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糖尿病自身抗体的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检验的作用

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检验的作用

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检验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使用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化学发光检验法有何作用。

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院检查的4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以同期入院体检的40位健康体检者样本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胰岛素、C肽水平及诊断效能。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和C肽水平要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化学发光免疫检验法的诊断效能显示其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75.00%,准确度为87.50%,结论: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作用显著,其检查结果较为准确,检验方法的准确率和灵敏度较高。

【关键词】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化学发光法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糖不能正常进入细胞代谢而积累在体内,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生化免疫检验是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之一。

化学发光免疫检验是其中的一种技术手段,它是通过利用化学反应和免疫学原理检测血液中胰岛素、胰岛素抗体、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方法[1]。

该检验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等优点,可用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效果监测。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检验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作用,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汇报: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院检查的4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以同期入院体检的40位健康体检者样本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以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42~75岁,平均年龄为(53.6±2.2)岁。

对照组以男性24位,女性16位,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3.5±2.3)岁。

两组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关于免疫印迹法检测糖尿病自身抗体对糖尿病发生的预测价值

关于免疫印迹法检测糖尿病自身抗体对糖尿病发生的预测价值

关于免疫印迹法检测糖尿病自身抗体对糖尿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摘要]目的:探究免疫印迹法检测糖尿病自身抗体对糖尿病发生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2017年8月-2019年7月我院的6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的临床资料,将抗体阳性的糖尿病设为阳性组,抗体阴性的糖尿病患者设为阴性组,每组30例。

选择同期来我院住院的的30例血糖正常患者为对照组。

三组抗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抗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络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水平均行免疫印迹法检测,比较三组阳性率。

结果: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

结论:免疫印迹法检测GADA、ICA、IAA、IA-2A方法简便,且特异性高,可作为TlDM发生的诊断和预测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免疫印迹法;糖尿病自身抗体;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升高为主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发病原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或/且胰岛素抵抗。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1型糖尿病与胰岛素自身抗体关系密切[1]。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差异较大,且临床中一些特殊的糖尿病患者若只通过简单的分型判断进行治疗常会出现漏诊及误诊的现象。

糖尿病自身抗体抗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抗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络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在糖尿病分型、诊断及预后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基于此,探究免疫印迹法检测糖尿病自身抗体对糖尿病发生的预测价值十分必要,本文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2017年8月-2019年7月我院的6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的临床资料,将抗体阳性的糖尿病设为阳性组,抗体阴性的糖尿病患者设为阴性组,每组30例。

阳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9.73±5.41)岁;病程5个月-10年,平均病程(5.56±0.63)年。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1-04T09:27:09.7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9期作者:杜宗晟[导读] 分析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应用情况。

临床栏目杜宗晟吉林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吉林吉林 132000【摘要】目的分析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应用情况。

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就诊患者80例作为本次检验的受检对象(2020年9月-2021年9月),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胰岛素情况以及C肽蛋白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空腹=84.945,P=0.000;T餐后2h=23.703,P=0.000);观察组的胰岛素指标及C肽蛋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胰岛素=17.097,P=0.000;TC肽蛋白=13.213,P=0.000)。

结论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化学发光;糖尿病;生化;检测糖尿病是目前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主要是由于体内的糖代谢功能紊乱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或胰岛细胞损伤,最终引起血糖升高。

糖尿病中的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以及相关的C肽蛋白等是诊断糖尿病的关键指标,也是临床判断患者血糖情况的参考依据[1-2]。

相关临床研究发现,通过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相关生化项目的测定能够为临床糖尿病的诊断提供相关参考依据[3]。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胰岛素及C肽蛋白等指标的测定。

基于此,本文主要选取我院糖尿病就诊患者80例作为本次检验的受检对象(2020年9月-2021年9月),分析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应用情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糖尿病就诊患者80例作为本次检验的受检对象(2020年9月-2021年9月),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0例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5.31±3.51岁),学历情况:小学26例、中学34例、大学20例;糖尿病病程时间(1-13年),平均病程时间(5.39±2.01年);对照组80例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55.29±3.49岁),学历情况:小学25例、中学35例、大学20例,两组资料统计比较无差异性P>0.05。

