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必会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50题
新闻学名词解释50题1、新闻学的学科归属与基本构成(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意识形态属性。
2、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李良荣)、新闻的基本特征与新闻的要素。
3、新闻起源与新闻本原的异同。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起源(实践论)与本原(新闻与事实的关系,事实第一性)观。
4、新闻与宣传的异同。
新闻与信息的关系。
5、新闻事业及其性质、社会功能与阶级性。
6、新闻价值的含义及其要素。
作为新闻人选取新闻素材的标准,新闻价值观在当今的新闻实践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怎样看待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的区别。
7、新闻为什么必须是真实的(客观真实的前提、主观真实的努力、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基本原则)?新闻真实的具体要求。
如何看待新闻真实性、新闻客观性、新闻公正性的关系?新闻真实的含义与分类(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或者说个别真实与整体真实)。
如何看待新闻的“本质真实”这一观点?结合实际分析,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与防止新闻失实的对应措施。
8、新闻媒介的定义。
新闻媒介的种类及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结合实际,分析网络新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国内外著名新闻媒介机构概况。
9、结合当今全球新闻媒介发展的现实,分析世界上存在的不同的新闻媒介运行机制。
19、新闻线索与新闻敏感。
如何提高对新闻线索的敏感度?2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既强调“舆论一律”又保障“舆论不一律”?21、“邸报”的含义及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
作为封建官报,“邸报”在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22、宋代小报出现的背景及其传播特征。
23、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及其创办者和创办背景。
24、中国近代国人创办报刊的“三次浪潮”及其历史意义。
25、王韬及其《循环日报》。
王韬的办报思想和政论思想。
26、康梁的办报实践及其新闻思想。
梁启超的报刊思想与“时务文体”(特征和作用)。
27、《新民丛报》与《民报》的论战。
如何评价这一论战?28、《苏报案》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新闻学概论考试及名词解释
新闻学概论的常考知识1.新闻学: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学科2.17世纪出现近代报纸,18世纪出现现代报纸,20世纪20年代出现广播,20世纪30年代出现电视,90年代net问世3.19世纪德国普尔兹编写了第一本新闻学专注《德国新闻事业史》4.西方新闻理论发展历程:集权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责任——批判民主(党报理论)5.发展传播学:研究国家发展与大众传播的理论学科,由施拉姆在60年代提出,并使传播学真正的走出了美国6.我国的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是徐宝璜先生(江西九江人,我国的新闻学鼻祖)的《新闻学》7.新闻传播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 1.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 2.生产力发展水平能为新闻传播提供怎样的物质基础8.早期的新闻传播:口头传播——信号传播——符号传播——文字传播9.新闻在近现代新闻事业中的含义:1“新闻纸”“新闻业”2消息3体裁10.新闻事业:A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B它被经济基础所决定并未经济基础服务C以报道新闻和评述新闻、反映和引导舆论为己任的思想上层建筑11.新闻事业的特点:政治性更强、报道面更广、时效性最迅速。
12.新闻手段:消息、通讯、评论、特写……13.目前普遍采纳的新闻定义是原中央新闻部部长陆定一先生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4.新闻传播:一种将特定信息进行传播的活动15.新闻传播的社会流程:报道者这种从选择事实,发布新闻到根据接受者的反馈信息不断地对传播内容进行调整的过程16.新闻的倾向性: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它是必然的17.新闻的客观性:1内容必须客观存在2对事实的选择必须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18.新闻价值: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19.新闻价值的5要素: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显著性、重要性20.新闻传播的要素:迅速、客观、真实、全面、公正21.衡量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1受众对新闻的选择2实践对新闻的检验22.办报人的矛盾:1无限的事实与有限的传播渠道2办报人的选择与广大受众的需要23.新闻的敏感:善于捕捉、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变化和潜在变化的能力(表现在快捷、准确、灵活)24.大众报(便士报)的特点:1标榜言论独立2内容上追求趣味性,重视时效3提倡客观报道4主张薄利多销的经营主张25.黄色新闻:多报道犯罪、暴戾、凶杀、色情的新闻26.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缓慢的原因:1封建制度延续时间特长,社会发展的节奏缓慢2封建社会的主体是农民,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不是很大3封建统治阶级控制的邸报以足够为他们内部传达政令服务27.建立报业集团的条件:1传播实力2经济实力3人才实力4技术实力5发行实力28.报纸的优点:“更详尽”“更深入”“反复阅读”“读者选择权”“长期保存”29.报纸的缺点:“时效性差”“亲切感不强,缺少逼真感”“读者要一定的文化水平”30.广播(电视)的优点:“时效性强(30万km每秒)”“不要求听众的文化水平”31.广播(电视)的缺点:“无法保存,除非录音”“听众没有选择权”3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以公有制为基础,人民既掌握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又掌握精神生产资料——新闻事业33.垄断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显著特点:1报纸集中化2新的信息产业集团的形成3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和高科技传播手段的广泛应用34.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刊播广告35.谣言:舆论的畸变形态,一种凭空捏造没有事实依据的负面舆论36.新闻中的三贴近:1贴近生活2贴近实际3贴近群众37.广告: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因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在商品交换和商业活动中所产生的越来越多的信息需求38.新闻自由最早的表达方式:出版自由,由密尔顿提出《出版自由请愿书》39.当代的新闻自由:通过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介传播新闻和表达意见的自由40.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新闻自由的三个代表:代表了一种思想——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代表了一项权利——要求参与国家管理,监督国家政权的权利,代表了一个原则——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资产阶级言论自由41.1951年国际新闻协会提出衡量新闻自由的四条标准:采访自由、传递与报道自由、出版自由、批评自由42.资产阶级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进程:争取出版自由(1720年英国出版了第一张日报《每日新闻》)——争取言论自由(独立报业的兴起)——争取新闻自由43.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他只服务于某个阶级,新闻自由伴随着责任和义务44.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一定的社会阶级、集团、政治法律、思想观点、文化传统等对新闻事业所施加的影响,目的在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最后使新闻内容符合施控者的利益45.新闻真实性的内涵:1真实的按照事实本来面貌报道事实2从事实的联系、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全面的反映事实3深刻地反映事实,揭示事实的本质4精彩的报道事实46.舆论强势: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新闻媒介围绕某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着力引导社会舆论所形成的强大的舆论态势47.舆论导向:新闻报道中占主导地位的舆论倾向48.舆论监督功能:1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2社会调整功能3社会控制功能4社会制衡功能49.新闻批评的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应有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追究监督的实际效果50.新闻批评的要求:事实确凿、观点正确、公正平衡、遵纪守法51.舆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公开事物的公开一致的意见或看法52.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研究管理新闻事业的规律以及新闻媒介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它包含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方面53.54.。
