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双STM32多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双STM32多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
t r oI a r i t hme t i c.
K e y wo r d s:mu l t i -r o t o r u n ma n n e d a e r i a l v e h i c l e ;a u t o n o mo u s f l i g h t ;d u a l c h i p;s y s t e m d e s i g n
Ad d i t i o n a l l y,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f t h e s y s t e m h a r d wa r e l a y o u t a n d t h e s o f t wa r e d e s i g n f l o w c h a r t d e t a i l i s d i s c u s s e d.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l r e s u l t s d e mo n s t r a t e t h a t t h e h i g h—p e f r o r m a n c e o f t h e s y s t e m, a n d p r o v i d e a r e l i a b l e o p e r a t i o n p l a t f o r m t b r s u b s e q u e n t e o mp l e x c o n —
随着 科学 技 术 的进步 和 时代 发展 的需 求 , 无 人 机 无 论 在 军 事 还 是 民 用 领 域 都 具 有 广 泛 的 应 用 前 景 。 近 年 来 , 对 无 人 机 领 域 的 研 究 已 得 到 国 内 外 各 大 研 究 机 构 的 重视 , 特 别 是 微 小 型 多 旋 翼 无 人 机 的 研 究 得 到 迅 猛 的 发 展 。微小 型多旋 翼无 人机 可广 泛应 用 于军 事侦 察 、 高 空 拍摄 、 交 通 监控及 自然灾害 勘察 等领域 。 因此 , 实 现 微 小

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

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

DOI:10.16661/ki.1672-3791.2017.29.057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①明志舒 黄鹏 刘志强 李乐蒙 高凯(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山东济南 250000)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进,为各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近些年来出现的多旋翼无人机,是一种集合多项现代高新科技的成果,具有定点悬停功能,能够实现在现代军事、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本文就四旋翼无人机为例,探讨了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实现。

关键词:多旋翼无人机 飞行控制系统 设计与实现研究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中图分类号:V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b)-0057-02①作者简介:明志舒(1983,6—),男,汉族,湖北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输变电工程管理。

1 飞行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本文设计的飞行控制系统在硬件方面主要分为控制器、传感器、电源、执行机构和遥控接收等模块,具体论述如下。

1.1 控制器我们利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所研发的TMS320F28335当作控制器当中的主芯片,可以说它是当下功能最为强大的一种芯片,具备对信号加以处理的功能,而且还有嵌入式控制以及针对事件加以管理的功能。

该芯片的外部接口基本原则为:将飞控系统作为基础而定。

该芯片不管是在引脚数目上,还是在引脚功能方面都非常贴合飞控系统的全部要求,所以说只要针对芯片的接口加以少量地拓展就可以了。

其主要的特征为:(1)利用到了哈弗总线结构。

(2)其代码安全模块利用到了128位密码对Flash加以保护,保证相关寄存器在数据方面的安全。

(3)T MS320F28335的应用,实现了对开发时间大幅度的节约,这主要是其利用到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C/C++语言。

(4)1K×16 OTP ROM以及8K ×16形式的Boot ROM,供给出了两个用于采样的电力,继而实现了对两个通道上信号实施的同步采集,所以有着非常高效的处理能力以及运算的精度,确保了信号所具备的时效性以及高速性。

无人机应用知识:无人机多旋翼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无人机应用知识:无人机多旋翼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无人机应用知识:无人机多旋翼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无人机控制系统及其相关技术已经成为无人机研究和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分析和探讨无人机多旋翼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工作过程以及相关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一、多旋翼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多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和电源。

其中传感器负责获取无人机的运动状态数据,控制器则根据传感器数据计算出运动控制信号,执行机构负责根据控制信号对无人机进行控制,电源则提供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所需的能量。

在多旋翼控制系统中,最基本的控制方式是PID控制。

PID控制根据当前偏差量,即参考信号和实际输出的差值,通过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信号,然后输出给执行机构对无人机进行动态调整。

二、多旋翼控制系统工作过程在多旋翼无人机起飞时,传感器系统通过加速度计、陀螺仪等获取无人机的各项运动参数,控制器则根据这些传感器数据计算出控制信号,通过电调控制无人机电机工作,从而完成飞行动作。

控制器系统根据预设好的姿态角和控制策略计算出欲输出的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会载波调制,以无线电的方式传输给无人机上面的电调(电调是用于调节电机的电压、电流和功率,控制电机加减速的装置),电调接收到控制信号后再将处理后的指令信号传递给电机,从而实现对无人机运动状态的调整。

三、多旋翼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与技巧1、传感器选择:重要的无人机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罗盘等。

这些传感器需要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低功耗等特点,才能保证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2、控制器算法优化:为了更好的控制无人机,需要考虑采用更加高效、准确的PID算法。

一般来说,需要优化参数、增加控制算法等方法来提升控制算法的性能。

3、执行机构选择:执行机构包括电机、电调等。

需要考虑其所需要的功率、重量、响应速度等因素,以及相关的信号输入接口和管理软件等因素,才能满足无人机的特定需求。

4、系统稳定性:为了保证无人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对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等部分进行调试和验证。