糖尿病患者在生化免疫检验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验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患者在生化免疫检验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验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患者在生化免疫检验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验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在糖尿病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

方法:纳入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复诊糖尿病患者80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80例(共160例)设为研究对象,实施对比性诊断研究。

经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血样后,均行生化免疫检验,比较两组血糖量化指标、血清C肽及胰岛素检验水平差异及糖尿病诊断符合率。

结果:相较健康者,糖尿病患者血糖量化指标(FBG、2hPBG、HBAlc)水平均较高,且糖尿病患者血清C肽及胰岛素检验水平均降低,差异显著(P<0.05);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所得诊断符合率、诊断敏感度及阳性检出率均高于90%。

结论: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可在检验患者常规血糖量化指标同时,经联合分析患者血清C肽及胰岛素后,提升疾病诊断、评估效果,价值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临床价值生化免疫检验是糖尿病临床筛查中所主要采用的一类临床检验措施,在该类型检验中,检验样本选择及检验技术均可实现对患者血糖生化指标表达水平的准确反映,以实现对患者病情的临床准确诊断,应用价值显著,且在现阶段生化免疫检验技术发展中,检验技术应用准确率及效果较先前均有显著提升,对于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准确诊断具有积极意义[1]。

结合上述背景,本文特设研究对生化免疫检验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验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价值进行探究,详情如下: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纳入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本院复诊糖尿病患者80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80例(共160例)设为研究对象,实施对比性诊断研究。

健康体检者,男42例,女38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58.55±4.26)岁;糖尿病者,男43例,女37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59.52±4.35)岁,病程0.5~13年,平均(6.58±1.21)年。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摘要:目的:为研究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在糖尿病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2组研究对象均采取生化免疫检查,并利用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对2组研究对象的空腹及餐后2h的血糖水平、C肽水平及胰岛素水平进行测定。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C肽水平及胰岛素水平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2组患者餐后2h的血糖水平都较空腹时有所上涨,但实验组患者的上涨幅度较缓;实验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h的血糖水平都较对照组低,P<0.05,且2组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光化学免疫技术在糖尿病患者生化免疫检测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精度,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种临床耐药疾病,是一种慢性、渐进的代谢疾病,主要特点是血浆中葡萄糖水平长期上升,这是一种复杂的发病机制,通常被认为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DM出现后,身体长期处于葡萄糖含量高的环境中,可能会加快细菌繁殖,对多个器官造成损害,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有两种临床类型: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T2DM占所有DM的90%以上。

报告指出,成年人的DM流行率为15%,男性(11.1%)高于女性(9.6%)。

一旦DM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它可能同时造成皮肤损伤、视网膜损伤和糖尿病肾脏疾病,从而使病人的病情恶化,甚至危及其生命。

在目前的临床阶段,没有DM治疗方法,只能依靠终生药物来控制患者血糖和预防并发症。

因此,及早发现和控制血糖对提高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尿检是dm临床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虽然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比率很高,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诊断技术。

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熊东林;黄芬【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的变化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67 例1 型糖尿病(T1DM)患者、133 例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的GADA、ICA、IAA 阳性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1DM 组中GADA、ICA、IAA 的阳性率分别为66%、40%、24%,至少一种抗体呈现阳性的比例为92%,T2DM 组中3 种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16%、11%,至少一种抗体呈现阳性的比例为30%.T1DM 患者的GADA、ICA、IAA 阳性率明显高于T2DM 患者(P < 0.05),三种抗体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抗体.结论血清GADA、ICA 和IAA 的联合检测对早期、准确诊断1 型糖尿病,及时规范治疗、预测B 细胞功能衰竭、预测疗效及在高危人群中筛查1 型糖尿病有重要临床意义.【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2(010)017【总页数】2页(P66-67)【关键词】糖尿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作者】熊东林;黄芬【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宜春,336000;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江西,宜春,33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目前国内外对于糖尿病的分型多是根椐患者年龄、发病的急缓、有无酮症酸中毒及胰岛素的测定,但成人迟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有着2型糖尿病的发病特点,且有时患者已经使用胰岛素治疗,使得诊断非常困难[1]。

