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的致病性

合集下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简称PED)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具有高致病力、高传染性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其病原体为PED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临床症状为腹泻、呕吐和发热等,病死率高达90%。

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病对于猪类养殖业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流行病学特征:该病主要发生在猪类繁殖场、育肥场和放养场中,易于发生小型或大型的疫情暴发。

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接触和粪口途径,也可通过粪便、尿液和环境等媒介传播,潜伏期为24-72小时。

感染本病后,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仅为1-2天,病死率高达90%。

临床特征:该病初期表现为食欲下降,忽冷忽热和颓废无力等症状,1-2天后出现腹泻,粪便呈稀水样,淡黄色或灰白色,有时伴有黏液和血丝,常伴有呕吐和发热等症状,猪只严重脱水、呼吸急促、体温明显升高、精神萎靡、皮肤及黏膜干燥、口渴等等。

临床上,本病需与猪瘟、伪狂犬病、副伤寒、口蹄疫、猪链球菌病、麻疹、猪肉中毒等疾病鉴别诊断。

诊断方法: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RT-PCR、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和病理学检查等,其中RT-PCR检测为主要检测方法。

血清学检测主要是对血清学抗体进行半定量检测,以排除本病和其他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交叉反应。

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措施包括:①坚持周密的卫生消毒措施:对于养殖场、圈舍、运输器具、人员和猪只等重点消毒,加强动物卫生管理,保证饲料、饮水、环境卫生干净卫生,降低本病的发生率。

②加强检疫监管:严格执行入场检疫制度,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③加强疫苗接种:研制安全、有效的PED疫苗,开展规范化、集中化、计划化的免疫接种,增强猪群的免疫力,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总之,只有坚持科学合理、规范管理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猪病毒性腹泻,减少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风险,为猪群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试论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征及治疗方法

试论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征及治疗方法

试论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征及治疗方法猪病毒性腹泻病(PED)是一种由猪冠状病毒(PED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该疾病主要影响幼猪,表现为严重的腹泻、呕吐、脱水和减重等症状。

以下将详细介绍PED的主要特征以及治疗方法。

PED的主要特征:1. 幼猪易受感染:PED主要感染的是出生1-2周的幼猪,感染率很高。

成年猪和幼猪母猪相对较少发病,但可以成为病毒的携带者。

2. 严重的腹泻:感染PEDV后,幼猪会出现明显的腹泻症状,粪便为水样便,有时伴有血丝。

3. 呕吐和脱水:病猪常常伴有呕吐和脱水症状,腹部明显凹陷。

4. 食欲减退和生长停滞:病猪的食欲明显下降,导致生长停滞,严重时幼猪会出现体重下降。

5. 高致病性和传播性:PEDV属于高致病性病毒,其传播能力强,容易在猪场内传播,导致大面积感染。

6. 对豢养及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PED病毒的流行给豢养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猪场常常需要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来预防PED的传播。

PED的治疗方法:1. 隔离和消毒:如果发现猪圈有PED病例,应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将其与健康猪分开。

必须加强猪圈的消毒措施,彻底清除病毒的传播源。

2. 改善环境条件:保持猪圈的清洁和干燥,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3. 提供高营养饲料和饮水:提供高营养、易消化的饲料,补充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来避免脱水。

4. 疫苗预防:疫苗接种是预防PED的重要措施之一,猪场可以根据需要使用PEDV疫苗进行主动免疫。

5. 加强生物安全防控: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的进出,防止病毒的外部传入。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征是幼猪易受感染,出现严重的腹泻、呕吐、脱水和减重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隔离和消毒、改善环境条件、提供高营养饲料和饮水、疫苗预防以及加强生物安全防控。

预防和控制PED的传播至关重要,这样才能保护猪群的健康和生产。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严重影响猪类生产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口服感染途径发病,早期病猪表现为急性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病死率高达30%~100%。

目前,PEDV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病毒的传播速度快,病死猪数量众多,对猪业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PEDV的流行病学特征1. 宿主范围:PEDV主要感染猪类,包括仔猪、生长育肥猪以及种猪等。

2. 传播途径:PEDV主要通过食物、水源、嗅觉等途径传播,较容易在猪场以及附近的交易市场等处发生大规模的传播。

3. 传播速度:PEDV有较高的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广,一旦发生疫情,短时间内病死猪数量众多。

