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一)
现行职称制度改革的障碍和建议探析
DNGGONGFUWU丨人社天地•公共服务丨现行职称制度改革的障碍和建议探析□钱晨烨摘要:职称制度可以说是一项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通过职称,可以了解人们工作的努力程度。
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 发展,现行的职称制度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评价的标准不太完善、评价的方式单一等,这些都造成了严重的不公平现象。
笔者将对 现行职称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的意见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职称制度;改革;人才评价职称制度可以说是中国进行人事安 排的主要分配制度之一,对于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近年来,职称制度改革正在不断推进,为了使职 称制度评审更加公平和专业,我国专门 设立了各个专业的技术资格申请考试、职业考试、思想道德考试等,这些考试为 职称制度体系的改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虽然这些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选的公平性,但就当今的社会情况而言,还有些不相符。
现今的职称制度,许 多改革专家也曾发表自己的看法,其评选的公平性毋庸置疑,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存在,为了加强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社会 大細改革情况进行监督。
―、职称制度的发展过程1.职称制度的由来。
职称制度的标准很髙,是由国家对其进行统一管理的,这项制度的目的是将全国范围内的专业 型人才都召集起来,对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取得的成就进行统一的审核、评判,然 后给予对应的职称作为表彰。
自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的职称制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已经建立了很多制度对职称制度加以辅助,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来,对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也逐渐重视起来。
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不同阶段 对于职称制度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当前 的职称制度,不仅要求本身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还要求有职业资格证书的证明。
2.职称制度在改革中取得的成效。
一项制度的产生与时代背景是脱不开关系的,中国的职称制度就是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孕育出来的。
随着改革过程中制度的不断深化,我国的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进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一、背景介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保障国民健康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的身体健康。
为了激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完善职称评定机制是必要的。
本文将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指导意见。
二、现状分析1. 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职称评定标准不够科学:现行的职称评定标准较为笼统,没有明确考察专业技能和职业成就两方面的指标;•职称晋升路径单一:职称晋升路径只存在于技术岗位,不能满足全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评定程序繁琐:评定程序繁复,时间周期长,增加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负担;•缺乏动力机制:职称评定结果与薪资、职业发展等方面的绩效挂钩度不高,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
2. 改革的必要性•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改革,可以借助职称评定激励潜力,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水平,不断学习和创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有助于形成以职称评定为导向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体系,使人才培养更加精细化;•加强行业规范建设:改革可以推动行业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
三、改革方向和目标1. 改革方向•科学合理的评定标准: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定标准,明确考察专业技能和职业成就等方面的指标;•多元化职称评定路径:除了技术岗位外,还应建立其他职称评定路径,如管理岗位、学术研究岗位等,以满足不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简化评定程序:简化评定程序,缩短时间周期,减少评定程序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和学习的干扰;•建立激励机制:评定结果与薪资、职业发展等方面的绩效挂钩度增加,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2. 改革目标•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行业规范的制定和实施。
四、改革措施1.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定标准体系•考察专业技能:明确专业技能的评定指标和标准,如临床技术能力、学科知识储备等;•考察职业成就:设立职业发展到达一定程度后的成果评定,如主持、参与课题立项和项目完成情况、发表高水平论文等。
分析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分析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1. 前言职称制度是企业管理中的紧要构成部分,它关系到员工的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
然而,现行职称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员工动力不足、晋升不公平等诸多困扰。
本文将分析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旨在优化职称制度,提升员工乐观性和工作效率。
2. 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2.1 激励机制不足明确现行职称制度中,激励机制不足明确,往往只以学历和工作年限为标准来评定职称,而忽视了实际工作表现和本领的考量。
这导致了很多职称评定结果与员工实际本领和贡献不相符,使得员工缺乏乐观性和自动性。
2.2 晋升途径单一现行职称制度中,晋升途径单一,重要以升学历、升职位为依据。
这种单一的晋升途径限制了员工的发展空间,使得他们无法呈现本身的专业本领和潜力,也造成了员工之间的竞争激烈,影响了协作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2.3 评审流程繁琐现行职称制度中,评审流程繁琐,需要员工填写大量申请料子,收集各种证明文件,并经过多个层级的审批。
这不但挥霍了时间和精力,也加添了员工对晋升的等待时间,影响了员工的工作乐观性和工作效率。
2.4 晋升机会不足公平现行职称制度中,晋升机会不足公平,往往依靠个人关系和背景来确定晋升机会,而非员工的工作本领和贡献。
这导致一些优秀的员工无法得到应有的晋升机会,降低了员工的信心和工作动力。
