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认识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 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掌握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

2.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 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难点:各类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自然资源的利用实例。

3. 讨论法:探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自然资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资源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介绍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自然资源的利用实例,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4. 讨论:分组讨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一、教学目标:1. 掌握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认识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合理利用、节约优先、循环利用等。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技术创新、管理优化、政策调控等。

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满足当前需求,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发展。

4.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

2. 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争夺与冲突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争夺与冲突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争夺与冲突《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争夺与冲突》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自然资源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最初的采集狩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革命后的现代社会,我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利用程度不断加深。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资源争夺与冲突也随之而来。

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森林、能源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人们主要依赖自然资源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如食物、住所和燃料。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提供了粮食和纤维;水资源是生命之源,保障了人类的饮水和灌溉;森林不仅提供木材,还调节气候、保持水土。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的机器生产,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进入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对稀有金属、半导体材料等新型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促使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从单纯的物质需求扩展到了环境和生态服务方面,如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风景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然而,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资源的分布在地域上往往是不均衡的,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在资源获取上的差异。

一些地区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资源匮乏。

这种不均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资源的争夺。

资源争夺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例如,为了争夺肥沃的土地和水资源,古代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在近代,殖民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导致了殖民地人民的贫困和苦难。

即使在当今世界,资源争夺依然是国际政治和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地区,长期以来就是世界大国博弈的焦点,战争和冲突时有发生。

资源争夺不仅发生在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国家内部。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群体之间,由于对资源的需求和利益诉求不同,也会产生争夺和冲突。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驱动发展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驱动发展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驱动发展《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驱动发展》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自然资源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从原始社会的狩猎采集,到农业社会的土地耕种,再到工业社会的矿产开发和能源利用,自然资源始终与人类活动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然资源驱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在早期的人类社会,食物、水源和住所是生存的关键。

森林中的果实、野兽,河流中的水,以及山洞等自然庇护所,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没有这些,人类的生命将无法延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土地成为了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肥沃的土地能够产出丰富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促进了村落和城市的形成。

在工业革命之后,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更加显著。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为机器运转提供了动力,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钢铁、铝、铜等矿产资源成为了制造机械、交通工具和建筑材料的重要原料。

正是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人类能够大规模地生产商品,提高生产效率,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自然资源也影响着人类的经济活动和产业布局。

例如,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会发展起以煤炭为基础的工业,如火力发电、煤化工等;在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则会形成石油化工产业。

同样,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发展农业和高耗水的工业;而交通便利、靠近原材料产地的地区,则更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这种基于自然资源分布的产业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特点。

然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矿产资源的无序开采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化等。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上,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我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到脚下的土地、开采的矿产,以及滋养万物的阳光和风力,自然资源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利用也在日益增加,这使得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变得越发复杂和紧密。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充足干净的水资源,人类的生命将无法维持。

土地是我们种植粮食、建造房屋的基础,没有肥沃的土地,我们就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和居住空间。

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动力,使得现代工业、交通、通信等领域得以快速发展。

其次,自然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

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会形成以资源开发和利用为主导的产业,比如石油产区的石化工业、矿产丰富地区的采矿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促进了就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过度依赖某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也可能导致经济结构的单一性,一旦资源枯竭或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就会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再者,自然资源对人类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地区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艺术创作等都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密切相关。

比如,在水乡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往往与水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水乡文化;在山区,人们依靠山林资源发展出了独特的狩猎、采集和农耕文化。

反过来,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同样巨大。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类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然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

过度的砍伐森林导致了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过度的开采矿产资源造成了土地塌陷、环境污染;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导致了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利用伦理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利用伦理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利用伦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从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源,到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矿产,自然资源无处不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程度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其中所涉及的资源利用伦理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它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等。

这些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们具有有限性和稀缺性。

人类的活动从一开始就依赖于自然资源。

在远古时代,人类依靠采集果实、狩猎捕鱼来获取食物,利用木材和石头建造住所。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开垦土地、种植作物,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利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成为了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木材,同时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有了新的形式。

