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的概念和我国急诊医疗体系
对急诊医学的认识和理解
![对急诊医学的认识和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a883020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a.png)
对急诊医学的认识和理解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致力于处理各种急性疾病和伤害的紧急情况。
急诊医学的目标是迅速诊断和治疗患者,以减轻病情并挽救生命。
在急诊科,医务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
急诊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对于维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急诊科是一个紧张而繁忙的工作环境,医务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他们需要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急诊医学涉及各种各样的疾病,包括心脏病、中风、外伤、中毒等。
医务人员需要在这些不同的情况下迅速作出正确的诊断,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急诊医学的核心是“黄金时间”。
在急诊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
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是关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急诊科医务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应变能力和紧迫感,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决策。
急诊医学的工作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
在急诊科,医生、护士、技师等各种角色需要紧密合作,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抢救。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在紧急情况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抢救任务。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急诊医学中尤为突出,因为每一秒钟都可能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
急诊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
现代医疗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急诊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例如,急诊科常用的心电图、血气分析仪等设备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
此外,科技还支持着远程会诊和远程监护等服务,使急诊医学的范围更广泛,效果更好。
急诊医学的工作不仅仅是提供医疗服务,还包括安抚和支持患者及其家属。
急诊科的医务人员需要具备优秀的沟通和人际关系技巧,以应对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他们需要以温暖和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为他们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急诊科的工作是一项既需要医学知识又需要人文关怀的工作。
急诊医学是一门挑战性和充满压力的领域,但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急诊科的医务人员经常面对生死攸关的情况,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a44c7e19a76e58fafab003be.png)
1急救:指为防止人或生物因急症造成死亡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2、急症:指针对人或生物急性发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以及各种创伤造成机体不适甚至生命威胁的急症。
3、急诊:指医护人员在医院急诊科对急症采取的紧急检查、诊断和处理。
4、急诊医学:是一门研究现场急救、转送病人、院内急诊等的独立5、急诊医学范畴:宏观上:或者说大体上包括现场急救,急症患者的输送、院内急救,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急性毒物学和灾害医学。
微观上:或者说具体范围有复苏术、抗休克、昏迷、脑血管意外、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急腹症、多发创伤、各种危象、急性中毒等。
(1)各种急性病、上和慢性病的急性发作。
(2)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3)灾害医学(4)急性毒物学和(5)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
四定:定品种、定位置、定数量、定专人管理。
掌握: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徒手心肺复苏。
6、心肺复苏(CPR):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用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代替自主循环,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
7、现场心肺复苏ABCD顺序:首先要准确判断呼吸、心跳、意识。
A、B、Breathing呼吸支持: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鼻。
注意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垫一层薄纱布、捏住鼻子、持续吹气一秒以上、吹气量500-600mlC、Circulation循环支持:持续不间断高质量胸外按压:频率100次/分,程度:成人4-5cm、儿童与婴儿胸廓的1/3-1/2,部位乳头连线正中水平,中断按压不超过10秒:按压通气比:单人救助30:2,双人救助:成人30:2、儿童15:2、新生儿:3:1.五个周期(约2min)后,再次检查患者呼吸颈静脉搏动。
D、Defibrillation电除颤:双相:120J-200J,单相:360J,不熟悉:200j。
位置:前电极:胸骨上部右侧锁骨下2-3肋间;侧电极:左下胸乳头左侧(左侧肋弓腋中线和腋前线之间)8、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可摸到大动脉搏动(摸股动脉,不要摸颈动脉);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末梢循环改善,皮肤、口唇转红;可以测到血压;自主呼吸与神志恢复;导尿可见尿液不断滴出;心电图改善。
国内外急诊医学比较分析
