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
基于人文主义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人文主义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人们对于人文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高。
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再是单纯地向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人文精神成为新课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这就要求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有有效的把控,因为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又能帮助学生学识内容。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人文主义与语文要素相结合展开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人文主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引言: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知识体系完整的人文学科,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人文知识。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实际是为学生的人文素养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积累提供帮助,让学生能够在语文阅读中掌握知识并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写作中。
一、基于人文主义理念下,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语文是一门知识繁多,包含甚广的学科,语文阅读更是囊括了诸多学科、众多领域的知识。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是对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进行大致的讲解,单一的将生字词教学作为教学重点,从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新课改成果深入推进下,教师应当积极的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知识的科普,从而能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内容实际运用到语文写作中去,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的年龄偏小,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对语文阅读中所呈现的内容难以激发情感,从而无法真正的理解阅读中借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
以《观潮》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为学生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图片,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通过放映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从视频展示中直观的感受书中所描写的画面,从而理解作者在语文阅读中所表现出的心情。
当学生真正的对语文阅读中所描述的画面有了具体的感受后,教师可以再结合课本中的描写让学生了解类似的情感、场景描写应如何进行表达,鼓励学生将这样的表述方式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程度。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摘要】当前小学语文学习形式正在经历着变革,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习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通过注重文学作品的人文精神传承、强调语文学习中的人文情怀、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以及提倡尊重与包容的人文思维,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正积极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种对人文意识的关注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还能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推动语文学习在人文情怀方面的深化,促进学生更多地体会和传承人文精神。
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出更具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的优秀学子。
【关键词】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学习、人文意识、人文关怀、文学作品、人文精神、人文情怀、人文素养、尊重、包容、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当前小学语文学习形式的变革当前小学语文学习形式的变革,是随着教育教学理念和制度的不断完善而呈现出的新趋势。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小学语文学习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重视考试成绩和文言文的阅读。
而在新课程下,语文学习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意识。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学习语言知识,更是在感受和体验丰富多彩的人文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语文学习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传统的语文学习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形式的变革,更多地是希望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使他们具备更强的人文意识和文化自信。
面对语文学习形式的变革,教师们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能力,积极探索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真正领悟人文精神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重塑语文学习的目标与意义,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人文意识,拓展人文视野,为未来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例说语文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例说语文阅读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者:张文君来源:《新课程·教师》2010年第06期摘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课程的定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没有阅读教学的“两性”统一,语文课程的“两性”统一就成为一句空话。
课改以来,广大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努力落实“两性”的统一,透过众多而具体的案例,我们可以提炼出“两性”统一的途径,为小学阅读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途径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给语文课程性质下了明确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识字能力,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促进书面表达能力,发展综合能力;同时阅读教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思维,涵养品格,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文化品味。
所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用时最多,承担的任务最重,是小学母语教育的主要载体。
没有阅读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两性统一就成了一句空话。
一、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理解语文具有工具性,是因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
而语言正是思维工具,是交际的工具,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工具。
语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要使学生学会理解语言;学会积累语言;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
突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表现为教学中应加强四种能力的培养,即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
”人文性的含义很丰富,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看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其培养表现为三个层次即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塑造人文品行。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效[摘要]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语文教学进行了改革,从而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已为变得极其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成效新课程改革走近我们已经很多年了,取得的成效教者更是有目共睹。
做为一个新课程的践行者,对新课程带来的学生与老师的变化感同身受。
新课程中更注重人文性,关注以人本,以生为本。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些新的理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那么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教学呈现了哪些可喜的变化呢?一、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大了,做到了提前阅读。
新课程中提出一、二年级学生对于生字要多认少写,所以一、二年级每节课的识字量都在十几个,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这样就使学生做到了提前阅读。
高尔基说:“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这一点也体现在教育中。
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致关重要的一部分。
