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化工事故案例
典型案例八:辽宁抚顺顺特化工有限公司“9·14”爆炸火灾事故
![典型案例八:辽宁抚顺顺特化工有限公司“9·14”爆炸火灾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4b752b7d48d7c1c708a14529.png)
典型案例八、辽宁抚顺顺特化工有限公司“9·14”爆炸火灾事故一、事故调查分析(一)事故概要1、事故简介2013年9月14日10时10分许,抚顺顺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特公司)发生一起爆炸火灾事故。
事故共造成5人死亡,两台储罐报废,50 m3原甲酸(三)甲酯产品燃尽,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
2、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顺特公司作业人员在罐顶违章进行电焊作业产生的火花引爆了作业罐顶采样孔外溢的三甲酯蒸气,并回火至罐内,造成大罐内的爆炸性气体爆炸是发生爆炸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①顺特公司缺乏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在新建装置安全设施设计未经审查的情况下,违法建设,违法生产;②顺特公司安全管理混乱,风险意识不强。
此次改造活动没有制定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没有认真开展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对作业现场缺乏检查,导致动火作业区内存在的三甲酯蒸气释放源没有隔断。
③改线方法(作业方式)存在问题,本可以预制好带法兰的管件后用法兰对接,但却选择了风险性最大的在罐顶动火焊接。
④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
企业虽然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一些内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但没有很好地落实。
管理及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没有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及动火作业票证管理制度,违规作业。
在罐体内存在危险物料的情况下,没按规定对距动火点不小于10米的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可燃气体分析,也未按特种动火级别办理动火作业票,只是违规办理了临时用电作业票。
⑤未按规定逐步完善修订相关操作规程。
无罐顶采样操作规程,导致采样后采样口原本密封的盲法兰失去阻止三甲酯蒸气外溢的作用,埋下重大事故隐患。
对不频繁开启的罐顶采样口管理缺失,虽然在日常的检查中检查过其它法兰的紧固情况,但一直没有对罐顶采样口盲法兰螺栓紧固及垫片的完好情况进行检查。
⑥对新工人的安全教育、考核存在漏洞。
新招录的焊工虽然具有操作证,但企业对其安全教育无记录,未经考核就上岗作业。
⑦中介机构在企业标准化考评时考核把关不严,没有完全尽到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把关的责任。
(完整版)动火作业典型事故
![(完整版)动火作业典型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3f7fb29e3186bceb18e8bb07.png)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事故主要原因:(1)维修班长在未办理动火作业票的情况下派 焊工施工(缺少与动火有关部门人员的沟通)。(2)焊工未见到动 火票就动火。(3)雇用民工受人指令关闭阀门后,既未向井站值班 人员报告,又未在现场看守(缺少协调与信息沟通)。(4)配气站 值班员,在未搞清停气原因的情况下,贸然打开天然气阀门,导致 事故发生(上锁挂签)。(5)天然气公司负责人,在没有作业方案、 没有履行作业手续、没有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直接盲目安 排作业(三无作业:无方案、无作业许可、无安全措施)。
24日7时40分,焊工违章进行液化石油气管道防静电装置焊接作 业,7时51分,当将第3只单头螺栓焊至液化石油气管道气相总管, 空压机加压至1.36MPa时,2号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爆炸,罐体冲出 地面,其余两个埋地液化石油气储罐受爆炸冲击,向左右偏转,造 成液化石油气罐区全部破坏,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将混凝土盖板碎块 最远抛出420多米。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事故的直接原因:在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埋地液化石 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液化石油气储罐用氮气压完物料后没有置换,导致液 化石油气储罐与管道系统一并进行气密性试验,罐内未置换干净的液化石油 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现场同时进行电焊动火作业, 电焊火花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
油气储运——安全经验分享
