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13篇原文
孙子兵法13篇原文
《孙子兵法》十三篇原文如下:
1. 计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 作战篇: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3. 谋攻篇:夫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4. 形篇: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5. 势篇: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6. 虚实篇: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7. 军争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8. 九变篇:将帅有五种过失:不明智而不致疑,勇敢而不顾忌,貌庄而不生猛,看地势而不尽其利,计议大事而不论及小事。
9. 行军篇: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10. 地形篇:领兵者,智也;战者,仁也;守者,信也;处者,义也。
11. 九地篇: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12. 火攻篇: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13. 用间篇: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以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知其详。
【《孙子兵法 十三篇》原文及译文】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始计第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孙子兵法原著及译文
孙子兵法原著及译文1.《始计篇》1.原文: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3.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4.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5.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2.译文:1.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2.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原文】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分别为:第一篇:计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因此,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爵禄、punishments 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是故,调五事之比,以度胜负。
第二篇:作战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无智者不从,无道者不行。
夫兵之事,速则易器,而晚则难成。
故不尽知道,则不能行法;不谙法,则不能全师。
故知之在心,行之在形,不在累卵之枝,而在五绝之地。
治兵之道,必借于诈;诈则必行于眼前,故治兵之道,曰“形三,神三”。
“形三者,一曰金赤,二曰白黑,三曰此非;神三者,一曰神速,二曰神隐,三曰神明。
金赤白黑者,所以变化万化之状,神速、神隐、神明者,所以无穷之际,辞让有节之士也。
因而制之,则形不可测,神不可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负之道也。
第三篇:攻战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兵不厌诈,诈则必取,无诈而不取。
故敌虽高,则必可与战也;敌低,则必可取也。
故右上而左下之兵,出奇无穷,水逆转轮,攻其不备,此兵家之所谓胜,不可先传也。
第四篇:军形篇孙子曰:“将军居贵戚,三军士卒住安帐。
见则贵简,进则与之俱,权杖左右,贵者先,士卒死。
当其进也,合于鸡鸣;下其营也,得于钟鼓。
”第五篇:兵势篇孙子曰:“凡兵有五贼,必亡;有五常,必存。
五贼者:疾、贫、辱、惧、饥。
五常者:智、信、仁、勇、严。
凡此,以五常遗之,则民服;以五贼遗之,则民不服。
”第六篇:虚实篇孙子曰:“凡为客者,先礼后兵;先德后怨。
孙子兵法原文全篇及译文
孙子兵法原文全篇及译文《孙子兵法》全文及译文:一、【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的。
因此,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比较分析,从而了解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这五个方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要从政治思想上使人民与君主保持一致,这样,民众就可以与君主同生共死,而不会害怕任何危难。
所谓天时,是指用兵时的昼夜、晴雨,严寒、酷热,春夏秋冬等气候情况。
所谓地利,指的是用兵打仗时道路的远近,地势的险厄平易,地域的宽阔与狭窄,是死地还是生地等地理条件。
所谓将帅,就是要考察带兵将领是否足智多谋、诚实忠信、仁爱部下、勇猛果断、治军严明。
所谓法制,即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和纪律法规,人员的权责分配和管理教育,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
《孙子兵法》全文
《孙子兵法》全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2.《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第一章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释:孙子认为兵是国家的大事,关乎生死存亡,因此必须仔细研究。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释:为了研究兵法,必须考虑五个要素:道、天、地、将、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注释:道指的是君主与民同心同德,众人齐心协力。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注释:天指的是自然界的变化,包括阴阳、寒暑、时间等。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注释:地指的是战场的地形地势,包括远近、险易、广狭等。
将者,智、信、勇、严、毅也。
注释:将指的是统帅军队的将领,需要具备智慧、信誉、勇气、严格和毅力等品质。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注释:法指的是灵活运用各种策略、遵循军事规章、善于运用兵器等。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注释:掌握了这五个要素,就能取得胜利。
不了解这些,就会失败。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注释:因此,要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分析各种情况。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注释:要问:谁才有高明的策略?将领谁才有能力?天地谁能得到利益?法令谁能执行得好?兵力谁才更为强大?士兵谁更为训练有素?赏罚谁更明确?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就能知道胜负。
