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建筑物移位技术

合集下载

建筑物的移位技术

建筑物的移位技术

要 】 筑物的移位 , 建 狭义地讲是讲建筑物从一 处移到 另一处 ; 义地讲 不仅指水 平地 点上 的移位, 广 而且 指建筑物在 竖向的移 位, 包括
基 础 的托 换 、 高程 的 变换 等 。 本 文 的 建 筑 物 移位 技 术指 的 是 后 者 。
【 关键词 】 建筑物 ; 移位技术
科技信息
。建筑与工程。
S IN E&T C N O YI O MA I N CE C E H OL G NF R T O
20 0 9年
第 3 期 1
建筑物 的移位技术
尹 红 霞 赵 志 龙 ( 南省公 路 工程局 集 团有 限公 司第 二工 程处 河【 摘河南 Nhomakorabea 郑 州
4 00 ) 5 0 0
11 筑 物 移 位 技 术 起 步 始 于 2 .建 O世 纪初 欧 美 国 家 . 界 上 第 一例 顶 将 该古 建 筑迁 引 平 移 到 新 位 置 。 世 111 于 1 9 .. 5建 94年 地 上 为 主体 l 2层 , 出 层 面小 塔 楼 总层 数 1 突 8
从 , 建 0 总 欧 美 、 苏 联 等 国 家 相 继 发 展 了 这 项 技 术 。 中 比 较 有 代 表 性 的 工程 层 ( 地 上 一 层 算 起 )地 下 室 一 层 , 筑 总 高 度 为 8 m。 建 筑 面 积 前 其 实 例 有 10 9 1年美 国 依 阿 华 大 学 科 学 馆 整 体 平 移 ,9 2年 英 国一 所 豪 14 02 , 重 约 1 18 35 . 总 m 6万 k 的 大 连公 安 交 通 指 挥 中 心 , N 高低 错 落 , 体 经工 程 技 术 人 员 的 努 力 , 功平 移 了 3 .m。 成 12 华 别 墅 从 波 卡 罗 顿 移 至 10多 英 里 外 的 皮 斯 城 ,9 9年 6月 美 国北 形 复 杂 , 0 19 1 . 移 技 术 的 发 展 状 况 2迁 卡 罗 莱 纳 州 H t rs角 海 岸 一 座 灯 塔 移 动 2 0 at a e 9 0英 尺 .9 9年 丹 麦 哥 19 迁 移 技 术 是 伴 随着 顶 升技 术 而 萌 生 出来 的 可 用 于 一 般 建 筑 迁 移 本 哈 根 飞机 场 候 机 厅 移 动 2 0 m。目前 国 外 累计 完 成 的 移 位 建 筑 物 约 50 3 0余 幢 。 0 4年 之 前 , 位 最 重 的 建 筑 物 ( 尼 斯世 界 纪 录 ) 哥 伦 比 的 又 一 项 新技 术 ,它 突 破 了 保 护 性 古建 筑 的 昂 贵 的迁 移 费用 的 限制 . 20 移 吉 是 开 辟 了 旧 城 改造 及 建 筑 可 动 性 的 新 领域 。 移 技 术 经 过 十 多 年 的探 索 迁 亚 的 库特 考 姆 大 厦 。该 建 筑 物 高 8层 , 7 0 t移 位 距 离 2 m。 重 70, 9 我国建筑物移位技 术始于 2 0世 纪 8 0年 代 , 后 于 欧 美 . 苏联 与 实 践 , 不 完 全 统 计 , 落 前 据 目前 为 止 已创 造 出多 项 世 界 之 最 : 大 迁 移 建 最 累 8 m, 最 9 m, 等 国 家 近半 个 世 纪 , 是 这 项 技 术 在 我 国 发 展迅 猛 , 头 良好 。 着 国 筑 群 达 7幢 , 计 迁 移 距 离 6 9 换 向 9次 , 远 的 一 幢 迁 移 16 但 势 随 家 建设 的 飞 速发 展 , 我 国有 许 多 建 筑 物 移 位成 功 的工 程 实 例 。 在 换 向 3次 . 速 度 最 快 6 /。 迁 移 最 大 建 筑 面积 3 8 m , 大 旋 转 角 移 mh 5 5 最 0, 90吨 , 长达 8 m。 移 技 术 已 在我 国 最 0 迁 1111 8 .. 9 7年 上 海 外滩 天 文 台平 移 工 程 。利 用 托 盘 工 艺 将 天 文 台 度 为 9 。 迁 移建 筑 物 最 重 50 从 原 处整 体 移 位 到 离 原 地 2 . 位 置 。 这 次 成 功 的 移 位 工 程 . 传媒 福 建 、 东 、 西 、 南 、 宁 、 苏 、 江 、 42 m 被 广 山 河 辽 江 浙 四川 、 云南 等 地 广泛 地 应 用 , 其 经 济社 会 效益 十分 显 著 。 称 为 “ 夏第 一 移 ” 华 。 11 9 2年 晋 江 市 糖 业 烟酒 公 司综 合 楼 成 功 平 移 。 .. 1 9 2 11 9 5年 河 南 孟 州 市 市政 府 办公 大 楼 成 功 平 移 。 .. 1 9 3 11 9 8年 广 东 阳 春 大酒 店 楼 房 成 功 平 移 。 .. 1 9 4

建筑物平移技术原理

建筑物平移技术原理

建筑物平移技术原理
建筑物平移技术是一种将建筑物从原始位置移动到新位置的技术。

它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物结构评估:在进行建筑物平移之前,需要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评估。

这包括检查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基础和墙壁的强度等。

评估结果将决定是否适合进行平移操作。

2. 基础处理:在建筑物平移之前,需要对建筑物的基础进行处理。

这包括在原始基础上添加临时支撑和加固措施,以确保建筑物在平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3. 钢梁或液压系统:平移过程中,通常会使用钢梁或液压系统来提供支撑和推动建筑物。

这些结构将在建筑物的下部或侧部进行安装,并通过施加推力或拉力将建筑物平移。

4. 地面准备:在建筑物平移之前,需要对目标位置的地面进行准备工作。

这可能涉及到破除障碍物、平整地面或加固地基,以确保建筑物可以顺利平移到新位置。

5. 水平平移:一旦准备工作完成,建筑物就可以开始进行平移操作。

通过逐步推动或拉动建筑物,使其沿着预定的平移路径移动到目标位置。

这通常需要精确的测量和调整,以确保建筑物在平移过程中保持稳定和垂直。

6. 结束处理:一旦建筑物达到目标位置,建筑物平移过程就基本完成了。

在此阶段,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收尾工作,包括拆除
临时支撑和恢复原始基础。

总的来说,建筑物平移技术是通过评估建筑物结构,处理基础,使用适当的支撑和推动系统,并进行地面准备来实现建筑物的平移。

这项技术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来确保平移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建筑物移动方法

建筑物移动方法

建筑物移动方法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移动已经成为可能。

建筑物移动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移动的主要方法,包括建筑整体移动、分组移动、转向或变位、结构加固与改造、轨道铺设、定位与固定、路线规划与环境评估、监测与安全措施等方面。

