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研究
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
德育工作实效性研究当历史跨入21世纪,国际国内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碰撞,对当代青少年影响之大,是我们不能回避而且是必须直面的课题。
一、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分析1.学校德育与社会影响的反差。
一方面是学校德育内容、方法不适应德育对象和社会变化,主要表现为学校有组织、有计划的德育教育作用不如社会侵蚀影响。
出现5+2=0效应(学生每周在学校受教育五天,受双休日二天影响就全部抵消)。
据社会调查问卷统计:中小学生认为其思想品德受影响最大依次是:电视、电影、互联网(36.6%),课外书(26.8%),教师(17.4%),课本(15.5%)。
校外知识信息的影响力明显大于学校内的教育影响。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同国内外文化交流不断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一时不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但分辨能力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腐朽的东西也在学生心中占据一定地位。
例如以唐俊、木子美、李银河、风姐等等为代表的非主流文化代言人在互联网引起了众多学生追捧。
由于我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完善,客观上滋长了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制假售假、偷税漏税,重利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
这种社会不正之风,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校园里的童心。
例如:2006年11月20日南京彭宇案引起民众对跌倒老人是否可以搀扶的激烈讨论,类似彭宇案的各种版本在各地出现,卫生部专门出台关于搀扶跌倒老人的指导性意见。
此后,老人跌倒非专业医护人士鲜有人敢救助,毕竟风险太大。
新华网武汉10月26日电为解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奋不顾身跃入江中,3名19岁学生因水流湍急被冲入江中,不幸遇难。
令大众震惊、愤怒的是当武汉大学生救人而牺牲后,打捞船赶到,船主陈某把打捞上来的一名大学生遗体用绳子绑住,以索要更高的捞尸费,打捞船主道德泯灭了吗?有人在网络发出惊呼:今天,中国人的道德沦陷了吗?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粉、刘志军贪污腐败情妇案等等,太多太多的社会负面消息无法一一枚举,因此,有些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困惑,以迷茫的眼光看待这个社会,这是学校德育难以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原因2.学校德育与家庭影响的反差。
“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课题报告
立 斯
胡
玲
程教与学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书 一 (0 5 首 都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出 20 年
版 )初 步形 成 符合 新课 程 要 求 、 , 具 有 北 京 特 色 的 中小 学 德 育 课 程 教 学体 系 , 发挥 了课题 研究 的价 值 。 3编 写 和 出版 了《 京 市 小 学 . 北创新 Βιβλιοθήκη 二、 课题 研究成 果
为期三年的“ 中小学德育课程教学 实效 性 研 究 ” ,北 京 教科 院基 础 教 育 教 学 研 究 中心 德 育 课 程 教 研 室
承担 课题 研究 任 务 。 课 题 指 导 思 想 : 中 央 、 育 以 教 部 和北 京 市 有关 加 强 和 改 进 未 成 年 人 思 想 道 德 建 设 的 若 干 文 件 精 神为 指 导 , 入 总结 以往 中小 学 德 深 育 课 程 成 功 的 教 学 经 验 和 成 功 课 例 , 刻 剖析 影 响 中小学 思想 品 德 深
王
固
④ 田圆
有教学实效的优秀课例。 实验学校
④圆融 回鼠
课和思想 政治教 学实效性 提高 的 教 育环 境 、 学 内容 、 学 模式 、 教 教 教
学 资源 和 教 师 素质 , 将研 究 重 点 聚 焦 于教 育 内部 , 别 是 长期 影 响 中 特
2 .总 结 和 提 升 了全 市 课 改 经 验 , 辑 和 出版 了《 编 中小 学 德 育 课
小学德 育课程 教学实效性 提高 的 传 统教 学 方 式 ,从 现 实条 件 出发 ,
努 力 探 索 以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兴 趣 为 前提 、 “ 以 三贴 近 ” 原 则 、 为 以学 生 课 堂 体验 和感 悟 为 主 导 、 以社会 实 践 为依 托 的新 型 教学方 式 。 课 题 研 究方 法 : 查 与 观察 相 调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实效性
因此 , 在初 中阶段 的德育教育 中 , 笔者认 为作为教 育者我们 应该坚持 以实践为主 的德育教育 , 让学生从思 想根本上意识 到德 育教育贵在实践 , 也要注重在教育过程 中合理的安排德育活动 , 加 强课 内与课外德 育教育 的结 合 , 形成教育 的有机整体 , 让学生在 受教育 的过程 中形成 自我 的感悟 和体 味 , 促进 学生 内在德育水 准
点, 通过实践 活动等课外 教育来进行有效 的辐射 , 提高 学生的实 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
参考文献 :
、
注重课 内与课外教育的有机结合
德育教 育单单依 靠课 内的理论知识 完全不 能达到 教育 的最
初 目标 , 而单单依靠课外的实践教育又很容 易让学生形成懵懂 的 道德意识 , 不利于学生道德知识体系 的形成和完善 , 因此 , 在初 中 阶段进 行德育教 育时 , 为 了有效 地提高德育 教育 的实践性 , 应 该
生对于道德准则 以及法律常识等等德 育课内容死记硬 背 , 付诸实 体验 来获得实实在 在的感 受 , 这样不仅对学生实践 水平 的提 高有 践却无从做起 , 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仅会造 成学生实践能力 的 着非常 明显 的帮助作用 , 同时在不断 的实践参与过 程 中, 学生 的 低下 , 德育 水平得不 到真正 的提 高 , 甚至会让学 生形成 一种极 为 人生观 、 价值观 以及世界观将会在教师 的引导之下健康的形 成 , 并
2 0 1 3年 1 O月 8日
● 德育 天地
摘
作用。
要: 德 育教 育是 初 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 内容 , 初 中阶段学生的心理 成长迅速 , 人生观、 世界观 以及价值观初 步形 成 , 在
探索“研究型德育”,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探索“研究型德育”,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加强理论研究,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贵在学习、旨在提高、重在反思。
班主任工作又是学校中最复杂,最繁重,最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引领班主任真正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促使班主任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造型转化。
我们创造条件,为班主任专业化成长铺路。
学校购买了大量的书籍,并为每年提供各班级、各位班主任特别经费,订购各类型的刊物。
打造班主任成长论坛。
每个班主任每学期必须提交一篇德育论文。
每个新学期开始之前,专门举办班主任论坛,既有校内的土专家,也有校外的“洋”专家,多管齐下,促进班主任素质的提升。
我们先后聘请校外钟志龙老师、赵凯老师、殷飞老师、刘电芝老师、夏春娣等专家老师来我校讲学,开阔眼界,提升理论水平。
我们通过课题研究,将德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形成我校特色教育的方法并在全校推广。