阅读教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课内阅读,一是课外阅读。
课内阅读是指在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
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就进行大量识字,这也给语文教师加大了难度,为此很多教师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很多好的识字办法。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与改革,而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正是其中的一部分。
人文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实践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自然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思维意识。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人文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语文学习是一种感性的认识和体验过程,学生需要通过语文作品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感受到美的力量,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在学习古诗词时,学生不仅要理解其中的意义,更要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美感。
通过欣赏、鉴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增强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成绩,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在学习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关注人生、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人的存在和发展,探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学习《论语》时,学生不仅要了解其中的道理,更要思考其中的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和国际视野。
语文学习不仅是为了传承本族文化,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和国际视野。
在学习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去了解不同文化、体验不同文化、尊重不同文化,引导他们去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国际交往能力。
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学生不仅要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更要体验其中的异域风情。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跨文化能力和国际视野,提高自己的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是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它将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的发展,语文教育也需要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需求。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推动了我国教育体制的升级和改进,也促进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更加突出,教育者、教育主管以及学生及家长更应该重视人文意识的培养。
人文意识是指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传统、文化精神、美学理念等方面的认识、理解和尊重。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人文意识体现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对书籍及诗文的认真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敬爱和继承。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的重要性在于未来的社会文化发展需要传承,人文意识是传承文化的必须要有的基础。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还能够加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意识,发扬中华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教师应该注重多元化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并针对性地挖掘、分析和评价好书中的文化和人性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
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名人名言,通过分析和探究,传递出先贤的思想和精神。
此外,小学生能够通过集体活动、社交交流等事实认识使用语言情境,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人文意识。
1.音、形、义的认识音、形、义是汉字的三要素,也是汉字的基本属性。
学生应该通过大量的识字测试来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三要素,以确保对汉字的认识和运用的准确性;2.诗词的学习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瑰宝,是培养学生良好文学鉴赏力和文化品位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独特的语言魅力,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沿革和人文内涵;3.文化体验活动学生应该加入到各类文化体验活动中去,通过这些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总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需要全方面、多层次、多维度地培养,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语文的人文意识培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人性的多种诠释,让学生充分认识和审美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文化。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新课程体系的实施为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变革,其中人文意识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不仅涉及到语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小培养他们对人文精神的认同和热爱。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应提倡注重文本的人文意义。
传统的语文学习侧重于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而新课程提倡通过文本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讲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更要注重课文所要表达的人文情感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思考课文中的人文主题,如爱、友情、责任等,引导学生感受文本背后的人文情感,并通过课文中的人文意义来影响学生的心灵。
教师可以通过挑选有深厚人文内涵的文学作品,如《小王子》、《草房子》等,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感受其中的人文情感,提升对人文的感悟与理解。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语文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教授语文知识外,还应当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和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优秀文学作品、欣赏名人故事、讲解历史传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人文情感的力量,激发他们对人文的热爱和向往。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人文意义的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名言警句秀、书法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人文情怀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人文的情感投入。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涉及到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能够更加重视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摘要】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在当今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加强人文素养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加关注人文情感,培养情感经验体验,激发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促进跨学科学习,学生能够从不同学科中获取更多知识,拓宽视野。
注重民族文化传承也是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智慧。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升其综合素质,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新课程、人文意识、人文素养、情感经验、创新思维、跨学科学习、民族文化传承。
1. 引言1.1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意味着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
语文学习不再仅仅是学习语法和词汇,而是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民间传统,来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
这种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为人文意识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保持情感的真挚和纯粹,在社会生活中展现出高尚的品格和行为。