无人机设备中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无人机设备中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无人机设备中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无人机市场的迅速扩大,无人机设备已经成为多个领域的重要工具和应用。

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是其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飞行控制、导航、安全保障和性能优化等任务。

本文将探讨无人机设备中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无人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飞行器的类型和用途、飞行环境、控制算法和通信技术等。

首先,针对不同类型的无人机,需要选择适合的控制系统架构和硬件平台。

常见的无人机类型包括多旋翼、固定翼和垂直起降等,它们的控制系统设计有所差异。

例如,多旋翼无人机通常采用多个电机来实现飞行控制,而固定翼无人机则依靠传统的航空控制理论来实现飞行稳定。

无人机的用途也会影响其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如航拍摄影、搜救救援和农业植保等。

其次,无人机飞行环境对控制系统的要求也是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在不同的飞行环境下,无人机需要应对不同的飞行动态和环境干扰。

例如,在强风环境下,无人机需要具备较强的抗风能力和稳定性,并能自主调节航向和高度。

此外,无人机在复杂的室内环境或封闭空间中飞行时,需要采用特殊的感知和定位技术,如激光雷达、视觉识别和惯性导航等。

在飞行控制算法方面,无人机设备通常采用传统的PID控制算法或更高级的自适应控制算法。

PID控制算法通过比较实际状态和目标状态的差异,计算出相应的控制输出,以实现飞行器的稳定和精准控制。

自适应控制算法能够根据飞行器的动态特性和环境变化,自主地调节控制参数和控制策略,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在实际设计中,往往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

除了控制算法,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感知和定位能力。

感知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如气压传感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

定位技术用于实现无人机的位置和姿态估计,这对于飞行器的导航、轨迹规划和目标追踪至关重要。

多旋翼无人机的控制原理

多旋翼无人机的控制原理

多旋翼无人机的控制原理多旋翼无人机是由多个电动机和旋翼组成的飞行器,它的控制原理包括飞行器姿态控制、定位导航控制和飞行速度控制。

飞行器姿态控制是通过控制每个旋翼的转速来控制飞行器的姿态,以实现稳定的飞行。

在飞行过程中,通过改变旋翼转速可以改变飞行器的姿态,如前后倾斜、左右倾斜、俯仰和偏航等。

通过精确调整不同旋翼的转速,可以达到控制飞行器姿态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多旋翼无人机使用四个旋翼,即四旋翼结构,其中两个对角旋翼旋转方向相同,另外两个对角旋翼旋转方向相反。

通过不同旋翼的转速组合和调整,可以使飞行器保持平衡姿态。

定位导航控制是为了让飞行器能够按照预定的航线进行自主飞行。

无人机一般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定位设备获取自身的位置信息,并结合惯性测量单元(IMU)获取飞行器的姿态信息,以实现精确定位和导航。

根据设定的目标点,飞行控制系统会计算飞行器当前位置与目标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偏差,然后根据这些偏差调整飞行器的转向和姿态,达到自动飞行的目的。

此外,飞行器还可以通过使用避障传感器等装置来避免与障碍物碰撞,确保安全飞行。

飞行速度控制是为了控制飞行器的速度,使其能够按照要求的速度进行飞行。

控制飞行器的速度可以通过改变旋翼的转速来实现。

增加旋翼的转速可以使飞行器加速,减小转速则可以使飞行器减速。

在控制飞行速度时,需要考虑飞行器的姿态和环境因素(如风速、气流等),以实现精确的速度控制。

多旋翼无人机的控制原理是通过调整旋翼的转速来实现姿态控制、定位导航控制和飞行速度控制。

通过合理设计控制系统和传感器装置,飞行器可以实现自主飞行、稳定飞行和精确控制的能力。

这使得无人机在各种应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农业植保、物流配送、环境监测等。

当然,无人机的控制原理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改进和优化,以实现更高的飞行性能和控制精度。

水空两栖多旋翼无人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

水空两栖多旋翼无人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

◼引言无人机和无人船具有机动性强、灵活性高、成本低等特点,已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域监测手段[1-2]。

但是,无人机空中自主飞行续航能力弱,无人船水面航行遇到障碍无法前行等情况,影响了应用任务完成。

借鉴军事两栖多功能理念,研究者展开了对两栖甚至多栖无人机平台的研究[3]。

水空两栖无人机是一种能够在水面起降和航行停泊的特殊无人机[4],即具备无人机的空中飞行和无人船的水面航行能力,不仅能悬停空中执行高空任务,还能漂浮在水面执行水上任务[5]。

本文研究对象为水空两栖多旋翼无人机,主要涉及两栖无人机外形、硬件、姿态解算和运动控制等设计。

运动控制是两栖无人机执行作业任务的基础条件。

因此,有必要着重分析研究两栖无人机的运动控制系统。

 ◼一、水空两栖无人机(一)基本情况两栖无人机由无人机本体和地面控制端两部分构成,能够在水面和空中两栖运动,具有姿态和高度控制飞行、水上航向航速控制航行、水上垂直起降等功能。