泰州市课题“塑造中学生健全人格”、江苏省课题“农村重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探究”、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的理论建构及心理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子课题:“加强班主任心理教育能力培养提升班级管理效能”的研究并使我校成为该课题科研基地,参加中央教科所体验式德育课题研究并成为实验基地,这一切带领老师向研究型班主任方向发展。
此外,正在进行中的“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现状和策略指导的研究”等等课题,正在酝酿中的“女生教育策略研究”“寓德育于阅读中”等等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反思德育工作,提高德育效果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曾经让我们很是纠结。
实践中我们渐渐认识到:常规工作不应用常规思维去做。
通过反思我们从下面几项常规工作的改进入手,受到了预期的效果。
改革班主任例会制度,把事务性布置会,变成了案例分析会。
每次例会,由两位班主任陈述班级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其他班主任结合班级情况,深入讨论,进而形成各年级解决此类问题的范式,扎实推进班主任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报告课题方案及对策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设计方案(省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校执笔人:亮王建良)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条件1、背景德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
加强德育就必须改进德育。
对于我们的德育成果,目前社会各界包括我们自己,还是不很满意。
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都使得我们反思,我们的德育工作的确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目前社会整体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平并不尽如人意。
可以说明一点,就是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在校期间可能很好,但进入社会后还很难抵御社会上的不良影响,或者说抵御能力还不是很强,这是学校教育值得反思的问题。
反思到最后,大概就归结到一个问题上,就是德育的实效性问题。
目前,德育工作中形式主义普遍存在,即德育片面注重和追求德育工作的表面形式,而不按德育的客观规律办事,不顾及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不注意德育实际效果。
如:德育目标脱离实际,面面俱到不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德育方法空洞说教,不顾及教育对象实际;德育活动包办代替,无视学生的主体性。
这些都影响着德育的实际效果。
2、条件(1)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了丰富的德育教育理论;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以及多学科整合的视角寻求道德教育研究之合理的方法论为基础的德育理论,是当代德育教育理论取得又一个伟大成果,将会为将来的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2)具有丰富的经验作基础。
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树立德育为首和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探索德育合力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被评为“市德育示学校”、“省先进家长学校”。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具有良好科研环境。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又是一所新的农村实验小学,有较好的文化积淀和科研环境。
“十五”期间,学校成功完成市级立项的心理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课题的核心概念德育的概念表述: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浅析增强中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一
科
高
文 化教 育 l 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 泳
浅析增强 中学 德育教 育 的实效性
( 东大学教 育硕 士 , 东 烟 台 24 2 ) 鲁 山 6 05
摘 耍: 针对 当前我 国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出德育需要树立的理念和相应的措 施。 提 关键词 : 中学德 育; 存在的问题 ; 改进的措施 德育是中学教育的核 , 它不仅影响人才的 2 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巴念。 . 1 长期以来, 在定 育人。 德育工作者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德育工作 效果 人们往往将德育等同 于思想政治教育 , 忽视 的好坏。 此, 因 教师应 自 觉遵守职业 道德规范、乏 丢岗 培养质量, 而且直接决定 人 才最终的效用。 前苏联 位上 , 教育家马可连科指出,没有成功的德育 , “ 便没有成 了道德 、 法制、 心理踺康等教育; 目 在 标上, 强调德 敬业、 依法执教、 热爱学生、 尊重家长、 严谨治学、 团 功的 教育” , 尖锐地道出了教育的 真谛。 面列 目 育为政治 、 前中 经济、 文化发展暇务, 忽视了人的主 陛 结协作、 廉洁从教、 ^ 为、 师表, 为青少年讨起 人 格的 在功能上, 突出了德育的社会性、 规范性 榜样, 用垂范的言行和身教的 形象, 实践“ 品德只能 学普遍存在的轻视德育等问题, 我们必须不断强化 发展需要; 德育的针对性, 增强吸引力, 确保实效 眭。 功能, 忽视了个体 陛、 发展陛功能 ; 在方式上 , 体现 用品德来培养, 人格只能用人格来陶冶” 的至理名 出教导性、 授予性、 灌输性 、 封闭性、 唯—性, 忽视了 1 充分认识中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 中学德育教育在指导思想、 德育 目标、 开放性、 渗透性、 生活陛、 活动眭、 互动性。 这远远滞 3 3创新德育方式, I 实f互 漠式。 睦 的 尊重 缺失对学 理和 主体地位 , 建立师生新型的互动关系 , 学生向老师 途径方法和队伍素质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影响了德 后于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变化 , 发展的满足度。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请教, 老师与学生对话, 师生相互尊重、 相互欣赏、 育 的实效 陛。 维护学生的基本权利 共同进步、 一起成长。 要形成互动的课堂教 式, 1 在指导思想 匕 . 1 重升学, 轻德育。目前, 很多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 学校仍将升学率当作评价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唯一 和责任, 认同学生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使每一 要求师生互动, 同伴互动, 学科互动, 使学生能够在 指标, 德育仍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般}为, ^ 学生学 个 ^ 都获得全面、 和谐、 充分、 持续发展。 潜移默化中, 得到陶冶和培养。 2 2建立尊重规律的意 理念。