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 (5)

合集下载

2023初中语文《中考解读》第一部分积累运用第五章 语言综合应用(20页)

2023初中语文《中考解读》第一部分积累运用第五章 语言综合应用(20页)
联组合、名著内容与人物判断选择,还有名著感悟表达。
考点研读
1. 句子仿写: ①提供一个句子作为示例,给出其他事物进行仿写。 ②给出一段话,要求仿照画线部分句子进行仿写,使前后句子形成 排比关系。 2. 压缩语段: ①下定义;②拟写标题+说明理由;③概括语段内容+组合对联; ④概括语段内容+运用修辞写话。 3. 语言综合运用:①图文转换;②题材分析选择题;③链接与排序; ④口语交际等。
③修改题: 要求考生指出并改正语句中的毛病。
谢谢观看
b. 揭示寓意 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漫画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要 注意:漫画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 “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漫画所揭示的 主题。
c. 拟写标题 标题是漫画的眉目,它有揭示漫画寓意或揭示讽刺、颂扬对象的作用。 拟写标题先要弄清漫画讽刺、颂扬的主体和漫画主题,然后再围绕主体 或主题拟加标题。可直接把讽刺、颂扬主体当作标题。
(2)明确表述形式。新闻标题=主体 +主要事件。
3.概括语段内容(组合对联) 这一类题目的语言材料往往只有一段。最佳的方法是先划分层次,然后 概括各层次的主要内容,最后连贯各层次的内容,建议用复句来表述。 组合对联首先要根据对联常识保证上下联字数相同、相同位置的词语词 性相同,末字仄起平收;其次要结合语段内容确定字词搭配。 运用修辞写话,要求掌握初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 排比、反问 、设问 、反复 、对偶等 。主要有两种考查类型: ①以 “ × × ×”为描述对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②为 “ × × ×”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1)答题步骤
①读材料,圈画关键词句,把握描述对象的主要特点。 ②根据描述对象的特点,联想与之相类似的事物。 ③选定相似事物,用修辞手法把句子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 (2)温馨提示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中考复习资料).doc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中考复习资料).doc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从近三年中考谈语文积累与运用白花片区研训组曾从香一、试题分析包括四项:诗文默写题;字词句积累题;名著阅读题;信息筛选题。

(-)诗文默写题分层要求,关注差异,多角度考查学生对优秀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同时重视正确、规范书写能力的考查。

• • • •第1题就是古诗文名句填空(内容8分,书写2分)。

提示:(1)——(8) 任选6小题完成,(9) —— (10)小题必做;请将答案用巫楷字轻规范地填写在方格内。

2009年:涉及的诗歌及其名句——《观沧海》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犬狼”《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涉及的文言文及其名句——《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出师表》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桃花源记》中“黄发垂看,并怡然自乐” o 込邵金内容丸乎级冇三牛今翹,殊氽为土八年级内容,垛外克谱回冇丁个腿。

2010年:涉及的诗歌及其名句——《兼葭》屮“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见欢》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渔家傲•秋思》屮“浊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犬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山坡羊.潼关怀古》+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过零丁洋》中“人生口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涉及的文言文及其名句——《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送东阳马生序》中“以中有足斥者,不知口休之奉不若人也” 0込部步内容除西題呈丸年级曲夕卜,均为土八年级内容,曙外百谬诃亩二4、腿。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要总结与应用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要总结与应用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要总结与应用语文是我们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培养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对于初中生而言,掌握语文知识点是提高语文成绩和文学素养的关键。

本文将总结初中语文的核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首先,我们要了解初中语文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字词、句子、段落和篇章的构成。

字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了解字词的构造和意义是理解语言的基础。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表达单位,可以通过句子成分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句子的结构。

段落是几个句子综合而成的一部分,它们具有一定的主题和逻辑结构。

篇章是由多个段落组成的完整的语言表达形式。

掌握这些基本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语言表达形式。

其次,我们要了解典型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常识。

初中语文教材中包括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学风格和人物形象,培养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还要了解一些与文学相关的常识,如诗歌、散文和小说的特点,不同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等。