一、建筑整体移动建筑整体移动是指将建筑物整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保持建筑物的整体性和完整性,不需要进行拆卸和重新组装。

但是,整体移动需要解决建筑物的基础问题,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移动过程中的各种力和变形。

二、分组移动分组移动是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进行移动,然后在新的位置重新组装。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大型或复杂的建筑物,例如工厂、仓库等。

分组移动需要精确的规划和组织,确保各个部分能够顺利到达新的位置并进行组装。

三、转向或变位转向或变位是指通过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改变建筑物的方向或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小型建筑物或特定场合,例如景观雕塑、展厅等。

转向或变位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不会对建筑物造成损害。

四、结构加固与改造结构加固与改造是指在建筑物的基础上进行加固或改造,以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老旧或结构不合理的建筑物。

结构加固与改造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结构和外观。

五、轨道铺设轨道铺设是指在建筑物下方铺设轨道,通过牵引力将建筑物移动到新的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大型建筑物或桥梁等,例如铁路桥、高速公路桥梁等。

轨道铺设需要考虑到轨道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建筑物在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六、定位与固定定位与固定是指在建筑物到达新的位置后,对其进行定位和固定,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定位与固定需要考虑到建筑物的特点和环境因素,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确保建筑物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七、路线规划与环境评估路线规划与环境评估是指在建筑物移动前,对移动路线进行规划,并对环境进行评估。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范文(二篇)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范文(二篇)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范文一、引言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是一种工程技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拆除、移位和重建等一系列操作,实现对建筑物位置的改变。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二、施工准备1. 资源准备:准备好足够数量的移位设备和机械设备,包括移位浮筒、液压顶升机、起重机等。

2. 材料准备:准备好适合移位的建筑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等,并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满足施工需求。

3.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具体的建筑物特点和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整体移位方案,包括施工步骤、使用的设备和材料、施工时间等。

三、施工步骤1. 拆除工作:(1) 拆除建筑物外部附属物,如外墙、顶棚等。

(2) 拆除建筑物内部设施,如地板、隔墙等。

(3) 拆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如柱子、梁等。

2. 准备工作:(1) 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没有杂物和障碍物。

(2) 检查移位设备和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3) 检查建筑物的基础结构,确保稳定和安全。

3. 移位工作:(1) 将移位浮筒放置在建筑物下方。

(2) 使用液压顶升机将建筑物顶部与浮筒连接。

(3) 通过液压顶升机逐步抬升建筑物,并将其移动到目标位置。

(4) 在目标位置下放置移位浮筒,并将建筑物放置在浮筒上。

(5) 逆序操作,将建筑物逐步下放至移位浮筒之上。

(6) 移除液压顶升机和移位浮筒,完成整体移位。

四、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施工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安全问题,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围栏、安全带等。

2. 施工计划: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严格控制施工时间,确保施工进度。

3. 设备监控:对移位设备和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避免设备故障导致施工延误。

4.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相关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5. 施工组织: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的有序进行。

6. 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建筑移位技术

建筑移位技术

建筑移位技术9.4.1 技术内容建筑物移位技术是指在保持房屋建筑与结构整体性和可用性不变的前提下,将其从原址移到新址的既有建筑保护技术。

建筑物移位具有技术要求高、工程风险大的特点。

建筑物移位包括以下技术环节:新址基础施工、移位基础与轨道布设、结构托换与安装行走机构、牵引设备与系统控制、建筑物移位施工、新址基础上就位连接。

其中结构托换是指对整体结构或部分结构进行合理改造,改变荷载传力路径的工程技术,通过结构托换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为安装行走机构创造条件;移位轨道及牵引系统控制是指移位过程中轨道设计及牵引系统的实施,通过液压系统施加动力后驱动结构在移位轨道上行走;就位连接是指建筑物移到指定位置后原建筑与新基础连接成为整体,其中可靠的连接处理是保证建筑物在新址基础上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

9.4.2 技术指标采用建筑移位技术的结构设计可依据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9及《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改造技术规范》CECS225进行,变形监测做法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执行。

9.4.3 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使用价值或保留价值或历史价值的既有建(构)物的整体移位,对于这些既有建(构)物因规划调整、小区平面布置改变等原因,需整体从原址移位到附近新址,其移位方式包括平移、旋转及局部顶升。

可考虑进行移位的建(构)筑物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其层数为多层,其结构形式可包括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钢结构等;其他构筑物;古建筑、历史建筑与特殊建筑。

9.4.4 工程案例厦门市人民检察院综合楼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移工程、泉州佳丽彩印厂专家楼平移工程、北京英国大使馆(国家一级文物)整体平移工程、济南宏济堂历史建筑整体移位工程等。

《建筑移位技术》课件

《建筑移位技术》课件

(八)按偏移控制方式分类:
• 1、有侧限控制方式 • 2、无侧限控制方式
《建筑移位技术》
三、国外移位工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世界上第一座建筑物整体迁移工程是位于新西兰新普利茅斯市的一所一层农宅,使用 蒸汽机车作为牵引装置。现代整体平移技术应始于20世纪初。
图1-1 新《西建筑兰移农位技宅术平》 移中
《建筑移位技术》
(三)根据结构处理方式分类:
• 1、整体式移位:所谓整体式移位是指在移位过程中建筑物结构整体性保持 不变的移位。
• 2、分体式移位: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以及移位要求将建筑物的主体结构 分成两部分或三部分分别移位,在新址基础上再连接起来或永久的分开的移 位工程。
《建筑移位技术》
(四)根据移位方式分类:
《建筑移位技术》
(二)根据基础处置方式分类:
• 1、切断式:所谓切断式是指在基础的某一水平位置将基础 切断,上部移走,在新的就位位置施作新基础,然后再将上 部结构与新基础连接起来。
• 2、连同式:所谓连同式是指将建筑物结构主体与基础一同 移走。这种情况通常基础埋深线,对于深基础,如桩基等 则不适用。
我国建筑物移位技术始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 代,落后于欧美、前苏联等国家近半个世纪,但 是这项技术在我国发展的速度非常迅猛,势头良 好,其理论与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目前为 止,我国已累计完成各类建筑物移位100余幢。
《建筑移位技术》
二、分类
(一)根据移位装置分类:
• 1、滚动式:其移位装置是采用辊轴,依靠辊轴的转动来实现建筑物移 位的。
• 3、组合式:即在同一建筑物移位工程中,即有顶推又有牵 拉。
《建筑移位技术》
(六)按托盘结构形式分类:
• 1、十字交叉梁结构体系 • 2、拱形结构体系 • 3、梁板结合结构体系

建筑物移位技术在桥梁顶升中的应用

建筑物移位技术在桥梁顶升中的应用
顶升液压缸由泵站控制,通过安装在盖梁东西两侧的光栅尺监测顶升姿态。根据力及位移 信号,由主控室的PLC控制整个顶升过程。
光栅尺
千斤