德育是一门科 3 针对学生实际, _ 4 增强德育的 层次性和针对 习威绩好了, 老师有业绩 , 学校也 j ; 彩 而思想品德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分清层次, 要求学生首先从 是隐眭的, 短期内看不到效果 , 因此不愿把时间精 学, 自身的本质规定性。中学德育活动必须遵 性。 有其 循教育规律;人的身 发岳 F Ⅱ 蝴律 。 要充分认识教育 最基本、 最实际的事做起, 防止思想道徽 育架空 力投 在德育上 。 、 臣— 是一 ] 1 2在德育目 标确定上, 重划一, 轻区别。 受传 规律, 正确把握中学教育的外部条件与中学教育相 和伪化。德育过程与人的渚多 C璺过j 群 , ‘ 知—情—意 一 - 式 七 演变过程, 行’ 燃 升的 研究 统和政治影响, 中学德育习惯把最理想 目 如大 互作用的规律,中学教育内部因素相互作用的规 个‘ 标( 公无 、 最高要求曲 意为人民 喻 服务) , 不分学 律。充分认识 ^ . 的身 发展规律, 中学生在成长过 不同年龄 、 不同年级学生的各 自 特点 , 确定相应的 生理 理不断变化 , , 目 因此 德育 标的确立、 德育目 、 标 内容和方法, 将有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 生年龄和年级层次 , 一律向全体学生统—要求。这 程中, 方法的 使用等 , 都必须从“ 中学生” 这 性 。 种“ 一刀切” 做法, 的 没有真正以教育对象为中心, 途径的选择、 对象的特点出发 。 才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既缺乏层次性, 又无针对性。 3 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 5 形成学校、 家庭、 1 在德育方法上, 灌输” . 3 重“ , 轻互动。目 前, 2 形成整体德育理念。 - 3 目前, 中学德育面I更 社会三方面的合力。 } 缶 建立学 家庭、 校、 社会三结合的 更为复杂的环境。中学教育已经 自觉不 自 教育网络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 学校要 许多中学还没有摆脱以说教灌输为主的陈旧模式, 加开放、 受到更多来 自学校外部 通过家长接待 日、 家长会、 家访等方式 , 争取家长的 将道德条目当 作对象I 生 知识来灌输, 借助考试对学 觉地向社会其他领域开放, 德育不仅是学校的事 , 而且也是家庭、 社会 配合和支持, 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 各方匾人士与 生实施强制性学习,切断了道德与生活的血肉联 的影响; 系, 使学生难以产生真正的德育知识内化为信念的 各个方面都要关 I 支持和参与的工程; 从德育内部 社会上各种适宜教育的场所, 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 为广大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创 动机和热隋, 很显然, 这种德育教育缺乏实效陛。 结构看 , 德育的目 内容、 标、 原则、 手段、 途径、 评价, 健康的活动, 1 在德育主体上, . 4 重教师主导, 轻学生参与。 都必须适应国家需求 、 形势变化、 社会发展和学生 造—个优良的环境与氛围。 3 . 6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德育过程中,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道德教育的 需要。 只有认清这些, 才能真正形成整体 有序、 多维 主体。从狭义 匕 , 看 学生似乎仅仅是道德教育过程 开放的中学德育网络体系。 要始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相信学生发展的潜力 , 中的受教育者。但是 , 道德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不是 2 转变德育评价理念。 4 传统的德育评价, 在评 体现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增强学生的自 是要评出优劣; 在评价内容上, 只看单一 我评价意识。要坚持多元性原则, 把德育评价融 八 绝对的, 而是相对的, 在_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价 目的上 , 当受 教育者 在进行 自我 教育 时 ,他不 仅是受 教育 成绩; 在评价主体上, 只确立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 在 学生的日 常生活学习中, 把单一的注重学业成绩评 者 , 目成为教育者 。 而 目前 , 学校过于注 重教师的主 评价方法上, 具有单—性; 在评价方式 E, 体现出定 价变为多元的整体性评价, 把评价的萤 翻爹 盟 导作用, 把学生仅仅看作消极、 被动的客体, 表现在 量性 、 态 陛、 陛、 结 I和绝 对 胜。 静 回顾 终 生 因此 , 要转 生的 日 常行为规范养成和道德情感体验等方面。 在 德育过程中, 常以批评、 禁止 、 训斥 、 、 说服 榜样、 奖 变评价理念 ,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 坚持 面向 具体评价方式上, 坚持重视自我评价, 辅之他 人评 励、 惩罚等方法, 极大挫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未来 , 一切为了学生” 以“ 作为根本的教育价 价 ; 重视过程评价 , 辅之终结评价 ; 重视差异评价, l 5在德育实施上 , 重教学育人 , 轻全方位育 值, 以创造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评价 辅之绝对评价; 重视定性评价, 辅之定量评价; 重视 人。一些中学比较注重教学过程的育人作用, 却忽 模式为目的, 评价目标和指标体系要具有方向性 , 动态评价 , 辅之静态评价 。 从而发挥德育评价在育 视了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 文化育人。 学 评价手段要具有激发性,评价信息要具有凋节性, 人中的正向作用。 校管理 者必须通过 开展教育 、 度设 汁等 于段 , 制 充 真正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分发挥教学、 管理、 服务等岗位的育人作用 , 建设浓 3 强化中学德育教育的措施 J 旭氛 中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毋湖南 】 郁的校园文化, 真正做到全员育人、 全方位育人 、 全 为了使我国中学德育教育更有实效、使广大 科技 学院学报 ,0 9f 2 0 , 3 过程育人 。 青少年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 改进当前中学德 l 王义建. 2 1 浅谈 中学德育学问l 现代教学研 究, J l 另外,~部分教师的道德素质仍衙进一步提 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应当采取以下六方 2 O f1 O 9 8 . 高 有的教师道德失范, 行欠佳, 品 这必须f起我们 面挡| : j l 施 I 长禄. 3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开展 中学德育工作 的高度重视。 31 .提高认 , 坚持德育 首 要地位 。 要充分认识 学理论 ,0 81) 2 0(2 . 2 转变中学德育教育理念 德育在学校敦育巾的首要地位。“ 思想道德索质是 fI 4朱小曼. 道德教育论 丛I . M1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 面划-1 1 学生德育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 德疗教 最亟 的素质” t 嗖 。,学阶段l l 证—个人的成长l具有 版社 .0 0 ) l J 20 (.  ̄ 育存在睹多偏蓑等现实, 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 特殊重要的作用, 此 , 学校必须本着为学生…生 指 导 , 持 党的教育 方针 ,_ j确把握 t学 德育 曲 次 的精神 , : 】 = } , l1 确立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 临的新 况 、 新问题, 确立利学正确的德育 念, 为 位 增强德订 的 : 效性奠 定思 揍础 加强教师 重 德建 设 ,以高尚的师悠 培
德育课题研究: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