动火作业典型事故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案例一、2003年10月28日,中国石油某油田一采油厂在柯14井安 装单井罐时发生油罐爆炸着火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重伤,1 人轻伤。
40立方米原油罐 40立方米原油罐
勒1井
柯14井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动火作业中的常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动火作业中的常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af9822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4.png)
动火作业中的常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动火作业是指在工业、建筑、石油化工等领域中进行的火源接触作业。
由于火源接触操作的特殊性质,动火作业往往存在较高的风险。
本文将分析一些常见的动火作业安全事故案例,并总结教训以提醒从业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作业规程,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一、案例分析1. 某化工企业罐区着火事故该化工企业进行储存和生产的罐区,由于清洗作业人员在进行动火作业时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导致火源接触引发火灾。
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某建筑工地电焊引发火灾在某建筑工地的电焊作业过程中,焊接工人在焊接过程中未妥善安置防火措施,导致火花飞溅引燃周围可燃物,引发火灾。
由于事故现场疏散不及时,造成多人被困,部分人员受伤。
3. 某石油化工厂动火时泄漏引起爆炸某石油化工厂进行设备维修过程中,未发现燃气泄漏情况,工人在进行动火作业时点燃了泄漏的燃气,引发爆炸事故。
爆炸导致严重伤亡和设备损坏。
二、教训总结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动火作业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防范措施。
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和工序进行作业,不得擅自改变或省略防火措施。
2. 加强火灾风险评估在动火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火灾风险评估,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和隐患。
针对评估结果,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
3. 做好现场防火措施在动火作业现场,应设置灭火器材并保持有效状态,以防止火灾的蔓延。
同时,及时清理可燃物,确保作业区域周围没有火源或易燃物。
4. 加强监督和管理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加强对动火作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安全规程。
检查人员必须定期对作业现场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
5. 提高安全意识从业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牢记事故发生的危险性和严肃性。
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松懈安全防范和防火意识。
结语动火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常常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化工典型安全事故案例
![化工典型安全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6ade848360cba1aa911da7f.png)
化工典型安全事故案例一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9.12"爆燃事故2010年9月12日,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爆燃事故,造成2人重伤,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0余万元。
1.事故经过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王村,注册资本19883340元,职工总数220人,主要从事纤维素醚系列产品、PAC精制棉、压力容器制造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其中纤维素醚系列产品,产量为6000吨/年,纤维素醚项目始建于2000年。
2010年9月12日11时10分左右,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厂纤维素醚生产装置一车间南厂房在脱绒作业开始约1小时后,脱绒釜罐体下部封头焊缝处突然开裂(开裂长度120cm,宽度1cm),造成物料(含有易燃溶剂异丙醇、甲苯、环氧丙烷等)泄漏,车间人员闻到刺鼻异味后立即撤离并通过电话向生产厂长报告了事故情况,由于泄漏过程中产生静电,引起车间爆燃。