第三,我们要掌握语文表达和阅读的技巧。

语文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在写作方面,我们要学会构思文章内容,组织好文章的结构,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在阅读方面,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意义,善于捕捉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另外,我们还要了解一些语言文字的演变和变化。

语言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学习古代汉字和古代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加深对语言发展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现代汉语的变化和新词的产生,掌握新词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最后,我们要学会运用语文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语文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词汇来提升文章的质量。

在理解阅读材料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和推导推理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中考复习教案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下学期新人教

中考复习教案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下学期新人教

中考复习教案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下学期新人教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下学期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七单元:古诗文的阅读与鉴赏课文:《背影》、《春》、《济南的冬天》、《古代诗歌四首》重点:文言文阅读理解、现代文阅读理解、诗歌鉴赏2. 第八单元:现代文的阅读与写作课文:《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重点:现代文阅读理解、写作技巧与实践3. 第九单元:作文训练主题: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重点:作文写作技巧、修改与评价4. 第十单元:综合测试与复习内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综合测试与复习重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语文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掌握情况。

2. 组织作文比赛,展示学生写作水平。

3. 课堂表现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 学生自评、互评,提高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五、教学课时1. 第七单元:4课时2. 第八单元:4课时3. 第九单元:6课时4. 第十单元:2课时六、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下学期教材2. 参考书目:相关古诗文、现代文阅读与写作教程3. 网络资源:相关古诗文、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的在线文章、视频等4.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投影仪等七、教学步骤1. 第七单元:a. 课文讲解与分析b. 阅读练习与解答c. 诗歌鉴赏与分析d. 单元测试与复习2. 第八单元:a. 课文讲解与分析b. 阅读练习与解答c. 写作技巧讲解与实践d. 单元测试与复习3. 第九单元:a. 作文主题讲解与分析b. 写作技巧讲解与实践c. 作文修改与评价d. 作文展示与评价4. 第十单元:a. 综合测试与复习讲解b. 测试试卷发放与解答c. 错题讲解与复习d. 单元总结与复习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专题09:名篇名句默写(讲义)【课标要求】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

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名句、诗文等,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

【考查重点】名句名篇的考查仍以课本上的名句名篇为主,兼考课外知名度高的名句或名篇。

内容上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

常见考点:(1)直接默写型;(2)理解型默写;(3)运用型默写(4)归类型默写。

【主要题型】1.古诗文名句默写是中考常考题型,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

2.在综合性学习中以语段综合的形式融合其它考点综合考查。

【命题趋势】古诗文名句默写题为全国各地语文中考的必考题型,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多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题目突出情境性,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根据要求填写名句,也有一些地区在综合性学习中进行融合考查。

【备考策略】首先课本要熟。

因为不管那种考查,内容基本来自学过的课文内容。

所以,我们对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必须烂熟于胸。

在这个基础上,对那些经典名句,更要了然于胸,它们是考试的重点,掌握了它们基本就可以不变应万变。

其次认真领悟。

不管是哪种形式的默写,理解领悟都是必须的。

只有充分理解领悟了诗文含义,才能根据要求默写。

因此,对古诗文的学习不能停留在死记硬背生吞活剥上,要认真读懂文字,深刻领悟字、词、句、篇,这样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再次结合试卷。

我们在理解了以上的这些特点后,还要结合参考本地试卷。

因为全国各地不同地方试卷风格差异很大,题型和考点偏好更不一样。

在复习准备中,一定要结合本省市试卷命题风格,参照历年试卷题目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考点1:直接默写型主要形式为根据上句默写下句,根据下句默写上句,或给出诗歌名和作者。

要求学生直接默写整首诗或补充完整整首诗歌,难度较低。

【例题剖析】【例1】(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根据提示,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之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之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之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一、字音字形部分(35分)1、下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搪塞(sāi)卑劣(lüâ)哀悼(dào)名讳(huì)B.玷污(zhàn)驿站(yì)瞥见(piē)逊色(xuân)C.溺水(nì)匿名(nì)诘责(jí)讹诈(zhà)D.缄默(jiān)干涸(hã)畸形(jī)歼灭(jiān)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8分)A.人与人之间应相互理解,和睦相处;不应挑拨离间(),搬弄是非。

