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整

合集下载

安全职业卫生操作规程(3篇)

安全职业卫生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从事职业卫生相关工作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管理人员等。

三、职业卫生基本要求1. 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职业卫生责任,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

2. 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并定期检查、更换。

3. 企业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确保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4. 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对员工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危害。

四、具体操作规程1. 工作场所卫生(1)保持工作场所整洁,定期进行清扫、消毒。

(2)合理布局工作场所,确保通风良好,避免有害气体、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3)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设施,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如设置防护罩、通风设备等。

2. 个人防护(1)员工应根据工作需要,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耳塞、手套等。

(2)使用防护用品时,应确保其完好无损,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更换。

3. 职业健康监护(1)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员工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2)员工应如实提供个人信息,配合企业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3)检查结果应及时告知员工,对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例的,应及时采取治疗和防护措施。

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1)企业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检测结果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对超标项目采取整改措施。

五、奖惩措施1. 对认真执行本规程,积极预防职业病,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规程,导致职业病危害事件发生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1. 本规程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整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整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整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我们特制订了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凡是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项目部所有部门、厂队及协作队。

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

如果不加以控制,它会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和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大气环境。

噪声是指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

影响人们工作研究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人们将影响人的交谈或思考的环境声音称为噪声。

烟尘是指在燃料的燃烧、高温熔融和化学反应等过程中形成的漂浮于空中的颗粒物。

作业现场典型的烟尘有焊接烟尘、爆破烟尘。

烟尘的粒径很小,一般小于1gm。

高温天气会给人体健康、交通、用水、用电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

中毒是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的情况。

中毒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多呈剂量-效应关系;中毒按其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和慢性中毒。

一次接触大量毒物所致的中毒,为急性中毒;多次或长期接触少量毒物,经一定潜伏期而发生的中毒,称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亚急性中毒。

灼伤是由于热力或化学物质作用于身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并通过受损的皮肤、粘膜组织导致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的情况。

发生原因主要是火焰灼伤、电击伤、热压伤和强酸、强碱灼伤等。

为了避免灼伤的发生,我们要加强安全意识,正确使用相关设备和化学物品。

在本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中,所有员工上岗工作前必须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项目部安全___、部门及厂队领导必须确认员工没有岗位禁忌疾病才能上岗工作。

这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3.2 所有进入工作现场的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对于I级(轻度危害)粉尘岗位,必须戴好防尘口罩。

对于噪声源岗位,必须戴好耳塞。

对于焊接岗位,必须戴好防护镜、防护面罩并穿好防护服。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整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整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整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为确保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开展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企业所属部门及各个车间,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

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包括粉尘、噪声、高温和有害气体。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本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主要针对生产性粉尘进行规范。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

因此,本规程适用于造粒岗、锅炉岗、打托岗等接触粉尘危害的岗位。

在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尘口罩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除尘设施,确认设施无异常现象时,开启除尘设施。

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以确保生产性粉尘浓度不超过最高容许浓度。

同时,应注意定期清洁和维护除尘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于超标的生产性粉尘浓度,应立即停止生产,排除故障并进行清理。

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粉尘扬尘,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本规程的制定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目录》、《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和《噪声作业分级》等文件。

1、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称为生产性噪声,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作业称为噪声作业。

车间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三篇)

车间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三篇)

车间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总则车间岗位职业卫生是指针对车间内各个岗位,制定的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旨在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岗位,任何岗位都有责任遵守和执行。

二、岗位卫生管理1. 岗位环境卫生(1) 保持岗位环境整洁,不得乱堆乱放。

(2) 保持岗位通风良好,确保空气流通。

(3) 定期清理岗位周边区域,确保无垃圾和积尘。

(4) 使用岗位所需的设备和工具后,要及时清理和归位。

2. 岗位个人卫生(1) 岗位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保持身体清洁。

(2) 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皮肤和呼吸道。

如需要接触有害物质,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具。

(3) 不得在岗位上吸烟、喝酒、嚼食等。

(4) 如需进食,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并保持食品的卫生和安全。

三、岗位职业病防护1. 劳动保护(1) 各个岗位应依据所处工作环境的不同,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具。