南厂房爆燃物击碎北厂房窗户,落入北厂房东侧可燃物(纤维素醚及其包装物)上引发火灾,北厂房员工迅速撤离并组织救援,10分钟后火势无法控制,救援人员全部撤离北厂房,北厂房东侧发生火灾爆炸,2小时后消防车赶到火灾被扑灭。
事故造成2人重伤,2人轻伤。
2.事故原因(1)据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纤维素醚生产装置无正规设计,脱溶釜罐体选用不锈钢材质,在长期高温环境、酸性条件和氯离子的作用下发生晶间腐蚀,造成罐体下部封头焊缝强度降低,发生焊缝开裂,物料喷出,产生静电,引起爆燃。
(2)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企业未对脱绒釜罐体的检验检测做出明确规定,罐体外包有保温材料,检验检测方法不当,未能及时发现脱绒釜晶间腐蚀现象,也未能从工艺技术角度分析出不锈钢材质的脱绒釜发生晶间腐蚀的可能性;生产装置设计图纸不符合国家规定,图纸载明的设计单位为淄博泰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但无设计公司单位公章,无设计人员签字,未载明脱绒釜材质要求,存在设计缺陷;脱绒釜操作工在脱绒过程中升气阀门开度不足,存在超过工艺规程允许范围(0.05Mpa以下)的现象,致使釜内压力上升,加速了脱绒釜下部封头焊缝的开裂。
2022年15个化工行业安全事故典型案例解析
![2022年15个化工行业安全事故典型案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6206b8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54.png)
另外再延伸一下,固废处理车间也属于环保设施的范畴,最近两年,确实发生了不少环保设 施的事故案例,基于此,在2022年12月23日,国务院安委办和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 了17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环保设备设施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旨在加强化工企业内环保设施 和设备的安全管理,相信在2023年期间,各类型的环保设施类工程项目,应该会面临和主体工程 同样的监督管理,包括三同时制度、专篇审核、风险评估论证等等。
2022年4月16日5时,位于淄博市临淄区的中国 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炼油厂发生一 起坍塌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80万 元。
事故阶段 关键装置 作业环节 涉及行业 涉及危化品
运行
罐区
违章操作
冶金
煤焦油
开停工
工艺装置
违章操作
石油化工
乙烯、丙烯、 乙烷、丙烷
检维修
工艺装置
有限空间 作业
石油化工 冶金 精细
涉及危化品 蒽油 \ 石脑油
玻璃鳞片 甲醇、氨气
事故案例概况
事故名称
时间
开远市龙腾冶炼厂 “3·23”煤焦油储 罐火灾事故
2022/3/2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 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3·30”一般油化工股份有 限公司齐鲁分公司 “4·16”坍塌事故
受伤。
运行
实验室
违章操作
石油化工
茂金属催 化剂
广西奕安泰药业有限公 司“10·4”一般着火 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7b8589c9b89680203d82599.png)
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1、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2019年3月21日14时48分,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伤,640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198635.07万元。
发生原因是,事故企业旧固废库内长期违法贮存的硝化废料(主要成分是二硝基二酚、三硝基一酚、间二硝基苯、水和少量盐分等)持续积热升温导致自燃,燃烧引发爆炸。
主要教训:一是事故企业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漠。
天嘉宜公司无视国家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长期刻意瞒报、违法贮存、违法处置硝化废料,安全管理混乱。
二是中介机构弄虚作假。
有关环保评价机构出具虚假失实文件,导致事故企业硝化废料重大风险和事故隐患未能及时暴露,干扰误导了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
三是江苏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监管责任履行不到位。
应急管理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不到位,生态环境部门未认真履行危险废物监管职责,工信、市场监管、规划、住建和消防等部门也不同程度存在违规行为。
四是响水县和生态化工园区安全发展理念不牢。
重发展轻安全,招商引资安全环保把关不严,对天嘉宜公司长期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视而不见,复产把关流于形式。
五是江苏省、盐城市未认真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安全风险排查管控不全面、不深入、不扎实。