例如,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稀有金属,新能源的开发依赖于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因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而带来的问题。

资源的过度开发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些地区和企业盲目地开采矿产资源,导致矿产资源的储量急剧减少。

过度的森林砍伐不仅破坏了生物多样性,还引发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

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则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一些地方,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造成了土壤污染,还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工业生产中的废弃物排放未经有效处理,对空气、水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第二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二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优越的环境可以提高新 技术产品的质量,还可
才、市场和交通等 影响显著增强;新
以吸引科技人员定居, 提高科研效率,从而形
技术产业对环境质 量的要求提高
成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
[思考] 从煤炭资源特征的角度说明我国山西煤炭 能源基地兴起及转型的原因。
提示:山西煤炭在开采初期,储量多,品质高,埋 藏浅,开采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煤炭是非可再生资 源,随着山西省煤炭的不断开采,开采条件越来越差, 储量越来越少,开采成本不断上升,市场竞争力逐渐下 降。
一、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自然资源的数量影响人类活动的规模。 (2)自然资源的质量影响人类开发利用程度以及生产活 动的规模和经济效益。 (3)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影响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 开发利用成本和利用效率。 (4)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类型和产业结构, 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答案:B
4.跨流域调水是解决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之一。
下列国家中,根据本国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大规模“东水西
调”的是( )
A.俄罗斯
B.加拿大
C.中国
D.澳大利亚
解析:澳大利亚东部为南北纵列的大分水岭,来自太
平洋的湿润气流受其抬升,形成丰沛降水,水资源丰富。
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和大
答案:方案②综合效益高。原因:产业结构多元化; 产业链长,附加值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高,经济和生 态效益高。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维护 资源安全的措施)
续上表
续上表
1.水资源短缺的应对措施
2.水污染治理的措施 (1)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2)加强农村水源污染的防治。 (3)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4)产业结构调整,关、停、并、转耗水量大、污染 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 (5)适当提高水污染排污费的收费指标。 (6)加强水污染的危害性宣传教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类活动影响资源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类活动影响资源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类活动影响资源自然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从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到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矿产,无一不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而人类活动,作为地球上最具影响力的力量之一,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取各种资源以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求。

在早期,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来获取食物,利用简单的工具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所需的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学会了种植和养殖,开始对土地等资源进行更有目的的开发和利用。

这种从依赖自然到主动改造自然的转变,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同时也开启了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影响的新篇章。

在农业社会,人们为了扩大耕地面积,砍伐森林、开垦荒地,导致了森林资源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同时,为了灌溉农田,人们大规模地修建水利工程,改变了河流的自然流向和生态系统。

虽然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粮食产量,满足了人口增长的需求,但也对自然资源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进入工业社会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利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大规模的采矿、冶炼、制造业的发展,使得矿产资源被迅速消耗。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广泛使用,不仅带来了能源危机,还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污染了土地、水源和空气,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例如,一些地区由于过度开采煤矿,导致地面下沉,房屋开裂,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在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更加复杂和深远。

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浪费;另一方面,新的消费需求和生产方式也带来了新的资源问题。

比如,电子设备的普及导致了对稀有金属的大量需求,而废弃电子垃圾的处理又成为了一个新的难题。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农业的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

许多地区为了满足用水需求,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引发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问题。