如防护手套、口罩、耳塞等。

(2) 操作机械和设备时,要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

(3) 岗位上禁止进行危险的操作或尝试。

2. 职业病防治(1) 岗位操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和贯彻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和政策,了解自己面临的职业病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3) 在岗位操作过程中,如发现有害物质泄漏或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上级,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应对。

四、岗位卫生培训1. 新员工培训(1) 新员工入职时,要进行岗位卫生和职业病防护的培训,包括有害物质的认识、防护用具的使用等内容。

(2) 新员工培训内容应在岗位操作前全部完成,并签订相关的岗位职业卫生培训确认表。

2. 定期培训(1) 车间应定期进行岗位的职业卫生培训,对各个岗位的卫生要求和职业病防护措施进行再次强调和梳理。

(2)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个性化的培训需求分析。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前言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是为了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确保工作环境达到卫生要求而制定的一系列具体操作规定。

本文档旨在指导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正确和有效地执行相关职业卫生措施,避免职业病危害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二、职业卫生管理目标1. 确保岗位工作环境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并持续改进。

2.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3. 通过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 岗位工作环境1.1 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没有有害气体和粉尘的积累。

1.2 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和清洁,定期清理和消毒。

1.3 避免工作区域的噪声超过国家标准,提供必要的防噪音措施。

1.4 高温工作场所要设立适当的休息区域,并提供充足的饮水设施。

1.5 确保工作场所的照明质量符合国家标准,避免过强或过弱的光线。

1.6 工作区域要设置适当的防护设施,如安全扶手、防护网等。

2. 个人防护措施2.1 员工应佩戴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口罩等。

2.2 根据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护设备并正确佩戴。

2.3 在高温工作环境中工作的员工应注意防晒和补水,必要时进行定期休息。

2.4 岗位上不允许穿戴长发、宝石饰品等可能引起危险的物品。

2.5 员工应接受必要的职业卫生培训,了解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注意事项。

3. 废物和污染物处理3.1 废弃物和污染物应按照相关的处理程序进行分类和处理。

3.2 员工应正确使用存放和处理废弃物的容器和设备。

3.3 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处理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要求。

4. 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4.1 公司应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向员工传授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

4.2 公司应通过宣传栏、公告和会议等形式,加强职业卫生意识的宣传。

4.3 公司应定期组织职业健康体检,并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和咨询。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挖掘机操作人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生产作业中要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各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二)挖掘机操作人员要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随意取下不用。

(三)在作业过程中要爱护劳动防护用品、要按照规定要求及时更换防护用品,不得使用损坏、到期和起不到防护作用的防护用品。

(四)作业前要对挖掘机进行检查加油润滑,保证工作时噪音最小。

(五)作业前要对挖掘机操作室密封装置进行检查,确保其良好的密封、隔音状态。

(六)工作中,应加强防暑降温设备、设施(风机、电扇、空调)的性能检查,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七)在作业过程中要爱护劳动防护用品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各种危害标识,不得故意损坏。

(八)作业过程中若发生职业危害事故要立即上报,并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进行救援。

二、焊工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生产作业中要严格执行本公司制定的各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二)焊工操作人员要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随意取下不用。

(三)在作业过程中要爱护劳动防护用品、要按照规定要求及时更换防护用品,不得使用损坏、到期和起不到防护作用的防护用品。

(四)在作业过程中要爱护劳动防护用品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各种危害标识,不得故意损坏。

(五)进行电焊作业时,应佩戴电焊帽,背对上风口作业,工作服、劳保鞋按规定穿戴,以免电焊烟尘及弧光紫外线的伤害。

(六)在室内或空气不流通的地点进行电焊作业时,把所有的出入口、门、窗打开,确保空气的流通。

(七)作业过程中若发生职业危害事故要立即上报,并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进行救援。

三、装载机操作人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生产作业中要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各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二)装载机驾驶员要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随意取下不用。

(三)在作业过程中要爱护劳动防护用品、要按照规定要求及时更换防护用品,不得使用损坏、到期和起不到防护作用的防护用品。

车间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范本

车间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范本

车间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车间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止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适用范围为本车间的所有岗位工作人员。