B.一座座雄伟而风格jǒng()异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在巴渝大地上拔地而起。

C.别看他笨手笨脚、大腹便便()的样子,跑起来可没几个人追得上。

D.如果你能成为今晚的幸运观众,将会获得一张齐秦演唱会的入场quàn()。

3、找出并改正下面成语中的错别字。

(9分)随心所浴()步步为赢()咳不容缓()默默无蚊()名列前矛()穿流不息()安部就班()才蔬学浅()眼花潦乱()4、根据提示要求填空。

(4分)某校巧用四个读音相同的“jìng”字作为校训,激励师生努力创造良好的校风。

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_______”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________”字。

二、词语理解与运用(19分)5、为下面的句子配上适当的关联词。

(4分)(1)()工作再困难些,他()不会退缩的。

(2)()主人盛情邀请,我们()不要推辞了。

6、为下面句子的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分)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出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大学实行阳光招生。

七年级语文总复习3—5单元语文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总复习3—5单元语文版知识精讲

初一语文总复习3—5单元语文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总复习: 3——5单元(一)体裁: 文学作品其中第三单元是散文, 包括四篇文章;第四单元是小说, 包括四篇文章;第五单元是童话和科幻小品, 包括四篇文章。

(二)要点: 总的说来是从文学的角度了解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 掌握散文, 小说, 童话和科幻小品的相关知识, 品味文学作品语言方面的特色, 继续积累文字词汇。

一、各单元各篇文章的要点:(一)散文单元: 了解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基础知识和特点(散文有写景的, 有叙事的, 有抒情的;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语言一般都很优美;表现手法都很灵活等等。

).1.《春》: 了解作者朱自清, 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本文写景抒情的技巧;品味文章的优美清新的语言;掌握积累一些字词.2.《济南的冬天》: 了解作者老舍,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 在描写中抒情;体会文章中优美的意境;理解修辞方法的运用, 感悟准确生动清新的语言;积累文字词汇等基础知识.3.《竹林深处人家》:通过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认识写景抒情的特点, 理解描写竹乡的景色美丽富饶, 表现作者对竹乡人民勤劳朴实品德的赞颂和对江南竹乡生活的向往之情;对课文描写景物的精美段落的精读, 理解课文描写景物是通过不同的视角, 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 并运用精当的词语和恰当的修辞手法来完成的。

掌握积累一些文字词汇.4.《树林和草原》:了解作者屠格涅夫;了解写景的顺序;欣赏作品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表现的人与大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陶醉;学习积累文字词汇.(二)小说单元: 认识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知识, 运用它对本单元的课文进行理解分析。

要了解小说的要素, 结构, 分类,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理解人物, 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5.《空城计》: 了解作者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理解特定的环境中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和外貌描写, 分析诸葛亮的人物性格, 认识主题;理清课文的情节脉络, 把握课文的结构;学习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 体会古典小说的语言风格.6.《美猴王》: 了解作者吴承恩与.西游记》;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 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分析文章总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对表现美猴王的作用;体会通俗生动简洁的语言特色;学习掌握文字词汇等基础知识.7.《心声》:学习掌握文字词汇的知识;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 理清情节脉络, 理解主题;体会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8.《勇气》:了解作者,理清情节脉络,领会课文的主题;学习作品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课文中的详写略写与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关系;掌握积累基础知识.(三)童话和科幻小品单元: 认识了解童话这种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 运用它对课文进行理解分析, 掌握童话想象丰富, 情节离奇, 语言通俗生动的特点, 学习理解童话常用夸张拟人的手法刻画形象表现主题;初步认识了解科幻小品的基本知识, 学习科幻小品的语言特色, 结构特点。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与运用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与运用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与运用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综合素质的基础。

在初中阶段,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和运用两个方面展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一、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初中语文知识点的归纳有助于学生整理和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语文知识点的归纳。

1. 词语辨析:例如“诗句”和“格律”、“前半夜”和“半夜”等。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相关例句和解析,掌握词语的准确定义和用法。