顶 墩柱

墩柱





十一组
二 组
四 组






十二组
5.顶升支撑体系
A、主桥托架体系设在盖梁底部,由分配梁、支撑杆以及连系杆等组成。托架体系的主体采用16根 精加工钢管作为支撑杆。每根钢管支撑下部通过植入M18锚栓与原承台连接。上下两节钢管支撑间通过 螺栓连接,整个钢支撑体系通过角钢作为水平连系杆及剪刀撑连成一个格构柱,形成水平稳定体系。
立柱
立柱
承台
本工程立柱接高示意图
挤压套筒机械连接 立柱接高航运桥梁改造
1、天津海河狮子林桥改造工程(03年10月)
3.229m 4.5m
原貌
顶升完成
狮子林桥主桥共分三跨,建于1974年,桥宽 24.6米。上部结构为挂孔悬臂结构,跨径24m+ 45m+24m,挂孔为8m 。桥梁上部结构截面为三 跨变截面预应力砼箱形连续梁,跨径为25.2+45 +25.2米。
1
3、自然灾害引起的桥梁改造

2
梁 4、高速公路上跨立交净空不足引起的桥梁改造

造 5、基础病害引起的桥梁改造
4
的 原 6、桥梁支座更换
因 7、大跨度钢桥的合龙
6
8、施工错误的修正
7
9、地铁下穿或压煤开采的桥梁沉陷引起的改造
10、城市中既有立交落地匝道抬升为高架的一部分引起的改造
10
二、建筑物移位技术简述

建筑物移位技术的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的开题报告

建筑物移位技术的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的开题报告

建筑物移位技术的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的开题报告
一、项目背景
建筑物移位技术是一种将建筑物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的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建筑物重建、道路拓宽、地质灾害避险等领域。

近年来,这种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建筑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项目旨在对建筑物移位技术的理论和工程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其在实践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项目内容
本项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建筑物移位技术的理论分析:主要包括建筑物移位的原理、影响建筑物移位的因素、建筑物移位的力学模型等。

2. 建筑物移位技术的工程应用:主要包括建筑物移位的现场实施流程、移位前后的安全措施、移位的经济性和环保性等方面的研究。

3. 建筑物移位技术的案例分析:主要包括国内外建筑物移位的经典案例分析,对案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4. 建筑物移位技术的应用前景:主要分析该技术的市场需求、应用前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三、项目意义
本项目的研究将有助于推进建筑物移位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探索其在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同时,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还将为工程师和研究者提供实用性的参考和借鉴,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建筑物整体移位是指将现有建筑物整体搬迁到新的位置,通常是为了满足城市规划、改善交通设施或进行城市更新等需求。

这种工法已经在很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它不仅可以减少建筑物的拆除和重建工作量,还能保留历史建筑和节约资源。

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有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工程前期准备: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和状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同时需进行相关审批,包括土地及建筑物所有权转移的手续等。

2、基础处理:整体移位需要为建筑物的新位置进行基础处理,以确保移位后的建筑物能够安全稳定地使用。

可以采取加固土地基础、修建新基础或进行其他土建工程。

3、结构支撑:在建筑物底部安装临时的支撑框架,通常由钢构架组成。

支撑框架要能够承受建筑物的重量,并保持水平稳定。

4、分层分段:将建筑物分层或分段拆解,以便进行整体移位。

拆解过程需要非常谨慎,以免对建筑物结构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坏。

5、移位:使用专用的推移设备将建筑物移至新位置。

推移设备通常有液压式和机械式两种,具体选择根据建筑物的重量和大小决定。

6、重建与整修:移位后,重新组装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并进行必要的整修和装饰。

这一步骤需要借助专业的施工队伍和相关设备。

整体移位施工工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资源:整体移位施工可以避免建筑物的拆除,减少对原有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破坏,节约了各种材料和能源。

2、保护历史建筑:许多建筑物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整体移位可以将它们保留下来,减少文化遗产的丧失。

3、节约成本:整体移位施工可以大大减少建筑物的拆除费用和重建费用,尤其对于大型建筑物来说,成本效益更为显著。

4、缩短工期:相比于重建,整体移位施工工期更为短暂。

因为只需要将建筑物从原位置移动到新位置,并进行相应的修复和装饰工作。

但整体移位施工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1、技术要求高:整体移位需要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设计,需要掌握专业的推移设备操作技术和施工工艺。

2、工程风险较高:整体移位过程中,建筑物的结构和外观容易受到影响。

建筑移位技术

建筑移位技术

图1-5 别墅渡轮移位中
5.(美)卡罗莱纳州海岸灯塔移位工程 1999年6月位于美国卡罗莱纳州Hatteras角海岸的一座灯塔为了免于不断
的海岸侵蚀,当局决定将其移至1600英尺外的地方,由于地形的原因,移动 的轨迹达2900英尺。这座灯塔高61m,重达44000KN。和以往的移位工程相 比,这项工程无论从设计上还是从施工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了确定建 筑的自重,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液压顶升系统,由100个千斤顶将其顶高5 英尺,为了保证此高耸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系统的可靠性,采用扩大钢梁 作为底盘,用钢梁铺成7条行走的下轨道,设置14根跨越7条下轨道的长滚轴, 液压千斤顶提供水平牵引力,每分钟行走2.5英尺,同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 避免所经路途可能遭受的暴风雪的侵袭和地基的破坏。
图1-2 美国依阿华大学科学馆平移中
3.美国明尼苏达州Minneapolis市的Shubert剧院平 移工程

1999年1月25日美国明尼苏达州Minneapolis
市Shubert剧院进行了平移,平移采用的平板拖车
自身具有动力装置,在平移现场外观看不到牵引
设备(图3-6),令人惊叹不已,参观者络绎不
中必须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就必须要调整
Shubert 剧院行走路线,使其行走轨迹成一曲线
形状以便绕过此餐厅(图3-7)。
图1-3 平移现场
图1-4 行走轨迹
4.(美)别墅渡轮移位 1998年,美国的一所豪华别墅,
建筑面积约1100㎡,从波卡罗顿长 途跋涉100多英里到皮斯城,建筑 物进行顶升托换时用了64个150KN 千斤顶,这座移位工程的特殊之处 在于这座别墅行进中必须要经过一 条运河,在这一段路程上采用一艘 特殊的船体作为运输工具,通过调 节船中的水量(192000加仑)来保 证该建筑物从陆地到船上和从船上 到陆地的平稳性。该建筑物基础为 混凝土桩基,桩基切断时钢筋留有 足够的连接长度,以便移至新位置 时的连接。