二、岗位职业卫生管理责任1. 车间负责人应明确岗位职业卫生管理的责任,并确保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

2. 车间负责人应组织岗位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

3. 车间负责人应建立健全的岗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包括工作场所环境监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配备和使用等。

三、工作场所环境管理1. 确保车间的通风设施正常运行,保持空气的流通和清新。

2. 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包括地面、墙壁、设备等,确保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3. 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的噪音、粉尘、有害气体等危害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消除。

四、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使用管理1. 对于需要佩戴防护口罩的工种,确保岗位工作人员正确佩戴口罩,并定期更换。

2. 对于需要佩戴防护手套的工种,确保岗位工作人员正确佩戴手套,并定期更换。

3. 对于需要佩戴防护眼镜的工种,确保岗位工作人员正确佩戴眼镜,并保持清洁。

4. 对于需要佩戴防护耳塞的工种,确保岗位工作人员正确佩戴耳塞,并定期更换。

五、岗位职业卫生培训1. 每位岗位工作人员入职时需接受职业卫生培训,了解岗位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2. 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意识和技能。

3. 岗位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职业卫生知识测试和技能培训,确保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职业病防治1. 车间负责人应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估制度,确保岗位工作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控制。

2. 针对职业病危害较大的岗位,应进行工作岗位的调整或改进,减少职业病危害的风险。

3. 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的存在,并采取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七、急救和应急处理1. 确保车间配备急救设备和物品,保证岗位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2. 岗位工作人员应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需要时进行紧急处理。

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新(3篇)

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新(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我单位所有员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外部人员。

二、职责1. 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组织培训、监督和检查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2. 安全生产部:负责职业卫生安全设施的配置、维护和管理,监督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职业卫生安全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员工遵守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

4. 员工:严格遵守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三、职业卫生安全管理1.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人员: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2. 职业病防治计划: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防治目标和措施。

3.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员工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4. 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5.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确保职业病危害因素达标。

6.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四、职业卫生安全设施1.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配置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如通风、除尘、降噪、防辐射等设备。

2. 个人防护用品: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检查、更换。

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公告: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五、培训和宣传教育1. 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栏、海报、内部刊物等形式,普及职业卫生安全知识,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一、引言
为确保职业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本操作规程制定。

操作规程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并需严格遵守,确保职业卫生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职业卫生检测
1. 公司将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检测,确保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在合理范围内。

2. 检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传达给相关责任人,确保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三、职业卫生防护
1. 员工应按照公司规定进行职业卫生防护,包括佩戴口罩、防护服等。

2. 操作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理,确保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的有效性。

四、职业卫生培训
1. 公司将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升员工对职业卫生工作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2. 培训内容应全面覆盖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和应急处理措施,确保员工具备应对职业卫生问题的能力。

五、职业卫生监督
1. 公司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监督机制,由专业人员对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2. 职业卫生监督人员应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职业卫生问题。

六、职业卫生管理
1. 公司将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定期更新、审查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

2. 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七、职业卫生责任
1. 公司各部门应明确职业卫生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

2. 对于职业卫生工作中的失误和疏漏,相关责任人需承担相应责任。

八、附则
本操作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并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职业卫生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完整

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完整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2017年01月10日高温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术语1、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摄氏度时得作业。

2、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得累计时间与8h得比率。

3、生产性热源: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得生产设备,产品与工件等。

二、危害程度高温致使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

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

中暑就是高温环境下发生得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与热衰竭。

1、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将患者迅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与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

2、对病情较重得患者,应立即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根据不同得病情,分别作如下处理:3、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4、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5、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身体高热时,应迅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与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

6、症状重或昏迷患者,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并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

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与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3、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

4、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得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与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5、对高温设备与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装置。

6、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持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与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

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得规定。

7、工作人员佩戴防高温手套、穿隔热服。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样板(3篇)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样板(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保障员工身心健康,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职业卫生工作的岗位和环节。

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职责1.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成立职业卫生管理小组,负责公司职业卫生工作的全面管理。