![国内外急诊医学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0762a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d.png)
国内外急诊医学比较分析1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Emergencymedicine)从概念上来说,是医疗学中一门新兴的学科,从属类上,应该是跨各临床专业的,而又有自身一套理论体系的。
急诊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息息相关,在国际上,从1979年,其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医学学科,从此后在世界各国迅速被认可和发展。
可以这样认为,急诊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进步的必然趋势。
2国外急诊医学的发展与现状在美国,急诊医师实行全科医师制,对急诊医疗技师(EmergencMedicalTechnicans,EMT)进行国家登记和考试,井与急救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
在德国凡志愿参与急救医疗的人员,可获得与为国家服兵役相等的待遇,可见全社会对急救医疗的重视程度。
英国的医疗服务是免费的,急诊医学及EMSS发展迅速,全国有140多个处理急诊的专门机构,皇家医学院校设置专门课程,建立急诊医师培训基地。
法国还专门建立了儿科急救中心,配备现代化的监护设备、专职儿科急救医师和救护设备齐全的急救运输工具。
在降低危重患儿病死率方面,急救中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3国内急诊医学的发展与现状我国的急诊医学发展,可以说有悠久的历史,公元400年前,华陀就曾经用类似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等方法抢救过心脏病患者。
到抗日战争时期,对伤员进行战地初级救护和快速转移,也是近代院前急救的雏形体现。
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急诊医学发展相对缓慢。
我国现代急诊医学的重大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1980年10月卫生部颁发了(80)卫医字34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1984年6月颁布了(84)卫医司字36号文件《关于发布(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推动了我国大中城市急诊医疗体系以及综合医院急诊科(室)的建立和发展。
卫生部、邮电部共同确定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为“120”。
21世纪后,中国发生的比较重大的地震等事件,使我国的急诊医学有了更深的实战经验和更进一步的专业训练。
急诊医学概念和我国急诊医疗体系
![急诊医学概念和我国急诊医疗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c013e93065ce0508763213f4.png)
急诊医学的范围
五、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 ❖ 把急需有效的治疗,以最快的
速度送到急性伤病员身边或现场, 这就需要一个完整的组织,主要 是院前急救和全城医院内急诊室 密切联系。
我国现代急诊医学发展史
一、急诊科和急诊医学学会的成立
1. 1980年卫生部医政司颁发了《加强城市急 救工作》的文件。
2. 1982年3月和10月分别召开了“急诊医学 咨询会”和“全国门、急诊工作学术讨论 会”。
急诊医学的范围
急诊医学是一个广泛的学科,包括的内 容在宏观上有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 诊医疗体系管理学、急诊毒物学和灾害 医学。在微观上有复苏术、抗休克、昏 迷、脑血管意外、单个脏器功能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急腹症、多 发创伤、各种危象、急性中毒等。
急诊医学的范围
一、各种急性病、伤和慢性病的 急性发作。占急诊人数的90%~ 95%
皮肤粘膜 黄染→肝昏迷或药物中毒。紫绀多为心肺疾患。多 汗提示有机磷中毒、甲亢危象或低血糖。苍白见于 休克、贫血或低血糖。潮红为阿托品类药物中毒、 高热。大片皮下瘀斑可能为血液系统疾病、流脑、 流行性出血热
神志不清或昏迷的
急诊体格检查要领(2)
头面部 头发下皮下瘀斑或头皮血肿、鼻和耳道溢液或出血常见于颅底骨折。 瞳孔缩小提示有机磷或安眠药中毒、瞳孔散大见于阿托品类药物中 毒或深昏迷、不等大可能脑疝形成
“Service d’Aide Medicale Urgant SAMU”
“15”为急救讯号。
发展前景
一、急诊医疗体系的推广和完善。
二、我国急诊医学教育工作。
三、急诊医学的研究工作。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 急诊医疗体系的组建; 2. 急诊医学专科医护人员的培训; 3. 展望。
急诊医学重点
![急诊医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c1cf01a33687e21af45a9b5.png)
一、总论:1、急诊医学概念:对直接危及生命或对于预知的急性伤病立即进行抢救的所有合理手段的救命救急体制.2、急诊医学的范畴:①、院前急救②、院内急救③、急危重症监护④、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⑤、急性毒物学⑥、灾害医学3、急诊病人的特点:(1)病情及临床表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2) 紧急性,分秒必争 (3)收集病史受限(4)了解法律问题,记录详细完整(5)转归:带药离院、观察室、专科病房或ICU(6)以某一突出症状就诊,急诊医师需熟练掌握各种常见急症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急诊诊断原则:1)要把握病人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状态 2)快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危及生命的症状体征 3)发病机制分析 4)及时把握病情变化5、急诊诊断步骤:(1)简明扼要的问诊及快速的体检(序贯式、并进式、追记式)(2)紧急检查(3)进一步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6、急诊医师注意事项:(1) 良好医患关系 (2)尊重患者 (3)社会性(4)自我防护(5)法律知识(6)服务意识(7)协调、协作(8)业务技术7、紧急度与重症度的判断:检伤分类红:有生命危险,需立即抢救黄:重伤但稳定,需尽快处理绿:需要治疗,可以稍迟处理黑:已经死亡,可以稍迟处理白:非伤害撤退,最后处理8、灾害医学:应对突发的、由于某种社会或自然事件导致超过EMSS和医院常规能力的急性医疗需求的医学科学二、危重症之心肺脑复苏1、心跳骤停:指突然发生的心脏有效搏动停止,包括心室颤动、心室静止、无脉性电活动。
2、心跳停止的判定①.意识丧失;②.大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停止;④.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⑤.听不到心音;⑥.心电图呈直线、室颤或室扑、电-机械分离。
3、呼吸停止的判定:①.自主呼吸消失;②.胸廓运动消失;③.用耳朵贴近患者口鼻,无呼吸、声音,无呼出气流冲击感。
4、心肺脑复苏:心肺脑复苏术是抢救心跳骤停、呼吸骤停以及保护和恢复大脑功能的技术。