2. 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运用方式,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提高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古代文化:例如古诗词、典故等。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并通过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4. 文学常识:例如文学流派、文学史、文学名著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文学史的发展过程,通过阅读名著,提高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 写作技巧:例如写人、写景、写事等。

学生需要学习各类写作技巧,并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初中语文知识点的运用掌握语文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目标之一。

以下是一些初中语文知识点在实际运用中的案例。

1. 阅读理解: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可以灵活运用词语辨析、修辞手法等知识点,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词句、表达方式,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2. 写作表达:学生在写作中可以运用写作技巧、修辞手法等知识点,例如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增强作文的表现力,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3. 古代文学鉴赏: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时,可以通过对诗词的鉴赏,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4. 文学作品分析:学生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可以运用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

5. 口头表达:学生在口头表达时,可以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例如夸张、排比、对比等,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有说服力。

中考语文必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68页文档

中考语文必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68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中考语文必备基础知识积累与 运用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初中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专题五《标点符号的使用》

初中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专题五《标点符号的使用》
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 顿。
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
1.表示疑问语气。 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
界?(《济南的冬天》)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2.表示反问语气。
(《背影》)
专题五 标点符号的使用
3. 为下面的语段填写恰当的标点符号。(每空1分,共5分) 伴着①______同欢同乐同祝愿②______的歌声,人们欢歌热舞,共庆新中国
华诞。在校学生③______快递小哥④______一线工人⑤______来自平凡岗位的表 演者,用一首首歌曲、一次次欢呼、一张张笑脸,展现着新中国70年的成长跨越, 勾勒出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专题五 标点符号的使用
类型
用法说明
举例
1.表示注释。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 着一样东西——生命。(《散步》)
2.表示总结上文或提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
示下文。
切究竟为了什么?(《伟大的悲剧》)
破折号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
—— 3.表示语意的转换。 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
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 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 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3.表示总结上文。
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 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 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二者必居其一。
专题五 标点符号的使用
专题五 标点符号的使用

2019-2020年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下学期]__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下学期]__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下学期]__新人教版教师: 日期1、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础知识包括几部分?内容有哪些?明确:三大部分。

(—)汉语知识1.语音:汉语拼音规则。

2.标点符号:复习巩固标点符号知识。

3.汉字:在小学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达三千五百个汉字。

构字常识。

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4.词:词的分类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词义的褒贬。

5短语:短语的结构(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

6.句子: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

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和常用关联词语(复句不超过二重)。

7.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简明、连贯、得体。

(二)文体知识1.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2.说明文(对象特征、条理、方法)3.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4.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三)文学知识1.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

2.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明确:1.y、W的使用规则,了解y、W的使用规则应懂得一个道理:一个音节里至少有一个元音。

那么,“衣、乌、因、英”的正确拼法就是:yi、wu、yin、ying。

当一个开头有y、w的音节里有其他元音时,i、u就可以不用了。

如yā(鸭)就不能拼为yiā。

2.标调的位置汉语有四声,加上轻声就有五声了。

轻声不标声调,其他四声的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

如果音节中只有一个元音,可以标在元音上。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就要看哪个元音在声调方面起主要作用。

哪个元音在读音时最响亮,哪个元音就起重要作用,声调符号就标在哪个元音上。

一共有六个元音(ɑ、o、e、i、u、ü)。

ɑ最响亮。

所以,凡有ɑ就标在ɑ上,没有ɑ就标在o或e上,o和e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音节里。

如果音节里没有ɑ、o、e,那么就会有i、u、ü,如仅有其中一个,标在那一个上就行了,如果i、u、并列,谁在后面就标在谁上面。

中考复习教案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下学期新人教

中考复习教案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下学期新人教

中考复习教案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下学期新人教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提高学生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3. 帮助学生熟悉中考语文考试的题型和命题规律,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二、教学内容:1. 词汇和语法:复习重点词汇和语法知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性的用法,时态、语态、句式等语法结构。

2. 阅读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文章的主旨大意、作者观点和论证方法,练习推断、判断和概括的能力。