房屋建造物移位技术张新国

房屋建造物移位技术张新国

2 房屋建筑移位控制技术
• (1)基本步骤 A、房屋建筑的加固 B、地基处理 C、房屋建筑位移滑道的设计与施工 D、房屋建筑的托混体系 E、房屋建筑行走装置的建设 F、房屋建筑的移位
A、房屋建筑的加固
• 对于使用年限短、采用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该问题不突出。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结构承载力 较低的保护性建筑,该问题就比较突出。
的位移量。
②计算机液压控制同步系统的特点 A、具有windows用户界面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界面友好。 B、整体安全可靠。(软件与硬件的保证) C、系统功能完善,具有精确性、完整性、灵活性及通用性。 D、顶升过程中的油缸为机械自锁。 E、所有油缸既可同时操作也可单独操作。 F、选用外置式拉线式传感器,不会因为油缸支撑面不合适的移动而使测量值不准。 G、同步控制点可以达到200个,适合于大体量建筑物或构件的同步位移。
C、房屋建筑移位滑道的设计与施工
• 滑道要求必须水平,以减少推动阻力,且能够承受滚动支座移动 过程的作用力。 • 下滑道施工是指取一平面作为迁移物体的移动面,在该平面下方 沿迁移路线施工下轨道梁,且布置间隔应对称、均匀,避免迁移物体 出现不均匀沉降或迁移物体的结构局部失稳。 • 滑移轨道的平整(关键技术),滑动面标高和平整度严格控制, 钢板分段连接,接头不得错牙并打磨平整光滑。滑道相对水平误差不 得大于2mm。移位前下轨道梁应进行验算、加固、修整和找平。
D、房屋建筑的托换体系
• 整体托换指在建筑物范围内移动面以上施工行走机构和 托换梁系。行走机构包括滑动或滚动行走装置。
• 托换有两种思路: (a)将房屋连同基础整体托换,托换梁系比较单一; (b)另一种是在基础以上部位切断,托换梁系包括上滑道、
夹墙梁、报柱梁及联系梁。
E、房屋建筑行走装置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又称建筑整体搬迁技术,是指将完整的建筑物从原址搬离,移动到新的地点进行重建或是保留原有建筑进行改建。

这项技术已经在中国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搬迁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建筑物整体移位工程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搬迁前的建筑物进行详细的勘测和评估,确定建筑物的结构、支撑系统、子结构、内部构造、结构风险等情况。

其次,需要对搬迁前的建筑物进行维护和加固工作,确保建筑物在运输和搬移时不会受损。

同时需要保证周边环境畅通无阻,以防止建筑物移动中对环境造成影响。

搬迁过程板式滑移法板式滑移法是建筑物搬迁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技术。

其原理是在原有建筑物的基础上加设了一个支撑结构,将建筑物全部上提后,再在基础下方安装滑移板。

通过滑动板,使建筑物移动到新的位置上去。

建筑物的上提与降落可以采用液压千斤顶或钢筋混凝土柱子等方式,具体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结构和大小进行选择。

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在建筑物进行整体搬迁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措施。

首先需要确定搬离的路线,周围的通行要道需要进行封锁、疏导和警示。

同时,在搬迁的过程中需要安装钢板、控制缆绳等安全设备,控制搬迁过程中建筑物的稳定。

对于大型建筑物,需要使用大型起重设备和专业搬运团队,从而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性。

搬迁后的处理在建筑物整体移位工程完成后,需要进行重新安装和调试工作。

对于移位的建筑物,需要重新设置地基支撑、加固建筑物结构等工作。

建筑物的内部电气系统、水管、供暖设备等也需要重新连接调试。

优点和应用相对于传统的建筑物拆迁方式,建筑物整体移位工程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环保:整体移位方式避免了建筑物的拆迁,只需进行移位后的重新构建,避免了拆迁带来的废弃物、噪音和污染等问题。

•节约成本:整体移位方式可以节省重新建造的成本和时间,避免了重新建造带来的造价、劳动力、时间等成本。

•保留文化建筑:对于特别有价值的建筑物,整体移位方式可以保留其原有的历史价值。

建筑物移位技术

建筑物移位技术

粉煤灰搅拌充填泥炭质土中的孔隙,可改变泥炭质 时,现有砂 浆 泵 输 送 不 顺 畅,极 易 堵 管,施 工 效 率
的结构,提高泥炭质土的强度,加固后桩身的无侧 低,极易影响桩身质量。开发新型砂浆泵和智能化
限抗压强度、单桩承载力、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地 施工设备,根据地质情况变化自动调节下钻( 提升)
1 白云. 建( 构) 筑物移位技术[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06
2 广州市文化局. 广州锦纶会馆整体移位保护工程记[M].
位监测→偏位调整→就位完成整体平移。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动力设 备 使 用 液 压 千 斤 顶。 一 般 在 平 移 方 向 上每条轴线设一套动力设备。千斤顶选择步骤为: 根据上部结构的受力分析,计算出每条轴线上的重
铁道建筑技术 RAILWA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2011 (9)
137
·其 他·
力荷载 Gi; 计算每条轴线上需要的滚轴个数; 根据 滚动摩擦系数计算每条轴线所需要的水平力 Fi; 根 据 Fi 的大小选择千斤顶的吨位大小和每条轴线上 所需千斤顶个数。考虑到实际工程中千斤顶受力 的不均匀性,一般额定负载不应小于设计水平动力 的 1. 5 倍。
关键词建筑物平移基础托换轨道基础移动系统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tu7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45392011090135041概述根据国家建设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一栋结构功能完好或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以及必须保留的重要建筑物实施整体位移比拆除重建可节省大量建设资金同时可减少因拆除产生建筑垃圾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是指将完整的建筑物整体迁移的一种施工工艺。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城市规划、保护历史建筑、解决基础沉降等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

一、整体移位的原理和分类整体移位是指将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平移、旋转、倾斜等方法进行移位,保持整体结构完整。

主要有水平平移法、旋转法、升降移位法等。

1. 水平平移法:在土壤或者地基上设置推力或滑移机构,传达力量给建筑物,使之在地基上平移。

2. 旋转法:通过设置旋转机构,使建筑物绕指定的中心轴进行旋转。

3. 升降移位法:通过设置升降机构,改变建筑物的高度。

二、整体移位的施工流程整体移位的施工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项目准备:确定移位目标和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对移位建筑物进行必要的加固和预处理。

2. 土建准备:清理周围环境,确保移位区域的安全和畅通。

准备施工所需的设备、工具和材料。

3. 施工加固:对建筑物进行加固,以确保在移位过程中不会发生结构破坏。

加固方式包括加固梁柱、设立临时支撑结构等。

4. 机械安装:安装起重设备、横移装置、旋转机构等设备,用于实现建筑物的整体移位。

5. 移位施工:根据具体的施工方案,通过推力、滑移、旋转等方式进行建筑物的整体移位。

同时,要保证移位过程中的稳定和安全。

6. 合理连接:在建筑物移位到目标位置后,进行地基与建筑物的连接处理,确保建筑物与地基之间的稳定。

7. 完工验收:对移位后的建筑物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移位过程中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和要求。

三、整体移位的相关技术和设备整体移位施工涉及到许多专业的技术和设备,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技术和设备:1. 超长平板滑轨:用于建筑物的滑行和滑移,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水平移位。

2. 液压千斤顶:用于调整建筑物的高度,适用于升降移位法。

3. 吊车和起重机:用于安装设备和进行建筑物的转移。

4. 临时支撑结构:用于在建筑物移位前进行加固和支撑,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

四、整体移位的施工安全和风险管理整体移位施工涉及到较大的风险和安全隐患,需要严格管理和控制。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范文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范文

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范文先容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建筑施工工法,指的是将一整个建筑物从原有位置移动到新的位置进行施工的一种方法。

这种工法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用于各种建筑物的移位,无论是住宅、商业建筑还是公共设施,都可以使用这种工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并说明其工程过程、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一、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的原理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是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将一整个建筑物整体移动到新的位置。