2. 职业卫生管理小组职责:(1)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2)组织开展职业卫生培训;(3)监督、检查职业卫生设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4)定期开展职业健康检查;(5)对职业卫生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和改进。

三、职业卫生设施设备1. 建立职业卫生设施设备清单,包括通风、除尘、防毒、防噪、防辐射等设施设备。

2. 定期对职业卫生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 严禁擅自拆除、改造或关闭职业卫生设施设备。

四、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 岗位操作前,员工应了解并掌握岗位职业卫生危害因素,熟悉本岗位的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2. 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违规操作。

3. 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报告。

4. 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5. 定期对操作场所进行通风换气,确保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6. 遵守个人卫生,保持工作场所整洁,不得在工作场所进食、吸烟。

五、职业卫生培训1. 公司应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员工职业卫生意识。

2. 培训内容包括: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基本知识、岗位操作规程、防护用品使用等。

3. 员工应积极参加培训,掌握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六、职业健康检查1. 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了解员工健康状况。

2. 员工应按照规定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如实填写检查结果。

3. 对患有职业病的员工,公司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给予治疗和保障。

七、职业卫生档案管理1. 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包括员工职业健康检查记录、防护用品使用记录、培训记录等。

2. 严格保管职业卫生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

八、附则1. 本规程由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
一、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的目的
为了保障职工在工作岗位上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单位的职业卫生岗位,包括但不限于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监测人员、职业卫生工程技术人员等。

三、岗位操作规范
1.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定职业卫生检测计划,并组织实施。

2. 职业卫生监测人员应熟悉职业卫生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并每日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3. 职业卫生工程技术人员应对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四、岗位操作注意事项
1. 在进行职业卫生监测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职业卫生危害的直接接触。

2. 在进行职业卫生设施检修维护时,应切断相关设备的电源,并在进行维修作业前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

五、岗位操作规程的执行和监督
1. 各相关岗位人员应严格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工
作岗位上的职业卫生安全。

2. 相关部门负责对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如发现违规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并追究责任。

以上为《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的内容,希望广大单位和职工能够严格执行,共同维护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职业病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噪音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本公司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

造成职业病的主要产生于锯材、修补等工序。

三、总务部依法对员工办理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职业病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定期为员工发放防护用品。

四、职业安全卫生科负责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增强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发现职业危害隐患及时报告整改。

五、技术科负责安装各车间的防尘设施,并完善制度、建立台账,做好检测、检查、维护工作及相关记录。

六、生产部加强除尘设备日常检查和使用管理。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落实整改,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用。

七、上级部门定期组织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

监测、评价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在告知牌上及时公布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八、总务部或相关单位,在负责实施建设项目时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部门提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工作场所及职工健康的影响作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

九、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其防护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十、在有可能发生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报警设施。

确定责任人和检查周期,并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十一、职业安全卫生科负责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目标、方法、资金、时间等。

年底进行检查并考核落实情况,确保职业危害的防治的防治与监控效果。

十二、各生产车间总务部发现疑似职业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诊的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十三、安环部要严把就业职工身体素质关。

负责落实职工体检制度,建立职工健康档案,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及应急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职工。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一、工作场所卫生管理
1.1、工作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1.2、工作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确保空气流通。

1.3、工作场所应定期清理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1.4、工作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如洗手间、洗手液等。

1.5、工作场所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卫生问题。

二、个人卫生管理
2.1、员工应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洗澡、换洗衣服。

2.2、员工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过量油腻食物。

2.3、员工应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污染物后应及时洗手。

2.4、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

2.5、员工应遵守公司的卫生管理规定,不得擅自改变操作方法。

三、防护措施
3.1、员工应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等。

3.2、员工应注意保持工作姿势正确,避免因不良姿势导致身体受伤。

3.3、员工应定期进行职业卫生培训,了解相关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3.4、员工应及时报告危害因素,如发现有害气体泄漏等情况。

3.5、员工应遵守公司的卫生操作规程,确保工作安全。

四、应急处理
4.1、员工应了解应急处理流程,遇到突发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4.2、员工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3、员工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如急救箱、急救药品等。