1. 急性腹泻:PEDV感染的猪,最主要的症状是急性腹泻,呈灰白色水样粪便,猪只出现腹泻现象之前可能出现厌食、发热等症状。

2. 脱水:由于急性腹泻严重,故猪只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等物质大量流失,猪只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比例会显著降低,表现为全身口干舌燥、皮肤干燥、乏力等。

3. 呕吐:PEDV感染的猪只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及上消化道问题。

PEDV的鉴别诊断1. 病情观察:PEDV感染的病猪的粪便颜色变化鲜明,从原来的黄色或黄绿色变为灰白色或米白色,而且出现腹泻程序迅速,短时间内便便量大,有时连干净的厕所都没有时间找。

2. 病理学检查:PEDV感染的病猪的肠道内和肠系膜淋巴结的水肿、炎性浸润等病理变化是诊断PEDV的主要依据之一。

PEDV的防控措施1. 消毒:在猪场深度消毒,对饲养环境、猪舍设施、饮水、饲料投喂工具等设施、物品进行消毒。

2. 防范措施:对受胁迫猪群尽快进行隔离,尽量避免不同来源的猪只混合饲养从而避免病菌传播。

3. 疫苗:目前PEDV的疫苗已经研制出来,可以有效的控制疫情。

总之,PEDV病毒的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对猪业产生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有效的防控措施非常必要。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是由猪病毒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并引起了猪只的大规模死亡,对猪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就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以及防控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猪病毒性腹泻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易在豚舍内传播。

病毒在猪只的呼吸道和肠道内复制,最终导致猪只出现腹泻、脱水和死亡。

PEDV对生猪的感染力非常强,且对不同年龄段的猪只都具有一定的感染风险。

PEDV病毒颗粒在环境中可以存活一段时间,使得病毒的传播更具挑战性。

二、临床特征感染PEDV的猪只通常表现为急性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和脱水等临床症状。

患病猪只的粪便呈现稀糊状,有时伴有黏液和血丝,整体表现为肠道炎症。

在临床上,PEDV病毒还需与非洲猪瘟病毒鉴别,因为它们的症状和传播方式有一定的相似性。

及早进行准确的诊断对于防治PEDV病毒具有重要意义。

三、鉴别诊断针对PEDV感染的临床样本,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这些方法可以迅速且准确地鉴别出PEDV病毒。

病理学检查也是确定PEDV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采集标本和病理组织时需严格遵守规范操作,以避免交叉污染和误诊。

四、防控措施在防控PEDV病毒方面,首先需要对猪场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加强环境消毒、控制猪只进出、限制人员流动等。

对于猪只的免疫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市面上已有PEDV疫苗上市使用,可以有效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合理饲养密度等措施也对防治PEDV病毒具有积极作用。

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严重危害猪产业的传染病,对养猪业有着严重的影响。

加强对PEDV的认识、提高防控意识、制定有效的防疫措施和加强兽医监管,对于控制PEDV的蔓延至关重要。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1. 引言1.1 研究背景仔猪传染性腹泻(PED)是由仔猪传染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的肠道疾病。

自2010年首次在中国被发现以来,PED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仔猪传染性腹泻具有高毒性和高传染性的特点,对于刚出生不久的仔猪尤其危险,易造成大量仔猪死亡。

加强对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监测和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虽然针对PED的疫苗研发工作正在不断进行,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度。

深入研究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仔猪传染性腹泻的相关知识,希望为养猪业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对策,减少疫病对养猪业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从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角度全面了解仔猪传染性腹泻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养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探究其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旨在为预防和控制该疾病提供具体有效的对策建议。

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仔猪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流行病学特征仔猪传染性腹泻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是在养猪密集的地区更为常见。

传染性腹泻病毒对仔猪的感染性非常强,易在猪圈内迅速传播,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仔猪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率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通常在冬春季节高发,而夏秋季节病情相对较轻。

养殖密度高、环境卫生差、饲料水源不洁等因素都会增加仔猪传染性腹泻的发病风险。

传染性腹泻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容易产生新的毒株,从而对防控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加强对流行病学特征的研究和监测十分重要,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阻断病毒传播链,减少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2.2 临床症状仔猪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和全身症状两大类。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感冠状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腹泻和脱水,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PEDV是一种无囊膜的RNA病毒,具有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已经造成了全球猪业的巨大损失。