将听吾计者胜,不听吾计者败,不用我计者,又败于吾计。
故将听吾计者,虽千人之敌,必有朝食者矣。
将不听吾计者,虽以当战胜,败之必矣。
注释:如果将领听从我的计策,就能取得胜利。
不听我的计策就会失败。
就算不听我的计策,如果敌军也不采纳我的计策,必然会战败。
校计而索情,将无困于赂廷之奇,草野之盟,布施之力,而劳于旷野之中。
注释:通过计算和情报搜集,将不会陷入赂廷之间、束缚于盟约,也不会受制于施舍之力,从而在战场上疲于奔波。
故五兵之全,五变之胜,是生存之道,死亡之地,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全文十三篇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由孙武撰写。
《孙子兵法》全文共有十三篇,每篇都有其主题和重点,以下是各篇的简要概述:
1. 计篇:探讨战争计划和策略的重要性,提出了“道、天、地、将、法”等五个方面的分析。
2. 作战篇:主要讨论战争的物资准备和后勤保障,强调速战速决的重要性。
3. 谋攻篇:论述用计谋取胜的策略,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观点。
4. 形篇:分析军队的实力和形势,强调保持自己的实力和利用敌人的弱点。
5. 势篇:探讨军事态势的营造和利用,主张借助地势、气势等因素取得优势。
6. 虚实篇:论述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策略,使敌人产生错觉和误判。
7. 军争篇:研究在战争中争取先机和主动权的方法。
8. 九变篇:探讨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应变的策略,强调指挥员的决断能力。
9. 行军篇:主要关注军队行军和驻扎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侦察敌情。
10. 地形篇:分析不同地形对战争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地形进行作战。
11. 九地篇:研究在各种地形条件下的作战方法和策略。
12. 火攻篇:阐述火攻的战术和运用,以及如何利用火攻打击敌人。
13. 用间篇:探讨间谍的运用和情报的重要性,强调情报工作对战争胜负的影响。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
它不仅对军事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商业、管理、个人生活等其他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加译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世界军事文化的珍品。
全书共十三篇,内容涵盖了战争的各个方面,包括军事思想、战争策略、兵器使用、军事组织体系、士兵训练等等,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传统的典范之一,对后世军事家、政治家的思考和指导意义深远,被广泛应用于历史上的大规模战争之中,也被当代人们用作管理、领导和战略制定之参考。
下面是孙子兵法的全文加译文:第一章关于战争的计谋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诱之远,远而驰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兵法:用计之道,是谓兵。
第二章关于战争开端凡治众如乱,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登高山,如入无人之境,非深哉矫其志,非远哉使其死,是乃众人之备也,不可不察也。
兵法: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必善为之计,不宜轻之也。
第三章关于战争的进攻故兵贵神速,乘势而利,不待敌之所备也。
是故不动而利者,决其离合也;不守而待敌者,算而诱之也。
兵法:故用兵之法,神速如风,不动如山,侵掠如火,不动如林,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第四章九变战法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用兵之力,而务本,以守国为主也。
兵法:利用智慧占领有利地形,以诱敌发生战争的意图,不断地使用变化多端的策略和手段,最终取得胜利。
第五章关于军队的种类凡此十则可十败,五则可五败,不可不察也。
有故强者,无故弱者,此兵之常道也。
兵法:计谋不用兵器,而用军队的思想、组织和制度对敌人进行攻击。
第六章关于军队的能力腹背受敌,丧师失众,削弱士气,乃是不忍丧师之道也。
兵法:敌人的行动是难以预测的,军队应该做好万全的准备,细心地观察和分析敌人的行径,及时调整战略。
第七章关于用兵的方法天时,地利,阴阳,法度,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诱之远,远而驰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兵法:用计之道,是谓兵。
第八章关于攻城的攻防战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法之胜负之法,不可不察也。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权,以折瑕为戒。
《孙子兵法》全文
孙子兵法全文
第一章计篇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因为兵法是国家安危的关键,关乎生死存亡,所以必须深刻研究。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首先用五个事项来考察,并对其情况进行判断: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贵乎民生,而轻死,重关生死之权,易以动众也。
道指的是统治者与民众的共识,重视民生,对于生死权重,易于激励人心。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天表示天气、季节等自然因素。
地者,距离、难易、广狭、险易也。
地指的是地理上的距离、难易,以及地形的广狭以及险易程度。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将指的是指挥军队的将领,需要具备智慧、信誉、仁爱、勇气和严肃等品质。
法者,曲制、官道、主烦也。
法表示组织管理、制度、纪律等。
凡此五者,将近者存,将远者亡。
这五个方面的因素,离得近的存活,离得远的灭亡。
故合五利,而五危,五易,而五难。
所以要协调五利,警惕五危,借助五易,克服五难。
总之:
孰能通此五者,可以使民与上同意,可以使虏与敌争锋,可使寡人有所取于国家。
故经之以五事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阳、阴者,天地之道也;变化、循序者,兵主之道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此兵之姿势也。
所以见胜于无形,而不可诱也。
能而示之不能,进而示之不进,退而示之不退,是谓诡道.。
孙子兵法全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全文及翻译一、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原文】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译文】如果您能接受我的军事思想,任用我领兵作战一定胜利,我就留下;如果您不能接受我的军事思想,用我领兵作战必定失败,我就离开。
孙子兵法原文加译文
孙子兵法原文加译文孙子兵法原文加译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那么孙子兵法原文加译文是什么?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孙子兵法原文加译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完整《孙子兵法》原文-译文,跟着古人学谋略,做有智慧的人!