本体又可分为机体结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机体结构由无人机机体、船体及结构件等组成;动力系统由电调、电系统设计与实践"吴忧 叶国平(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安徽 芜湖 241001)摘要:水空两栖多旋翼无人机以适应水上和空中不同工作环境的优点在水域监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其运动控制是执行作业任务的基础条件,运动控制系统研究逐渐受到开发者重视。

通过结合四旋翼无人机和无人船的姿态控制方法,基于运动控制原理和PID控制算法的分析,对两栖无人机控制系统两种运动模式的控制律进行设计,以及控制系统软件程序开发,经测试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

关键词:水空两栖;多旋翼无人机;运动控制系统;串级PID作者简介: 吴忧,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学生会员,多次获得CSP-J/S比赛一等奖。

叶国平,安徽桐城人,大学本科,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信息学竞赛国家十大钻石指导教师,CCF WCET执行委员。

基于双STM32多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双STM32多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双STM32多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飞速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本文分析了基于双STM32芯片控制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主从控制器为两个STM32F107VCT6芯片,数据通信经过高速SPI接口,保证了数据控制的实时性。

同时,本文合并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双STM32多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优良,可以为后续复杂的运算提供更多可行的操作平台,提高了系统的运行功能,以期为此后无人机控制系统的具体设计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关键词:双STM32;多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引言在科学技术不断发达的进程中,多旋翼无人机自身具有的气动结构布局逐渐完善,飞控技术也得到较大进展,在无人机飞行控制的时候,关键是无人机控制的相关设计,也就是控制律。

无人机飞行轨迹控制和姿态控制属于无人机飞控系统的两个方面,只有加强控制系统才可以促使多旋翼无人机飞行轨迹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也可以充分说明姿态控制律设计是轨迹规划的主要基础。

飞控系统是多旋翼无人机的核心内容,而姿态控制系统则属于飞控系统的核心,因此多旋翼无人机飞行姿态控制律在设计的情况下,这也就成为关乎其控制结果的重要内容。

在新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所出现的新控制理论和控制算法,新理论可以比较轻易的解决以往多旋翼无人机设计方面所具有的技术难题,有效解决以往固定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理论问题。

1多旋翼无人机的特点多旋翼无人机主要指的是对称结构的旋翼飞行器,驱动力为无刷电机旋翼产生的升力,主要依靠旋翼不同的升力保持不同的飞行姿态。

四旋翼、六旋翼以及八旋翼均属于多旋翼无人机的样式,虽然旋翼个数各不相同,但其具备相同的飞行原理。

在实际飞行过程中,无人机围绕X、Y、Z三个方向进行转动与移动,分别具备俯仰运动、偏航运动以及滚转运动的方式。

以四旋翼无人机为例,分析其运动原理。

四旋翼无人机相隔旋翼的旋转方向相同,但相邻旋翼的旋转方向相反,可以在飞行时抵消电机的反转力矩,避免出现悬浮自转问题,从而产生偏航运动。

我国军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设计工艺

我国军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设计工艺

我国军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设计工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装备,已经在我国军队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军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作为一种灵活、快速且具有优秀机动性能的装备,受到军方的高度关注。

本文将介绍我国军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设计工艺,以及其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军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设计工艺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机身结构设计,要确保无人机的轻量化和结构强度,以提升其飞行性能和抗风能力。

其次是动力系统设计,要选择高效、可靠的动力装置,使无人机具备长时间飞行的能力。

同时,还需要考虑导航系统、通信系统、传感器等各个子系统的设计,以实现无人机的自主飞行和作战能力。

军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设计工艺需要注重飞行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飞行控制系统是无人机的核心,它能够实现无人机的稳定飞行、自主导航、目标识别和打击等功能。

在设计工艺中,需要充分考虑飞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以保证无人机在恶劣环境下的安全飞行和精确打击能力。

军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设计工艺还需要考虑飞行器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的研究。

由于无人机在军事作战中需要承受较大的载荷和外力冲击,所以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是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同时,加工工艺的研究也是提高无人机性能和降低制造成本的关键。

因此,需要结合材料特性和制造工艺,选择适合的加工方法,以确保无人机的质量和性能。

军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设计工艺在军事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人机可以在侦察、目标打击、战场通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和战场信息获取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作战需求,对无人机进行性能优化和功能改进,以适应不同的军事任务。

我国军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设计工艺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合理的机身结构设计、先进的飞行控制技术、优质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可以提升无人机的飞行性能和作战能力,为我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我国军用小型多旋翼无人机设计工艺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军事装备的发展和军队作战能力的提升。

多旋翼飞行器稳定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多旋翼飞行器稳定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多旋翼飞行器稳定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了多旋翼飞行器的广泛应用。

而在多旋翼飞行器的稳定性和控制方面,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多旋翼飞行器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了解多旋翼飞行器的基本结构。