德育课题研究: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1. 研究背景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德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实践者的重任。
中小学阶段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当前德育教育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德育教育方式单一、实践性不足等。
因此,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开发与实施针对中小学德育主题实践活动,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少年。
3. 研究内容3.1 德育主题活动内涵及其与德育目标的关系本研究将对德育主题活动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阐述其与德育目标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明确德育主题活动的地位和作用。
3.2 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开发原则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2.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性;3. 突出德育教育目标,注重针对性;4. 注重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5. 创新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相结合。
3.3 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实施策略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采取以下策略:1. 明确活动目标,确保活动过程的导向性;2. 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教育的实效性;3. 注重活动形式的创新,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4. 强化活动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主体性;5. 完善活动评价机制,确保活动目标的达成。
3.4 德育主题活动案例分析本研究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德育主题活动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实际操作提供借鉴。
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全面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5. 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确定研究内容、目标和方法,进行文献综述;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开发与实施的理论研究;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选取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4. 第四阶段(第10-12个月):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初中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初中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德育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重要阶段,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是不言而喻。
然而,目前初中学校的德育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德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主要从初中学校德育教育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1.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初中学校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较低,学校和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相对于过分追求分数的教育方式,德育教育在初中学校中显得比较薄弱,衍生出了一些德育教育的脆弱现象。
在考试中,老师和家长们往往只是关心学生的成绩,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品德和思想道德素质。
这种甘愿追求利益,而忽视思想品质的观念在初中学校得到了充分体现。
2.缺乏有效的德育教育手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广泛认同之后,学校和教师也开始关注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但是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
在开展德育教育课程方面,大多数学校还处于一个测试阶段,很多德育教育的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知识和能力,不能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思想道德教育。
在实践方面,各类教育活动的设置也不够科学、有效。
德育教育中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导致很多学校无法获得显著的教育效果。
3.缺乏有效的德育监督和评估机制当前初中学校缺乏有效的德育监督和评估机制,教师对德育教育效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一些教育活动的举行情况和学生的成绩,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教育评估方法,未能有效地推动德育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对策1.提高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初中学校应提高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把德育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教师和学生应有足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了解德育教育没有单一的解决方式,实践中要区别正确与错误方式,同时顺应德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完善教育方式方法及其手段,加强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实践。
回归德育教育的初衷,把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益成员作为根本目标,强化“品德教育”。
中小学德育课题: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策划和有效实现研究