新闻学热门名词解释全集
1、公共新闻学(Public Journalism)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公共新闻学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公共利益和民主。
即媒体必须承认并把维护公众利益臵于自己工作的首位,而不是把谋求媒体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媒体要唤起公众对自身利益的关注,积极投身到社区的民主协商中去。
优点:鼓励公众的参与,让公众自己达成共识,寻求问题的解决缺点:①动摇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②低估了社区共识的复杂性,社区成员复杂,很多问题根本不可能达成共识。
③往往成为报纸提高发行量的幌子。
2、公民新闻学(Civic Journalism)在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批判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
民生新闻过于琐碎,把公众的注意力引向了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小事,这不利于公众利益的真正实现。
公民新闻学指出要把市民当成公民,关注公共利益。
3、民生新闻最早从《南京零距离》推出的一种新闻形式。
民生新闻以给百姓排忧解难为目的,把平民在生活、生存中遇到的疾苦报道出来,为平民摆脱困境的一种新闻。
意义:①关注平民的日常生活,强调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体现了媒介的人文关怀。
②提高了媒介的社会责任感。
③帮助平民摆脱困境,让平民获得生存权,维护他们的公民权。
4、新闻策划新闻媒介的一种运作方法,媒介从新闻事实出发,进行创造性地筹划和安排,合理地调动和利用新闻资源,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5、新闻炒作媒介对不具备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大肆报道,或着力渲染、放大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从而吸引受众的眼球,为自己谋取利益。
6、新闻评议制度最早由英国发起,后来得到很多西方国家的仿效。
通过由新闻界、法律界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评议会,依据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对有争议的新闻传播行为进行民间评议,令新闻界履行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7、媒介公信力媒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社会和公众中所形成的信誉度、忠诚度和影响力。
媒介公信力是媒介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媒介市场竞争制胜的关键性因素。
新闻学概论考试资料全
新闻学概论资料整理【名词解释】1、新闻:A.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形式)B.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实质)2、信息的定义:A.广义信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B.一般信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C.狭义信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3、宣传: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大众传播:由一些机构和技术所构成,专业化群体凭借这些机构和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向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分布广泛的受众传播符号。
5、舆论:A.定义: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B.特点:舆论作为公众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6、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局限于通过大众传播工具传递信息,也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7、新闻事业:是新闻事件采集、生产、传播以及管理机构的总称,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性安排。
8、新闻要素:是新闻构成必须的材料。
五要素:发生新闻的主角(who),发生的事情(what),发生的时间(when),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原因(why)9、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要求:A.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
B.要求报道尽可能地准确,叙述尽可能地量化。
10、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性的新闻。
它和人们切身利益无多大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或作为谈资。
它没有明确的时间界定,多属于延缓性新闻,其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
讲究写作技巧,须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来写,写出情趣来(散文笔法)。
名词解释新闻学
名词解释新闻学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
(吉登斯提出)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
(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
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新闻学概论名词解释
新闻学概论名词解释新闻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规律以及新闻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是新闻传播学的基础课程。
以下是对新闻学概论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1. 新闻:是在一定的制度和机制下,经过社会经济生活的多种因素的滤过、选择和加工,按照新闻工作者的赶时间,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并达到传播社会公共信息的要求所制造的特定样式的事实报道和评论。
2. 内容:指新闻中具体的信息物质,包括事件发生的事实、人物的动态、观点的表达等。
3. 新闻价值:即新闻的重要程度和新闻性,是评价新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新闻价值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包括时效性、接近度、重要性、冲突性、稀有性、公众利益等。
4. 媒介:指新闻传播的工具和途径,包括印刷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互联网等。
5. 资讯:是新闻的一种类型,是指各种信息、事件、观点等的收集、整理和传播。
新闻常常通过资讯的方式呈现给公众。
6. 记者:是新闻报道的从业者,负责新闻的采集、加工和传播。
记者需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能,包括新闻敏感性、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7. 消息:是指新闻报道的基本单位,是人们为传递信息而加工整理的一段文字或者语言表达形式。
8. 消费者:是指新闻的接收者,也即广大的读者、观众和听众。
消费者通过媒介接受和理解新闻,对新闻内容进行消化和使用。
9. 新闻价值导向: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从多个角度评价新闻的价值和重要性,以此来决定是否报道、如何报道和如何分配资源。
10. 传播:是指新闻从发布端传递到接收端的过程,包括新闻采集、编写、编辑、分发等环节。
传播是新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11. 新闻伦理:是指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报道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
新闻伦理包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隐私保护等原则。
12. 消息编写:是指新闻工作者根据新闻价值选题,采集相关资讯,整理信息,编写新闻报道的过程。
新闻学概论涵盖了众多的专业术语和概念,以上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概念,对于掌握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学宣传的名词解释汇总
新闻学宣传的名词解释汇总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新闻学宣传作为一项重要的传媒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新闻学宣传中的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和汇总,以期加深对新闻学宣传的理解。
1. 新闻学: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与新闻活动的学科。