多旋翼飞行器通常由一架具有多个旋翼的飞行平台组成,旋翼的数量可以是三个、四个甚至更多。

旋翼通过改变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来产生升力,从而使飞行器能够在空中保持平稳飞行。

在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我们主要关注多旋翼飞行器的姿态控制和高度控制。

姿态控制是指飞行器在空中的方向和倾斜角度的控制,而高度控制则是指飞行器在空中的上升和下降的控制。

对于姿态控制,最常见且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来测量飞行器的角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这些测量值,可以计算出飞行器当前的姿态,并与期望的姿态进行对比。

然后,根据误差值,控制飞行器的电机转速和舵面的偏转角度,以实现姿态的调整和稳定控制。

在高度控制方面,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气压计来测量飞行器相对于地面的高度。

气压计通过测量大气压力的变化来确定飞行器的高度。

然后,通过与期望高度的对比计算出高度误差,并根据误差值来调整飞行器的升力,实现高度的控制。

除了以上的基本控制方法,还可以使用其他传感器和控制器来提高多旋翼飞行器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

例如,通过使用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定位和导航信息,从而提高飞行器的位置控制能力。

此外,使用先进的PID控制算法和自适应控制算法,可以实现更高级别的控制和稳定性。

多旋翼飞行器稳定控制系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首先,它被广泛应用于航拍摄像和物资运输。

稳定的飞行控制可以确保飞行器能够准确而平稳地悬停在目标位置上,并能够稳定地携带相机和装载物品。

此外,稳定控制系统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和气象观测。

通过精确的飞行控制,可以使飞行器能够在远距离和多种气候条件下进行探测和监测。

系留式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研究

系留式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研究

系留式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研究作者:来源:《无人机》2019年第01期对系留式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组成原理、飞行特性、飞控算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和研究,考虑了系留缆作为不确定因素对于飞行控制的干扰,通过非线性鲁棒控制器引入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抑制,从理论上进行了推导论证。

系留式多旋翼无人机凭借续航时间长、信息传输容量大、使用灵活等特点,正逐渐成为多旋翼无人机的研究使用热点,从民用到军用都得到了大力发展。

其飞行控制系统是整个无人机的控制、管理和计算中心。

由于使用场景不同及定点悬停、系留供电等特点,其控制技术与自由飞式多旋翼无人机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组成及原理1.系统组成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主要由飞行控制计算机、导航计算机、传感器等组成。

飞行控制计算机主要完成飞行控制率解算、飞行任务管理、飞行状态监视、机载任务设备管理、机载测控单元通信等功能。

导航计算机主要用于计算飞行姿态信息、传感器信息融合、导航信息计算、航路规划和优化等任务。

传感器主要包括陀螺、加速度计、三轴磁力计、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DGPS/BD接收机等,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2.工作原理系统操作人员通过操作地面控制站软件,生成控制指令,传送给地面数传电台,经由链路传输到机载双路电台,进而送入飞行控制器当中;同时,安装在无人机特定位置的传感器组将信息分别送入飞行控制器。

飞行控制器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计算,并将生成的控制信号送给无人机,从而改变无人机的姿态、速度和位置,达到控制无人机的目的。

飞行控制器将采集到的侦察图像和机体姿态、位置等传感器信息进行整理并按照系统的通信约定送给机载双路电台,经过链路送达地面控制站进行解析并实时显示。

飞行控制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是与无人机系统和测量设备一起构成姿态角和飞行高度的稳定回路。

可以按飞行控制与导航计算机给定的俯仰角和偏航角飞行,随着飞行高度和伴随飞行速度的变化自动改变飞行控制参数。

无人机智能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无人机智能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无人机智能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一章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无人机智能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章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背景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在农业、环境监测、物流配送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当前大部分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仍然依赖于预先编程的轨迹或者遥控操作。

这种控制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安全隐患。

因此,研究和设计一种智能飞行控制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和实现一种无人机智能飞行控制系统,实现无人机的自主飞行和避障功能。

通过使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算法,提高无人机的自主决策和飞行能力,增强其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无人机智能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1)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当前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2)研究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设计和开发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模块;4)进行系统测试和实验,评估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第二章无人机智能飞行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2.1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概述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是指将无人机的飞行方式、飞行轨迹等参数进行控制的一套系统。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系统、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三个部分。

2.2 机器学习在无人机飞行控制中的应用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学习和总结,从而使计算机具备自主决策和学习能力的方法。

在无人机飞行控制中,机器学习可以应用于航迹规划、避障和自适应控制等方面,提高无人机的飞行能力。

2.3 计算机视觉在无人机飞行控制中的应用计算机视觉是指使用计算机和摄像机等设备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

在无人机飞行控制中,计算机视觉可以用于目标识别、障碍物检测和自主导航等方面,提高无人机的感知和决策能力。

第三章 3.1 硬件设计无人机智能飞行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飞行控制器、传感器模块和执行器模块等。

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

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

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无人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门话题。

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作为无人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无人机编队飞行的稳定性、安全性、效率性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

一、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数据收集与处理模块、控制器、执行机构等几个部分组成。

