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机电一体化概论 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 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教案标题: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目标:1.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目标一: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学内容:1. 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各个行业的影响;3. 讨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内容,提出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意义;2.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 学生报告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对机电一体化概念的共识;4. 利用多媒体资料、案例等资源,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5.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 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制造、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2. 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运行安全等方面的作用;3. 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化制造、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兴趣;2.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一个具体行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案例展开研究;3. 学生报告小组研究成果,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以加深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理解;4. 利用多媒体资料、实物展示等方式,展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5.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教学目标三: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点和功能;2. 引导学生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3. 鼓励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和创意表达。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点和功能;2. 利用课堂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3.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讨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思路和创意表达;4. 组织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实践活动;5. 学生展示并评价彼此的作品,鼓励创新和分享。

大学试讲教案模板机电(3篇)

大学试讲教案模板机电(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学科:机械工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树立为我国机电一体化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念。

教学重点:1.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关键技术。

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关键技术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创新设计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视频、实验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机电一体化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工程与电子、信息、控制等学科的交叉领域。

二、讲授新课1.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讲述机电一体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2)驱动技术:讲解电机、伺服电机等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3)控制技术:介绍PLC、单片机等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如何将传感器技术、驱动技术、控制技术应用于实际机电一体化系统中?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关键技术的掌握程度。

二、讲授新课1.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领域(1)工业自动化:介绍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等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2)汽车工业:讲解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等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3)航空航天:介绍航空航天领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如卫星、飞机等。

机电一体化教学(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学(教案)

课程定位❖《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程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是学生经过三年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学习之后,带有总结意义的一门综合性设计课程。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机械设计为主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整体角度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思想、原理、方法和程序。

学习方法❖1、认真听课❖2、参考教材自学❖3、网络自学和自测检查❖3、认真实验,主动参加自选实验❖4、积极参加讨论和完成作业(可以网络提交)课程的考核办法❖理论课:百分制❖闭卷考试70% 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课堂效果、作业效果、❖网上答疑、实验效果机电一体化信息科学机械学电子学第1章 概论❖ 1.1 概述❖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 ❖ 1.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趋势美国《技术评论》认为,有十种新兴技术在不远的将来会产生巨大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可注入组织工程;纳米太阳能电池;机电一体化技术;分子成像;纳米印刷刻蚀;软件保证;糖原组学;量子密码术。

1.1 概述1.1.1 引言机电一体化一般包含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 两层含义。

1、 机电一体化技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基础上有机地加以综合,以实现整个系统最佳化的一门新科学技术。

2、 机电一体化产品:新型机械与微电子器件,特别是微处理器、微型机相结合而开发出来的新一代电子代机械产品。

权威定义:❖ 起源:日本,20世纪70年代; ❖合成词:Mecha —tronics 。

它取英语Mechanics(机械学)的前半部和Electronics (电子学)的后半部分拼成一个新词;❖(ASME)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用于完成包括机械力、运动和能量流等动力学任务的机械和(或)机电部件相互联系的系统。

理解:❖机电一体化不是机械与电子简单的叠加,而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技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 /CAM 系统等。

机电一体化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案介绍:机电一体化是指将机械与电气相结合,在设计、制造、控制等方面进行整体协调和统一管理的一种技术形式。

它将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保留了机械和电气各自的特点,又实现了相互协作和优化设计,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1.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机电一体化的运行原理和应用领域;3. 学习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3. 机电一体化的特点和优势;4. 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5. 机电一体化案例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本教案的教学过程如下:1. 学习阶段: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学习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同时,学习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和相关技术。

2. 实践阶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个机电一体化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了解机电一体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

3. 总结阶段: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交流讨论。

从中探讨机电一体化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教学资源本教案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材:提供相关机电一体化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查阅和学习。

2. 实验室:提供实验室设备和工具,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研究。

3. 计算机和软件:提供计算机和专业软件,支持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的设计和模拟仿真。

五、教学评估本教案的教学评估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的听课态度、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实验报告的质量等进行评估。

2. 作业和考试:布置机电一体化相关的作业和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综合题等形式。

3. 实际操作: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研究进行评估,包括实验报告的撰写、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案本201 -201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科目班级教师教案编写要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并结合我校情况,对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在写教案时明确所教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基本教学方式。

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能较准确突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方面比较有特色。

教案包括:课题、授课日期、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应知目标和技能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含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等。

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开学前应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2008年3月教学过程:落料光电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物料到传送带上,并给PLC一个输入信号。

