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4 中西方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中西方文化差异

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形成不同的文化背景。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间必定存在无法通融、相互对立的地方。而当这种冲突具体体现在语言上的交流时就显得格外明显,成为造成翻译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英语中有个词叫Crusade,不了解这个词背景的人可能会按照字典的解释把它译为“圣战”,还会误认为该词适用于任何场合。事实上,Crusade源于11至13世纪,欧洲基督教徒为了从穆斯林手中收复圣地而发动的军事远征。这场在欧洲人眼里所谓的圣战实际上是一场侵略战争。因此对于穆斯林人及今天的阿拉伯人来说,Crusade 这个词包含了更多的是耻辱和仇恨,具有高度的贬义。这也是为什么布什总统在9.11事件后的反恐战争宣言中引用了这个词,从而在整个阿拉伯世界引起轩然大波的真正原因。

由此可见,文化间的冲突若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误译甚至错译的后果。翻译中的文化冲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要谨慎对待。

一、地理环境

由于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特征,无论是历史传统还是现实生活中,英语民族的生活多和海洋打交道,因此在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而在以大陆为主的汉语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形式,因而对中国人来讲,理解这些表达方式就较为困难。比如:able seamsn可译为一级水平。be left high and dry译为陷入困境。

这些谚语多与水有关,代表海洋文化;反之,汉语有许多关于江湖、山川、四季、农耕等方面的习语,在英语中也难找到现成的对应表达形式,必须按实际含义和上下文去翻译。译为英语时一般用意译的办法。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翻译即可采取此法。

二、风俗习惯

英汉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存在着很多差异,在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习惯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即所谓的约定俗成。为什么汉语中人们讲“食堂、餐厅”而不讲“餐堂,食厅”,为什么英语中人们讲go shopping,而不说go buying,原因只有一个,它们都是约定俗成的(朱永生、邦立信、苗兴伟,200l:1 94)。许多习惯表达方式和习语反映了原语和译语所在的文化背景环境、社会道德和民风习俗。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英汉语中含“狗”形象的习惯用语。虽然狗在英汉词汇中均有,表面上是对应的,但在深层的文化内涵上却有着不同的联想意义,是无法用单纯的对等词再现的。对于西方人来说,狗是人的朋友、伴侣和宠物,他们心里对狗一般没有恶感,更经常的是爱怜的情感。因此,英语中含“狗”形象的习惯用语基本不带贬义,如下列与狗有关的习语的翻译:a lucky dog a top dog a gay dog

Love me,love my dog

Every dog has his/its day to lead a dog's life

Every dog is allowed his first bite

即便是在going to dogs;It rains eats and dogs;dog-tired;Every dog is a lion at home/Every dog is valiant at his own door等表达中,也是不带恶感的:但在汉语中,情况则完拿相反,狗是卑贱的动物,人们通常对狗抱有厌恶的心理,含“狗”形象的习惯用语基本都带贬义,如“狗腿子”、“狗崽子”、“狗杂种”、“狗吃屎”、“狗仗人势”、“狗屁不通”、“狗急跳墙”、“狗头军师”、“狗血喷头”、“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就连“落水狗”或“丧家之犬”都不会在人们心里引起同情,而只会产生厌恶和憎恨之感。面对这种巨大的文化差异,翻译过程中就必须特别小心,在必要时做相应语用调整。否则会造成语用误解。如“痛打落水狗”和“丧家之犬”若直译为to beat a drowning dog /to relentlessly beat the dog in the water和a homeless dog,非但不能在译语读者心目中引起译文想要达到的痛恨之感,反而可能导致相反效果,令其产生恻隐同情之心,达不到译文预期目的。这时就有必要做相应的调整,舍弃习语中的形象。

以上短语或句子是不能用汉语或英语直译的。

同样.汉语中有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形成的词语,在英语中也很难找到字面对应的表达法:因此,对于“饭桶”、“饭碗”、“吃不开”、“吃不了兜着走”、“吃不消”、“吃不住”、“吃老本”、“吃软不吃硬”等这一系列说法只好根据它们的语用内涵,采用意译的方法。

另外.在译文中使用习语,也要一方面防止文化替代现象,另一方面又尽量使用英美人和本民族人所熟悉和习惯的语言,更加生动到位地把原文含义传达出来。在汉语中有“天高皇帝远”,“班门弄斧”,“黔驴技穷”,“女娲补天”;而英语中有“Zeus"(宇宙的主宰),“Achilles’heel"(致命弱点),以及“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等,这些都是在长期的历史背景中形成的,也是翻译中不容忽视的文化交流障碍。对于这些表达方式的翻译,不能脱离文化,只凭借字面意思来解释来翻译是无法让读者了解的。试看“说曹操曹操就到”和“Love is blind”的翻译。

三、动物

中西方文化中对待动物的态度存在很大差异。在英语中,owl是智慧的象征,成语as wise as an owl即是一例。Owlish, owlishly则用来形容聪明、机敏、严肃。然而,在汉语中猫头鹰的形象就不同了。很多人认为“猫头鹰”与歹运有关,认为看到它或听到它的叫声就会倒霉。“夜猫子(猫头鹰)进宅”意味着厄运将至。

西方人对bat(蝙蝠)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邪恶的动物,总是与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英语中有as blind as bat,a bit batty,have bats in the belfry等坏的联想与比喻。在汉语中,蝙蝠的形象与西方完全不同。因“蝠”与“福”同音,蝙蝠被认为是幸福吉祥的象征,甚至红蝙蝠是大吉大利的前兆,因为“红蝠”与“洪福”谐音,很多喜庆的图案上都会画上蝙蝠寄以幸福、福气的寓意。

Peacock(孔雀)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吉祥,人们认为孔雀开屏是大吉大利的事。而在英语中peacock的意义基本上是否定的,表示洋洋得意、炫耀自己的人,还有骄傲意味。英语中有the young peacock,as proud as peacock等用法。

又比如,龙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和龙相关的词语多是褒义。而在英语中,"dragon"常含有贬义,比如"dragon's teeth"和"the Old Dragon"。

四、颜色

在中国,明黄为天子的象征,在西方紫色却表示尊贵;中国的吉庆色为红色,西方婚礼色为白色。中西方在色彩含义方面明显存在差异,其色彩词汇的引申含义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Blue在英语中常表示“忧郁、情绪低落”。如:Paul was in blue mood.

They felt rather after the failure in the football match.

黄色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引申含义差别比较大。在英语中,yellow可以表示“胆小、卑怯、卑鄙”的意思,例如:a yellow dog,a yellow livered。英语中的还用了作为事物的特定颜色,如:yellow pages。而汉语中的黄色书刊,在英语中却用另一个词blue来表示,如blue jokes, blue films等。

Green在英语中常表示“希望、活力”,是青春的象征,但green又与“妒忌”(to be green with envy, green-eyed)和“没有经验的”(a green horn)等联系起来。

五、数字

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认为单数吉利,例如:在表示更深刻程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再加上“一”: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have one thousand one things to do等。基督教文化的三位一体(the trinity)确定了“三”的神秘文化内涵,人们习惯于把事物存在的量或其发展过程一分为三,以图吉利。而对于“十三”却避之唯恐不及,视为凶数。

与之相反,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数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