中小学德育课题: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策划和有效实现研究1.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德育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尤其是德育实践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塑造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策划和实现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为提升德育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策划2.1 课程目标明确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关爱他人;-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解决问题。
2.2 课程内容结合我国德育教育的要求和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组织国旗班、唱国歌、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传统艺术、民俗活动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行动、支教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剧等形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安全教育: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范校园暴力等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3 课程形式与方法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应注重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可采用以下形式和方法:- 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及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主题讲座,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德育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德育实践活动主题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从中汲取经验,为实际参与德育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素养。
浅谈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浅谈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布时间:2021-06-18T10:37:22.20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1期作者:马发胜[导读]马发胜陕西省平利县中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212-0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近年来,学校坚持“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教师敬业精业乐业”办学思想,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工作理念、模式、方式,在德育教育课程化、系统化、常态化上取得新突破。
一、重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近年来,完善了德育管理网络,实行校长总负责,分管副校长、德育处主任具体操作,其他处室协作,年级组、班主任具体执行的德育管理机制,根据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以及各级各类规章制度,形成合力,齐抓共管,重点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成立了以学校为主体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机构。
加强德育科研,积极开展省、市、校级德育课题研究,不断创新和完善德育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情况、新问题,让德育制度科学化、规范化。
二、重自主,推进学生自管自育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积极推进学生自管自育。
一是建立三级自管自育网络,即学校自管自育、年级组自管自育、班级和宿舍住宿生自管自育,机构健全,引导学生转变管理角色,全面参与管理。
二是健全管理监督机制。
组建红马甲服务队和红袖章巡逻队,设立流动红旗,让学生参与纪律卫生学风、餐饮服务、校园停车、大型集体活动、师生仪表等日常管理。
三是完善管理机制。
制定管理章程和管理制度,坚持检查、通报、整改、提升一条龙式管理,开展班级互相监督、年级交叉检查、全校范围通报、同标准开展评比,日查、周总、月汇报,极大提高了校园管理水平。
三、重素养,开展“三立三成”教育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探索完善“三立三成”德育教育新模式。
提高中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思考与对策
德育 , 是学校对 学生进行全面 的思想、 治和 道德教育 。 就 政 德 育 的 实 效 性 , 既是 指 德 育 的 内在 效 果 即 德 育 的 要 求 能 够 顺 利 地 转 化 为 学 生个 体 的 思想 道 德 素 质 , 时 也 指 德 育 的 外在 效 益 , 同 即 德 育 通 过 提 升 学 生 的 思想 道 德 素 质 促 进 社 会 物 质 文 明和 精 神
征 。相 同 的 德育 过 程 可 能 会 因为 客 观 环 境 的 影 响 和 学 生 思 想 品 德 发 展 水 平 、认 识 能力 不 同而 出现 正 效 果 、零 效 果 甚 至 是 负 效 果 。开 展 素 质 教 育 以来 , 然 从 上 到 下 都 十 分 重 视 德 育 工 作 , 虽 提 出 过 种 种 口号 , 学校 也 搞 了大 量 的 教 育 活 动 , 德 育 工 作 所 得 到 但 的 效 果 与 所 使 用 的教 育 工作 量 相 比是 极 不 相 称 的 ,还 没 有 取 得 我 们 投 入 的 那 些 力 量 所应 取得 的效 果 和 效 益 。切 实 提 高学 校 德 育 工 作 实 效 , 需要 广 大 德 育 工 作 者 对 学 校 德 育 工 作 实 效 性 内涵 有 一 个 正 确 的 理 解和 认 识 。 校 德 育 教 育 的 目标 和 效 果 , 管如 学 不 何 具 体 表 述 , 可 以简 要 概 括 为 立 德 树 人 , 通 过 德 育 教 育 , 都 即 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 文 明 和 道德 行 为 习惯 ,让 学 生 在 承 担 社 会 和 他 人 的 道 德 义 务 中 认 识 自我或 自我 价 值 。 因此 , 育 教 育 的 终 极对 象 德 是 学 生 。 育 教 育 活 动这 一 基 本特 征 , 定 了 不 能 离 开 学 生 自身 德 决 的 主 体 性 和 积 极 性 来 进行 德育 教 育 。但 在 我 们 学 校 德 育 教 育 活 动 中 , 往 见 物 不 见 人 , 忽 略 了 学 生 的个 性 发 展 、 立 思 考 能 往 而 独 力、 自我 教 育 能 力 和 道 德 的 认 知 、 断 和 反 思 能 力 的 培 养 , 往 判 往 满足于摆形式搞花 架子 , 面上轰轰 烈烈 , 际上收效甚 微, 表 实 甚
浅析中学德育的实效性
内容 ,才 能 达 到 德 育 内 容 层 次
摘 要 :在 国内的各教 育体 系之 中,中学教 育 化 ,并提高 中学德育 的实效 性 。
尤为重要。 它不但是 素质 培养的奠基者 ,而且还是 学 校应 实行每周升 国旗仪 式 ,举
国民教 育的基础 ,担 负着 中学生个性与道德 品质 培 办 文化艺术 节 ,在重 大节 日和纪
墓 一 、 :
“ 师 者 ,传 道 授 业 解 惑 者
也。 ” 作为教师 , 首先是 “ 传道 ” , 然 后才 是 “ 授业 解惑 ”。如 何在新 的历 史时期提 高 中学德育 工作 的 人 的 良好环境 。学校必 须发挥德 育 功能 ,以多样化 的德 育活 动来 吸引 中学生 。我们可通 过引 导学
2 . 树立榜样
[ 2 ] 林 芳 . 学校 、家庭 和社 会 协 同推 动学校德育 实施 的思考 [ J ] .福建省 社会主义 学院学报 ,2 0 0 9( 6 ). [ 3 ] 王 大广 , 龚 坚 . 新 课 程 背景 下 的 中学体 育德育评价理 论研 究 [ J ] . 贵 州教育 学院学报 ,2 0 0 8( 1 2 ).