4.4、员工应保持冷静,遇到突发情况不得慌乱,应按照规定流程处理。

4.5、员工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突发事件,协助处理。

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背景职业健康和安全是工业安全和健康的一部分,它的目的是优化和保护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职业卫生岗位是一个涉及保护员工安全和健康的重要职责的领域。

因此,建立一套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对于提高职业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1. 建立管控措施在职业卫生岗位上工作必须满足标准和规定。

所以,在这个岗位上,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管控措施,以确保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得到保障,操作规程如下:•首先,管理人员必须负责制定和实施公司的职业卫生计划。

•员工必须接受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培训,以了解可能的危害和如何避免造成损害。

•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和良好的卫生环境是相当重要的。

一个不良的工作场所不仅会影响员工和他们的工作,还会增加员工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2. 现场安全措施在职业卫生岗位上,必须采取一些现场安全措施,以保护员工的生命和安全:•当危险品在工作场所的存储和处理时必须遵守相关法规的规定。

•加强现场管理,包括安装适当的标志和警示牌,以通知员工在此区域工作的安全风险。

•仅授权特定的人员操作某些高风险设备,并且必须在合适的情况下安装保护设备。

禁止未授权的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3. 职业疾病预防职业疾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受到某些职业条件的影响而导致的慢性疾病。

对于职业卫生岗位工作的员工来说,职业疾病的风险很大。

因此,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必须包括以下措施以预防职业疾病的发生:•在员工工作之前,必须检查工作场所是否符合标准,以避免由于大气污染、化学品和其他因素而导致的职业疾病。

•为员工提供适当的防护设备,包括呼吸器、手套、眼睛、口罩,以保护他们免受职业危害的影响。

•定期检查员工的身体状况,以检测可能的职业疾病发生,必要时进行治疗。

4.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一项必要的措施,以减少事故的损害范围和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的不良影响。

以下是职业卫生岗位的应急预案操作规程:•建立一个应急响应团队,明确职责和任务,并确保每个员工都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

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与安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高生产安全和劳动生产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包括全职、兼职、临时工以及访客等。

第三条本规程要求员工严格遵守,违反规程者将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章职业卫生安全管理第四条企业将设置职业卫生安全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职业卫生安全相关事务。

第五条职业卫生安全管理部门要对职业病防控工作进行组织和指导,制定相关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

第六条职业卫生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定期检查、评估危险源,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第三章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第七条企业将对危害因素进行系统的识别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八条危害因素识别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化学因素:如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等;2.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3.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等;4.人因因素:如工作负荷、不良工作姿势等。

第九条企业将建立健康档案,包括员工健康档案和岗位危害因素档案。

第四章职业卫生安全培训与教育第十条企业将组织职业卫生安全培训与教育,包括:1.员工入职前的职业卫生安全培训;2.员工岗前培训,包括危害因素的介绍、应急处置等;3.定期的职业卫生安全培训,以提高员工的职业卫生安全意识和知识。

第十一条员工参加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后,须通过相应考核,并颁发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合格证。

第五章个人防护与职业卫生设施第十二条企业将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员工正确佩戴。

第十三条企业将配备必要的职业卫生设施,如通风设备、卫生间、洗手池等,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十四条员工在进入危险区域前,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护服、防护眼镜等。

第六章应急处理第十五条对于突发事件或危机情况下,员工需要按照紧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

第十六条员工要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能够在必要时进行急救。

第十七条企业将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记录与分析制度,以及相关的报告和通知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总则为了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开展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制定本操作规程。

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有:粉尘、噪声、高温、有害有害气体。

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企业所属部门及各个车间。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目录》《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噪声作业分级》(粉尘)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术语生产性粉尘: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工作在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场所,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工人在1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实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度浓度超过该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尘肺病: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

危害程度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本单位接触粉尘危害岗位造粒岗、锅炉岗、打托岗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尘口罩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除尘设施,确认设施无异常现象时,开启除尘设施,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

3、如除尘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除尘设施的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转。