完整《孙子兵法》原文-译文,跟着古人学谋略,做有智慧的人!《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始计第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注:以下内容为孙子兵法原文和注解。
由于篇幅较长,建议可分开阅读。
一、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孙武认为,兵是国家的大事,关乎到国家的生存,需要高度重视。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要思考五件事情:①道:指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②天:指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③地:指敌我双方所处的地理环境;④将:指领导战争的将领;⑤法:指执行战争的条例和方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终身不与民争利,夫何必智为!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注:只有领导得到民众的支持,才有可能成功。
领导者要不求私利,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天、地的环境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领导者要了解环并善加利用,才能获胜。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和民、修省也。
注:将领应该具备智慧、信誉、仁爱、勇气和严格的纪律。
法律制度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和环境,并与民众相协调。
领导者还应该常常总结经验教训,修正过失,使自己和部队得到进步。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注:领导者了解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将会取得胜利,不知道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就会失败。
故兵贵胜,不贵久。
不故而能取敌者,其勝人矣。
注:战争追求胜利,而不是拖延时间。
久不可复,故明君合于租税之民,致之以死力,而后可与敌持久之战。
不合于租税之民,而令之与敌持久之战,必敝帚千金,而后能有为者。
注:如果国家财政不充裕,国家就不能与敌人进行持久战。
这就必须在国家建立起强大的税收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人民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战争,才能打赢持久战。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得地,不知山林、隘塞、湍澗之形者,不能得财,不得其资而用兵者,是谓亡国。
注:领导者不了解敌人的策略和情况,不了解地形和环境,不了解国家的经济力量和兵力,就不能打赢战争。
孙子兵法文言文
孙子兵法文言文《孙子兵法》始计第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释:兵者,指战争。
地,所在之处。
道,途径。
察,考察、研究。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作战第二•原文: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注释:驰车千驷,指轻车千辆。
革车千乘,指重车千辆。
带甲,指披甲的士兵。
馈粮,运送粮食。
奉,供给。
举,出动。
•译文:孙子说:根据一般作战常规,出动战车千乘,运输车千辆,统兵十万,沿途千里转运粮草,内外的日常开支,使者往来的费用,修缮武器用的胶漆、战车所需的膏油、修甲所需的金革等等,每日须耗费千金,作好了这些准备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啊。
谋攻第三•原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注释:全国,使敌国完整地降服。
破国,击破敌国。
军、旅、卒、伍,均为古代军队编制单位。
•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举国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使之降服是次一等用兵策略;使敌全军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而取胜是次一等用兵策略;使敌全旅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旅而取胜是次一等用兵策略。
军形第四•原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注释:先为不可胜,先创造条件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
待,等待。
•译文:从前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
使自己不被战胜,其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敌人能否被战胜,在于敌人是否给我们以可乘之机。
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够做到自己不被敌人战胜,而不能保证一定能战胜敌人。
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但不可强求。
《孙子兵法》全文
《孙子兵法》全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2.《作战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军争的原则