3. 改革措施3.1 建立综合考评体系应建立综合考评体系,既要考虑学历和工作年限,也要重视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和本领。
可以设置考核指标,如工作业绩、专业技能、创新本领等,并进行定期评估,以客观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本领,从而激励员工提升自身本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2 多元化晋升途径应拓宽晋升途径,除了升学历、升职位外,还可以设置专业技术岗位、项目管理岗位等,让员工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同时,可以加强培训和发展计划,供应晋升所需的相关培训,使员工在工作中不绝学习和成长。
3.3 简化评审流程应简化评审流程,减少繁琐的申请料子和审批环节。
职称评审存在不足及建议
职称评审存在不足及建议
1. 评审标准不够明确:职称评审标准在不同地区或单位可能存在差异,导致评审结果的不公平性。
建议制定统一、明确的评审标准,确保评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 过分强调学术成果:现有的职称评审制度过于注重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建议在评审过程中增加对实际工作成果和实践经验的考量,以更好地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能力。
3. 评审过程不够透明:评审过程中存在一些不透明的环节,使得申报者难以了解自己的评审情况。
建议增加评审过程的透明度,让申报者清楚了解评审的各个环节和结果。
4. 评委专业素养参差不齐:评委的专业素养和评审经验直接影响评审结果的公正性。
建议加强对评委的选拔和培训,提高评委的专业水平和评审能力。
5. 职称与实际工作不匹配:部分单位职称与实际工作岗位职责不匹配,导致职称失去实际意义。
建议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调整职称与岗位的匹配度。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建立统一的评审标准、注重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增加评审过程的透明度、提高评委的专业素养以及合理调整职称与岗位的匹配度。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使职称评审更加公平、公正、透明,更好地激励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公立医院职称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x
公立医院职称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职称评聘制度是我国公立医院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对于凝聚和激励不同专业的技术人才、优化岗位管理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具有公益性、社会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专业技术人员是知识水平高、专业技术过硬、科研能力强的聚集群体,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专技人员除需要满足生理、安全、归属、尊重的需求外,更追求自我实现的高阶需要。
公立医院的职称制度改革,是把高级职称的评聘与医院的学科建设、业务发展有机融合,使医院掌握人才评价的自主权,把真正医德高、有才干、懂技术的业务骨干选拔出来,从而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让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成为医院选人用人的“指挥棒”,为医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因此,结合公立医院人才发展现状,职称评聘结合改革势在必行。
一、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职称制度改革(一)总体思路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2021年人社部《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人才强国、创新发展的战略,对于全面实行岗位管理的事业单位,一般应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评审,也就是推行职称评聘结合改革,旨在通过职称改革解决制度体系不健全、评价标准不客观、评价机制不完善、管理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口-2]。
目前,从全国情况看,绝大多数省份已经完成了职称评聘结合改革工作。
2022年底,吉林省人社厅下发通知,提出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职称评聘结合的改革,因此,2024年是全省推进公立医院评聘结合改革的关键一年[3]。
(二)基本原则上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完善评价标准,规范评市程序,优化评审办法,改进和丰富适合医院实际发展的评审方式,如盲评初审、考评结合、指标量化考核、专家评议、答辩复审、实操演练、业绩展示、成果运用等,不能仅以论文和科研为评价载体或前置性条件,须增强评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医院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成长成才的客观需求。
浅谈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浅谈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一、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1. 职称评定标准不够科学现行职称制度的职称评定标准较为模糊,评定依据不够科学。
职称评定标准应该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很多职称评定标准却难以量化指标,如“在与同行相比,在同级别的大多数人中名列前茅”等,这会给职称评定带来很大的主观性。
2. 职称评定程序不透明在职称评定的过程中,职称评定委员会的成员参与的会议并不公开,评定结果也不对外公示,评定者也不必公开评定依据,这会给职称评定带来很大的不公正性。
3. 整体水平不高现行职称制度的整体水平不高。
有研究表明,现行职称制度评定的水平并不比过去高,职称持有者的思想水平和创新能力不够强,大部分职称持有者只是积累了足够的工作经验,缺乏较高的学术素养和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4. 限制了青年人才的涌现现行职称制度需要有足够的年龄和工作年限才能申请,这会限制优秀青年人才的涌现。
因此,现行职称制度需要改革,更好地支持青年人才的成长与发展。
5. 升学门槛加重现行职称制度要求职称评定者具有强烈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研究水平,这对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一大挑战,因此,现行职称制度加重了升学门槛,使得优秀人才难以涌现。
二、关于现行职称制度改革措施1. 完善评定标准现行职称制度需要完善职称评定标准,规范评定程序,确保评定结果客观、科学、公正。
职称评定标准需要更注重知识产出量、研究贡献度以及创新性。
2. 引进专家评审现行职称制度需要引入更多的评审专家,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
评审专家的认定应更加公开、透明和有序,以保证评审专家资质的水平。
3. 加强青年人才培养现行职称制度需要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支持等方式,减轻青年人才在学术研究和实践中的经验积累难度,促进青年人才的高质量发展。
4. 构建公平竞争机制现行职称制度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机制。
因此,改革方案需要建立更公平的竞争机制,需要对职称评定进行公平、严格的规范,合理处理困难职称的评分标准、数量标准和材料标准,以确保公平竞争。
现行公立医院职称制度的问题及其改革建议