2、长深高速江苏无锡“9?28”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2019年9月28日,长深高速公路江苏无锡段发生一起大客车碰撞重型货车的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36人死亡、36人受伤。
发生原因是,事故大客车在行驶过程中左前轮爆胎,导致车辆失控与中央隔离护栏碰撞,冲入对向车道,与对向大货车相撞。
大客车上大部分乘员未系安全带,在事故发生时脱离座椅,加重了事故伤亡后果。
主要教训:道路客运行业跨省异地源头管控存在漏洞。
一是企业注册地有关部门对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的企业、车辆监管不力,对企业日常安全管理严重缺失的问题失察失管,未及时处理其他部门和外地关于事故企业及车辆涉嫌非法营运的抄告线索,没有真正形成监管合力和闭环管理。
化工企业动火作业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企业动火作业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c2396131b765ce050814e9.png)
化工行业事故分析
动火作业化工事故案例
●案例
某化学品生产公司利用全厂停车机会进行检修,其中一个检修项目是用气割割断煤气总管后加装阀门。
为此,公司专门制定了停车检修方案。
检修当天对室外煤气总管(距地面高度约6米)及相关设备先进行氮气置换处理,约1小时后从煤气总管与煤气气柜间管道的最低取样口取样分析,合格后就关闭氮气阀门,认为氮气置换结束,分析报告上写着“氢气+一氧化碳<7%,不爆”。
接着按停车检修方案对煤气总管进行空气置换,2小时后空气置换结束。
车间主任开始开《动火安全作业证》,独自制定了安全措施后,监火人、动火负责人、动火人、动火前岗位当班班长、动火作业的审批人(未到现场)先后在动火证上签字,约20分钟后(距分析时间已间隔3小时左右),焊工开始用气割枪对煤气总管进行切割(检修现场没有专人进行安全管理),在割穿的瞬间煤气总管内的气体发生爆炸,其冲击波顺着煤气总管冲出,击中距动火点50米外正在管架上已完成另一检修作业准备下架的一名包机工,使其从管架上坠落死亡。
●点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该公司在进行动火危险作业时未安排专人进。
违规动火作业事故案例
![违规动火作业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5091e0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d.png)
违规动火作业事故案例违规动火作业事故案例:案例一:建筑工地火灾某建筑工地正在进行焊接作业,由于操作人员未按照规定采取防火措施,导致火花飞溅,引燃了工地周围的可燃物,最终造成了一起严重火灾事故。
案例二:工厂爆炸事故一家化工厂在进行生产过程中,违规进行动火作业,由于未对周围的易燃气体进行充分检测,导致一次爆炸事故,造成多人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
案例三:船舶油污泄漏一艘船舶在进行维修作业时,违规进行动火作业,导致船舶内部的燃油泄漏,严重污染了周围海域,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损失。
案例四:建筑物火灾某高层建筑在进行装修作业时,操作人员违规进行动火作业,引发了火灾,由于消防设施不完备,导致火势蔓延迅速,最终造成了多人伤亡和财产损失。
案例五:石化厂泄露事故一家石化厂在进行设备维修时,操作人员未按照规定进行动火作业,导致厂区内的有毒化学品泄露,造成了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
案例六:地铁施工火灾某地铁施工现场,在进行焊接作业时,操作人员未按照规定进行动火作业,并且未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导致火花引燃了周围的可燃物,引发了一起火灾事故。
案例七:工业园区爆炸某工业园区内的一家化工厂,在进行设备检修时,操作人员违规动火作业,由于未及时发现和处理泄漏的可燃气体,导致一次严重的爆炸事故,造成多人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
案例八:仓库火灾某仓库在整理货物时,操作人员违规进行动火作业,不慎将火焰接触到易燃物品,引发了一起火灾,由于仓库内无有效的灭火设备和疏散通道,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案例九:煤矿事故一座煤矿在进行矿井施工时,操作人员违规进行动火作业,由于未能及时发现瓦斯泄漏,导致一次严重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了多名矿工的伤亡和煤矿设备的毁损。
案例十:油罐车爆炸一辆油罐车在加油站进行加油作业时,操作人员违规进行动火作业,不慎将火花接触到了油罐车上的油气,引发了一次爆炸事故,造成了加油站设施的损毁和周围环境的污染。
动火作业引起的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动火作业引起的火灾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b7da2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d.png)
动火作业引起的火灾事故案例分析1. 引言动火作业是指使用明火、电火或高温火焰进行的施工作业,包括焊接、切割、烘烤、热风干燥等。
这些作业通常会引发火灾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动火作业引起的火灾事故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2. 案例描述在某工业园区的一家化工厂,工人对一座油罐进行焊接作业。
油罐内残留有少量的易燃液体,工人在焊接时未做好防护措施。