本文将介绍PE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1.病史和临床症状PEDV感染后猪只会出现腹泻、脱水、食欲不振等症状,症状通常在7-10天内表现出来。

如果一组猪只同时出现上述症状,特别是年龄较小的猪只,应该考虑PEDV感染。

2.实验室检测PEDV的检测主要包括病毒分离、PCR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病毒分离通常使用病毒原代细胞培养,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的特异性病毒抗原来确认PEDV感染。

PCR检测是检测PEDV 基因组的最常见方法。

在PCR检测中,可以从粪便或小肠组织中提取PEDV的RNA并进行扩增,证实PEDV的存在。

血清学检测主要是检测猪群中的PEDV抗体水平。

治疗1.预防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阻止PED传播的最好方法。

PEDV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

因此,应实施有效的禁止猪只的移动并且消毒各种器具和设备的防止PEDV的传播。

2.支持性治疗PEDV感染的猪只需要得到适当的液体和营养支持,以避免脱水和营养不良的发生。

猪只要遵循适当的饲料和水的摄入,情况通常会在一周到十天内改善。

3.药物治疗目前没有特定的药物来治疗PEDV感染。

对于PEDV的感染,可使用抗菌素抗生素治疗相关的二次感染以及使用补充酶和维生素以促进肠道健康。

总结PEDV感染的主要症状是腹泻和脱水,预防是控制PEDV传播的最好方法。

对PEDV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性治疗和适当的液体和营养支持,同时也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相关的二次感染。

虽然目前没有特定的药物来治疗PEDV,但是积极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PED的影响。

猪流行性腹泻的发展趋势

猪流行性腹泻的发展趋势

猪流行性腹泻的发展趋势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其发展趋势如下:
1. 传染性强:猪流行性腹泻通过直接接触、粪便、食物、水源等途径传播,猪之间的传染性较强。

2. 高致死率:猪流行性腹泻对仔猪的致死率较高,特别是在刚断奶的仔猪中最为严重。

3. 全球蔓延:自2010年起,猪流行性腹泻在亚洲、美洲、欧洲等地区蔓延,并在许多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4. 病毒变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存在着不同的毒株,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异,可能形成新的病毒亚型,增加了防控的难度。

5. 疫苗研发: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研发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已经有一些猪流行性腹泻疫苗问世,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情的扩散。

总体来说,猪流行性腹泻的发展趋势是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高致死率,全球范围内蔓延,并且病毒可能发生变异,需要加强疫情监测和科学防控措施的实施。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研究进展作者:敖清莹来源:《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4年第03期摘要: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致病性高、易传播的特点。

主要感染肠道上皮细胞,引起肠道上细胞损伤,从而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感染后,病猪会出现呕吐、腹泻、食欲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死亡。

本文从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病学、病毒基因组及结构、临床症状及诊断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PEDV;流行病学;诊断中图分类号:S85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24)03-0089-04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致病性高的特点,主要感染猪肠道上皮细胞,引起肠道上皮细胞的损伤,从而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

感染后,发病猪会出现食欲下降、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死亡[1]。

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猪均会感染PEDV,但临床症状有所不同,新生仔猪较易感,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2]。

1971年,PEDV首次被发现;1978年,Pensaert等[3]首次分离出PEDV的经典毒株PEDVCV777株;1988年,Hofmann等[4]通过Vero细胞连续传代,分离到PEDV。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PEDV的肆虐使欧洲和亚洲养猪业遭受了相当严重的经济损失。

2013—201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也相继报道了PED[5]暴发,仅一年时间就损失了近七百万头仔猪,占美国养猪业的10%[6]。

我国早在1973年报道了PEDV[7],1984年,Xuan等[8]通过血清中和实验,首次鉴定出PEDV。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摘要】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病毒性肠道疾病,主要通过食物和水传播。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发病率随季节变化,多发生在冬春季节。

临床表现包括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需与其他猪饲养相关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强调营养支持和水电解质平衡。

防控措施包括做好饲养管理,加强环境卫生,定期消毒等措施。

研究表明,预防猪病毒性腹泻对猪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未来还需要加强对该病的疫苗研发和防控策略的深入研究。

