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全套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81352b6c175f0e7cd13743.png)
东非大裂谷
张裂速度为每年2~4厘米
地震和火山都是怎么造成的呢?
地震和火山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 起的。
小结:
①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 高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 的结果。
②地球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 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除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高原五大地形外,还有湖泊、
海洋、河流、沙漠、峡谷等
地名 吉林长白山 福建 四川 长江三角洲 内蒙古
地形
特点
山地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
丘陵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盆地 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平原 宽广平坦,起伏低平
高原 面积广大,地形开阔
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代表 什么吗?
颜色 数字 图例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 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黄 土 高 原
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些地形?
地球表面的地形
平原
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
中间地势较低
高原
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山地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丘陵
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
丘陵起伏
盆地
地平而宽广
峡谷: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谷地。
雅鲁藏布大峡谷
岩浆冷却和堆积可以形成新的地形,如火山岛、火山锥等; 地震可让地面产生裂缝,形成堰塞湖,引发海啸等 。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
软流层
地幔 地核
简单制作地球内部结构
要求:有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层 时间:10分钟内
13
返回
14
裂谷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8篇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3f964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9.png)
【导语】地球⾚道半径6378.137千⽶,极半径6356.752千⽶,平均半径约6371千⽶,⾚道周长⼤约为40076千⽶,呈两极稍扁⾚道略⿎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
地球表⾯积5.1亿平⽅公⾥,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地球表⾯的地形 【教学⽬标】 科学概念: 地形包括⾼原、⾼⼭、盆地、湖泊、峡⾕、平原等。
地球表⾯有河流、海洋、⼭脉、⾼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是⾼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法: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原、平原、⾕地、⼭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学⽣事先准备⼀些⾃⼰去过的地⽅的风景照⽚,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准备⼀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教学过程】 ⼀、引⼊ 1、教师⽤课件展⽰⾃⼰到外地旅游的照⽚,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吗?从照⽚上,你可以感受到那⾥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你去过什么地⽅呢?能不能拿出照⽚来介绍⼀下呢?你可以说说那⾥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1、学⽣初步交流展⽰。
要求:出⽰照⽚,向⼤家介绍该地⽅,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照⽚上的地形,出⽰相关图⽚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平坦,起伏很⼩; 丘陵:⾼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丘组成; ⾼原:⾯积很⼤,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地:地势较⾼,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中间低平; …… 3、了解家乡的地形。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共16张ppt)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b7496952ea551811a68715.png)
• • 三A、、简土答壤题 B、 腐殖质
C、岩石
• 1、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知道土壤中有空气的?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一、填空题
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 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 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 侵蚀。雨点降落到地 面便是土壤被侵蚀 的开始。 2、 雨量 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二、判断题
1、火山喷发只会带来危害,不会带来好处。 (× )
2、地球表面的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 )
3、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 (√ )
4、从火山和地震带给人们的信息可知,地球内部是
运动的。
(√ )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一、填空题
• 1、由于受 水、 大、气 气或温 动植的物作用,
了
。防止水土流失
一、填空题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 •
1(2、、沉河 黄积流 河)对 中。土 的地 流的 水作中用含主沙要量表极现大(,这些沙)侵主和蚀要是
(
)作用。
流水的侵蚀
二、判断题
• 1、上流河床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和细沙。 ×
•
()
• 2、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
( )×
• 3、侵蚀使突起地方的土地流失,沉积填平了低洼 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 貌。
海洋
陆地
2、地球上
高面积山比
面积平大原;
我国西部多
,东部 多
B
3、我们家乡杭州的主要地形( ) A、山地 B、平原 C、盆地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一、填空题
1、地球内部分为、 地壳 、 地幔、 地核三 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 地壳 内,火 山活动与 地幔 和 地核 的运动有关。 2、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 挤压 后隆起 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 拉伸 后形成 的断裂谷。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a8a17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7.png)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成及其变化。
2.理解地球的排列形式和地球的形状。
3.掌握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和描述地球表面的特点和变化。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3.能够运用简单的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实验。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3.使学生意识到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排列形式。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三、教学难点1.如何有效地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和模型,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地球表面的特点和变化。
2.实验教学法: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热身让学生观看地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地球的印象和了解。
2.知识讲授1.地球表面的形成和变化a.展示地球图片和模型,让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地球表面的特点和变化;b.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2.地球的形状和排列形式a.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排列形式。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a.通过展示视频或动画,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3.实验探究1.借助球体模型,让学生观察自转和公转对地球表面的影响;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温度变化等现象,了解自转和公转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分享自己对地球表面变化和自然现象的理解;2.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和疑问,帮助学生探究科学问题。
