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无穷”有限人生的无限自由——庄子的逍遥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庄子的逍遥不是纯粹的精神自由,而是要让“游无穷”成为人生的本真存在方式。
关键词:庄子;逍遥;游无穷
作者简介:李耀南(1962一),湖北蕲春人,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老庄哲学、魏晋
玄学以及中国美学。
L·。…………………………………………………………………………………………收…稿…日…期…:…201…2-…06…-10·。
缘。就人而论,所谓游不必限定为空间意义上 的远游,纵然足不出户,蓬门斗室之内未尝不可 以“游”。游可以是时间空间之中的游历,也可 以是心的遨游。还有一种多被忽视而事实上为 庄子所独有的游,就是生命遨游于万物H1。“无 穷”就是无限。所谓“游无穷”就是顿开来于自 身、社会以及自然的一切桎梏,无心而任化地遨 游于无限之境,这才是庄子的逍遥。值得注意 的是,庄子的逍遥一般被理解为自由,此说固然 近是,但不全面。如果以上根据庄子原文将逍 遥诠释为“游无穷”的理由充分,那么逍遥就不 是相对的自由而是绝对的自由,不是有限的自 由而是无限的自由,只有“无限的自由”才能在 今天的语境下充分展示庄子逍遥的意蕴。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023(2012)05-0031-06
关于庄子的逍遥,由来说者纷纭,取径各 殊,大多将逍遥诠释为一种精神自由的境界,现 在看来,这种理解显然有失一偏。笔者拟以 《逍遥游》为基础文本,同时在庄子思想的整体 中来揭示逍遥的哲学意涵。庄子对于个体人生 的迷茫困惑、矛盾纠结、忧患恐惧等等有透辟的 把握和深刻的反思,庄子更为人生找寻方向和 出路,超越有限人生追寻无限自由的生命存在 方式是庄子人生哲学的归趣,用来表达这一思 想的语词就是“逍遥”。
庄子常把人生哲理寄寓在对物的叙述之 中,故其讲物也是在讲人。庄子的“物”包括宇 宙天地万物和人自身,以及人在历史和现实中 的一切活动、事件。值得注意的是,人的价值观 念诸如仁义美丑等有时也被视为物。故此人与 物的关系包括人与万物、人与自身、人与人的价 值观念诸多方面的关系,人与物的对待也就包 括人与万物、人与人自身、人与人的价值观念的 对待。人与万物以及人自身如果处于相对待的 关系中,人也就只能游于有限之域。人与物的 对待、凭借、依赖所涉及的方面越多、层次越复 杂,则置身其中的人所能“游”的范围也就越狭 小;人与物的对待、依赖、凭借逾少,则人所能游 的境域也就逾广大。人要“游无穷”,要安闲任 放、无拘无束地遨游于无限自由的生命境界,就 必须解消人与物的一切对待,达到无待于物的 境界。
霪;
2。…0…!。黧…。蓁}第26卷第5期……………………………………
“游无穷”: 有限人生的无限自由①
…一
——庄子的逍遥观
李耀南,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430074 --●_。_-‘。_。。_。_。●●_。。。_。。。_-。_-。。一-。。。。。。。。。。。。。。●●-I-●----_●●●●-●●-。●-‘‘-_。。●●-。。●-。●●●--●_-●●●●●●●-●_●-●●●_●●●_-_。‘。_……---●----------------●●●-_-●----●●●●●●--------
何谓逍遥?“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 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王先谦 分疏庄子这句话:“无所待而游于无穷,方是 《逍遥游》一篇纲要”旧M,此语可谓知言,然犹有 未尽处。笔者看来,这句话是理解庄子逍遥的 关钥,其中“游无穷”三字最为吃紧。通观庄子 所论,只有将逍遥理解为“游无穷”方密契庄子 本怀。“游”是“出入自在无所粘滞”¨"的意思, 如同鱼游于水,鱼水相得相忘,无挂无碍,水对 于鱼不构成障碍,反而是鱼得以悠游自在的机