现行公立医院职称制度的问题及其改革建议前言作为我国目前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立医院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而在公立医院中,医务人员的职称制度是其人事管理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重点讨论现行公立医院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现行公立医院职称制度的情况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职称制度主要分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医师和助理医师五个职称。
职称评定通常需要医务人员通过相关评定考试、科研、临床技术、带教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考核。
现行公立医院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1.困难升职由于职称评定的难度及其相关条件限制较多,使得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方面面临困难,特别是在低职称升高职称方面,更是较为困难。
2.职称滞后现行职称评定侧重医生的临床表现而忽视医生在卫生体系中综合能力的表现,导致医生过早获得较高职称,而在新技术、新概念出现后,由于升职难度过大等原因,职称却迟迟不得改变。
3.评定标准不公平现行评定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即使在相同的职位中作出的贡献也会因评委的主观因素而产生差异。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对于人才的流失。
4.存在腐败现象职称评定中,由于人才紧缺,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或许便会出现。
一些机构或个人通过行贿,收受财物等不正当手段,争取职称达到自己的目的。
改革建议1.比例合理,降低升职难度职称比例应该与医生所属科室的实际情况相符,此外,降低升职难度以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对医生而言也是一种鼓励。
2.加强课程挑战机会对于医生的综合表现、新技术的熟练度,也应该是评定职称的重要指标。
3.公开公正招聘引入专业的招聘机构,同时还应该对招聘过程进行监督。
所有评分信息,包括个人简历,参考人的评价和个人表现报告,都应该在公平透明的程序下进行。
4.加强管理,严格考试要求加强管理,严格要求考试课程和成绩,用数据说话,相信与公立医院职称评定相等的要求也能避免腐败现象的产生。
结论公立医院职称制度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于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可以进行一定的针对性改善。
事业单位职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经济管理113事业单位职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王颖倩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摘要:事业单位内部的职称改革是现阶段形势之下的必然发展趋势,有效的改革方案可以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的人才优化,对于实现现行事业单位的良性循环发展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职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来探讨职称改革的深化与完善。
关键词:事业单位;职称制度;改革;问题与完善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9-0113-01引言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人力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要想实现单位内部人才的进一步优化,就必须不断的完善事业单位的职称改革,培养出更多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但就我国现阶段的事业单位职称改革来看,职称制度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因此,就出现的问题提出改革的新出路才是目前事业单位所应该思考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职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看重个人学历,忽视个人综合能力在现行的事业单位之中,不同的岗位对于个人能力的要求也就不同,所以说在进行能力评定时就没有一个统一而且较为规范的标准,这样在无形之中加大了职称评定的难度,因此,个人的学历就成为了最主要的内容来进行职称与能力的评定,有失公允之处。
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单位之中的人员也会形成“只重学历,不重能力”的思想,过度的关注于发表论文与学历提升,个人能力得不到发展,不安心投身到工作当中,心浮气躁;对于那些工作能力强,但学历层次较低的人员来说,会造成很大的歧视,严重的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1]。
2.职称的构成不成比例在现行的事业单位之中,高级、中级与初级职称之间的比例为1:3:6,最初实行这种比例控制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调配单位内部的人才,激发起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起到优化事业单位人才资源的作用。
但在实际的应用当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事业单位之中存在职工年龄差异较大的情况,高级职称的职工一般都是比较早进入单位的一批员工,剩下的员工只能等到岗位空缺之后才能进行轮岗上位,这样会不断的加剧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的恶性竞争,以资历来打压有能力的人才,从而使得单位之间滋生矛盾,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极其的不利。
职称制度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
职称制度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1. 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职称制度是我国科研、教育、医疗等行业内部对人员职业水平的评价标准,是科技人才评价和晋升的指导性制度。
目前职称制度在我国科技领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1 评价标准单一化职称评聘主要在学术成果、学位和职务等方面考察,已经不能完全反映一个科研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
职称评聘虽然不能全面反映个人素质,但对科研人员未来的展示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需要完善评价标准,以更全面的方式对科研人员进行考核。
1.2 所处学科领域权重不同职称制度对于各个学科领域的考核标准存在明显的区别性,对于一些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机器人科学,职称评聘标准尚不能完全体现其独特的学科特性,这会导致这些领域的发展作为整体可能受到制约。
1.3 职称晋升门槛高职称晋升门槛偏高,对科研人员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由于当前科研人员的工作压力很大,所以对于职称的晋升标准也是很高的。
因此,如果不能早期评定到职称的话,那么对科研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将会很大。
2. 改革措施为了解决当前职称制度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对职称制度进行局部性的改革。
下面是职称制度改革的一些措施:2.1 多元化评价标准需要引进多个方面的评价标准,以保证其考察深度和广度。
我们可以从论文、专利、报告、会议演讲等方面考察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体现其未来发展的潜力。
2.2 针对不同领域的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特点,制定更为科学和合理的评价标准。
对于传统学科的评聘体系,注重学术成果、职务和职称,对新兴学科应加强针对性评价。
2.3 降低职称晋升门槛建议对职称晋升的考核难度进行降低,这可以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并且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中,要着重考虑科研人员的工作经验,以反映其职业能力和工作性质的实际情况。