通过综合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保障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猪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防控措施、防控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猪病毒性腹泻简介猪病毒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简称PED)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猪只腹泻、脱水、呕吐等症状。

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猪场中易发生暴发性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PED最早于1971年在英国被描述,随后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并成为影响猪类养殖业的重要疾病之一。

PED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具有强传染性和高致病性,在猪只中传播迅速,对幼猪和育肥猪的影响尤为严重。

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消化道,可通过猪只之间的直接接触或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预防与控制成为关键。

加强猪场卫生管理、疫苗接种和流行病监测等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PED的流行已引起了全球猪类养殖业的高度关注,为了遏制病情传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研究和防控工作。

1.2 流行病学特征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类消化道疾病,主要发生在幼仔猪和生长发育期猪只。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猪病毒性腹泻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并且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疫情多发生在猪场、养猪场等集中养殖场所,尤其在冬春季节更易发生。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病的主要特点及治疗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病(PED)是一种由猪病毒性腹泻病病毒(PEDV)引起的严重肠道传染病,主要特点如下:
1. 感染范围广:PEDV可感染各个年龄段的猪,包括断奶仔猪、生长猪和成年猪。

2. 症状严重:感染PEDV的猪会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腹泻排泄物为黄色水样或稀便,常伴有腹胀、厌食和消瘦等症状。

3. 高致死率:PEDV感染的幼猪致死率高达80-100%,而成猪的致死率相对较低。

4. 高度传染性:PEDV通过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在猪场内可以迅速传播,造成
大规模的疫情。

治疗措施如下:
1. 防控措施:猪场应加强对饲料、水源、工具等的消毒处理,限制人员出入猪场,
加强隔离措施,尽量减少疫情传播。

2. 病毒灭活疫苗:目前已有PEDV疫苗上市,疫苗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减少
病毒的传播。

3. 对症治疗:对于已经感染PEDV的猪,可通过对症治疗来减轻症状。

包括给予适宜
的饲料、清洁水源,提供适当的体温和营养支持,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

4. 强化环境管理:加强猪场环境的管理,确保良好的卫生条件,包括空气流通、消
毒等,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针对猪病毒性腹泻病,我们应该加强预防措施,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并加强环境管理,以减少PEDV的传播并最大程度地保护猪的健康。

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现状及分子遗传演化特征

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现状及分子遗传演化特征

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现状及分子遗传演化特征
左媛媛;徐天刚;戈胜强;路皓东;吴晓东
【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
【年(卷),期】2022(39)9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长期以来危害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常见疾病之一。

PEDV通过基因插入、缺失和重组等方式不断发生演化和变异,高致病力毒株、变异毒株不断出现,各类毒株之间的抗原性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临床上猪腹泻情况更加复杂。

自2010年10月以来,由PEDV变异株引起的PED在我国大规模暴发流行,用经典毒株制备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因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本文综述了PEDV在我国的流行现状及分子遗传演化特征,旨在为PED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发提供参考。

【总页数】9页(P9-17)
【作者】左媛媛;徐天刚;戈胜强;路皓东;吴晓东
【作者单位】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65
【相关文献】
1.闽西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M基因遗传进化及分子结构特征分析
2.河南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和ORF3基因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分析
3.猪流行性腹泻病
毒河南株2014年~2015年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分析4.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子遗传变异研究浅析5.我国部分省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基因分子特征及遗传演化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某腹泻猪群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及全基因序列分析

上海市某腹泻猪群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及全基因序列分析

·研究论文·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上海市某腹泻猪群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及全基因序列分析摘 要:猪流行性腹泻(PED )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感染引起的仔猪严重腹泻性疾病,传播快,发病急,死亡率高,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

2021年10月上海某猪场产房仔猪发生腹泻,发病率为30%~50%,死亡率为20%~30%,猪群之前进行过疫苗免疫。

粪便样本经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 )、猪轮状病毒(RV )荧光RT-PCR 检测,结果显示:PEDV 检测为阳性,TGEV 和RV 检测均为阴性。