5.总结归纳1.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总结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基本特点和变化规律;2.引导学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更深入的探究和研究。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8ffd1295901020207409c4d.png)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一、科学概念: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
2.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缓慢不易觉察的,有的却是迅猛激烈的。
3.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从地形图上知道,我国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
4.温州的主要地形是丘陵和平原。
高原的特点:面积广大,地形开阔,海拔高,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如内蒙古。
山地的特点:地势较高,蜿蜒起伏(陡峭起伏),层恋叠嶂。
如吉林长白山。
丘陵的特点:山顶浑圆,高低起伏,起伏较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如福建。
盆地的特点: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如四川。
平原的特点: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较低。
如长江三角洲。
5.地球内部可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6.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7.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
8.火山喷发虽然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但是它也有好处,如可以改变地形、地貌。
9.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10.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
1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1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12.土壤中的微粒按颗粒从大到小排列为:沙砾—沙—粉沙—粘土。
13.细菌:分解动植物的残留物。
蚂蚁:在土壤中群居。
蜗牛和甲虫:靠腐烂的生物为生。
植物的叶、根、茎: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蚯蚓:使空气和水容易进入土壤,即疏松土壤,寻找腐殖质。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0aa03fd202020740bf1e9b50.png)
谢谢观赏
米以上。 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还有七大洲八大洋。。。。。。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表面 千姿百态,正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地 形地貌才让我们的地球妈妈变得美 丽而可爱。
你们刚刚自然景观,看到这么多的 自然景观, 有谁想过它是怎样形成 的吗?
让我们探一起来探究它们的形成的 原因吧!
我们看过的地形
地球表面是光滑的还是平坦 的?
说说你看到过的各种不同的 地形,将你看到的风景,和 大家分享。
我们看过的地形
平原:地势低平而宽广
我们看过的地形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 伏
我们看过的地形山地:ຫໍສະໝຸດ 峦高耸,地势崎岖我们看过的地形
峡谷:水面狭窄,两面高山,地势险要
我们看过的地形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我们看过的地形
盆地:四周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 低
我们看过的地形
湖泊:水面宽阔,陆地环抱
我们看过的地形
河流:碧波荡漾,曲曲弯弯
观察地形图:
我们的发现: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 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 、崎岖不平的;
地球上陆地占29%,海洋占71%。 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
火山爆发能改变地形地貌
火山是岩浆等喷发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 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的挥发成分,加 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物溶解在岩浆中 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 挥发物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 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 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地震发生在海洋里叫海啸,发生 在陆地上叫地震。 海啸是一 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洋。 当地震发生在海底,因震波的动力 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 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淹 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知识总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36482655f0e7cd1842536ed.png)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知识总结一、地球表面的地形1. 地球表面上常见的地形有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山地。
2. 地球上的海洋多,陆地少。
3. 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 地形的特点5. 观察地形图,我们获得的信息列举如下。
①地球表面上有海洋、河流、高原、山地、平原等地貌。
②地球刚形成时是汪洋一片,后来才出现陆地的。
③很早的时候,地球上的七大洲是连在一起的。
④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⑤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
⑥地球表面上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
⑦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 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3.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4. 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5.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这些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
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6. 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
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地震、火山。
有时也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7. 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三、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 冷和热对岩石变化的影响实验2.流水对岩石变化的影响实验3.植物对岩石变化的影响实验4.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5. 岩石变化的过程风化继续风化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和沙6. 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
四、土壤1.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课件
![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0d0f3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6d.png)
沙漠
A. 雅丹地貌
B.沙漠
C.风蚀蘑菇
D.戈壁
风蚀蘑菇
小明在新疆旅游时看到一处如右图所
示的景点“风蚀蘑菇”。经导游介绍,
“风蚀蘑菇”很久之前还是一块柱状的
岩石,它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岩石受到了
不同程度的风蚀作用,请问风力作用最
强的是( A)。
A. ①处B. ②处C Nhomakorabea ③处D.没有区别
风蚀型地貌
堆积型地貌
1.在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中所用的 材料和动作分别代代表什么?请连一连。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
5.风的作用
聚焦:风对地球表面会产生怎么作用呢? 拱门状岩石
实验材料
自然界中 真实的岩石
岩石表面
被风卷起来 的沙子
探索: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
温馨提醒:
砂纸打磨岩石模拟实验记录表
岩石表面的 特点
打磨前
打磨后
...