4.3_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4.3_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 公路变成了马路,车来车往的景象再看不到,取 而代之的是马来马往。由于没有了汽车,行人在 马路上缓缓前行,再不用担心飞驰而过的汽车、 摩托车造成的紧张气氛,也不用担心尾气对身体 带来的负面影响,马的尾气再怎么说也不含铅 • 假如没有石油,我们的汽车不会动了,飞机不会 飞了,因为石油提供了全世界60%的总能耗量; 我们的农业将面临崩溃,因为石化工提供的氮肥 占化肥总量的80%;此外,我们将失去大部分合 成材料,从轮胎、电脑到衣服、球鞋,甚至小到 一支圆珠笔,总之,我们的生活将彻底改观。
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
• 1、石油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并逐渐因人 类消费而耗竭 • 2、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石油 消费日益增加
石油价格上涨
• 20世纪50—60年代,每桶石油仅售1—3美 元;如今,石油价格已突破60美元每桶。 超过了人们能够承受的心理底线,强烈震 撼着世界各石油进口国敏感而脆弱的神经。 • 石油给中东带来了滚滚财富,也使它倍受 世界瞩目和重视,任何一点小小的“火 星”,都有可能导致地区动荡、列强干涉。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自然条件
共同特征: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的地区,尤其是河流冲 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成为古文明发源地的原因: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丰沛 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是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 件。
2.工业社会阶段
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 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石 大庆 油 工 克拉 业 玛依 城 市 东营 钢 鞍山 铁 工 本溪 业 城 市 攀枝花 有 色 金 属 工 业 城 市 金昌(镍) 铜陵(铜) 个旧(锡)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一、自然资源概述
二、自然资源利用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利用与文明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利用与文明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利用与文明《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利用与文明》自然资源,是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所依赖的基础。

从我们呼吸的空气,到脚下的土地,从滋养万物的水,到提供能源的矿产,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恩赐。

而人类的活动,从最初的简单采集狩猎,到如今高度复杂的工业生产与科技创新,始终与自然资源的利用紧密相连。

这种关系不仅塑造了人类的历史进程,也决定了我们的未来走向。

在远古时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极为简单和直接。

他们依靠自然界提供的食物、水源和住所生存。

比如,早期的人类会跟随动物的迁徙轨迹,获取猎物作为食物;会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建立临时的营地,以方便取水和捕鱼。

那个时候,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影响相对较小,更多的是顺应自然的规律,从自然中获取生存所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时代。

在这个阶段,土地成为了最为关键的资源。

人们开始开垦农田,种植各种粮食作物,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同时,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也变得越发重要,灌溉系统的建设使得农业生产能够在更广阔的土地上开展。

农业的发展让人类能够定居下来,形成了村落和城镇。

但与此同时,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改变。

不过,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生态系统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我修复。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机器的出现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这种快速的发展是以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

煤炭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和废渣,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和土壤污染;石油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中,时常发生泄漏事故,给海洋生态带来了灭顶之灾;为了获取原材料,矿山被过度开采,造成山体滑坡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此外,工业废水的排放使得河流和湖泊受到严重污染,威胁着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饮用水安全。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自然资源就像大自然这位超级富翁的宝藏,而人类呢,就像是一群在宝藏堆里玩耍的孩子。

想象一下,水这种自然资源就像是地球的血液。

人类要是没有了水,那就像干枯的树枝,皱巴巴的,毫无生机。

我们每天喝水、用水洗澡、用水浇灌庄稼,水就这么无私地流淌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要是水有性格,它肯定会说:“你们人类啊,可别太浪费我了,不然我干涸了,看你们还怎么活蹦乱跳。