突然,由于火花的飞溅,引发了油罐内的爆炸,造成3名工人死亡,多人受伤,数千万元的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事故起因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引燃了油罐内的易燃物质,最终导致了爆炸。
3. 分析3.1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在上述案例中,工人进行焊接作业时未做好防护措施,导致了火灾事故的发生。
这说明化工厂在动火作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疏忽。
在动火作业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工人的安全。
但在该化工厂中,对于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够强,导致了此次事故的发生。
3.2 火灾隐患存在在本案例中,油罐内残留有易燃液体,而工人进行焊接作业时未将其清除,这导致了火灾事故的发生。
化工企业在日常生产中,应加强对于火灾隐患的排查和清理,确保生产场所的安全。
而在该化工厂中,存在火灾隐患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了此次火灾事故的发生。
3.3 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作业人员在进行动火作业时,应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主动采取安全措施,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而在本案例中,工人在进行焊接作业时未做好防护措施,表明其缺乏安全意识。
企业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应对措施4.1 加强动火作业安全管理化工企业应加强对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的重视,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定,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进行。
同时,对动火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
4.2 消除火灾隐患企业应加强对生产场所的火灾隐患排查,及时清理易燃物质,确保生产场所的安全。
动火作业事故案例
![动火作业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d2a6e14a6c30c2259019e4e.png)
动火作业事故案例
1、大庆石化总厂“10.27”硫 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
一.事故概况 某年 10 月 27 日, 大庆石化总厂工 程公 司,在大庆石化分公 司炼油厂硫磺 回收车 间 64 万吨/年酸性水 汽提装置 V402 原料 水罐罐顶切割 DN200 排气管 线作业中,引 爆 V402 罐泄漏出的 爆炸 性混合气体,发 生重大爆炸事故。爆 炸 导致 2 人当场死 亡、5 人失踪。10 月 29 日 13 时,5 名失踪 人员遗体在V402 罐 内找到,事故共造成7 人死亡。
案例3: 2011年3月9日,泰安市东平县的山东润银生 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尿素车间六号合成塔检修期 间,外来施工人员在未办理动火作业证、未开展 动火分析、未开展可燃、有毒气体检测的情况下 违规进入塔内动火,致使合成塔内残留气体发生 爆炸,造成1人死亡。 设备内动火一般要求:1、办理受限空间作业 票,办理动火作业票。2、分析检测包含设备内 可燃、有毒气体、氧气含量,还要包括设备外环 境可燃、有毒气体含量,符合受限空间和动火作 业条件。
(二)间接原因: 4.现场安全监管不严。针对动火作业 现场的临时变更情况,在场 的车间设备 主任、监火员没有及时制止,导致事故 发生。 5.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在 V402 罐 顶动火切割 DN200 管线的 气焊工,没 有“金属焊接切割作业操作证”,安全 意识低,自我保护 意识差。
(二)间接原因: 6.员工安全意识不强。事故发生时, 车间设备主任、设备员、监 火员和操作 工等 7 人站在容积为 5000 立方米、高 18 米、液位为 77% 并充满易燃、易爆 气体的事故罐罐顶,说明员工安全意识 不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2个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12个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a8609be52ea551811a6874d.png)
第一章火灾事故案例一、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9.12"爆燃事故2010年9月12日,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爆燃事故,造成2人重伤,2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0余万元。
1.事故经过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王村,注册资本19883340元,职工总数220人,主要从事纤维索醚系列产品、PAC精制棉、压力容器制造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其中纤维素醚系列产品,产量为6000吨/年,纤维素醚项目始建于2000年。