近年研究表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胰岛细胞抗体(ICA)等多种针对胰岛相关分子的自身抗体可以作为对T1DM诊断和分型的临床免疫学指标[2]。

本文对67例T1DM和133例T2DM患者进行了血清GADA、IAA及ICA检测,旨在探讨这3种抗体的联合检测在DM临床分型的重要意义。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糖尿病自身抗体的结果分析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糖尿病自身抗体的结果分析

Co mp a r i s o n o f t h e Ef f e c t Be t we e n En z y me - l i n k e d I mmu n o s o r be n t As s a y
a be t e s Aut o a nt i bo dy a n d I mmu n o b l o t t i n g f o r t h e De t e c t i o n o f Di
f o r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d i a b e t e s a u t o a n t i b o d y . Me t h o d s 1 4 2 c a s e s wi t h d i a b e t e s a d mi t t e d i n En d o c r i n o l o g y De p a r t me n t o f o u r h o s p i t a l
a s s a y a n d i mmu n o b l o t t i n g w e r e u s e d t o d e t e c t t h e d i a b e t e s a u t o a n t i b o d y i n a l l t h e s u b j e c t s . T h e p o s i t i v e r a t e s o f g l u t a mi c a c i d d e c a r b o x y l se a a n t i b o d y ( G A D A ) nd a i s l e t c e l l a n t i b o d y ( I C A ) w e r e c o u n t e d , a n d 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 d s p e c i f i c i t y o f t h e m w e r e c a l c u l a t e d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的准确度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的准确度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的准确度分析发布时间:2023-03-10T01:10:54.20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2月12期作者:曹霞[导读]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的准确度分析曹霞(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江苏泰州225500)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和探究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过程中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探究其具体的应用价值。

方法:案例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医院所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资料作为实验组。

并且随机选取同时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上述所有人员均采集空腹静脉血4ml,取血之后,给予受检者75g无水葡萄糖,并且严格记录上述所有人员的进食时间,在进食之后的1小时、2小时内抽取患者4ml静脉血进行测量,应用化学免疫分析技术针对胰岛细胞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进行检测,最终分析其检测结果,计算得出具体的诊断准确率。

并且对比分析两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

结果:通过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应用,得出5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46例被检出,检测准确率为92%(46/50),同时对比分析两组人员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情况,实验组患者相关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结论:将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应用到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过程中确实可以有效提升检测的准确率,也为后期切实开展临床诊断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准确度引言:在临床上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临床病症,并且也是慢性的代谢性疾病,大多是因为胰岛素的分泌功能异常从而造成的,同时其发病率很高,病程很长,现阶段临床上针对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认知还不够明确,大多的临床医学成果表明其与患者的年龄、生活的环境以及遗传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针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因为其机体内部长时间都处于高血糖的发展环境,所以细菌本身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也很容易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的状况。

文献综述 免疫印迹法

文献综述 免疫印迹法

免疫印迹法近年发展综述摘要:简述了免疫印迹法的原理和方法,并对近年来的应用作了简要概括,使读者能对免疫印迹法的近年发展有一定的认识,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作展望。

关键词:免疫印迹法小分子蛋白间接疫荧光法 HIV抗体糖尿病前言:蛋白免疫印迹法自发明以来,发展迅猛,本文对其近年来的发展作了简要概述。

正文:1原理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乔治·斯塔克发明,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异性抗体对凝胶电泳处理过的蛋白样品进行着色,再通过分析着色的位置和深度获得目的蛋白在样品中的表达情况信息[1-3]。

蛋白免疫印迹技术集凝胶电泳、蛋白转印和免疫学标记等三部分于一体,在现代生物医学中广泛应用[4,5]。

2方法简述该项技术通过聚丙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目的蛋白质标本,并将其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膜,聚偏二氟乙烯膜等)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相对应的单克隆或者多克隆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标记的二抗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目的蛋白成分与含量[6-8]。

3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自发明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蛋白质定性和半定量分析[9]。

3.1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对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的比较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81例糖尿病患者胰岛自身抗体,将结果与酶联免疫法测定的GAD-A、ICA,放射免疫法测定IAA结果进行比较。