3. 写作技能: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写作技巧,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连接词。

4. 文学常识:复习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

5. 作文技巧:讲解和练习作文的构思、开头、结尾、过渡等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音频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通过阅读理解练习、写作训练和作文修改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定期进行测试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和模拟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能力。

2. 结合学生的作业、练习和作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复习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相关练习。

2. 第二周: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3. 第三周:训练写作技能,讲解和练习不同类型的作文写作技巧。

4. 第四周:复习文学常识,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测试和讨论。

5. 第五周:讲解作文构思和写作技巧,进行作文训练和修改。

六、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和掌握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关键科目。

以下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的归纳。

基础知识点1:诗词鉴赏1.熟悉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和《楚辞》,了解古代诗词的体裁、风格和内容特点。

2.理解和分析诗词中的意境、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

基础知识点2:古代文学1.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如先秦文学、汉赋、魏晋南北朝文学等,了解不同时期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

2.学习古代文学常见体裁,如辞章、赋、曲等,了解其特点和写作方法。

基础知识点3:现代文学1.熟悉现代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家,了解现代文学的主题和特点。

2.学习现代文学的常见体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了解其特点和写作方法。

基础知识点4:修辞手法1.学习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了解其表达的效果和作用。

2.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在创作中的运用和意义。

基础知识点5:散文阅读1.学习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理解散文的意境和情感。

2.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作品,学习欣赏和分析散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基础知识点6:小说阅读1.学习小说的结构和写作技巧,了解故事情节的布局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2.阅读不同类型的小说作品,学习欣赏和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基础知识点7:古诗文背诵1.背诵古代文学名篇,如唐诗宋词、古文佳句等,熟悉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理解背诵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基础知识点8:作文写作1.学习写作基本技巧,如段落结构、行文连贯和语句表达等。

2.练习不同类型的作文写作,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基础知识点9:语法知识1.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如词类、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掌握基本的语法分析能力。

2.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正确使用词汇和句子结构,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基础知识点10:修辞与讲演1.学习修辞技巧,如借代、夸张、比喻等,在演讲和演讲中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第一部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一、诗文的背诵与赏析【考试目标】1.掌握教材(包括《古诗词诵读》)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名句。

2.能正确理解名句的含义及在诗文中所起的作用,并能灵活运用。

3.能欣赏品析短小、浅近的古诗词。

【例题精析】例1:根据上下句,默写与之相连续的句子。

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例2:根据题意,默写相应的句子。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伟大政治抱负的千古名句是:,。

例3: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例1的答案为“一鼓作气”。

例2的答案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中考语文试题中关于诗文积累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默写,其常见题有两种:一是识记性填空,如例1,试题提供上句或下句,由考生填写相连续的部分。

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会背,也要会写,特别要注意的是生僻字和易混淆的字不要写错。

二是理解性填空,如例2,试题提供有关的情境或提示诗文相关内容,由考生填写相关的语句,对这种考查形式,考生须立足于诗文的整体思路,弄懂文意,把握要填写的语句在诗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才能正确答题。

近几年,古诗词赏析的考查越来越受到中考命题者的重视。

这类试题形式多样,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感悟、主旨的把握、诗句含义辩识、关键词的品味等能力。

如例3,这道题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理解、辨析诗句所表现的景象与意境的能力。

解答这道题首先要能把握住所给句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述的画面特点,这句中所写的小草具有刚刚从土里挤出来还很嫩、短小、少的特点。

A项是从整体描述春到江南,绿遍山川的景象;B项的草已淹没马蹄,可见绿草如茵;C项的草远看绿色一片,近看却没有几棵;D项风吹草低才能露出牛羊,可见草的长势茂盛。

初中语文必备知识点整理与复习

初中语文必备知识点整理与复习

初中语文必备知识点整理与复习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语文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帮助他们提高语文水平,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