它探讨新闻的特点、规律以及新闻对社会的影响。
新闻学涵盖了从新闻源头的采集、编辑、制作,到传媒平台的发布、传播,以及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反馈等整个新闻生态系统内的过程。
2. 宣传:宣传是指通过广告、媒体、演讲等手段向公众传递特定信息或展示特定形象的行为。
宣传的目的是引起公众的注意,促进公众对特定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产生某种行动或态度上的改变。
3. 新闻宣传:新闻宣传是通过新闻媒体对特定信息进行传播和推广的过程。
新闻媒体以其公信力和广泛的传播渠道,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
新闻宣传的目的是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兴趣,促使受众对某种特定事件、产品或服务产生兴趣和认同。
4. 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重要形式之一。
它是通过新闻媒体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事实或观点进行搜集、整理和报道的过程。
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客观、真实和及时,旨在向公众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5. 媒体关系:媒体关系是指与新闻媒体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活动。
媒体关系可以通过与记者、编辑和媒体组织进行积极互动,分享新闻信息和资源,以及提供有价值的故事和消息来建立。
通过良好的媒体关系,可以有效地进行新闻宣传,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度和传播力度。
6.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新闻报道对公众具有的吸引力和重要性。
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通常与其时效性、地域性、影响力、独家性、争议性和人文性等因素相关。
新闻宣传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和受众需求,选择具备一定新闻价值的信息进行宣传。
7. 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是一种影响公众舆论方向和态度的活动。
通过新闻宣传,可以塑造公众对特定事件、观点或组织的认知和态度。
舆论引导可以通过选择新闻报道的内容、角度和呈现方式来进行,以达到影响公众的目的。
新闻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de)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de)所在,新闻采访(de)方向.2.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de)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de)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3.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de)一项特殊(de)调查究活动4.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de)事实那里得来(de)材料,包括记者(de)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de)优点.5.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de)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de)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6.“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de)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de)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de)规律性.7.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de)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8.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de)记者.专业记者(de)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de)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de)专业知识,并有一定(de)研究,有独到(de)见解.9.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de)特别任务派遣(de)记者.特派记者(de)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10.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de)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de)同志来完成而给以(de)称号.特约记者采写(de)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11.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de)新闻价值(de)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de)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de)综合表现.12.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de)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de)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de)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13.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de)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de)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de)和谐统一,才是新闻(de)最佳选择.14.“耳目喉舌”——无产阶段(de)记者肩负着党(de)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de)“耳目喉舌”,也是人民(de)“耳目喉舌”.“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de)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de)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de)重要事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de)作用.15.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de)指导思想.它体现着新闻报道(de)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de)目(de)、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de)依据和出发点.16.新闻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实出现(de)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de)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de)重要材料.17.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de)事实材料.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18.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de)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de)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19.“搭桥艺术”——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de)“斯诺法”,它(de)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de)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de)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目(de)是为了赢造生动活泼(de)氛围(de)一种采访艺术.20.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de)问题,对回答(de)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de)余地.这样(de)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de)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21.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de)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de)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de)角度和口气.22.设问——站在对方(de)立场,设身处地地提些假设(de)问题,从而证实、了解采访对象对某一事件(de)真实看法.具有易于开拓思路,能谈深谈透(de)特点.23.