5、徒手心肺复苏程序(BLS):1)判断环境是否危险(Danger) 2)判断患者反应 (Response)3)呼救/报警(EMS系统) 4)开放气道(Airway) 5)人工呼吸(Breath) 6)人工循环(Circulation)A-开放气道和检查呼吸 : 应立即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
急诊医学课件:急诊医学概论
![急诊医学课件:急诊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4efa492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7.png)
急诊抢救室的安全与质量控制
1
急诊抢救室应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 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2
急诊抢救室应配备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医护 人员,以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救治。
3
急诊抢救室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 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水平。
05
急诊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技巧
急诊患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3
转运后治疗
继续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 生。
06
急诊患者的心理干预与社会支持
急诊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恐慌和恐惧
急诊患者常常因为病情的突发性和 严重性而感到恐慌和恐惧。
焦虑和不安
由于病情的不确定性和等待治疗的 过程,急诊患者常常感到焦虑和不 安。
抑郁和绝望
一些急诊患者因为病情严重或者治 疗过程漫长而感到抑郁和绝望。
急诊医学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医生的临床思维 能力和判断能力,使其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急诊医学教育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 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提高教学 效果和质量。
急诊医学教育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加强急诊医学教育的规范化
…
建立全国性的急诊医学教育标准和 规范,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加强急诊医学教育资源的建
设
加大对急诊医学教育的投入,提高 教师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急 诊医学教育。
优化急诊医学教育内容与实
…
加强急诊医学教育内容与实际临床 需求的衔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 实用性。
加强急诊医学教育的学科建
…
积极推动急诊医学教育的学科建设 和研究,为急诊医学的发展提供强 有力的支撑。
急性发热
急诊医学人卫版
![急诊医学人卫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90d28d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c.png)
目录
• 急诊医学概述 • 急诊医疗体系与运作 • 常见急危重症诊断与治疗原则 • 常见急性中毒及意外伤害救治方法 • 感染性疾病在急诊科中筛查与管理策略 • 急诊医学中人文关怀与沟通技巧
01
急诊医学概述
急诊医学定义与特点
定义
急诊医学是一门研究急性疾病 和突发事件的医学科学,涵盖 了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
急诊医学重要性及挑战
患者数量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急 诊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给急诊救治带 来巨大压力。
医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医护人员缺乏急诊救治经验和技 能,影响救治效果。
医疗资源不足
部分地区医疗资源不足,导致急诊救 治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患者需求 。
02
急诊医疗体系与运作
急诊医疗体系组成
院前急救
01
包括现场初步急救和转运途中的监护和治疗,主要任务是维持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急诊科
02
医院的窗口科室,负责接收各类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快速诊断
和处理。
重症监护病房(ICU)
03
为重症患者提供连续的、高质量的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生
存率和生活质量2
03
04
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发热起始时间、热型、伴 随症状等。
全面体格检查
注意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体征 。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等常 规检查,以及血培养、血清学
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超声等,以辅助 诊断。
传染病早期识别、隔离和上报要求
01
02
03
早期识别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 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识 别传染病。
急诊医学的定义
![急诊医学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5ce2fcbbcfc789eb162dc871.png)
急诊医学的定义急诊医学的定义: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救治措施为手段,在机体整体的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性病症的及时、快速、有效救治及其科学管理体系的综合性临床学科。
急诊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医学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两个重要因素促成的。
尽管作为一个学科,急诊医学存在时间并不很长,但急诊作为一种医疗现象却是和临床医学与生共存的。
生存的本能使人们一开始就认识到,在患了急性病或受了意外创伤时,需要立刻找医师诊治,以减少病情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型综合性医学学科,其重要性,正被人们进一步认识和关注,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急诊医学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临床学科之一。