本文将整理并复习初中语文必备的知识点,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内容。

一、基础常识知识点1.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2. 修辞句式:倒装、省略、插入语等3. 中外成语及词语:常见成语、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辨析等4. 歇后语和谚语的理解和运用5. 常见的修辞方法:象征、对比、悬念、暗示等6. 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常见诗体:词、曲、赋、律诗等7. 常见的修辞手法:描写、抒情、记叙、议论等二、文言文知识点1. 文言文的特点和运用范围2. 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平列、排比、修辞等3. 文言文中的虚词和实词,如「之」、「其」、「与」等4. 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序、记、言、文、赋等5. 文言文作文的基本要求和写作特点6. 常见的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和应用1. 文本主旨的确定和概括2. 文章结构的分析和理解3.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描写4. 语气、语调和情感的分析5. 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和细节理解6. 阅读理解题的处理方法和技巧四、写作技巧知识点1. 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开头、主体和结尾2. 各类作文的写作要求和特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3. 写作思路的组织和展开: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推理等4. 修辞方法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5. 篇章连接词的使用:并列、转折、因果等6. 精确用词和遣词造句的能力培养五、古代文化知识点1.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作者和作品: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2. 古代文化典故的理解和应用:岳阳楼、曹冲称象等3. 古代文人和文化名人的生平故事:杜甫、屈原、孔子等4. 古代文学流派和文化思潮的了解和认识1. 现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和作品:《红岩》、《茶馆》、《围城》等2. 现代文学的主题和特点3. 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4. 现代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以上列举的知识点是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在掌握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学生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提高语文成绩。

中考复习教案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下学期新人教

中考复习教案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下学期新人教

中考复习教案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下学期新人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提高学生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练习,帮助学生梳理语文知识体系,形成系统化认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实践操作。

二、教学内容1. 第六章:词汇与短语(1)复习重点词汇与短语的用法,巩固学生的词汇量。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词汇与短语在语境中的正确运用能力。

2. 第七章:句子与句型(1)复习不同类型的句子结构,分析句子成分。

(2)培养学生运用各种句型进行表达的能力。

3. 第八章:修辞手法(1)复习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丰富文章表达,提高写作效果。

4. 第九章:阅读理解(1)复习阅读理解技巧,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5. 第十章:写作与口语表达(1)复习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 课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4.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在各个章节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2. 教辅资料:相关的中考复习资料、练习题库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教学素材和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5)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5)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5)初中语文基础大全之修改病句类。

有兴趣的同学过来看看吧。

修改病句类(1)用词不当①感情色彩不当。

如: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

)②关联词用错。

如:只有坚持核查,就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

(“只有”和“才”连用,应把“就”改为“才”。

)(2)搭配不当①主谓搭配不当。

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②动宾搭配不当。

如: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为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⑧主宾搭配不当。

如: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劳动”与“一天”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劳动”。

)④修辞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如: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很大”与“心血”搭配不当,应改为“很多”。

)(3)成分残缺① 缺主语。

如: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使”字,使“我”丧失了主语作用,所以,应删去。

)②缺宾语。

如:看到他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这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

应加上“的情景”。

)(4) 语序不当① 逻辑语序不当。

如:学校通过并研究了新的规章制度。

(“通过”与“研究”顺序颠倒。

应是先“研究”后“通过”。

)②关联词语序不当。

如:A: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信任他的朋友。

B: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两个分句是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

如例A,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我”,“不但”应在主语“我”后边:两个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如例B,两个分句主语分别是“我”“人”,关联词语“不但”应放在“我”前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1、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础知识包括几部分?内容有哪些?明确:三大部分。

(—)汉语知识1.语音:汉语拼音规则。

2.标点符号:复习巩固标点符号知识。

3.汉字:在小学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达三千五百个汉字。

构字常识。

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4.词:词的分类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词义的褒贬。

5短语:短语的结构(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

6.句子: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

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和常用关联词语(复句不超过二重)。

7.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简明、连贯、得体。

(二)文体知识1.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2.说明文(对象特征、条理、方法)3.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4.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三)文学知识1.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

2.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2、问除了汉语拼音方案外,使用汉语拼音时还应注意什么?明确:1.y、W的使用规则,了解y、W的使用规则应懂得一个道理:一个音节里至少有一个元音。