2.4 应用数字化技术推进改革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逐渐普及,可以采用数字化技术辅助对职称评聘进行考核,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和分析学术成果、智能评分等。
当前职称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究
当前职称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前职称工作是指在工作中根据个人的能力、素质和工作表现获得相应的职称,以此来确定岗位等级和薪酬水平。
在现代社会,职称工作已经成为衡量个人能力和贡献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前职称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当前职称评定标准不够科学和合理,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
有些单位评定职称时只看重个人关系和权力,而忽视了实际工作表现和专业能力。
这导致了有些人无功受禄,而有些人却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奖励。
当前职称工作体系不够完善,晋升机制不够透明和公平。
一些单位存在着“铁饭碗”和“铁头盔”的现象,职称晋升过于僵化和固化,给那些有能力有潜力的人造成了困扰和挫折。
当前职称工作评定周期长、程序繁琐,给工作单位和个人带来了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浪费。
有些单位评定职称要等待多年,过程繁复,审核困难,给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1.2 研究意义职称工作是每个员工在职业生涯中都需要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研究职称工作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职称工作涉及到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晋升,对员工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职称工作,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路径,提高职业素养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研究职称工作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员工的职称评定和晋升不仅关乎员工个人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通过研究职称工作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并解决企业管理中的瓶颈和障碍,提高企业的组织效率和运营水平。
研究职称工作的意义在于促进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为员工和企业搭建合作共赢的平台。
通过深入研究职称工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员工的需求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当前职称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全面分析影响因素,探讨可行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案例分析加以验证。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改进当前职称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职称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智谋方略 智库时代·100·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刘 争(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办公室,湖北武汉 430072)摘要:教师职称评定对于提高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了我国高校职称评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相关的教育政策,为优化改革措施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高校;职称评定中图分类号:TU2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7-0100-002“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才战略的关键力量,在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驱动下,人才评价、选拔、培养等环节都在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
长期以来,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一直都是人事管理工作的难点与重点,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机制能起到导向、激励的积极作用,如何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凝聚学科优势、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大家一直思考的问题。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受到教育政策环境、高校自身特点、管理者的认知水平、评价体系设计等因素的影响,职称评审存在程序复杂、评价指标单一、评价结果不客观等问题,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而且还影响到高校职称评审体系的科学性评判。
为了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必须要加快高校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尽快破除制约高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近年来,围绕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任务,我国高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评价等方面都面临一系列深刻转变。
2017年11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规定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主体责任由高校承担;高校副教授、教授评审权不应下放至院(系)一级,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要“切实把师德评价放在首位”。
这是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的根本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高校自主办学的重要举措。
关于解决现行职称评审现存问题的措施
关于解决现行职称评审现存问题的措施职称是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代表着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学术水平、资历和贡献,与切身利益紧密相关。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我国职称工作已逐步走向正规化、制度化,造就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已达5550万人[2]。
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往职称工作的弊端日渐凸显,全国各级科研单位都在努力进行实践与探索,力求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职称制度,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保证科学研究高效运行。