(1)
统一号令 统一行动
勇者不能独进, 怯者不得独退
治气——挫伤敌军队士气
(2) 治心——动摇敌将军决心 治变——因敌而变
(3)掌握用兵方法
“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 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 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 勿迫。”
(八)、九变篇
九变——多变
本篇主要论述用兵打仗,要通 九变之利,知九变之述,做到 机变行事。 中心思想:随机应变,灵活 用兵
本篇主要论述军队战前要善于 通过匿藏自己的形,使敌不可 察;尔后密察敌形,采取主动, 战胜敌人。
中心思想:积累军队的作战力量, 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寻机 战胜敌人。
主要内容:
1、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创造条件,积累力量,使自己立于不败 之地;之后,去寄待和寻求战胜敌人的 机会。
2、先为不可胜,以待遇敌之可胜 的措施
3、《孙子》从军事领域向其它的领 域扩展
“在战争频繁年代,往往只带着实践观点来理 解《孙子兵法》,目的是打赢战争,结束战 争,在和平时期,往往是从政治的权谋去理 解《孙子兵法》,目的是维护和平局 面。” ——宇左见哲 “《孙子兵法》应当显示更大的重要性,成为 21世纪的兵法。” ——平洋间一
二、《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背 景
(三)、谋攻篇
本篇主要论述采取什么样的进攻 方法,以争取战争胜利的问题 中心思想:以智谋胜敌
主要内容:
1、“全”为上,“破”次 之 全——使敌人全部屈服而自己不 受损失 破——击破敌人而自己也难免受 到一定损失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 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谋攻之法——以谋取胜
第二、反映了战争的规模和指 挥的特点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 “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
第三、反映了车战为主的特点
“千乘之国”,“万乘之国” 孙子说:“驰车千驷,革 车千乘”
“尘高而锐者,车来也”, “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阵 也。”
三、《孙子兵法》各篇的 主要内容
(一)、计篇
本篇是全书的总纲,它 对孙子的整个军事思想起到 提纲契领的作用。 “计”=“谋”,先计后战是 用兵的基本原则,所以,孙 子开篇论“计”,作为十三 篇之首。
中心思想:审己量敌,料胜决策 主要内容: 1、“兵者,国之大事”
——对战争的基本看法
2、道、天、地、将、法是决定战争胜负 的基本条件
道:“令民与上同意也,”作为 五事之首,是战争胜负的首要因 素 天:气象条件对军事行动的影响
地:地形条件
五
事
将:将帅的智谋才能
法:军队的组织编制
3、实施胜利的手段
(十二)、火攻篇
本篇主要论述了火攻的种类和实 施的方法,指出火攻是夺取胜利 的作战方式之一。另外,提出了 慎重对待战争的问题。 中心思想:火攻的原则和慎战的 思想
主要内容:
1、火攻的运用
火人:焚烧敌军人马 (1) 火攻 类型
火积:焚烧敌军粮草
火辎:焚烧敌军被服
火库:焚烧敌军装备
火队:焚烧敌军战船
必生——临阵畏怯,贪生怕死
忿速——急躁易怒,一触即跳 廉洁——廉洁好名,过于自尊 爱心——爱护居民,怕民受损
(九)、行军篇
本篇主要论述军队行动在 各种地形上的处置,观察 判断敌情的方法和对军队 的教育管理问题。
中心思想:处军,相敌
主要内容:
1、处军——军队行动在各种地形 上的处置 2、相敌——观察判断敌情 3、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主要内容:
1、通九变之利,知九变之术
——通晓九变,懂得用兵
2、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在有利的情况下考虑到不利的 方面,事情就可以进行;在不 利的情况下考虑有利的方面, 祸患就可以解除。
3、有备无患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 也; 无恃其不攻,恃吾有 所不可攻也。”
4、克服“五危”
必死——有勇无谋,只知死拼
本篇主要论述避实击虚,致人而 不致于人。这是战争指导上的重 要原则。 中心思想:避实击虚
主要内容:
1、致人而不致于人 “致人”——调动敌人
“致于人”——被敌人调动 2、避实击虚
3、因敌制胜
“兵形象水”,“水因地而制 流,兵因敌而制胜”。“兵 无常势,水无常形”,“能 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 神。”
第二、列为七书之首 第三、是历代武学教程
(二)、在国外久负盛名
《孙子》以丰富的内容,缜密的结构,精 辟的诊断,早熟的历史,赢得了世界的瞩 目。 ——东方兵学的鼻祖 ——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必读书、必修课 ——所有的军事学院都应把《孙子》列 为必读之书
目前世界《孙子》热:
1、和现代战争结合 美国:“不战而屈人之兵”——建 立绝对优势的战略体系 日本:《孙子与核战略》——一个 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2、军方首脑十分重视《孙子》
中心思想:充分发挥军队的作 战力量,有效地打击敌人
主要内容:
“分数”——组织编制
(1)、掌 握四个环节 “形名”——通信联络
“奇正”——活用战术
“虚实”——创造战 机
2、善用奇正
先出为正,后出为奇;正面为 正,侧翼为奇;明战为正,暗 战为奇。
3、择人而任势 ——选择适当的人, 充分利用有利态势
(六)、虚实篇
(2)火攻条件 行火必有 具——器 材常备 行火必有 时——把 握时机