(接线注意棕色接“+”、蓝色接“-”、黑色接输出)放料孔:物料落料位置定位。

金属料槽:放置金属物料。

塑料料槽:放置非金属物料。

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3~5mm(接线注意棕色接“+”、蓝色接“-”、黑色接输出)电容式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5~10mm(接线注意棕色接“+”、蓝色接“-”、黑色接输出)三相异步电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推料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双向电控气阀控制。

教学过程:一、 FX—20P—E型简易编程器的组成与面板布置1、FX—20P—E型简易编程器的组成FX—20P—E型简易编程器的硬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件:(1) FX—20P—E型编程器;(2) FX—20P—CAB型电缆;(3) FX—20P—RWM型ROM写入器模块;(4) FX—20P—ADP型电源适配器;(5) FX—20P—FKIT型接口。

其中编程器与电缆是必须的,其他部分是选配件。

编程器右侧面的上方有一个插座,将FX—20P—CAB电缆的一端插入该插座内(见图3.1),电缆的另一端插到FX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的RS-422编程器插座内。

机电一体化工程教案

机电一体化工程教案

机电一体化工程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掌握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

二、教学内容。

1.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概念和特点;2.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历程;3.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4.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

四、教学方法。

1.讲授结合案例分析;2.实验教学;3.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1.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概念和特点(1课时)。

1.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定义;1.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特点;1.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意义。

2.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历程(1课时)。

2.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起源;2.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历程;2.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现状和趋势。

3.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课时)。

3.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基本原理;3.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核心技术;3.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应用案例。

4.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课时)。

4.1 机电一体化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4.2 机电一体化工程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4.3 机电一体化工程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

5.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1课时)。

5.1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趋势;5.2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发展前景;5.3 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挑战与机遇。

六、教学评价。

1.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2.实验报告和作业;3.期末考试。

七、教学资源。

1.教材,《机电一体化工程导论》;2.实验设备,机电一体化工程实验箱;3.案例资料,机电一体化工程应用案例。

八、教学反思。

机电一体化工程是当今工程技术领域的热点之一,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结合最新的发展动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机电一体化工程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系统维护与保养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系统维护与保养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系统维护与保养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教案一:机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I. 教学目标:1. 了解机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机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 了解机电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II. 教学内容:1. 机电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机电系统的分类;3. 机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 机电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III.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机电系统的概念,提问学生对机电系统的了解程度。

- 引导学生思考机电系统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体现。

2. 讲解机电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0分钟)- 视频展示:播放介绍机电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的视频材料。

- 教师讲解:对机电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进行深入解释和阐述。

3. 分类讲解(30分钟)- 展示:呈现不同类别的机电系统的图片或实物。

- 分类讲解:对各类机电系统进行分类的原则、特点和应用进行详细说明。

4. 组成和工作原理(35分钟)- 图像辅助教学:使用示意图或动画展示机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配置模型:提供机电系统的模型,让学生通过拆装的方式学习机电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5. 重要性和作用(20分钟)-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机电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 小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强调机电系统在现代社会的不可或缺性。

IV.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度和合作精神等。

2. 学生讨论报告评价: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和报告内容评分。

3. 课堂练习评价:布置相应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机电系统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教案二:机电系统常见故障排除与维护I. 教学目标:1. 掌握机电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2. 学习机电系统的日常维护与保养。

II. 教学内容:1. 机电系统常见故障的分类和原因;2. 机电系统常见故障排除的方法和步骤;3. 机电系统的日常维护与保养措施。

机电维修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机电维修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机电维修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机电维修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常见机电设备的维修流程和注意事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教学内容: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 机电维修的基本概念- 介绍机电维修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 分析机电维修的分类,如预防性维修、故障维修、改善性维修等。

2. 机电维修的基本方法- 介绍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如直观检查、测量分析、比较分析等。

- 讲解维修操作的基本步骤,如拆卸、检查、修理、组装、调试等。

3. 常见机电设备的维修流程- 以电动机为例,讲解电动机的维修流程,包括电动机的拆卸、检查、修理、组装、调试等步骤。

4. 机电维修的注意事项- 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讲解安全操作规程。

- 介绍维修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常见机电设备进行维修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完成维修操作后,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重点知识。

2. 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课件:机电维修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维修流程、注意事项等。