人文意识还能引导学生对生活和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提升他们的心智和情感,培养出有道德底线和责任感的公民。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不仅是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2. 正文2.1 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是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教育中,人文素养是指学生对人类思想和文化的理解,包括道德观念、历史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素养。
通过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的内涵,培养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文情感。
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家对人类生活、情感、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类情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人文意识是指个体从人类智慧和创造力中汲取营养,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本文将分析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
新课程要求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和文化的热爱。
教师通过文学作品的选择、朗读和演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对文化的感悟和理解。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引导他们通过文字的阅读和理解,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自信和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课程要求语文学科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通过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所,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文历史,并引导他们思考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联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态度。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合作、探究和创造的学习态度,关注情感和价值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性、人情和人道精神。
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道德意识,引导他们通过欣赏文艺作品和人文景观,感受美的力量和美的价值。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他们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权益,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呢?教师要做好自身的素质修养,提高自己的人文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阅读,学生可以认识和理解人类的文化、历史、价值观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人文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诗歌、小说等,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情世故、生活智慧和情感体验,从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
学习文化知识:通过介绍和学习各个时期的文化知识,如历史、传统节日、名人事迹等,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和人文背景,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识。
培养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诗、词、曲、画等艺术形式的学习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增强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培养人文情怀: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他人,培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和感恩的态度,使他们具备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人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使他们具备批判思维、人际交往、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判断的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投身社会
并做出有益的贡献。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小学语文学习方式正逐渐转变为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
这是因为新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个性,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理念,旨在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培养爱国、爱家、爱校、爱人、爱生活的情感,同时关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和优秀人物的事迹,学生逐渐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了国家的重要和自豪,从而培养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堂上可以选取一些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和伟大人物的诗歌、散文,让学生在饱含情感的朗诵中,深入了解祖国的优秀传统和历史,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家情怀。
学生是家庭的一员,家庭对于学生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诗词、歌曲、小说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关怀,激发他们对家庭的珍贵之情。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朗读一些感人的家庭故事或者写下自己与家人的美好回忆,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学生增强对家庭的理解和珍惜。
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怀。
学生在校园中度过了大部分时间,学校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二个家。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的传统和文化,培养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红色教育基地或者校史馆,学习学校的历史文化,理解学校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人情怀和爱生活情怀。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学会关心他人,体验生活的美好。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或者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情怀。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朗读一些关于友情、亲情的诗歌或者故事,在合作中感受他人的关怀,培养学生的爱人情怀。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小学语文学习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等能力的培养。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的学习方式也逐渐向着更为开放、多元的方向发展。
首先,小学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新课程中强调“立足本土,面向世界”,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和体验中国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还要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人文地理特色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现象。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眼界,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
其次,小学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式学习。
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和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和表现来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演讲、朗诵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化内涵,加深对文学魅力的感受。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小学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在学习中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帮助,扩大学生的交流和互动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最后,小学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
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实践活动和探究式学习,把学生引导到生活实践中去、走进社会实践中去、参与文艺活动中去,通过实际的探究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和实效。
综上所述,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旨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文化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全面的成长中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和技能。
让语文阅读教学伴随人文熏陶
58 XIAOXUE SHIDAI · 2019 年 第 33 期