1.现行职称评审存在的问题1.1 评审内容缺乏导向性职称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现行职称管理缺乏明确的方向引导。
现行的评价偏重于水平、能力,欠缺对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引导,缺乏对闭队、单位和社会的贡献的评价。
要更好地发挥职称的导向作用,就要顺应单位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1.2 拘泥于门槛、条件,忽视对真实水平的评价专业技术人员追逐数量和业绩分,舍本逐末,忽视了职称评审是对专业技术人员水平的评价。
现有量质结合,“门槛”+“量化分”的评价方式,虽有效地保证了评审的质量,但也容易使专业技术人员产生唯指标心态。
专业技术人员为尽早晋升职称,对照着晋升条件工作,忽视了对自身实际能力的锤炼和提高。
致力于发表SCI论文的篇数,忽视了发表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致力于实验室工作,忽视了田间地头的实践工作[3-4]。
1.3 缺乏弹性条件,人才不易脱颖而出现行评价主要围绕对物化产出的评价,缺少对软实力的评价,缺乏对学术水平评价的弹性条件。
应当突破形式和数量的桎梏,鼓励人才脱颖而出,不拘泥于对任务、论文和成果数量的要求,鼓励科技人员出大成果、高水平的论文以及完成高级别的科研任务。
专业技术人员只要是达到相应水平,就要创造机会,使其尽早取得相应的职称,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5]。
1.4 指标间的权重不尽合理评价指标(任务、论文和成果)中科研任务的权重过大。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历程?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的改革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的基础阶段。
1983年,在《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调整整顿和加强管理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必须拥有一支整齐、有序、有质量的教师队伍,并以此为标杆整顿中小学教师队伍,努力使这支队伍具备合格整齐、学科优良、组织合理等特点,排除个别以次充好的现象,将站岗在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调动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師资管理制度,为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1]。
(2)中小学教师职称聘任制度的全面实施阶段。
1986年5月颁布了《关于转发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文件的通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相关工作和任务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对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定与聘任问题做了详细规定。
从1986年起,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从试点开始,逐步得到全面、深入的开展[2]。
(3)中小学教师职称聘任制度的全面发展阶段。
1991年7月,国家教委、人事部印发的《关于当前做好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工作的几点意见》使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工作走向了日常化。
之后的《教师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都明确要求各中小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继续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采用动态的人才任用机制。
200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对教师聘任制做了进一步的深化。
(4)中小学教师职称聘任制的完善阶段。
2015年8月出台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为目前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更完善的指导意见,这也使此次的《意见》成为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再次改革的模板。
2017年1月《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新鲜出炉,本次《意见》指出,职称评价将更为科学;要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要向基层倾斜,对艰苦偏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等有一些特殊政策倾斜。
当前职称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究
当前职称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前职称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究在实际工作中,职称工作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方面,薪酬不公是当前职称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一些人员可能因为其他因素而获得高薪酬,而并不是基于其真正的工作能力和表现。
晋升困难也是职称工作中的一个痛点问题,一些优秀的员工由于各种原因无法顺利晋升,导致工作积极性和动力受到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对当前职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推动职称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1.2 问题意识当前职称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薪酬不公、晋升困难、工作压力大、缺乏培训机会、工作内容单一等方面。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职称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也给组织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和挑战。
薪酬不公是当前职称工作中的一个普遍问题,一些职称工作者虽然工作表现突出,但由于薪酬制度不完善或者存在歧视现象,导致薪酬差距较大,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晋升困难也是职称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问题,由于职称晋升制度不透明或者晋升条件过严,导致一些具有潜力和能力的员工无法得到应有的晋升机会,影响了他们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满足感。
工作压力大、缺乏培训机会和工作内容单一等问题也让职称工作者感到困惑和压力重重。
有必要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根源,探究解决之道,促进职称工作的改革和提升。
2. 正文2.1 薪酬不公薪酬不公是当前职称工作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在许多行业中,员工的薪酬往往并不完全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表现和贡献,而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有些公司可能存在着同一职称下员工之间薪酬的差异很大的情况,导致员工之间的不公平感和不满情绪。
造成薪酬不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些公司可能在设定薪酬标准时存在不透明和不公平的情况,导致同一职称的员工在工作贡献相似的情况下薪酬存在差距。
一些公司可能存在内部政治和人际关系的因素影响薪酬分配,导致薪酬不公现象的发生。
一些公司可能缺乏完善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导致薪酬不公问题长期存在。
