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是现代世界教育思潮中最基本的和最具影响力的思潮,,勃兴于20
世纪60年代,同各国经济发展呈互动关系,在各国新的教育思潮不断涌现的今天,仍然保持者强劲的力量。
2、教育的科技取向思潮:是现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 它的产生有赖于悠久的文化基
础、渴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国际竞争的政治基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科技重要性的广泛宣传, 以及学校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研究方法上的科技取向。
3、教育的人本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是一种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尊严的教
育理论思潮。这是一种在西方具有极大影响的教育理论思潮。
4、终身教育(学习)思潮:终身教育:人一生中所受教育的总和。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动、
一切教育机会和一切教育方面,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教育和个人以及社会整个教育的统一综合。终身学习: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
5、全民教育思潮:全民教育是指对社会全体民众所提供的教育。
6、进步教育思潮:进步教育是用来表示1910一1950年之间美国学校中所发生变化的一个
名词。是以实用主义哲学和机能心理学为基础,强调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主张在课程、内容、方法及师生关系上进行教育改革的一种教育派别的思想。
7、结构主义教育思潮:是把以发生认识论为核心的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认知能力、
教学过程和学科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中,提出了以学习知识结构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8、教育思潮: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相同的理论旨趣与价值观、并对教育实践
产生重大而广泛影响的教育思想潮流。是关于教育的一种观念形态、抽象理论,是对历史和现实社会中教育活动的一种主观反映。
二、填空
1.里根总统时期推出的《美国2061计划》:它是由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制定的,全称为《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其主旨是普遍提高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科学、技术等核心课程的教育质量。其期限是从1985年至2061年。《2061计划总报告》,发表了五门课程的基本内容。这五门课程是:《生物学和保健科学》、《数学》、《自然科学、信息科学和工程学》、《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技术》。选择科学、数学和技术之共同核心内容的标准:首先考虑的是那些对科学具有重要意义的思想,是对现在和数十年后仍应懂得的、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内容,尤其是那些为人生建造知识大厦之永久基础的种种概念。其次还应遵循如下一些标准:知识的适用性;知识的内在价值;知识的哲学价值;知识有助于树立社会责任感;知识有助于丰富童年时代。构建的新的课程模式不同于传统之处表现:第一,课程综合化。第二、强调学习概念和思维技能上。第三,人文与科技的交叉融合。
;2.学习化社会源于美国教育思想家哈钦斯的《学习化社会论》,1968年,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全面揭示了学习化社会的理念。学习化社会的建立应该具备六项基本条件,即“学习的个人、学习的家庭、学习的组织、学习的社区、学习的政府和学习的网络。
3、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思潮最早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导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形成。
4、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专家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提出“将教育看作是真正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
5、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论终身教育》报告书的发表,标志终身教育的真正概念化和体系化。
6、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构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第一块基石,60年代和70年代是西方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核心观点和最具代表性的理论。
7、宗滴恩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全民教育行动计划在全球正式启动。提出《全民教育全球监测计划》
82000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世界教育论坛”,全面评估“全民教育十年”计划的完成情况并通过《达喀尔行动纲领》,重新确定了2015年前世界全民教育行动的六项目标。
9、E-9会议”的全称是“九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部长级会议”。会议期间发表了《德里宣言》
10、教育科技取向思潮的当代潮源及基本观点:一是未来主义学派;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1、未来主义学派的科技统治论与教育的科技取向:技术决定论;科技统治论;技术构想制与国家官僚制相结合的体制。精英技治论;“权威技治论”。“民主技治论”。
12、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四大文明古国,特别是古希腊和中国(十六世纪以前)→意大利(1540—1620年)→英国(1660—1750年)→法国(1760—1840年)→德国(1840—1910年)→美国(1920年至今)。
三、解答题
1、科技取向思潮的产生背景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 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 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教育思潮是社会文化意识的表现,也是社会的产物, 一定的教育思潮, 是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础条件上, 由人们的需要和社会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
1、科技取向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Sts 课程;科技教育,首先是传授科技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科学思维训练、实践技能培养等。教学方法:发现法;创造性探讨法(发问--思考—探讨—创造);实验法;模拟创造法
1、终身教育思潮形成的背景
1.适应国际间的协作
2.适应民主化进程
3.适应社会的急剧变化
4.社会生活文化化
5.人类寿命延长,休闲时间增加
2、终身教育思潮的基本理论观点
1.改造以学校为主和为终结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2.改造社会,使整个社会学习化
3.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重新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
4.重视人的自主“学习权”,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3、教育思潮的特点
1、有共同或相近的理论主题,具有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
2、对具体的教育观点、学说甚至流派发挥着带动作用,对教育实践呈现着理论导向作用。
3、表现为一些宏观的、动态的、集中的思想倾向,蕴含着某种哲学基础、价值取向和特定的方法论意义。
4、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学说的演化,成为某一阶段教育观念发展潮流的标志。
4、教育的经济主义思潮包括两个最基本的方面
1、对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的认识
2、教育的经济性质的认识
5、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概念,它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最早应用,进而由沃尔茨首先给予理论阐述而获得特定含义的。人力资本包括量与质两个方面:量的方面指一个社会中从事苟用工作的人数及百分比、劳动时间,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该社会人力资本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