感应电流;C、D项中不管是匀速转动还是变速转动,穿过圆形闭合线圈的磁通量都变化,故有感应电流产生。

答案:CD3.磁通量可以形象地理解为“穿过一个闭合电路的磁感线的条数”。

在图3-1-8所示磁场,S1、S2、S3为三个面积相同的相互平行的线圈,穿过S1、S2、S3的磁通量分别为Φ1、Φ2、Φ3且都不为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Φ1最大B.Φ2最大C.Φ3最大图3-1-8 D.Φ1、Φ2、Φ3相等解析:磁通量表示穿过一个闭合电路的磁感线的多少,从题图中可看出穿过S1的磁感线条数最多,穿过S3的磁感线条数最少。

答案:A4.如图3-1-9所示,线框与通电直导线均位于水平面内,当线框abcd由实线位置在水平面内向右平动,逐渐移动到虚线位置,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如何变化?图3-1-9解析:直线电流I产生的磁场的磁感线的形状是以导线上的点为圆心的在竖直平面内的一组组同心圆,在电流I的右边磁感线的方向垂直水平面向内,在电流I的左边磁感线的方向垂直水平面向外。

磁感线的疏密分布是越靠近导线,磁感线越密,离导线越远磁感线越稀疏。

《古典概型》教案

《古典概型》教案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3(必修)第三章概率的第二节古典概型的第一课时,是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尚未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学的。

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好古典概型能够为其它概率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有利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本领件的特点;(2)通过实例,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3)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领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两个试验的观察让学生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观察类比骰子试验,归纳总结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表达了化归的重要思想,掌握列举法,学会使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增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一些随机现象。

适当地增加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尽量地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和学习中与古典概型相关的实例。

使得学生在体会概率意义的同时,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领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领件的总数。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以境激情试验1: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观察出现哪几种结果?(见课件)试验2:抛掷一颗均匀的骰子一次,观察出现的点数有哪几种结果?1.基本领件的概念一次试验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结果称为一个基本领件。

如:试验1中的“正面朝上”、“正面朝下”;试验2中的出现“1点”、“2点”、“3点”、“4点”、“5点”、“6点”教师创设情境,为导入新知做准备。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随堂基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随堂基

【三维设计】2014高中化学专题1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随堂基础巩固苏教版[随堂基础巩固]1.首次将量子化概念应用到原子结构,并解释了原子稳定性的科学家是 ( ) A.道尔顿B.爱因斯坦C.玻尔D.普朗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史的了解情况。

答案:C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B.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D.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解析:13C和14C的质子数都为6,中子数分别为7和8,所以它们互为同位素,A正确。

1H和2H的质子数都为1,但中子数不同,所以它们是不同的核素,B正确。

14C和14N的质量数都是14,中子数分别为8和7,所以C正确。

6Li和7Li的电子数都是3,中子数分别为3和4,所以D不正确。

答案:D3.我国稀土资源丰富。

下列有关稀土元素144 62Sm与150 62S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44 62Sm与150 62Sm互为同位素B.144 62Sm与150 62Sm的质量数相同C.144 62Sm与150 62Sm是同一种核素D.144 62Sm与150 62Sm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解析:由稀土元素144 62Sm、150 62Sm可知,该元素是含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

其中144 62Sm的质量数为144,中子数为82;150 62Sm的质量数为150,中子数为88;故B、D项错。

根据核素的定义“含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可知144 62Sm、150 62Sm为两种核素,故C 错。

答案:A4.下列微粒中:①Al 3+ ② ③[··Cl ······]- ④F -,其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解析:①核外电子数为10,②核外电子数为10,③核外电子数为18,④核外电子数为10。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3.2-第一课时-水的电离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3.2-第一课时-水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 水的电离1.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H 2OH ++OH -。

2.常温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c (H +)·c (OH -)×10-14。

3.K W 只受温度的影响,不受溶液酸、碱性的影响,温度不变,K W 不变。

4.升高温度能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

水的电离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H 2O +H 2O H 3O ++OH -,简写为H 2OH ++OH -,水的电离常数K 电离=c (H +)·c (OH -)c (H 2O )。

2.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改变条件 水的电离 平衡 溶液中 c (H +) 溶液中 c (OH -) 升高温度 右移 增大 增大 加入酸 左移 增大 减小 加入碱 左移 减小 增大 加入活泼 金属(如Na)右移减小 增大1.[双选题]下列微粒中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且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的是( ) A .HSO -4 B .C 2H 5OH C .Na D .[ O H]-解析:A 项HSO -4电离出H +使溶液显酸性抑制水的电离;B 项C 2H 5OH 是非电解质,对H 2O 的电离无影响;C 项金属钠使H 2O 电离平衡向右移动;D 项为OH -,抑制水的电离。

答案:AD水的离子积常数[自学教材·填要点]1.推导由精确的实验可知,25℃时,1 L纯水( mol)只有1×10-7 mol H2O电离,则c(H2O)几乎不变,可视为常数,又因为K电离为常数,所以c(H+)·c(OH-)=K电离·c(H2O)为一常数,记为K W。

2.表达式K W=c(H+)·c(OH-);25℃时,K W=×10-14。

3.影响因素水的离子积K W,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K W增大。

4.适用范围K W不仅适用于纯水,还可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

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邢丽杨【教材分析】《弹力》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编在重力之后,是在第一节知识的基础上对相互作用力的进一步了解。

同时也为学习摩擦力以及受力分析奠定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是力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内容。

《弹力》这一节内容需要两个课时,这是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学情一:已经在初中学习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的基本内容,知道支持力、压力,并且也接触到关于弹力的一些生活实例。