分析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分析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称制度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
然而,现行职称制度在实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首先,现行职称制度的评定标准较为单一。
职称评定主要以学历和职业技能作为评定标准,而实际上,这两个标准并不完全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水平。
因此,在职称评定中应该加入更多的因素,比如工作业绩、专业知识和诚信等其他方面的因素。
其次,职称制度的评定过程存在不公平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单位,有时会为了达到留人的目的,而在职称评定过程中有意为一些人打分。
这种行为不仅扭曲了职称评定的公正性,也对那些努力工作但却未得到应有认可的人造成了不公平的待遇。
职称评定中应建立更加公正的评分机制,避免类似的现象的出现。
再次,现行职称制度对于不同行业中等级评定的标准不同,这可能导致比较明显的差异。
一些行业的评定标准可能较为宽松,而其他行业则需要通过更高的标准来评定。
因此,理应为这些行业建立统一的标准,以确保制度的公正性和公正性。
最后,职称评定的周期较长,难以适应现今快节奏的职业环境。
职称评定需要同时满足各方面的要求,从而导致评定周期较长。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更为高效的职称评定机制,保证在合理的时间里完成评定的过程。
为了使职称制度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环境,应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
首先,应加大对职称评定标准的研究力度,建立系统的标准审核体系,以确保评定标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其次,建立更加完备的评分机制,打击人为干预评分的现象,保证评定的公正性。
最后,建立一个更高效的职称评定机制,提高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环境的需要。
总之,现行职称制度的存在许多问题,如评定标准单一、评定程序不公、评定标准差异和评定周期长等问题。
通过采取更彻底的改革措施,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公正、更为完备的职称评定体系。
其次,为了加强职称制度的公正性,应考虑加强各级组织的监督。
分析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分析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1. 引言本文是为了分析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职称制度是企业中紧要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它对于员工的晋升、薪资调整等方面具有重点影响。
然而,当前的职称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来提高其有效性和公正性。
2. 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2.1 评定标准不统一目前,不同部门、不同企业之间对于职称评定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别。
一些企业存在主观性评定过高的现象,导致部分员工职称评定结果不公平。
这种差别性评定标准也不利于员工之间的横向比较和相互借鉴。
2.2 缺乏科学化评估机制现行职称制度评估机制相对缺乏科学性。
一些企业在评估过程中过于重视学历、工作年限等因素,并忽视了员工的绩效表现和专业本领。
这种机制的不完满导致了优秀员工的晋升空间受限,影响了员工的乐观性和动力。
2.3 职称晋升进程缓慢现行职称制度中,职称晋升的程序繁琐、时间周期较长。
这导致了一些员工由于晋升进程过慢而感到失去动力,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激励和认可。
同时,职称晋升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制度的局限性使得部分员工感到难以提升本身的职业状态。
3. 改革措施3.1 统一评定标准为了解决评定标准不全都的问题,我们将建立统一的职称评定标准,确保评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这些评定标准应包含员工的工作绩效、专业本领、创新本领、团队合作以及对企业产生的价值等方面的指标,而且权衡不同因素的紧要性,避开主观因素对评定结果的影响。
3.2 引入科学化评估机制我们将引入科学化评估机制,通过建立员工绩效考核系统,全面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本领。
这种评估机制应结合员工的实在工作职责和目标,采用定期面谈、360度评价、绩效考核等方法,以量化和客观的方式评估员工的绩效。
同时,对于具备肯定条件的员工,可以鼓舞其参加业内外的专业证书考试,提高员工的专业本领。
3.3 加快职称晋升进程为了提高职称晋升的速度和动力,我们将简化职称晋升的程序,缩短晋升时间周期。
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革建议
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革建议一、背景教师职称评审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学术地位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
然而,我国现有的教师职称评审体系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评审标准单一、评审过程不透明、学术不端行为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职称评审的公信力和有效性。
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二、改革目标1. 提高教师职称评审的科学性、公平性和透明度。
2. 激发教师积极性,鼓励教师发挥个人特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教师。
三、改革措施3.1 评审标准多元化1. 建立以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综合评价的职称评审体系。
2. 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高校,制定个性化的职称评审标准。
3. 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将教学成果纳入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
3.2 评审过程规范化1. 建立严格的职称评审程序,确保评审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2. 加强职称评审的监督机制,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3. 完善职称评审的申诉机制,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权益保障。
3.3 评审机制动态化1. 实施周期性职称评审,鼓励教师持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 建立职称晋升与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 探索职称评审与国际化接轨的途径,提升我国教师的国际竞争力。
3.4 评审资源优化配置1. 合理分配职称评审名额,兼顾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和学科。
2.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职称评审的效率和准确性。
3. 加强职称评审专家库的建设,提高评审质量。
四、预期效果1. 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改革将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2. 多元化的评审标准将鼓励教师发挥个人特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 规范化的评审过程和动态化的评审机制将提高职称评审的公信力,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优化