的目的。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人文意识 认 知 心 理 学 家 布 鲁 纳 说 :“ 个 体 的 认 知 能 力 与 认 知 方 式 都 与 知 识 的 呈 现 方 式 有 关 ,而 且 知 识 的 呈 现 越 直 观 就 越 有 利 于 理 解 。 ”基 于 此 ,创 设 人 文 阅 读 情 境 是 语 文 教 师 教 学 的 艺 术 。 教 师 要 利 用 阅 读 中 的 人 文 情 境 刺 激 学 生 的 感 官 ,进 而 激 活 学 生 的 人 文 意 识 , 从 而 达 到 人 文 教 育 的 目 的 。 例 如 ,《 天 鹅 的 故 事 》 中 有 一 段 精 彩 的 描 写 片 段 :老 天 鹅 用 自 己 的 身 体 去 破 冰 ,这 样 的 动 人 场 面 让 人 很 震 撼 。教 师 可 以 在 教 学 中 利 用 多 媒 体 课 件 来 演 示 这 一 过 程 ,然 后 提 出 问 题 :为 什 么 说 老 天 鹅 破 冰 行 为 最 令 人 感 动 ? 老 天 鹅 为 什 么 要 这 样 做 ? 为 了 对 学 生 进 行 人 文 教 育 ,教 师 可 以 通 过 巧 妙 创 设 生 活 情 境 来 培 养 学 生 的 人 文 意 识 。在 人 们 的 意 识 中 ,天 鹅 是 一 种 高 贵 的 动 物 ,它 们 在 遇 到 困 难 时 不 是 各 自 逃 难 , 而 是 团 结 一 致 ,顽 强 地 与 困 难 作 斗 争 ,最 终 取 得 胜 利 。 老 天 鹅 具 有 着 人 类 一 样 的 灵 性 ,这 种 精 神 深 深 地 感 动 了 猎 人 ,让 猎 人 放 下 了 猎 枪 。 学 会 保 护 动 物 是 人 类 应 该 做 的 ,这 样 的 情 境 有 效 地 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意识。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人文教育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研究摘要:新课程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培养新世纪具有人文内涵的人才。
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师的视角,从立足课堂,培养人文素养,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人文内蕴,多维度教学评价,突出人文意识的三个方面来论述新课程下追求人文教育的实践及思考。
关键词:人文教育:人文素养:【中图分类号】g623.2语文是一座巍峨的文明大厦,更是一座生命的后花园!语文学科是一门飞扬着自然的灵性,生命的丰润,传承着人类文明,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
新课标告诉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着眼于人的真善美的教育,体现着人性的内涵。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以人为本,将人文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每一个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人文关怀。
一、立足课堂,培育人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汉语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
(一)以情为纽带,让课堂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
理想的语文课堂,是一首歌。
每一首歌都有它独特的旋律和节奏。
语文课堂中,师生的情感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它就像一首歌的旋律。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语文课堂应该追求文本、作者、教者、学生之间的多向的情感交流。
教师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寻找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寻找走进孩子心灵的方式。
(二)活化教学环节,在灵动的学习中渗透人文教育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在课堂上,我注意活化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挖掘文本的人文精神内涵,点燃学生头脑的火把,放飞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幸福。
(1)以文为本,赏析感悟人文精神。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小学语文的学习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过去的语文教育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理解,而现在,新课程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人文精神的传承,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首先体现在教学内容上。
新课程将阅读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强调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不仅要理解文字表面的意义,更要深挖文本的内在意义和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阅读品味。
同时,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要注重情感表达和文化积淀,通过书写,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知自我、表达自我。
其次,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还反映在教学方法上。
新课程要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来审视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阅读分享、个人读后感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文本,讨论文本所表达的意义,从而加深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而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写作、小组互批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最后,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还表现在评价方式上。
新课程要求学生的评价不仅要考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师可以采用书面评价、口头评价、评价表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为学生的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总之,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培养。
教师也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加注重帮助学生打好人文基础,培养他们拥有独立思考、勇于探究和拥有感性质疑的精神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语文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更加注重人文意识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本文将从人文意识的角度探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变化。
一、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课文阅读、语言表达和写作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和创新思维。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将更加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在语文学习中体验人文关怀和温暖。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三、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塑造,通过语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会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探索自我,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还会通过文学作品、语文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美、崇尚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好情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人文的魅力和力量,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启发式教学、情感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情感表达、品德修养等能力,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和综合素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和人文关怀。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更加注重人文意识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情感体验能力、价值观塑造和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人文的关怀和温暖,体验人文的魅力和力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语文基础和全面的人文关怀。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课程已经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综
合素养。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人文意识,以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
参考。
新课程强调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
习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对优秀
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促进学生全面的人格和智能发展。
在这样的指导下,小学语文学
习方式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通
过语文学习感悟生活,体验美好,陶冶情操。
新课程强调语文学习的方法是多样化的。
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主要以课文的阅读和背
诵为主,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疏远感。
新课程倡导以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文学欣赏、游戏活动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
新课程强调语文学习的内容是多元的。
传统的语文学习内容主要以经典课文和文言文
为主,忽视了现代文学作品和当代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的生活为载体,