经全基因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全基因序列属于G Ⅱ-c 亚群,S 基因序列属于G Ⅱ-b 亚群,与目前的经典疫苗株CV777和变异株AJ1102相比,CV777的全基因和S 基因都属于G Ⅰ-b 群,AJ1102的全基因和S 基因都属于G Ⅱ-b 亚群,研究结果表明新基因型的PEDV 已在上海地区流行,而传统疫苗株无法提供好的免疫效果,提示新的防控策略的制定和有针对性的疫苗的生产和使用,对于预防PEDV 感染和流行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系统进化;S 基因中图分类号:S852.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422(2024)01-0175-07Detection and Complete Genomic Sequence Analysis of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Virus from a Diarrheal Pig Herd in ShanghaiKANG Longshan 1,2, YU Huiru 2, YANG Dequan 2, LI Xin 2, SHEN Haixiao 2, YANG Xianchao 2,WANG Jian 2, XU Lina 1, GE Feifei 2(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Food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09, China; 2. Shanghai Animal Disease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Shanghai 201103, China)收稿日期:2021-12-07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2021(04713))作者简介:康龙山,男,硕士,主要从事动物疫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与疫苗研制通信作者:葛菲菲,E-mail:*********************Abstract: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PED) is a serious diarrheal disease of piglets caused by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 infection. In October 2021, diarrhea occurred in piglets in the delivery room of a pig farm in Shanghai with the incidence rate of 30%-50% and mortality rate of 20%-30%. The pig herds had been vaccinated before. Fecal samples were examined by real-time RT-PCR for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TGEV), and Porcine rotavirus (RV). The results showed positive for PEDV and negative for TGEV and RV .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whole genomic sequence showed that it belonged to the GII-c subgroup and the S gene sequence belonged to the GII-b subgroup. As a comparison, the whole genome and S gene of CV777 belonged to the GI-a subgroup, and the whole genome and S gene of AJ1102 belonged to the GII-b subgroup.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a new genotype of PEDV had been prevalent in Shanghai and commercial vaccine strains did not provide complete protection due to genetic variation. Key words: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hylogenetic analysis; genome; S gene2024,32(1):175-181康龙山1,2,于慧茹2,杨德全2,李 鑫2,沈海潇2,杨显超2,王 建2,徐丽娜1,葛菲菲2(1.河北工程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邯郸056009;2.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01103)· 176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24年2月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仔猪发病,感染部位在小肠。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毒株对4周龄仔猪的致病性研究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毒株对4周龄仔猪的致病性研究

五、展望与建议
尽管我们已经对PEDV流行毒株对4周龄仔猪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但仍有许 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例如,我们还需要研究不同年龄段猪只对PEDV的易感性、 病毒在机体内的复制和传播机制以及疫苗接种的最佳时机和剂量等。此外,为了 更好地控制PED的流行,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分享 经验和信息,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的挑战。
实验原理
PEDV HB是一种冠状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该病毒 在猪体内的复制过程依赖于口鼻咽腔的粘膜和肠上皮细胞上的特定受体。病毒感 染后,会引起猪肠道受损,导致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本实验将采用病毒分离、 基因测序、免疫荧光等技术,对PEDV HB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其致病性。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毒株对4 周龄仔猪的致病性研究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材料与方法
03 三、结果与分析
04 四、结论与讨论
05 五、展望与建议
06 参考内容
一、引言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PED)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 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 疾病。该疾病对4周龄以下的仔猪具有特别高的致死率,给全球养猪业带来巨大 的经济损失。因此,对PEDV流行毒株对4周龄仔猪的致病性进行研究,对于预防 和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材料和方法
实验所需材料和试剂包括:vero细胞、PEDV HB阳性样本、DMEM培养基、胎 牛血清、胰蛋白酶抑制剂、青霉素、链霉素等。
实验步骤如下:
1、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试剂,将vero细胞培养在DMEM培养基中,加入胎牛 血清、青霉素、链霉素等。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PED)是一种严重危害猪健康的传染病,广泛分布于全球范围内,并且在猪群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对于猪的养殖及疫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猪病毒性腹泻(PED)是由类PED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肠炎,主要通过病毒排泄物传播。

猪病毒性腹泻在欧洲、亚洲、北美洲等地区广泛传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PED 病毒对各个年龄段的猪都具有感染性,但最为严重的是对于出生后未满三周龄的小猪,感染率较高。

二、临床特征1. PE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脱水和呕吐等症状,患病的小猪腹泻严重,粪便呈黄绿色和水样便,伴有恶臭气味,身体虚弱,食欲不振。