4、对本岗位生产现场产生的各类粉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理,杜绝粉尘任意飞扬。

5、对接触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组织检查。

6、在粉尘作业场所的职工操作室内,粉尘度不准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7、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8、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9、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噪声)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术语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

噪声作业: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作业。

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

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工作场所接触噪声限值标准职业接触8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5dB(A)职业接触4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88dB(A)职业接触2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1dB(A)职业接触1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4dB(A)职业接触0.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97dB(A)职业接触0.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0dB(A)职业接触0.125小时,工作地点噪声允许标准为103dB(A)但最高不能超过115 dB(A)本单位接触噪声危害岗位锅炉岗、氧化岗、维修岗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4、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5、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6、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7、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8、各值班室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

9、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

10、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11、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12、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按《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的时间,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高温)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术语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摄氏度时的作业。

WBGT: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摄氏度。

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 的比率。

生产性热源: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

危害程度高温致使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

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作业现场接触高温限值标准表1 工作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表2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分钟)本单位接触高温危害岗位锅炉岗高压岗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3、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

4、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5、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装置。

6、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持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

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7、工作人员佩戴防高温手套、穿隔热服。

8、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打开门窗通风,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9、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安装空调或风扇。

10、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

11、当热源较多而采用天窗排气时,应将热源集中在排气天窗下侧,并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

应急处理措施1、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将患者迅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

2、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立即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作如下处理: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身体高热时,应迅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

3、症状重或昏迷患者,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并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

有毒有害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本单位有毒有害物品及其属性二硫化碳: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健康危害:二硫化碳是损害神经和血管的毒物。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眼及鼻粘膜刺激症状;中度中毒尚有酒醉表现;重度中毒可呈短时间的兴奋状态,继之出现谵妄、昏迷、意识丧失,伴有强直性及阵挛性抽搐。

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严重中毒后可遗留神衰综合征,中枢和周围神经永久性损害。

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脑病。

眼底检查:视网膜微动脉瘤,动脉硬化,视神经萎缩。

甲苯:无色澄清液体。

有苯样气味。

能与乙醇、乙醚、丙酮、氯仿、二硫化碳和冰乙酸混溶,极微溶于水,易燃。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该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

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

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苯胺:苯胺又称阿尼林、阿尼林油、氨基苯,无色油状液体。

加热至370℃分解。

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健康危害:该品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和肝、肾损害。

易经皮肤吸收。

急性中毒:患者口唇、指端、耳廓紫绀,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手指发麻、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时,皮肤、粘膜严重青紫,呼吸困难,抽搐,甚至昏迷,休克。

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及肾损害。

可有化学性膀胱炎。

眼接触引起结膜角膜炎。

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紫绀、贫血和肝、脾肿大。

皮肤接触可引起湿疹。

氯气: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易压缩,可液化为黄绿色的油状液氯,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可用作为强氧化剂。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次氯酸使组织受到强烈的氧化;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所以氯气中毒的明显症状是发生剧烈的咳嗽。

症状重时,会发生肺水肿,使循环作用困难而致死亡。

由食道进入人体的氯气会使人恶心、呕吐、胸口疼痛和腹泻。

1L空气中最多可允许含氯气0.001mg,超过这个量就会引起人体中毒。

环已胺:吸入蒸气可发生急性中毒。

中毒表现有剧烈呕吐及腹泻;瞳孔散大和对光反应迟钝、视力模糊、萎糜、语言障碍。

环己胺有刺激作用,可使皮肤损伤和致敏。

吸入蒸气可发生急性中毒。

中毒表现有剧烈呕吐及腹泻;瞳孔散大和对光反应迟钝、视力模糊、萎糜、语言障碍。

环己胺有刺激作用,可使皮肤损伤和致敏。

吸入蒸气可发生急性中毒。

中毒表现有剧烈呕吐及腹泻;瞳孔散大和对光反应迟钝、视力模糊、萎糜、语言障碍。

环己胺有刺激作用,可使皮肤损伤和致敏。

叔丁胺:是一种有害液体,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氨味。

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可能致死。

对眼睛、皮肤、粘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吸入后可引起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

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