结论是放射免疫法检测IAA、酶联免疫法检测ICA阳性率均高于免疫印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GAD-A阳性率则高于放射免疫法[10]。

3.2检测小分子蛋白的实验条件优化研究探讨免疫印迹法不同参数对小分子蛋白检测效果的影响,从而优化并获得最佳实验条件。

方法:比较不同转膜电压和时间、转移缓冲液甲醇含量、不同化学发光剂对小分子蛋白的检测效果。

结论是选用高电压、短时间组合,选择含20%甲醇转移缓冲液和飞克级化学发光剂信号均有助于小分子蛋白免疫印迹检测[11]。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以8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均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诊治,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进行生化免疫检验,以口服糖耐量试验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诊断结果,计算其诊断效能。

结果:以口服糖耐量试验检验结果为金标准,化学发光免疫测定进行生化免疫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1.67%(66/72)、75.00%(6/8)和90.00%(72/80)。

结论:临床上对疑似糖尿病患者进行生化免疫检验时,用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测定,准确率较高,诊断效能较优,建议推广。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诊断效能糖尿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发病率在逐年增高,且患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极大的威胁着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1]。

引发糖尿病的因素比较复杂,比如肥胖、基因、遗传以及长期摄食量过多等,患者发病后,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加速了细菌的繁殖,很容易造成患者多器官衰竭,生活质量降低。

早期对其实施有效的治疗,可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稳定的范围,改善患者的预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但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极易被忽视,待确诊后发展至中期,治疗难度增加。

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对有效实施治疗尤其重要。

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诊断时主要以生化免疫指标检验为主,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是最常见的一种。

本次研究以8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为对象,详细的分析了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生化免疫指标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80例疑似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均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纳入标准:(1)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症状;(2)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资料不全;(2)不能正常交流。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研究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研究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对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136例糖尿病患者,并根据患者病因将其分为T1DM组21例,T2DM组105例,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对照8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分别进行化学发光酶免疫法(CLISA)及免疫印迹法(IB)进行其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对受试者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抗体(IAA)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其敏感度与特异性。

结果:T1DM组的GADA(54.5%)和IB(8.6%)明显高于T2DM组(15.6%、4.3%)及对照组(3.0%、4.0%),此外T1DM组的IAA (37.6 %)和IB(23.3%)明显高于T2DM组(29.7%、18.0%)及对照组(0%、12.0%),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P<0.05);两组患者的GADA与IA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对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测敏感性与特异性相对更为准去,可以达到对于糖尿病分型的准确判断,并过对于合理干预与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化学发光酶免疫法;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免疫印迹法;胰岛素抗体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患者血糖升高,临床发病率较高。

随着糖尿病分型的不断完善,我们根据患者的血糖表现和血胰岛素水平,将其可分为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特殊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1,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免疫标志物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其相关免疫标志物进行其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较大[3,4]。

因此,我们对当前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检测方法进行汇总分析可知,化学发光酶免疫法(CLISA)、免疫印迹法(IB)、放射免疫法与放射配体法是当前的主要方法[5],鉴于此,本次研究就其中研究价值较高的CLISA及IB进行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对比分析,疗效比较显著,现汇报如下。

免疫印迹法检测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的评价

免疫印迹法检测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的评价

免疫印迹法检测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的评价发表时间:2014-04-10T14:42:42.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作者:徐晶[导读] 当GADAb或者ICA至少有一个为阳性时,则判定抗体检测结果为总阳性,两者均为阴性时判定检测结果为阴性。

徐晶(南京市红十字医院 210001)【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免疫印迹法(IBT)与放射免疫法(RIA)两种方法检测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自身抗体的一致性,对IBT法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方法抽取32例临床拟诊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静脉血,用RIA法和IBT法分别测定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和胰岛细胞抗体(ICA),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评价IBT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RIA法与IBT法联合检测GADAb及ICA,其总阳性率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差(κ系数=0.015)。