”森林资源呢,那可是地球的绿色外套。

人类在这外套里躲猫猫、找果子吃。

森林像一个个绿色的巨人,默默站在那里,为人类遮风挡雨,净化空气。

如果森林都消失了,那地球就像一个没穿衣服的可怜家伙,在宇宙里瑟瑟发抖,而人类也只能在沙尘漫天的世界里咳嗽到停不下来。

土地资源如同大地妈妈的肚皮,人类在这肚皮上盖房子、种庄稼。

人类就像一群小蚂蚁,在土地这个大舞台上忙忙碌碌。

要是过度开垦,把土地妈妈的肚皮弄伤了,她肯定会疼得抖一抖,那时候地震之类的灾害可能就会来给人类一点小教训啦。

矿产资源简直是大自然藏起来的魔法石。

人类挖掘矿产,就像在开盲盒,不知道里面有什么神奇的东西。

但是过度开采的话,就好像把大地挖得千疮百孔,大地要是会说话,估计会大喊:“你们这些贪心的小家伙,别再挖啦,再挖我就给你们使绊子啦。

”人类的活动依赖自然资源,就像风筝依赖风。

如果风突然停了,风筝就只能一头栽下来。

人类要是过度破坏自然资源,就像是在剪断自己的风筝线。

有时候人类还挺任性的,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只知道索取。

可是自然资源也不是无限的呀,要是把它们都耗尽了,人类就只能像孤岛上的鲁滨逊,而且还是没有任何资源的鲁滨逊,那日子可就惨到家了。

不过好在现在人类也慢慢意识到,得和自然资源和谐相处。

就像和朋友相处一样,互相照顾。

不能总是从自然资源那里拿东西,也得学会保护它们,给它们一些休养生息的时间。

人类和自然资源的关系,其实就是一场有趣又严肃的游戏。

玩得好,大家都开心,地球也能继续欢快地在宇宙里转圈圈;玩得不好,那就只能等着大自然这个裁判把人类罚下场咯。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掌握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3)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途径,了解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探讨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意识;(2)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3)提高学生参与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3)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2)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掌握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道具和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2)调查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你们了解哪些自然资源?(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及特点;(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2)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

5.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调查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总结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2. 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出个人建议;3.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回答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导学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导学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掌握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影响。

4、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自然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2)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1)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知识梳理(一)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1、按照自然属性分类(1)气候资源:如光照、热量、降水、风等。

(2)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等。

(3)土地资源:如耕地、林地、草地等。

(4)生物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5)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

2、按照自我再生的性质分类(1)可再生资源:在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可以不断更新和再生的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的资源,如矿产资源。

(三)自然资源的特点1、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尤其是非可再生资源。

2、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的资源系统。

3、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4、多用性:同一种自然资源可以有多种用途。

5、社会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制约。

(四)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社会阶段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

气候、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是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例如,温暖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反之,恶劣的气候条件、贫瘠的土地和短缺的水源则会限制农业的发展。

2、工业社会阶段在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对工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与人类生存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与人类生存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与人类生存《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与人类生存》在广袤的地球上,自然资源如同生命的基石,支撑着人类从远古时代一路走来,也影响着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从我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到脚下的土地和依赖其生长的粮食,自然资源无处不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相连。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首先,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人类的生命将无法维持。

我们的身体需要水来进行新陈代谢,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来灌溉农田,工业制造也离不开水的参与。

而清新的空气,让我们能够自由地呼吸,为身体提供氧气,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

土地则是我们立足之地,提供了建筑和农业生产的空间,孕育了丰富的物产,为人类提供了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必需品。

能源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提供了动力。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能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

例如,煤炭的燃烧驱动了蒸汽机的运转,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序幕;石油的广泛应用使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成为可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节奏。

矿产资源对于人类的发展同样不可或缺。

钢铁、铜、铝等金属矿产,是制造机械、电器和交通工具的重要材料。

建筑行业离不开水泥、砂石等非金属矿产。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为人类建造了高楼大厦、桥梁道路,塑造了现代城市的面貌。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深化,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过度的开采和利用导致许多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的危机。

以煤炭为例,长期的大规模开采使得一些煤矿资源逐渐减少,开采成本不断增加。

石油的储量也在逐渐下降,能源危机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人类社会。

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是另一个严峻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

同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许多河流、湖泊受到污染,水质恶化,不仅影响了人类的用水安全,也破坏了水生态系统。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教学教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教学教案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2. 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3. 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4. 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保护自然资源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素材。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任务。

【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资源?2. 学生回答后,总结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案例分析】1. 教师讲解一个与自然资源相关的案例,如过度开采、污染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2.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知识拓展】1. 教师讲解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保护方法。

2. 学生了解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复述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在家中实践保护自然资源。

2. 完成一份关于自然资源保护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看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理解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开发与利用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开发与利用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资源开发与利用》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自然资源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最初的狩猎采集,到后来的农业文明,再到如今的工业社会和信息时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利用程度不断加深。

自然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物质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和文明进程。

自然资源,简单来说,就是自然界中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包括土地、水、矿产、森林、生物等。