迄今对“急诊医学”尚未有统一确切的定义。
以致目前在一些医院科室名称的称谓和医学刊物中,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等名词经常与急诊医学相混淆,造成了一些思想和概念上的混乱。
因此,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首先要十分明确地阐明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弄清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
明白急诊医学的任务与体制,急诊科的作用,急救模式究竟是什么十分必要。
本讲座就急诊医学及其在我国发展的意义、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任务进行探讨和展望,以期宣传急诊医学,对急诊医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虽然已有共识,急诊医学是在临床急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临床医学专业,但迄今尚未见有统一确切的定义。
以致目前在一些医院科室名称的称谓和医学刊物中,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等名词经常与急诊医学相混淆,造成了一些思想和概念上的混乱。
因此,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首先要十分明确地阐明急诊医学及其相关概念,弄清急诊医学与急诊、急症、急救、危重病的关系。
急症是急性病症的简称。
指急性发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中毒或急性意外损伤等需要立即就医进行紧急处理的病症。
急诊是指紧急地或急速地对急症病人进行诊断、评估、鉴别诊断、抢救和治疗的医疗过程,就是紧急的求诊医治。
急诊医学概况
![急诊医学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83a6e491f18583d048645914.png)
心外按压: 由80-100次/min改为100次/min 胸外按压/人工通气比: 原比例:单人 15:2 双人 5:2 2000年指南:均为 15:2
急诊医学的范畴
8
复苏学5
复苏药物的应用: 主张首选较大剂量的肾上腺素 碳酸氢钠:延时、间歇、慎用
心跳停止超过10min,待有效循环建立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间歇应用。
复苏学2
猝死
“第一目击者”快速而有效的实施复苏
肾上腺素 心跳骤停静注1mg 无效则5分钟后静注3mg
无效5分钟后静注5mg 仍无效则停药
脑复苏
亚低温保护脑 高压氧 药物
急诊医学的范畴
6
复苏学3
心肺复苏顺序 常规 A –B-C-D 2000复苏指南 C-D-A-B C-A-B-D
急诊医学的范畴
7
复苏学4
急诊医学研究方向
3
中毒救治
治疗
解磷注射液 钠洛酮 血液净化
酒精 阿片类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急诊医学研究方向
4
创伤急救
急诊室开展“救命性手术” 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并发症的防治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SS的重要性 EMSS的组成 EMSS的任务 各国EMSS的发展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1
EMSS的重要性
专科急诊
较高 总体急症处置质量较低
单病种急症处置质量较高 不利于管理 慢 较易接受 初期较易,后期较难
急诊医疗的发展 2
急诊流程重建
急诊诊断室
回家
传统的急诊流程
住院
急诊抢救室
留观
缺陷
急诊与门诊病人流程混淆 缺乏急诊分诊或急症病人分区医疗 未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 急诊护理与急诊医疗环境脱节
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f7e2c111650e52ea551898b7.png)
1985 年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了设立
“急诊医学”研究生点。 1986 年 12 月 1 日中华医
学会常委会正式批准成立“急诊医学专科学会”。
二、急诊医学的范畴
1.急救医学:亦即现场急救(first aid)
,运送病人 (包括途中监护、急救 )及医院内
急诊三个部分。
2.灾害医学:系专门研究自然灾害和人
谢谢!
(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
建立灵敏的通讯网络
改善院前急救的运输工具 加强急救专业人员培训 普及社会急救 完善卫生法律法规
组建布局合理的急救网络和合理的组织体系:
建立急诊医疗通讯网络
改善城市救护站的条件
eg:
急危重病人,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跳、呼 吸骤停,急性活动性大出血等病人,可能由 于获得提前数分钟的有效抢救时间而拯救了 生命,真正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树立 “急诊第一时间”概念。
生命之星概念因而 生命之星共有六个 角,每一个角各代 表紧急医疗救护服 务系统的一个功能, 包括:伤病患检视、 报告、救护车出勤、 现场处置、运送途 中照顾、运送至特 定医疗单位等六个。
120 急救车上的标 志叫“生命之星”
生命之星共有六 个角,每一个角 各代表紧急医疗 救护服务系统的 一个功能,包括: 伤病患检视、报 告、救护车出勤、 现场处置、运送 途中照顾、运送 至特定医疗单位 等六个。
(三)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救
1、 重症监护病房的收治对象: (1) 严重创伤; (2) 呼吸衰竭及需要严密呼吸支持者; (3) 急性心力衰竭(包括心肌梗死); (4) 急性肾衰竭; (5) 肝功能衰竭; (6) 心肺复苏后(包括脑功能衰竭); (7) 休克; (8) 败血症及中毒病人; (9) 昏迷 (10)严重心律失常。
急诊医学人卫版第一章
![急诊医学人卫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b9e7311f227916888486d740.png)
第一章 绪论: 沈洪
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
综合分析
侧重功能
逆向思维
时限紧迫
急诊医学探 讨当多个器 官功能共同 发生障碍时 机体反应的 新规律
急诊医学将 机体分为若 干功能组成 部分, 部分,可能 与器官相关 也可能跨越 解剖器官
急诊考虑问题 顺序: 顺序:生命危 险吗? 险吗?可能的 原因? 原因?原发病 性质和部位? 性质和部位? 注重对急症判 断和紧急处理
技术
培训
培训非专业人员或普通公众了解掌握必要的急救 知识和技能,鼓励参与突发伤病的自救互救
第一章 绪论: 沈洪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SS) (EMSS)
第一章
绪 论
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院 前 急 救
三位一体的 急诊发展模式
院 内 急 诊
危重病监护
第一章 绪论: 沈洪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
1. 现场生命支持,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 现场生命支持,
时 间
• 现场抢救时间 • 急救转运时间
效 果
院前急救效果
第一章 绪论: 沈洪