2. PED病毒对猪的肠道黏膜有特殊的亲和性,可导致肠道黏膜继而会导致小肠黏膜下层水肿、充血、出血,严重者可致死。

3. PED患猪感染病毒后,一般会在24小时内出现临床症状,最严重时猪只能存活2-3天。

三、鉴别诊断PED病毒感染可表现为类似于非洲猪瘟、传染性胃肠炎和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症状,因此在诊断病毒感染时,需要注意进行鉴别诊断。

1. 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测,可发现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严重脱落以及被破坏的形状和层次结构。

2. 通过病毒学检测可发现病毒抗原及病毒RNA,进一步明确病毒感染。

3. 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技术等,可以直接检测出病毒的特异性基因,提高病毒的检测准确性。

四、防控措施1. 强化生物安全防控措施,严格控制外源性病毒侵入,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卫生,隔离患病猪只。

2. 做好猪群的免疫工作,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体内的抗PED病毒能力。

3. 加强对病毒传播的控制,及时发现并处理患病猪只,避免病毒扩散传播。

4. 对于饲养环境及设备,要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病毒在环境中的存留,避免病毒再次感染。

猪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对猪群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它具有急性病程、临床症状明显、传播范围广泛等特点。

浅谈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

浅谈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

浅谈猪细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由猪细小病毒(PEDV)引起的疾病,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

该病主要表现为肠道疾病,引起幼猪腹泻、脱水、黄疸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小猪死亡率高达80%以上。

PED自2010年在我国出现以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流行,给猪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PED的流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易传染性PEDV具有非常高的传染性,感染猪只的风险很大。

传播途径主要为粪便、呼吸道、消化道等。

传染源主要包括感染的猪只、环境、人员等,其中环境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由于PEDV比较稳定,可以在环境中存活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因此猪场环境的消毒和清洁尤为重要。

2. 季节性流行PEDV的流行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为多。

一方面是由于冬春季气温较低,猪只的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病毒;另一方面是由于冬春季干燥少雨,病毒在环境中可以更容易地存活和传播。

3. 病死率高PEDV感染后,小猪的病死率较高,特别是出生后1-2周的腹泻型病例,死亡率可达80%以上。

对于养殖户而言,这是一种巨大的经济损失。

4. 短期内迅速蔓延PEDV在猪场内可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甚至全场猪只全部感染的情况也很常见。

这是因为病毒具有非常高的传染性,而且免疫防范措施不到位时,病毒在猪场内的传播速度相当快。

为了预防和控制PEDV的流行,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猪舍消毒及环境卫生猪舍的消毒及环境卫生是预防和控制PEDV的关键。

病毒可以通过猪场的环境、设备、肥料、地毯、工具和人员等途径传播。

因此,要随时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干燥,特别是粪便应及时清理,避免病毒在环境中滋生和传播。

猪场内的换气、消毒、杀菌等工作也要做好,确保环境有利于猪只的生长和健康。

2. 严格管理PEDV很容易通过猪只、人员、车辆等途径传播,因此在猪场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进入和出场的人员、车辆、设备等,以及猪只在运输、喂养、转移等过程中的管理,尤其要强化猪只的隔离和流程控制。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PED)是一种由猪病毒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其特点是对仔猪的致命性威胁。

PEDV最早于1971年在英国被发现,随后在欧洲、亚洲和美洲地区相继出现。

PEDV感染率高、病死率高、病程短,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针对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一、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1. 流行特点猪病毒性腹泻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在冷湿环境条件下容易引发疫情。

流行初期,繁殖母猪和保育仔猪是最容易受感染的群体,随后转变为种猪和生长肥肉仔猪。

PEDV感染率高,病死率约为80%-100%,因此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损失。

2. 传播途径PEDV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由被感染的粪便和消化道分泌物直接或间接传播,包括粪便、尿液、唾液、呼吸道分泌物、外形以及其它各种可被毒素污染的环境因子。