首先,道平等对待万物。万物生于道,道贯 通万物以为一体,所谓“行予万物者,道也” (《庄子·天地》)。天地万物都从道那里得到 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就是万物各自的“德”。万 物尽管形有巨细,生命有久暂,智识有大小,但 所有这些都是物的自然分际,庄子称之为“天 倪”。物的分际来自于道,自然如此且不知其 何以如此,则万物不因这些自然分际而有高低 之分,而是自然均平。至于那些有关人与物以 及万物彼此之间的种种区分皆起于人的分别 心,是分别心基于自身有限的价值立场对于物 做出的种种区分。人的价值立场赖以建立的根 据,具体而言就是在历史和现实中形成的价值 观和价值标准,人在现实中的需要以及个体独 有的主观好尚。因而人对人和万物所作出的是 非美丑贵贱诸多分别,完全是主观性的论断,不 是事物自身的质性,更不是物的真相。由物的 自然性的差别无法推证万物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上也有相应的差别。庄子《齐物论》认为,人和 物各有适于自己的居处、口味,宜于人的不宜于 物,人以为美的事情物则未必然,不能把人的标~
①本文是笔者为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亚洲中心“the 2011 Joaeph Lee Memorial I,ecture”而做的演讲稿,本次发表有所修改。
万方数据
~……. 31
勰 擘中斜技大学学.极 繁豢黪『 。"_|够
霉~。 一骥~
不到一个月,而上古的一种大椿树要一万六千 年才能长成一个年轮。人中的列子不像常人那 样在地上行走,而是能乘风而游,凌空飞翔。境 界很高的宋荣子不热衷于世俗功名的追逐,不 为世人的毁誉褒贬所动。这一系列的寓言似乎 都是围绕所谓“大小之辩”而展开,但庄子论述 的目的终究不在大小之辩本身,必须看到大小 之辩中的人和物都涉及“游”,大小之辩的深意 原在层层遮拨中透显“游无穷”的意涵。这些 物和人各个以其不同的方式在“游”,游的历程 有远近,时间有久暂,智识有大小,境界有高低, 然其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一定范围之内的游,只 能算做有限的游。罱鸠斥鹦之俦自不必说,即 便鲲鹏也只是游于北冥和南冥之间,北冥南冥 无论相距何等遥远,仍然是一个有限的范围,可 见鲲鹏之游也还不是“游无穷”,未达无限自由 之境。其原因在于他们都有所待,有所待也就 与物相对峙,对物有所依赖、有所凭借。具体而 言,鲲鹏、蜩与嚣鸠、列子均需凭借风才能飞行, 大椿、蟪蛄俱受限于生命的时间规定,宋荣子则 受制于自身那些内外、荣辱的观念分别。以此 可见,倘或生命犹有来于自身或外物的丝毫羁 绊系累,那就不能“游无穷”,不能抵达无限自 由的逍遥之境。
人生天地之间,与万物原有诸多层次的关 系,如何才能离有待之域而入无待之境呢?在 庄子看来,有待就是有限。人之所以有待于物,
32 万方数据
根本在于人的有限性。人在其生命活动中对于 他物的凭借依赖,以及心智的分别物我,都是人 的有限性的表现。正是人的有限性使其只能游 于有限之地,不能“游无穷”。人的有限性发脉 于人的有“我”,这个“我”不是与道为以一的本 真之“我”,而是与物为对的狭隘的“我”。分而 言之,这个“我”含形躯的我、心智的我和情意 的我,等等。“我”之所以是有限的,首先是因 为生命时间的有限性。常人以生而有我为我之 得,死而无我为我之失,把“我”限定在这生死 之间的一段生命,而这生死之间的生命倘如比 照于宇宙时间,纵或寿过百龄,也无异于“白驹 之过隙”(《庄子·田子方》)那样一闪而过,稍 纵即逝。生命时间的有限性是生命的自然限 定,庄子称之为“命”。其二,人的心智能力的 有限性。庄子认为,“知之所至,极物而已。” (《庄子·田子方》)人的心智只适用于物的范 围,只能知物,物之外即为知所不知,且人对于 物的知并不能切中物的真相¨-。知的实质就是 对于物的认知分析,人从自身的特定立场出发, 运用心智区分物之是非、贵贱、美丑的同时,也 将自身置人这些繁杂的分别之中,这些分别是 人在观念上给自身设定的无形的限制。其三, 溺于物欲使人受制于物。人往往泛滥私欲,沉 溺于无止境的物欲追逐之中。庄子认为世俗追 逐的富贵名利让人心志妄动,牵于物欲的恶欲 喜怒等是人的天性的累赘。庄子不是禁欲论 者,但他深察陷入物欲对于人的自然性情的戕 害。庄子认为耽嗜外物的人,其生命的灵性就 被掩抑,嗜欲极为深重的人,其生命的天机就益 发浅陋,溺人物欲的生命如同一个让物来来往 往的旅舍一样,被物所占有宰制。庄子主张人 生当与物悠游而不“物于物”,沉溺物欲则恰恰 相反,生命成为物的奴仆。故此,庄子反对放纵 欲望,主张恬淡无欲。以上三者都是人的有限 性的体现。庄子对于人的有限性的揭示不是否 定人生,不是要让人在其有限性面前感到无能 为力,更不是要i_k人生的意义因为这种有限性 而沦为虚无,而是立足于无限的道的立场,在省 思人的有限性的同时,i_k人觉解到“我”的狭隘 偏私;在承认有限陛的前提下,超越其有限性而 追求无限自由的生命境界。在这个意义上,庄 子对于人生有限性的揭示恰恰为其追寻“游无 穷”的逍遥提供了一个立足点,正因为人的有