采访(de)“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de)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de)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de)心理活动做出正确(de)判断,随之做出(de)相应(de)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de)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de)“心里控制”;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de)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24.新闻采访(de)观察——就是记者在现场“用眼睛采访”,又称目击采访.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de)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目击式新闻25.目击式新闻——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de)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26.概览与细察——所谓“概览”,即“鸟橄法”,是对某一事物进行大略(de)、鸟橄式(de)全面性观察,抓事物(de)全貌和轮廓,比较准确、完整;所谓细察,就是通常所说(de)“细察法”,是对某一事物(de)某个局部或细节,作重点(de)、仔细(de)观察.在一次完整(de)现场观察中,要将概览和细察有机结合.27.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de)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de)情况进行(de)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de)、重大题材(de)报道.28.交叉采访——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de)时间.29.报道角度——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de)着眼点或侧重点.30.用事实说话——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de)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de)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de)一种方法.它是新闻写作(de)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de)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de)同时接受记者(de)意见.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de)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31.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de)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32.消息——只报道事情(de)概貌而不讲述详细(de)经过和细节,以简要(de)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de)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de)新闻基本体裁.33.通讯——也是一种常用(de)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de)比较详尽而生动(de)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de)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34.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de)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de)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de)报道(de)一种有现场感(de)生动活泼(de)新闻体裁.35.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de)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de)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de)报道所表达(de)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de)依据.36.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de)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de)关系极大,因为选材(de)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de)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de)过程.37.新闻结构——指(de)是新闻内容(de)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de)谋篇布局问题.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38.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de)具有新闻价值(de)信息时所用(de)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39.新闻根据(由头)——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de)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de)根据.40.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de)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de)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de)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de).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de)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41.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de)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de)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de)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de).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42.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de)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de)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de)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de)表现手法,最突出(de)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43.一事一报——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de)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de)某一侧面.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44.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de)新闻单位、地点、时间(de)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de)称“讯”.45.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de)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de)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de)主要(de)消息体裁.46.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de)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de)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de)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de)金字塔或倒置(de)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实性新闻47.新闻导语——是就以简要(de)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de)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de)消息(de)开头部分.48.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de)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de)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de)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de)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49.