结论IBT法测定糖尿病自身抗体,与目前的金标准RIA法相比一致性较差,敏感性较低,特异性尚可。

IBT法测定糖尿病自身抗体尚不能替代RIA法,其在方法上仍有待改进,推广还需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糖尿病自身抗体免疫印迹法放射免疫法 1型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074-02 一、研究对象及实验方法:取近五年我科接诊的32例临床拟诊为1型糖尿病患者,排除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龄在17-80(45.86±14.67)岁,其中有2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行C肽释放试验。

将32名患者一分为二的冻存血清,取一份予IBT法测定患者GADAb及ICA水平,记录结果;另一份血清予RIA法测定GADAb及ICA水平,记录结果。

统计学处理方法如下:比较RIA法与IBT法检测糖尿病自身抗体的一致性,用Mcnemar 检验比较有无统计学差异;κ系数>0.7 一致性较好,0.4≦κ系数<0.7一致性一般,κ系数≦0.4一致性较差。

化学发光诊断技术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

化学发光诊断技术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

化学发光诊断技术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
化学发光诊断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生物分析技术,已经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和糖代谢等方面,详细介绍化学发光诊断技术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

化学发光技术可以通过测定体内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来评估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胰岛素抵抗是指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的状态,是糖尿病的早期病理改变之一。

通过测定体内胰岛素水平,可以评估胰岛素的分泌程度和胰岛细胞功能。

化学发光技术可以使用胰岛素抗体和标记胰岛素结合,形成胰岛素–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发光强度来测定胰岛素的水平。

研究表明,胰岛素发光法能够敏感地检测到血清中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并且在胰岛素抵抗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化学发光技术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测定胰岛素的水平,可以评估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和胰岛素分泌的功能,从而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化学发光技术还可以评估糖代谢的状态,为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化学发光技术将在未来临床糖尿病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糖尿病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知识你知道

糖尿病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知识你知道

糖尿病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知识你知道说起糖尿病患者,在我们平时生活中都会遇到。

糖尿病它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因为人体胰岛素分泌功能发生障碍而诱导的,其特点是有很长的病程,有着较高的发病概率。

目前,临床还没有完全掌握糖尿病的病理机制,通常认为,患上糖尿病与患者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

近些年以来,糖尿病患者队伍不断扩大,而糖尿病患者的机体长期维持在高血糖条件下,这就利于细菌更快繁殖,并致多个器官受损。

现在,临床都要患者终身服药,以控制病情。

所以,转变糖尿病预后的重要方式就是尽早确诊、尽早治疗。

临床都采用哪些方法来诊断糖尿病的呢?临床诊断糖尿病的常用方式就是尿检,依据尿液中包含的葡萄糖比值,判定患者有无患上糖尿病,不过,当血液中葡萄糖比值不高,肾脏全部吸收掉,那么尿检结果的准确性就会受到影响。

临床研究指出,检测不同时期以下指标的水平,就可以判定病情,即: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C 肽水平,然后据此确定治疗方案。

另外,检查糖尿病时,可以检测部分抗体,比如:GADA、 ICA等,这当中,GADA存在于I型糖尿病患者机体中,会损害胰岛素细胞,诱发糖尿病,同时GADA还是一种重要的抗原,它会直接影响胰岛β 细胞的受损程度。

当GADA呈现阳性表达,就说明人体中胰岛素分泌出现异常,而检测GADA就能够评估患者胰岛素功能。

ICA是一种混合型抗体,当其呈现阳性表达,是受到糖尿病病程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病程越长,其ICA水平就更低。

检测胰岛素水平与C 肽水平,是借助免疫诊断开展,而免疫诊断的发展历经多个技术时期,即:同位素放射免疫、胶体金技术、酶联免疫技术、时间分辨荧光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等。

近些年以来,临床普遍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来诊断糖尿病,检测患者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判定有无患上糖尿病,以及病情的严重级别,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用参考。

一般来说,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的发光方法包含三种:发光酶的免疫测定、发光物的免疫测定、发光辅助因子的测定。

糖尿病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验的价值

糖尿病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验的价值

糖尿病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验的价值【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糖尿病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验的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内分泌科糖尿病住院患者共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做糖尿量实验;观察组采用西门子全自动发光分析仪做C肽和胰岛素测定。