其施工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塔吊起重技术:在建筑物移位过程中,需要使用塔吊进行起重作业。

塔吊起重技术可以将建筑物通过吊装设备进行抬升,并控制其移动方向和速度。

2. 轴承支座技术:在建筑物移位过程中,需要使用轴承支座来支撑建筑物,以保证其移动的平稳性和稳定性。

3. 地基加固技术:建筑物移位后,需要对移位后的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确保建筑物在新位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的工程过程建筑物整体移位施工工法的工程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计划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通过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测量和分析,制定出移位施工的详细计划和设计方案。

计划设计阶段还需要考虑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2. 地基处理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移位后的地基进行处理。

包括土壤加固、地基加固等工作,以保证移位后的地基能够承受建筑物的负荷。

3. 液压抬升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利用液压抬升设备将建筑物整体抬升到一定高度。

需要注意的是,抬升过程中要控制好抬升速度和高度,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

4. 移动阶段:在建筑物抬升到一定高度后,可以开始进行移动。

移动过程中需要使用塔吊进行定位和调整,控制建筑物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5. 地基加固阶段:在建筑物移动到新位置后,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保证建筑物在新位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 结束阶段:在地基加固完成后,可以将建筑物放下,进行最后的调整和检查工作。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pdf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pdf

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与改造技术标准.pdf摘要:1.建筑物移位纠倾技术标准2.建筑物增层技术标准3.建筑物改造技术标准正文:一、建筑物移位纠倾技术标准建筑物移位纠倾技术是指将建筑物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或者对倾斜的建筑物进行纠正以恢复其垂直状态的技术。

这一技术在城市建设、土地开发和古建筑保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1 移位技术移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前期勘察、预处理、建筑提升、移动和落位。

前期勘察主要是对建筑物的结构、地基和周围环境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以便制定合理的移位方案。

预处理包括对建筑物的结构进行加固、地基处理和管道、电缆等设施的保护。

建筑提升是利用液压顶升、吊装等设备将建筑物提升离地,以便进行移动。

移动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的姿态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以保证其安全。

落位后,需要对建筑物进行重新定位和固定。

1.2 纠倾技术纠倾技术主要是通过调整建筑物的基础、地基和结构,使其恢复垂直状态。

常见的纠倾方法有:基础加固法、压注法、灌浆法、纠倾墙法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施工条件。

二、建筑物增层技术标准建筑物增层技术是指在原有建筑物基础上增加一层或多层,以扩大使用空间或提高建筑物经济效益的技术。

2.1 增层设计增层设计需要考虑原有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荷载分布、地基承载力等因素,以确保增层后的建筑物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结构计算、地基处理和施工图绘制等工作。

2.2 增层施工增层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基础处理、柱梁连接、楼板施工、墙体施工和屋面施工。

基础处理主要是对原有地基进行加固和处理,以满足增层后的荷载要求。

柱梁连接需要将新旧柱梁牢固连接,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楼板、墙体和屋面的施工需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以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外观质量。

三、建筑物改造技术标准建筑物改造技术是指对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外观等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满足新的使用要求和技术规范。