天之 躁也 风起 日也
2、慎重对待战争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 “将不可以愠而致 战”。 “明君慎之,良将警 之,此安国之道也”。
(十三)、用间篇
本篇是专门论述战争中利用间谍 来了解敌情的必要性及其方法的。
中心思想:使用间谍了解敌情
春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 时代。代表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新兴地 主阶级,乘势向奴隶主阶级展开了夺权 的斗争,社会阶级斗争达到空前尖锐和 激烈的程度,主要表现为频繁的战争。
242年——483仗
《孙子》反映出春秋时期的战争特点:
第一、反映了解并和争霸战争的特点 “不争天下之交”——不必争着和别的国 家结交 “不养天下之权”——不必在别的国家培 植自己的权势 拔其城 “霸王之兵” 毁其国 建霸业
主要内容: 1、知敌情,“必先取于人”
2、用间的种类和方法
因间——敌国普通人 内间——敌国官吏
种类
反间——敌国间谍 死间——假密骗敌
生间——活去生返
方法——“五间俱起”
3、用间的要求
(1)、将帅必须具备“圣 智”“仁义”的品质和“微妙”的 用间才能 圣智——才智过人
仁义——死心踏地 微妙——细心巧妙
《孙子兵法 》
目的:
了解《孙子》的产生及历 史背景,正确认识它的地位及 作用,重点掌握《孙子》的战 争观和战略战术思想,深刻领 会其精神实质,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古为今用。
内容:
一、《孙子兵法》的影响
二、 《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 背景 三、 《孙子兵法》各篇的主要 内容 四、 《孙子兵法》的基本思想
(七)、军争篇
军争——指两军在战场上 争夺制胜条件
本篇主要论述军队作战如 何趋利避害和争取选机之 利的原则和方法,力争掌 握战场上的先机之利。
中心思想:争取先机之利 主要内容:
1、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迂——迂远、曲折 化不利为有利 患——祸患、不利
2、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军争有利有险,不能只见利, 不见害。要权衡形势,相机 而动。
“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 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 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 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 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 籍。” ——毛泽东
一、《孙子兵法》的影响
(一)、在我国军事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被世人极为推崇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子所著深矣。”——曹操 “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 子。” ——茅元 仪 “古之名将,用之则胜,违之则败,称为兵 经。” ——孙星 衍 “古代大军事家。” ——毛泽东
(1)、选将——挑选能执行“庙算” 大计的将帅 (2)、造势——设法造成战场上 的有利态势
(3)、诡道——奇诈多变,出其 不意
(二)、作战篇
本篇主要从战争对经济的依赖关 系出发,阐明速胜之利,久拖之 害。“举兵十万,日费千金”, 不能久拖
中心思想:兵贵胜,不贵久
主要内容:
1、举兵十万,日费千金
——战争依赖于经济的关系 2、兵贵胜,不贵久 ——用兵宜胜的道理 3、胜敌而益强 ——“因粮与敌”,“取敌之
中心思想:进攻要掌握九地之 变,人情之理和决胜之法。
主要内容: 1、掌握“九地之变”
(1)散地——在本国领地作,士卒易散
(2)轻地——军队进入敌境不深的地区作战
(3)争地——兵家必争之地 (4)交地——敌我都可来往之地 (5)重地——已深入敌境,不易返回的地区 (6)圯地——密林、险阻、沼泽之地 (7)围地——进口狭窄,难脱身之地 (8)死地——不迅速奋战就只有死之地 (9)衢地——三国交界,谁先到就可获得第三国 支持之地
2、利用“人情之理,深入敌国作 战” 人情之理——士卒在不同情况下的 心理状态
“深则专,浅则散”,“士兵甚陷则 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 得已则斗”。“其兵不修则戒,不 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
3、兵之情主速——兵贵神速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 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 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 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 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2)、对待间谍必须有严格 的纪律
“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 所告者皆死”。
四、《孙子兵法》的基本思想
(一)、《孙子》对战争的基本看法
1、重战思想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 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亡国不可以复生,死者不可以 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