医 院 急 诊 (hospital emergency) emergency)
最重要、 最重要、最复杂 的中心环节
处于医院医疗的 第一线,承担 24小时不间断 的各类伤、病员 的急诊和紧急救 治
医院急诊的能 力及质量是医 院管理、医护 人员素质和急 救技术水平的 综合体现
急诊医学专业逐步形成, 急诊医学专业逐步形成, 急诊医学教育列入本科教 学课程, 学课程,急诊专科医师培 训基地成立,由专科基地 训基地成立, 培养急诊医师纳入考核及 准入制度, 准入制度,急诊人员的专 科化, 科化,解决临床急诊问题
第一章 绪论: 沈洪
急诊医学(PPT)ppt
![急诊医学(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b19d48f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b4.png)
紧急、高致死疾病
详细描述
急性中毒是指短期内接触各种有毒物质,导致中毒症状如呕吐、呼吸困难、抽搐等。对于急性中毒患 者,需要紧急救治,包括清除毒物、药物治疗等。在急救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毒物种 类和中毒途径等,并及时进行毒物检测,以明确诊断和及时救治。
心肺复苏的成功案例
总结词
紧急、高致死技术
变,需要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02
专业水平要求高
急诊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应对各种紧急状
况和复杂病情。
03
跨学科合作
急诊医学需要与多个学科进行合作,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
等,以便为病人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
提高急诊医学水平的对策
1 2
加强培训
通过加强急诊医生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 技能,增强其应对紧急状况的能力。
急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联系
急诊医学和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有密切的联系,预防医学主要通过改善环境 、改变生活方式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急诊医学则主要处理已经发生的 疾病。
急诊医生在实践中需要了解预防医学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 急诊事件的发生,同时也需要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
大面积烧伤的急救案例
总结词
严重、高致残疾病
详细描述
大面积烧伤是指全身皮肤大面积烧伤,导致疼痛、出血、感染等。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需要紧急救治,包括 冷却、清洁创面、敷料覆盖、抗感染等。在急救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创面情况、疼痛控制等, 并及时进行全身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及时救治。
急性中毒的急救案例
常见疾病的急诊处理
介绍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创伤等常见 疾病的急诊处理原则和方法,包括诊断、治疗方案和病情观 察等方面的内容。
急诊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精选全文
![急诊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28ffb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f.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急诊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选择20 填空20 名词解释20(5)大题(10+10+20)第一章绪论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是研究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症抢救以及医疗救援的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p1)急诊医学的范围包括:(p1)1.院前急救:是指到达医院前急救人员对各类急危重患者及灾害伤员所采取的现场和转运途中的医疗救治。
包括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
2.复苏学3.危重病医学4.创伤学5.急性中毒6.灾害医学7.急诊医疗体系急诊医学的特点(p2)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是紧密联系又各有特点,在统一指挥下能协调有序地救治伤病员。
(p3)检伤CRASHPLAN1.循环C2.胸部R3.腹部A4.脊柱S5.头部H6.骨盆P7.四肢L8.周围动脉A9.周围神经N第二章心肺脑复苏心肺复苏(CPR):针对心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p6)心肺脑复苏(CPCR):复苏是指一切挽救生命的医疗措施,复苏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挽救生命,而是促使患者神志清醒和脑功能恢复。
(p6)了解:心搏骤停后开始复苏的时间是成功的关键。
心搏骤停后3秒,会感到头晕;10~20秒可发生晕厥或抽搐;30~45秒可出现昏迷;60秒后呼吸停止;4~6分钟脑组织开始发生不可逆损害。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被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10%的患者可以救活;超过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存活率仅4%;10分钟以上开始进行复苏者,存活的可能性更小,因此,心肺复苏应力争在心搏停止后4分钟内的黄金时间进行。
(p7)心搏骤停(CA):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有效射血功能突然停止,随即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脉搏消失,是临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