2010年9月12日11时10分左右,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厂纤维素醚生产装置一车间南厂房在脱绒作业开始约1小时后,脱绒釜罐体下部封头焊缝处突然开裂(开裂长度120cm,宽度1cm) ,造成物料(含有易燃溶剂异丙醇、甲苯、环氧丙烷等)泄涌,车间人员闻到刺鼻异味后立即撤离并通过电话向生产厂长报告了事故情况,由于泄漏过程中产生静电,引起车间煤燃。
南厂房爆燃物击碎北厂房窗户,落入北厂房东侧可燃物(纤维素醚及其包装物)上引发火灾,北厂房员工迅速撤离并组织救援,10分钟后火势无法控制,救援人员全部撤离北厂房,北.厂房东侧发生火灾爆炸,2小时后消防车赶到火灾被扑灭。
事故造成2人重伤,2人轻伤。
2.事故原因(1)据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纤维索醚生产装置无正规设计,脱溶签罐体选用不锈钢材质,在长期高温环境、酸性条件和氯离子的作用下发生晶间腐蚀,造成罐体下部封头焊缝强度降低,发生焊缝开裂,物料喷出,产生静电,引起爆燃。
(2)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企业未对脱绒釜罐体的检验检测做出明确规定,罐休外包有保温材料,检验检测方法不当,未能及时发现脱绒釜晶间腐蚀现象,也未能从工艺技术角度分析出不锈钢材质的脱绒釜发生晶间腐蚀的可能性;生产装置设计图纸不符合国家规定,图纸载明的设计单位为淄博泰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但无设计公司单位公章,无设计人员签字,未载明脱绒釜材质要求,存在设计缺陷:脱绒釜操作工在脱绒过程中升气阀门开度不足,存在超过工艺规程允许范围(0. 05Mpa以下)的现象,致使签内压力上升,加速了脱绒签下部封头焊缝的开裂。
柴油罐动火爆炸事故案例
![柴油罐动火爆炸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4a5fe55fe4733687e21aad1.png)
某工厂违章动火油罐爆炸事故2000年7月2日,山东青州市潍坊弘润石油化工助剂总厂,因未堵盲板,违章动火焊接,造成2个500立方米油罐爆炸起火,10人死亡,部分操作室及管排、管架烧毁,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1.事故经过2000年7月1日,为解决柴油存放一段时间后,由棕黄色变为深灰色的质量问题,厂领导决定采用临淄某个体技术人员的脱色技术,在柴油罐间加活性剂罐、混合罐、管道泵,将307#罐、308#罐的柴油,经管道泵注入混合罐,同来自活性剂罐的活性剂混合脱色后,注入20#罐储存外销。
分管生产的副厂长直接安排生产设备部牵头,由机动车间维修班负责焊接安装。
整个作业采用先将混合罐、活性剂罐、管道泵定位后,再对接同柴油罐相连接的阀门、法兰、管道,现场进行焊接的方法。
7月2日上午,已将混合罐、活性剂罐、管道泵定位,并同308#罐对连焊接完毕,下午继续进行同204d罐的对接。
18时45分,在焊接同204#罐相接的管道时,发生爆炸,204#罐罐体炸飞,南移3. 5米落下,罐内柴油飞溅着火,同时204#罐罐体飞起时,又将该罐同307#罐之间的管道从307#罐根部阀前撕断,307#罐中400余吨柴油从管口喷出着火,现场施工的10人突然被柴油烈火掩盖,瞬间即被烧死。
307#罐在204#罐爆炸起火后45分钟再次发生爆炸,罐底焊缝撕开12米左右,罐内剩余柴油急速涌出。
着火的柴油顺混凝土地面流至附近的10间操作室,操作室被烧毁;流至装置管排底部,管排管架被烧塌;流至厂区大门以外,将部分大树烧死。
事故发生后,地市县及厂消防队及时赶到扑救,大火于20时45分被扑灭,没有造成罐区其他汽油、柴油罐的爆炸,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事故发生后,省地县有关领导到厂进行了指导,同时成立了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发生的经过进行了调查分析,查清了事故发生的原因。
2.事故原因分析①从事故现场看,有2台电焊机、接线及焊钳,有9根用后剩余的电焊条头及夹在焊钳上的整根焊条,说明事故发生前确实在进行焊接作业。
违章动火事故案例分析
![违章动火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9768136c85ec3a87c2c5c0.png)
动火时
1、严格执行“三不动火”原则,即没有 批准的动火作业许可证不动火、动火监护 人不在现场不动火、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 火。 2、当发现动火部位与“动火作业许可证” 不相符合,或者动火安全措施不落实时, 动火监护人有权制止动火;当动火出现异 常情况时有权停止动火;动火人不执行 “三不动火”原则又不听劝阻时,有权收 回“动火作业许可证”,并报告安监处。
锈蚀又打不开。同岗的操作人员发现后, 一边向生产调度室和公司领导报告,一边 赶来协助灭火,可是火已着大,把7#罗茨 机完全包围,随时都有发生设备和管道爆 炸的可能。幸亏厂部领导接到报警及时赶 到,调集来值班维修工睡觉的棉被,并采 取停机减压的果断措施,又层层蒙盖上打 湿了的棉被,隔绝了空气与火源的接触, 大火才得以熄灭,火警危险得以排险,保 住了生产设备。
责任追究,追究的是责任,世界上恐怕没 有比丧失了责任而造成重特大事故更可怕 了。许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就是因为 有些人责任心不强,视责任为儿戏,玩忽 职守,麻痹大意,侥幸蛮干,冒险而造成 重特大事故发生,使社会和财产蒙受巨大 损失。
动火作业注意事项
动火前
1、动火作业所在单位技术人员应首先对动 火作业地点(部位)的作业条件进行风险 评估,确定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作业程 序及安全措施。 2、凡在生产、储存、输送可燃物料的设备、 容器及管道上动火,应首先切断物料来源 并加好盲板;经彻底吹扫、清洗、置换合 格后,打开人孔,通风换气;打开人孔时, 应自上而下一次打开,并经分析合格。