空气和水泥杀菌剂可能也是PEDV的传播途径之一。

3. 临床表现PEDV感染初期,仔猪出现食欲下降、腹泻、呕吐、发烧等症状,随后出现血便、大量水样便等症状。

病程短,约为3-7天,死亡率高,约为80%-100%。

PEDV感染对仔猪的威胁较大,易造成严重的养猪业经济损失。

4. 感染隐蔽性PEDV感染的隐蔽性较强,仔猪在患病早期就已传染性,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有病原体排泄、有病原体感染,容易引起忽视或忽略。

1. 消毒杀菌做好病毒的消毒杀菌工作是预防PEDV传播的有效手段。

对养猪场内外的设施、工具、装备等物品和环境进行定期彻底消毒,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2. 严密隔离及时发现和隔离PEDV感染猪只,对疑似或确诊患有PEDV的猪只进行隔离,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保持疫区与非疫区之间的严密隔离,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3. 疫苗防控研发PEDV疫苗,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病毒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通过猪只的定期接种疫苗,提高其对PEDV的抵抗力,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4. 健康管理加强养猪场的健康管理,提高猪只的免疫能力,增强猪只的抵抗力。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猪病毒性腹泻(PED)是一种由猪病毒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急性传染性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猪只的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和腹痛等症状。

PED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了解PED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PED的流行病学特征PED是一种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易在经济密集的猪群中传播,尤其在幼猪中更为常见。

病毒在环境中具有较高的抵抗力,可在猪场环境中存活数周。

PEDV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消化道和呼吸道途径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

食用受感染的猪肉制品也是传播PEDV的途径之一。

二、PED的临床特征1. 幼猪期PED幼猪一旦感染PEDV后,通常在24-72小时内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症状。

腹泻的粪便为黄色、水样质地,甚至出现血便。

感染后的幼猪死亡率高达80-100%。

2.成猪期PED成猪期PED的症状通常比较轻,主要表现为腹泻,但死亡率相对低一些。

三、PED的鉴别诊断PED的临床症状与其他猪肠道疾病如传染性胃肠炎、大肠炎等相似,因此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以进行鉴别诊断。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PCR、ELISA、病毒分离和免疫组化等。

四、PED的防控措施1.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猪舍的卫生管理,保持猪舍干燥、通风良好,隔离新引进的猪只,并对饲料和饮水进行消毒处理。

2.加强人员卫生猪场工作人员在接触猪只后,应及时进行手部卫生。

3.加强疫苗接种目前已经研发出了一些PEDV疫苗,猪场可以根据疫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4.加强检疫监管加强对猪只的检疫,对来自疫情高发地区的猪只进行隔离检疫。

对于PED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防控措施的研究和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全面的了解和科学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PED的传播,减少猪业的损失,保障猪业的健康发展。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上海株PEDV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上海株PEDV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Infectious Diseases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收稿日期:2020-10-04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T20170110)作者简介:王娜,女,硕士研究生,预防兽医学专业通信作者:严亚贤,E-mail:******************.cn 2023,31(3):46-53·研究论文·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上海株PEDV/CHSH/2019的分离鉴定及遗传分析摘 要:为了解2019年上海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流行毒株的基因特征及其致病性,本研究将该地区猪的PEDV 阳性样品接种V ero E6细胞连续盲传,成功分离了PEDV/CHSH/2019毒株。

基于RT-PCR 及第二代测序技术完成了该毒株的全基因组测序,利用GenBank 中公布的PEDV 毒株序列对其进行全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及遗传进化树分析。

结果显示:PEDV/CHSH/2019与我国近年来流行毒株序列一致性为97.71%~99.96%,明显高于LZC 、CV777、DR13、SM98、SD-M 等早期经典毒株,属于重组毒株G2-b 亚群;基于S 蛋白区域的变异分析发现,与经典CV777毒株相比,第58~61、139位发生了氨基酸的插入,第161和162位发生了氨基酸的缺失,而与近年来强毒株S 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较为一致。