那么,“衣、乌、因、英”的正确拼法就是:yi、wu、yin、ying。

当一个开头有y、w的音节里有其他元音时,i、u就可以不用了。

如yā(鸭)就不能拼为yiā。

2.标调的位置汉语有四声,加上轻声就有五声了。

轻声不标声调,其他四声的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

如果音节中只有一个元音,可以标在元音上。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就要看哪个元音在声调方面起主要作用。

哪个元音在读音时最响亮,哪个元音就起重要作用,声调符号就标在哪个元音上。

一共有六个元音(ɑ、o、e、i、u、ü)。

ɑ最响亮。

所以,凡有ɑ就标在ɑ上,没有ɑ就标在o或e上,o和e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音节里。

如果音节里没有ɑ、o、e,那么就会有i、u、ü,如仅有其中一个,标在那一个上就行了,如果i、u、并列,谁在后面就标在谁上面。

3.大写人名、地名开头的字母和一句话开头的字母要大写。

3、问怎样区别顿号、逗号和分号?明确:逗号是表示句中的停顿,在一个句子的意义上,结构上可以断开的地方,可用逗号。

如主谓之间,主语是主谓短语且较长;复指成分之间;主谓短语做谓语和宾语等,都可用逗号隔开。

顿号是表示句中词或短语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停顿时间短于逗号。

分号主要是表示复句中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其中一个分句中已用了逗号,并列分句之间一般用分号,其停顿时间长于逗号。

例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为千秋万代传颂,是因为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毕昇、祖冲之之所以永远被人们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技术领域留下的发明创造,使后人享用不尽。

(1)孔子、司马迁、鲁迅等是并列词。

所以中间用了顿号。

(2)除复句的分句之间用了逗号外,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谓之间也用了逗号。

(3)四个复句之间因是并列关系,所以用了分号,构成一个大的排比句。

4、问在使用冒号和破折号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明确: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容易和破折号中表示说明或解释的用法相混淆。

如,给下列各句方框处加上标点。

①用表格整理材料的优点是口容量大,直观性强,眉目清楚,便于对材料作进——步分析。

②冰心的“问题小说”大致可分为三类口——是抒写对封建社会和封建家庭的不满,二是揭露军阀混战造成人民如处水火的惨痛生活,三是从人道主义立场表现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③我国的四大发明口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贡献。

④这四种权力口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①②句使用冒号,③④句使用破折号。

其用法的主要区别是:(1)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如①②,若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注释,则用破折号,如③④。

(2)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如③④,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如①②。

5、问怎样区别省略号前后点号的用法?明确:(1)省略号前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就用句末点号。

如:“我去钓鱼的时候,不就干脆放你们一天假吗?……”(2)省略号前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不用点号,例如:“同志,你真是……”(3)省略号后一般不用标点,如:“他把小刀塞在我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但省略号后,后边还有话,省略号后要加标点,如:“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6、问对话时标点怎样使用?明确:对话时标点的用法要注意两种标点:一是引号,一是冒号。

请看下面例子:①梁赞叹似地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说。

”②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头。

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③“都回来了!那里会错。

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④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 ……”(1)在语段中对话的前后要加引号,如①;如是转述的话,可以不加引号,如②。

(2)如先引用某某的话,再指明“某某说”,不再用冒号,如③;如果是在叙述中的引用,引文前可以用逗号,而不用冒号。

如④。

7.、问句号与逗号怎样辨别?明确: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了之后的停顿;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既指单句中间的停顿,也指复句中各分句间的停顿。

例如:A.他,是语言的巨人。

B.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

A句中逗号,是单句中间的停顿;B句中逗号,是复句中分句间的停顿。

有个顺口溜,谈到逗号,除了“表示一句话中间停顿’’以外,还有表示强调的作用:单句中间用逗号,哪里强调哪里逗。

强调主语,就在主语后面用逗号;强调宾语,就在宾语前也用逗号。

8、问问号与叹号怎样辨别?明确:例l.你不党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例2.我的身体已经残破了,大脑再坏了,拿什么为人民做事情呢!显而易见,用问号侧重于表达反问的语气;用感叹号,侧重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也有人在反问句结尾既用问号又用叹号。