其中,传感器是无人机编队飞行的“眼睛”和“耳朵”,用于感知无人机编队的状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输到数据收集与处理模块。

数据收集与处理模块是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对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确定无人机编队的状态和需要采取的控制方式,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给到控制器。

控制器则是根据数据收集与处理模块提供的控制信号,确定无人机编队飞行的控制策略和方案,并输出控制指令给到执行机构,最终驱动无人机实现编队飞行。

二、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需要涉及多种技术,其中一些关键技术包括:1. 无人机编队飞行轨迹规划技术:通过分析和预测编队内每架无人机的运动模式及编队整体的运动规律,制定出相应的编队飞行轨迹规划方案,实现无人机编队飞行的高效、安全、准确、稳定等特点。

2. 无人机编队自主避障技术:在无人机编队飞行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无人机之间的避障问题。

基于距离传感器、视觉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技术,实现无人机编队在遇到障碍物时的自主避让和避障动作。

3. 无人机编队通讯与控制技术:通过建立一套稳定可靠的通讯体系,实现无人机编队之间的通讯和控制,保证整个编队飞行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优化策略与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基于现有技术和应用场景,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包括:1. 引入机器学习技术:在数据收集与处理模块中引入机器学习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无人机编队飞行过程中的状态信息进行预测和分析,不断提高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

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

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机器人,因为其灵活性和多功能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与传统的有人驾驶机器不同,无人机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飞行任务,例如物流配送、农业植保、摄影拍摄等。

无人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研究,在保证飞行安全和提高机器人的自主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无人机的控制系统设计无人机控制系统有着很大的复杂度。

它需要完成任务规划、运动控制、环境感知、路径规划等多项任务。

因此,无人机的控制系统一般分为飞行控制、导航定位、通信与数据链接、物理保护等几个模块。

其中,飞行控制模块是最核心的部分,决定了无人机的飞行质量和安全性。

导航定位模块可依赖卫星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或惯性测量单元(IMU)实现位置估计,以及其他传感器进行环境感知。

通信与数据链接模块则用来将传感器获取到的地面监控中心,实现无人机的远程操控和数据传输。

物理保护模块则保障了无人机的良好状态,例如散热系统、防水、防尘等。

无人机飞行控制的实现过程主要通过PID控制、模型预测控制或者神经网络控制,其中PID控制最为普遍。

PID控制器的原理是通过对误差、变化率和积分值进行处理,达到对无人机实时控制的目的。

此外,模型预测控制可以通过对无人机动力学的分析,实现对未来轨迹的预测和校准。

神经网络的控制则可以模拟无人机的神经系统,对复杂的多种任务进行处理。

通过不断的实时调整,无人机可以完成高精度、长时间的飞行任务。

二、无人机的仿真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领域,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和研究需要先进行仿真实验。

在实验前,需要详细了解无人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仿真方法等。

通常,设计师可以借助Matlab框架进行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优化设计。

同时,也可以使用数学建模工具(如Simulink),搭建仿真系统,模拟真实环境下的飞行控制。

通过这些仿真结果,可以有效地预先分析和评估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适应性。

当然,为了更加贴近真实环境,还需要在无人机控制系统上搭建硬件平台进行实际测试。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研究摘要: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许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是实现无人机自主飞行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设计和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以提高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性能。

1. 引言随着无人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需要实现对飞行器的稳定控制、飞行任务的自主规划与执行等功能,因此其设计和优化是实现无人机自主飞行的关键。

2.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原理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包括感知与导航、控制执行和决策三个方面。

2.1 感知与导航感知与导航是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基础环节。

包括传感器系统、导航算法、姿态估计等。

传感器系统主要用于获取飞行器周围环境信息,如气象、地形、目标物等。

导航算法则负责根据传感器数据计算飞行器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

姿态估计用于确定飞行器的姿态状态,如横滚角、俯仰角和偏航角。

感知与导航模块的性能直接影响飞行器的自主飞行能力。

2.2 控制执行控制执行模块是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实现对飞行器的稳定控制。

常用控制方法包括PID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

PID控制是一种基于比例、积分和微分的控制方法,通过调节参数来实现对飞行器姿态的稳定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则可以考虑飞行器的动力学和约束条件,更精确地实现控制目标。

2.3 决策决策模块是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高层决策与规划部分,它根据任务要求和环境信息,确定飞行器的飞行路径和任务执行策略。

常用的决策算法包括遗传算法、模糊控制等。

决策模块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任务的复杂性和实时性,以实现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智能飞行。

3.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优化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性能,可以采用优化方法进行系统的优化。

常用的优化方法有参数优化和拓扑优化。

3.1 参数优化参数优化的目标是在已有控制器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调节参数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及飞行状态分析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及飞行状态分析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及飞行状态分析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无人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种飞行器,无人机不仅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民用领域中也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

无人机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是保证它飞行安全的关键,因此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飞行控制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一、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1.无人机的控制框架无人机的控制框架由传感器、主控制器、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气压计等,通过采集无人机姿态、速度、高度、位置等数据并传输给主控制器。