...
...
把你观察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吧!
粗糙的砂纸 有棱角的岩石 不停的打磨 岩石棱角变圆
地表的风蚀地貌 被风卷起的沙子 地球表面的岩层 沙子不断磨石岩石
2.我国有很多千奇百态的岩石,右图所示是敦
煌雅丹的一处地质奇观“金狮迎宾”,它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A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3.下列(B )地貌主要是由于风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实验现象:
凹凸不平
较光滑 水平纹理
研讨:风是怎样改造地球表面的?
大风卷起的沙子从岩石上刮过时,沙子会和岩石之间 产生摩擦,导致岩石表面被磨蚀碎屑物脱落形成凹坑。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课件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b7f57fc1c708a1294a447f.png)
新课探究
火山和地震改变地形的实例
运动名称 时间 地点
形成的地形地貌
火山爆发 1963年 大西洋 形成了一座岛屿
地震 地震
2007年 所罗门 群岛
1920年 宁夏
形成了一座名为拉加 农的岛屿
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
新课探究
火山和地震都会改变地形地貌,火 山喷发时,岩浆会形成火山岛、火山锥、 熔岩高原等;地震会造成地面隆起、升 降、陷落,或出现裂缝,还会发生河流 移位等。火山熔岩或地震崩塌的石块和 泥沙会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
新课探究
地壳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 的如火山和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 雅山慢慢地抬升一样缓慢而不容易被人察觉。
新课探究
小结: 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
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 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 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察觉的。
拓展延伸
五大连池是怎样形成的?
课堂小结
地球内部的力量可以改变地球的 地形地貌,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 部运动造成的,这种运动有时是很剧 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察觉的。
课堂练习
选择
1.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B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南高 A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平原
课堂练习
3.( A )包括高原、高山、盆地、 湖泊、峡谷、平原等。
A.地形 B.地势 C.地球 D.自然 4.( D )是丘陵 A.低平而宽广 B.海拔较高,地面开阔 C.峰峦高耸,地势崎岖 D.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新课学习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 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课堂笔记
![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579f02ab90d6c85ec3ac681.png)
【温馨提醒】第三单元的概念性知识较多,类似于上个学期《岩石和矿物》单元。
因此,这个单元在复习的时候,需要同学们在笔记的基础上,认真阅读书本(包括资料库的内容)。
谢谢!3.1地球表面的地形1.地球表面的地形: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2.高出海平面500米以下的山地,称为丘陵。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形成山脉。
山地与丘陵的差别是山地的高度差异比丘陵要大。
由于丘陵坡度较缓,可以在上面开发梯田。
3.黄土高原是世界著名的大面积黄土覆盖的高原,沟壑纵横,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4.地球上海洋多,陆地上(海洋:陆地=7:3)。
5.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全部分布在中国东部,我们浙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上)。
6.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在不断变化的。
7.我们常用地形图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形图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
8.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火山爆发会形成火山岛。
2.海底地震会引发海啸。
3.地震会引起地裂、塌方,形成堰塞湖。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5.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运动引起地震,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都有关(火山必须提到地幔,因为有岩浆活动)。
6.板块运动:我们将地球表面分成六大板块。
板块之间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在运动的状态中。
(1)板块挤压:隆起,形成丘陵、山地或者高原。
我国的喜马拉雅山就是板块挤压形成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
(2)板块分离:形成裂谷,例如东非大裂谷。
当海水进入,形成海洋;继续分离,形成大洋。
非洲板块内部分离,形成裂谷。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分离,形成红海。
7.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这种变化有时是很猛烈的,如火山、地震。
有时也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如板块运动(喜马拉雅山每年继续升高1厘米)、风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单元说教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2016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单元说教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2016](https://img.taocdn.com/s3/m/55cea695e53a580216fcfeed.png)
地形发生了什么样 的变化?