这些资源分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其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有些资源是可再生的,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只要合理利用,它们能够不断地为人类提供服务;而有些资源则是不可再生的,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以及各种金属矿产,一旦被消耗殆尽,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相对简单直接。

人们依靠狩猎和采集野生植物来获取食物,利用木材来建造住所和取暖,依靠河流和泉水来获取饮用水。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人类逐渐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从而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

在这个时期,土地成为了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人们通过开垦土地、灌溉农田等方式来提高农业产量,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然而,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人们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同时,过度的灌溉和施肥也使得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农业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工业革命的兴起,标志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煤炭、石油、铁矿石等矿产资源成为了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和原料。

大规模的工厂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机器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与此同时,工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排放到环境中,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而且,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粗放利用,许多不可再生资源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探究
田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已于2007 (4)田湾核电站二号机组已于2007 年5月成功实现首 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省正在加快开发沿海产业带。 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省正在加快开发沿海产业带。能 次并网发电。 次并网发电。 (1)图17a、b、c三处中,风力发电场最宜建在 b 处, 17a、 三处中, 沿海产业带新建的火电站宜选择在港口附近, (2)沿海产业带新建的火电站宜选择在港口附近,主要原 源工业是沿海产业带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下图分别为“ 源工业是沿海产业带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下图分别为“江 请简要分析江苏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 利用海运条件运进煤炭资源 主要原因是 风能资源丰富 江苏沿海产业带简图 、 用地条件较好 因是 请简要分析江苏发展核电的主要原因。 。 ” 读图, 。 苏沿海产业带位置图”、“江苏沿海产业带简图”。读图, 苏沿海产业带位置图” 回答下列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 ,用电量大;常规能源资源缺乏;核 江苏经济发达, 江苏经济发达 用电量大;常规能源资源缺乏; 电是清洁能源(新能源) 电是清洁能源(新能源)
煤炭
气化 燃烧
气 化
煤 气
煤 渣
煤 灰
发 电
供 热
脱 硫
废 热
CO2
化 工 产 品
民 用
建 材
提 取 有 色 金 属
硫 酸
硫 磺
温 室 种 植
温 室 养 殖
固 化
利 用
3、煤炭的利用发生怎样的转变? 煤炭的利用发生怎样的转变?
据图4 29, 1. 据图4-29,说 1978— 明1978—2001 年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 结构的变化, 结构的变化,并简要分 析其原因。 析其原因。
思 考
自主探究
3、自然资源的分类
矿产资源 气候资源 非可再生 开发利 用不合 理时可 转化
自然属性
水资源 可再生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自我再生 的性质
1、下列物质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B )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钢铁 A.钢铁 B. 煤炭 C. 草场 D. 汽油 2、矿产资源与土地资源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矿产资源与土地资源相比, ( A) 前者是非可再生资源, A、前者是非可再生资源,后者是可再生资源 前者分布无规律, B、前者分布无规律,后者分布有规律 前者数量有限, C、前者数量有限,后者数量无限 D、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严峻,土地资源及其丰富 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严峻,
成为古文明发源地的原因: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丰沛 成为古文明发源地的原因:平坦的地形,温暖的气候, 的水源,肥沃的土壤, 的水源,肥沃的土壤,是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 件。
(二)工业社会阶段
克拉玛依
大庆 本溪
鞍山 金昌 东营
铜陵
图 例