这是既表达反问的语气又表达强烈的感情。

9、问破折号与括号如何辨别?明确:句中的插入成分常用破折号标明。

例: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碴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破折号的这种用法和括号很相似,但是有区别:破折号引出的话较为重要,是对正文的补充说明,而且是正文的一部分,可以和正文一起连着读;而括号中的话较为次要,只是对正文的注释,不能和正文——起连着读。

例: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这里的括号不能改为破折号,上一句的破折号不能改为括号。

因为括号引出的话,不是插入语,不能上下文连着读,破折号引出的话,是插入语,能和上下文连着读。

10、问如何辨析同义词、反义词?明确:在辨析同义词时,首先要把握几个词是否为同义词,其次要辨析它们的细微差别。

可以从词义的轻重、范围、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的使用对象、搭配习惯,词性和语法功能上把握,还可以从语素分析上找出其细微差别。

但要注意不能脱离具体语境。

在辨析反义词时要注意:一是词性必须相同;二是词和短语不能看作反义词;三是一个词和它的否定形式不能看作是反义词。

在一般情况下,形容词中反义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名词和一部分意义较实在的副词中也有一些反义词。

11、问如何辨析褒义词、贬义词?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跟人们的道德观念有密切关系,往往随社会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

如“清高”一词,旧时指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是褒义词; 现在往往指为人自傲,不通时务,难以相处,而带有贬义。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词语的感情色彩常常取决于一定的语言环境,褒义贬用和贬义褒用的现象,有时还能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因此,在解有关褒义词、贬义词的题时,首先耍弄清词的本义,带什么感情色彩;其次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考虑,然后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选择。

12、问如何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明确:解这种题,首先要明了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然后要分析具体语境,所谓语境,就是上下文,看上下文说的是什么,以此来推定词语使用的范围、对象、程度、褒贬义等;再选定某一含义,并把这一含义放回语境加以检查,看前后是否一致。

基础知识复习(二)1、问怎样区别词、短语和句子?明确:词是构成短语或句子的语言单位,作为词,必须兼顾“最小的”和“自由运用”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是构成句子的基础,它不仅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而且大多数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就成为一个句子;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它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一个句子可由一个短语充当,也可由一个词充当。

一、词与短语的区别1.根据语音来区分。

词的内部各语素之间语音上一般是连续的,也就是说语素之间没有停顿,如“艰苦卓绝的斗争”就是由四个词构成,“艰”与“苦”、“卓”与“绝”、“斗”与“争”之间不能停顿;短语的内部成分之间在语音上大多是停顿的,如“雄伟壮丽”、“聪明漂亮”等,中间都可以停顿,所以是短语。

2.根据意义来区分。

一般来说,词的意义有整体性,即它的意义不是它的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如“苦瓜”是指一种蔬菜,而不是“苦”和“瓜”的意义相加;可短语的意义就不同了,它一般是由组成短语的几个词的意义相加,如“思想感情”是“思想”和“感情”的意思相加。

3.用扩展法来区分。

即在两个音节之间插入成分,插入后意义不变的是短语,意义交了或不能插入的是词。

如联合式的组合可插入连词来检验,“聪明伶俐”可扩展为“聪明”和“伶俐”,所以“聪明伶俐”是短语,而“壮观”等组合不能插入连词,所以是词。

二、短语和句子的区别1.句子有语调,句终加标点。

如“看书!”因为有了“!”号,所以标志着这是个句子,如果去掉“!”,就变成一个动宾短语了。

2.句子具有表达性,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完成一项简单的交际任务。

如“他哭了!”短语不具备这个特点。

2、问怎样区分单句和复句?明确:首先要把结构和意义结合起来作为辨认单句和复句的标准,其次借助关联词语和语音停顿。

在结构上,构成复句的各个分句互不包含,互不充当成分;这些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其中包括省略句、无主句或独词句。

在意义上,几个分句必须有逻辑联系,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如:“看着这情景,将军觉得十分快意。

”这个句子,从结构和意义的结合上来分析,分句互不充当成分,且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