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观察组在诊断准确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疑似糖尿病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验,能够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前言糖尿病属于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通常需要终身服药,在临床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早期的诊断有助于延迟患者糖尿病的发展,提升对于患者血糖指标的控制效果,对患者具有深远的意义[1-2]。

本文将选取本院于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内分泌科糖尿病住院患者共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分析糖尿病患者生化免疫检验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验的价值,详情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于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内分泌科糖尿病住院患者共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中: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患者共51例,女性患者共49例,年龄为38-71岁,平均年龄为:(56.33±2.01)岁;观察组中: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患者共53例,女性患者共47例,年龄为37-72岁,平均年龄为:(57.01±1.78)岁。

对照组与观察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方法对照组采用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做糖尿量实验:取患者终端尿液约10ml 左右,采用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监测,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则判定患者为糖尿病。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效果。

方法:研究将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0例为对象,按检测方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检验结果。

结果:观察组检验结果较对照组更准确,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比较,对照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均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诊断后生存质量及症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种检测方法所需的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检验时间,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应用到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可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应用;观察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糖尿病的发病几率逐渐增加,为医院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为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包含两个部分,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分析系统,为缓解当下的压力,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应将生物免疫检验方法应用到糖尿病检验中,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本次研究将对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的应用效果展开调查,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收治的对象为我院4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患20例,女患20例,平均年龄49岁。

根据测定技术将其分为两个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检测技术,比较各组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1)不愿意参与此次研究患者;(2)合并心肾疾病的患者;(3)精神疾病的患者。

纳入标准:(1)签署知情同意书。

(2)确诊糖尿病患者。

1.2方法对照组采取放射免疫检验:采取全自动双探头放射免疫计数仪对患者开展放射免疫检测,在整个过程中注意设备的运行速度,以免影响检测的结果。

观察组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在行检测前,医务人员应提前叮嘱患者禁止饮水,进食,在检验中抽取患者静脉血液3ml,随后将血液样本与肝素结合进行离心处理。

化学发光法测C肽、胰岛素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化学发光法测C肽、胰岛素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化学发光法测C肽、胰岛素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分析目的分析化学发光法测C肽、胰岛素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抽取该院于2014年4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到该院体检的80名健康人群,将其设为对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测C肽、胰岛素,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

结果两组受检人员分别经过检测后可知,餐前C肽以及餐后3 h C肽水平经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前胰岛素水平以及餐后3 h胰岛素水平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化学发光法能够有效测出C肽、胰岛素水平,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标签:化学发光法;C肽;胰岛素;诊断Analysis of Diagnosis Value of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in Measuring C peptid and Insulin on DiabetesGUO Yan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Baotou Eighth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Baotou,Inner Mongolia,01404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is value of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in measuring C peptid and insulin on diabetes. 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4 to Nov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le 80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in our hospital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C peptid and insuli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measured by the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and the clinical diagnosis value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test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 peptid before dinner and C peptid level at 3h after dinn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nd the insulin level before dinner and insulin at 3h after dinne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can effectively measure the C peptid and insulin levels with clinical diagnosis value.[Key words]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C peptid;Insulin;Diagnosis化學发光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检测速度较快,逐渐应用于医院临床诊断中[1]。

糖尿病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生化检验临床分析

糖尿病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生化检验临床分析

糖尿病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生化检验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到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对象均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生化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检出的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同时将观察组200例体检者的最终体检结果与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结果进行对比,计算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的准确度及特异度;结果: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差异显著(P<0.05),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准确度为97.4%,特异度为100%;结论: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对患者糖尿病进行诊断,准确性很高,结果可靠,可以作为早期诊疗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生化检验;准确度前言: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多发性慢性疾病,本身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有限[1],但是一旦糖尿病患者不能很好的控制病情,使血糖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就会导致其他脏器受损,进而危及患者生命。

