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0课-清朝君主
专制的强化教案设计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1.军机处的设立。
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难点:1.军机处设立的作用。
2.闭关锁国政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这首朝代歌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由满洲建立的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者为维护统治,强化君主集权,使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新课探究】
1.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①史料研读:
材料一顺治十五年(1658年)仿照明朝制度,将内三院改为内阁,由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等组成,负责起草、传达诏令,进呈题疏,代批拟旨等。清朝的内阁名义
上居中央辅政机构之首,但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因为在雍正之前军国重务实操于议政王大臣会议之手。
材料二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国政”,拥有很大的权力,其成员“皆以满臣充之”“半皆贵胄世爵”。他们“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②问题探究:材料中清朝的“内阁”与明朝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答案提示:清朝的内阁没有明朝中后期内阁那样的实权。因为在雍正之前军国大事都掌握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之手,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
(2)设立
①史料研读:
材料一
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正七品,掌撰拟、翻译)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誊写;
抄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材料三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名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②问题探究:分析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军机处设置的原因、特点和职能演变过程,评述其实质及影响。
答案提示:
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
演变: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为居于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的常设政务机构。参与内政外交、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并代皇帝拟写谕旨,发布政令。但军机大臣本身品级不高,日夜轮流值班。
实质: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地方各部门执行。军机处是清代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影响: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的权力发展到顶峰,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名词解释——文字狱
文字狱是指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打击异己,压抑不利于自身统治的思想言论,故意从
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严重者会因此引来杀身之祸,以至于所有家人和亲戚都受到牵连,即所谓“诛灭九族”。文字狱历朝皆有,但清朝最多。它是文化专制主义的体现。
(2)大兴文字狱
史料研读:
材料一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
材料二大臣胡中藻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材料三“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龚自珍材料四“到乾隆年间,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所谓读书人,便只好躲起来读经,校刊古书,做些古时的文章,和当时毫无关系的文章。”
——鲁迅问题探究:
①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哪一项措施?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
措施:实行文字狱。
目的: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②分析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该措施的实行导致的危害。
答案提示: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禁锢了思想;知识
分子的才智被扼杀,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文化专制
史料研读:
史料一自满洲乾隆三十九年,既开四库馆,下诏求书,命所有触忌讳者毁之。
——章太炎《哀焚书》史料二清统治者搜罗了一些理学家,命他们修编《性理精义》等书,颁行天下,企图将理学中的“忠”“孝”思想加以推广……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史料三据史载,清朝在乾隆时代曾进行大规模的图书整理和编纂工作,康熙、雍正时编成《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乾隆时又编辑成我国最大一部丛书《四库全书》。修书过程中对旧书进行大量销毁和删改。
问题探究: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对清代文化专制的认识。
答案提示:在图书编纂方面卓有成效,但销毁删改大量图书,对文化遗产有破坏的一面。
3.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吏治腐败
①史料研读:
材料一(官吏)出巡则有站规,有门包,常时则又有节礼,有生日礼,按年则又有帮贡,
而升迁调补之私相隗谢者,尚不在此数也。
材料二“清乾隆时,和珅当国,权倾一世”。“结党营私,道路侧目,朝士莫敢撄其锋者。”
——《所闻录》材料三清朝军中向者旧臣皆勇猛,今甚衰弱矣,焉能及前人哉!
——吴三桂
②具体解读:整个社会风气由俭向奢转化,王公大臣、官僚地主、八旗子弟,奢侈腐化、巧取豪夺、贪污成风。历史上著名的大贪官和珅招权纳贿、权倾朝野,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清代中叶,随着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恶性发展,八旗兵和绿营兵更趋腐败。八旗和绿营的将领串通地方官争相贪污受贿,过着酒肉笙歌的享乐生活,兵士养尊处优,久不操练,成为货真价实的老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