本研究结果将为掌握上海地区PEDV 最新流行毒株的基因组特性、进化趋势和完善疫苗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全基因组测序;遗传分析中图分类号:S852.6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422(2023)03-0046-08Isolation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Shanghai Strain PEDV/CHSH/2019 of PorcineEpidemic Diarrhea VirusWANG Na 1, JI Likai 1, WANG Jian 2, YAN Yaxian 1(1.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Veterinary Biotechnology, 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200240, China; 2. Shanghai Jinsha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Shanghai 201599, China)王 娜1,纪立凯1,王 建2,严亚贤1(1.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上海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0;2. 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0240)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ogenicity of the 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 strains epidemic in Shanghai, the PEDV-positive samples were inoculated into Vero E6 cells for continuous blind passages and the PEDV/CHSH/2019 strain was successfully isolated. Based on RT-PCR and second-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 the whole genome of this strain was sequenc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strains published in GenBan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quence identity between PEDV/CHSH/2019 and the epidemic strains obtained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as 97.71%-99.96%, which was signifi cantly higher than the early classic strains such as LZC, CV777, DR13, SM98 and SD-M. The PEDV/CHSH/2019 strain was then classifi ed into the recombinant strain G2-b subgroup.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S protein region with the classic CV777 strain, the PEDV/CHSH/2019 strain was found to have amino acid insertions at positions 58-61 and 139 and amino acid deletions at positions 161 and 162,· 47 ·王 娜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上海株PEDV/CHSH/2019株的分离鉴定及遗传分析第31卷第3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是引起不同年龄段猪严重腹泻病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体,感染猪以呕吐、水样腹泻和食欲下降为主要病症,具有发病急、传播快、仔猪致死率高等特点[1-3]。

当前中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的致病性

当前中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的致病性

当前中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的致病性
当前中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的致病性
GWang
前言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单链正链RNA冠状病毒,基因组长28kb。

冠状病毒的病毒粒子里含有一个核衣壳,周围有囊膜。

囊膜上的蛋白有S,E和M蛋白。

ORF3是一个非主要的ORF,但在所有冠状病毒中保守。

在亚洲,较大规模的PED于20世纪90年代在韩国爆发,之后,该病再次爆发韩国,并出现在日本、中国和菲律宾,正在给这
些国家的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

这些地区使用的疫苗是基于
PED日本株的改良活疫苗,然而,PED的广泛流行及严重顾帅程度仍然是这些国家养猪业的主要关切之处。

先前的猪体攻毒实验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疫苗相关的免疫接种,但问题是其
并不能将当前亚洲流行的PEDV野毒株基因组变异情况与
致病性相关联。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由仔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流行于全球各地的猪群中。

以下将分别介绍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流行病学:
仔猪传染性腹泻主要通过病毒的粪便经口摄入传播,在猪群中呈现高传染性和高致病性。

病毒可以通过与污染、感染的物体(如猪饲料、饮水)接触或直接与携带病毒的猪接
触而传播。

春季和冬季是该病高发的季节。

临床症状: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厌食、呕吐和脱水等。

仔猪常常突
然出现严重的腹泻,粪便混浊稀薄,呈黄色或灰色,有时并伴有血液。

仔猪因为腹泻而导
致大量体液丧失,产生脱水症状,体重急剧下降,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防治措施:
1. 严格的卫生防控措施是预防仔猪传染性腹泻最重要的手段。

包括定期清洗和消毒
猪圈、饲料槽和饮水设备,注意禽畜人员的卫生习惯等。

2. 加强猪群的免疫力,及时进行疫苗接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仔猪传染性腹泻的传播。

3. 对于已感染的仔猪,可以采用药物治疗,通过给予抗生素和消炎药物来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4. 在传染病病毒流行区域,可以实施负压隔离和死体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以防止传
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仔猪传染性腹泻是一种严重影响猪群健康和养殖业发展的疾病。

加强防病意识,预防
控制措施和宣教,对于减少疫情发生和减轻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的致病性
G Wang
前言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是单链正链RNA冠状病
毒,基因组长28kb。

冠状病毒的病毒粒子里含有一个核衣
壳,周围有囊膜。

囊膜上的蛋白有S,E和M蛋白。

ORF3
是一个非主要的ORF,但在所有冠状病毒中保守。

在亚洲,
较大规模的PED于20世纪90年代在韩国爆发,之后,该
病再次爆发韩国,并出现在日本、中国和菲律宾,正在给这
些国家的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

这些地区使用的疫苗是基于
PED日本株的改良活疫苗,然而,PED的广泛流行及严重
顾帅程度仍然是这些国家养猪业的主要关切之处。

先前的猪体攻
毒实验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疫苗相关的免疫接种,但问题是其
并不能将当前亚洲流行的PEDV野毒株基因组变异情况与
致病性相关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