近年来,糖尿病也呈现低龄化、扩散化的趋势,在发病率直线走高的背景下,早发现、早干预是目前较为正确的方式,能够有效保证患者健康,延续患者生命[2]。

本次研究,尝试以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对糖尿病进行检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现作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6月到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95例,女性105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51.20±2.16)岁;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89例,女性111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51.24±2.08)岁,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并不显著,对于研究结果没有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照组对象,均为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所有患者近期未服用过可能会对诊断产生影响的药物,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同意参与实现,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或肝肾疾病的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存在其他内分泌病变的患者;观察组对象均为健康体,无任何疾病的体检者。

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化免疫检验过程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验的临床效果

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化免疫检验过程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验的临床效果

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化免疫检验过程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检验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在生化免疫检验过程中对高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CLIA)检验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研究以2022.01~2023.06为期限,受试者为160例疑似T2DM高龄病例。

全部病例均运用CLIA开展生化免疫检验。

金标准参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观察检验结果及效能。

结果:本组160例疑似病例经金标准确诊84例,而经CLIA检验确诊82例,检验特异性97.37%,灵敏度97.62%,准确性97.50%,CLIA与金标准检验结果相近(P>0.05)。

结论:在生化免疫检验过程中对高龄T2DM患者运用CLIA 检验的准确性较高,可对疾病有效诊断和鉴别,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生化免疫检验;高龄;2型糖尿病;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由于老龄人口的增多,近年来我国高龄2型糖尿病(T2DM)也随之增加。

与普通T2DM相比,高龄患者慢性病症较多,且多以症状轻微但病情严重为主要表现,所以漏诊概率较大[1]。

而早期及时对高龄T2DM进行筛查和诊断,对于其预后改善极为有利。

目前在诊断T2DM时,较为常用的诊断依据和检查方式则为生化免疫检验,其最大的优势则为无创性,而在此检验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技术则为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CLIA),其是将免疫反应与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结合的一种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技术,其在临床检验和疾病诊断中更具显著优势[2]。

因此本文则探究了在生化免疫检验过程中对高龄T2DM患者运用CLIA检验的临床效果,现阐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研究以2022.01~2023.06为期限,受试者为160例疑似T2DM高龄病例,统计年龄75~89岁,均值为(80.41±2.55)岁;性别:女性:86例,男性:74例;病程1~30年,均值为(11.62±1.54)年。

伦理部门已批准;受试者入组自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文 通 过 对 化 学 发 光 酶 免 疫 法 ( LS 与 免 疫 印 迹 法 C IA)
高泽斌


李晓 兰
表 2 C IA和 I LS B检 测 各 组 血 清 I A、 AD A G A的 敏 感 性 、 异 性 特
(B 检 测 糖 尿 病 自身 抗 体 的 敏 感 性 、 异 性 进 行 比较 , 在 I) 特 旨
1 材 料 和 方 法
1 1 临 床 资 料 1 . 3例 ( 6 女 7) 男 , 1型 糖 尿 病 ( M1 患 D )
从 表 1可 见 , LS 检 测 D C IA M1和 D M2患 者 血 清 I A A 、 G D A A的 阳性 率 明显 高 于 I 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者, 均为 2 1 0 0年 2月 ~6月 于 大连 医科 大学 附属 第二 医院
内分 泌科 和 儿 科 病 房 的确 诊 患 者 , 符 合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均
( H 19 W O) 9 9年 诊 断 标 准 。 年 龄 ( 0~3 ) , 均 ( 0± 1 9 岁 平 2
从表 2可见 ,LS C IA检测 I A、 A A的敏感性 明显高于 A G D
I 。 C IA检 测 IA 的 特 异 性 明显 高 于 I 检 测 G D 的特 B LS A B; A A 异性与 I B相 同 。经 统 计 学 分 析 , LS 和 I 测 IA 的敏 C IA B检 A 感性和特异性差 异均有统 计学 意义 ( P<0 0 ) 检 测 G D .5 ; AA 敏 感 性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 特 异 性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 .5 ,
公 司提 供 的 试 剂 , 说 明书 操 作 。使 用 半 自动 L MI O发 光 按 U N
仪 测定 IA、 A A 浓 度 , A 浓 度 >1 I/ l 阳 性 , A A A G D I A 0U m 为 GD 浓 度 > 0U m 为 阳性 。 3I/ l 13 统计学处理 . 用 SS . 计 软 件 分 析 , 组 间 阳 性 P S8 0统 各
3 讨 论
I A 最初 由 P m r 于 18 A M e等 9 3年 在 D M1患 者 血 清 中检
测 出, 其指 出, M1自身免 疫进程并 非仅 限于胰 岛细胞 膜 和 D
胞浆抗 原 , 岛素分子 作为抗 原 也参与 D 胰 M1的 自身 免 疫 过 程 … 。在 D 首 次 确 诊 中 ,A 也 可 出 现 在 发 病 前 , 其 预 M1 IA 但
放射免疫学杂志 2 1 0 1年第 2 4卷第 4期 Jo R do u oo 0 ,4 4 f a imm n l i  ̄2 1 2 ( 1