(p7)心源性心搏骤停(p7)1.冠心病:约占心血疾病的80%2.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病3.心肌疾病4.主动脉疾病5.瓣膜性心脏病6.其他:心脏肿瘤、心脏压塞、高血压性心脏病非心源性心搏骤停(p7)1.意外事件2.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3.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4.麻醉和手术及其他临床诊疗技术操作5.其他急性重症胰腺炎,脑血管意外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波动消失、呼吸停止,称心搏骤停“三联征”心搏骤停的诊断要点(p8)1.意识突然丧失,呼之不应2.大动脉搏动消失3.呼吸停止或异常呼吸或呈叹气样4.瞳孔散大5.面色苍白或转为发绀6.心电图示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静止、无脉心电活动基本生命支持BLS(p8-11)1.评估、判断意识和呼吸2.呼救并启动EMSS3.安置体位(平整坚实的地面或硬板床上)4.检查脉搏(检查时间限定在5~10秒内完成)5.人工循环(部位: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频率:100~120次/分深度:成人5~6cm 按压/通气比30:2)6.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托颌法)7.人工呼吸8.除颤(两电极分别置于右侧锁骨下区和左乳太外侧腋中线处)高级生命支持ALS(p11)1.人工气道(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术)2.机械通气(呼吸机)药物治疗(p12)1.肾上腺素(首选)2.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3.碳酸氢钠(心搏骤停和复苏期间产生的酸中毒)脑复苏:是为防治心搏骤停后缺氧性脑损伤,以保护神经功能为目的所采取的救治措施(p13)脑复苏低温治疗原则:降温早、速度快、程度够、时间足(p14)脱水疗法:控制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p14)复苏有效指标(p14)1.大动脉恢复2.皮肤、黏膜、面色及口唇转为红润3.瞳孔由散大到缩小,对光反射存在4.神志改善,患者出现脑功能恢复迹象如眼球活动、睫毛反射甚至手脚开始抽动,肌张力恢复5.自主呼吸出现终止复苏指标:经30分钟以上积极正规心肺复苏抢救后,仍无任何心电活动、自主循环不能恢复(p15)第三章休克休克: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2024版急诊医学人卫版第一章
![2024版急诊医学人卫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2233ee5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1.png)
急诊医学人卫版第一章目录CONTENCT •急诊医学概述•急诊患者分类与评估•常见急症诊断与治疗原则•急性中毒与意外伤害救治措施•感染性疾病在急诊中应对策略•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01急诊医学概述急诊医学定义与发展急诊医学定义急诊医学是研究各种急性疾病和急性创伤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医学专业,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发展历程急诊医学经历了从简单的急救处理到专业的急诊医疗服务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急诊医学重要性急性疾病和创伤的普遍性急性疾病和创伤在生活中随时可能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急诊医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急诊医学能够迅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急性疾病和创伤,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急诊医学体系与架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包括院前急救、急诊室诊治、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等,为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的急诊医疗服务。
急诊医学组织架构包括急诊科医师、护士、医技人员等,他们各司其职,协同工作,确保急诊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
急诊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急诊医学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学科密切相关,需要多学科协作,共同应对患者的复杂病情。
02急诊患者分类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医疗资源需求特殊人群患者分类标准结合患者病情和所需医疗资源,可分为Ⅰ类(立即处理)、Ⅱ类(优先处理)、Ⅲ类(次优先处理)和Ⅳ类(非紧急处理)四类。
针对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制定相应的分类标准。
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可分为濒危、危重、急症和非急症四类。
80%80%100%初步评估与处置流程对患者进行快速、全面的初步评估,包括意识、气道、呼吸、循环等方面。
根据初步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置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建立静脉通道等。
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及处置情况,取得家属理解和配合。
初步评估处置流程病情告知0102 03 04 05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四肢湿冷等,需立即补液、升压治疗。
急诊与灾难医学
![急诊与灾难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0078fc92284ac850ad0242f6.png)
绪论1.急诊医学概念:一门临床医学专业,二级学科。
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专科急诊的)理论和技能2.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3.院前急救技术指标:(1)院前急救时间:a. 急救反应时间:从接到救求电话到派出救护车抵达伤病现场的平均时间,国际目标5-10分钟。
b. 现场抢救时间:急救人员在现场对伤病员救治的时间c. 转运时间:从现场到医院的时间(2)院前急救效果: 院前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是评价急诊效果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实施标准化急救流程会改善急救效果.(3)院前急救需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难事故的紧急救援能力是衡量满足需求的重要指标。
4.医院急诊是EMSS中最重要最复杂的中心环节5.急诊分诊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5类:I 类: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者:分秒必争立即抢救II 类: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患者:在5-10分钟内评估病情和进行急救III 类:暂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30分钟内经急诊检查后给予急诊处理IV 类:普通急诊患者:30分钟-1小时内给予急诊治疗V 类:非急诊患者: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6.急危重症患者特点:1)心肺复苏后生命指征不稳定,需要持续循环、呼吸支持2)病情垂危已不能搬动、转运3)只需要短时间监护救治即可治愈,无需住院治疗4)其他专科难以收住院的危重患者7.急诊“救人治病”原则:将抢救着生命作为第一目标。