2. 实物设备:电动机、电机控制器等。

3. 工具:扳手、螺丝刀、万用表等。

备注: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机电一体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机电一体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案一、教案概述机电一体化是指将机械与电气控制相结合,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实现对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制造的重要趋势之一。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和意义;2. 学习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知识;3. 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流程;4.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1. 了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与发展历程(30分钟)- 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意义;- 讲解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知识(60分钟)- 讲解机械、电气和控制的基础知识;- 学习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的原理和应用;- 介绍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SCADA(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概念。

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60分钟)- 分析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 学习机电一体化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的方法;-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自设计一个简单的机电一体化系统。

4. 动手实践与创新设计(30分钟)- 提供基本的机械组件和电气元件;- 让学生动手组装一个小型机电一体化系统;-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尝试改进现有系统的性能。

5. 实际问题解决与案例分析(30分钟)- 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机电一体化问题;-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讨论机电一体化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授课讲解:通过PPT、板书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实践操作:提供实验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组装机电一体化系统,并进行实验操作。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共同解决机电一体化的实际问题。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教案标题: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机电一体化概论的基础知识和理解,使他们能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机电一体化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并了解其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了解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3. 能够分析和评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评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

教学准备:1. 教材:《机电一体化概论》。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实验设备:机电一体化实验装置(如果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机电一体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5分钟)1. 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介绍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强调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

三、讨论机电一体化在自动化、机械制造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的应用(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种领域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案例。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分析和评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并进行讨论。

2. 指导学生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五、课堂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收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评。

六、总结与延伸(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机电一体化师教案模板范文

机电一体化师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X授课时间:第X周星期X 第X节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2)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

(3)使学生熟悉常见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伦理意识。

教学内容:一、导入1. 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和背景。

2. 阐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介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 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 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机械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

- 分析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原理- 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运动控制、传感与检测、信息处理等。

- 分析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策略。

4. 常见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应用- 介绍常见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如数控机床、机器人、PLC等。

- 分析这些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 讲授法:教师讲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实践操作考核:检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机电一体化师教案模板范文

机电一体化师教案模板范文

机电一体化师教案模板范文
教案标题:机电一体化师教案模板范文
教案目标:
1. 了解机电一体化师的基本职责和技能要求;
2. 掌握机电一体化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机电一体化技能和实践能力。

教案步骤:
1. 教学引入:
- 引导学生思考机电一体化师的重要性和职责;
- 激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能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学内容:
- 介绍机电一体化师的基本职责和技能要求;
- 详细解释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 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3. 教学方法:
-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机电一体化问题; -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实践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

4. 教学评估:
- 设计机电一体化相关的问题,进行课堂测验;
-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技能运用;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评估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5.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参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竞赛和实践项目;
- 提供机电一体化师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机会信息;
- 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和进修机会。

教案总结:
通过本教案,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机电一体化师的职责和技能要求,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培养机电一体化技能和实践能力。

教学评估和延伸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机会。

机电一体化教案316K

机电一体化教案316K

机电一体化教案(讲稿)第三章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概述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无论是机械电子化产品(如数控机床),还是机电相互融合的高级产品(如机器人),都离不开检测与传感器这个重要环节。

若没有传感器对原始的各种参数进行精确而可靠的自动检测,那么信号转换、信息处理、正确显示、控制器的最佳控制等,都是无法进行和实现的。

检测系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计测功能。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传感器的作用就相当于人的感官,用于检测有关外界环境及自身状态的各种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位置等)及其变化,并将这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再通过相应的变换、放大、调制与解调、滤波、运算等电路将有用的信号检测出来,反馈给控制装置或送去显示。

实现上述功能的传感器及相应的信号检测与处理电路,就构成了机电一体化产品中的检测系统。

随着现代测量、控制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用越来越普遍。

凡是应用到传感器的地方,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检测系统。

传感器与检测系统可对各种材料、机件、现场等进行无损探伤、测量和计量;对自动化系统中各种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

尤其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传感器及其检测系统不仅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机与电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纽带。

一、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有多种,可以按被测物理量分类,这种分法明确表达了传感器的用途,便于根据不同用途选择传感器。

还可按工作原理分类,这种分法便于学习、理解和区分各种传感器。

机电一体化产品主要以微型计算机作信息处理机和控制器,传感器获取的有关外界环境及自身状态变化的信息,一般反馈给计算机进行处理或传感开关接触型(如微动开关、行程开关、接触开关)器型(二值型)非接触型(如光电开关、接近开关)模拟型电阻型(如电位器、电阻应变片等)电压、电流型(如热电偶、光电池等)电感、电容型(如电感、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数字型计数型(二值+计数器)代码型(如旋转编码器、磁尺等)图2—1 传感器按输出信号性质分类实施控制。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设计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第1-2课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第3-4课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技术、执行器技术、控制技术等。