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de)种常用(de)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de)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50.新闻典型——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de)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de)方针、政策(de)鲜明个性特点(de)人和事物(de)报道.51.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de)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de)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de)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de)原貌.52.新闻文风——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de)风格和风尚.新闻文风是人(de)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de)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报道手段表现(de)格调、情趣和作风.53.“无冕之王”——又称第四等级.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de)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段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有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服务(de),记者不可能摆脱这种格局.54.采访札记——是记者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de)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其题材范围较小,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主要作用有: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事非和提醒注意等.55.解释性报道——又称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de)来龙去脉,阐述事实发生(de)原因、结果以及相关事物之间(de)联系.。
新闻学100个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
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
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
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 模式。
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
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
新闻学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
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
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
(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
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
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考研专业课新闻学新闻结构形式与主题2009-08-10 10:39:13|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一倒金字塔结构:1特点:a完全打破了记叙事件的常规,不是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层次段落,而是根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
新闻学100个名词解释
新闻学100个名词解释汇总1、新闻: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基本特性有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
新闻还具有广泛性、易碎性等非基本特性。
一是根据特定的报道内容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工业新闻、农业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教育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
二是根据新闻发生地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和地方新闻。
三是以新闻的时间性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突出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四是根据特定的报道要求和报道形式,同时也考虑到新闻与读者的关系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2、新闻本源: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
新闻的本源,即新闻的根本依据和源泉,也即新闻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
这是新闻理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客观事实是新闻的唯一本源。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这就要求人们在新闻实践中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坚决反对新闻造假或新闻失实。
3、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是指“新闻材料的出处和供应新闻材料的媒介。
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新闻来源有:1、记者采访;2、通讯社电稿;3、公众来信来稿;4、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部门的文稿及宣传品等等。
新闻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种,从其他报刊转载,也是新闻材料的重要来源。
”4、新闻本源与新闻来源: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两者的联系:新闻来源必须符合新闻本源的要求,新闻本源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新闻来源。
两者的区别:新闻本源问题是从哲学意义上对新闻本体的一种思考,而新闻来源则是从专业意义上对新闻材料出处的一种描述。
西方新闻媒体一般规定:所有新闻都要交代新闻来源。
5、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只能按事物的本来面貌作客观的陈述,其中所涉及的人物的形象、言论和行动,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包括一切具体细节,都必须用准确的文字作真实的交待,不得虚构、夸张和粉饰,更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真实性的两层含义:一是具体真实;二是总体真实。
新闻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1、新闻: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新闻的基本特性有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
新闻还具有广泛性、易碎性等非基本特性。
一是根据特定的报道内容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工业新闻、农业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教育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
二是根据新闻发生地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和地方新闻。
三是以新闻的时间性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突出性新闻、延缓性新闻。
四是根据特定的报道要求和报道形式,同时也考虑到新闻与读者的关系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2、新闻本源: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
新闻的本源,即新闻的根本依据和源泉,也即新闻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
这是新闻理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客观事实是新闻的唯一本源。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这就要求人们在新闻实践中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坚决反对新闻造假或新闻失实。
3、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是指“新闻材料的出处和供应新闻材料的媒介。
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新闻来源有:1、记者采访;2、通讯社电稿;3、公众来信来稿;4、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部门的文稿及宣传品等等。
新闻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种,从其他报刊转载,也是新闻材料的重要来源。