主控制器负责处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计算飞行状态,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和用户输入的指令控制执行器调节无人机姿态、速度等数据。

执行器一般包括电动机、舵机等,根据主控制器的指令调整无人机的动力输出和姿态。

2.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决定无人机飞行控制性能的重要因素。

一般采用的控制算法有经典PID、模型预测控制、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需要根据无人机的飞行特点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

同时,考虑到无人机在不同的环境下的控制需求不同,还需要设计自适应控制算法,可以根据环境和无人机飞行状态自行调整控制参数,提高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3.飞行控制软件飞行控制软件是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主要包括硬件抽象层、传感器驱动、控制算法、数据处理等功能模块。

需要兼顾软件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性能等多个因素来设计软件系统。

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

二、飞行状态分析无人机的飞行状态分析是指利用传感器和飞行数据对无人机的飞行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估,分析结果可以帮助优化控制算法和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1.无人机姿态分析无人机姿态一般由三个角度表示,即横滚角、俯仰角和偏航角。

可以通过陀螺仪和加速度计采集的数据计算出无人机的姿态角度。

分析无人机姿态变化可以评估飞行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比如,横滚角变化较大可能说明飞行轨迹不稳定,需要增加飞行控制算法的精度和灵敏度。

多旋翼无人机设计与控制-多旋翼基本组成

多旋翼无人机设计与控制-多旋翼基本组成
(b)强度。抗拉强度就是试样拉断前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
2016/3/16
7
2.机身主体
起落架(Landing Gear)
作用: 1)支撑多旋翼重力 2)避免螺旋桨离地太近,而发生触碰 3)减弱起飞时的地效 4)消耗和吸收多旋翼在着陆时的撞击能量
图. 亿航 Ghost
2016/3/16
8
2.机身主体
多旋翼飞行器设计与控制
第二讲 多旋翼基本组成
大纲
1.总体介绍
2.机身主体
3.动力系统
4.控制系统
5.小结
6.作业
2016/3/16
2
1.总体介绍
接收器
自驾仪
GPS 电池
遥控器
机身主体+动力系统
地面站
2016/3/16
多旋翼系统实物图,图片主体来源于网站/
3
一目的。
2)匹配的电机、电调和螺旋桨搭配,可以在相同的推力下 耗用更少的电量,这样就能延长多旋翼的续航时间。因此,选 择最优的螺旋桨是提高续航时间的一条捷径。
2016/3/16
16
3.动力系统
螺旋桨
(2)指标参数
1)型号
假设螺旋桨在一种不能流动的介质中旋转,那么螺旋桨每转
涵道
(1)作用
在一个流体系统,流速越快,流体 产生的压力就越小,这就是被称为 “流体力学之父”的丹尼尔·伯努 利1738年发现的“伯努利定理”。
1)保护桨叶和人身安全
2)提高升力效率
涵道
3)减少噪音
升力
(2)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为:当螺旋桨工作
时,进风口内壁空气速度快静
图片来源/yaokongfeiji/200806/19-207.html

基于NuttX的多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NuttX的多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

器任 务 容 量 的 目的 。 实验 表 明 , 此 平 台在 满 足 稳 定控 制 飞 行 的 同时 , 能 明显 减 小 开发 难 度 , 缩短 开发 周期 , 并 且 给后 续 算 法 开发 保 留 了充足 的运 行 资 源 。 关 键 词 : 多旋 翼 飞 行 器 ; N u t t X; 多任 务 ; 失 效 保 护
Emb e d de d Te c h n ol o g y
基于 N u t t X的多旋 翼飞行器控 制系统设计
黄 水 长 , 栗 盼 , 孙 胜 娟 , 张 永 健 , 张 智 攀 ( 1 . 河北 工 程 大 学 信 息 与 电 气工 程 学 院 , 河北 邯郸 0 5 6 0 3 8; 2 . 贵 州 大 学 电气 工 程 学 院 , 贵州 贵 阳 5 5 0 0 2 5 )
2 . S c h o o l o f E l e c t i r c a l E n g i n e e i r n g ,G u i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G u i y a n g 5 5 0 0 2 5,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e q u i r e me n t s o f mu l t i —r o t o r u n ma n n e d a e ia r l v e h i c l e f o r mu l t i t a s k i n g a n d s e c u t i r y .t h i s p a p e r p r e - s e n t s a k i n d o f l f i g h t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a d d i n g a f a i l s a f e c o p r o c e s s o r b a s e d o n N u t t X r e a l -t i me o p e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t o r e d u c e t h e p r o b a -

四旋翼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四旋翼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四旋翼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四旋翼飞行器是无人机中常见的一种飞行器类型,在军事、民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对于这种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是其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

一、四旋翼飞行器的工作原理四旋翼飞行器是一种通过四个独立的旋翼进行飞行的飞行器。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节不同旋翼的转速和倾斜角度,控制飞行器的姿态和飞行方向。