攀枝花 个旧
1)图中的城市分别靠近什么矿产资源? 图中的城市分别靠近什么矿产资源? 工业社会阶段,自然资源对工业生产有何影响? 2)工业社会阶段,自然资源对工业生产有何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主探究
1、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的概念。 2、自然资源的属性。 自然资源的属性。
铁矿石、钢铁、野菜、蔬菜、 铁矿石、钢铁、野菜、蔬菜、 森林、电视机、闪电、石油、 森林、电视机、闪电、石油、 煤气、煤炭、金矿、岩浆、 煤气、煤炭、金矿、岩浆、石 灰岩、花岗岩、 灰岩、花岗岩、大理石地板
世 界 和 我 国 的 能 源 消 费 构 成 有 何 不 同 ?
自主探究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农业社会阶段 (二)工业社会阶段 (三)后工业化阶段
(一)农业社会阶段
读图回答,世界古文明发源地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特征? 读图回答,世界古文明发源地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些 地区为什么能够成为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地区为什么能够成为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共同特征: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的地区,尤其是河流冲 共同特征: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湿润的地区, 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
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根据资料辨析自然资源的属性 ,针 对各种属性选出最合理的开发方式 人们用煤炭发电带 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 统筹兼顾, 有限性 统筹兼顾,综合利用 展。 珍惜、 整体性 珍惜、节约利用 我国可利用的草场 地域性 充分利用 资源只有1.2亿亩。 1.2亿亩 资源只有1.2亿亩。 多用性 因地制宜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 社会性 综合利用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 林气候区 ,雨林有 多种用途, 多种用途,可用来 作建筑用料及造纸 等等。但是一旦雨 等等。 林遭到破坏, 林遭到破坏,将会 导致该地的气候、 导致该地的气候、 动物、 动物、土壤随之发 生变化。 生变化。
思 考
பைடு நூலகம்人类历史阶 段
采集经济和 狩猎经济阶 段
农业社会阶 段 土地、 土地、水、 气候、 气候、生物 资源
工业社会阶 段
起主要作用 的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自主探究
前煤炭时期 18世纪中 18世纪中 期以前 生产力 不发达 木柴、 木柴、水 力为主 木柴时代 煤炭时期 后煤炭时期 20世纪60年 20世纪60年 世纪60 代以后 内燃机的使用 石油、 石油、天然气为 主,能源结构多 样化 石油时代
(三)后工业化阶段
作 用 程 度 强 较强 一般
气 候 资 源
水 资 源
土 地 资 源
生 物 资 源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不同的社会阶段,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如何? 不同的社会阶段,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如何?为 什么? 什么?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 1.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最大的 是( A )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水电 在工业社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2. 在工业社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C ) A. 人对自然界的依附性增强 B. 人类被动适应自然 C. 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 D. 环境问题对人类威胁并不严重 3. 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的先 进地区,其自然原因是( 进地区,其自然原因是( A) 肥沃的土壤, A. 肥沃的土壤,丰沛的水源 暖湿的气候, B. 暖湿的气候,密集的人口 丰富的矿产, C. 丰富的矿产,先进的技术 平坦的地形, D. 平坦的地形,便捷的交通
时间 生产力 水平 主体能 源 能源 时代
20世纪初期 20世纪初期 以蒸汽机为标 志的产业革命
以煤为主 煤炭时代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各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能源结构的转变
(﹪) 100 80 60 40 20 0

木柴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年)
1. 产业革命以后能源结构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产业革命以后能源结构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2.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用电量剧增,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用电量剧增,许多地区出现了电 力严重不足的被动局面。 2003年 全国就有21个省( 21个省 力严重不足的被动局面。仅2003年,全国就有21个省(区)先后实行不 同程度的限电。与此同时,中西部一些煤炭富集地区, 同程度的限电。与此同时,中西部一些煤炭富集地区,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煤炭 开发。对于下列开发方式,你觉得哪一种相对合理?请说明原因。 开发。对于下列开发方式,你觉得哪一种相对合理?请说明原因。 ① 直接销售煤炭 建坑口电站, ② 建坑口电站,出售电力 发展煤气化、 ③ 发展煤气化、液化工业 ④ 发展高耗能工业
各 类 能 源 所 占 比 重 (%) (%) (%) (%) (%) (%) (%) (%)
100 其他 90 80 天然气 70 石油 60 50 煤炭 40 30 木柴 20 10 0 1850 1870 1890 1910 1930 1950 1970
1995
思考: 思考: 大约在什么年代,世界石油的消费量超过煤炭? 大约在什么年代,世界石油的消费量超过煤炭?目前 世界能源消费中,居首位的是什么? 世界能源消费中,居首位的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