学情二:对弹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不知道其产生条件与方向等深度问题学情三: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思想上不太成熟,思维的敏捷度不够高,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挖掘出问题的本质,发展其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以核心素养为主旨,以当前学生的实际为参考,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

(一)观念目标1.知道形变、弹性形变、弹性限度等基本概念(二)思维目标2.了解微小形变的放大思想(三)探究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3.掌握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4.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弹力,并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准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四)态度与责任调动学生积极性,给予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机会,促使其主动参与观察和实验,在讨论交流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其科学态度与责任。

【课程设计依据】本节课依据新课程标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核心素养为大背景,在立德树人思想的引导下实施创设情境和小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教学,以学生动手动脑,设计实验,自学群学和教师引导性提问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旨在发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教具为:发泄球、纸张、弹簧、带有细玻璃管的红墨水瓶。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弹力(一)弹力(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条件: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二)弹力的方向(1)弹簧的弹力:与弹簧形变的方向相反(2)绳子拉力的方向: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3)接触面弹力的方向面面接触: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点面接触: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点点接触:过接触点垂直于共切面指向受力物体【目标检测】1.随堂评价:通过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概括本节课主要知识点2.活动评价:生活中处处有弹力,小组讨论弹力作用于生活的例子3.探究评价熟悉课本第二部分胡克定律的内容,思考如何探究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巩固与提高复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巩固与提高复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巩固与提高复习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复习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wěi dàjìlùbǎo cún dàyuēcháo xiǎn bàn dǎo rìběn ōu zhōushèhuìshíjiàng shèjìchuàng jǔchōng jījiéshěng búdàn ér qiězhìhuìcái gàn lìshǐ二、给加横线字注音符号欲望灵魂借钱酒家牧童独自特异佳人伟大记录史册保存大约经验欧洲社会石匠设计历史而且智慧造纸术三、给形近字组词何()录()计()智()历()河()碌()汁()知()厉()栏()泽()州()拦()择()洲()四、给下列词语找合适的近反义词。

1、近义词保存()大约()发明()传承()参加()节省()宝贵()坚固()贡献()建造()2、反义词粗糙()节省()容易()减轻()普通()五、给下列词语选择合适的修饰词()的贡献()的石拱桥()的图案()的水花()的画()的场面()的人()地溜达六、按要求写出合适的词语千门万户(带有数字)雨纷纷(ABB)七、按要求写句子1、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仿写)2、不过,这么一来,倒把马路右边的两头小毛驴吓得又踢又跳。

(改成被字句)八、诵读积累与运用1、默写清明。

清明,。

,。

2、文房四宝:;雅人四好:,花中君子:。

3、遥知兄弟登高处,。

这首诗的作者是,这首诗写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中有、的习俗。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那就是的,还有的赵州桥。

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随堂基础巩固

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随堂基础巩固

[随堂基础巩固]1.(2012·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非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时,一对性染色体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所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生殖细胞中既有常染色体又有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呼吸酶等相关的基因也会表达;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

答案:B2.基因组成为X B X b Y的甲,其父色盲,母表现正常。

下列分析中可能性较大的是()①甲母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卵母细胞②甲母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卵细胞③甲父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精母细胞④甲父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精细胞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由题目信息可以推出,甲的父亲的基因组成为X b Y,甲的母亲的基因组成为X B X B 或X B X b;X B X b Y可能是基因组成为X B X b的卵细胞和基因组成为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也可能是基因组成为X B的卵细胞和基因组成为X b 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

基因组成为X B X b的卵细胞和X b Y的精子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的。

答案:B3.[双选]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下图)。

由此可以推测()A.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D.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解析: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存在于非同源区Ⅲ上;Ⅰ片段是非同源区,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堂基础巩固]
1.(2009·广东理基)细胞膜上一般不含()
A.胆固醇B.磷脂
C.糖蛋白D.血红蛋白
解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磷脂最丰富)、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组成,胆固醇也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是细胞内的蛋白质。

答案:D
2.下图是两类生物体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用纤维素酶处理这两个细胞,都可以去除细胞壁
B.生物甲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生物乙只能进行有氧呼吸
C.甲、乙两细胞中不存在共同的细胞器
D.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解析:从结构与形态上看,甲细胞没有细胞核,应该为细菌,其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不能仅凭是否含线粒体来判定,如硝化细菌的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但其为需氧型生物,并且含线粒体的细胞也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

核糖体是真、原核生物细胞内都具有的细胞器。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

答案:D
3.下列所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答案:A
4.Ⅰ.下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图展示了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

Ⅱ.下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A、B表示细胞膜的两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表示______________。

(2)人体器官移植时,植入的器官常常被排斥,引起这种排斥作用与图中[]________具有识别功能有关。

(3)线粒体双层膜的结构及化学成分与细胞膜类似,但在线粒体膜上,图中[]________的含量很少或不含有。

(4)若该图表示人的红细胞膜,则与血浆接触的一侧为________(A/B)侧。

解析:Ⅰ.图中A是细菌,B是蓝藻,它们都是原核生物,都没有以核膜包围的成形的细胞核。

图C是病毒,无细胞结构,营活细胞内寄生生活。

图D是平滑肌细胞,具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

Ⅱ.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少量和细胞识别与信息传递等有关的糖蛋白分布在外侧。

答案:Ⅰ.(1)C无细胞结构
(2)A、B没有以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3)D
Ⅱ.(1)磷脂双分子层(2)2糖蛋白(3)2糖蛋白(4)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