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施工工法

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施工工法建筑整体移位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根据建筑物周围条件与规划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整体移位,使其得以保留,取得理想地效果,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建筑物整体移位涉及地基基础.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等领域,它采用托换技术,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安装行走机构.施加动力后达到水平移位.安装顶升机构达到垂直移位并使倾斜得到调整.利用液压推进系统,提高了水平移位速度,提高了工效,为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地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1.特点(1)建(构)筑物不需拆除,保持其上部结构原状,保留或恢复其使用功能.(2)在整体水平移位中,应用组合式下走道板及活动反力支座能灵活拆装,重复利用;在需转向移位时,可进行局部换向操作,做到安全可靠,方便换向.(3)采用液压推进系统及组合式下走道板,可有效地提高工效,缩短工期,降低工程费用.2.适用范围适用于具有使用价值或保留价值,但因各种原因需全部或局部拆除;因平面位置不妥,需规划调整地建(构)筑物:(1)一般工业与发用建筑,其层数为多层,其结构形式可抱括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石结构等;(2)其他构筑物;(3)古建筑与特殊建筑.3.工艺原理(1)利用先施工地托换梁作为一个托架,利用在托架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地行走机构,在外加动力推动下进行水平向移位;或利用在托架与基础之间安置地顶升机构进行垂直向移位.(2)托换梁将建筑物沿某一水平面切断,形成一个平面托架,将上部结构荷重转移至托架上,使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形成一个可移位地整体.托换梁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组成.(3)在托换梁与基础或平移轨道之间安置滚轴,当施加地外加动力克服阴力后,即可实施水平向移位.在建筑物与就位处之间设置临时平移轨道,在就位处建造永久性基础,使建筑物水平向移位至就位处.(4)在托换梁与基础之间安置千斤顶后,当顶升力大于建筑物总荷重时,即可实施垂直直向移位.(5)建筑物就位后进行可靠地连接处理.4.施工流程4.1整体移位地总体工艺程序有关工程资料收集-整体移位可行性分析评估-整体移位方案设计-施工前期准备-平移轨道.建筑物托换.新建基础-整体移位-建筑物就位连接-建筑物修复验收.4.2钢筋混凝土托换梁施工工艺程序水准测量-室内外土方开挖-施工放样控制标高-施工段划分-墙壁体开凿-基础梁找平.修补-预留顶升洞-铺设隔离层-绑扎焊接钢筋-支模.浇捣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以上为后置行走机构.顶升机构地施工程序.当前置行走机构时,把程序中“预留顶升洞-铺设隔离层”换为:铺设下走道板-置入钢滚轴-铺设上走道板.4.3建筑物水平向整体移位施工工艺程序整体移位准备-整体顶升-置入行走机构-整体下降-设置反力反支座-安装油压千斤顶-确定顶推力参数-平移推进(千斤顶推进.千斤顶回程.置入垫箱.安装反力座)-偏位监测-偏位调整-就位.4.4建筑物垂直向整体移位施工工艺程序整体移位准备-切断上下连接处.设置顶升标尺.安装千斤顶.砌体材料就位-确定顶升量及顶分量-设置监测系统-整体顶升(千斤顶顶升.千斤顶回程.置入垫箱.砌筑墙体)-垂直度监测-就位-临时支撑.5.施工要点建筑物整体移位前应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综合经济评估.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检测.复核和鉴定,经综合评估适宜整体移位地建筑物方可进行移位设计.建筑物整体移位设计应包括:托换.移位线路及轨道,顶升高度,临时加固支撑,新新基础,就位后连接等,建筑物位于地震区应按抗震鉴定标准进行鉴定,不满足时应进行抗震加固处理.5.1托换梁地施工利用人工或机械在整体移位要求地某一水平面上将建梁底进行处理后,在单元梁段内绑扎钢筋,支撑,浇筑混凝土,完成一个单元梁段.各单元梁段之间相互连接,最终形成一道封闭地托换梁——托架.(1)托换染单元地划分单元梁段越长,其连接处理越少,可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工效,并可提高托换染地整体墙壁体开凿长度不可能无限制增加,一般应根据建筑物层数.楼面结构.墙体承重地主次关系.砌体本身强度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墙壁体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长度一般在1500-2000mm之间.交叉墙壁体处为一个独立单元,各单元梁段应间隔施工,相邻单元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砌体强度后才能施工.(2)单元梁段地连接单元梁段之间主筋采用双面焊接,其施工缝地处理,应严格按相关施工规范执行,后浇单元梁段浇捣混凝土前,应清除施工缝表面地垃圾.水泥薄膜及表面松动地砂石和软弱地混凝土层,同时还要将表面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浇水润湿,一般润湿时间不少于24h.在垂直移位时其千斤顶位置应避开施工缝位置,一般应设置在单元梁段中部.(3)单元梁段地混凝土浇捣单元梁段梁顶面应保证与墙体密实连接.支模,应采用嗽叭口,并超灌200mm高混凝土.(4)框架柱地托换框架柱托换施工时应间隔进行,为了保持原框架地柱网尺寸,应在切断柱子前,设置水平杆件定位.相邻柱不得同时托换.必要时应设置临时支撑措施,如采用砖柱或钢管支撑.由于框架柱主要传递上部结构荷载,其托换依靠后浇牛腿实现,因此,后浇牛腿应考虑新旧混凝土地协调工作,在钢筋布置.钢筋锚固或焊接长度方面加强处理措施.框架柱托换完成后,当后浇混凝土部分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实施切断,切断一般采用人工开凿,机械钻孔为辅,以防止产生大地振动.柱切断后应尺快进行移位施工,防止出现过大变形.(5)整体水平移位轨道基础地选择根据现场工条件,地质勘察资料,建筑物总荷重.结构状况.重要等级等情况确定基础地材料.其材料可选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条石结构.木结构及各种组合结构.其要求是能满足结构承载能力,方便施工,可重复利用.根据整体移位方案设计,每隔一定距离在基础中应预埋Ф50mm管,用于固定行走机构.(6)整体水平移位轨道基础地基处理在远距离移位过程中,对于轨道基础缺乏详细地地质勘察资料时,应在基础施工前作详细了解,并采用钎探等方法,查明是否存在孔洞.暗沟.软弱地基应经处理,并经现场荷载检测.(7)建筑物平移前地加固混合结构中,对于有门窗洞采取横向刚度加强措施;框架结构中,可采用填充砖墙.砖柱,钢筋混凝土柱或钢管临时加固,以分解集中力.5.2整体水平向移位(整体平移)(1)行走机构地安置根据工序分前置式和后置式2种.前置式在托换梁施工时安置,随托换梁施工进行.后置式在托换梁施工完成,达到设计强度后,采用整体垂直移位,使托换梁与基础间有一定地空间,从而进行一次性整体安置.前置式行走机构施工时,托换梁单元梁段划分应考虑行走机构中行走道板长度,并保证走道板水平一致.后置式行走机构施工时,由于垂直移位需要,应预留机械千斤顶顶升洞并保证一定地洞口高度.其预留洞口数量应根据建筑物总荷重计算确定.行走机构中地滚轴需承受上部全部荷重,其根数与间距应根据建筑物荷重确定,滚轴材料考虑远距离移位或多次重复使用,一般选用实心钢滚轴.后置式行走机构施工时,行走机构安装完成后建筑物需进行整体下降处理,其千斤顶操作应统一均衡,防止局部千斤顶超载发生破坏.(2)外加动力施加应优先采用液压千斤顶系统,对千斤顶与压力表进行地配套校验.外加动力按实际作用点分配,其分配原则为:施加在各作用点地外国动力必须与建筑物上部结构传至托换梁地重力成正比.外加动力作用点必须尽可能与建筑物各轴线重合,全用点分布应根据托换梁布置综合考虑,以对称均匀为原则.(3)上下走道板间水平误码率差及处理措施建筑物在托换时一般分成几十个单元进行施工,必定存在一定地累计误差.实际施工误差最大值可达20mm.其处理措施主要是加强水准测量,反复校核,多点校准.对于远距离水平移位,在条件许可时,优先采用后置行走机构,其水平误码率差可在安置行走机构时利用垫层调整.(4)整体移位偏位及矫正由于上下走道板之间局部存在不平行,产生滚轴受力不均,在移位时引起滚轴与轨道板轴线不垂直,其结果导致建筑物在移痊时偏位.出现偏位后,应根据偏位方向统一利用滚轴进行矫正.移位时应进行监测,及时矫正偏差,防止偏位过大.(5)转向时行走机构置换需要在整体水平移位中进行方向转换时,可采用置换行走机构方法完成.平移轨道在换向区应顾留千斤顶孔洞,建筑物到位后可采用机械式千斤顶进行局部或整体顶升,对行走机构采取局部换向置换,当行走机构换向完成后,可采用局部或整体下降方法,卸除千斤顶荷载,使托换梁支承在行走机构上.(6)移位时地监测整体水平移位时,应对外加动力各作用点实际施加力进行观测记录,根据外加动力变化判断移位时地异常情况.同时采用直尺.经纬仪,对移位过程中地建筑物偏位进行监测,利用水准观测监控平移轨道基础沉降.同时应加强上部结构观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5.3整体垂直移位(整体顶升)(1)顶升机构顶升机构由机械式螺旋千斤顶与支承垫箱.铁板等组成,局部可采用液压千斤顶辅助操作.(2)顶升点布置原则可根据线荷载分布或集中力位置来布置,在混合结构中一般千斤顶间距为1.5-1.7m,沿墙壁体分布,墙体洞口处应避开,荷载相对集中处可适当加密或换用工作荷载大地千斤顶,在框架结构中千斤顶布置主要集中在柱周围,在条件允许时,可在柱底布置千斤顶.(3)顶升操作应保证千斤顶同步顶升和支垫稳固.当累计顶升高度超过千斤顶行程时,应对千斤顶进行回程,回程时应注意相邻千斤顶不得同步进行,回程前应先用楔块进行支撑垫保护,并保证受力平稳.顶升累计在设计高度后,应立即在主要受力部位用垫块支承,并迅速进行结构连接处理.待结构连接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分批除千斤顶.(4)顶升监测各个顶升点应设置顶升分量标尺,其最大分量不超过10mm,顶升时统一指挥,每次各顶升点应达到所村求地顶升分量值,以防产生误差,导致上部结构变形.顶升时设置水准仪和经纬仪进行观测,以控制建筑物倾斜.5.4整体移位后地连接处理(1)承重墙壁体地连接应采用不低于原墙壁体要求地砌体材料,新砌墙壁体顶部与托换梁底之间砌筑砂浆应饱满,如间隔小于或等于砖厚度时,应采用细石混凝土灌填密实.(2)在整体垂直移位中,由于顶升到位后千斤顶不可能一次性拆除,墙体砌筑不可能一次砌筑完成,一般需分2-3次砌筑,相邻墙体搭接砌筑质量无法保证时,可采用浇捣素混凝土,以保证墙壁体整体性.(3)框架柱地连接整体水平移位就位后,当柱底与基础面间隙较小时,可采用预埋钢筋焊接,间距较大有一定高度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连接;整体垂直移位后,其连接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处理.当柱主筋每边不多于4根时,其连接采用主筋上下焊接.连接区箍筋加密.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当柱主筋每边多于4根时,除上述处理外,应对该段柱进行局部加固处理,可采用加大截面法或外包钢加固法.应注意混凝土浇捣质量,防止新旧混凝土之间产生隔缝.6.主要机具设备(1)土方开挖挖土机.装载机.正卸汽车.(2)托换梁混凝土切割机,空心压缩机,风锤.电焊机.钢筋切割机.混凝土振动器.混凝土搅拌机.砂浆搅拌机.(3)液压推进系统电动高压油泵站.液压千斤顶.电控箱.机械式千斤顶.(4)行走机构系统组合式下走道板.钢滚轴.拆装式反力支座.垫箱.后反力架等.(5)顶升机构系统机械式螺旋千斤顶,垫箱等.(6)监测系统水准仪.经纬仪.测力仪表.直尺.对讲机.播音设备.7.劳动组织(1)建筑物整体移位涉及地工种水泥工.钢筋工.水电工.电焊工.机修工.测量工.电气操作工.辅助工.专业技术人员.(2)整体水平面移位时一线作业班组土方开挖.托换加固.测量控制.顶推移位.偏位矫正.设备搬运,设备维修.中央控制.(3)整体垂直移位时一线作业班组托换加固.测量控制.顶升操作.墙壁体砌筑.设备维修.中央控制.辅助用工.8.质量标准(1)严格按GBJ202-8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定》,GB J50204-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50205-95《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3-83《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有关规范标准施工.(2)托换梁底标高应严格控制,整体水平移位时水平误差应控制在5-10mm;整体垂直移位时可适当放宽限值.(3)水平移位时,其平移轨道及新建基础面标高水平误差<=5mm;水平移位过程中轴线偏差应控制在1/2托换梁宽,就位时轴线偏差<=2 0mm.(4)外加动力施工加值应控制在设计计算值10%左右内.(5)建筑物就位后,除需对原有垂直度进行调整外,其垂直度不得超出原有垂直度千万之一.如需对原垂直度进行调整,其调整后最终垂直度应符合验收要求.(6)建筑物就位后,应使上部结构与基础重新连接,并保证建筑物具有良好地整体性能和抗震性能,连接构造传力路线明确,构造简单,其承载力不低于原有结构.(7)建筑物整体移位应保证主要受力构件不出现裂损,次要构件不破坏,附属构件可修复.9.安全措施(略)10.技术经济效益分析(1)节省能源.成本低.省工省时据统计,建筑物整体移位所需旨用约点拆除重建费用地20%-60%,整体垂直移位一般在20%,整体水平移位一般在40%.节省建筑用材,减少拆除引起地环境污染.整体移位所需时间一般为60-90d.(2)建筑物整体移位应用于古建筑等方面,可保持其原貌与结构构造完整.(3)整体移位过程对建筑物本身结构影响较小,对邻近建筑物及周围环境无影响.(4)托换梁.移位基础.新建基础可同时组织施工,在掺加外加剂等措施后,可进一步缩短工期,满足各方要求.(5)采用液压推进系统,其平移速度比传统机械千斤顶提高约3 0倍.(6)整体垂直移位可对建筑物倾斜进行处理,恢复其使用功能.。