以当代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为素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现实感、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在小
学语文学习中,可以通过阅读与写作、演讲与表达等形式来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使
他们对语言文字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最新-人文教育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精品
人文教育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学生交际中最为重要的工具,更是社会文化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由此可知,语文课程改革将重视语言文字转向重视更有利于语文教育和学生发展的人文精神,对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理念强度进行提升。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汉语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众多文化名人创作的经典篇目卷帙浩繁,是我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诸多阅读篇目都拥有巨大内涵和深刻意味,语言灵动有生气,优美而不失庄重,生活气息蕴含其中,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绚烂的一道风景,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启蒙教育资源。
这些阅读篇目不仅仅能够提升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准,更能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素养。
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应更好地挖掘文章中的人文教育资源,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语文中蕴含的人文性人文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辞海》对其概念叙述为人类社会中包罗的各类文化现象,其中文化包含先进与落后的文化。
在当今各个领域,人文素养和人文教育等概念不断被推广,包含的人文是指人类科学的、优秀的、先进的以及健康的人类文化价值观以及规范。
我国最早的人文思想出现在《周易•贲卦》的描述中,原文是观乎天文,以察尸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其中人文暗指精神文明,是社会中有序的人伦秩序,更是以人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即天人合一,注重的是人的思想与道德。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则是在对封建和迷信的不断批判中发展前进的,注重的是人自身的发展,即人本理念,是对人自由发展和现实意义的强调与肯定,反对压制人性的行为。
我国提倡的人文主义内涵与西方的人文观念进行了结合,以此提出以人文本,将人文精神的重点放在追求人的价值上,对人的主体精神进行高度赞扬,强烈渴望个人尊严、自由和平等,执着于实现自我的理想和信仰,不断探索生命、生存以及死亡的意义,大力关注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阅读教学就是把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传授,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
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欣赏过众多名师精彩纷呈的阅读示范课,从中受益匪浅。
我认为与传统的阅读教学相比,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应是充满着无限活力的人性化教学。
一、抓住语言典型,研读教材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很强的文本解读能力,能够深入文本,围绕文本中典型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的意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发现别人所察不到的,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浅出于文本,游刃有余地开展阅读教学。
《大江保卫战》一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抗洪抢险的惊险场面,从中感受抗洪官兵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不怕艰险、勇于奉献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们可以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上,对文本进行再创造,让学生看着文本中的插图,抓住文本中的四个“一”(“一声令下”“一条长龙”“一个念头”“一道人墙”)。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全身心沉浸其中,把语言文字表面意思、言外之意以及深层语言形式这三个层次,水乳交融地融为一体,从而让学生领略文本语言的魅力,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判。
因此,教师要想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灵之桥,必须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标点符号中品味语言,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明白“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于细微处见真情。
二、注重朗读训练,品味语言
新课标强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朗读是落实语文“三维目标”的重要手段,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书,以读为本。
在苏教版小语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名胜古迹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
学习这一类文章,我们无须过多的讲解,只要让学生反复地朗读品味,就能领略其独特的风光。
在教学《三亚落日》一文时,我们可以让朗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第一步是读通读顺课文,交流三亚落日给你留下的印象;第二步是精读品味,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的自由读、评读、齐读、默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去体会三亚落日的美妙绝伦;第三步是熟读成诵,让学生通过诵读自由表达对文本的感悟。
整堂课上,不需要滔滔不绝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去朗读,去感受三亚落日变化过程中所呈现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动态美和静态美。
因此,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朗读,让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教室中。
三、创设朗读情境,激活课堂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线,读悟结合,可让孩子自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本。
在朗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内容和特点,教师要注意创设朗读情境,激发学生理解文本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读、演、唱、画集读、思、玩、记为一体,将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自己去朗读、自己去感悟、揣摩、探索,才能发
现文章的真谛。
若在以朗读为主的阅读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感悟教材,更能展示课堂魅力。
1.以“唱(听)”诱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欣赏(歌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从美妙的乐曲中体会文本的内涵。
在教学《月光曲》《二泉映月》时,可以播放乐曲《月光曲》《二泉映月》,让学生聆听音乐,去体会文本蕴藏的意境,去感悟人物的情感,从而再让学生去悟读,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在教学《长江之歌》《水乡歌》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课文时,可播放歌曲或让学生跟唱,学生会在优美的歌曲中更深切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因此,阅读教学中乐曲的添加,不是简单的活跃气氛,而是为营造文本情境、深化文本主题、体验文本情感而服务。
2.以“演”悟读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创新。
课堂表演迎合了他们的天性。
教师的适当指导能让学生好模仿、爱表演的个性得到张扬,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苏教版小语教材适合学生表演的课文很多,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加以引导。
在教学《负荆请罪》《三打白骨精》《林冲棒打洪教头》《半截蜡烛》等课文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首先,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加以感知,使学生全面理解文本;然后,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编写表演剧本(或者教师出示半成品剧本),并加工修改;接着指导学生表演;
最后,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进一步感悟文本内涵。
3.以“画”助读
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而美术却是形象直观的艺术形式,它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特的
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安排学生绘画,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云房子》时,可以让小朋友画一画不同形态的云房子,再让小朋友说一说,读一读。
这样不但激发了小朋友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训练了小朋友的绘画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样的课文还有很多,如《西湖》《庐山的云雾》《雾凇》等等。
当然,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根据文本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的表达方法,总结学法,迁移运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努力打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才能使阅读教学散发出迷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