通过这种方式,飞行器可以实现上下、前后、左右的飞行运动,并且可以在空中悬停。

二、四旋翼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基本组成四旋翼飞行器的飞行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算法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传感器用于获取飞行器的姿态和状态数据,控制算法用于根据传感器数据计算控制指令,执行器则用于执行控制指令,调节旋翼的转速和倾斜角度。

1. 传感器传感器是飞行控制系统的数据获取部分,主要用于获取飞行器的姿态、位置和运动状态等数据。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磁力计、气压计等。

陀螺仪用于测量飞行器的角速度,加速度计用于测量飞行器的加速度,磁力计用于测量飞行器的方向,气压计用于测量飞行器的高度。

这些传感器可以提供给控制算法所需的姿态和状态数据,为飞行器的控制提供支持。

2. 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飞行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主要用于根据传感器数据计算控制指令,调节飞行器的姿态和飞行状态。

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PID控制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算法,它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部分组成,可以根据误差信号调节执行器输出,实现对飞行器的精确控制。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方法,可以处理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对于四旋翼飞行器的控制具有一定的优势。

自适应控制是一种基于自适应参数的控制方法,可以根据飞行器的动态特性实时调节控制参数,适应不同的飞行环境和工况。

3. 执行器执行器是飞行控制系统的执行部分,主要用于控制飞行器的旋翼转速和倾斜角度,调节飞行器的姿态和飞行状态。

常见的执行器包括电动调速器、舵机等。

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算法研究

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算法研究

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算法研究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而多旋翼无人机作为其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具有灵活性高、机动性好的特点,因此备受关注。

然而,为了实现无人机的精确控制和稳定飞行,需要对其飞行控制算法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控制策略和优化算法三个方面,探讨基于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算法研究。

首先,设计原则是无人机飞行控制算法研究的基础。

针对多旋翼无人机,设计控制算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稳定性原则:通过设计控制算法,使得无人机能够稳定地飞行。

这需要建立合适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控制器的设计。

其中,PID控制器是常用的控制器之一,通过调节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参数,实现对无人机的稳定控制。

2. 鲁棒性原则: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例如气流、风力等因素。

因此,控制算法需要具备一定的鲁棒性,能够适应不同环境下的飞行。

鲁棒控制理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通过引入稳定边界和鲁棒控制器,可以提高无人机的鲁棒性。

3. 能耗优化原则:为了提高飞行时间和续航能力,需要优化飞行控制算法,降低能耗。

动态规划和约束优化是常见的优化方法,通过对无人机的动力学、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进行建模和求解,得到最优的飞行控制策略。

其次,控制策略是实现无人机飞行控制的关键。

在多旋翼无人机领域,常用的控制策略包括姿态控制和轨迹跟踪。

1. 姿态控制:姿态控制是指控制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的方向和角度。

常见的姿态控制方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和自适应控制等。

其中,PID控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通过调整各项参数实现对无人机姿态的控制。

模糊控制则通过模糊推理和模糊规则进行系统建模和控制决策。

自适应控制通过建立无人机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实时反馈信息自适应地调整控制策略,提高控制性能。

2. 轨迹跟踪:轨迹跟踪是指使无人机按照规定的轨迹进行飞行。

该控制策略常应用于无人机在空中巡航、航迹勘测等场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ww�ele169�com | 27
实验研究
0 引言
多旋翼无人机是集合多项现代高新科技的成果,无人机
行业的蓬勃发展是中国崛起、中国航空产业崛起的重要体现,多旋翼无人机具有系统安全性好、可靠性高、负载能力强等特点,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多旋翼无人机的作业方式相比于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与风险。

在无线通信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旋翼无人机逐渐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另外,
独特的机械结构使多旋翼无人机更加灵活。

随着无人机在人们生活中的进一步普及,无人机故障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在大多数故障中,主要是控制器故障后果最为严重,所以飞行控制器的结构健康管理始终受到人们高度重视。

1 多旋翼无人机任务需求分析
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主要服务于公安消防、公共
安全、勘察搜救等领域,对无人机的飞行安全、可靠性等要求较高,针对多旋翼无人机所应用的特殊场合,其飞行控制系统需要具备以下性能指标:
首先要具备机载飞控系统与地面站两部分,由机载飞控
系统来进行控制律的运算,通过电机控制指令对地面站发送的信息进行接收。

地面站会显示无人机当前的飞行状态以及
主控件的基本性能。

其次要具有良好的传感器以及多种飞行模式,传感器主要对无人机飞行姿态、高度、位置等信息进行采集,通过机载计算机对相应数据进行处理,多旋翼无人机存在多种飞行模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飞行模式。

最后,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要具有多种读取遥控
信号的方式,实现多种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控制。

还要具有在线调整及保存相关的控制参数功能、在异常情况下应急处理功能等。

根据多旋翼无人机飞控系统的要求指标,提出了飞控系统具体的设计要求: ■1.1 飞行控制处理器
飞行控制处理器需要对传感数据进行收集并处理,对控制律进行运算,保持与地面站之间通信畅通。