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优化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为了规范教师的职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职称评审制度成为一种重要的评估和选拨机制。
然而,当前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亟待优化和改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现行制度的不足,并提出一些优化措施,旨在进一步健全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一、职称评审标准过于固化当前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较为固化,过于依赖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
这种标准可能导致部分教师将时间和精力过度倾注于发表学术论文,而忽视了教学和教育改革的实际需求。
因此,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平衡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更加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估。
二、职称评审过于苛刻很多教师反映目前的职称评审过于苛刻,评审通过率较低。
这种现象可能会使一些有教育热情和才华的教师产生失落感,甚至影响到他们对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提高职称评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倡导客观公正的评审标准,激励更多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
三、职称评审与实际工作岗位不匹配目前的职称评审制度在考虑教师工作岗位和所教学科的差异性方面仍有不足。
职称评审应该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对教师在不同岗位和不同学科的贡献和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因此,应当设置不同学科和岗位的专业领域职称评审指标,以适应各个学科和岗位的特点。
四、缺乏教师职业发展的路径规划现行的职称评审制度仅仅考虑职称评审的一次性晋升,并没有给予教师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路径规划。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需要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渠道。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的路径规划,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职业晋升途径。
五、缺乏对教育教学成果的评价体系职称评审制度过于注重教师科研成果,而忽视了教育教学成果的评价。
教学是教师的核心工作,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和认可。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全面的教师教育教学成果评价体系,包括教学反馈、学生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质量。
分析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分析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一、问题分析现行职称制度在我国企业中发挥侧紧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 缺乏敏捷性现行职称制度过于僵化,岗位职责的变动和新兴职业的显现使得一些员工的本领无法得到合理评价和提升。
一些具备高级职称的员工可能无法胜任新的岗位,而一些具备实际本领的员工却由于缺乏相应职称而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
这限制了员工的发展空间和企业的人才优化。
2. 职称评定标准不明确现行职称制度中的评定标准缺乏统一和明确性,往往由各个企业单独订立,导致评定结果不具有可比性。
有些企业评定标准过于主观,容易被个别人利用或滥用权力进行人为掌控,造成不公平和不公正的现象。
3. 缺乏激励机制现行职称制度对于员工的晋升和提升没有明确的激励机制。
往往仅仅拥有高级职称无法带来更高的薪酬和福利,这使得一些员工缺乏乐观性和动力去提升本身的本领和水平。
企业发展也缺乏因此而带来的稳定的高素养人才队伍。
二、改革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革措施:1. 引入多元评价机制建立一个多元的职称评价体系,以本领和绩效为基础,适应不同岗位和行业的需求。
除了传统的论文发表、职称考试等方式外,可以引入项目管理、业务本领、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评价指标,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员工的综合本领。
2. 完满评定标准和程序建立统一的、科学的评定标准和程序,确保评定结果具有公正性和可比性。
要从岗位职责的角度启程,明确不同职称所要求的本领和水平,以规范评定的过程。
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对评定结果进行抽查和检验,减少人为掌控的可能。
3. 设立职称激励机制建立职称与薪酬、晋升等福利待遇挂钩的制度,让职称成为员工职业发展和晋升的紧要标志。
依据不同的职称和岗位的要求,订立相应的薪酬和福利政策,激励员工提升本身的本领和水平。
同时,鼓舞员工参加岗位培训和学习,供应相关资源和支持。
4. 拓宽评价来源渠道除了企业内部评价,还可以引入外部专家或行业机构的评价,加添评价的客观性和公信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一)
摘要阐述了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措施,以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称制度;问题;改革措施
1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
1.1职称评审标准条件已经过时
现行的职称评审标准和条件规定,仍然是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制定的标准、条件和系列规范,执行周期已有20年,标准和条件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人才全面准确评价的需要。
特别是职称标准和条件中对学历、年限、工作经历以及论文、著作、学术成果等方面的要求刻板生硬;职称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与有些行业或专业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讲,要求比较苛刻;评审条件中量化标准不够规范,可操作性不强;全面推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后,仍对职称申报人员范围要求过死,单纯以执行职级、职等工资制为取舍,限制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评价方法上也存在片面性和职称“一评定终身”等问题,缺乏必要的激励和鞭策机制,职称作用受到削弱;职称评聘工作在企业中只搞评审、不搞聘任,不与待遇挂钩,有逐步淡化的趋向等。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挫伤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长远来说,不利于整个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1.2现行岗位管理办法不科学
事业单位岗位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因人设岗现象依然存在。
由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相对缓慢,各方面配套措施未及时跟进,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还是走职称这个“独木桥”,而职称又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紧密挂钩,一旦聘任,即刻兑现。