建(构)筑物整体移位技术规程

建(构)筑物整体移位技术规程

建(构)筑物整体移位技术规程一、技术概述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是指在不拆除建筑物的情况下,通过特殊的装置和工艺方法,将建筑物整体移位至新的地基上。

该技术可有效降低建筑物迁移所带来的影响和成本,适用于需要保留原建筑物的场合,如城市更新、道路拓宽、地铁建设等。

二、技术流程1.前期准备:确定移位目标和方案,进行现场勘察和分析,选择合适的移位工艺。

2.移位预备:拆除或加固原有地基,清除周边障碍,铺设移位轨道或液压千斤顶。

3.移位过程:根据方案,利用移位装置或设备,将建筑物整体慢慢移动至新的地基上。

4.调整与固定:在新地基上进行水平和垂直的调整,将建筑物固定在新地基上。

5.后续工作:进行补修和维护工作,使建筑物重新投入使用。

三、安全措施1.整体移位前必须进行严密的安全检查,并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2.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操作规程,并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3.移位过程中必须保证建筑物整体稳定,防止倾倒或损坏。

4.移位现场必须进行安全隔离,并设置警示标识,防止外来人员进入。

四、验收标准1.建筑物整体移位后,必须进行水平和垂直的调整,使其符合设计规范和标准。

2.移位过程中和移位后,建筑物各部位不得发生裂缝、变形等损坏现象。

3.移位后,建筑物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验收标准。

五、注意事项1.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移位条件,选择合适的移位工艺和装置。

2.移位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损坏建筑物或影响周围环境。

3.移位后,务必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建筑物能够正常使用。

六、结论建筑物整体移位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建筑移动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移位过程和结果的质量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4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1建筑物移位技术的设计内容
设计包括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特殊建筑物的 整体移位应进行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整体移位工程的设计包括: ① 新基础设计 ② 结构托换设计 ③ 移位轨道设计 ④ 移动系统设计 ⑤ 就位连接构造设计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ymax =
− q 1 − e k
y=
P 3 +( P 2 +P 4) e 2k
β
β L0
2
−βa
( cosβa+sinβa) +( P ( cos2βa+sin2βa) 1 +P 5) e
−2βa
cos
β L0