如何解消人的这个偏私的有限的我呢? “我”归根结底是“心”的问题¨1。心生分别,遂 有人我、物我的区分。这种区分将人自身和天 地万物隔离开来,人因此而画地为牢,庄子称此 分别心为“成心”。解消人的“成心”,也就把人 从有限的“我”中释放出来。解消分别心、成心 的力量依然来自心,是心的自我内省,向内探 求,是心灵的自我涤荡净化,这是心上的功夫, 庄子称之为“心斋”。心斋的要义就是“忘”, “忘”是在精神的自我净化存养的历程中,逐渐 汰除心中的私欲私念、世俗的价值观念,尤其是 传统累积起来的背离人的自然性情的道德观念 (如儒家的仁义圣智等)。在这个过程中,人忘 记了天下,忘记了外物,忘记了仁义礼乐,忘记 了个体的生死,忘记了个体的形骸,最后显现的 是无有所忘的心体。心体就是人的澄明如镜的 真心、“空灵之心”[s]55,庄子称之为“真君”、“真 宰”。真心人人本有,只是由于“成心”的障蔽 才昧而不彰。真心没有丝毫的私欲私念,澄明 虚无,虚无之心通达于道。道是庄子哲学的基 石,作为天地万物产生的本原和存在的根据, “道无终始”(《庄子·秋水》)是无限的存在。 天地万物有形有象有名,道无形无象无名,因而 道体虚无。道是有限人生的大宗师,也是人生 得以“游无穷”的根据。澄明虚无之心冥合虚 无之道,因而是体道悟道之心。体道悟道就是 “游心于物之初”(《庄子-应帝王》),“物之 初”即是道。因而体道悟道就是游心于道,与 道为一。游心于道的形象描述就是“游于无何 有之乡”(《庄子-逍遥游》),“无何有之乡”本
如何才能“游无穷”呢?惟有“无待”。 “待”就是与物相对待对峙,无待就是无所对 待,无所对待也就无所凭借,无所依赖,没有任 何束缚限制,如此方能闲放自适,无拘无束,才 能“游无穷”。庄子以其“洞察万物的直觉力和 纵横奔放的想象力”Hjl24在《逍遥游》里为我们 展示多种不同事物的“游”,比如巨大的鲲鹏扶 摇而上九万里的高空,蜩和焉鸠这类小虫小鸟 只能由地上飞到树梢,朝菌这种虫子的生命活
是指一无所有、空阔寂寥之地,因而是一杳渺无 垠的空间意象,庄子以此杳渺无垠的空间意象 摹状心游的无拘无束、渺无际涯的状态。因而 游心于道就是“游无穷”,无限自由的精神遨 游。在此澄明虚无之心的遨游里,无好恶取舍, 无物我之分,物来则应,应而不藏,应物而不累 于物。以此心处世,则不起是非而因应世事的 无穷是非,游于世途而不乖僻,随顺物情而不失 其本真的存在。
除了游心于道,庄子的“游无穷”另有一层 深意。《逍遥游》中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 六气之辨”这句话颇堪涵玩,郭象解为:“乘天 地之正者,即是顺万物之性也;御六气之辨者, 即是游变化之途也。”一忙。首先,当然要“无己” 而任化,才可以顺任天地万物的正性,纵浪阴阳 风雨晦明的变化之中,但庄子要说的不仅仅是 心的顺任万物,而是经由“无己”的功夫路径达 到生命游于天地万物的境界。所以,“游无穷” 的另一深意就是:生命游于万物。对于生命游 于万物,需要全新立场看待人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的关系。
摘要:庄子的“逍遥”就是“游无穷”,“游无穷”基于庄子对人的有限性的深刻自觉。人的有限性包括生命时
间的有限性、心智能力的有限性以及物欲造成人的有限性,等等。觉悟到人的有限性并非让生命堕入虚
无,而是经由“无己”忘我的功夫化解这种有限性,卒至遨游于无限自由之境。“游无穷”包括心游大道
和生命游于万物两个层面,心游大道是生命游于万物的主观前提,生命游于万物是“游无穷”的理论归
篓;照~。艮26卷第5虬…………………… 总第一一七期
限性造成了人的不自由,才要追求无限的生命
自由。
人的有限性既然缘于“我”的有限性,寻常 人等心中却都横亘着“我”,这个“我”把人与自 身、他人以及天地万物区分开来。人的视线如 果仅仅停留于这个有限的“我”的层面,人终将 只能是自身这个有限的“我”的囚徒,人也只能 在这个充满成心私欲的“我”中挣扎,只能做有 限的“游”,不能“游无穷”。要达到逍遥之境, 就须解消这个与物为对的“我”。解消这个层 次上的“我”并非否定人生,否弃生命,而是要 把生命从其与物“相刃相靡”(《庄子·齐物 论》)的对峙中解放出来,廓开生命的境界,找 寻生命的本真的存在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