飞行控制处理器只有缩短调节电机转速的指令周期,才能更好的发挥控制
性能。

由于飞行控制处理器面临的任务众多,所以要求飞控处理器处理速度快、计算能力强。

飞控处理器必须快速对传感器数据进行读取,第一时间与无线通信设备进行连接,实
现与地面站之间的通信,另外飞控处理器必须具备存储空间大、低功耗、体积小等特点。

■1.2 传感器
传感器需要选择精度较高的传感器以及通信距离较远
的无线通信设备,满足飞控系统的性能指标,确保传感器使用简单、通信接口通用。

■1.3 软件开发
多旋翼无人机的飞控软件系统要有很强的可靠性与稳
定性,具备通信链路异常状况下的紧急处理,具备相应的备份程序,避免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另外地面站要具备故障报警功能。

飞行控制系统的采样频率不易过小以免出现控制输出调节量滞后造成严重后果。

2 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总体架构由机载部分与地面
站部分组成,机载部分主要由飞控处理模块、传感器模块、电
源模块、执行机构构成。

地面部分与机载部分之间的信息交互
主要通过无线通信模块来完成。

飞控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飞控系统总体架构
■2.1 飞控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当前的飞行控制系统控制芯片多采用ARM、DSP 等高
速处理器,单处理器的使用会抑制控制系统的进一步拓展,
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张建学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计算机学院,四川广汉,618307)
摘要:多旋翼无人机具有优良的操作性能、维护简单、成本较低等特点,已经成为微小型无人机的主流,获得了广大的消费群体。

飞控系统作为无人机的核心技术,始终是无人机学术与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多旋翼无人机为研究对象,根据多旋翼无人机的结构特点,对飞行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与研究,从硬件原理与软件原理对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构建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关键词:多旋翼;无人机;飞控系统
在运算负荷加重的情况下回影响控制的稳定性。

本文选用STM32F407+STM32F103双ARM架构的控制系统硬件平台,如图2所示。

飞控硬件平台由机载部分与地面部分组成,机载部分由主控制器STM32F407、从控制器STM32F103、传感器以及无线数传共同组成。

传感器由六轴陀螺仪与三轴磁阻传感器组成,能够对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姿态数据进行测量。

GPS定位系统能够掌握无人机的飞行位置信息,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来对高速信息进行测量。

多种信息通过不同的通信接口发送到控制其,实现与地面之间的信息交互。

主控制器会结合不同的任务来执行相应的控制律,解算出的控制指令通过I2C接口传递到控制器。

EEPROM、气压传感器通过I2C总线与主控制器连接,存储无人机相关飞行参数。

从控制器主要对六轴陀螺仪和三轴磁阻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收集,同时对遥控器信号进行读取,生成电机控制信号,输出到执行机构模块。

■2.2 多旋翼无人机软件系统设计
多旋翼无人机控制软件系统主要作用在于操作者通过对于源代码的编写,将软件语言落实到硬件系统中,使无人机完成相应操作。

在对软件系统进行设计过程中,要划分为主机系统与从机系统,由主机系统来完成数据的采集、控制以及通信等操作,由从机系统来完成数据读写与算法。

2.2.1 OS/II 移植
OS/II 移植的主要作用在于确保处理器与内核之间相连接,从而完成内核所下达的任务。

在对OS/II 内核代码的编写过程中,主要应用C语言对部分有关代码进行编写,确保处理器能够对编写语言进行识别。

OS/II 移植主要是以硬件作为前提条件,所以会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所以在对
控制
IB控制所需的各项参数进行掌握,根据控制器的表达状况来对输出进行控制。

2.2.3 自动返航控制
通过自动返航软件系统,能够实现多旋翼无人机在GPS的辅助下降落到起飞点,一般情况下,无人机的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工作性质存在一定的不可预知性,所以必须对返航策略进行设定,通过遥控器对返航策略进行激活,实现无人机沿设定的路线进行返航。

3 结束语
多旋翼无人机与传统的无人机类别相比,在实际运用中比较显著的优势在于能够垂直起落以及空中悬浮,所以比较适用于空间范围有限或者危险的环境下执行任务。

正是由于多旋翼无人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低危险与高效率,才推动了多旋翼无人机的快速发展。

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开发会涉及现代化的相关先进技术,在后续的研究设计中,需要进一步对飞控系统的软件功能进行完善,开发更加先进的控制算法,确保飞行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功能丰富性。

参考文献
* [1]朱启轩,张红刚,高军科.光电稳定平台神经网络自抗扰控制方法[J].电光与控制. 2018(03)
* [2]明志舒; 黄鹏; 刘志强; 李乐蒙; 高凯.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研究[J].科技资讯,2017-10-13.
* [3]赵立峰; 张凯; 王伟.多旋翼无人机位置控制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6-03-25.
* [4]韩青岩; 刘胜兰; 赵雪冬.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及相机位姿控制平台设计[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8-08-10.
* [5]朱训辉; 宋彦国; 王焕瑾.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自动调参技术[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04-15.
图2 飞控系统硬件平台
28 | 电子制作 2019年05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