”新闻本源与新闻来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两者的联系:新闻来源必须符合新闻本源的要求,新闻本源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新闻来源。
两者的区别:新闻本源问题是从哲学意义上对新闻本体的一种思考,而新闻来源则是从专业意义上对新闻材料出处的一种描述。
西方新闻媒体一般规定:所有新闻都要交代新闻来源。
4、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只能按事物的本来面貌作客观的陈述,其中所涉及的人物的形象、言论和行动,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包括一切具体细节,都必须用准确的文字作真实的交待,不得虚构、夸张和粉饰,更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新闻学名词解释
新闻本源:产生新闻的根源。
在新闻与客观事实的关系中,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
有了事实的发生、变动,才有新闻。
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事实在先,新闻在后。
即新闻的根本来源。
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亲身传播:个人对个人的传播。
语言传播,文字传播,体态语言传播等。
大众传播:习惯上只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三中,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群体传播:一个人面对一群人所进行的传播,既属于定向传播,又属于无定向传播。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迅速、及时新闻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五要素:人物、事情、时间、地点、原因突发性新闻: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延缓性新闻:很难有明确时间,往往只能用“近来”、“最近”“近日”之类的模糊词汇来写出时间的概数。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他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享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做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广义的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一般信息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狭义信息:能够消除收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宣传的三元素:事实、道理、感情舆论监督:公众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力,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
舆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新闻批评:是以新闻为手段,通过新闻媒介的批评性报道而进行的舆论监督活动。
新闻体制:一个国家的基本新闻制度和新闻政策,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机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等。
新闻学名词解释
1.新闻学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2.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3.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需材料。
4.信息广义信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
一般信息:指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
狭义信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的东西。
5.宣传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6.舆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7.大众传媒报纸、广播、电视合称新闻事业,又称大众传播媒介,即大众传媒。
8.媒体融合狭义:指网络、数字等技术的基础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新老媒体在形式和内容上走向一体化。
广义:在狭义范围内,还包括媒体所有权、人员、资源、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把新兴媒体传播终端有效地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最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9.新闻体制指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
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
10.新闻媒介的共性即新闻媒介的一般性质,指包括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
11.新闻媒介的特性12.新闻媒介的个性指新闻媒介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之处。
13.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指报纸、广播、电视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达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4.新闻自由新闻自由就是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发布权。
15.受众受众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
16.新闻真实性指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17.新闻指导性指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18.新闻事业的群众性(1)在内容上:新闻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
2021学年新闻学必会名词解释
新闻学60个名词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是引导记者进入采访的尚待证实和挖掘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表面性和有待证实的特点。
)2.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3. 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客观报道,即坚持客观、公正、全面报道新闻事件和人物。
要求在采写时精心选择事实,善于用事实说话。
客观主义是貌似客观报道来宣传主观意见和主张,虚伪地掩盖其阶级立场或政治倾向。
我们记者的采访活动,要划清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的界限,主张客观公正、全面真实的报道,反对所谓“纯客观”的、歪曲事实的虚假报道。
4. “身入”与“心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
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5. 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
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6.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
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7. 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
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8. 报道的适宜性——是指新闻要适合时势的需要。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如何选择适当的报道时机,争取获得更大的宣传效益;再一种是出于宣传策略上的考虑,即如何使新闻报道对自己有利的问题。
中国新闻史76个重点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史76个重点名词解释(一)1.“朝报”(附开元杂报)---唐孙樵《读“开元杂报”》中,记载的开元时期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简讯的的载体。
每天公开发布,内容完全是宫廷新闻,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
无固定名称,后唐和宋代方称之为“朝报”,该传播工具没有随王朝覆灭而消亡,宋朝报和明清宫门抄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唐朝政简报的继续。
2.进奏院状---一种上行官文书,是进奏官专门提供给节度使本人阅读的情况汇报资料。
内容有军政情报、地方驻京官员的表现。
唐代进奏院状新闻内容很多,但只送节度使(观察)使本人阅读,无复本。
因此,从唐代进奏院状只是一种半官方性质的情报,与宋代的性质有很大不同。
3.邸报---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始于唐宋、明清有所发展,不同时期表现形式不同,是封建王朝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内容多为皇帝旨谕、大臣奏章、官吏奖惩、军事战报等。
4.小报---中国古代民间私自发行的传播媒介,是宋代信息传播活动发展的一个全新的现象。
最早出现于北宋末,盛行于南宋,是宋代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严重的产物。