第5-6课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汽车电子等。

第7-8课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等。

第9-10课时: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际操作,包括简单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机电一体化技术》教材,用于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知识。

机械制造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机电系统设计与调试实践

机械制造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机电系统设计与调试实践

机械制造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机电系统设计与调试实践一、引言机械制造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份优秀的教案范本,主要涵盖机电系统设计与调试实践内容。

通过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机械制造专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电系统设计与调试能力。

基于此,本教案的教学目标如下:1. 理解机电系统设计与调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机电系统的设计流程和调试过程;3. 能够运用知识和技能设计和调试简单的机电系统;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课程简介简要介绍机电系统设计与调试的定义、意义和应用领域。

2. 机电系统设计基础2.1 机电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流程2.2 机电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2.3 实例分析:某机械设备机电系统设计案例3. 机电系统调试实践3.1 机电系统调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2 常见故障的诊断与解决3.3 实例分析:某机电系统调试案例4. 教学实践项目4.1 课堂实践:学生根据给定的案例进行机电系统设计和调试工作4.2 实验室实践:学生独立或小组进行机电系统设计与调试实验4.3 实训活动:参观现实中的机电系统并进行观察和分析五、教学方法与评价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讲解、问题导入、讨论交流、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2.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实践项目的评估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机电一体化技术教程2. 参考书籍:《机电系统设计与调试实践指南》、《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等3. 实验设备和器材: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等七、教学评价与总结通过对机械制造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教案范本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电系统设计与调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1314

机电一体化概论教案1314
二、微型计算机与机械装置间的联系方法
1、微型计算机与机械装置之间的联接
(1)机械装置上装有检测位置、速度、加速度、力、力矩和温度等参数的传感器,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通过接口电路反馈到微机的输入端口。
(2)输入微机的反馈信号经过微机的处理后,危机发出控制信号。
图2-22微机与机械装置的联接
提问
讲解
例举等结合学生的经验
教后记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三、专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专用输入/输出接口分为四类。
1、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接口
2、数字信号→模拟信号转换(D/A)接口
3、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转换(A/D)接口
4、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接口
四、通用接口
在机电一体化中,使用最普遍的通用接口是可编程序接口PPI。PPI的输入/输出动作由微机的程序控制,传感器、执行元件与微机之间通过转换接口电路及PPI相联,信息的输入/输出非常方便。
年月日
课题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授课时数
(总第~)
教学目标
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接口的作用、种类;了解微型计算机与机械装置间的联接方法;了解专用、通用接口。
教学重点
机电一体化系统接口的作用、种类;计算机与机械装置间的联接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专用、通用接口
板书设计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
教学方法与
教学手段
由于机电一体化系统和设备中的元器件不仅有机械类的、电器类的、控制类的和计算机类的,而且机械类的还有气动和液动两种类型,控制元器件还有光、超声、同位素等等,因此接口的种类繁多。
机电一体化中,不同类元器件间常用的类型如下:

机电一体化公开课教案

机电一体化公开课教案

项目九物料分拣机构知识目标: 1.掌握分拣机构的工作原理2.编写控制程序并调试分拣机构的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控制程序并能独立运行分拣机构重点及难点:理解控制程序并能独立运行分拣机构器材准备:电源模块、FX2N-48MR型PLC、指示灯、编程电缆、导线、分拣机构任务一:复习分拣机构(实物观察,让学生回顾各分拣机构的组成部分)教师问:我们这个装置有哪些组成部分?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由光电传感器、输送带、电感传感器、2个光纤传感器、3个物料槽、3个单杆气缸、1台三相异步电动机、6个磁性传感器及电磁阀组成)。

教师问:那你们知道这些元件的功能吗?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主要完成通过传感器检测实现物料的分拣任务)(1)光电传感器:当有物料到放入时,给PLC一个输入信号。

(2)输送带:由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输送物料。

(3)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2~5mm(4)光纤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的白色、黑色物料,检测距离为3~8mm。

(5)料槽:对物料进行分拣时,用于放置物料。

(6)单杆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单向电控气阀控制。

(7)三相异步电动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8)磁性传感器:用于气缸的位置检测。

(9)电磁阀: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

注:双向电控阀用来控制气缸进气和出气,从而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单向电控阀用来控制气缸单向运动,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