性 改正 、命令 式谈话 、强制性 灌 输 等方法 。 比如 :经 常进行突 击
式 打扫 ,或者 用劳动来 换取班 级 或 学校 的荣 誉。学校采 用 的这些
养、综合能 力提升 的重要 责任 。新课标所展 示的活 念 日举 办多形式 的大 、中队会 等。
动 理 念 和 实施 方 法 正是 我 们 应 该 遵 循 和 贯 彻 的 。 本
德育 目 标要从实 际出发 ,切忌大而 [ 1 ] 吴俊 卿 . 新课 程标准 下思 想 品德课 的教 学反 思 [ J ] . 中国校 外教 育 ( 理
浅谈增强中学德育实效性的策略
浅谈增强中学德育实效性的策略浙江上虞市职业中专吴慧红312300学校德育是以高尚的人格主体精神为核心,身心健康为前提,人文教育和学科教育为两翼,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全面教育,目的是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成为人格完善和谐发展的优秀学生,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乃至顺应社会的需求。
然而,在学校德育环境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制约学校德育的和谐发展,影响着高中学生的素质,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提高学校德育的成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有文化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新时代学生。
一、高中学校德育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表现1、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对待德育目标的认识上,不从实际出发,提一些大而空的道德规范脱离了学生的道德实际认识水平,学生被动肤浅地唯心理解它,其结果是不可能培养出所要求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实际能力。
2、德育内容政治化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将德育当成了简单的政治任务,忽视了学生其他道德能力的培养。
同时,目前的德育内容和德育的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如在课本中包含爱祖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等层次较高的内容,等到了高中,却连基本文明礼貌内容都没有。
3、德育教育方法简单化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方法过于陈旧,缺乏新意,一味向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外在灌输与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表现为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实践中往往表现出此弱彼强的关系。
当外在灌输得过多强化时,学生的主体性就受到了抑制,没有经过主体内化过程的德育教育是浅显的,在实践中是脆弱的。
当然,德育的任务,目标不会落到点子上。
4、德育环境影响的消极作用从教育环境来看,由于应试教育的长久不衰,使得各个学校的教学安排都围绕考试进行,学校教育成为单纯的知识传授,本来具有德育功能的语文课,历史课本,基本上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方面的教育,变成单一的知识的传授,其德育功能受到很大的影响。
浅淡初中班级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提 高德 育 工 作 的 实 效性
一
。
. 2 1 《 情 商 决 定命运 》 张 怡 筠
浅淡初 中班级德 阳县 宾州镇第二初级 中学 广西 宾阳 5 3 0 4 0 0 )
【 摘要 】 随着我 国市场 经济得到迅猛 的发展 , 人们 的物质 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 高 , 科 学技 术的快速发展 , 网络 的广泛普 及 ,
【 关键词】 班级 学生主体 实效 形式 多样 【 中图分类号】 G 6 3 1 【 文献标识码 】 A
2 1 世 纪的人才必须具备 与他人合作共事的素质和 能力 . 培 养 当代 中学生的 团结协作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学会与人 同心协 作解决问题 的技 巧和方法. 是情商教育的重要 内容 。 浓烈的政 治 交流 氛 围需要 教 师 的精 心 设计 和 引导 。更 需要 每 个 学生 齐心 协 力共 同营造 社会 语 言 学 家海 默 斯认 为政 治 学 习者仅仅 获得 了 语 言能 力是 不够 的 , 他 们还 必 须 获得 交 际能 力 。笔 者认 为“ 角色 扮演”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 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有效方法之 “ 角色扮演” 为学生提供 了自我表现 、 自我发挥和团结协作的 机会 。这种活动一个人往往难以完成, 需要 学生之间密切配合 、 积极参与,其 中任何一个不协调的配合都可能导致整个表演的 失败 。 所以在 思想品德教学 中可让学生参与小品表演 、 角色扮演 等活动 。 让教 学内容在活动 中得到理解 , 让人际交往在活动 中得 到实践 , 从而使 学生懂得 与他人进行 交往与沟通 , 在活动 中形成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 为学生以后 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5 . 思想品德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学会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在思想品德教 学中, 教 师要理解、 热爱、 尊重 学生 , 乐于帮助 学生 , 了解并分享他们的各种情绪, 一视 同仁 . 认真聆 听他们 的 话。 要 以身作则 , 教会 学生认知他人情绪 . 分享他人快 乐. 分担他 人烦恼 , 懂得理解他人 、 关心他人 , 能从他人情绪 中为人 处事 。 做 到“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己所欲之也 勿施于人” . 为学生以后立身 处事 奠定 坚 实的 基础 当然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真正培养好学生的情商是一项 艰 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 绝非一朝一夕能做好 . 这有待教育工作 者在 工作 中重视 学生情商的培养和加强学生情商的培养 ,我相 信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一定能把 学生培养成 未来合格 的建设 者 和接 班 人 。 参 考 文献 : …《 情 商教 育》 中 国纺 织 出版 社 吴琦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这种矛盾使德育工作者普遍感到学校德育的实际收效与投入相比十分不协调,结果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可以说现实中的德育工作远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有时甚至出现德育工作“等于零”的结果。
资料表明:1998年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逐年上升,而且违法犯罪向低龄化方向发展,当今中国公民道德素质低于发达国家的公民素质,大街上随处可见随地吐痰、随地乱抛、随处践踏的现象。
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作为一名学校德育工作者就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努力探求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着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一、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的分析(一)学校确立的德育目标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实际“脱节”学校德育目标在确立上,存在着理想化的倾向,这就导致有意无意的“拔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实际的德育活动对于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成熟期的中学生来讲,只能肤浅的唯心的理解它。
得不到学生内心的认同,也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由于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高,也就导致了德育内容的大而无当,宽而无边。
学校的德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不符和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
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名义上的“加强”,实际上的“淡化”;名义上的“落实”,实际上的“落虚”现象,最终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
(二)学校的德育队伍和教师队伍两支队伍“脱节”从育人体系看,所有教师都有着育人的责任和义务,应该是教书和育人工作并重。
而德育工作者是育人工作的骨干队伍,承担着德育工作主力军的重任。
在实施过程中,这两支队伍之间往往缺乏相互理解、沟通和协作,因此德育的人力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
此外,从德育的实施体系看,德育工作者由德育教师和学生工作者组成,德育教师主要负责第一课堂教育,学生工作者主要负责第二课堂教育,两者之间也存在缺乏有机衔接的问题。
(三)教师的“说教”、“灌输”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脱节”长期以来,学校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陈旧、缺乏新意,一味强调以教师的“说教”、“灌输”为主,忽视了教育主体的教育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道德观念。
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一、前言中学德育教育一直是中学教育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塑造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然而,尽管各个学校都在进行德育教育,但是实效性的问题却一直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思考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
二、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1、传统教育模式下德育教育缺少生活性一般而言,传统德育教育大多是以听讲、讲解为主,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缺少生活性体验和实践,不能很好地切实贴近学生实际,难以将道德理念贯彻到学生生活中去,造成教育形式与教育目的不匹配的问题。