2
最大沉降差为:
∆ymax = ymax − y = q q −β L0 q − β L0 βL + e cos β L0 − e 2 cos 0 2k 2k k 2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5建筑物移位的就位连接构造
2. 框架柱扩大基础就位连接方法 ① 基本构造 扩大基础就位连接方法是一种常规的就位连接方法,做法 是直接将柱底钢筋和新基础内预埋钢筋焊接,然后浇筑混 凝土的连接方法。 ② 扩大基础法的设计 1)设计要求:节点浇筑的混凝土能够承担柱下竖向荷载; 柱中的纵筋在连接节点处具有足够的锚固能力;节点混凝 土足够承担水平剪力。 l0 = lw +10 2)纵筋最小焊接长度: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3建筑物移位轨道设计 3. 轨道基础的设计内容:
① 确定截面形式和尺寸; ② 轨道基础变形的验算; ③ 轨道基础的正截面抗弯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④ 轨道基础底板的抗弯承载力和抗冲切验算。
13
14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3建筑物移位轨道设计 4. 轨道基础计算简图
8
7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2建筑物移位托换技术 4. 柱托换设计
(2)型钢对拉螺栓柱托换节点设计: ① 根据结构荷载确定柱轴力; ② 根据柱轴力和工程条件确定柱托换节点高度; ③ 选定型钢规格; ④ 选定填充混凝土强度; ⑤ 按下式进行节点承载力验算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建筑物整体迁移工程的迁移轨道通常包括下轨道和上轨道 ,具体形式和移动方式有关,一般有以下三种: ① 滚动方式:较常用; ② 滑动方式; ③ 滚动方式:适用于房屋层数较少、竖向荷载小情况下的整 体平移。
11
12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3建筑物移位轨道设计 2. 迁移轨道方案选择
(1)迁移轨道的确定原则: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施 工简便快速原则。 (2)轨道钢板与型钢的选择:上轨道梁上铺设的钢板或槽 钢各有优缺点。 (3)轨道基础的选择:迁移轨道基础方案选择应综合考虑 地质、建筑物现状、成本和工期等因素。
26
25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5建筑物移位的就位连接构造
2. 框架柱扩大基础就位连接方法 3)构造要求
① ② ③ ④ ⑤ 由于施工空间狭小,钢筋焊接为单面焊。 焊接长度不满足要求时,优先保证搭焊钢筋的上焊接接头长度。 新基础接触面应凿毛、洗净。 连接节点混凝土宜比新基础和柱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 浇筑混凝土应振捣密实。
4)上部结构力学模型 平移就位连接后的建筑物需要进行结构承载力复核。
19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4建筑物移位动力系统设计
1. 移动系统组成:移动装置、移动动力设备和反力支座。 2. 滚轴设计 (1)滚轴种类:常采用实心钢辊和钢管混凝土。 (2)滚轴的长度、直径和个数: 滚轴的长度一般比下轨道板宽度大100-200mm。 工程总常用的滚轴直径为:钢管混凝土滚轴和高强钢管直 径为60-150mm;实心钢辊滚轴直径为40-100mm。 滚轴个数:
① 双夹梁墙体托换设计:包括构件的截面尺寸选择、托换结 合面的强度验算、夹梁的承载力验算和横向拉梁的承载力 验算。 ② 单托梁墙体托换设计:主要计算包括托换梁使用期间的承 载力验算和施工期间的承载力验算。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2建筑物移位托换技术 4. 柱托换设计
(1)植筋柱托换节点设计: ① 统计荷载,计算柱轴力; ② 选择托换节点截面尺寸; ③ 托换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 ④ 截面削弱后的柱承载力验算,不满足则通过改变局部构造 以减小托换施工时对柱截面的削弱。 ⑤ 节点四周包柱结构的抗剪和抗弯验算,验算按钢筋混凝土 深梁计算。 ⑥ 确定设计构造。
• 7.3.2建筑物移位托换技术 4. 柱托换设计
(3)焊接L形筋柱托换节点设计 ① 受剪承载力计算; ② 焊缝长度计算; ③ L形钢筋的数量限制条件。 (4)包柱节点高度下限 最小托换梁高度为:
hb ≥ 1.44 fcv ( b + h )
10
V = 1.2 ( 2nfsv Asv1 + 0.3 fcv Acv + 0.9 fcalc ) ⑥ 节点构造设计。
7.2 建筑物移位技术发展概况
• 7.2.2国内建筑物移位技术发展与工程应用概况
国内最早采用整体平移技术出现在煤矿矿井建设中,有关 采矿文献中曾介绍过小恒山矿排矸井井塔整体平移。 1995年,河南孟州市政府办公楼平移工程集横向移动、纵 向移动和旋转于一身。1999年10月,建于1885年的北海市 原英国领事馆沿与纵轴成50度角斜向平移55.8m。1996年 ,济南市一建筑群7栋建筑进行了转向平移,同时抬升, 最长移动轨迹196m。1999年12月,临沂国家安全局大楼 创造了我国框架结构双向平移距离最长的纪录,平移 171m。2003年9月,深圳与香港之间的百年罗浮桥经过两 次横移、两次纵移到达120m外的新址永久保存。
N =K Q( f + f 2R
'
) (kN)
23 24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5建筑物移位的就位连接构造
1. 砖混结构就位连接方法 ① 墙体就位连接方法 墙体连接的基本方法是在托换结构与新基础之间砌砖或浇 筑混凝土。 ② 构造柱就位连接方法 配筋及混凝土强度同原设计要求,柱与墙体应设置拉结构 造钢筋。
9
V − 0.8 f y As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2建筑物移位托换技术 4. 托换桁架整体设计
托架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如下: ① 连梁布置 ② 内力分析模型 ③ 不利荷载作用下内力分析 ④ 托架杆件设计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3建筑物移位轨道设计 1. 整体迁移轨道组成和形式
n= k
∑N
F0
20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4建筑物移位动力系统设计
(3)滚轴的摆放方式和间距 摆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整个上部结构的加固托架下均匀 摆放;另一种是选择上部荷载传力支撑点,只在支撑点处 摆放滚轴。 L S = 间距: n −1
1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4建筑物移位动力系统设计
2
唐昌辉
建筑工程系 土木工程学院 湖南大学 Email: 2863472302@ Phone: 13707318187
7.2 建筑物移位技术发展概况
• 7.2.1国外移位技术发展与工程应用概况
世界上最早的建筑物整体平移工程出现在新西兰,工程技 术人员采用蒸汽机车作为牵引装置,将新浦利茅斯市一座 一层民宅移到新址。 1983年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搬迁了五层、七层楼房各 一栋;美国一座近90年历史的大剧院以每小时40ft的速度 移到160ft远的新址;日本具有60年历史的横滨市银行附属 建筑迁移到170m外;希腊寒沙罗索基市火车站以每小时 2m的速度被搬移了40m。
① 荷载取值 ② 支座约束 ③ 墙下条形基础简图 ④ 简支梁计算简图 ⑤ 多跨连续梁计算简图 ⑥ 地基上无限长梁简图 ⑦ 交叉梁简图 ⑧ 连续曲梁简图
15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3建筑物移位轨道设计 5. 轨道基础的沉降和沉降差计算
① 无限长梁迁移轨道的计算简图 平移轨道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时,通常可将轨道 基础简化为弹性地基梁进行内力和变形计算。 ② 无限长弹性地基梁的变形计算公式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距集中力量P为x的梁的变形计算公式 如下: Pβ − β x y= e ( cos β x + sin β x ) 2k k β=4 4 EI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3建筑物移位轨道设计 5. 轨道基础的沉降和沉降差计算
⑥ 轨道基础构造要求: 轨道基础梁的宽度不宜小于250mm; 轨道基础的混凝土标号不宜小于C25,不应小于C20;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应凿毛,粗糙深度不小于6mm; 轨道基础支座附近宜设弯筋或附加吊筋抗剪; 轨道基础梁上铺设钢板时宜在轨道梁上皮和钢板之间铺设 2-3mm厚粉细砂; 轨道梁上找平砂浆和铺设组合型钢的砂浆强度不宜低于轨 道梁混凝土强度。
• 7.3.2建筑物移位托换技术 1. 托换技术与托换方法
托换技术是指既有建筑物进行迁移或加固改造时,对整体 结构或部分结构进行合理改造,改变荷载传力途径的工程 技术。
2. 移位工程中的托换结构形式
① 墙体托换 ② 柱托换 ③ 上部结构托换桁架
5
6
7.3 建筑物移位关键技术设计
• 7.3.2建筑物移位托换技术 3. 墙体托换设计
沉降差的简化计算: 最大沉降差的简化计算:
∆ymax = yp3 − yp1 =
⑤ 验算方法:
−β a
∆ y m a x ≤ ∆ lim
18
βP
(1-α1 ) +α4e 2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