“救人”,病情危重时,立即抢救生命,稳定生命指征。
“治病”,明确疾病的诊断,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8.急诊医学专业的特点:1)危重复杂性: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MOF(多器官功能衰竭)2)时限紧迫性:在时间窗内早期实现目标治疗3)病机可逆性:早期有效4)综合相关性:有别于单一器官,跨多科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5)处置简捷性:处理原则,及时、简洁、有效。
依照循证医学另一个版本:a.综合分析:急诊医学探讨当多个器官功能共同发生障碍时机体反应的新规律b.侧重功能:急诊医学将机体分为若干功能组成部分,可能与器官相关也可能跨越解剖器官c.逆向思维:急诊考虑问题顺序:生命危险吗?可能的原因?原发病性质和部位?注重对急症判断和紧急处理d.时限紧迫:急诊医学强调“时间窗”的概念心肺脑复苏1、心脏骤停的概念: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随即出现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呼吸停止,经过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部分患者可获存活2、心脏性猝死的概念: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急诊医学基本概念介绍
![急诊医学基本概念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e90ee6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8.png)
急诊医学基本概念介绍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迅速诊断和治疗危及生命的疾病和伤害。
它涵盖了从病人进入急诊科室直至病情稳定的全过程。
本文将介绍急诊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急诊医学的定义、作用、特点以及急诊流程。
一、急诊医学的定义急诊医学是一门专注于处理急性和紧急病情的医学学科。
它强调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快速准确的医学服务,以最小化疾病和伤害对患者生命的威胁。
急诊医学包括急诊病房、急救中心和其他急诊医疗设施。
二、急诊医学的作用急诊医学在医疗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为患者提供了在急诊情况下获得即时治疗和关怀的途径。
急诊医生和护士具备应对复杂疾病和急症的技能,可以迅速评估和处理危及生命的病情。
急诊医学的目标是保护患者生命,并尽可能减轻严重疾病和伤害带来的后果。
三、急诊医学的特点急诊医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快速性:急诊医学要求医务人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2. 多样性:急诊科室接收各种不同类型的病情,包括心血管事件、外伤、中毒和其他急性疾病。
3. 不确定性:急诊病情的不确定性较高,医务人员需要面对各种未知和复杂的情况。
4. 团队合作:急诊医学依赖于医生、护士、技师等多种医疗专业人员的密切合作,以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四、急诊流程急诊医学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接诊和登记:患者到达急诊科室后,接待人员会进行登记和初步评估。
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主诉将被记录下来。
2. 三级分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急迫程度,医务人员将患者分为三个优先级,以决定接下来的处理顺序。
3. 评估和诊断:急诊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获得准确的诊断。
4. 治疗和监护:在诊断确定后,医务人员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
5. 安排住院或出院: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医务人员将决定是否将患者安排住院或安排其他形式的随访治疗。
6. 记录和交接班:急诊医务人员将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和处理过程,并在交接班时将患者的病历和诊疗信息传递给接班人员。
【急诊急救】急诊医学发展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急救】急诊医学发展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4ad9bbb35f0e7cd185253668.png)
1973年,美国国会通过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法案 。
1979年,世界灾害和急诊医学学会 ﹙WADEM﹚ 的 成 立 , 标 志 着 国 际 上 急 诊医学专科的创立。同年,国际上设立 急诊科为医学科学领域中的第23独立临 床学科。
对策 • 五、医院急诊科的运作与管理
二、中国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 服务体系发展简史
1、1980年10月,卫生部颁布“加强城市急救工作”文 件。
2、1982年3月,卫生部医政司召集若干急诊工作方面的 专家开了“咨询会”,草拟《医院建设急诊科(室) 的建议书》,并在同年10月委托上海医学会举办的“ 全国门、急诊工作学术讨论会”上征求与会代表的意 见。
• 二、中国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 史
• 三、急诊医学范畴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 • 四、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方向与
对策 • 五、医院急诊科的运作与管理
三、急诊医学范畴和急诊医疗 服务体系的任务
• ﹙一﹚急诊医学的范畴和任务
• ﹙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任务
1、急诊医学的范畴
3、1983年,卫生部颁布《城市医院建设 急诊科(室)的方案》。明确提出城市 综合性医院要成立急诊科。 4、1983年,北京协和医院和少数综合性 医院成立我国首批独立的急诊科。
5、1985年,全国15个大、中城市约50名急诊工 作者自动组织,在杭州举行首次 “急诊工作讨 论会”来全面讨论急诊工作,这次会议的一项 重要决议是建议成立全国急诊医学学会,推选 了筹备组。
6、1985年,北京协和医院组建我国第一个急诊 医学临床硕士研究生培训点。
7、1986年10月,由卫生部医政司赞助,在 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讨 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ppt
10
急诊医学的任务:
①普及和提高急诊医学的知识水平,培训 急诊医学专业人才,还包括院前的急救 医士的培训;
②急诊医学教学, ③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④开展急诊医学的研究工作。