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检修方案,没有确切 有效的安全措施。检查落实更是荒唐,监 火人指派操作工,操作工只顾忙于生产操 作,根本无暇动火作业现场。班长检查、 安全员最后把关,都是在票证上签了字, 根本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都没有当回事。 这些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动火作业中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动火作业中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faa01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2.png)
动火作业中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动火作业是指利用明火、电烙铁、电焊、喷灯、喷枪等工具和设备进行火焰加热、切割、焊接、喷涂等作业。
由于动火作业涉及明火,如果不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就很容易发生火灾、爆炸和人身伤害等安全事故。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起动火作业中的安全事故案例,总结事故原因和教训,以期提高动火作业的安全性。
案例一:电焊作业引发火灾某工厂进行一个新的项目施工,需要进行大量的电焊作业。
一天,一名电焊工在施工现场进行电焊作业时,由于没有正确地对焊接区域进行防护,导致火花引燃了附近堆放的易燃物品,很快引发了火灾。
由于现场没有有效的灭火设备和应急预案,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严重的火灾事故,导致工厂设备和财产损失巨大,并且造成了多人死伤。
通过对该事故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电焊工没有正确地对焊接区域进行防护。
在进行电焊作业时,应该遵守相关安全规定,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使用焊接工作罩或焊接隔离帘来防止火花飞溅。
其次,现场没有设置明确的易燃物品堆放区域,并没有做好堆放物品的分类和分区管理。
易燃物品应当远离焊接区域,并且储存应符合相关安全规定,避免引发火灾。
再次,工厂没有配备有效的灭火设备和及时响应的应急预案。
在动火作业现场,应该配备灭火器材,并有明确的使用流程和标志,同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训练员工应对突发情况。
针对该事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吸取教训,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升动火作业的安全性:首先,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进行专项培训,使得作业人员熟悉动火作业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要求,明确责任与义务。
其次,加强现场管理,确保作业区域的安全。
建立明确的易燃物品堆放区域,对不同类别的物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严禁在焊接区域附近堆放易燃物品。
再次,配备完善的灭火设备和应急预案。
根据作业区域的特点和易燃物品的种类,配置适当的灭火器材,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项应急措施和责任人职责。
(完整版)动火作业典型事故
![(完整版)动火作业典型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3f7fb29e3186bceb18e8bb07.png)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案例一、2003年10月28日,中国石油某油田一采油厂在柯14井安 装单井罐时发生油罐爆炸着火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重伤,1 人轻伤。
40立方米原油罐 40立方米原油罐
勒1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柯14井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该 罐 于 10 月 4 日 起 停 用 , 罐中原油已放至底阀口,底 阀 口 距 罐 底 10 厘 米 , 罐 内 留 有 残 液 的 密 度 0.806 。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事故主要原因:(1)维修班长在未办理动火作业票的情况下派 焊工施工(缺少与动火有关部门人员的沟通)。(2)焊工未见到动 火票就动火。(3)雇用民工受人指令关闭阀门后,既未向井站值班 人员报告,又未在现场看守(缺少协调与信息沟通)。(4)配气站 值班员,在未搞清停气原因的情况下,贸然打开天然气阀门,导致 事故发生(上锁挂签)。(5)天然气公司负责人,在没有作业方案、 没有履行作业手续、没有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直接盲目安 排作业(三无作业:无方案、无作业许可、无安全措施)。