由部份胆大官吏透露出人们迫切想了解的信息,以朝报形式叫卖于街市。
作为非法信息载体,一直受到政府压制打击,却始终未能根绝。
5.“京报”---中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与近代报刊最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
始于乾隆,清中叶后日趋盛行。
内容仍局限于宫门抄、明发谕旨和大臣奏章,但有民营报房定期印刷、公开销售于民间,与以前邸报只在官员各衙门中传阅全然不同,已不属于政府公报性质。
6.《察世俗每月统计考》---1815年伦敦布道会传教士米怜,马六甲,宗教宣传性质的中文月刊,作为他协助马礼逊对华主要的传教工具,揭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第一页。
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解释教义,介绍天文地理、各国概况和西方近代科技实用知识,发表我国最早的报刊新闻图画,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未涉及政治时事问题。
宣传上“附会儒学”,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
新闻学必会名词解释
●新闻学60个名词●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是引导记者进入采访的尚待证实和挖掘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表面性和有待证实的特点。
)●2.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3. 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客观报道,即坚持客观、公正、全面报道新闻事件和人物。
要求在采写时精心选择事实,善于用事实说话。
客观主义是貌似客观报道来宣传主观意见和主张,虚伪地掩盖其阶级立场或政治倾向。
我们记者的采访活动,要划清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的界限,主张客观公正、全面真实的报道,反对所谓“纯客观”的、歪曲事实的虚假报道。
●4. “身入”与“心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
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5. 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
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6.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
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7. 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
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8. 报道的适宜性——是指新闻要适合时势的需要。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如何选择适当的报道时机,争取获得更大的宣传效益;再一种是出于宣传策略上的考虑,即如何使新闻报道对自己有利的问题。
新闻学的名词解释
新闻学的名词解释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新闻的传播、生产与接受过程的学科,旨在通过对新闻行业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进行系统研究,揭示新闻媒体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新闻学从多个维度、角度对新闻进行解释,以使公众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新闻的价值。
新闻:新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对现实世界中的事件、事实进行收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实报道,更包含了对事实的解读和分析。
新闻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公共性和导向性的特点,是公众获取信息和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途径。
新闻价值:新闻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新闻报道所具有的社会和信息的价值。
新闻的价值体现在其关注度、影响力和公共利益等方面。
新闻价值的评判标准包括时效性、真实性、重要性、稀有性、冲突性、接触性和社会影响力等。
新闻报道:指新闻机构和记者对事件、事实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和呈现的过程。
它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
新闻报道具有客观、准确、全面和多样性的特点,旨在向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传播学:传播学是新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研究的是信息和意义在社会中的传播过程。
传播学主要关注媒介对信息的选择、处理和传送方式,以及接受者对信息的接收、解码和理解。
其研究内容包括传播模型、传播效果、传播媒介和传播伦理等。
媒体:媒体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传播工具,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
媒体既是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也是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媒体的发展和变革对新闻报道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新闻学的关注。
媒介伦理:指媒体在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媒体伦理强调新闻工作者应坚持真实、公正、客观、负责和尊重个体隐私的原则,并对其报道的影响负责。
公共领域:公共领域是新闻报道的关注焦点之一,指的是媒体关注社会公众事务,并对其进行报道和分析的领域。
新闻媒体通过报道和评论,使公众能够了解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新闻理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新闻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起源2、新闻的本源3、好奇说4、群居说5、新闻欲(99新)6、硬新闻和软新闻二、简述1、新闻的特点第二章新闻传播一、名词解释1、新闻的倾向性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
这种倾向有时表现得直接而明显,有时表现得含蓄而隐晦,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倾向性总是客观存在的。
新闻倾向性是通过选择事实和编写新闻表现出来的。
它往往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
新闻倾向性是要受新闻客观性制约的。
2、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为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是一种预测,也是一个综合的标准。
3、新闻的客观性新闻客观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企图用虚构、杜撰或者背离事实本身的基本逻辑的报道来表现倾向性,不仅无法说法人,其生命力也必然短暂;二是指对事实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既不能为了表现倾向性的需要,把一件有利于自己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当作重大新闻来报道,也不能故意回避不利于自己的重大事件。
新闻报道者只能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倾向。
新闻客观性制约着新闻倾向性。
客观性与客观主义不同。
某些资产阶级报人标榜“纯客观”、“不党不私”、“不偏不倚”,实际上为了掩盖其阶级立场和报道的倾向性。
4、无形的意见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中某些含而不露的意见。
从表明上看,新闻似乎只在客观地叙写事实,实际上在用词造句之间就隐含着某些观点,形式上的含蓄掩盖着内容上的某一立场。
这种外朴实而内藏机锋的新闻报道的作者乃是新闻记者中的高手。
新闻评论的名家也常用这种手法撰写评论。
5、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表达意见到新闻写作方法,也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这种方法不是通过议论而是通过选择,对比衬托、借人之口、描绘细节等运用具体事实的方法来表现新闻主题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和倾向。
它寓理于事,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的要求和新闻文体要用事实沟通情况,交流信息的基本特征,因而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到受众,更具说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学60个名词●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是引导记者进入采访的尚待证实和挖掘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表面性和有待证实的特点。
)●2.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3. 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客观报道,即坚持客观、公正、全面报道新闻事件和人物。
要求在采写时精心选择事实,善于用事实说话。
客观主义是貌似客观报道来宣传主观意见和主张,虚伪地掩盖其阶级立场或政治倾向。