医学ppt
11
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和 现状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包 括院前急救、医院急 诊、危重病医学三个
环节,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迈阿密、洛杉矶等地最早出现启用医护 人员的院前急救医疗体系,成立了急救中心。
1979年,世界灾害和急诊医学学会﹙WADEM﹚的成立,标志着国 际上急诊医学专科的创立。
1990年,澳大利亚悉尼利物浦医院提出了急救医疗小组(MET)的 概念。急救医疗小组:MET的基本成员为一位ICU医师和一位ICU护士, 一天工作24小时。
急诊医学我国急诊医疗体系
主要内容
1. 急诊医学的概况
2. 急诊医学的范围
3. 国际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发展简史
4. 我国现代急诊医学发展史
5. 发展前景
医学ppt
2
急诊医学的概况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或跨科的学科。
1979年它被国际上公认为独立的 学科,至今尚不到25年。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迈阿 密、洛杉矶等地最早出现启用医护 人员的院前急救医疗体系,成立了 急救中心。
1979年,世界灾害和急诊医学学会﹙WADEM﹚的成立,标志着 国际上急诊医学专科的创立。 1990年,澳大利亚悉尼利物浦医院提出了急救医疗小组(MET) 的概念。急救医疗小组:MET的基本成员为一位ICU医师和一位 ICU护士,一天工作24小时。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迈阿密、洛杉矶等地最早出现启用 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医疗体系,成立了急救中心。
1979年,世界灾害和急诊医学学会﹙WADEM﹚的成立,标志着国 际上急诊医学专科的创立。
1990年,澳大利亚悉尼利物浦医院提出了急救医疗小组(MET) 的概念。急救医疗小组:MET的基本成员为一位ICU医师和一位ICU护 士,一天工作24小时。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正在 迅猛地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医学ppt
3
第一,医学科学的发展。现在有不少
综合症或病种是跨学科的,需要专门的 医学人员来研究总结。
第二,社会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交通的蓬勃兴起,人们年龄的延长和国 际交往的日益繁多,急性病、多发伤的 发病率也随之增高。从他们发病之初一 直照顾到他们得到妥善安置。
因此这门年轻的学科必然会显示出它的 生命力和发展前途。
医学ppt
4
急诊医学的范围
急诊医学是一个广泛的学科,包括的内 容在宏观上有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 诊医疗体系管理学、急诊毒物学和灾害 医学。在微观上有复苏术、抗休克、昏 迷、脑血管意外、单个脏器功能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急腹症、多 发创伤、各种危象、急性中毒等。
医学ppt
5
急诊医学的范围
一、各种急性病、多发伤和慢性 病的急性发作。占急诊人数的90 %~95%
二、急救 包括: 1. 院前急救 2. 院内急诊
医学ppt
6
急诊医学的范围-急救
1. 院前急救。
这是整个急诊医学体系制度第一步。
主要任务是把有效的初步急救措施,以 最快的速度送到病、伤人员身边,维持 他们的生命。即:进行基础生命支持 (basic life support, BLS)和基础创伤 生命支持(basic traumatic life support, BTLS)。BLS和BTLS包括了主要的院前现 场初步急救和维持病、伤员的生命方法。
医学ppt
7
急诊医学的范围-急救
2. 院内急诊
急诊科的功能单位急诊室是接受院前急 救站或中心送来的或用其它方法到医院求 治的急性病、伤人员的第一线。危重症医 学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和 ICU他们的救治原则是一致的。
医学ppt
8
急诊医学的范围
三、灾害医学
灾害医学是急诊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 跨科的专业,包括急诊内科、外科、传染病学、 小儿科、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社会医学、营 养学等。
一 国际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史
18世纪后期,那破仑的首席医生Larrey认识到许多战伤伤员若 能给予早期治疗,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并提出对伤员的基本救治 原则是快速后送和途中对伤员的积极处理,即为EMS的雏形。
196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Rockville博士发表了题为“意外死亡 和残疾,一个被忽视了的现代社会病”一文,特别强调急救中心 在创伤治疗中的确定性作用和ICU的继续治疗作用。
一 国际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史
18世纪后期,那破仑的首席医生Larrey认识到许多战伤伤员若能给 予早期治疗,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并提出对伤员的基本救治原则是快 速后送和途中对伤员的积极处理,即为EMS的雏形。
196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Rockville 博士发表了题为“意外死亡和残疾, 一个被忽视了的现代社会病”一文, 特别强调急救中心在创伤治疗中的确 定性作用和ICU的继续治疗作用。
医学ppt
12
一 国际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史
18 世 纪 后 期 , 那 破 仑 的 首 席 医 生 Larrey认识到许多战伤伤员若能给予早 期治疗,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并提出对 伤员的基本救治原则是快速后送和途中 对伤员的积极处理,即为EMS的雏形。
196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Rockville博士发表了题为“意外死亡和 残疾,一个被忽视了的现代社会病”一文,特别强调急救中心在创伤 治疗中的确定性作用和ICU的继续治疗作用。
四、毒物学
急诊医学主要研究和诊治急性中毒。毒物范
围包括:工业毒物、农药、医用药物、家用
杀虫剂、有毒植物或有毒动物、污染细菌的
食物、以及军用化学毒剂等。
医学ppt
9
急诊医学的范围
五、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 ❖ 把急需有效的治疗,以最快的
速度送到急性伤病员身边或现场, 这就需要一个完整的组织,主要 是院前急救和全城医院内急诊室 密切联系。
一 国际急诊医学与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史
18世纪后期,那破仑的首席医生Larrey认识到许多战伤伤员若能给 予早期治疗,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并提出对伤员的基本救治原则是快 速后送和途中对伤员的积极处理,即为EMS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