在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埋地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液化石油气储罐用氮气压完物料后没有置换导致液化石油气储罐与管道系统一并进行气密性试验罐内未置换干净的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现场同时进行电焊动火作业电焊火花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
油气储运——安全经验分享
动火作业典型事故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2007年10月12日,油气加注站暂停营业进行检修。同日,太平洋公司 用10瓶氮气分别将1号、2号储罐内的剩余液化石油气物料压到槽车内,进行 退料,至储罐液位表到零位后结束,但没有对液化石油气储罐进行置换。
特殊作业发生事故停产整顿
![特殊作业发生事故停产整顿](https://img.taocdn.com/s3/m/583b446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8a.png)
特殊作业发生事故停产整顿在当今的工业生产领域,特殊作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环节。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特殊作业事故时有发生,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一旦发生事故,停产整顿便成为了必然的举措。
特殊作业,通常包括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等。
这些作业往往伴随着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气体、高空坠落等危险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
让我们回顾一起典型的特殊作业事故案例。
某化工厂在进行设备检修时,需要进行动火作业。
作业人员在未对现场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和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贸然动火,结果引发了火灾和爆炸。
事故造成了多人伤亡,工厂设备严重损坏,生产被迫停止。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责令该工厂立即停产整顿。
停产整顿的首要任务是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通过现场勘查、询问证人、查阅资料等手段,找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在上述案例中,直接原因是作业人员违规操作,而间接原因则可能包括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员工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监督不力等。
停产整顿期间,企业需要对所有特殊作业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重新评估。
检查现有的安全操作规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
对于存在漏洞和不足的地方,要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也是重中之重。
通过培训,让员工深刻认识到特殊作业的危险性,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应急处理措施。
不仅要培训理论知识,更要通过实际演练,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只有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得到了提高,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此外,完善安全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监督小组,对特殊作业进行全程监督。
确保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
对于安全监督不力的人员,要进行严肃的处理,以起到警示作用。
在整顿过程中,企业还需要对设备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行业事故分析
动火作业化工事故案例
●案例
某化学品生产公司利用全厂停车机会进行检修,其中一个检修项目是用气割割断煤气总管后加装阀门。
为此,公司专门制定了停车检修方案。
检修当天对室外煤气总管(距地面高度约6米)及相关设备先进行氮气置换处理,约1小时后从煤气总管与煤气气柜间管道的最低取样口取样分析,合格后就关闭氮气阀门,认为氮气置换结束,分析报告上写着“氢气+一氧化碳<7%,不爆”。
接着按停车检修方案对煤气总管进行空气置换,2小时后空气置换结束。
车间主任开始开《动火安全作业证》,独自制定了安全措施后,监火人、动火负责人、动火人、动火前岗位当班班长、动火作业的审批人(未到现场)先后在动火证上签字,约20分钟后(距分析时间已间隔3小时左右),焊工开始用气割枪对煤气总管进行切割(检修现场没有专人进行安全管理),在割穿的瞬间煤气总管内的气体发生爆炸,其冲击波顺着煤气总管冲出,击中距动火点50米外正在管架上已完成另一检修作业准备下架的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