2、缺乏个性化的教育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人生经历和生活背景,受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应该因人而异。
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往往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按照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缺少个性化的教育,导致出现许多学生在道德教育方面接受程度差异较大的问题。
3、缺乏现代科技手段技术支持在当下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德育教育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网络、VR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生动、具体的教育体验。
但是事实上,许多教育机构并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导致开展的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4、缺少家庭、社会的参与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内教育,家庭、社会也应该成为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和家庭、社会应该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在多元的背景下共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但是现实情况是,家庭和社会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无暇关注学生德育教育。
三、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原因分析1、教育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需要和差异化教育的要求。
现代教育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教育,但是在很多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却没有很好地贯彻这一原则,仍然采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忽视每一个学生的差异。
2、教育相对闭塞,教育资源有限当前我国教育资源相对紧张,许多学校没有足够的教育资源投入,导致教育质量不稳定,实效性问题日益突出。
初中德育实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德育实效性研究中期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初中德育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
然而,当前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给初中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初中德育实施的现状和问题,探索有效的德育模式和策略,以期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设计问卷调查,收集初中生、家长和教师对德育实效性的认知和评价数据。
然后,选择典型初中校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
最后,将问卷数据和实地观察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 研究结果和讨论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和实地观察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初中生对德育工作的认知较为肯定,但对于德育目标和效果的评价相对较低。
•家长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参与度不高,德育活动的传达与参与存在一定的脱节。
•教师普遍反映德育工作的负担较重,缺乏相关培训和支持。
基于上述结果,我们讨论了以下几点:•需要加强德育目标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需要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和支持度,形成家校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4. 研究结论和建议基于对初中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德育工作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德育目标和效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对德育工作的认知和评价能力。
•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形成家校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教师需要接受更多的德育培训和支持,提高德育教育能力和工作效率。
5.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本研究侧重于初中德育的实效性,但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研究样本和调查范围有一定局限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扩大样本规模和深入调查其他方面的德育问题,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初中德育实效性的研究工作。
《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实施方案策划方案
《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实施方案策划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德育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德育方式单一,德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导致德育实效性不强,难以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定位1.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使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3.完善德育评价体系,确保德育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三、实施方案1.德育课程改革(1)优化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内容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
(2)加强德育课程研究,编写具有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教材。
(3)开展德育课程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
2.德育活动创新(1)举办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道德素养。
(2)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主题德育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加强德育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德育实效。
3.德育评价体系改革(1)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德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表现等方面。
(2)将德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4.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养。
(2)开展德育教师培训,提升德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加强德育教师激励机制,激发德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阶段:深入了解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2.方案制定阶段: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措施等。
3.实施阶段:按照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德育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五、预期成果1.德育工作针对性明显提高,德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德育实效性得到提升。
2.德育方式多样化,学生参与热情高涨,道德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3.德育评价体系完善,德育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
初中德育实效性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德育实效性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一)本课题意义:1、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德育目标及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各方面收集事实材料,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德育系统作为有目的,有计划的运行体,需要通过德育评价不断获取系统状态的信息,以此来调整德育目标,改进德育方法,优化教育过程,提高德育效能。
因此,德育评价是德育过程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德育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条件。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完善德育模式,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理论发展意义。