与双向电控阀区别在双向电控阀初始位置是任意的可以控制两个位置,而单控初始位置是固定的只能控制一个方向。

引入:教师演示分拣机构运行的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兴趣。

任务二:物料分拣机构的程序设计控制要求:从入料口放入物料,落料处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有物体放入后,变频器驱动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传送带运行;当物料被输送至金属传感器检测位置时,推料一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一;若为白色物料,待传送到白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推料二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二;若为黑色物料,待传送到黑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推料三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三。

机电一体化师教案设计模板

机电一体化师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大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步骤和方法;(3)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4)了解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3)培养学生对国家科技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步骤和方法;3.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4.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机电一体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关注。

二、新课讲授1.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讲解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成部分,如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 介绍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2.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步骤和方法:- 讲解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详细讲解安装步骤,如定位、固定、接线等;- 强调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 讲解调试的目的和意义;- 介绍调试方法,如参数设置、性能测试等;- 强调调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分析常见故障原因;- 介绍故障排除方法,如检查线路、更换部件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 学生总结实践经验,分享操作心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查阅资料,了解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系统控制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系统控制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系统控制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一、课程概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系统控制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电系统的控制原理、技术方法和实践操作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和职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目标: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机电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控制策略和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2. 实践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机电系统的控制设计和实验操作。

3. 创新目标:学生能够提出改进控制系统性能的方法,并能够利用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机电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与工作过程2. 机电系统的传感与测量技术3. 控制器的分类与工作原理4. 机电系统的控制策略与方法5. PID控制器的原理与应用6. 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7. 机电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讲授机电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和技术要点,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机电系统控制概念。

2. 实验演示:针对不同的机电控制实验项目,给予学生具体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机电系统控制原理的理解。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与经验,就机电系统控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仿真模拟: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模拟机电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控制策略,增加学生对机电系统控制的直观理解和实践应用。