基于体制原因,事业单位岗位管理采取结构比例标准和最高职务档次控制办法,只能按照上级规定的设岗比例实行岗位总量控制,而无法要求事业单位做到遵循“以事定职,因事设岗”原则,以工作任务、业务职责的要求来确定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又由于评聘分开制度的全面推行,使一大批符合相应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时通过评审取得了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
而评上职称不是目的,获得聘任并兑现有关待遇才是最终目的。
因此,岗位需求矛盾普遍存在。
特别是一些专业技术人员较为集中的农业科研、教学研究、卫生医疗、文化等事业单位,需求矛盾更为突出1]。
由于现行的岗位结构比例和最高控制标准难以达到有些单位的实际需要,为尽快解决岗位需求矛盾,许多单位只好不顾客观实际,超限额比例要求申请增设岗位,致使事业单位因人设岗现象依然存在。
再者,经济发达地区人才集聚密度较大,而经济落后地区人才集聚密度相对较小,现行岗位管理办法没有考虑到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差异,安徽省按照同一比例和标准管理,就限制了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力度,客观上极易造成人才的流失和浪费。
1.3职称后续管理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规范化管理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由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不少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竞争聘任力度不够、走过场,甚至“暗箱”操作,聘约管理弱化,任期考核滞后或简单化,个别单位甚至存在弄虚作假、虚于应付等不负责任现象,致使竞争聘任机制未能真正形成。
而作为职称综合管理的人事部门,在职称聘任方面存在政策空白,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缺乏上级赋予的明确的行政监督管理职能,使得职称聘任过程中的一些明显不合理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职称改革工作的健康发展。
1.4评价机制不适应激励人才辈出的时代要求
一是评价方法相对落后。
目前,能力测试仍然通行“笔试”。
实践证明,“笔试”在职称评聘工作中的高度运用,难以准确地考察专业技术人员全面的情况,往往是考试成绩上去了,专业能力、专业水平,特别是工作创新能力却没什么提高。
二是评价考察的内容相对落后。
按现行政策,
各级各类职称,一般必须专业能力、外语(以英语居多)、计算机3门课程都合格才能参加评审。
虽然这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比如外语测试,除少数人获得免试资格外,大多数人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
这意味着如果通不过考试,就不能晋升高一级职务,尤其是高级职务。
一部分业绩、能力平平、缺乏上进心的人,自然是望而却步。
但那些破格不够条件,而能力、业绩突出的技术人才,因为历史原因和缺乏外语学习的环境而很难通过考试,导致难以晋升高一级职务,势必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评价的标准不科学。
比如晋升资格条件,明确规定晋升高、中、初级职务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任职年限等要求,但从充分激励人才的角度看,这些限制条件,就成为限制有突出贡献人才、积极上进人才、致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依据。
1.5全评全聘不适应“评聘分开”的改革要求
客观地说,“评聘分开”在现实工作中有较大阻力。
首先,计划经济长期的“大锅饭”形成“你有,我有,全都有”的习惯,不评则已,评则必聘;其次,单位领导担心对职工利益重新分配易引起新矛盾,造成职工上访、闹事的局面。
所以,目前大多数地方仍是评聘合一。
显然,不符合人才激励要求。
1.6聘后管理不适应现代管理制度规范
由于评、聘实质上难以分开,与专业技术人员的经济利益不可能有本质冲突,聘后管理仍停滞在收发考核表、掌握一些无关痛痒的信息等低端层面。
以能力、业绩为基本评价要素,以激励人文化管理为基本手段的现代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最终流于形式。
2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2.1进一步推进职称评聘分开制度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进一步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
评审过程中按岗位职数评审的限制,实行“能者上”的激励机制;在聘任管理上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
通过评聘分开,使符合评审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能较好地解决过去因岗位职数限制而积累下来的矛盾和历史欠账。
实践证明,评聘分开制度的全面推行,不仅使职称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目标迈出新的一步,而且为今后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的合理流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2运用科学职称评审方法
职称评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进一步趋于科学合理,使评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职称评审工作实行单一的考试或评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局限性。
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进行严格公正的考试和科学合理的评审,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和公正。
从2001年开始,对职称评审工作实行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办法,对晋升高、中级职称人员,进行全市统一的业务考试,成绩作为高级推荐和中级评审的重要依据。
考评结合办法的全面实施,既可以从一个侧面检验和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真实水平和业务素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从而为准确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2.3建立人才评价新机制
尽快建立起新形势下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人才评价新机制,促进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
打破制约和影响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一切不利因素,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作为评价人才的主要依据。
围绕能力和业绩2个方面,结合各系列、专业间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和有所侧重的要求,特别是能力方面的要求。
不唯身份、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学历,以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进一步扩大职称申报人员范围和职称覆盖面,凡在当地与用人单位确立了人事、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论户籍、档案、身份和单位性质,均可参加职称评审;职称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要区别不同情况,因地区、行业、专业、工作性质和年龄而异,不搞“一刀切”;允许专业技术人员申报2个以上职称,促进复合型人才成长,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公平、合理和有效
的竞争机会和平台,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