4 53 .— —
化 学 发 光 法 和 免 疫 印 迹 法 检 测 糖 尿 病 自身 抗体 的 结果 分 析
大 连 医科 大学 附属 二 院检验 科 ( 10 7 16 2 )
来 自大连 医科 大学 附属第 二 医 院体 检 中心 体检 健 康者 , 年
龄 ( 4~ 5 岁 , 1 5 ) 平均 ( 6-7 岁 , 2 4 ) 空腹 血糖 值均 低 于正 常值 - ( . m lL , 6 1 mo ) 且无糖 尿病家族 史和 自身 免疫病 史。 /
12 检测方 法 . 空 腹 采 集 实 验 对 象 静 脉 血 2 l待 凝 , 心 m, 离
体 检 者 血 清 I A, 敏 感 性 4 一4 % , 异 性 为 8 % ~ A 其 % 2 特 9 10 , 见 不 同实 验 室 的检 测 结 果 存 在 较 大 的差 异 , 可 能 0% 可 这
由 于 检 测 方 法 不 同 , 同 生 产 厂 家 的 试 剂 质 量 不 一 致 , 验 不 试
分离血 清 , 分装后置 一2 q 保存统一检测 。 0E
1 2 1 免 疫 印 迹 法 : 用 深 圳 市 伯 劳 特 生 物 制 品 有 限公 司 .. 采
报价值不 如 G D A A和胰 岛 细胞抗 体 (C 。若 IA 和 IA I A) A C 同时出现阳性 , 其预报价 值明显增 高。Bn ly ige 等 报 道 , 糖 尿病抗体标 准化 项 目( A P , l D S ) 有 3个 国家 的 4 6个 实验 室 应用 R A或 E IA检测 5 I LS 0例新 近发生 的 D M1和 5 0例 正常
为临床提供更准确 、 靠 的诊 断 依据 , 可 以期 达 到临床 对糖 尿
病 的 分 型 做 出 准 确 判 断 , 成 人 隐 匿 性 自身 免 疫 性 糖 尿 病 对
( A A) 出准确预 测 , LD 做 即时 干预 , 理治疗 , 合 以减 少胰 岛 B
细胞的进一步破坏 。
注 : LS C IA与 I B比较 , ①敏感性 :A I A P<0 0 , AD . 5 G A P<0 0 ; . 5 ②特异性 :A 0 0 , D 0 0 I A P< .5 GA A P> .5
提供 的试剂 , 按说 明书操作 。胰 岛素抗 体 (A 阳性判 断标 I A) 准 为在 5 8 D区带位置 出现清 晰的显 色 区带 。谷氨酸 脱羧 .K 酶抗体 ( A A) G D 阳性判断标准为在 5 K 6 D区带位置 出现清晰
的 显 色 区带 。
122 化 学发光法 : 用深圳 市新 产业 生物 医学 工程 有 限 .. 采
( P>0 0 ) .5 。
1 ) ,1例 ( 3 女 3 ) 0岁 6 男 0, 1 2型糖 尿 病 ( M ) D 2 患者 均 来 自 21 0 0年 2月 ~6月于 大连医科 大学 附属第 二 医院 内分泌科 病房住 院患者 , 均符 合 WHO 1 9 9 9年诊 断标 准。年龄 ( 6~ 2 8) , 3 岁 平均 ( 3±1 ) , 4 2 岁 正常对 照组 5 0例 ( 2 女 2 , 男 4,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