2、目前德育工作普通存在的一个现象“高”、“空”、“虚”,尤其是评价上观念落后,存在多种弊端:重结果忽视过程,重主观忽视客观,重他评忽视自评,重外化忽视内化,重规范少发展等,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力求,找到一种科学、务实的评价体系,解决多种弊端,因此,本课题研究是具有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本课题依据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其中明确规定:要把德育贯穿在教育的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环节上。
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机构改革,应注重对德育机构作出合理安排,有所加强。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问题的决议》,决议中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全党全社会都要十分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中学德育大纲》的全面思想及理论4、有关德育管理和评价体系的理论、品德构建理论5、国家有关法律和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学、心理学、专项教育的相关理论6、新课程标准、理论、思想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结合新课标中德育的有关内容,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进行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思路:本课题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通过课题研究开展德育工作,在德育中展开课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于人才需求也有所改变。
目前社会需要的是具备综合素养的全方面发展人才。
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目标,德育教育也是素质教养的灵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教育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在中学德育教育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德育教育实现性差,阻碍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
本文从全方面考虑,研究了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学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中学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
中学阶段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
德育教育工作指的是对青少年思想及品德方面的教育,是目前素质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对促进学生得到全方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教育改革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现状来看,青少年对此并不太适应,目前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了不适应目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本文浅析目前中学德育教育现状,进行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中学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
1目前我国中学德育教育方面的不足
据观察,中学德育教育工作明显不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学德育教育现状也不尽人意,教育方式的落后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对于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对中学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对其特点、作用及提高其实效性并没有一个深度的研究,只一味侧重单方面;对德育教育研究虽然多,但是对中学德育教育及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不够;对中学德育教育研究方式单一,研究教育现状的比较多,但是对中学生德育发展及核心素养培养的趋势研究较少。
[1]
2学生核心素养及中学德育教育研究
2.1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其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德育教育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对此也表明了观点,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全面对学生的德、智、体、美方面进行有机统一的教育。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其中就包括思想道德素质,
这使学生全方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保障。
所以,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一部分,还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2.2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灵魂
德育教育工作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及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是塑造一个人完美形象的灵魂工程,对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德育教育可以培养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养,也间接地使中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提高,所以德育教育工作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是有重要作用的,那么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可以提高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2]
3提高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3.1跟上社会的进步,创新德育教育观念
要想提高中学德育教育时效性,就要跟紧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创新及改革传统的德育教育观念,充分了解新课改背景下德育教育工作理念,不要一提到德育教育想到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要将德育教育与政治教育两者相混淆,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不同的。
现阶段我们要了解到德育教育不仅是政治教育,还要使中学生全方位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德育教育来教学生将来要怎样做人,做一个适应社会发展具有高素养、高道德的人。
以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提高中学德育教育时效性。
3.2教师能够换位思考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起到引导作用,还要起到模范作用。
所以,教师本身就要有一个教人求真的思想,清楚自身的定位,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
另外,教师要做好榜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及素质,为学生起到一个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使德育教育工作的作用可以在中学生身上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3将德育教育工作融入生活
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大都是教师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责任感、创新力及实践力。
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可以使其回归日常生活,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创建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注重接受知识教育,以此来
形成正确的做人做事价值观,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目标。
3.4创建德育教育网络机制
在新课改背景下,德育教育工作以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也是全社会都关注的事业。
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时效性,也离不开来自社会的支持。
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德育教育网络,使其可以面向学校、家长和全社会。
并且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使社会都可以正确的认知德育教育,让其深入人心,让青少年可以在社会中健康成长和发展,使青少年都可以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德育教育工作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3]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叙述,我国应该加强中学德育教育工作,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可以满足我国在社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
教育工作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任务,相信在今后,我国可以将德育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培养更多的综合型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江涛,闫广慧.浅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提高高中德育实效性[J].读书文摘,2016,(7).
[2]吴玲洁.用课堂之美补感恩之失——也谈思想品德课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17).
[3]左国敏.中学道德教育实效性问题探讨[D].贵州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