我们记者的采访活动,要划清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的界限,主张客观公正、全面真实的报道,反对所谓“纯客观”的、歪曲事实的虚假报道。
●4. “身入”与“心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
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5. 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
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
●6.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
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7. 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
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8. 报道的适宜性——是指新闻要适合时势的需要。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如何选择适当的报道时机,争取获得更大的宣传效益;再一种是出于宣传策略上的考虑,即如何使新闻报道对自己有利的问题。
●9. 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
包括报道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10. 新闻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
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
●11. 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12.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13. 采访的“心理控制”——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
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14. 交*采访——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
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15. 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
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
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16. 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
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17. 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
新闻题材是能充分说明新闻主题的事实材料。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对新闻主题的思考,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联系当前的形势、中心工作和实际情况,思考新闻主题的深化问题。
二是比较几种主题思想考虑方案的优劣好差,确定最佳方案。
●18. 报道角度——是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
主要是追求报道的新闻价值,好的新闻角度有利于突出新闻价值。
报道家度包括采访事实的角度、剖析事实的角度与表达事实的角度。
●19. 用事实说话——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
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
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
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20. 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21. 一事一报——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
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
●22.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23.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24.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
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25. 采访札记——是记者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的一种新闻边缘体裁。
其题材范围较小,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
主要作用有: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事非和提醒注意等。
●26. 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
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
●27. 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
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
●28. 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
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29. 新闻文风——文风是指人们在写文章、说话时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
新闻文风是人的思想作风在新闻写作上的反映,是人们运用新闻报道手段表现的格调、情趣和作风。
●30. 电讯——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
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
●31. 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
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
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32. 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
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
●●33. 解释性报道——或称为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释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与其他相关事物的联系。
这种消息与深度报道(通讯)有区别,主要是报道简要、及时,不必讲求深广度,也不一定是重大题材。
●34. 背景报道——他与解释性报道类似,突出报道“新闻背后的新闻”。
它主要揭示新闻事件的“背景”,即其历史、环境和因果关系,以及事件发生的主客观条件。
●35. 标题新闻——是运用新闻标题形式出现的消息报道,可用一行题式,也可有两行题式(包括主题、副题,或肩题、主题)●36. 简讯——包括短讯、快讯简明新闻,它是有三言两语报道事实的一种体裁。
特点就是简短。
在表现形式上,简讯通常只叙述新闻事实的梗概,不必交代背景材料,几乎不表述新闻事件的具体经过;也可以没有导语,可以不分段。
●37. 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
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
●38. 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39. 综合消息——围绕一个主题思想、从不同侧面概括反映某个事件、问题的全局性情况,或综合报道不同地区、单位具有同类性质又各有特点的多件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特点:1.不受空间的限制 2.由多地、多件新闻事实组成 3.从不同侧面表现共同主题 4.报道面广,声势大的。
●40. 述评性消息——也叫新闻述评,是一种以述为主,边述边评、夹叙夹议的新闻体裁。
类型:形势述评、工作述评、思想述评特点: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事实为目的;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事实为目的;述评结合,夹叙夹议;针对性强,富有思想性。
●41. 新闻根据——又称新闻源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
●42. 客观手法——就是用事实说话。
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
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条报道原则。
它寓理于事,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报道中,使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记者的意见。
它符合人们从新闻中主要是了解事实和新闻文体的基本特征,因而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更具说明力。
●43. 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
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44. 金字塔结构——是按新闻事实发和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
事实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