岩石破碎、火山岛、 火山湖、石林、溶洞、 河谷、峡谷、瀑布……
说课标
地形及其变化
地形:平原、盆地、山脉、丘 陵…… 。起伏不平
地球内部 的运动
板块的拉张和挤压 形成什么样的地形
风化、侵蚀、沉积 形成什么样的地形
说教材
说建议
From SYSU
有效的整合
地形的多样性
(第1课)
核心概念的安排
地球表面地形多种多样 地球表面崎岖不平
地 球 的 表 面
内力(第2课)
岩浆活动和 板块运动 太阳、水、风、 生物、冰川、重 力等
地 形 不 断 变 化
外力(第3—7课)
人类活动(第8课)
加剧或减轻
自然灾害
有时会发生
说课标
说教材
说建议
From SYSU
有效的整合
地形的多样性
第4课 土壤中有什么
第5课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6课 探索土地被侵蚀 的因素 第7课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具 体 目 标
返回
第8课 减少对土壤的侵蚀
From SYSU
有效的整合
编写 体例
编写 意图
教 材 内 容
知识 结构
说课标
说教材
说建议
From SYSU
有效的整合
宇 宙 地球的运动
双螺旋结构
螺旋 (返回) 上升
From SYSU
再现中体验
学习态 度评价 知识掌 握评价 评 价 建 议
说课标 说教材 说建议
综合评价
1.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应根据
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减少对土地 的侵蚀”是 2.评价的方式和手段。 对本单元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本单元学习 小组活动中善于合作 3.前科学概念的调查。 的评价。通过让学生设计 和建造我们的家 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 4. 学生的学习发展评价。 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 (返回)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275b62458f5f61fb6366687.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知识点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基础知识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2.在地形图上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蓝色表示海洋。
3.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从外到里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5.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6.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7.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8.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9.(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10.风化作用改变的地形地貌:海南第一山和云南的路南石林。
海南第一山东山岭主要由花岗岩构成,长期以来这些花岗岩由于温差及海水.海浪的侵蚀风化作用,逐渐形成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
云南的路南石林.弥渡的天生桥是石灰岩受水的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
1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岩石→岩石碎裂→土壤)12.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颗粒最大的(沙砾),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137e558bd63186bdebbc62.png)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班级:姓名: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2、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3、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海洋在地形图上用蓝色表示。
4、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
家长签名:()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4、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5、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6、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有些是猛烈的,比如地震、火山。
有时候也极其缓慢,就像喜马拉雅年复一年的隆起。
7、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家长签名:()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摸样吗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整块的岩石风化后岩石碎裂,碎石继续风化就会变成小石子和沙,这些小石子和沙经过长时间后又会变成土壤。
3、“冷热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模拟实验研究计划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石块、镊子、盛水的烧杯等。
实验步骤:①点燃酒精灯。
②用镊子夹住岩石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
③把加热后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观察。
④反复实验几次,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并伴有碎石屑脱落。
实验结论:冷热气温变化能使岩石发生变化。
家长签名:()第四课:土壤中有什么1、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课件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add20d3b3567ec112d8a3d.png)
很多岩石破裂是因为季节和昼夜的交替,温差使岩石发生了( A ) A. 热胀冷缩 B. 热胀 C. 冷缩
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 空气 )。
由于流水的( C )作用,地表形成了许多沟壑。 A、风化 B、沉积 C、侵蚀
我国的平原大多都是( B )形成的。 A、人类填埋 B、河流搬运 C、海水冲刷
肥力
• 雨如何影响土地
➢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可以改变地
形地貌
• 影响土地侵蚀的因素 ➢土地坡度的大小 ➢有无植被的覆盖 ➢降雨量的大小
•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土地的坡度对侵蚀有影响,坡度越陡侵蚀越严重 ➢植被对侵蚀有影响,植被越差水土流失越严重 ➢雨量大小对侵蚀有影响,雨量越大侵蚀越严重
• 岩石变化的原因
➢冷热的作用 ➢流水的作用 ➢植物的作用 ➢动物的作用
• 风化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 风化
➢风化过程的特点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短期内不易觉察
• 土壤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的作用:
➢空气:植物根呼吸氧气的来源 ➢水:植物生长必要的条件 ➢腐殖质: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为植物提供养分,增强土壤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复习课件
单元知识总结
知识回顾
• 地球表面的地形
➢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地貌
• 地球结构
➢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 ➢地核可分为外部液态地核和内部固态地核 ➢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壳则可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 地球内部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