五、教学评价1.课堂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堂作业,检验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与课程相关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小组项目:以小组形式进行机电系统控制项目设计,评价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机电系统控制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应用能力,评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教材:机电系统控制课程相关教材,如《机电系统自动控制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应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2.1 接触器-电磁系统
作用:
将电磁能转换成机械能,产生电磁吸力带动触点动作。
组成:
铁心(衔铁)、静铁心和电磁线圈
2020/4/7
16
2.1 接触器-电磁系统吸力特性
吸力特性:
电磁系统的电磁吸力与气隙的关系曲线称为吸力持性。
F4150B2S
电磁吸力
气隙磁感应 强度
铁心截面积
FB22
2020/4/7
25
2.1 接触器-工作原理及画法
工作原理:
初始状态: 线圈断电、弹簧力作用大 NC闭合,NO断开 工作状态:
线圈通电、吸力作用大 NC断开,NO闭合
画法:
2020/4/7
26
2.2 交流接触器
接触器按线圈工作电压分:
交流接触器和直流接触器
2020/4/7
27
2.2 交流接触器+
电磁系统
2020/4/7
2.配电电器 用于电能的输送和分配的电器,例如高 压断路器。
3.主令电器 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发送动作指令的电 器,例如按钮、转换开关等。
4.保护电器 用于保护电路及用电设备的电器,例如 熔断器、热继电器等。
5.执行电器 用于完成某种动作或传送功能的电器, 例如电磁铁、电磁离合器等。
2020/4/7
9
2020/4/7
4
1.1概述
教室照片: 实验室照片: 工厂照片: 常用低压电器的照片:
2020/4/7
5
1.2 电器的分类-定义
电器的定义:
接通和断开电路或调节、控制和保护电路及电气 设备用的电工器具。
2020/4/7
6
1.2 电器的分类-按电压分类
(一)按工作电压等级分 1.高压电器 用于交流电压1200V、直流电压1500V 及以上电路中的电器,例如高压断路器、高压隔离开 关、高压熔断器等。 2.低压电器 用于交流50Hz(或60Hz)额定电压为 1200V以下、直流额定电压为1500V及以下的电路内 起通断、保护、控制或调节作用的电器(简称电器),例 如接触器、继电器等。
快速直流断路器 限流式
位置开关: 直动式 波动式 微动式
按钮
刀开关
2020/4/7
11
1.4 我国低压控制电器的发展概况
第一代:20世纪60~70年代 17个系列 第二代:20世纪70~80年代 适应成套设备需要 第三代:20世纪90年代 跟踪国外先进技术
现代低压电气的特征: 微处理器; 带有通信接口; 采用标准化结构;保护功 能齐全;具有外部故障记录显示、参数测量显示内部 故障自诊断等。
2020/4/7
12
2.1 接触器-作用
作用:用来频繁地接通和分断交、直流主回路和大
容量控制电路。主要控制对象是电动机,能实现远距 离控制,并具有欠(零)电压保护。
2020/4/7
13
2.1 接触器-结构
主要结构:
电磁系统 触点系统 灭弧装置
2020/4/7
14
2.1 接触器-应用举例
2020/4/7
繁操作
2020/4/7
20
2.1 接触器-电磁系统 反力特性
电磁系统的反作用力与气隙的关系; 反作用力包括:弹簧力,衔铁自重,摩擦阻力
2020/4/7
21
2.1 接触器-触点系统
触点是接触器的执行元件,用来接通或 断开被控电路。 分类1:
主触点: 控制主回路,允许通过大电流
辅助触点: 控制回路,允许通过小电流
2020/4/7
7
1.2 电器的分类-按动作原理分类
(二)按动作原理分 1.手动电器 人手操作发出动作指令的电器。 例如:刀开关、按钮等。 2.自动电器 产生电磁吸力而自动完成动作指令的电器。 例如:接触器、继电器、电磁阀等。
2020/4/7
8
1.2电器的分类-按用途+
1.控制电器 用于各种控制电路相控制系统的电器, 例如接触器、继电器、电动机起动。
危害:
妨碍电路的正常分断,又会使触点受到严重腐蚀。
方法:
要使电弧熄灭,应设法降低电弧的温度和电场强度。 常用的灭弧装置有灭弧罩、灭弧栅和磁吹灭弧装置。
2020/4/7
24
2.1 接触器-灭弧装置+
灭弧罩:多用于交流接触器中 灭弧栅:多用于交流接触器中 磁吹灭弧装置:应用于直流接触器中
2020/4/7
分类2:
常开触点NO:初始状态触点断开,线圈通电后闭合 常闭触点NC:初始状态触点闭合,线圈通电后断开
2020/4/7
22
2.1 接触器-触点系统+
触点形状:桥型触点、指型触点 触点接触形式:点接触、线接触、面接触
2020/4/7
23
2.1 接触器-灭弧装置
电弧:
当触点断开瞬间,触点间距离极小,电场强度极 大,触点间产生大量的带电粒子,形成炽热的电子流, 产生弧光放电现象,称为电弧。
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
主讲:李鑫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自动化系
2020/4/7
1
课程介绍
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教学日历 实验内容 对今后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2020/4/7
2
第一章: 常用低压控制电器
1. 概述 2. 接触器 3. 继电器 4. 熔断器 5. 低压开关和低压断路器 6. 主令电器 7. 智能继电器
1.3 常用的低压控制电器1
接触器:交流接触器
直流接触器
继电器:电磁式继电器:电压继电器 电流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
时间继电器: 直流电磁式 空气阻尼式 半导体式 热继电器 干簧继电器 速度继电器
2020/4/7
10
1.3 常用的低压控制电器2
熔断器:
瓷插式 螺旋式 快速熔断器
有、无填料封闭管式
低压断路器:框架式 塑料外壳式
额定电压:主触点的工作电压 应等于负载的额定电压 额定电流:主触点的工作电流 电磁线圈的额定电压:为控制回路电压 触点数目:2对,3对,4对,6对 额定操作频率:交流600次/h,直流1200次/h
17
2.1 接触器-电磁系统吸力特性1
交流吸力特性
U 4.44 fN
FB22
I
2020/4/7
18
2.1 接触器-电磁系统吸力特性2
直流吸力特性
I U /R
I * N / Rm F 2
F
1/
R
2 m
1/
2
2020/4/7
19
2.1 接触器-电磁系统吸力特性3
交流与直流吸力特性的比较可:靠性高,频
28
2.3 直流接触器
交流接触器:
线圈:短而粗的圆筒状 线圈工作电压为:交流,铁芯配有短路环装置 灭弧装置:灭弧罩,灭弧栅等
直流接触器:
线圈:长而薄的圆筒状 线圈工作电压为:直流
2020/4/7
29
2.4 主要技术数据及选用原则1
型号:
2020/4/7
30
2.4 主要技术数据及选用原则2
接触器选用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